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微型课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山中访友》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中访友》,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提高学生的朗读与感悟能力,培养他们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
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与句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与句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大自然的做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总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山区,激发他们对《山中访友》的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讲解重点词语与句型:结合课文,讲解一些重点词语与句型的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大自然的做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美景,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访问大自然的作文。
2. 收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句或美文,进行赏析。
3.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9篇)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学习重点:自主学习,探究文章语言的妙点。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组内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课前分好组确定组长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最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读时(1)把生字词圈画出来,小组内解决。
(2)思考:“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读时注意划出这些“朋友”老师特意为这些山中的朋友做了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靓丽身姿吧!点击出示图片至岩石。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自然景物。
(板书: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大家喜欢吗?(喜欢)注意听: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这份喜爱之情,我们把它们称为景物还是朋友?学生思考明确: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更能表现我们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三、研读与赏析: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用词,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选出批注最好的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将视各组学习情况酌情加分。
下面开始: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如:划出以下句子,并在关键词下加点。
A第四段:(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注意句中“知己”“向我打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及树林里一切事物与“我”之间亲密而有默契的关系。
师:我们班有谁愿意扎根自然,与大自然再次来个亲密接触?学生举手后,让该名学生朗读文章第四段,要求:读出感情。
B第五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山中访友微课教案
山中访友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山中访友”的相关词汇和短语。
(2)能够听懂、说出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对话或短文。
(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运用中文描述山中的景物和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如何用中文介绍自己去山中访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快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山中访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中访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去山中访友的场景。
(2)学习相关词汇:山、访友、背包、路线、风景等。
(3)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如何用中文介绍自己去山中访友。
2. 第二课时:介绍山中访友的准备(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学习准备去山中访友的相关词汇:背包、帐篷、睡袋、食物、水等。
(3)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如何用中文描述山中的景物和活动。
3. 第三课时:制定山中访友计划(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去山中访友的计划,包括时间、路线、携带物品等。
(2)学习相关词汇:计划、时间、路线、物品等。
(3)小组合作:每组设计一个山中访友计划,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第四课时:交流山中访友的经验(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山中访友经验。
(2)学习相关词汇:经验、感受、困难、解决方案等。
(3)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如何用中文表达自己在山中访友中的感受和体验。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山中访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山中访友的计划和体验的文章。
三、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关于山中访友的介绍、准备、计划、经验等。
2. 图片:山中的景物、活动等。
3. 词汇卡片:山中访友相关的词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
2023最新-《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精选9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山中访友》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课前准备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悬念,揭示课题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学习“出门”,感受心情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②交流讨论。
(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精读课文,感悟深情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山中访友微课
山中访友导入: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继续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这组词语,谁来读?这么多小手都举起来了,请你来,嗯,都读对了,棒极了!“湛蓝短暂”这两个词语不好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一起读一读,好,我们开火车读,这列火车,呀,这列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没有一处错误。
生字词我们都认识了,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嗯,语言简练流畅,本文就是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都拜访了哪些朋友呢?又是怎么称呼他们的呢?请你来说,嗯,作者拜访了老桥、树林、山泉、溪流……(板书)同学们,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一个“友”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深厚。
好,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品味文字背后的含义,感受作者遣词造句妙处。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哪些语句能够表现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深厚?并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开始吧,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注意分工明确,有秩序交流。
恩,大家讨论的真激烈,相信大家都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都迫不及待了,请你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说的真好,看来你们小组不仅找出了关键语句,还提炼了作者的修辞方法,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描写老桥的这段话,这里作者把老桥比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同学们,一个“德高望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请你来说,对,因为这座古老的桥已经站了几百年了吧?你还有补充,请你来,嗯,作者为什么会敬佩这座老桥呢?是啊,正是老桥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是作者对老桥产生了敬佩之情。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远足和爬山的好处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3. 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山中访友。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远足和爬山有了解吗?你们喜欢户外活动吗?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远足和爬山的好处和重要性,比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享受自然风光等。
2. 教师介绍山中访友的概念,即通过爬山远足来结交新朋友。
三、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和理由。
2. 小组讨论完毕后,代表组做简短的发言。
四、展示(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宣传山中访友的活动。
2. 学生将海报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五、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户外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条适合初学者的小路进行爬山远足。
3. 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活动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七、作业(5分钟)1. 学生写一篇活动总结,总结本次山中访友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教案评估:1. 老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展示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估;2. 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3. 学生撰写的活动总结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
教案扩展:1. 学校组织更大规模的山中访友活动,邀请其他学校参加。
2.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爬山远足路线。
3. 组织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远足和爬山的好处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户外活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山中访友》微课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领会作者的那份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文中的“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了山中“朋友”。
在作者的笔下,这诸多的朋友哪个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噢,有同学说,是古桥,因为它就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它那默默无闻为大从服务的品质,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还是有的同学说,是树林,因为作者和它们交流特别自然,把它们当作是知已。
最感人的是,作者不由自主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棵树。
)二、走进树林,朗读体验是啊,同学们,老师也和你们有同感。
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树了呢?而且是那么贴切、自然。
三、感受幻境,体会写法: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作者是和我们一样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树了,而且是那样活灵活现,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甲:作者和树是知已。
乙:是因为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同学们回答的都对。
如此大胆的想象,是因为作者和树具有亲密无间的感情,才可能触景生情。
看来我们的同学也非常热爱大自然,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大胆想象,看看自己会变成什么?(以第一人称,想象要合理。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
(讨论)有的同学说:我想变成一片云。
有的同学说:我想变成晨雾。
有的同学说:我想变成风。
还有的同学说:我想变成一只鸟。
也有同学说:我想变成小蝌蚪。
同学们的想象真的是太丰富了,老师十分的佩服你们。
四、即兴写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想象到的事物用一个片断写下来呢?噢,那么同学们赶快动笔写下来吧。
(使用第一人称,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加上已知的科普知识更好)。
《山中访友》1
(Ppt首页内容)《山中访友》在联想和想象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一、微课目标在联想和想象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二、微课内容导入:《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你体会到了吗?(Ppt1内容)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解说词)看到老桥,“我”想到了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就是想象。
(同时点击Ppt1,出示“想象”)时光变迁,物影变化,唯有老桥依然如故。
在这几百年里,老桥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永远无私的助人,这不是德高吗?几百年了,人、鱼、月,波光、岁月、泡沫,都见证着老桥的无私,他的举动让这世界的所有生灵都感动着。
在作者的眼里,老桥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他是无私的象征,是奉献的代名词。
这样的感受是不是与众不同呢?(Ppt2内容)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解说词)告别老桥,走进树林。
“我”陶醉在鸟儿的叫声里,但在作者的心里,鸟儿是在呼唤“我”,露珠是在和“我”交换眼神,所有的树都在望着我,这就是朋友间难得的默契和情谊啊!只有陶醉其中,才会有如此独特的感受。
才会神奇的联想。
(同时点击Ppt2,出示“联想”)联想中,我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变成了树,全身心的融入到森林之中。
全身心陶醉在大自然中,物我两忘,人数合一,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种情境啊!从这些联想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的情谊。
这就是作者那美妙而独特的感受啊!不仅仅如此,老朋友带给“我”的独特感受还有很多很多——(连续点击ppt3,根据朗读节奏出示下面内容。
)捡起一朵落花,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捧起一块石头,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微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老桥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
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
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 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
解决字词问题。
(3-5)(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
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 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 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山中访友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山中访友的意义和目的。
2. 学习山中访友的礼仪和技巧,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增强对山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山中访友的礼仪和技巧。
2.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访友流程图、常见问题解答。
2. 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小组讨论“你们是否喜欢去山中访友?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话题。
2. 展示(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山中访友的意义和目的,简述山中访友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接触大自然、提高自身修养等。
引导学生思考山中访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山中的资源和生态。
3. 解释(15分钟)教师介绍山中访友的礼仪和技巧,包括:- 着装得体:穿着舒适合适的运动服装,便于活动,避免或减少在山中使用化学药品。
- 注意食品携带:带上环保袋提前准备餐食,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 持有所需物品:准备足够的水、防晒霜、帽子、雨具等,便于应对各种情况。
- 保持安静:在山中要避免大声喧哗,尊重大自然的宁静。
- 不乱扔垃圾:带上垃圾袋,将垃圾分类并带回家进行处理。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山中访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问题讨论的范围可以包括:如何处理山中产生的垃圾、遇到野生动物应如何应对、如何避免对山中的植被和生态造成破坏等。
5. 综合讲解(15分钟)教师将常见问题进行汇总,并给出解答。
重点强调保护山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向学生传达环保意识。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山中访友的意义和目的,以及保护山中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讨山中访友的问题和困惑,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质量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山中访友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
六年级《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同学类似体验,培养同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暑假里大多数同学都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巧合的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感受自然”,有了亲身体会,再学习课文,大自然充盈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会显而易见,那美丽的风景会再次让我们陶醉。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
2、解决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把课文读通顺。
3、“山中访友”的“访”什么意思?依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访问了哪些朋友?请同学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首先访问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4、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什么?(同学提出疑问,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愉快心情。
)5、朗读一二自然段,读出作者满怀的好心情。
三、访问古桥1、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先访问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2、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访问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作者会对这位朋友说些什么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朗读,感受作者对老桥的赞美、敬佩和感激,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微课
山中访友重点:“作者”拜访老桥的场景与感受同学们,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在初夏的一个早晨带着好心情去访问的好朋友。
那作者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呢?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然后迅速找出答案。
那座古桥12….好,同学们都已经读完,老师看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举起了小手,那大家一起说,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正是(生齐)老桥。
(板书)没错,是老桥。
一进山林,作者一眼就看到了这座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话,想一下: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的呢?又默默的对它诉说了些什么?好,老师看大家的课本已经有所勾画了,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作者的心里,老桥仅仅是一座老桥吗?不是。
2.作者把老桥看做什么?看作一位老人。
3.为什么将它比作一位老人?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位同学说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因为这座桥在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他已经非常古老了,所以作者将他比喻成一位老人。
(板书:古老)4.同学们再想一下,那作者对老桥是什么感情?生:非常尊重他。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德高望重这个词。
师:找的非常准确,请坐。
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啊,老桥….几百年了吧?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德高望重呢?看大家有些抓耳挠腮,那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
大家看大屏幕,作者们可以用拆字解词的方法来理解,德指(齐)品德,望指(齐)名望,连在一起,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总结的非常好)你能用德高望重说一句话吗?生1:人们非常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用法很准确)生2:德高望重的鲁迅先生备受世人敬仰。
(你的知识储备真丰富)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
现在老师要加大问题难度了,你还敢接受挑战吗?老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老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你来读一下。
生: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唯有你依然如旧。
找的快速又准确,其他同学找对了吗?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点头,那没有找到的同学也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山中访友微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访友微课教案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的基本特点和访友的基本礼仪。
2. 通过微课形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设备2. 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3. 教学活动所需道具或图片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山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山的喜爱。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山的基本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了解山的基本知识。
3. 访友礼仪讲解(5分钟)讲解访友的基本礼仪,如敲门、问候、自我介绍等,让学生掌握访友的基本礼仪。
4. 微课观看(10分钟)观看关于山中访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山中访友的相关知识。
5. 互动环节(5分钟)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山中访友的实践作业,如邀请同学到家中做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接待。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访友礼仪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和表现。
四、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山的美丽和访友的乐趣。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山的文化和访友的礼仪。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看微课、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山的基本知识和访友的礼仪。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续)7. 情景模拟(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山中访友的场景,包括敲门、问候、自我介绍、参观、告别等环节。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践所学的访友礼仪。
七、教学评价(续)1. 学生对情景模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访友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山中访友的理解和感悟。
山中访友微课教案
山中访友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与“山中访友”相关的文化常识;(2)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学会从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2)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抒发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山中访友的文化背景及诗词意境;2. 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与情感抒发。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象转换与意境营造;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观看微课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山中访友的场景;2.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中感悟到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微课视频及相关材料;2. 诗词打印稿及注释;3. 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山中访友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观看】1. 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中访友的场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诗词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山、水、树木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友情、热爱大自然等。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中感悟到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背诵所学诗词;2. 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作文;3. 收集其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词,进行欣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微课观看: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中访友的场景及诗词背景。
3. 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等,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七、教学策略1. 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2.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3. 注重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中访友》教案(教师中心稿)
《山中访友》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描述自然美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山中的美景。
2.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山中访友的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山中的景色,引导学生注意大自然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中访友的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章:访友的意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访友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访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访友的重要性和价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第三章:访友的礼仪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访友礼仪。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访友的礼仪和规范。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和示范访友的礼仪和规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拟练习。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访友礼仪。
第四章:访友的交流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访友过程中运用交流技巧,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和示范有效的交流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拟练习。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运用交流技巧与他人互动。
第五章:访友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访友的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访友的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访友过程中注意自身的安全和保护。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和示范访友的注意事项,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拟练习。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访友注意事项。
第六章:友情的培养与维护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中的动植物特点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走进山林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林的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山林、认识动植物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山林,观察山林的景色、气候、动植物等。
(2)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山林中的常见动植物。
(2)培养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内容:(1)教师向学生介绍山林中的常见动植物,包括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等。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第三课时:体验山林生活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山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山林徒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山林的美丽和神秘。
(2)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山林中的生活设施和安全知识。
第四课时:欣赏山林美景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欣赏山林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林美景,学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下自己对山林美景的感悟。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保护山林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教师向学生讲解保护山林环境的意义和方法。
主题体验教案:山中访友
主题体验教案:山中访友山中访友山居田园、清幽宁静,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地方。
走进山林,远离尘嚣,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静心观察山中的风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今天,我们来到一座山中,访问一位老友。
从中能够学到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主题体验——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访问老友,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山中生活的种种,了解山中人的习俗、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二、教学过程1.预热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曾经走访过山中的朋友?在那里你们是否感受到了不同于城市的气息?2.介绍山中生活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展示,简要介绍山中生活的状态与文化,让学生对山中的居民有一定的了解。
3.环境准备学生团队需要准备必要的行囊,注意必备物品,根据老友的住所所在地域,合理安排装备。
4.出发上山在上山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山地环境应知应会之事项,如山中温度、高空气压等等。
5.访问老友在路上,学生团队可以进行山中景观的观察和拍摄,以及记录环境中有趣的个人故事。
到达老友住所后,互相寒暄、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讲述当地的生活风土人情。
6.组织活动根据老友的生活习惯,组织一些游戏及娱乐活动,以增进团队的凝聚力。
例如:烧烤、篝火晚会等。
7.放松间隙在访问娱乐时,可在洁净的小溪中洗澡、游泳;在当地上山采菇、摘果,感受自然的恩赐。
8.离开前的分享回到住宿地,学生可进行分享会议,汇总各组员吸取的知识,分享各自经历,纪录旅行经历的好玩瞬间,分享照片等。
9.总结在对老友离别后,促进学生对旅行经历的思考,提出它们对未来的各方面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感受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发现自己还需要什么?学到了什么?三、教学效果通过山中访友,学生不仅知道了自然环境的生态,更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增加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旅游见识。
此次体验教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使旅行成为了一种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方式。
《山中访友》创新教学微型教案
《山中访友》创新教学微型教案课文美点赏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心和童趣的散文,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当我们在厌倦了世俗的浮华,尘世的羁绊时,不妨也随着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走走,无须刻意的打扮,也无须奢华的排场,只要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满含露水与清香的早晨,踏着一条幽径,去访问那一个个自然淳朴,真诚豁达,睿智从容的老朋友。
仰望蓝天,背倚绿树,深吸一口来自山间的清新空气,此刻你的肺腑之中可是充盈着大自然的纯真气息。
在生命的轮回中,你可曾想过就做一颗树呢?让我深深地扎根于大自然的怀抱。
掬一捧山泉,让它滋润你的心田,涤荡你的心灵,此刻的你不是已和大自然真实的融为一体了么?踏上朴实敦厚的古桥,俯身桥栏,面对匆匆流逝的涧水,你也会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还有什么样的怨言让你不能释怀?高耸的悬崖,深深的峡谷怎能不令人倍感赞叹;欢飞的云雀,游荡的白云怎能不令人思念向往;散乱的碎石,无声的落叶,怎能不令人痛惜怜爱!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他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般畅流,不时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读这样的文章,你也会为他的童心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只要你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你就一定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一、教学设计创意《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的散文。
作者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真切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将教学定位在: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文章的美点,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感,通过与文本对话来产生共鸣,表达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2、强化阅读、发掘美点。
3、文本对话、体验美感。
三、教学方法1、发现法、美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激趣让学生听音乐一边欣赏一组自然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中访友教案幼儿园
山中访友教案幼儿园一、课程简介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以山中访友为主题,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结合的活动,旨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自然、了解生活,培养幼儿好奇心、探究心,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幼儿的探索精神、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小学中常见的树木、花卉和果实,认识它们产生的原因;2.培养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4.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了解山中访友的传说历史;2.带领幼儿在山中找到种类丰富的树木、花卉和果实,认真观察它们的不同特点;3.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结构及多样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意义;4.鼓励幼儿通过手工制作和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山中访友和植物的感受;5.对幼儿感性和理性思维的锻炼,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流行的山中访友的传说历史,带领幼儿进入好奇、探究的情境,引发幼儿对山中植物的浓厚兴趣。
第二步:采摘带领幼儿在山间行走,找寻不同种类的植物,并以实际场景为主线,对幼儿实施分组活动,让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寻找不同的植物。
第三步:观察引导幼儿用心去观察每一株植物的形态、颜色、质地以及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及它们的作用。
第四步:亲身体验引导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植物的生长、结构及多样性,经过亲身体验了解它们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及应用。
第五步:手工制作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和画画,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性和想象力,表达对山中植物及它们对人类的感悟。
第六步:总结让幼儿梳理和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幼儿对这次山中访友教学活动的感受,来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
六、教学承接方案教师根据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案,为幼儿制定进一步教育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微型课
(一)(1)导语: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多姿多彩的大
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2)揭题: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 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梔(zh 1)子湛(zh m)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一一"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一一"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一一"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一一谈" 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
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
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
画。
(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
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
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
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 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女口: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下课。
(作者:齐老师)
板书:
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