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业为服务面向的特色高校发展模式
行业特色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路径
行业特色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很多高校开始探索特色发展的道路,并且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双一流”建设。
行业特色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不同高校在学科布局、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发展的方向。
高校可以基于优势学科或行业需求,确定自己的特色方向,构建一流的学科体系和师资队伍。
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
学科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科实力。
还需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是高校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还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第四,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加强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是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通过引进国际优秀教师和学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加强国际化发展。
还需要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全球背景和视野的人才。
第五,行业特色型高校要注重产学研用结合。
高校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与应用,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界的紧密合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智力支持。
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也是高校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科交叉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面向行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 者简 介:赵乐华 .男,博士 .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继续教育
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 2 0 1 0 —2 0 2 0 )提 出 :加快 发展继续 教育 ,建立健 全
( 2 0 1 0 -2 0 2 0 )的发 布 ,全社会对 继续 教育工 作的 重 继续 教育体 制机制 ,构建 灵活开放 的终 身教 育体系 。 视程 度得到 极大的提 高 ,高校 继续教 育工作 的地位 和 其 中 ,构建终 身教 育体 系是 一项 系统的 工程 ,必须把
资 源,发挥 学校 学科优 势及地域优势 ,通过 在基层建站 设点、针对成人 学 习者的 学习特 点有效组 织教 学、加 强专业建 设、课程 资源建设 、 建设 数字化、一体化 的 “ 地 大在 线”教 育教 学平 台等手段 与各 省地勘 局等相关单位展 开全方位 、多层 次的合作 ,实现 工程硕士 、本科、专 科、非 学历一 条龙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 系。有效地解 决 了不 同类型 继续教 育的整合 与组合,满足 了一线单位的人 才培 养与知识 更新需 求。 关键词 :行业 ;继续教育
人才 培养 ,为地质行业 的发展提 供强 有力的人 才支持 与保障。
一
面对新的形势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审时度势 , 以机 构调整 为突破 口,整合校 内外 继续 教育资 源 ,发
挥 学校 的学科 优势 与地域 优 势 ,服 务地 方经济建设 与 行业人才现状与市场需求 根据  ̄ 2 0 0 6 中国 国土资源 统计年鉴 及  ̄ 2 0 0 9 中 行业 发展 ,打造 全线 程的行 业继 续教 育品牌 ,努 力构 国 国土 资源统计年 鉴 公布的数据 ,2 0 0 5 年底全 国地 建 地勘行 业的终 身教育体 系。学校高 度重视继 续教 育
“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考
第39卷㊀第3期2023年6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39㊀No.3Jun.2023㊀㊀基金项目: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大思政课 视域下运用首都文化资源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XXSZ2022YB27);华北电力大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行业特色类高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教学研究 以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为例 (2022-YB011);华北电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远航计划支持项目㊀㊀作者简介:吴宁宁(1981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考吴宁宁(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06)摘㊀要:将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是助力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的立校之本,也是顺势而为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的现实之需,同时也是利于行业特色高校精准施教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㊂历史境遇下 行业元素 观照着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历史,文化视域下 行业元素 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与行业精神,时代背景下 行业元素 彰显着改革创新成就与民族复兴战略,从而使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㊂为此,要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 行业元素 的优质教学资源,基于行业特色高校学情特点,探索内容㊁方式㊁环境㊁评价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渠道融合 五维协同联动 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扎实推进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㊂关键词: 行业元素 ;思政课;融入;教学模式DOI :10.15938/ki.iper.2023.03.014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81-05㊀㊀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行业特色高校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深受国内发展态势影响的一类院校,行业特色高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往往走的是 特色化㊁精准化㊁求实化 的发展道路㊂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是行业特色高校充分发挥行业育人价值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课程㊂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运用 行业元素 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发挥出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㊂㊀㊀一㊁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㊀㊀1.立校之本:助力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初建时期,隶属国家行业部门管理,涉及农林水㊁地矿油㊁军工㊁电力㊁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各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㊂ [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伴随着国家自立而生,因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重塑而变,并在行业转型中不断改革创新㊂如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行业特色高校在赓续传统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凸显出服务国家㊁服务社会的行业学科发展特色,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行业特色人才㊂将 行业元素 融入到思政课有利于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是行业特色高校治校之基,也是立校之魂㊂ 特色化立德树人 本质在于 立德树人 ,这是 培养什么人 的核心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㊂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㊂ [2]将 立德树人 作为高校立身之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学以有德,行以立德,做可用之才㊁有为之人,行业特色高校必然要以此为重要遵循㊂同时, 特色化立德树人 ,更要注重 特色 ,这是 如何培养人 的重要问题㊂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和学科特色,具备强大的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能力,在立德树人旨向上能够将 特色 转化为 优势 ,形成育人的战略主动㊂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主渠道课程,是行业特色高校形成 特色化立德树人 发展道路的重要课程,将 行业元素 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很好地契合行业特色高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行业育人价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推动行业特色高校走特色化㊁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实现 特色化立德树人 的发展目标㊂2.顺势而为: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新时代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转变已有建设发展思路,构建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㊂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㊂[3]近些年来,高校思政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次改革,愈发体现出对思政课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出思政课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价值㊂推动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要在现有教育格局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拓展育人大视野,提升育人新境界,构建行业特色高校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㊂大思政课 之 大 ,要求有大视野㊁大融入㊁大协同,将 行业元素 融入到思政课教学显然是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拓宽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视野,深入 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 的大结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协同效应㊂ 视野要广 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两个大局 ,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一定要从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格局转变中来看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特点和行业优势使其对国家发展与世界视域有着较强的敏锐度,能够以 行业元素 的相对优势更好地带动思政课把握时代㊁解读时代㊂同时,将 行业元素 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能够将 行业元素 作为立足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联动,打造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向社会大课堂进行延展,以 行业元素 的实践场域提升思政课课堂的教育价值㊂而立足 行业元素 发展背景,是凸显本行业专业课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协同效应的有效之举,有助于打破专业课和思政课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教育壁垒,实现育人同向同行㊂可以说,将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 大思政课 发展格局是十分必要的㊂3.精准施教:利于行业特色高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是思政课孜孜以求的目标㊂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围绕学生学情特点开展思政课教学创新,可以靶向性地满足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的认知诉求和求知需求,优化教学供给,有效提高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㊂当前,行业特色高校青年大学生特征鲜明,他们关注社会和国家发展大势,对关涉行业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极大热情,具有很强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学习目标指向明确;他们学习和生活逻辑清晰,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具备很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热衷于个体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等等㊂显然,这些学情特点为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了最佳 触点 ,可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切入点㊂将 行业元素 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认知需求与期待,实施精准施教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 行业元素 作为经典教学案例和教学引入有助于大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㊁吸引力,能够从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出发,有效对应学生知识的侧重点㊁兴趣点,以最佳的方式满足学生求知期待,经由 行业元素 的引导很好地打通学生知识盲点,形成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内容延展和理性思维培养㊂与此同时,将 行业元素 融入教学内容㊁教学方式㊁教学环境等环节,可以打破当前 千人一课 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 行业元素 渗透性强㊁影响力深的强大优势,使思政课教学更显具体化㊁专业化,能够对应学生多元化个性知识需求和关注时代发展㊁注重现实的专业发展28第3期吴宁宁: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考愿望,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高质量供给和教学形式的针对性输出,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教学转变,营造出行业特色高校学生 定制化 的教学环境,助力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㊂㊀㊀二㊁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比较优势㊀㊀1.历史境遇下, 行业元素 观照着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历史相比于综合性高校,行业特色高校一直以来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于时代变迁的挑战应运而生,正是因为此,行业特色高校所蕴含的 行业元素 可作为观照时代历史发展的缩影㊂与此同时,行业特色高校本身具有特殊的发展定位,使其在建设过程中,积淀着不同于综合性高校的特殊行业发展历史,有着鲜明的行业文化传统和底蕴,这些重要的行业特色高校历史资源可以充分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资源,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把握时代机遇,赓续历史使命㊂将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顺应时代发展㊁赓续办学历史传统㊁彰显行业发展特色为主旨,具有培养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和行业自信的特殊优势㊂一是 见微知著 ㊂ 行业元素 的历史发展小视角可以折射出我国时代历史变迁的大蓝图,以行业发展作为国家历史变迁的缩影,可以形象地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在思政课教学中以行业自信树立发展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㊂二是 以小立大 ㊂行业特色高校自身的发展历史是对高校本身而言的 小历史 ,但 小历史 可以发挥大作用,具有时代发展特质以及蕴含丰富行业高校办学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行业发展史是强化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形成行业理性认同,激发使命担当意识的重要抓手,使青年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投身到行业学习之中,立大志㊁明大任,成大才,进而 从行业认知走向职业崇尚,从行业自觉走向人生自信,提升知㊁情㊁意㊁行各方面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㊂ [4]2.文化视域下, 行业元素 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与行业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行业类高校及其对口的行业都创造了光辉的发展历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积淀了发扬优良传统㊁反映行业特点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业精神,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用好用足这些行业资源,讲好行业史,传递行业情,激发行业志㊂ [5]在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行各业发展需求的目标指引下,行业特色高校依托特有办学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具有广泛认同并含有传承价值的行业特色文化和行业精神,将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的 行业元素 融入到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彰显思政课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实现思政课学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㊂将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赓续行业文化血脉,弘扬行业文化精神为主旋律,具有新时代开展行业特色高校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优势㊂一是 文化育人 ㊂以行业文化作为依托,可以营造良好的思政课育人环境,打造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育人生态,形成行业特色高校人才教育的软实力保障,实现思政课以文化人㊁以文育人的目标,助力做好行业特色高校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二是 精神塑人 ㊂以人物为主体,以故事为依托,重点挖掘榜样行业人物和行业故事,阐释行业品格,凝练行业精神,可以培养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业精神的砥砺中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人生理想㊂3.时代背景下, 行业元素 彰显着改革创新成就与民族复兴战略某种意义上,行业特色高校的使命历程折射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行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以及民族复兴对于行业发展的期待㊂立足于国家富强㊁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行业特色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强国大业培育了众多创新型㊁复合型㊁应用型的产业英才,为实现复兴伟业涵养了深厚的人才基础,正因为此,将 行业元素 融入到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将 有利于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时代背景㊁国际局势㊁国情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报国热情,培养具有战略眼光㊁国际视野㊁政治坚定㊁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最终通过战略人才的供给切实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㊂ [6]将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颂扬改革创新伟大成就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为旨归,具有行业特色高校新产业㊁新经济的38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㊂一方面, 人才锻造 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行业特色高校在育人育才㊁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支撑,将充满正能量的 行业元素 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和行业抱负,自觉自主练就过硬的行业专业才能和培育行业道德素质,成就 又红又专 的高素质人才㊂另一方面, 梦想融合 ㊂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将行业发展伟大成就与中国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将个人梦想与行业梦㊁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在服务行业㊁奉献行业中开拓进取㊁锐意创新,做不负时代㊁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㊂㊀㊀三㊁ 五维协同联动 :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㊀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㊁课程设置㊁教材使用㊁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㊁因时制宜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㊂ [7]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 行业元素 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特色发展,可基于行业特色高校学情特点,探索 五维协同联动 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扎实推进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㊂一维 :教学内容创新㊂创新性地挖掘 行业元素 教学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是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进行有效教学输出的关键㊂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改变现有教学理念陈旧㊁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赋予思政课教学内容以 行业性崭新 呈现,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思政课的实用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抬头率㊂在具体做法上,可通过 破 立 特色 前沿 两大维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重构㊂一是破除中学政治课程内容输出惯式,立足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学情特点规划和整合教学内容,将青年学生 熟知 的教学内容通过 行业元素 的融入进行 新阐释 ,将 行业元素 作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二是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结合前沿行业热点高阶知识以及行业特色育人元素,完成课程内容创新性改造,以行业前沿问题的 新知 唤起所需掌握的内容 应知 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样融合,打造课程教学内容新高度㊂要加强师生课程教学内容的共建意识,充分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爱思考㊁善思考的特点,鼓励青年大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行业知识相融合,提出新主张新认识,激发青年大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㊂二维 :教学方式革新㊂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㊂如何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增加具有感召力㊁渗透力和吸引力的新方法,通过精湛的 工艺 和时尚的 包装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以教学方式的转变督促学生产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㊂为此,将 行业元素 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案例教学的优势,立足于典型性行业教学案例,按照 基于教材 高于教材 突出特色 的原则,在坚持 有理有节 即 行业元素 使用 有道理 ㊁运用 有节制 的原则下,充分发挥 行业元素 教学案例以 案 论理㊁以 案 说理㊁以 案 明理的教学优势,赋能传统案例教学以高质量行业内涵㊂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 启发引导式 的教学方法,以行业元素的亲和性作为教学有效引导,基于 有趣 有意义 有价值 的主旨不断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性的特点,以 行业元素 作为破解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抽象性的密钥,彰显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学理性㊂除此之外,还要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 现实融入+专题教学 显性引导+隐性渗透 等方式,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学情需求,打造专题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盘活 行业元素 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㊂三维 :教学环境出新㊂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浸润青年学生学好思政课的重要支撑,也是思政课教师开展好教学的重要保障㊂当前,包括行业特色高校在内的很大一部分高校思政课倾向于课中时段的教学,在课前与课后阶段延展性不够,为此,构建课前㊁课中㊁课后全程发力的行业特色高效课堂是至关重要的㊂在具体做法上,课前,要鼓励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结合行业学习需求预设教学内容的相关疑点和兴趣点,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创建高效课堂㊂课中,深挖行业特色元素,巧思设计环节:针对核心知识点,采用 课堂设问+深度讲授 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基础思维供给;针对热点问题,采用 小组讨论 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切国家大事,了解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48第3期吴宁宁: 行业元素 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考和价值观;针对现实问题,采用 教学案例+行业故事 的方式,回应学生对行业发展的关注,提升学生观照现实的能力㊂课后,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实践环节任务,预设以行业为基点的学习议题并向社会大课堂延伸,将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实践能力构建㊂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㊂ [8]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特天独厚的实践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博物馆㊁行业企业等行业特色高校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环境㊂总之,通过课前㊁课中㊁课后全程发力,努力构建培养学生 知识㊁能力㊁素养㊁人格 全面发展的高阶性课堂㊂四维 :教学评价立新㊂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㊂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要形成多维评价体系,以动态化㊁个性化为引导,主以过程化考核,考察学生不同能力层级,使课程成绩评定更贴近于学生的学习需求㊂具体而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程教学案例和学习任务专业定点匹配,激发学习潜力,改善整体学习行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㊂同时,要积极运用过程化考核,开展 即期(综合课堂表现) 近期(课后作业+社会实践) 远期(期末测试) 三阶段学习评价,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充分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保持持续性学习的动力㊂要特别侧重于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的行业价值观评价,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学生主动形成行业认同,确立行业自豪感,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㊂五维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渠道融合用新㊂推动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跳出固有教学视域,树立大思政课的思维格局㊂要 梳理各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衔接深度和配合效度,推动 思政课+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纵深发展㊂ [9]特别要善于将行业特色高校高特色化专业课所蕴含的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用思政课课程具有的价值导向助推专业课教学,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㊂具体而言,一是要做好传承与创新㊂依托行业归属,赋能时代创新,要重点运用行业特色高校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渠道融合建设过程中蕴含的高校办学特色精神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精神,把专业课情怀融入思政课,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二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㊂守住行业特色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共性,发挥思政课程在 铸魂育人 中的靶向引领作用,挖掘各类专业学科课程在 铸魂育人 中的助推器作用㊂同时,凸显个性,依托行业特色高校主干学科打造 非同质化 基因式个性 思政课+专业课 学科模式,形成思政课程 品牌效应 ,丰富课程育人画卷;三是要以特色创优势㊂以行业特色助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优势,构建 人无我有 不可替代 教学模式,赢得协同育人的主动,做好行业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㊂参考文献[1]㊀赵勇,林丽娇,曲瑛德.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形态与评价研究[J].大学与学科,2022(3):102.[2]㊀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3][8]㊀ 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 (微镜头㊃习近平总书记两会 下团组 ㊃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3).[4]㊀张星昭,厉磊.试论行业院校思政课特色发展的意义㊁目标和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9):116.[5]㊀刘丽敏,李媛.新时代行业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发展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22(5):15.[6]㊀方文彬.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22(3):17.[7]㊀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9]㊀刘先春,佟玲.系统论视域下 大思政课 建设的多维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119.[责任编辑:孙㊀皓]58。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9)赵文学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稳步开展,在此背景下,结合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与行业脱离所属关系,归属感、安全感降低;自身定位不准确,发展战略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等,指出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发展的出路:明确定位,制定战略规划;自力更生,树立“经营”意识;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困境与出路;高等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冀L 1500023 (2019) 04-0007-05作者简介:赵文学(1993-),男,山东德州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工程教育。
立项课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深化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编号:TJSHS201310028001)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与行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亟需寻找出路以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概要分析,然后找出该类大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给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一、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学科设置特色明显、服务于行业生产实践的一类大学[1],大多数行业特色型大学为工科学校,例如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以培养行业工程人才、促进行业发展为基本目标。
一般认为,我国的行业特色型工科大学诞生于新中国建国之初,其典型代表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在北京学院路成立的“八大学院”,这八所与行业紧密相关的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石油、钢铁、地质、航空航天等行业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MPAcc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行业特色院校为例
Comprehensive/综合MPAcc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行业特色院校为例文/马 杰 吴文慧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MPAcc专业学位。
2004年首批21家培养单位开展MPAcc教育试点工作,2020年具备MPAcc 招生和培养资格的单位增加至269家,MPAcc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实践表明,MPAcc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方面都需要加强建设,各培养单位需要结合学校特色,不断探索和实践。
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构建顺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我国MPAcc特色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从培养目标、招考入学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对我国MPAcc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MPAcc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型会计硕士培养目标未与学术型区分专业型会计硕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而学术型会计硕士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其培养目标是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创新型人才。
两者培养目标有较大区别。
但由于会计专硕教育起步较晚,各高校缺乏培养经验,所以较多高校借鉴学术型培养模式来培养会计专硕人才。
惯性思维以及经验的欠缺导致很多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将会计专硕和会计学硕的培养目标混淆,这样使得MPAcc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特色。
二、会计专业硕士入学门槛较低培养会计专硕特色人才需要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生源的选拔很重要。
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硕士研究生入学都需要经过两大关——初试和复试。
会计专业硕士也需要通过初试和复试才能获得入学资格,但与其他专业相比,MPAcc的入学考试相对简单。
MPAcc初试无须考政治,数学也是考察初等数学,更重要的是,MPAcc初试不考专业课,这就使得各培养单位难以在初试阶段淘汰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生。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
当前地方高校在行业特色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急需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四个一流高校建设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地方行业发展的需求,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学府。
地方高校与当地行业紧密相关,行业发展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地方高校与行业的互动和合作,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实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双赢局面。
通过地方高校的行业特色建设,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也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探索地方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在面对全国高校建设“双一流”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行业特色,实现“四个一流”建设?在当前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拓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路径,实现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的深度对接,推动地方高校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局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寻找更有效的路径和策略,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3 目的和意义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的路径思考引言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建设的关联性不强,导致了一些地方高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建设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四个一流”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与行业特色建设的关联,分析四个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提出路径思考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将阐述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措施和影响。
一、目标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型学校、加强实习实训、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等措施,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措施1. 建立产教融合型学校教育部提出了建立产教融合型学校的措施,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打破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优势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机会。
2. 加强实习实训教育部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真实的工作问题,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3. 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育部提倡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技术需求和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三、影响教育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将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根植于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其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和技术动态,提前预测市场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使教育与产业保持同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办学分类类型
高职院校办学分类类型
高职院校办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行业导向型,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了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通常会开设与某个具体行业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商务、医疗护理等。
这些院校会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往往能够顺利就业。
2. 地方经济发展型,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会开设符合当地产业特点和需求的专业,如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等。
这些院校通常会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3. 国际合作型,这类高职院校会与国外院校或者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
学生有机会获得国际认可的学历和培训,增强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4. 职业技能型,这类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开设与具体职业技能相关的专业,如厨艺、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
学
生在校期间会接受大量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并胜任相应的职业。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定位进行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更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以社会服务的方式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与企业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从而调整和改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与企业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与企业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
2.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吸引社会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如政府可以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社会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实地实习机会,企业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指导和培训等。
吸引社会资源的支持,不仅可以满足学校的需求,也可以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助力。
以社会服务的方式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仅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引社会资源支持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和要求,调整和改进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
论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作者:冉隆锋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3期摘要应用型大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定位学校发展中所选择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专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面向。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突出地域性和行业性,学科专业建设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师资队伍凸显应用型特征。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性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25-04一、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一)关于应用的理解“应用”一词,与“运用、使用、实用、适用”等词有着紧密的关系,与所需要表达的意义与对象、层次、范围不可分割。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的《当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使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
如应用新技术、应用科学等,可以针对岗位、操作环节谈应用,也可以针对行业谈应用,还可以针对产业发展谈应用,甚至关于人生或生活也可以谈应用。
“应用”概念的核心是功用和功效,与工具和资源不可分,所以应用性即工具性、资源性 [1]。
“应用”一词常被用于科技领域,被定义为“一定技术、系统和产品的使用”。
在教育领域也经常使用“应用”一词,比如布鲁姆对教育认知目标所划分的六大类中,“应用”成为了其中的一类,是指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原则、方法、技巧、规律的拓展,这种行为是建立对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的,代表了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
除此之外,也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教育”等术语。
总之,在教育领域中所提的“应用”,是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反映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思维方式。
(二)应用型大学解析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向上,有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之分。
学术型人才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研人员,应用型人才是从事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技术或者将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工作人员。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过于冗杂、就业和培养质量不匹配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包括精简专业设置、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文章还探讨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如师资队伍不足、校企合作困难等。
在总结中,强调了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展望未来,希望高校能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优化自身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策略、现实难题、对策探讨、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在面向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也面临着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等诸多问题。
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校专业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设置单一、育人模式落后、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探讨现实难题及对策,最终总结出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促进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改善。
通过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核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发展模式:美国一流大学的启示
理 工 大 学“ 优 先行 , 恃 以点 带 面 ; 以优促 精 , 面提 高” 学科 发展 模 式 正是 国 内行 业 特 色 高校 发 展 的 典型 案例 。 全 的
关 键 词 : 业 特 色高校 ; 行 学科 建 设 ; 同发展 协 中图 分 类 号 : 6 20 G 4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0 3 (0 00 -8—4 17 —5 9 2 1 )10 00
原 服 务 的行 业 领 域 具 有 突 出 的优 势 , 有 一批 重 拥 点 和 前 沿 学 科 , 领 相 关 学 科 的 方 向 , 现 出鲜 引 体 明的 行 业 特 色 。 在 长 期 为 行 业 部 门 培 养 人 才 和 科 学技 术 研 究 的 过 程 中 , 业 特 色 高 校 面 向 国 民 行
第 1卷 第 1 8 期
21 0 0年 3 月
成 都理 工大学 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R L O HE G NI R I E HN0 0 Y(oi c n e) O NA F C N DU U VE STY OFT C L G S c l i cs aSe
V 1 8 o1 o 1 N . .
保持 特 色优 势 是行 业 特 色 高校 的立 校 之 本 , 学 科 发展 有 均衡 发展 与 重 点 突破 , 限发 展 与综 合 发 展 , 科 交 其 有 学
叉 、 同发展 几 种 典型 模 式。 就我 国而 言 多学科 交 叉协 同 、 协 非均 衡 发展 模 式是 行 业 特 色 高校 的 强校 之 路 。成 都
在管理 体制改 变 、 服务 面 向调整 、 招生规 模扩 大的背 景下 , 业特色 高校学科建 设 出现 了分 化 、 型的趋 行 转 势, 在保持 与发展 之 间如何 抉择 , 在新形 势下如何重 新定位 , 凸显 自身传统学科 优势 与特色效 应 , 发挥对
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式发展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1 2 3 4 5 ” 人 才培养体系三个层面更新人才 培养观念 、 创新人才
培养模 式。
1 . 构建了 “ 一基 两点” 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高校在 人 才培养 过程 中资源 减少、 经 费不足 、 工程实
践和 特色弱化 的困境与挑 战 , 学校充分利用在行 业办学过程 中
合; “ 3 个层次” 是指搭建 与人才培养方案 相对应 的通识教育、 专
关键词 : 行业特 色; 高校 ; 内涵式发展 ; 教学改革; 人 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王红利 ( 1 9 7 7 一) , 女, 河南淇县人 , 郑 州轻 工业学院教务处, 讲师。(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中图分类号: G6 4 9 .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4 ) 0 2 — 0 0 0 7 — 0 2
二、立足工 程教 育理念 。 实施人才评 价机制和教 学生态环
境 的创 新
形成 的办 学特 色和学科 优势 , 不 断加强 内涵建 设 , 在 遵循高等 教育发展 规律 的基础上 , 主动适 应地方经济 、 社会 和科学 技术
发展 的需要, 结合学 校 自 身办 学传 统 、 学科 优势 、 专业特色等 , 从学 校 自 身工科 院校 的特征及 实际 出发 , 构建 了 “ 基础 + 实践+
重 实践 、 多课堂 ”的人才培 养思路 , 本着加 强基 础、 文 理渗 透、 突出特 色 的原则 , 逐步改 善各类 课程 模块 的比例 , 优化学 生的
人 才培养 模式 是高校进行人才 培养 的顶 层设 计, 决 定着人 才培 养的质量 , 也是高校在 人才 培养 中必须首要考虑 的问题 。 郑州 轻 工业 学 院作为 一所行 业特 色 地方 本 科 院校 , 立 足行业 需求 , 服务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 发 挥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 要职能 。 从“ 一基两点” 人才 培养模式 、 多样化人 才培养架 构 、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做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做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企合作: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大特色,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企业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行业特色:这类院校通常会根据本地区或本行业的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地方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4. 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产学研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将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国际化办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国际化办学,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6. 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7. 社会服务: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使命,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做法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行业特色、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办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行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0.07.30•【文号】教高厅函〔2020〕16号•【施行日期】2020.07.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国家有关战略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文件精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0年7月30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经研究,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超常”发展模式:重庆文理学院的案例
关 键词 : 超常; 案例 ; 模式; 产业; 重 庆文理 学院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6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3— 8 0 1 2 ( 2 0 1 3 ) 0 2—0 0 1 9— 0 5
“ 广受 赞誉 的 ‘ 重 庆文 理 现象 ’ 集 中概 括 了学 校
近年来累计投入已达专业多功能的联合实验室工程实讥中心工程训余万元建成了约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平练中心等逐步发展成为集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教台拥有价值余万元的实验及分析检测设备学与科研科技开发与应用一体化的综合性产学研包括材料的合成制备与加工实验室荧光材基地有效解决学生到企业实践的难题同时与企业料室微纳米材料合成室粉末冶金室纳米结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切实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构超硬涂层中心合金熔炼室固体粉碎室烧结室工程生产实际等紧密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资金等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实验室扫描电镜室综场地技术指导等实践教学难题从多方面保障优秀合热分析室金相分析室荧光分析室元素分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植根重庆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目的
相对 不 足 , 科技创新 能力不强; 新 材料 产 业 链 不 完 善, 对 新 材料 的研 发 、 生产 及 销 售 没 有形 成 合 力 ; 新 材料 产业 高 端 人 才 匮 乏 ( 特别 是 博 士 、 高 级 职 称 人 才 极其 短缺 ) , 产 品技 术 密集 度 不高 , 具 有 自主知 识 产权 、 在 国际 国 内 处 于 领 先 水 平 的新 材 料 产 品 少 。
2 0 1 3年 第 2期
化 发展 道路 、 建设 创新 型 国家和人 才强 国战 略服务 。 作 为培 养高 级专 门人 才 的 社会 组 织 , 大 学 有 义不 容 辞 的责 任 。重庆 文理 学 院 发 展材 料 交 叉 学科 , 就 很
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是指高校通过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与孵化、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创新平台建设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搭建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企业能够有效对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某高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该市设立了一个科技园区,提供办公场地和实验室设施,吸引企业及创业者入驻,推动产学研合作。
这个科技园区不仅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其次,技术转移与孵化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孵化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
例如,某高校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将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中去。
他们通过洽谈合作、撮合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孵化器的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等,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最后,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某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了一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
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业务案例和问题,供学生解决和学习。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实践能力,为地方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高校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转移与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合作机会和条件;通过技术转让和孵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些经验和案例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超常”发展模式:重庆文理学院的案例
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超常”发展模式:重庆文理学院的案例蔡宗模;石东平【摘要】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背景的新建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为了回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超常”发展措施,举全校之力,着力打造院士团队,创建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并成立专门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发展模式值得总结和借鉴.【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1)002【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超常;案例;模式;产业;重庆文理学院【作者】蔡宗模;石东平【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6“广受赞誉的‘重庆文理现象’集中概括了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模式和办学方法等几方面的创新成果。
几代人的辛勤工作使重庆文理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铸就了辉煌!”(涂铭旌)[1]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背景的新建本科院校,重庆文理学院为什么能在一无材料专业办学之历史积淀、二无中心城市之区位优势、三无研究型重点大学之声誉和吸引力的情况下,引进院士、打造院士团队、发展材料交叉学科,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其超常规发展材料交叉学科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值得研究。
(一)回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为回应全球科技革命的挑战,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王炎灿;张晓阳【摘要】As more emphases are laid on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 deeper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 better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t what strategies will be adopted by those high level industry-based universitiesto facilitate their own development. Hence, this essay is arranged in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a relevant developing strategy. First,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ose universities with a “SWOT”method. Second, it analyzes the reality of those universities together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all universities, in hope of positioning the industry-based ones. Last butnot least, it comments on the strategies in five aspects, namel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the faculty and social services.%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战略设计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行业为服务面向的特色高校发展模式
作者:赵海伟杨天
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01期
[摘要]结合河海大学在建设发展中坚持的“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原则,以重点服务行业为导向,以谋求学校科学发展为宗旨,积极搭建互惠互利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一条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行业高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022-02
行业高校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
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新形势,行业高校在高等教育转型期如何定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众多行业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高校必须坚持特色办学的宗旨
行业特色高校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相关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窘缺的困境,服务与支持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行业背景和突出学科优势,与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共同成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河海大学是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并拥有“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
长期以来,河海大学与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许多优秀水利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水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乎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民族振兴的高度。
河海大学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明确了学校“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瞄准和跟踪国际学科前沿,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参与大江大河综合治理、西部水电开发、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行业特色高校必须进一步固有强势
科学定位是高校配置资源、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的前提,这就需要学校明确优势学科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服务于行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服务必须依托优势学科,并在积极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促进优势学科更优质更强势地发展。
河海大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服务于我国水利事业的高等院校,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发展,水利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面对新的形势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发展目标、办学方针和国家战略需求,学校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学科布局调整方案,完成了学院实体的重组。
同时,切实贯彻“大平台、大队伍、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的建设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高水利学科服务国家需求、发展学科前沿的能力,全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利学科。
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重点建设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学科集群建设,发挥支撑学科的综合优势。
三、努力为行业服务,积极谋求自身快速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联系紧密,具有为生产实践、行业发展服务的良好传统,具备了本行业较强的学科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解决行业相关问题的优势,因此,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原则,以重点服务区域、行业及产业为导向,在促进行业科技发展的同时,使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优良的育人传统,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河海大学具有优良的育人传统,努力加大人才服务力度,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动根据地方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方向。
作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和发展具有水利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组织研究生深入重大工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推进当地产学研结合和知识创新;依托水利特色,紧密结合当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需求,建设各类研究基地,促进学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行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根据行业队伍建设的需求,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为工程监理、财会等领域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把科学研究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二)依托不断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努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依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主动服务于现代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生态环境、新能源开发和民生工程等;努力开发新能源,在风能、太阳能、波能等的开发利用上提供技术支撑;加大民生工程的技术支持,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节水、农村饮水工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
(三)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人才优势,对行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集中了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他们中不少人受聘担任地方政府的政策、科技高级顾问,有的直接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承担大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大决策咨询与智力支持的软科学项目,在经济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利用,知识产权管理,循环经济发展,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建设,通信、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方面提供决策咨询。
(四)以开放式办学体系,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主动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力,加大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成立了合作发展委员会,并以此为纽带,构建起与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开放办学体系。
通过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学校与成员单位搭建了互惠互利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加大了我校利用知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直接为合作单位服务的力度。
(五)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相应的实体机构,把工作做实
进一步推动部部共建、部省共建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突破,为学校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地方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完善合作发展委员会的管理与运行方式,建立相应的实体机构,把工作做实,健全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社会支持学校建设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提出加快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并非要走行业办学的老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是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作为具有明确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高校,应该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原则,积极投身于服务行业的实践中,使得学校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努力实现成为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2]赵沁平.走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3).
[3]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9,(3):4-6.
[4]在为行业服务中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5]“2010年第四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文集[C].合肥工业大学,2010.
[6]杨荣.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精神建设[J].大学教育,2012,(11):70.
[7]陈丽萍,陈向阳.论现代学校发展的意涵[J].大学教育,2012,(10):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