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促进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广东省制定了本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该规程旨在规范广东省内绿道建设的技术规范及操作标准,以确保绿道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绿道的定义绿道是指以绿地、公园、河道、湖泊等为主体,配以步行、自行车、游憩等多功能道路系统,形成沿途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的线性公园。

绿道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是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绿道建设的设计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性,确保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 环境友好原则。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在绿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损害,同时也要做好绿道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其长期使用。

3. 灵活多样原则。

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使用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创造出适合各个年龄层、各个群体的多样化绿道环境。

4. 自然与人工结合原则。

绿道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既要保护和强化原有的自然景观,又要充分利用人工景观的建设手段,让绿道更健康、更美丽、更舒适。

四、绿道建设的技术要求1. 绿地规划和设计1.1 绿地规划要尽可能的最大化利用可用绿地,同时保留足够的生物多样性。

1.2 设计绿道时,需要考虑交通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流畅性。

1.3 考虑到气候、环境和地形的要求,绿道设计师应该按照绿道的使用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2. 绿化和美化2.1 实施植物丰富的绿化,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等。

2.2 合理安排景观区域和景点,以丰富游客的体验。

2.3 清理周围环境,保证整个绿化区域的卫生和清洁。

3. 绿道建设的分类3.1 计划和开发类。

这种类型的绿道是在城市开发中建设的,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2 自然景观类。

这种类型的绿道是在野外、公园和保护区中建设的,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旨在展示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规范

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规范
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应合理留有过往人行通道、出租车停靠点和排水口,人行通道应与斑马线相对应,排水口与市政道路雨水篦子相对应。
中间分车绿带及道路两侧分车绿带
中间分车绿带应有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功能,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常绿植物,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有条件的可栽植行列式乔木。在原路沿石一侧可增加界石,高度宜为(15-18)cm,并可沿界石内侧栽植花卉。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 281—2018
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landscaping in Qingdao
2018-11-1发布
2018-11-1实施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为促进青岛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海绵城市绿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提高城市园林品质,保证城市绿地符合生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健康、环保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具备条件的道路,应栽植双排行道树。
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以灌木为主,形成连续的绿带。宽度按实际人行道宽度及人流量确定。
绿带一般选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灌木,以常绿、色叶树种为主。
绿带种植土表面应低于路沿石上顶面(50-80)mm。有条件的路段可在原路沿石绿化带一侧增加界石,高度宜(150-180)mm,并可沿界石内侧栽植花卉植物。
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体现文化性、艺术性、社会性的和谐统一。
园林建筑
建造在城市绿地内供人们游憩、观赏及服务的建筑物,包括亭、台、楼、阁、廊等。设计应体现景观、游览、休憩、服务等功能,除应执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和植物。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城镇绿道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城镇绿道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城镇绿道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城镇绿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绿化空间,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清晰的建设目标和定位,明确其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能够真正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设计要求。

在城镇绿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道的线形、断面和功能布局,确保城镇绿道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绿化、休闲、交通等功能。

再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

在城镇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合理选择建设材料,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

此外,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管理与维护。

城镇绿道建成后,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确保城镇绿道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绿化状态和功能使用状态。

总的来说,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设计、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023年健康健行步道建设要求与标准

2023年健康健行步道建设要求与标准

2023年健康健行步道建设要求与标准目标- 为居民提供健康的户外活动场所- 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放松- 改善社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基本要求1. 位置选择- 靠近居民区,方便居民步行或骑行到达- 远离污染源和噪音干扰- 面积足够,能容纳多个人同时活动2. 设施规划- 步道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舒适且易于行走- 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设置合适的休息点和健身设备- 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安全使用3. 绿化环境- 植被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比例,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自然景观- 避免过度修剪和施用化学草坪草料,保持自然状态- 设置垃圾桶和垃圾回收设施,保持步道整洁4. 安全措施- 设立明显的出入口和紧急出口指示- 安装防滑地板和防护栏,减少意外伤害风险-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安全可靠性5. 交通便利- 与公共交通站点相邻,方便居民使用- 提供足够的停车位,方便驾车前往- 设立指示牌和路标,引导居民找到步道入口标准1. 步道宽度- 主干道宽度不低于3米- 人行道宽度不低于1.5米2. 设施配置- 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休息点,提供长椅和遮阳设施- 配置不同种类的健身设备,满足多样化需求3. 管理与维护- 每日清理步道和垃圾回收- 定期检查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 处理居民反馈和投诉,及时解决问题4. 可持续发展- 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或非机动交通前往步道- 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以上即为2023年健康健行步道建设的要求与标准。

参考文献:。

北京健康绿道设计规范

北京健康绿道设计规范

北京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根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及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我市情况,特提出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百万亩森林建设范围内适宜建设绿道的区域。

二、建设原则保护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破坏;注重绿道的便捷性、舒适性,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打造形式多样、特色多样的绿道;倡导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精品;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整体发展相结合,通过绿道建设惠及民生;整体规划、分区实施,鼓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绿道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三、建设模式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配备照明、通讯、座椅、厕所等基础设施,设立停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并布设统一的标示系统。

四、主要技术要求(一)道路系统建设要求1.宽度标准根据绿道的不同使用功能和所在地区,规定步行道宽度为1.5-2m,自行车道宽度为1.5-3m,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2.路面材料选择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鼓励使用环保活性材料,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材料,同时考虑与环境的一致性。

步行道一般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材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材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

3.路面颜色选择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容易辨认;自行车道统一用白线标识,路面颜色选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调;都市综合绿道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统一,美观大方即可;郊野型绿道可视其所用材料而定。

4.坡度设计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类绿道坡度参考标准5.入口设计路道入口应有醒目的标识牌和无障碍通道。

6.盲道与无障碍设施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等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

(二)绿化景观控制原则在最大限度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注重整体效果,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多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体现绿道的线性特征,使植物景观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充分考虑步行者、骑行者的遮荫需求及视觉效果;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把握绿道的整体节奏和季相变化,体现植物多样性,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城镇绿道是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绿色通道。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是制定在城镇绿道建设中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用来指导城镇绿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绿道的质量和功能能够得到保障,达到人们对绿道的需求。

一、城镇绿道工程规划标准1.绿道布局:根据城市的规模、形态和人口分布,合理布局绿道,保证绿道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2.绿道长度:根据城市的绿地资源和人口密度,合理确定绿道的长度。

3.绿道宽度: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不同部位的绿道宽度,包括行人通行区、自行车通行区、景观植被区等。

4.绿道景观设计:结合城市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绿道景观设计,打造绿色、生态、美观的绿道。

二、城镇绿道工程设计标准1.绿道路径:确定绿道的路径,考虑到人们出行和游憩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绿道道路结构:根据绿道的功能,设计绿道的道路结构,包括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排水系统等。

3.绿道照明设计:根据绿道的使用时间和安全需求,设计绿道的照明系统,确保夜间照明效果和安全性。

4.绿道设施设计:设计和设置合理的绿道设施,包括坐凳、垃圾桶、公共厕所等。

三、城镇绿道工程建设标准1.土质改良:在绿道建设前,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结构和栽植条件。

2.植物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植物进行绿道植被的选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3.绿道路域施工:合理施工绿道的路基、路面和路肩,确保绿道的平整度和使用安全。

4.绿道设施安装:在绿道建设后,及时安装设施,保证绿道设施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城镇绿道工程管理标准1.绿道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绿道管理机构,负责绿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2.绿道巡查与维护:定期进行绿道巡查和维护,保证绿道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景观的整洁。

3.绿道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绿道的安全维护,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夜间照明等。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与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健身步道一、概念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二、分类(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

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

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

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

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

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 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

三、步道及设备要求(一)步道设计要求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

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

(二)步道建设要求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

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

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

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

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

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

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

●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

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

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绿道工程施工方案

绿道工程施工方案

绿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绿道工程是指在城市、乡镇或者农村地区连续布置、跨越自然景观、环境和运输网络的绿地及景观、连续的绿色空间。

绿道工程旨在打造绿色廊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二、工程地点本次绿道工程施工地点位于某市市区,工程总长约10公里,沿线跨越城市公园、居民区等场所。

三、工程内容1、路面铺装:采用优质环保材料进行路面铺装,确保路面平整、无裂缝,提供行人和骑车人舒适的行走环境。

2、边坡绿化:对绿道沿线的边坡进行绿化处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进行种植,提高绿地覆盖率,并且对植物进行定期养护和保养。

3、景观布置:在绿道沿线设置各种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花园等,提升绿道的美观性和观赏性,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4、照明设施:在绿道沿线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行走的安全,同时通过照明设施的布置提升绿道的品质。

5、交通标识:在绿道沿线设置交通标识,提供行人和骑车人的交通引导,确保绿道的安全和顺畅。

6、垃圾处理设施:在绿道沿线设置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处理设施,确保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的有效进行。

四、施工步骤1、勘测测量:首先进行绿道工程的勘测测量,确定绿道的线路和长度,并编制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

2、临时交通组织:在施工前对绿道沿线进行临时交通组织,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顺畅。

3、清理原场地:对绿道沿线原有的设施进行清理,包括拆除旧的路面、清理边坡、搬迁临时设施等。

4、路面铺装:进行路面的铺装工作,按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选用和路面的铺设,确保路面的质量。

5、边坡绿化:对绿道沿线的边坡进行绿化处理,包括土地整理、植物种植和养护等工作。

6、景观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绿道沿线进行景观布置,进行景观装饰物的安装和布置。

7、照明设施:进行照明设施的安装工作,确保照明设施的稳定和可靠。

8、交通标识:进行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包括路标、标志牌等设施的安装和布置。

9、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的有效进行。

步道建设:健康健行的标准与内容(2023年更新版)

步道建设:健康健行的标准与内容(2023年更新版)

步道建设:健康健行的标准与内容(2023年更新版)步道建设:健康健行的标准与内容(2023年更新版)前言步道建设是提供人们进行健康健行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文档旨在为步道建设者提供关于健康健行标准与内容的指导,以确保步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健康健行标准为了满足健康健行的需求,步道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1. 安全性:步道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设计和建设步道时,应考虑地形、坡度、通风、排水以及防滑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护栏、照明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等。

2. 无障碍性:步道应尽可能适应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等。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和无障碍通道等,以确保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步道。

3. 可持续性:步道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选择材料和施工方法时,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此外,步道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以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4. 标识与指示:步道上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使用者正确行进。

标识应包括步道的名称、长度、难度级别和安全提示等信息,以提供给使用者必要的指导和警示。

健康健行内容为了使步道成为健康健行的理想场所,以下内容应得到充分考虑:1. 自然环境:步道应尽可能贴近自然环境,提供美丽的景观和宜人的氛围。

设计时应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并合理规划景观元素,如花坛、树木和湖泊等,以提供愉悦的步行体验。

2. 健身设施:步道沿线可以设置一些健身设施,如休息亭、健身器材和户外健身活动区域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额外的锻炼机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健康健行活动。

3. 信息宣传:在步道周边设置信息宣传牌,介绍健康健行的好处和注意事项,以增加公众对健康健行的认识和兴趣。

可以提供有关健身知识、运动建议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4. 安全设施: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步道上应设置紧急求救电话和急救箱等安全设施。

此外,设置监控摄像头和安全巡逻等措施也有助于维护步道的安全与秩序。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为提高平原地区造林工程质量和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国家、行业及北京市各级各类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特制订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的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道、郊野公园以及湿地保护等建设工程。

二、总体要求(一)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原则。

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营造结构合理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建设类型,实现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创新驱动、节约建设原则。

推广应用耐旱节水、节能环保、科学抚育和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原则。

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市民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三、植物选择根据北京平原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的实践,植物选择应坚持生物多样性,重视长寿慢长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比例。

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相结合;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结合;以生态景观树种为主,食源、蜜源植物相结合。

形成春花烂漫、夏荫遮蔽、秋彩斑斓的优美景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

本项工程推荐植物见附件6,重点推荐以下主要植物。

(一)乔木20种:槐树、柳树类(♂)【注1】、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类、杨树类(♂)、刺槐、榆树类、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注2】、白皮松*、桧柏*、侧柏*、华山松*(二)花灌木20种: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三)地被20种:地锦类、鸢尾类、马蔺、八宝、萱草类、大花秋葵、宿根观赏菊类、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地被竹、蛇莓、麦冬、崂峪苔草、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四)水生植物20种:芦苇、香蒲、千屈菜、水生鸢尾类、斑茅、红蓼、野荞麦、旱伞草、水莎草、藨草、水葱、荷花、睡莲、水芹、菖蒲、芡实、莕菜、慈姑、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注1】类——凡带类字均指不是单一树种。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休闲和健身设施,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道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绿道的布局和连接,使其与城市主干道、公园、景区等地点形成有机的联系,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活动。

同时,绿道的建设应当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护城市绿地和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发展。

其次,绿道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

在绿道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设施,设置休息和健身设备,使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服务设施,使绿道成为一个真正适合所有人的休闲场所。

再次,绿道的建设要符合安全和便利的原则。

在绿道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和便利性,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指示牌,保障市民在绿道上的安全出行。

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绿道的便利性,保障市民在绿道上的便利出行,提供充足的停车和服务设施,使绿道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最后,绿道的建设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绿道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采用环保和节能的建设材料和技术,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的参与和共享,鼓励市民参与绿道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的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人文关怀、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建设出符合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的绿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23年版健康步道建设规范与内容要点

2023年版健康步道建设规范与内容要点

2023年版健康步道建设规范与内容要点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2023年版健康步道的建设,以提供健康、安全和愉悦的步行环境。

以下是规范的内容要点。

2. 设计原则- 采用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同年龄、能力和体型的使用者需求。

- 保证步道的通畅和连贯,避免障碍物和不必要的转弯。

- 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步道在夜间也能安全使用。

- 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3. 步道布局- 步道应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充分利用周围景观资源。

- 设立停车场、休息区和公共厕所,方便使用者的停歇和生理需求。

- 标示清晰的指示牌和标识,方便使用者导航和了解周围环境。

- 考虑步道的长度和难度,提供不同级别的路径选择。

4. 表面材料- 步道表面应平整、光滑且耐磨,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

- 使用防滑材料来减少湿滑和滑倒的风险。

- 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 安全设施- 设置护栏和栏杆,确保使用者在步道上的安全。

- 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提供紧急救援的支持。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6. 环境保护- 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 确保步道周围的植被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清理垃圾和杂草。

- 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步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 使用管理- 制定步道使用规则和行为准则,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秩序。

- 定期巡视和维护步道,及时修复损坏和危险的地方。

- 提供信息和教育,提高使用者对步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8. 监测与评估- 建立步道使用数据的监测系统,了解使用情况和改进需求。

- 定期评估步道的设计和管理效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9. 结论本文档概述了2023年版健康步道建设规范的内容要点,通过合理的设计、安全的设施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我们可以创建出优质的健康步道,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步行体验和健康福祉。

健康健行步道建设:2023年最新标准与要求

健康健行步道建设:2023年最新标准与要求

健康健行步道建设:2023年最新标准与要求背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和户外运动的关注不断增加。

健康健行步道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户外运动设施,不仅可以提供健身和休闲的场所,还可以促进社区的活力和交流。

为了确保步道的建设和设计符合最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提供了2023年的最新标准和要求。

步道建设标准1. 设计要求- 步道应考虑各个年龄段的使用者,包括老年人和残障人士。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行的要求,包括斜坡和扶手等设施。

- 步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以容纳多人同时使用,同时保证用户之间的安全距离。

- 步道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 材料选择- 步道应选择耐久性好、抗腐蚀和防滑的材料,确保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选择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安全设施- 在步道的设计中,应设立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护栏、标志牌和紧急呼救设备等,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 步道应考虑夜间使用的情况,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使用者在夜间也能安全通行。

4. 维护管理- 步道的维护管理非常重要,应定期检查和清理步道,确保步道表面平整、无杂物和危险物。

- 如有损坏或安全隐患,应及时修复和处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

结论通过遵守2023年的最新标准和要求,健康健行步道的建设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安全要求。

在设计、材料选择、安全设施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环境的保护。

只有以简单策略为基础,独立决策,并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才能顺利推进健康健行步道的建设,为社区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健身场所。

健康步道标准

健康步道标准

健康步道标准健康步道是指专门为人们进行健康锻炼而建设的步行道路,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锻炼身体的场所,还能够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为了确保健康步道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健康步道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健康步道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米,以保证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路面应该平整、无障碍物,并且应该设置防滑措施,以防止行人在潮湿天气或下雨天滑倒。

此外,健康步道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比如应该设置坡度适中的坡道,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

其次,健康步道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建设健康步道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同时可以适当进行绿化美化,使步道环境更加优美。

此外,应该设置座椅和休息点,供行人休息和观赏周边风景之用。

另外,健康步道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健康步道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路面平整、无损坏,同时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置指示牌和警示标识,提醒行人注意安全,并且建立健康步道使用规定,保证行人在步道上的安全和秩序。

最后,健康步道的建设应该注重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健康步道的使用中来。

可以通过举办健康步道健身活动、举办健康步道环境摄影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健康步道,从而推动健康步道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健康步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锻炼,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健康步道的建设和管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健康步行环境。

健康健行步道:2023年建设规范与内容要求

健康健行步道:2023年建设规范与内容要求

健康健行步道:2023年建设规范与内容要求1. 引言健康健行步道是为促进人们的健康和锻炼而设计的公共设施。

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建设健康健行步道的规范和内容要求,以确保步道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需求。

2. 规范要求2.1 步道宽度- 步道的宽度应不小于2米,以容纳行人的通行和健身活动。

- 如条件允许,鼓励设置部分宽度超过2米的区域,以方便人们休息和进行集体锻炼活动。

2.2 表面材料- 步道的表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耐磨性,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 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标示标牌- 在步道的适当位置设置标示标牌,包括步道名称、距离、规则和安全提示等信息,以便行人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2.4 照明设施- 如步道在夜间使用,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足够的亮度和安全性。

- 照明设施应节能环保,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5 绿化景观- 在步道两侧设置绿化带或种植树木,以增加步道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 绿化景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管理。

3. 内容要求3.1 健康设施- 在步道沿线设置健康设施,如休息亭、健身器材等,以方便行人进行休息和锻炼。

- 健康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步道的长度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3.2 休息点- 在步道适当位置设置休息点,提供座椅、遮阳设施等,以满足行人休息和观景的需求。

3.3 景观元素- 在步道沿线设置景观元素,如花坛、雕塑等,以增加步道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 景观元素的选择应与当地文化和环境相协调,并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3.4 健康宣传- 在步道设置健康宣传牌和展板,向行人传递健康知识和锻炼指导,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4.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2023年建设健康健行步道的规范和内容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我们可以提供安全、舒适和美观的步道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我们也应注重步道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依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及有关技术规程,联合我市状况,特提出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百万亩丛林建设范围内适合建设绿道的地区。

二、建设原则保护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损坏;着重绿道的便利性、舒坦性,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打造形式多样、特点多样的绿道;倡议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精选;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整体发展相联合,经过绿道建设惠及民生;整体规划、分区实行,鼓励市里两级共同担当绿道的建设和保护任务。

三、建设模式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装备照明、通信、座椅、洗手间等基础设备,建立泊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旅客服务中心,并布设一致的标示系统。

四、主要技术要求(一)道路系统建设要求1.宽度标准依据绿道的不一样使用功能和所在地域,规定步行道宽度为1.5-2m ,自行车道宽度为1.5-3m ,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

2.路面资料选择在知足使用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鼓励使用环保活性资料,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资料,同时考虑与环境的一致性。

步行道普通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资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资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资料。

3.路面颜色选择步行道颜色可就地取材,简单辨识;自行车道一致用白线表记,路面颜色采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采;都市综合绿道颜色应与四周环境一致,雅观慷慨即可;田野型绿道可视其所用资料而定。

4.坡度设计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种绿道坡度参照标准种类人行道自行车道综合型绿道纵坡坡度参照值3% 为xx,不超出8%不超出12%3% 为宜,不超出8% 横坡坡度参照值2% 为宜,不超出4% 不超出4%2% 为xx,不超出4%5.xx 设计路道xx 应有醒目的表记牌和无妨碍通道。

6.盲道与无妨碍设备参照《城市道路和建造物无妨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等有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根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及相关技术规程,结合我市情况,特提出健康绿道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百万亩森林建设范围内适宜建设绿道的区域。

二、建设原则
保护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破坏;注重绿道的便捷性、舒适性,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打造形式多样、特色多样的绿道;倡导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精品;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整体发展相结合,通过绿道建设惠及民生;整体规划、分区实施,鼓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绿道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三、建设模式
在绿道选线范围内铺设慢行道路系统,配备照明、通讯、座椅、厕所等基础设施,设立停车场、交通接驳站点和具备综合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并布设统一的标示系统。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1.宽度标准
根据绿道的不同使用功能和所在地区,规定步行道宽度为
1.5-2m,自行车道宽度为
1.5-3m,综合型绿道宽度为3-5m。

2.路面材料选择
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强度的基础上,鼓励使用环保活性材料,尽量多采用软性铺装材料,同时考虑与环境的一致性。

步行道一般用透水砖、混凝土、砾石、石块等材料;自行车道可采用沥青、透水地坪、混凝土等材料;综合型绿道可采用沥青、
透水地坪、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

3.路面颜色选择
步行道颜色可因地制宜,容易辨认;自行车道统一用白线标识,路面颜色选用暗红色、黑色等深色调;都市综合绿道颜色应与周围环境统一,美观大方即可;郊野型绿道可视其所用材料而定。

4.坡度设计
绿道的坡度应与自然条件下的横坡、纵坡坡度相一致。

各类绿道坡度参考标准
类型
人行道
自行车道
综合型绿道纵坡坡度参考值
3%为xx,不超过8%
不超过12%
3%为宜,不超过8%横坡坡度参考值2%为宜,不超过4%不超过4% 2%为xx,不超过4%
5.xx 设计
路道xx 应有醒目的标识牌和无障碍通道。

6.盲道与无障碍设施
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等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置。

(二)绿化景观控制原则
在最大限度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植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注重整体效
果,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多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体现绿道的线性特征,使植物景观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充分考虑步行者、骑行者的遮荫需求及视觉效果;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把握绿道的整体节奏和季相变化,体现植物多样性,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

(三)配套设施
1.基础设施
1 )市政设施
(1)照明设施
城市绿道中可结合城市路灯系统,照明范围和强度不应干扰周边居民生活。

城市外围绿道仅在游径和重要节点使用固定照明设施。

(2)给排水设施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供给应分布在重要的节点系统和绿道附近。

道路的排水设施如暗沟和路面排水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防火设施
以预防为主,建立预测预报、巡逻检查、通信、防火站等安全防火设施,根据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保护性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

(4)通讯设施
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公用电话)、应急呼叫系统以及道路报警系统;完善道路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

绿道中照明、防火、给排水、供电等基础工程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

2)游憩设施
(1)亭、廊、花架
亭、廊、花架提供休息、遮荫、避雨的功能,型态、尺寸、色彩等应与区域景
观相适应、协调。

材料应选择光滑安全的饰面材料;亭、廊、花架的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花架可结合藤本攀援植物的种植,丰富其立面景观。

(2)座椅
座椅的设置密度应考虑绿道所在的区域的具体情况;座椅的形式可以是坐凳或是结合花坛、树池、挡墙设计的座椅。

座椅采用环保、易清洁、耐久的材料,郊外区域优先选用石材、混凝土、木材等,木材应作防腐、防虫处理。

3)公用设施
(1)自行车架
宜采用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装饰性单元支架和双层自行车架。

考虑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设置密度,同时可兼顾自行车租赁业务。

(2)垃圾箱
垃圾箱应设置垃圾分类标志;设置密度应考虑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市级绿道中垃圾箱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石材、混凝土、木材等耐久材料。

(3)公共厕所
应有明显的标志。

设置密度应考虑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市级绿道中公厕宜采用生态环保型移动厕所,并定期维护,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2.服务设施
游客服务站作为集中设置绿道相关服务设施的场所,建设时注意控制建筑尺度和总量。

宜采用与周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设计风格、元素和材料。

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已建成的建筑物和设施等,积极贯彻环保和经济的绿色理念。

根据规模和服务范围可将游客服务站分为两级:
一级游客服务站,为根据绿道整体规划确定的游客服务中心。

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

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公园、景观点等服务设施结合设置。

3.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包括:
全景牌、景观解说牌、服务导引牌、道路交通牌和警戒忠告牌等五大类。

绿道标识系统建设应参照相关规划设计执行。

并严格执行标志、规格、色彩、字体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

同时,在材质选用、布局设置、信息分类登载等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更多融合当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内容,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实现整体性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4.交通接驳点
交通接驳点包括衔接设施和停车设施两部分。

1)接驳设施
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与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及静态交通的衔接,尽量避免与高等级道路交叉,必须相交时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或在交叉口划有醒目的斑马线,同时设置清晰的标志和严禁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并设置减速带。

绿道与城市桥梁、隧道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2m,且自行车道、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应以防护栏形式进行隔离自行车租赁点应与交通接驳
点、游客服务中心、驿站等设施统筹布置,实现绿道与城市交通的无缝衔接,方便居民进入绿道。

2)停车设施
应在绿道出入口,结合驿站设置公共停车场。

机动车停车场规模应根据游客流量,按最小容量确定,积极利用周边公共停车场为绿道使用者服务。

同时考虑自行车停车、残疾人停车等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及为交通换乘和游客滞留留出空地。

绿道与机动车停车场衔接时,应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立醒目的标志,并在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减速带。

停车场宜采用软性铺装或自然地面,考虑残疾人使用的停车场应铺设硬质地面。

绿道出入口、驿站等人流的集散点应配置相应公交停靠站。

公交停靠站应设置一定缓冲区和明显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