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1《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doc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能力目标: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情感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探究实验:1.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会分辨人工纤维与天然纤维知识整理: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这一名称概念在开始确定时,意指“有生机的物质”,即“只有在生物体中才方可能产生的物质”。

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首先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制得有机物——尿素[CO(NH2)2]。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

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叁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2)碳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

如CH3Cl,CH3Br等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甲烷(CH4),Mr=16乙醇(C2H6O),Mr=46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聚乙烯[(C2H4)n,n=1000~10000],Mr=28000~280000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红薯
面粉
塑料
衣服
实验1:将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实验和灼烧得到的残渣。
实验2:在蒸发皿中点燃少量煤油、将一块玻璃片放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点燃一小片矿泉水瓶或泡沫塑料的碎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纸张、棉纱的燃烧现象对比,你能发现这些物质燃烧的共同之处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富含糖类的食物
大米、面粉、薯类
富含油脂的食物
食用油等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鱼、肉、蛋以及牛奶等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青菜、水果等
一些食品的营养成分(每100 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
维生素B1/mg
维生素C/mg



大米
6.7
0.9
78
7
136
——
0.19
0.05
番茄
0.6
0.3
2
8
37
0.4
0.03
11
肥猪肉
2.2
90.8
0.8
1
26
0.4
——
——
鲫鱼
13.0
1.1
0.1
54
203
2.5
0.06
——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0.04
1
鸡蛋
14.8
11.6
0.5
55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成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分析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和功能。

4. 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实验,如检测食品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成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食品中有机化合物与人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糖类对血糖的影响,脂肪的摄入与消耗等。

2. 介绍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讲解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如光谱、色谱等方法在食品中有机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

七、案例分析:1. 分析食品安全事件:以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和控制的重要性。

2. 讨论食品安全标准:引导学生思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八、实践活动:1. 调查生活中的食品成分: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各种食品的成分表,分析其中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2. 强调食品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合理摄入各种有机化合物。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_34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_34

教学内容年级学科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课时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与有机物,知道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2、了解有机高分子的组成特点;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方法检验有机物中含碳元素,从而区分无机物与有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食品中有机物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社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从组成上认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不同;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检验有机物中含碳元素从而区分无机物与有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学案实验用品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问题导入【设问】: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能量。

我们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什么食品呢?(生答):我们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日常的各种食品(教师) :对!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ppt展示)(过渡)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空气和水,还需要各种食物,纺织品和日用品。

除空气和水以外,其余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学案中的【自学与思考】:阅读课本P70-71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征?2.怎样通过实验来辨别有机物?3.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吗?举例:4 .什么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师)提问并讲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小结1、有机化合物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质疑) 说到现在,那么碳是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生答):C为单质,不是有机物,也不是无机物。

(教师) 有机物的家族庞大,在自然界中的物质有数千万种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这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图示来初步了解.(ppt投影):乙醇、乙醚的分子结构指出:①.为乙醇的结构式,C2H5OH称为乙醇的结构简式,化学式为C2H6O。

②.化学式用C2H6O表示的物质有两种:乙醇和二甲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因分子结构的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b.有机反应类型的鉴别及实例分析。
c.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鼓励发表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能够运用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利用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生的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e.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b.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自信心等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c.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a.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b.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机反应机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克服难点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1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1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结构、性质等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业布置
5.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5.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拓展学习,关注有机化学前沿动态。
-适时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科研成果,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图片,如糖、蛋白质、塑料等,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它们与无机物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及其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建立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1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2.学会运用有机化合物的特性进行分类,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及性质。
3.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有机化合物在能源、材料、医药等方面的基本作用。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8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1)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8第1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1)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重难点: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学习重难点: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幻灯片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复习物质的分类,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2)调查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厨具等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请记录下来。

(3)调查并记录最近一周内自己家的食谱。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样的膳食摄入的营养是否全面。

如何饮食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分类二、有机化合物1、概念三、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b.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进行环保调查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c.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图片,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运用化学式、结构式、模型等工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机化合物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有机化学的前沿动态。
c.整合实验室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教学拓展:
a.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学探究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教学方法: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a.命名练习: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让学生根据命名规则命名。
b.结构式绘制:给出有机化合物的名称,让学生绘制其结构式。
c.反应类型判断:给出有机反应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反应类型,并解释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应用及有机反应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说明
本章主题“化学与生活”是初中化学教材的最后一章。

学生在学完各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后,对自然界中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机物做个常识性介绍。

教材分为有机物介绍和食品中的营养素两块内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初中学习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

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可利用此资源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密切联系,自然渗透“两纲”教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生活的意识。

本章知识结构:
7.1 生活中的有机物(共1课时)
一、设计思想
课题导入: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接触的物质,然后进行物质分类。

一方面进行物质分类的复习,另一方面有意列举甲烷、酒精等几种有机物,发现甲烷、酒精归不进现
有的分类中,从而引入有机物的概念。

认识有机物种类繁多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有机物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探究有机物的特点和甲烷的性质时应用初中学习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特别是对生成物的检验,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通过甲烷的学习之后,乙醇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启发学生去发现有机物名称中“甲、乙、丙、丁……”和化学式中碳原子个数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机物的概念,能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3)知道有机物的组成和特点,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4)知道甲烷、酒精等一些简单有机物的分子构成,掌握甲烷和乙醇的性质及用途。

2.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有机物的特点和甲烷的性质实验过程中,感受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甲烷的学习过程,乙醇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感悟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3)在启发学生去发现有机物名称中“甲、乙、丙、丁……”和化学式中碳原子个数的关系过程中体会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料收集体验有机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科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通过是对甲烷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是重点,甲烷和乙醇的分子构成和主要
性质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四、教学用品
药品:植物油、食品袋、蔗糖、食盐、甲烷气体、石灰水等。

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石棉网、试管、试管夹等。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接触的物质,然后按物质分类进行分类。

[2] 从字面含义到有机体与有机物名称的关系引入概念。

[3] 含碳物质并非全部是有机物。

[4] 常见的有机物。

[5]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
[6] [7] 有机物的组成。

[8] [9] [10] [11] 通过三个学生实验来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12] [13] [14] [15] 点燃甲烷,并检验产物,学习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6] [17] [18] [19] 阅读归纳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20] 甲烷和乙醇的结构,启发学生去发现有机物名称中“甲、乙、丙、丁……”
和化学式中碳原子个数的关系。

[21]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2] 小结本课和布置作业。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2. 主要板书
3. 相关链接
有机物
科学家们最早把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
机物,例如尿素、蔗糖、淀粉、油脂等,而把从没有生命的矿石、水等提取出来的物质称为无机物,如硫酸钙、氧化铁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从有机体中提取越来越多的有机物,而且还可以利用无机物进行人工合成有机物,从而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区别的界线,因此人们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结构,重新给有机物下定义: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即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 、CO 2、CaCO 3等物质,它们的组成中虽然都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物质基本上与无机物相同,因此把它们都划为无机物。

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燃料、塑料制品、药物、以至我们身体内每一个细胞,都
是由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

所以,有机化学可以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它的发展更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素。

通过研究,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多数
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

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表明有机物一般都含有碳和氢元素。

此外,还可能含有氧、氮、氯、硫等元素。

另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导电体,熔点和沸点较低。

甲烷分子式CH 4(结构简式与分子式一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如H 2SO 4、HCl )、强碱(如NaOH )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

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可用作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

甲烷的结构式为:C H H H。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H —C —H 键角为109°28′,C —H 键能为
413kJ/mol ,甲烷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

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分子中
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熔点:-114.1℃,沸点:78.3℃。

乙醇的用途:①燃料;②有机溶剂;③化工原料;④饮料;⑤医用消毒剂。

乙醇可渗入细菌体内,在一定浓度下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杀灭细菌。

最适宜的杀菌浓度为75%,因为在浓度为75%的情况下,乙醇与细菌内胞液等渗,利于分布均匀杀菌,而在高浓度时(如95%),由于乙醇使细菌表面迅速脱水,会形成一层保护膜,不利于完全杀菌。

因不能杀灭芽孢和病毒,故不能直接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

50%稀醇可用于预防褥瘊,25%~30%稀醇可擦浴,用于高烧病人,使体温下降。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学生不陌生,所以如何上得有吸引力,就要从有机物的用途,种类和发展前途作为突破口,知识落脚点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上。

本节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可以有相当的空间进行发掘。

初中化学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的常见的有机物:
以下内容可作适当介绍:“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煤矿“瓦斯爆炸”就是由于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发生急速燃烧所引起的;重要的家用气体燃料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少量的甲烷,用管道
输送。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C
3H
8
)、丁烷(C
4
H
10)
、丙烯(C
3
H
6
)、丁烯(C
4
H
8
),
储存在钢瓶中。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发热量特别大。

氢气可以用水作为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

便于贮存。

乙醇的引入可从假酒案的甲醇毒性讲起。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有毒,不能饮用,
饮用工业酒精,会使人失明,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