黎元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

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

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

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

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

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

晚年投资实业。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对于黎元洪的评价,学术界有的说他是“傀儡总统”,有的说他“泥菩萨”,又有的说他是“黎屠夫”,也有人说他是和孙中山、黄兴并列的“开国三杰”之一,确实是众说纷纭。

我觉得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他的所作所为做一个客观的评定。

黎元洪186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的报国庵,小时候家里生活非常艰难。

他父亲黎朝相当时在鲍超的霆军中当兵,很少回家,家中生活主要是靠他祖父黎国荣做一些小生意来维持。

我曾经到鹦鹉洲旁的报国庵附近去考察,当时还有一些老太太告诉我,黎元洪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曾经跑到别人的萝卜地里偷萝卜吃,因为怕被人发现,吃完萝卜之后还把萝卜叶插回去加以掩饰。

这都说明黎元洪小时候家里确是非常困难的。

到黎元洪十几岁时,即1875-1876年间,黎国荣就去世了。

1877年,黎元洪得了疟疾。

这个时候的黎朝相已经随军转到天津的北塘,当时已经是把总了。

他得信回到武汉探望黎元洪,家中只剩下黎元洪的母亲和黎元洪,他女儿已经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渔民。

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母子,黎朝相把全家都接到天津。

到了天津之后,黎朝相就把黎元洪送去天津北塘一个私塾先生李雨霖那里读书。

不幸的是,读了一年书之后,到1878年,黎元洪的母亲陈氏在生他的弟弟黎元泽后,由于身体没有养好,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这时候家里就只有黎元洪、黎朝相和刚刚出生的黎元泽。

黎朝相在部队不可能常回来照顾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黎朝相为黎元洪和黎元泽找了一个继母崔氏。

之后黎元洪在私塾中又读了几年书。

直到1883年,李鸿章在天津办了一所北洋水师学堂,为他成立的北洋海军培养专门
的驾驶和管轮等专业人才。

学堂办起来之后就向全国招生,规定要有一定文化程度才可以报考。

而黎元洪当时在私塾里已读了五六年书,故一考就考上了,进了北洋水师学堂。

南都:到这时候,黎元洪的家里好过一些了吗?
萧致治:当时是好过了一些。

黎元洪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的待遇不错,除了供应本人的衣食住之外,还供应一笔养家费:一个月八两银子。

但到1884年,黎元洪到水师学堂一年之后,黎朝相又去世了。

这时候,他家里就只剩下一个继母、刚六岁的弟弟,还有就是黎元洪从武汉带过去的童养媳吴敬君。

黎朝相一死,家里主要靠黎元洪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读书的“养家费”来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所以黎元洪在水师学堂学习很勤奋,到1888年毕业时,24岁的黎元洪被派往北洋舰队的“来远舰”实习。

当时水师学堂培养两种人,一种是搞驾驶的,一种是搞机器管理维修的。

而黎元洪是学轮机管理的。

他当时在来远舰实习了一年,表现不错。

1884年到1889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他觉得广东是中国和外国接触最早的地方,是中国的门户,但却没有一支自己的舰队,所以他和福州船政局商量,花钱在福州船政局定制了四艘军舰。

到1890年,广东的第一艘军舰“广甲舰”建成下水,但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管理和驾驶军舰。

后来,张之洞与李鸿章商量,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要了一批学生,黎元洪也被派去“广甲舰”担任“三管轮”,属于清军水师编制中最低等的士官。

但当时广东只有“广甲”并不能成军,广东水师起初主要随北洋水师活动,偶尔到广东来巡逻一下。

这样,黎元洪从1890年虽然在广甲舰上当“三管轮”,但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天津,间或到广东巡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刚好“广甲舰”开到北方送东西,送完东西之后,李鸿章就直接让它参加了甲午海战。

南都:广甲舰参加甲午战争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萧致治:参战的时间是1894年9月下旬,当时清军和日军在黄海领域大战,“广甲舰”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本来它和“济远号”一起行动,但“济远号”临阵脱逃,逃回了大连。

“济远号”一跑,“广甲舰”也跟着回去了。

结果由于逃得仓促,在大连口外的三山岛触礁了,在那里停了两天。

日本的军舰追到这里,“广甲舰”的管带吴敬荣看到日本兵轮过来,就打算把船炸毁,自己逃命。

船上的人也就只能跟着逃命往水里游。

当时船离大连还比较远,一般人是游不过去的。

但黎元洪比较幸运,他在巡逻时曾自费买了救生衣,所以就穿着救生衣随风浪漂流到了岸边。

同时下水的有12人,只有4人活命。

他上岸后,身上只有一个银元,他就用这个银元和当地老百姓换了一身衣服。

沿路讨米要饭,才从大连跑回天津。

到天津之后,他就被水师管理部门隔离审查,审查了两三个月,他交代了整个逃亡过程。

审查完毕,甲午战争也结束了,整个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这样,黎元洪在海军也就没法干了。

练新军影响日隆
实际上,当时中国倡导练新军的主要有两个人:北方是袁世凯,南方就是张之洞。

而张之洞在湖北练新军,主要依靠的就是黎元洪。

张之洞对黎元洪非常赏识,也想着力培养他。

南都:离开海军之后,黎元洪去了哪儿?
萧致治:甲午战争中,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被调去北方增援,在辽东和日本人打仗,湖广总督张之洞代理两江总督。

张之洞到达两江时,觉得长江的江防薄弱,决定在长江两岸修筑炮台。

经过甲午海战之后,张之洞也觉得旧式的军队已经不行了,必须招募新军,于是就四处招兵。

黎元洪在天津听到这消息,就南下应征。

1895年,黎元洪到南京后,由于他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过,不仅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还能听懂英文,所以很快被录用。

张之洞把他招进去之后,最早要他监修南京城外幕府山等地炮台,同时又担任新练自强军的英文翻译。

由于表现不错,受到张之洞的赏识,随后派他做狮子山炮台等处的总教习、专台官。

1895年末刘坤一回到南京后,张之洞便回到湖北继续当湖广总督。

张之洞离开南京时,已经招募了两千新兵,完全按照新式的方法进行训练。

他当时打算继续在湖广练新军,但在两江训练的新军,他又不好全部带回来。

于是他和刘坤一说,要在这两千人中带500人回湖北,作为编练新军的基本队伍。

这样,黎元洪就跟随张之洞回到了湖北。

很快,张之洞把这五百人扩编成两个营共一千人,分为前后营。

黎元洪在后营当帮带,相当于副营长。

当时营里面的管带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彪,一个是岳嗣仪。

后来,岳嗣仪调往广西,黎元洪实际成了湖北编练新军的主干力量。

到湖北后,黎元洪主要参加了湖北新军的编练。

由于黎元洪经过天津水师五年的培养,有军事知识,又懂外语,与职位比他高的张彪比较起来,是比较强的,所以他在湖北练新军时大显身手。

实际上,当时中国倡导练新军的主要有两个人:北方是袁世凯,南方就是张之洞。

而张之洞在湖北练新军,主要依靠的就是黎元洪。

张之洞对黎元洪非常赏识,也想着力培养他。

经过甲午战争,张之洞认为,日本这样的小国能把中国打败,说明日本学习西方很成功。

但要想到西方去学习,一是路途遥远,二来语言不通。

而日本离中国非常近,加上语言文字又是相通的,经费也比较少。

所以从1898年起,张之洞就开始派人去日本学习。

黎元洪在1898到1901年期间就曾三次到日本,或者是考察日本陆军部队的编练,或者是观看军事演习,其中有一年还专门去日本学习军事。

黎元洪原来入水师学堂懂海军,现在到日本学习之后,他就开始懂陆军了。

之后,张之洞就慢慢提拔他。

先当上了正式营长。

1904年,清政府提出一个编练新军计划,全国要练36镇(相当于现在的“师”)新军。

张之洞原打算在湖北练两个师的新军。

当时岳嗣仪已经调走了,于是第一镇由张彪统制,而黎元洪负责统领第二镇。

总的来说,张之洞练兵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张彪和黎元洪。

到1906年,清朝要统一编制,根据湖北的情况,提出湖北只能练一镇和一协(相当于旅)的部队。

最后确定湖北练第8镇和第21混成协,由张彪担任第八镇的
统制,而黎元洪则出任第21混成协的协统,相当于旅长。

从1906年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前。

他一直都是在当协统,相当于湖北军界的第二号人物。

湖北新军质量在江南来说是首屈一指的。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1906年,清政府曾在河南彰德组织过一次秋操,派袁世凯和练兵办襄办大臣、兵部侍郎铁良校阅。

当时河南和湖北的部队抽调士兵组成“南军”,由张彪、黎元洪统领;北方则由北洋军抽调士兵组成“北军”,由段祺瑞、张怀芝指挥。

当时南军的总统官虽然是张彪,但由于他目不识丁,南军实际上是由黎元洪主持一切。

南军和北军怎么打、怎么操练,都是黎元洪在具体筹划。

这次演习规模宏大,各省和各国前来观操的人员共有487人。

演习结束后,袁世凯向清廷汇报时,高度赞扬了南方的部队,他认为湖北的新军是东南第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对黎元洪具体操练的部队评价也非常高。

1908年,清政府又以端方为校阅大臣在安徽太湖举行了一次秋操。

湖北陆军以第21混成协为主力,抽调第8镇部分官兵参加,编成混成第21镇,仍然命名为南军,由黎元洪指挥。

两江地区的陆军,则以第9镇为主,组成混成第9镇,命名为北军,由徐绍桢指挥。

演习办法仍然是北军和南军对打。

大规模操演计有三次,徐绍桢统领的北军三战皆败北,被当时人讥笑为“三战三北”。

但这次秋操没有搞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就都死了,只得中途停止。

湖北是当时东南各省中编练新军最早的。

不管是外国人还是铁良来参观,都称赞这支部队练得不错。

正因为如此,黎元洪在整个新军中名声也很大。

因而当时湖北变成江南练兵的中心,安徽、湖南、广西、贵州都派人来湖北学习训练,这些人只或多或少都受过黎元洪的教育。

这样一来,黎元洪的影响就不局限于湖北,而是扩大到了大江南北。

黎元洪从1896年调到湖北之后,一直到1911年,除了三次到日本考察之外,主要的活动就是在湖北摸爬滚打,编练新军。

除了陆军之外,因为他还学过水师,张之洞在练新军时曾组建了一个舰队,有六条以“楚”字开头的军舰,有四只以“湖”为首的炮艇,也是委托黎元洪管理,用来保卫湖北的长江。

在辛亥革命之前,应该说,黎元洪在新军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都是比较高的。

大都督舍他其谁
何去何从是黎元洪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跟着革命党人可能还有胜利的希望,不跟革命党走,就可能直接被杀掉。

在这个情况下,他就打算冒险了。

思想经过三天斗争,十三号下午答应,之后就正式当都督。

南都:黎元洪在新军中的这种影响,是不是也是后来他被革命党推举做大都督的主要原因?
萧致治:黎元洪在新军中虽然军衔比张彪低,但影响比张彪要大、威信也比张彪要高。

当时训练新军官兵的一些教材都是由他校定的。

新兵的教科书上本本都有他的名字,这也使得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除了对湖北新军做出重大贡献之外,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前应该说
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它曾建议选派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

黎元洪1898年首次从日本考察回国之后,便向张之洞建议派遣青年学生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张之洞很快答应他的建议,最初计划是湖南、湖北各派一百人,但由于经费不足,最后只派了20人,从此开了留学日本的新风。

到1906年时,湖北留日学生有1360人,约占全国留日学生的1/4,因此,辛亥革命后仍有人说:“至今军界学界人如此之盛,皆当日元洪一言之力也。


其次,黎元洪为官清廉,平易近人,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广大士兵的爱戴。

这可能和黎元洪出身贫苦有关,平时他对士兵比较体恤,作风开明,没有什么架子。

对入营当兵的知识分子常常免去劳役,给予特别关照;在治军方面,则宽严适度,以身作则。

这一点和张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彪是个彻头彻尾的贪官,逢年过节,他经常勒令各营送礼,但他不直接收钱,而是要人送“字”。

送字分为福、禄、寿三等,其中福字代表8两,禄字代表4两,寿字2两。

每个人至少要送一个字,然后直接从军饷中扣去。

再有就是黎元洪在处理革命党人的活动时比较宽容。

从1903年开始,革命党人就不断地到部队当兵,做士兵的思想转化工作。

这些行为被黎元洪多次发现,但他多宽大处理。

1903年,刘静庵在黎元洪管带的护军马队当文书,秘密从事反满宣传。

后来,黄兴化名张守正写信给他,误入文案刘稚亭手中,刘稚亭便告诉了黎元洪。

黎元洪完全可以就这件事情大做文章,严肃处理刘静庵。

但是黎元洪顾虑自己部队出现革命党人,上面知道肯定会来追究,最终一定会追究到自己头上。

因为黎元洪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现在有这么高的职位不容易,他就有一种保位的思想,所以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假称刘静庵生病,让刘辞差出营,没有进一步追究。

1906年末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后,日知会密谋响应。

由于内奸告密,湖北当局抓捕了包括季雨霖、刘静庵、张难先在内的一大批革命党人。

其中季雨霖的级别最高,相当于现在的排长,关押了一年多后,由黎元洪、曾广大以季雨霖生病为由,让他保释出狱。

革命党人这样的活动发生过多次,但黎元洪都没有从严处理。

这也让革命党人对黎元洪有好感,认为他是一位仁厚长者,所以,辛亥革命后大家才推举他出来当都督。

黎元洪对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过程。

他的思想基础就是比较爱国。

1911年辛亥革命前,他就曾经参加过一些保路活动,而且是作为部队的代表参加。

他之所以能够转变过来,除了爱国之外,还有很多下层士兵的拥护。

具体来说,辛亥革命是10月10号晚上7时左右发生的。

首先是工程营起义,经过熊炳坤、吴兆麟领导的一个晚上的战斗,武昌城基本上被革命党控制了。

当时起义的工程八营是张彪的部队,而黎元洪得知工程营起义后,开始采取等待的态度,他把自己管理的中下级军官集中到司令部,静坐待变。

他对将官们说,我们现在按兵不动,他们不打来,我们就等待时机再说。

他们一打来,我们就还击。

当天晚上,协里发生了两件事情:黎元洪部队的士兵邹玉溪也是个革命党人,他听到革命党起义,就想从营队中溜出去参加革命,结果被黎元洪抓住并亲手杀死;还有一个周荣棠,是革命党派来联络
的共进会员,想翻墙到黎元洪的部队报信,被黎元洪部下抓住,也被黎元洪亲手杀死。

在革命爆发的当天晚上,黎元洪手刃了两个革命党人,说明刚开始黎元洪对革命党是采取敌视态度的。

但他又不敢大动,还是打算静观其变。

直到最后,起义的部队在蛇山上架起大炮,炮弹打到黎元洪的协司令部。

黎元洪慌了,才训令“带兵出外避炮”。

41标全体官兵一哄而散。

到晚上12点,41标的士兵也投入革命。

黎元洪当晚逃到刘文吉家里躲避。

10月11日清晨,一个叫做马荣的起义士兵在武昌城里四处巡逻,正好碰到黎元洪的伙夫挑着三个新皮箱。

马荣就去盘问,问他是不是在偷东西?伙夫说不是偷的,东西都是黎统领的。

马荣就问黎元洪现在在什么地方。

于是跟着这个线索才找到刘文吉家里。

南都:找到之后,是不是就发生了后来说的“床下都督”一幕?
萧致治:“床下都督”并不是真的,当时黎元洪并没有躲在床下。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问过喻育之——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黎元洪究竟是不是躲在床下?他说
这个事情并不是事实,黎元洪当时是躲在帐子后面,并不是后来说的是革命党人从床下把他拉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黎元洪当时杀了革命党人,是与革命为敌的,但之后随着形势转变,他也被动地参加了革命。

毕竟他没有主动组织军队镇压革命党人,他只是躲起来了。

而且根据现在一些回忆录记载,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的领导人就曾策划过,如果革命后没有首领的话,就拥护黎元洪为领袖。

当天清晨,马荣把黎元洪找到之后。

就把他带到楚望台军械库。

吴兆麟得知黎元洪即将到来,就把部队组织起来,列队欢迎,希望他能出来指挥作战。

在楚望台停了几个小时后,到了10月11号中午,黎元洪就被带到谘议局,除了革命党人之外,谘议局的一些议员,主要是立宪派,也都请来了。

大家就推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

南都:黎元洪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萧致治:黎元洪深怕搞得不好就要掉脑袋,所以当时是不肯干的。

他说你们革命党人才济济,没必要我出来干。

他整整三天不吃不喝,一言不发,思想斗争是异常激烈的。

为什么呢?因为武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全国来看,还只是一点火星。

究竟全国能不能胜利,还是个很大的疑问,说不定是凶多吉少。

如果胜利了,他黎元洪就是有功之臣;如果失败了维护共和有功
他有功,除了辛亥革命中首义有功之外,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坚决抵制,坚持维护共和体制。

再到张勋复辟时,黎元洪还是马上发表声明,表示维护共和。

南都:他和孙中山的关系怎么样呢?
萧致治:有一个资料说,1893年孙中山在广州行医,黎元洪在广甲舰当管轮。

舰上有士兵病了,黎元洪就请孙中山上舰看病。

两人就这样见过一面,但并没有深入接触。

第二次,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当了大总统,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两个人也没有见面。

直到孙中山辞掉大总统后,1912年4月初,黎元洪邀请孙来武汉访问,并热情接待了孙中山。

孙中山、胡汉民都非常肯定黎元洪的功劳,称赞他为“民国第一伟人”。

最后到了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到北京商谈国事,路过天津。

黎元洪在天津招待了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去世,黎元洪在家里设灵堂供奉孙中山。

应该说黎元洪从开始接触到孙中山去世,他对孙中山始终很尊重。

南都:黎元洪与同盟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萧致治: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上层想拉黎元洪一起把革命进行到底,曾在1912年3月同盟会公开时,选黎为协理,和黄兴并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孙武曾到南京活动,想当陆军次长。

但是黄兴认为孙武资历不够,让另一个湖北人蒋作宾当了次长。

孙武由于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组织了一个民社,拥黎元洪当领袖,与同盟会分道扬镳了。

民社实际上是袁世凯的御用党,但都是打着黎元洪的招牌。

论起黎元洪的功过,关键还是在二次革命。

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革命党被迫起来反袁,黎元洪实际上是这两个对立派别之间的第三势力。

但是黎元洪因为张振武事件与湖北的革命党人闹得水火不相容。

到1912、1913年时,湖北大部分革命党人都被黎元洪杀了,估计杀了有一万多人。

这些人里面,不能说没有流氓地痞土匪,但不管怎么样,湖北的革命党人差不多被杀光了。

我认为黎元洪最大的罪过就在这里。

总的来说,黎元洪和革命党人上层的关系不错,和湖北革命党人关系特坏。

南都:他为什么会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呢?
萧致治:因为袁世凯既有军队又有手段。

黎元洪认为袁世凯是唯一的能人,觉得只有他才能统一中国,使中国富强。

第二,当时黎元洪跟革命党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了,他杀了那么
多革命党人,革命党人是不可能原谅他的,他要想保住自己的话,只有投靠袁世凯,在袁世凯的庇护之下,才能保全自己。

再一个就是他对当时的力量对比的估计。

他觉得袁世凯力量占绝对优势,革命党人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跟着革命党打袁世凯,他可能会和革命党人同归于尽。

而且他当时也相信袁世凯不会做皇帝。

所以他当时就坚决站在袁世凯一方,残酷镇压革命党。

南都:这么看来,黎元洪确实是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人。

萧致治:没错,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保命,可以牺牲革命党人。

但是他也有维护民主共和的原则——他拥护袁世凯不是无条件的。

当时有外国记者明确问他,袁世凯想做皇帝,你怎么还跟着他走?黎元洪就说,我相信袁世凯不会做皇帝。

假如袁世凯称帝,我也要起来打倒他。

果然,袁世凯称帝后,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当时封王的就他一个人,但是黎元洪坚决抵制。

袁世凯逼他接受武义亲王封号,黎元洪坚决地说,如果再逼他,他就一头撞死。

后来张勋复辟,黎元洪也坚持抵制。

袁世凯死了之后,黎元洪当了总统,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

但是实权还是掌握在段祺瑞手中,他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力量。

虽然如此,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做了些事。

具体来说,当时国务院各个部的部长,开始的名单里面都是亲段祺瑞的,黎元洪说不行,要把南方革命党人引进来。

结果九个部中孙洪伊、谷钟秀、张耀曾、陈锦涛等部长是革命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