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复习 《中亚》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亚
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地理组李世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
(2)中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以丘陵、平原为主的地形特点。
(3)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
(4)里海沿岸丰富的油气资源。
(5)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产生的深刻影响——灌溉农业。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中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和湖泊的位置。
(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结合中亚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说明中亚的经济结构。
(4)能够以灌溉区土地盐渍化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6)能够通过“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来分析中亚位置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
【教学方法、手段】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读图训练,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相信同学们积累了一些区域分析的地理思维和方法。
本节内容采用分小组活动以问题引导法进行探究,依据是否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以及课堂参与度,课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第一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学生互动环节:引导设问,激励探究。
主讲学生:如何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 学生A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主讲学生:看图说明中亚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B :最主要部分东经50ºE –80ºE , 40 ºN-50 ºN 。
主讲学生:看图描述中亚的海陆位置?
学生C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
主讲学生:中亚的交通位置如何呢?
(1)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黑海、地中海沿岸(图)。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图)。
主讲学生:“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部分? 学生:陇海——兰新铁路。
主讲学生:“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哪里?有何地理意义?
距太平洋约3750千米
距阿拉伯海约1100千米距北冰洋约1600千米距黑海约1100千米
中亚
丝绸之路”是从我国汉朝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天山和昆仑山脉,通过西域到达地中海沿岸。
古丝路中的
“西域”是指甘肃敦煌以西到中亚、伊朗和小亚细亚等地的广阔地域,故中亚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3)“一带一路”(图)
不论古代亦或者现当代中亚地区始终在连接东西两岸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主讲学生:中亚的交通位置如何描述?
学生:亚欧大陆陆上交通要道。
主讲学生:中亚的范围?
学生: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承转,引导,设问)
主讲学生:中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教师归纳(或纠错):相对位置包括:半球位置、大洲或国家方位、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交通位置等。
二、自然地理特征
(第二小组)
1、地形(学生互动环节)
主讲学生:区域的地形特征如何描述?
学生:从地形类型、分布格局、地势高低等方面来表述。
主讲学生:看图说明中亚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生:
地形类型:中亚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分布格局: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地势高低: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第三小组)
2、气候(学生互动环节)
主讲学生:从气候分布规律来判断中亚也属于什
么气候类型?
学生:30度-6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一般属于温带
大陆性气候。
(图)
主讲学生:看图说明中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学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主讲学生:看图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图)
学生: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引导,承转)主讲学生:中亚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水文状况如何呢?
教师活动:(引导、归纳、或纠错)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根本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小,水汽难以深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差大。
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
(第四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3、河湖
主讲学生: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成水湖),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为什么? 学生:气候干旱导致多内流河、内流湖。
主讲学生:外流河湖与内流河湖的比较?
(1)内流河: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
分布:大多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地区。
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水文特征:一般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为夏季,即冰雪融水最多的时候。
额
里海咸海尔齐
斯河
锡
尔河
阿
姆河
河流
湖泊
阿姆河:锡尔河:
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注入咸海,沿岸为
灌溉农业区外流河,流经中亚东北部,
入俄后为鄂毕河里海:世界最大的内流湖
咸海: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补给,近年来
水量大减——①由于引河水灌溉,入咸海水量减少;②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2)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如:长江、黄河。
分布:大多在降水较丰沛、气候较湿润的地区
河流补给:主要大气降水
水文特征:一般流程长,水量较大,汛期和雨季同步。
主讲学生:通常,内流湖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
为什么?
学生:湖水输出方式的差异。
(第五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三、中亚的农业
主讲学生:1、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主讲学生:为什么?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学生: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各方面特点。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解答)
(1)自然环境对农业特点与分布的影响
中亚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本区农业的特色,有分布面积广大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见下图)
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大,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
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
耕地面积广大,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北哈萨克地势较高,且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是中亚耕作条件最好的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燕麦、养麦等谷物和马铃薯,其中以小麦为主。
中部和南部的沿河湖灌溉农业以棉花最著名:
中部和南部的河流、湖泊较多,在河流流经的地区和湖泊周围发展了灌溉农业。
灌溉区的农
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等。
本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2)灌溉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讲学生:中亚灌溉农业的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学生: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过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绝迹,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基本丧失;过度垦殖,使土地荒漠化加剧。
这些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主讲学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湖河沿岸植被恢复。
教师引导:(归纳整理)(或纠错)本区干旱环境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有因果关系;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发展又对本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有因果关系;这些关联性分析需要认真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
(第六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四、中亚的工业
主讲学生:看图说明中亚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部门、不足等?
1、工业特点:
学生:(1)发展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里海沿岸;煤——中东部;
铁——中部;铜——中部;农产品:棉花和牲畜多。
(2)工业部门: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
(3)不足: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教师活动:(引导整理归纳)工业特点: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的探明储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
但是本区干旱,木材缺乏,前苏联时期依赖内陆资源多发展重工业,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2、中哈原油管道的建设
主讲学生: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对我国的意义
学生:实现了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新疆继成为国家能源基地之后的能源地缘战略优势地位的进一步凸现;使中、哈、俄三国的石油管道运输体系得以联网,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
主讲学生: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对中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等。
教师活动:(引导整理归纳)能够联系必修3所学知识和原理,该设问引导很恰当到位。
(第七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本组主讲学生对本节知识要点构建联系。
(第八小组)(学生互动环节)
本组主讲学生设计练习题目,检验所学。
材料:中亚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
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
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1)中亚地区降水东多西少,其原因是什
么?
(2)巴尔喀什湖具有“一湖两水”特色(主
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
东半部,其形成原因是。
(3)20世纪50年代,在咸海沿岸地区大规
模垦荒,并大量引河水灌溉。
这对土地和
咸海产生哪些影响?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引导整理归纳)
通过板书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分析本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理解,巩固所学。
【布置作业】练习册6.4
【课后记载】通过本节课的问题引导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明确中亚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对中亚的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分析中亚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中亚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40°N-50°N,50°E-80°E
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3、交通位置:亚欧大陆陆上交通要道
4、范围:中亚五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河湖: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社会经济特征
1、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2、工业:采矿、冶金、纺织、军事工业
四、生态问题
1、存在问题:荒漠化、盐碱化、湖泊萎缩
2、治理措施:合理分配水资源、节水农业、恢复河湖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