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
所谓“非爱”,就是说有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就是为了这个家,我才怎么样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怀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伤害彼此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少母亲会对孩子抱怨,说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牺牲了大好青春和本来可以获得成功的事业,而孩子并没有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可她却忽略了自己在其间应负的责任;不少妻子抱怨丈夫是“甩手掌柜”,对家务和孩子不闻不问,却不知正是由于自己的大包大揽才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所有这些行为,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
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控制,
强迫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为什么会这样?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为“好”呢?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对孔子的“过犹不及”作了一番解析: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
一位心理学博士曾说过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留。无论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多年的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彼此就不再独立了,就产生了疏离。那么,原来看似和谐的关系离崩溃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