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的工作原理
冠状动脉的工作原理冠状动脉是人体心脏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的结构特点、冠状动脉血流的调节机制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冠状动脉主要分布在心肌表面,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在保障心肌供血方面的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由冠状动脉干和其分支构成,主要包括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窦,分为左主干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则直接起源于主动脉窦。
冠状动脉的内膜光滑,中膜具有较丰富的肌层和弹力纤维,外膜则贴紧心脏表面。
冠状动脉的结构特点使得其能够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保持血液的持续供应。
冠状动脉的血流主要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来实现。
当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的血液容积增加,血管内压力相对较低,此时冠状动脉能够收缩,压力梯度将血液推向心肌;当心脏收缩时,冠状动脉的血液容积减少,血管内压力增加,此时冠状动脉被迫扩张,血液进入冠状动脉。
这种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带动冠状动脉血流的循环,确保心肌能够得到持续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血流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
在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方面,交感神经系统主要通过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和β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来调节冠状动脉血流。
交感神经通过终末神经节和冠状动脉内膜下神经网络发挥作用,可以同时发挥促收缩和促舒张的作用,增加或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迷走神经介导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
此外,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也对冠状动脉血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内源性一氧化氮(NO)通过活化鸟苷酸环化酶来介导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
同时,一些内源性荷尔蒙如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和前列腺素等也能调节冠状动脉血流。
最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机制也需要了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动脉内膜下脂蛋白沉积、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蛋白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冠状动脉CTA
钙化积分:
• 背景:
冠心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冠脉粥样硬化,冠 脉钙化是冠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结果;是指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盐 沉积,是冠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征和指标。
扫描:
检查前准备 钙化积分检测 冠脉CTA增强扫描 数据个体化重建
• 扫描前期准备: 1、讲解工作 2、碘过敏试验 3、静脉通路建立 4、体位与心电图连接 5、屏气训练 6、控制心率
CTA扫描
• 心电门控模式: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 造影剂延迟扫描时间 团注跟踪法(设定阈值) 团注试验法(时间—密度曲线)
始部
右冠起源于左侧冠状窦
左冠起源于右冠状窦
(VR)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VR)左回旋支缺如
左回旋支与后降支异常连接
并行LM(LAD及LCX分别起源于左冠窦)
冠状动脉CTA适应症
不典型心绞痛、危险因素患者 同位素心肌灌注检查异常 超声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不能确诊的同位素检查 冠脉支架、搭桥手术随访
• 局限性 病变
• 节段性 病变
• 弥漫性 病变
• 病变形态:
向心性、偏心性狭窄 闭塞性病变 血管重塑(正性、负性重塑) 扩张性病变
进展
代偿: 保持管腔直径
失代偿: 管腔狭窄
正常血管
轻度 CAD
中度 CAD
管腔重构(代偿--------失代偿)
Adapted from Glagov et al. N Engl J Med 1987; 316:1371-1375.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及分支个体间差异较大。
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一、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外侧壁,主干长0.5~3.0c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也可没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各自开口于左冠状窦。
1.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心脏左前缘于前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分支包括斜角支、前(室)间隔支、右室支。
(1)斜角支:又称左室支,1~5支,供应左室前侧壁,较大且呈斜角走行者为最大而恒定的分支。
开口于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斜角支称为对角支。
(2)前(室)间隔支:非常细小,6~10支,由前降支向深面几乎垂直角度发出,供应室间隔的前上2/3部分。
其中第一支最大,起于前降支近段,此支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右室支:数支短小分支供应右室前壁,造影片上不易辨认。
2.回旋支:由主干发出后,几乎呈直角走行于左房室沟内,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部分血液。
回旋支分为左边缘支和心房旋支两组分支。
(1)左边缘支:其近侧的边缘支为心室前支,远侧的分支为心室后支。
左边缘支以钝缘支较粗大且恒定,钝缘支为行走于左室外缘的边缘支。
(2)心房旋支:按其分布部位和走行分别称为心房前支和后支。
临床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好发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常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发自右冠状窦外侧壁,开口距窦底1.5~2.0cm,在肺动脉干和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行走,主干很长,又称右旋支,沿心脏右缘(锐缘)绕至心后转而左行主心十字处(房室沟与室间沟交叉处),血管随之内陷形成“U”形的弯曲,为一主要标志,此处发出后降支后,就成为远侧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动脉圆锥支、窦房结支、心室支、后降支、房室结支和心室后支。
冠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
冠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
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分级标准主要基于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四级:
1. 零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远端无血运,也被称为无灌注。
2. 一级: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血运缓慢,远端血运基本没有,被称为渗透而无灌注。
3. 二级: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血流可以到达远端,但血运明显减低,远端血运缓慢且相对少,被称为部分灌注。
4. 三级:血流可以正常到达远端血管,远端血运基本正常,被称为完全灌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
均衡型
(Balanced)
➢ 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
(Balanced)
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
(Right Dominance)
➢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简单的说就是:RCA粗而长,其后降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 正常心肌走形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 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short axis view
2-chamber view
3-chamber view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 优势冠状动脉 ➢ 圆锥动脉起源 ➢ 窦房结动脉起源 ➢ 房室结动脉起源 ➢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LAD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
冠状动脉解剖PPT
冠状动脉的重要性
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富含氧气的血液 ,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关键因素之 一。
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心肌梗死、心绞 痛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 此了解冠状动脉解剖对于预防和治疗 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2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冠状动脉的起源和分布
01
02
起源
分布
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THANKS
冠状动脉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 冠状动脉的生理作用 • 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机制 •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冠状动脉解剖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心脏功能和疾病 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解剖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04
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机制,主要由脂质沉积和内 膜增生引起。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在冠状动脉内壁的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可能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进一步阻塞血管 ,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 标准,通过X光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 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时释放 的酶,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 疾病。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诊断心肌缺血和心梗等冠状动脉 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冠状动脉》课件
冠状动脉的功能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冠状动脉通过向心肌提供富含氧气的 血液,为心脏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养分 。
维持心脏功能
调节心脏工作量
冠状动脉通过调节心肌的血液供应, 帮助心脏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工作 量。
冠状动脉确保心肌得到足够的氧气和 养分,从而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主干
冠状动脉主干分为左冠状动脉和 右冠状动脉,分别供应左心和右
。
冠状动脉的分支深入心肌内部, 形成毛细血管网,为心肌提供直
接的营养和氧气。
调节心肌代谢
冠状动脉通过调节心肌的代谢过程,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冠状动脉能够根据心肌的需求调整血流量,以满足心肌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能量需 求。
冠状动脉还参与心肌细胞的物质交换,清除代谢废物,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能够缓冲心脏受到的冲击和 压力。
冠状动脉通过分泌内皮素等物 质,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 能,保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冠状动脉还参与心脏的神经调 节,与自主神经系统一起调节 心脏的活动,维持心脏的正常 生理状态。
03
CATALOGUE
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及早发现心脏异常。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生活方 式和药物治疗。
自我监测
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胸闷、胸痛等 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长期随访
对于已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应定 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吸烟
戒烟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 要措施,减少烟草对血管的损
冠状动脉的分段
冠状动脉的分段1:右冠状动脉,a近段;起始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部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或右冠状动脉的第一个弯曲部。
b 中段;始于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发出处(恰好位于右侧冠状动脉的第二个弯曲部,右心室的锐角缘上),c 远段;起于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向后延续为右房室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时,可以通过右房室支动脉形成的倒U字形来确认后室间沟的位置,后降支也起源在附近。
2:左冠状动脉前降支a近段;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动脉或第一对角支动脉发出处。
b中段;第一间隔动脉到左前降支动脉转角处(走行方向由向前转为向下),此处常有第二对角支动脉发出。
c远段;左前降支转角处一下部分,包括返动脉。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a近段;从开口部到第一钝角缘支动脉发出处,如有高侧缘支动脉发出应排除在外。
b远段;从第一钝角缘支发出处起,到回旋支动脉终末。
当右冠状动脉优势时,这一段非常细小。
当左冠状动脉优势时,或平衡时,它可以延伸跨越心后十字形成左房室动脉。
冠状动脉分支的英文名称右冠状动脉: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branches PD左室后支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锐缘支right marginal branch AM右圆锥支right corus artery CA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右房动脉right atrial artery左冠状动脉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 或LCA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对角支diagonal branches 或左室前支lef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前间隔支anterior septal artery左圆锥支left corus artery LCA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 LCX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branch OM左室前支lef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左室后支left pos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左房支left anticular branches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状动脉分段课件
上述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布,但左心室 的厚度在极大多数心脏大大超过右心室,所以,从血液供应 量来说,左冠状动脉永远是优势动脉。
学习交流PPT
20
8
右冠状动脉分段
右冠状动脉(RCA) 主干走行于右房室沟内,主要分三 段: 近段(RCA1):为右冠状动脉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
支动脉发出处或右冠状动脉的第一个弯 曲部。 中段(RCA2):为第一右室支发出处到锐缘支(AMB)发 出处(恰好位于右冠状动脉的第二个弯 曲部,右心室的锐角缘上)。 远段(RCA3):为锐缘支发出处到后降支。
动脉转角处。
远段(LAD3):为前降支动脉转角以下部分(即心
脏膈面部分)。
对角支段(LAD4)
学习交流PPT
14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其主要分支为钝缘 支,分为两段: 近段(CX1):为从开口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远段(CX2):为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
左冠状动脉:
1、前降支:沿途又可发出对角支、右心室前支、 左圆锥支及前间隔支。主要供应部分左心室、右心 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2、回旋支:沿途可发出钝缘支、左心室前支、 左心室后支、左心房支、房间隔前支动脉。主要供 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部分左心室前后壁。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7
冠状动脉分段
采用改良10段分法:右冠状动脉(RCA)分为近段 (R1)、中段(R2)、远段(R3);左冠状动脉分为左主干 (LM),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AD分为近段(L1)、中 段(L2)、远段(L3)、对角支(L4);LCX分为近段(C1)、远 段(C2)。
冠状动脉分段解析
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其主要分支为钝缘 支,分为两段:
近段(CX1):为从开口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远段(CX2):为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
脉终末。
根据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其终末支,采用Schlesinger等 的分类原则,可将冠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
1、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并有分支 分布于左室膈面的部分或全部。 2、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脉供血,它 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室间沟,后降支为左或右 冠状动脉末梢,或同时来自两侧冠状动脉。 3、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出分支供应 右室膈面的一部分。据我国调查,右优势型约占65%,均衡 型约占29%,左优势型约占6%。 上述分型方法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布,但左心室 的厚度在极大多数心脏大大超过右心室,所以,从血液供应 量来说,左冠状动脉永远是优势动脉。
后支(PLVB)、后降支(PDA)。
冠状动脉分段
采用改良10段分法:右冠状动脉(RCA)分
为近段(R1)、中段(R2)、远段(R3);左冠状动
脉分为左主干(LM),前降支(LAD)及回旋支,
LAD分为近段(L1)、中段(L2)、远段(L3)、对
角支(L4);LCX分为近段(C1)、远段(C2)。
右冠状动脉分段
左冠状动脉分段
左冠状动脉分为左主干(LM)、左前降支
(LAD)、回旋支(CX)。
左前降支走行于室间沟内,分三段:
近段(LAD1):为左主干末即前降支起始段到第一对角 支(D1)或间隔支发出处。 中段(LAD2):为D1或有中间支时D2发出处到前降支 动脉转角处。 远段(LAD3):为前降支动脉转角以下部分(即心 脏膈面部分)。 对角支段(LAD4)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一、冠状动脉的起源1、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主动脉窦,或称氏窦(Valsalva窦)。
三个窦分别称为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及无冠状动脉窦(后主动脉窦),三个瓣分别称为左冠瓣,右冠瓣和无冠瓣。
2、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口径范围:0.2—0.75厘米(0.5+0.1cm),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口径范围:0.2—0.7厘米(0.4+0.1cm)3、冠状动脉口的异常(1)冠状动脉口位置上移, 沿主动脉壁呈小于45度左右的锐角伸出,激烈运动后,产生主动脉扩张和心排出量增加,可进一步导致冠脉开口闭塞,影响心脏血液供应。
通常导致猝死。
(2)梅毒性升主动脉炎时,则易出现冠状动脉口狭窄(3)左,右冠状动脉均发源于右乏氏窦约0.5%。
(4)左,右冠状动脉均发源于肺动脉,罕见(5)副冠状动脉:45%(43.5—56.5%),副冠状动脉的开口位于右乏氏内,多数为1个,亦有2—3个,园锥动脉(漏斗支)多发源于副冠状动脉。
(6)单一右冠状动脉及单一左冠状动脉。
(7)前降支及左旋支分别起源于左乏氏窦内,0.6%。
(8)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右乏氏窦内,0.5%。
(9)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右乏氏窦内,0.5%。
(10)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左乏氏窦内。
4、冠状动静脉瘘(Fistulas of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or 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冠状动脉不经正常循环而直接流入右房(25%),右室(40%),左房,左室,肺动脉(15%)或冠状静脉窦(7%),92%流入右侧心脏。
5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见于左冠状动脉,10%见于畸形冠状动脉。
5、冠状动脉瘤(Aneurysm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先天的,外伤的,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川畸(Kavasaki)病,风湿或梅毒等。
6、冠脉闭锁或发育不全,极少见上述例子虽然少见,但是在冠脉造影时不警惕,可能会使一支造影失败或不显影,部分冠脉起源异常及开口小的患者,往往在剧烈运动后可引起室颤及猝死。
怎么治疗冠状动脉硬化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疾病概述 • 非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 • 介入治疗 • 并发症及防治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诊断标准
定义
冠状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性疾病,以冠状动脉血管内膜脂质 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是冠心病的 主要病理基础。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硬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 影、多层螺旋CT等,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管腔狭窄 等病变。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风险。
05
并发症及防治
心力衰竭
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治疗
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通过药物、心脏再同步治疗以及心脏移植等方式,目的 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心律失常
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药物
包括雷帕霉素、紫杉醇等。
临床效果
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 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原理
通过取患者身体的一段血管或人造血管,连接狭窄病变两端,以 替代原来的狭窄病变血管。
手术方式
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 手术。
临床效果
治疗
治疗心律失常主要是通过药物、电复律以及导管消融等方式,目的是纠正心律失 常并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心肌梗死
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
治疗心肌梗死主要是通过药物、PCI或CABG等方式,目的是 恢复心肌供血和减少心肌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 CAD
消退
动脉粥硬化斑块的解剖结构
内膜
纤维帽 血管腔
– T淋巴细胞
脂质 核心
中层
– 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 “激活的”内膜平滑肌细胞(HLD-DR +) – 正常中层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破裂斑块
流行病学
多发生在 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绝经后与男性相 当)。欧美发达国家较多见,近年来,在我国本病逐年增长
冠心病是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比较肯定的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社会心理因素
临床分型
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腔造影:显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 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 PET):对心肌血流灌注和 代谢显像匹配分析可准确评估心肌的活力。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造影的主要指征
1.胸痛似心绞痛不能确诊者 2.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需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而考虑 冠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者
冠状动脉造影
内容提要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第一节
概述
概 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 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
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 理
冠状动脉病变:AS+闭塞性血栓(96%)
AMI
病理演变
心肌病变
• 冠脉闭塞后20~30分钟少数坏死 • 1~2小时绝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 • 溶解→肉芽形成
Q波心肌梗死:常见心室破裂或室壁瘤成 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 :坏死组织在6~8周形成瘢痕 愈合
病理生理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临床表现
体征
在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S1减弱 乳头肌功能不全时,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
室间隔穿孔时在胸骨左缘第 3 ~ 4 肋间出现粗糙的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震颤
在梗死后2~3d,在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
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时则有其 相应的体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
心肌耗氧
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 一过性缺血缺氧
心绞痛(AP)
心肌耗氧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力)
心肌从血中提取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血流量的增加
心肌供氧
冠脉口径
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
• 剧烈活动时:可增加6~7倍 • 缺氧时:可增加4~5倍 • 但冠脉狭窄时,冠脉扩张性↓→血流量↓(相对固定)
冠脉流量:灌注压=主动脉平均压 动力性狭窄(痉挛)
心绞痛
心率 加快
心肌收缩 力加强
心肌张 力增加
冠脉 痉挛
循环血 量减少
冠脉狭 窄固定
心肌耗氧
冠脉供血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临床表现 部位 性质
胸骨中段或上段后或心前区, 手掌大小范围,放射痛 胸痛常为压迫、闷痛或紧缩 感,偶伴恐惧或濒死感觉 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吸烟、 寒冷等
三种病症的共同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只
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包括血栓形成和血
管痉挛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No ST Elevation 非ST段抬高
CORONARY
SYNDROME
ST Elevation ST段抬高
NSTEMI
非ST段抬高
Ustable Angina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诊 断
1.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冠心病易
患因素
2.心电图ST-T动态改变
3.发作不典型者则需作心电图负荷试验或作24小时动态
心电图连续监测 4.诊断有困难者则可考虑作放射性核素检查和选择性冠 状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症
急性心肌梗死
肋间神经痛 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消化系统疾病 颈椎病变
有高危因素的疑似冠心病者,
建议冠脉造影或必要的PCI治疗
改善生活治疗 降低心血管事件
治 疗
介入治疗:经皮腔
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血管内支架置
入术等
治 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
好,介入治疗又属禁忌证
或预计介入治疗远期疗效 较差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第三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症 状
诱因 持续时间 缓解方式
3~5min
休息或药物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临床表现
体 征
• 平时一般无特殊体征 • 发作时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静息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改变或非
特异性ST-T改变
发作时心电图:一过性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或 ST段急性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 心电图负荷试验: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当时无心
内科学
内科学(第7版)
主编 王庸晋 宋国华
第三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宋国华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习目标
掌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 断、防治措施 熟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了解:无症状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及猝死型冠心病
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加和血沉增快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纳差、腹胀,呃逆
临床表现
症 状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24h内,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
多见,下壁心肌梗死多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压和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 下降所致 心力衰竭:AMI引起的左心衰竭称泵衰竭,急性右 室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右心衰竭伴血压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间阶 段损伤 动脉粥样化 纤维 斑块
复杂病变破裂
内皮功能不全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平滑肌细胞和胶 原迁移、增殖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主要为脂肪积聚
冠脉重构
进展
代偿性扩张 保持固定的管腔 扩张超过代偿 管腔狭窄
正常 血管
轻度 CAD
中度 CAD
• 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 EF值、SV、CO、BP、心律失常
心室重构:心壁变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 性休克 泵衰竭(Killip分级)
• Ⅰ级:无明显心衰 • Ⅱ级:左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 Ⅲ级:有急性肺水肿 • Ⅳ级:有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
症状
先兆:乏力、胸部不适、烦躁、不稳定型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痛发作 疼痛: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窒息或濒死感,持续半小时
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
(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 2 )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或与直立的 T 波融合成一条 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 (3)T波逐渐倒置
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与面向梗死区导联相反的改变
(1)R波增高
(2)ST段压低 (3)T波直立并增高
心肌梗死ECG的基本图形
缺血型 T波 改变
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
实验室检查
一般化验检查
白细胞,血沉
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
CK/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 AST/GO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LDH:乳酸脱氢酶
血清肌钙蛋白I/T(TnI/TnT)增高
二级预防: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对动脉粥
样硬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进 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
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二节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
概 述
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 心肌急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
绞痛发作时,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静息心电图
CME Beijing – 22 March 2003
静息心电图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运动后心电图
CME Beijing – 22 March 2003
上楼后心电图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心肌灌注显像:随冠状动脉血流放射性核素很快被正常
心肌摄取,而缺血心可显示灌注缺损
治疗原则
减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血供,防止血小板凝聚, 促使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同时积极防治动脉硬化
治 疗
发作时治疗
休息 药物(硝酸酯类)
治 疗
药物
缓解期治疗
硝酸酯类 β -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脂药物*
治 疗
指征:对疑似冠心病未能确诊 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
介入治疗 PCI
动态性改变 有Q波心肌梗死者
超急性期:起病数小时内,无/高大T波
急性期:数小时~2天内
ST段抬高,单相曲线病理性Q波 亚急性期:数日~2周左右 ST段逐渐回到基线,T波平坦或倒置 慢性期:数周~数月,“冠状T”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