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函数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学生在八年级已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学生已理解了“元”和“次”的含义,具备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数学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方程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部分名称。从数学课堂的远期目标来看,还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一;第二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二;第三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三;第四环节:总结归纳;第五环节:反思;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一
活动内容: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活动目的:
提出了半开放性的问题:根据这一情境,结合这些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关系式,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提供材料。
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次完成下列任务:
(1)罗列学生提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所提问题满足的条件,提出解答的方式;
(3)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整理。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二
活动内容:
课堂达标训练
活动目的:
上述问题直接给出方程没有说服力,所以先让学生猜想。学生得到的猜想是:是否还存在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继续找这样的五个连续整数,在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促使学生想办法归结为方程去解决。
教学要求与效果:
首先,“我”巡视那些无从下手的学生,问:需要我的帮助吗?然后给予必要的指导。
然后巡视那些已经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关注学生在探索-发现-归纳的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上到这儿达到一个小高潮。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问题三
活动内容:
课后巩固提升
活动目的: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直接让学生设未知数,列出适合条件的方程。
活动的实际效果: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一生结合图示分析题意,这样等量关系就会浮出水面。由于有了前两个环节作铺垫,学生自然地设梯子底端滑动Xm,从而列出方
程,问题解决得很顺畅。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
活动内容: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目的:
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及各个部分。
第五环节:反思
活动内容: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归纳本节的知识要点,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要点,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的实际效果:
绝大多数学生能自己归纳出本节的知识要点,也清楚自己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成分复杂,针对学生的基础如此设计,但是时间还是很紧。
建议基础薄弱的地区:课前复习整式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熟知10-20的平方;在第四环节中,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后,举例反问,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及其对各部分名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