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学家 [《湖海文传》与清代汉学家的古文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汉学家 [《湖海文传》与清代汉学家的古文理论]》

摘要:”所选作者大多数都是后世盛称的汉学家,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阮元、沈彤、江声、王鸣盛、王念孙、王引之、洪榜、凌廷堪、汪中、武亿、桂馥、孙星衍、焦循、程晋芳、纪昀、任大椿、洪亮吉、吴玉捂、卢文诏、江藩、钱坫、钱塘、邵晋涵、钱大昭等人均有文章人选,俨然是一部汉学家文选,而朱�《国朝古文汇钞》选戴震文章15篇为:《法象

论(有序)》、《与方希原书》、《送右庶子毕君赴�秦阶道序》、《郑学斋记》、《宁乡县修城台楼堞记(代)》、《凤仪书

院碑》、《沂川王君祠碑》、《于清端传》、《张义士传》、《王廉士传》、《戴节妇家传》、《四川布政使李公墓志铭》、《辑五王先生墓志铭》、《昆山诸君墓志铭》、《戴童子圹铭(并序)》,沈粹芬等编选《国朝文汇》选戴文9篇为:《与方希原书》、《送右庶子毕君赴�秦阶道序》、《郑学斋记》、《于清端传》、《张义士传》、《王廉士传》、《戴节妇家传》、《辑五王先生墓志铭》、《戴童子圹铭(并序)》

摘要:王昶编选《湖海文传》一书,鲜明地体现了清代汉学家的古文理论,包括经史为本、考据为文、对文体与学问考据关系的辨析等几个方面。关键词:《湖海文传》经史为本

考据为文文体辨析王昶与《湖海文传》王昶(1724~1806),字德甫,

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他工诗善文,早年与王呜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为“吴中七子”,著有《春融堂集》六十八卷。在金石考证方面,他编成的《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资料性、学术性著作;在总集编纂方面,辑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明词综》、《国朝词综》等多种著作。王昶早年就学于惠栋,学术上深受惠栋影响,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云:“肆业紫阳书院,时从惠征君定宇游,于是潜心经术,讲求声音训诂之学。”王昶钻研经学儒术,以汉学为宗,讲求音韵训诂之学,钱大昕《述庵先生七十寿序》云:“经术专宗汉儒,名其斋日郑学,以示圭臬所在。”王昶曾拟著《群经揭橥》,未完稿,江藩解释其“揭橥”之意云:“取《周礼・职金》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揭橥’之意,盖以汉学为表识,而专攻毁汉学者。” 《湖海文传》七十五卷,编成于嘉庆十年(1805年),即王昶卒前一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其孙王绍基得到阮元的资助,开始付刻,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湖海文传》选人自康熙中叶到乾隆朝100余家、700余篇文章,其作者都是编者交游所及者,王昶《湖海文传凡例》云:“乃本《诗传》之例,就生平师友及门下士所作,汇为《湖海文传》。其往时名手,及当世盛有文名而为投契所未及者,姑恝置焉。”所选作者大多数都是后世盛称的汉学家,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阮元、沈彤、江声、王鸣盛、王念孙、王引之、洪榜、凌廷堪、汪中、武亿、桂馥、孙星衍、焦循、程晋芳、纪昀、任大椿、洪亮吉、吴玉捂、卢文诏、江藩、钱坫、钱塘、邵晋涵、钱大昭等人均有文章人选,俨然是一部汉学家文选。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评价云:“所选都是清朝极盛时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学者的文人’的文学。”《湖海文传》一书,比较鲜明地反映出清代汉学家的古文理论。

经史为本,考据为文作为一名汉学家,王昶非常重视作文之本,其《与彭晋函论文书》云:“然时文古文不同者如此,似同而实不同又如彼,惟足下自是绝笔不为。湛于经史,以养其本,久之后达,则取于心而注于手,得其真也必矣。”王昶认为,要做好古文,就应该“绝笔不为”时文。要得古文之真,就要“湛于经史,以养其本”,他将经史视为古文之本,要求求古文之真于经史之中,代表了汉学家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其《与门人张远览书》又云:“夫学古文而失者,其弊约有三,挟搜闻浅见为自足,不知原本于六经,稍有识者,以大全为义宗,而李氏之《易》,毛郑之《诗》,贾孔之《礼》,何休服虔之《春秋》,未尝一涉诸目,于史也亦以考亭纲目为上下千古,不知溯表、志、传、纪于正史,又或奉张凤翼、王世贞之《史记》、《汉书》,而裴驷、张守节、司马贞、颜师古、李贤之注最为近古者,缺焉弗省,其失也在于俗而陋;有其学矣,骋才气之所至,横驾旁骛,标奇摘异,不知取裁于唐宋大家以为榘蠖;而好为名高者,又谓文必两汉,必韩柳,不知穷源溯流,宋元明以下皆古人之苗裔,其失也在于诞而夸:其或知所以为文,与为文之体裁派别,见于言矣,未克有诸躬,甚者为富贵利达所夺,文虽工必不传,传亦益为世诟厉,其失也在于畔而诬。夫以为文之难,而其所失又复多如此。则有志于古人不可以不知所务明矣。”认为“挟鼗闻浅见为自足,不知原本于六经”,“不知溯表、志、传、纪于正史”、“不知穷源溯流”是“学古文而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意也在强调经史对于古文的本源作用。《湖海文传》在选文定篇时则体现了“考据为文”的理论主张。所选多为考据之文。胡玉缙《湖海文传书后》云:“其时考据之学正盛,如日中天,故所录皆炳炳琅琅,并以见国家之气运,阮元推为有明三百年来所无,此盖提倡实学者之言,实未足为论古文者之标准,而议者必欲以古文派相责难,则于知人论世之识,抑何缺如也?”指出其选文以考据之文为主的特色,与一般古文家选本明显不同。如《湖海文传》选

戴震文章23篇:《在睿玑玉衡以济七政解》、《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一》、《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二》、《周髀北极睿玑四游解一》、《周髀北极瑞玑四游解二》、《毛诗补传自序》、《六书论自序》、《隶八分辨序》、《九数通考序》、《记尧典中星》、《记夏小正星象》、《与王编修凤喈书》、《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论韵书中字义答秦尚书书》、《江慎修先生事略状》、《于清端公传》、《与是仲明书》、《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书玉篇卷末声论反纽图后》、《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书刘�切韵指南后》、《读淮南子洪保》、《顾氏音论跋》,基本上都是经史考证之文。而朱�《国朝古文汇钞》选戴震文章15篇为:《法象论(有序)》、《与方希原书》、《送右庶子毕君赴�秦阶道序》、《郑学斋记》、《宁乡县修城台楼堞记(代)》、《凤仪书院碑》、《沂川王君祠碑》、《于清端传》、《张义士传》、《王廉士传》、《戴节妇家传》、《四川布政使李公墓志铭》、《辑五王先生墓志铭》、《昆山诸君墓志铭》、《戴童子圹铭(并序)》。沈粹芬等编选《国朝文汇》选戴文9篇为:《与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