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 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 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下列加点的词语
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
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
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
做就做。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白天的应酬
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A.
塘月色。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
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C.白天在压抑
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
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
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
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二、课内文
段阅读(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与“弥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弥留之际 B.欲
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3.
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
比喻。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1 ).“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A.“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B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C.“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D.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
的一项是(2).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A.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B.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
作者亦喜悦亦伤感。C.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
排遣的淡淡的哀愁。D.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
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3正确的一项是().“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D三、课外拓展(一)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子花”
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我爱莲花,爱它那
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所写的《》。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君子花”②“出淤泥而不染”③“救济粮”A.①引用②强调③具有特殊含义B.①强调②强调③引用C.①强调②引用③具有特殊含义 D.①表示专用名词②引用③具有特殊含义3.由“莲花”联想到朱自清先生,这属于()A.因果联想 B.相关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4.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二)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
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