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先生年谱(白话版)
【王阳明全集——顺生录之十 年谱三】
【王阳明全集——顺生录之十年谱三】顺生录之十年谱三自嘉靖壬午在越至嘉靖己丑丧归越嘉靖元年壬午,先生五十一岁,在越。
正月,疏辞封爵。
先是先生平贼擒濠,俱琼先事为谋,假以便宜行事,每疏捷,必先归功本兵,宰辅憾焉。
至是,欲阻先生之进,乃抑同事诸人,将纪功册改造,务为删削。
先生曰:“册中所载,可见之功耳。
若夫帐下之士,或诈为兵檄,以挠其进止;或伪书反间,以离其腹心;或犯难走役,而填于沟壑;或以忠抱冤,而构死狱中,有将士所不与知,部领所未尝历,幽魂所未及泄者,非册中所能尽载。
今于其可见之功,而又裁削之,何以励效忠赴义之士耶!”乃上疏乞辞封爵,且谓:“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此臣之不敢受爵者,非以辞荣也,避祸焉尔已。
”疏上,不报。
二月,龙山公卒。
二月十二日己丑,海日翁年七十,疾且革。
时朝廷推论征藩之功,进封翁及竹轩、槐里公,俱为新建伯。
是日,部咨适至,翁闻使者已在门,促先生及诸弟出迎,曰:“虽仓遽,乌可以废礼?”问已成礼,然后瞑目而逝。
先生戒家人勿哭,加新冕服拖绅,饬内外含禭诸具,始举哀,一哭顿绝,病不能胜。
门人子弟纪丧,因才任使。
以仙居金克厚谨恪,使监厨。
克厚出纳品物惟谨,有不慎者追还之,内外井井。
室中斋食,百日后,令弟侄辈稍进乾肉,曰:“诸子豢养习久,强其不能,是恣其作伪也。
稍宽之、使之各求自尽可也。
”越俗宴吊,客必列饼糖,设文绮,烹鲜割肥,以竞丰侈,先生尽革之。
惟遇高年远客,素食中间肉二器,曰:“斋素行于幕内,若使吊客同孝子食,非所以安高年而酬宾旅也。
”后甘泉先生来吊,见肉食不喜,遣书致责。
先生引罪不辩。
是年克厚与洪同贡于乡,连举进士,谓洪曰:“吾学得司厨而大益,且私之以取科第。
先生常谓学必操事而后实,诚至教也。
”先生卧病,远方同志日至,乃揭帖于壁曰:“某鄙劣无所知识,且在忧病奄奄中,故凡四方同志之辱临者,皆不敢相见;或不得已而相见。
亦不敢有所论说,各请归而求诸孔、孟之训可矣。
阳明心学课堂 第一课 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课堂第一课龙场悟道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506-1508年)-龙场悟道原文1506年正德元年丙寅,先生三十五岁。
时奄瑾擅政,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皆下狱。
二月,先生抗疏救之。
触瑾,矫旨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六岁。
夏,赴谪至钱塘,瑾遣人阴迹先生。
先生惧,佯为自沉于江,密附商船往舟山,飓风一夕,飘堕闽界。
比登岸,山行数十里,夜叩野寺,不纳。
又趋野庙,倚香案卧,盖虎穴也。
夜半,虎但绕廊吼,不敢入。
黎明,寺僧来庙所,意先生必啖于虎,将收其橐。
此寺僧盖素借虎以御客者。
见先生方睡醒,惊曰:“非常人也。
”邀至其寺,则向与先生趺坐于铁柱宫之道士在焉。
道士笑出袖中诗相示,有“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之句。
因问先生:“尔欲安往?万一瑾怒,逮尔父,诬尔北走胡,南走粤,奈何?”先生愕然。
卦之,得“明夷”,乃决策返。
别道士,留诗壁间(诗在集中)。
遂取间道,由武夷归,涉鄱阳,往省龙山公于建业。
以十二月赴龙场驿。
时先生妹婿徐爱因先生将赴龙场,纳贽北面,奋然有志于学。
1508年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岁。
春三月,至龙场驿。
龙场在贵州万山中,蛇虺蛊虫毕聚。
夷人鴃(ju é)舌,不通语言,可与通语言者,仅中土亡命耳。
时瑾憾未释,先生自计得失荣辱俱忘,惟生死一念尚在,乃凿石椁以俟命焉。
会从者皆病,先生亲析薪取水,作糜饲之。
又为歌诗,调越曲,杂诙笑,以相解慰。
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著《五经臆说》。
夷人亦日来亲,见先生所栖卑湿,为构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先生。
思州守遣人侮先生,诸夷不平,殴之。
守怒,白于当道。
当道令先生诣谢,先生不可,致书复之,守闻自失。
水西安宣慰馈粱肉,给使令,重以金帛鞍马,先生俱不受。
始朝廷议设军卫于水西,兼筑城廓,既而止,然驿传尚存。
王阳明先生年谱白话第七版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简介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
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明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精通儒道佛三家,阳明心学宗师及集大成者,被后人尊称为“心圣”。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合称为孔孟朱王,公认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阳明父亲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龙山公王华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又称王文成公。
万历年间,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包括明明了凡。
阳明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阳明全集》,代表作《瘗旅文》、《大学问》、《象祠记》、《尊经阁记》和《传习录》等。
年谱1472年宪宗成化八年夏历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宁波余姚)龙泉山附近瑞云楼。
先生母亲怀胎14个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驾祥云送子”的梦中,先生诞生。
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雲”。
1475年成化十一年,三岁,余姚,没有咿呀学语,父母很着急,爷爷竹轩翁坚信“贵人语迟”。
1477年成化十三年,五岁,余姚,仍未开口说话。
有神僧过而说:“好个孩儿,可惜言破”。
竹轩翁更名先生“守仁”,即能说话,且能背诵竹轩翁所读之书。
1478年成化十四年,六岁,余姚,沉迷于中国象棋。
母亲反对,在一次震怒后把象棋扔进河中,小阳明写《哭象棋》诗。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简介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
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明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宁波余姚)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精通儒释道三家,阳明心学宗师及集大成者。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合称为孔孟朱王,公认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阳明父亲是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龙山公王华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两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两广巡抚。
因平定宁王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又称王文成公。
万历年间,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包括明明了凡。
阳明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瘗旅文》、《尊经阁记》、《象祠记》等。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前言阳明子,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立德、立功、立言”实乃真三不朽,然先生从千苦万难中淬炼之“致良知”学说却被埋没四百余载。
今华彩盛世,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儒学复兴,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儒家优秀文化之精髓。
研习阳明心学,必先了解阳明先生所处之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
于是乎各种关于阳明先生之传记、戏说纷纷藉藉,然最忠于事实的莫过于先生嫡传弟子钱德洪所纂之《王阳明年谱》。
时光荏苒,四百余载,阳明心学重现光芒,洞悉人性,直达人心。
为便于大家了解先生真实生平,公元2016年9月始,门人明明了凡以《王文成公全书》中的钱德洪版《王阳明年谱》为基准,按照今人阅读习惯编校、排版,前增加吾师之白话简介、年谱,德洪版正文内容稍作注释而无译文,德洪引用之大篇幅阳明及门人所著原文统一移至年谱后,遂成本版《阳明年谱》。
传记文言文及翻译
王阳明,字子静,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生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
阳明先生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亦为心学集大成者。
其学说主张“知行合一”,影响深远,被誉为“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幼聪颖异常,读书过目成诵。
及长,入仕途,历官南京、江西等地。
然先生不喜俗务,常以读书讲学为乐。
先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疏弹劾权奸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是时,先生始悟“知行合一”之理,遂有“致良知”之教。
先生于龙场讲学,弟子云集。
其教法以“致良知”为核心,主张“知”与“行”不可分,强调“知”与“行”相互为用。
先生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此言深得人心,一时之间,龙场成为天下士子向往之地。
嘉靖元年(1522年),阳明先生被召回朝廷,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是时,江南一带盗贼蜂起,先生受命前往平叛。
先生以“致良知”之理教化士卒,使之改邪归正。
经先生调兵遣将,终平定了江南之乱。
嘉靖四年(1525年),先生因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先生不改其志,仍致力于讲学。
嘉靖五年(1526年),先生病重,临终前遗言:“吾平生所学,惟‘致良知’三字。
吾子吾孙,当以此为法。
”先生言毕,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八岁。
阳明先生一生,历尽坎坷,然其心学影响后世,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先生之学说,不仅在中国,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之品德、学问、事功,皆为后世所景仰。
翻译:传:王阳明先生传王阳明,字子静,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生于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
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主张“知行合一”,影响深远,被誉为“阳明心学”。
阳明先生从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成年后,进入官场,历任南京、江西等地官职。
然而,先生不喜欢世俗的官务,常常以读书讲学为乐。
阳明先生年谱原文及译文
阳明先生年谱原文及译文阳明先生年谱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王先生守仁,字伯安,其先晋右军将军羲之之后,世居山阴。
至二十三世,迪功郎寿徙余姚。
国初有纲者,官广东参议,死苗难。
其子彦达以羊革裹尸归,御史郭纯上其事,庙祀纲于增城,纲盖先生之六世祖也。
高祖与准,永乐间举遗逸,不起,号“遁石翁”。
曾祖世杰,以明经贡入太学,号“槐里子”。
祖天叙,号竹轩,封翰林院修撰。
自槐里子以下,两世皆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加赠新建伯。
父华,号“龙山”,由进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封新建伯。
龙山念山阴佳山水,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徙越城之光相坊。
先生因筑室阳明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翻译:王守仁先生,字伯安,是晋朝右将军王羲之的后人,世代居住在山阴县。
到了第二十三世,迪功郎王寿举家迁至余姚。
明朝初年有一位叫王纲的人,任广东参议,死于当年的苗民叛乱。
他的遗体由他的儿子用羊皮裹着带了回来。
御史郭纯把王纲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下令在增城修庙祭祀他。
这位王纲就是先生的六世祖。
先生的高祖王与准在永乐年间曾经被举荐为“遗逸”,但被他谢绝了。
他自号为“遁石翁”。
先生的曾祖王世杰,因通晓经学而被推选进入太学,号“槐里子”。
先生的祖父王天叙,号“竹轩”,被封为翰林院修撰。
自槐里子以下,两代都被封赠为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并加赠新建伯的爵位。
父亲王华,号“龙山”,系当年进士及第第一人,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封新建伯。
龙山公考虑到山阴县山清水秀,又是自己先祖居住之地,再次从余姚举家迁至绍兴城的光相坊。
先生因为曾在绍兴东南二十里的阳明洞筑室修学,所以学者都称他为“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年谱》第三课内容概括
《阳明先生年谱》第三课内容概括一、引言本文档将为您概括《阳明先生年谱》第三课的内容,该课主要围绕阳明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展开。
通过对此课的概括,您将能够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成长历程和他对人性、道德、教育的重要见解。
二、小标题12.1阳明少年时代本节将回顾阳明先生的少年时代,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和个人经历。
我们将了解到他在早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并培养了他对道德和哲学思考的兴趣。
2.2阳明求学之路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索阳明先生求学的过程。
他曾师从一些知名学者,如邵雍和程颢,并广泛涉猎了诸多经典著作。
这些经历不仅扩展了他的知识面,也为他今后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小标题23.1官场生涯与启蒙时期本节将介绍阳明先生的官场生涯,特别是他在朝廷任职期间的经历。
我们将看到他如何在政务之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并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成熟和成长。
3.2阳明思想的形成这一节将聚焦于阳明思想的形成过程。
我们将探讨他在学术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心性理论、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等重要思想的深入解读。
通过了解阳明先生的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人性和道德的独特见解。
四、小标题34.1阳明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索阳明先生对教育的重要观点和理念。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主张“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并提出“以心传心”的教育原则,对后世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阳明先生的教育实践本节将介绍阳明先生在教育实践方面的贡献。
我们将了解他创办的私塾以及他亲自指导学生的经历。
通过阳明先生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独特教育方法,以及他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视。
五、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概括,我们对《阳明先生年谱》第三课的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
阳明先生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和个体修养的重要性,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贝贝学堂002王阳明先生年谱(1472-1481年)
贝贝学堂002王阳明先生年谱(1472-1481年)
1472年
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生。
先生在娠十四月。
生之夕,祖母岑梦神人绯玉,自云中鼓吹送儿来,惊寤,已闻啼声。
竹轩翁因名先生“云”。
而乡人遂指所生楼曰“瑞云楼”。
1477年
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犹不言。
有神僧过而目之曰:“好个孩儿,可惜名字道破。
”竹轩翁更以今名,曰“守仁”,即能言。
尝暗自诵翁所读书,翁讶问之,曰:“向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
1481年
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
龙山公举进士。
| 译文 |
1472年
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出生。
母亲怀胎十四个月后,先生才出生。
出生的那天晚上,先生的祖
母岑氏梦见一位穿着红袍系着玉带的神人,伴随着鼓乐之声从云中送来一个小孩。
当她从梦中惊醒之时,就已经听到了婴儿降生的啼哭声。
因此,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为“云”。
而同乡之人都把先生降生时的那座楼称为“瑞云楼”。
1476年
成化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岁。
此时他还不会开口说话。
有一位神僧路过看着他说:“挺好的小孩,可惜名字泄露了天机。
”于是,竹轩翁将先生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叫“守仁”。
随即,先生就能说话了。
先生曾经偷偷读诵竹轩翁读过的书,竹轩翁惊讶的问他为何能够读诵,他说:“以前听祖父读书时,自己已默默的记住了。
”
1481年
成化十七年辛丑,先生十岁。
父亲龙山公考中进士。
王阳明年表
王阳明年表1472年壬辰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龙泉山上之瑞云楼。
1482年壬寅成化十八年,11岁,随父亲王华(新状元)寓京师。
1488年戊申孝宗弘治元年,17岁,回余姚,与诸氏完婚于江西南昌。
与铁柱宫道士谈养生。
1489年己酉弘治二年,18岁,偕夫人回余姚,识娄一谅,信圣人必可学而致之。
一改活泼性格,努力学做圣人。
1492年壬子弘治五年,21岁,举浙江乡试。
明年会试下第,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
1497年丁巳弘治十年,26岁,寓京师,苦学诸家兵法,想借雄成圣。
1499年已未弘治十二年,28岁,举进士出身,二甲第七,观政工部。
与七子唱和,是所谓泛滥辞章一时期。
唐寅受科场案牵连,被黜。
1500年庚申弘治十三年,29岁,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
冬上九华山。
1502年壬戌弘治十七年,31岁,春游九华,出入佛寺道观。
秋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摒去。
1504年甲子弘治十七年,33岁,在京师,秋,主考山东乡试。
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1505年乙丑弘治十八年,34岁,倡身心之学,开门授徒。
1506年丙寅武宗正德元年,35岁,与湛若水定交。
上封事,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丁卯正德二年,36岁,赴谪至钱塘,过五夷山,回越城。
1508年戊辰正德三年,37岁,春至龙场。
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1509年己巳正德四年,38岁,在贵阳,受提学副使习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10年庚午正德五年,39岁,三月任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都四川清吏司主事。
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补小学功夫。
1511年辛未正德六年,40岁,在京师,正月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壬申正德七年,41岁,在京师,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
黄绾等几十人同受业。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据《大学》古本立诚意为先之教。
王阳明全集文白对照
王阳明全集文白对照你想啊,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性格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稳重,他其实是个满腔热血的青年,曾经在科举路上“栽了跟头”,被打击得不轻。
想象一下,你为了一个功名,拼尽了全力,结果被一纸公文给打败了,心里得有多郁闷?那会儿,他完全是那种“怎么做都不行”的状态,觉得自己好像被全世界给抛弃了,甚至有些许的“迷茫”和“不值”。
不过,命运总爱和人开玩笑,正是在这个困境中,王阳明慢慢体悟到了一些道理。
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现在遇到了一堆麻烦事,最初会觉得人生一片黑暗,心里五味杂陈,最后竟然能从中找到了一个出口,明白了许多事情。
然后,王阳明就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知行合一”之路。
他的理念是:你能做的,不要只是想,想了就得做,做了就能知道。
这种思维方式,在那个时代确实挺超前的。
你想嘛,古代社会,讲究的多是“名声”和“面子”,可是王阳明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他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自我反省。
他说:“心即理也。
”这句话一出,感觉就像是直接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大家都觉得,原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自己的心里。
哎,说得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谁没有个心乱如麻的时候呢?尤其是他对“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认知”这一块,给人一种特别“扎心”的感觉。
你不光得知道自己要什么,还得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你想,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内心太迷茫,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王阳明似乎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劝人要做自己心里的主,不要总是随波逐流。
可能很多人看他在大风大浪中也能泰然自若,觉得他是生来就特别聪明,但其实他自己也经历过不少的低谷,经历过挣扎和困惑,正是这些,才让他更加坚信“知行合一”的道理,知道内心的力量是多么重要。
而说到他提到的“心学”,真心觉得这就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简单来说,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一个核心思想:人内心的善良和智慧本来就与生俱来,你只要去发现它、培养它,就能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
嘿,别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外在的东西拼搏,结果最后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就在你自己心里。
五百年来王阳明梗概
五百年来王阳明梗概王阳明(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精通儒、道、佛三家学说,创立了王学,又称阳明心学,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王阳明的生平简介王阳明少年时期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成年后考取进士,进入仕途。
他曾任监察御史、右通政、南京兵部尚书等职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推行新政,改革弊政。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任上,他因上书直谏皇帝而被贬谪至贵州龙场,历经磨难。
在那里,他开始了心学的探索,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念。
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1.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识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将知识付诸实践。
他提倡“事上磨练”,强调在实践中提升道德修养。
2.良知说:王阳明提出,人皆有良知,只是被物欲、私欲所蒙蔽。
通过反省、克己、致良知,人可以恢复道德本源,达到圣人的境地。
3.身心性命之学:王阳明主张,儒家学说应以身心性命为核心,关注人的精神修养。
他提倡在现实生活中寻求道德真理,实现人生价值。
三、王阳明的心学影响王阳明的心学在明朝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流派。
他的学说不仅在我国广泛传播,还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心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家道德哲学的现代化,为后世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四、王阳明的著作及后世评价王阳明的著作主要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全书》等。
他的学说后世评价极高,被誉为“五百年来儒家第一人”。
近现代许多学者如梁漱溟、钱穆、冯友兰等,都对王阳明的心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总之,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阳明心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
十一 月 二 十 六 日, 在杭 州 , 作《 批 漳 南 道 进 剿 呈 》, 命 各道 相机 进剿 。
十二 月
十二月 初三 , 正 式启程 前往 南赣 。
按: 正德十二年《 谢恩疏 》 : “ 随于本月 ( 正德十一年 十二 月) 初 三 起程 , 至 次 年 正 月 十 六 日, 已抵 赣 州 接 管 巡 抚 。 ” ( 《 王 阳明全集》 卷 九)
2017焦第一期赣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ofgannannormaluniversityno1feb2017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黄家强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摘要
2 01 7焦
赣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a n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任 南赣 巡 抚 , 期间 , 平 动乱 、 设新 县 、 立社学、 行乡约、 易陋俗 、 施教 化 ; 明嘉 靖六 年 ( 1 5 2 7 ) , 赴 任两 广 再 次 途 经南 赣 , 次 年在 归乡途 中仙逝 于南 安府 青龙 铺 ; 王
阳 明对 南 赣地 域历 史文 化进 程产 生 了深 远影 响 。故
①
万安县 , 属江西吉安府 , 南接南安 、 赣州两府 , 位于赣江中上游 。万历《 吉安府 志》 : “ 万安 , 在府南 上流一 百八十里 , 兴 国界其东 , 龙 泉
界其西 , 赣 县界其 南 , 泰和界其北。 ”
军机 。 ” ( 《 王阳明全集 》 卷九 )
过万 安①, 遇流贼 数 百 。 .
阳明心学课堂第五课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509-1528年)
阳明心学课堂第五课王阳明先生年谱节选(1509-1528年)竭忠尽瘁原文1509年四年己巳,先生三十八岁。
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先生主贵阳书院,身督诸生师先生。
是年,先生始论“知行合一”,其说具《语录》中。
1510年五年庚午,先生三十九岁。
由龙场驿丞升庐陵县知县。
为政七月,不事威刑,选三老里正,谕民为善,多感化者。
冬十一月入觐,馆于兴隆寺。
时黄宗贤绾始见先生论学,先生喜,令与湛甘泉俱。
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司主事。
1511年六年辛未,先生四十岁。
正月,调吏部验封司主事。
始论晦庵、象山之学。
有《答徐成之书》。
时方献夫为郎,位在先生上,敬执贽先生。
二月,为会试同考试官。
十月,升文选司员外郎。
1512年七年壬申,先生四十一岁。
二月,升考功司郎中。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
是年,徐爱以祁州守迁南工部郎,与先生同舟归越,论《大学》宗旨,详《语录》。
1513年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二岁。
冬十月,至滁州,日与门人遨游琅琊、瀼(xiānɡ)泉间。
月夕,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旧学之士日益至。
1514年九年甲戌,先生四十三岁。
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
是年,始专以“致良知”训学者。
1515年十年乙亥,先生四十四岁。
立从弟守信子正宪为后。
时先生与诸弟守俭、守文、守章,皆未举子故也。
八月,拟《谏迎佛疏》。
近侍言西域有僧,能知三生事,胡人谓之活佛。
遣宦者刘允乘传往迎。
以珠琲(bèi)为幡幢,黄金为供赐,赍巨万,敕允往返以十年期,得便宜行事。
请盐七万引,为行李费。
辅臣杨廷和执奏,不听。
先生拟书欲上,后止。
1516年十一年丙子,先生四十五岁。
九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以兵部尚书王琼举也。
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吾触之不动矣。
”1517年十二年丁丑,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至赣州。
先经万安,有贼数百,沿途劫掠,商舟不敢进。
先生令联商舰结为阵势,扬旗鸣鼓,若趋战者。
贼惧,罗拜呼曰:“饥荒流民,乞求赈济。
王阳明全集 文白对照
王阳明全集文白对照
王阳明全集文白对照,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作品,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心学”创始人。
他的著作主要分为文和白两种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他的思想观点。
在王阳明的文作中,他以文辞华丽,表达了他独特的心学思想。
他强调人们内心的“良知”,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良知,只需通过内省发现并遵循内心的声音。
同时,他还谈到心性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心性决定了其行为和命运。
与文作相对应的是王阳明的白话作品。
白话是一种通俗语言的写作形式,它更接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达方式。
通过白话作品,王阳明试图将自己的思想理论更好地传达给普通百姓。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心学的核心概念,以期使更多人理解和应用。
王阳明全集的文白对照,为读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
文作渲染了激情澎湃的思想,而白话则更加易于理解。
通过文白对照,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领会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思想,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总之,王阳明全集文白对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哲学巨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指导。
无论是对研究心学的学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部作品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6《王阳明全集》第四册
Table of Contents目录别录一别录二别录三别录四别录五别录六别录七年谱一年谱二年谱三王阳明全集(四)[明]王守仁著别录一奏疏一陈言边务疏弘治十二年,时进士。
迩者窃见皇上以彗星之变,警戒修省,又以虏寇猖獗,命将出师,宵旰忧勤,不遑宁处。
此诚圣主遇灾能警,临事而惧之盛心也。
当兹多故,主忧臣辱,孰敢爱其死!况有一二之见而忍不以上闻耶?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左右者内挟交蟠蔽壅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
习以成俗,互相为奸。
忧世者,谓之迂狂;进言者,目以浮躁;沮抑正大刚直之气,而养成怯懦因循之风。
故其衰耗颓塌,将至于不可支持而不自觉。
今幸上天仁爱,适有边陲之患,是忧虑警省,易辕改辙之机也。
此在陛下,必宜自有所以痛革弊源、惩艾而振作之者矣。
新进小臣,何敢僭闻其事,以干出位之诛?至于军情之利害,事机之得失,苟有所见,是固刍尧之所可进,卒伍之所得言者也,臣亦何为而不可之有?虽其所陈,未必尽合时论,然私心窃以为必宜如此,则又不可以苟避乖剌而遂已于言也。
谨陈便宜八事以备采择:一曰蓄材以备急;二曰舍短以用长;三曰简师以省费;四曰屯田以足食;五曰行法以振威;六曰敷恩以激怒;七曰捐小以全大;八曰严守以乘弊。
何谓蓄材以备急?臣惟将者,三军之所恃以动,得其人则克以胜,非其人则败以亡,其可以不豫蓄哉?今者边方小寇,曾未足以辱偏裨;而朝廷会议推举,固已仓皇失措,不得已而思其次,一二人之外,曾无可以继之者矣。
如是而求其克敌致胜,其将何恃而能乎!夫以南宋之偏安,犹且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锜之徒以为之将,李纲之徒以为之相,尚不能止金人之冲突;今以一统之大,求其任事如数子者,曾未见有一人。
万如虏寇长驱而入,不知陛下之臣,孰可使以御之?若之何其犹不寒心而早图之也!臣愚以为,今之武举仅可以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足以收韬略统驭之才。
今公侯之家虽有教读之设,不过虚应故事,而实无所裨益。
诚使公侯之子皆聚之一所,择文武兼济之才,如今之提学之职者一人以教育之,习之以书史骑射,授之以韬略谋猷;又于武学生之内岁升其超异者于此,使之相与磨砻砥砺,日稽月考,别其才否,比年而校试,三年而选举;至于兵部,自尚书以下,其两侍郎使之每岁更迭巡边,于科道部属之内择其通变特达者二三人以从,因使之得以周知道里之远近,边关之要害,虏情之虚实,事势之缓急,无不深谙熟察于平日;则一旦有急,所以遥度而往莅之者,不虑无其人矣。
王阳明先生年谱(白话版)
王阳明先生年谱1472年宪宗成化八年夏历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宁波余姚)龙泉山附近瑞云楼。
先生母亲怀胎14个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驾祥云送子”的梦中,先生诞生。
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雲”。
1477年成化十三年,五岁,余姚,仍未开口说话。
有神僧过而说:“好个孩儿,可惜言破”。
竹轩翁更名先生“守仁”,即能说话,且能背诵竹轩翁所读之书。
1481年成化十七年,十岁,余姚。
父龙山公王华中状元,入京师。
1482年成化十八年,十一岁,入京师。
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入京师。
途经金山寺,先生赋诗《蔽月山房》。
1483年成化十九年,十二岁,京师。
请教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师说:读书登第,汝父也。
先生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4年成化二十年,十三岁,京师。
生母郑氏去世,先生为母守孝三年。
先生叹生命有限,为先生后来修道家神仙养生术埋下伏笔。
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十五岁,京师。
先生出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区境内),逐胡儿骑射,凭吊古战场,缅怀先辈于谦,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经月始返,夜梦拜谒伏波将军马援庙。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十六岁,京师。
先生感慨时事,屡次欲上书皇帝,被父龙山公止之。
1488年孝宗弘治元年,十七岁,洪都。
与诸氏完婚于江西洪都(今南昌)。
诸氏,浙江余姚人,父诸养和时任江西布政使参议。
新婚日,偶入铁柱宫,与道士相对而坐忘归。
新婚期间,潜心书法,书艺大进。
1489年弘治二年,十八岁。
偕夫人回余姚,路经广信(今江西上饶),识理学大儒娄谅(号一斋),信“圣人必可学而至”。
一改活泼性格,严肃求成圣人。
1490年弘治三年,十九岁。
竹轩翁在京仙逝,父王华携子及竹轩翁灵柩归余姚,丁忧三年。
1491年弘治四年,二十岁,余姚。
嘱咐弟王冕等人为守仁讲经析义,学业大有长进。
在余姚,遍读朱熹著作,思“格物致知”之教,后格竹七日,无果,患咳嗽病。
1492年弘治五年,二十一岁。
王阳明年谱
附录4王阳明年谱1472年壬辰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龙泉山上之瑞云楼。
1482年壬寅成化十八年,11岁,随父亲王华(新状元)寓京师。
1488年戊申孝宗弘治元年,17岁,回余姚,与诸氏完婚于江西南昌。
与铁柱宫道士谈养生。
1489年己酉弘治二年,18岁,偕夫人回余姚,识娄一谅,信圣人必可学而致之。
一改活泼性格,努力学做圣人。
1492年壬子弘治五年,21岁,举浙江乡试。
明年会试下第,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
意大利的达•芬奇 (1425年一1519年)此时大活跃。
1497年丁巳弘治十年,26岁,寓京师,苦学诸家兵法,想借雄成圣。
1499年已未弘治十二年,28岁,举进士出身,二甲第七,观政工部。
与七子唱和,是所谓泛滥辞章一时期。
唐寅受科场案牵连,被黜。
1500年庚申弘治十三年,29岁,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
冬上九华山。
1502年壬戌弘治十七年,31岁,春游九华,出入佛寺道观。
秋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摒去。
1504年甲子弘治十七年,33岁,在京师,秋,主考山东乡试。
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1505年乙丑弘治十八年,34岁,倡身心之学,开门授徒。
1506年丙寅武宗正德元年,35岁,与湛若水定交。
上封事,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丁卯正德二年,36岁,赴谪至钱塘,过五夷山,回越城。
1508年戊辰正德三年,37岁,春至龙场。
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1509年己巳正德四年,38岁,在贵阳,受提学副使习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10年庚午正德五年,39岁,三月任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都四川清吏司主事。
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补小学功夫。
1511年辛未正德六年,40岁,在京师,正月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壬申正德七年,41岁,在京师,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
明儒王子阳明先生传白话文
明儒王子阳明先生传白话文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33],浙江余姚人,汉族。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30]逝世,时年五十七。
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
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28]。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阳明先生年谱
阳明先⽣年谱年谱⼀(⾃成化王⾠始⽣⾄正德戊寅征赣)先⽣讳守仁,字伯安,姓王⽒。
其先出晋光禄⼤夫览之裔,本琅琊⼈,⾄曾孙右将军义之,徙居⼭阴;⼜⼆⼗三世迪功郎寿,⾃达溪徙余姚;今遂为余姚⼈。
寿五世孙纲,善鉴⼈,有⽂武才。
国初诚意伯刘伯温荐为兵部郎中,擢⼴东参议,死苗难。
⼦彦达缀⽺⾰裹⼫归,是为先⽣五世祖。
御史郭纯上其事于朝,庙祀增城。
彦达号秘湖渔隐,⽣⾼祖,讳与准,精《礼》、《易》、尝著《易微》数千⾔。
永乐间,朝廷举遗逸,不起,号遁⽯翁。
曾祖讳世杰,⼈呼为槐⾥⼦,以明经贡太学卒。
祖讳天叙,号⽵轩,魏尝斋瀚尝⽴传,叙其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之陶靖节、林和靖。
所著有《⽵轩稿》、《江湖杂稿》⾏于世。
封翰林院修撰。
⾃槐⾥⼦以下,两世皆赠嘉议⼤夫、礼部右侍郎,追赠新建伯。
⽗讳华,字听辉,别号实庵,晚称海⽇翁,尝读书龙泉⼭中,⼜称龙⼭公。
成化⾟丑,赐进⼠及第第⼀⼈,仕⾄南京吏部尚书,进封新建伯。
龙⼭公常思⼭阴⼭⽔佳丽,⼜为先世故居,复⾃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
先⽣尝筑阳明洞,洞距越城东南⼆⼗⾥,学者咸称阳明先⽣云。
宪宗成化⼋年壬⾠九⽉丁亥,先⽣⽣。
是为九⽉三⼗⽇。
太夫⼈郑娠⼗四⽉。
祖母岑梦神⼈⾐绯⽟云中⿎吹,送⼉授岑,岑警寤,已闻啼声。
祖⽵轩公异之,即以云名。
乡⼈传其梦,指所⽣楼⽈“瑞云楼”。
⼗有⼆年丙申,先⽣五岁。
先⽣五岁不⾔。
⼀⽇与群⼉嬉,有神僧过之⽈:“好个孩⼉,可惜道破。
”⽵轩公悟,更今名,即能⾔。
⼀⽇诵⽵轩公所尝读过书。
讶问之。
⽈:“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有七年⾟丑,先⽣⼗岁,皆在越。
是年龙⼭公举进⼠第⼀甲第⼀⼈。
⼗有⼋年壬寅,先⽣⼗⼀岁,寓京师。
龙⼭公迎养⽵轩翁,因携先⽣如京师,先⽣年才⼗⼀。
翁过⾦⼭寺,与客酒酣,拟赋诗,未成。
先⽣从傍赋⽈:“⾦⼭⼀点⼤如拳,打破维扬⽔底天。
醉倚纱⾼台上⽉,⽟箫吹彻洞龙眠”客⼤惊异,复命赋蔽⽉⼭房诗。
先⽣随⼝应⽈:“⼭近⽉远觉⽉⼩,便道此⼭⼤于⽉。
若⼈有眼⼤如天,还见⼭⼩⽉更阔。
王阳明《年谱》订补
作者: 孙跃[1];张世敏[2]
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138-14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王阳明;王守仁;年谱;雷礼
摘要:钱德洪等人编修的王阳明《年谱》是研究王阳明生平的核心材料,其中存在不少错漏之处。
与王阳明同时,又同署为官的雷礼所作的《阳明先生传》、《南京兵部尚书王阳明行实》,以及阳明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耿定向所作的《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本应是王阳明研究的可靠材料,但却不为一般学者注意到。
以这三篇文章作为文献依据,既可以订证《年谱》中的几处错误,如:王阳明很可能就没有问过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又可以补足《年谱》未载的重要史实,如王阳明因被诬娶宁王妃为妾,虽被封爵,却不与铁券与岁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先生年谱1472年宪宗成化八年夏历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宁波余姚)龙泉山附近瑞云楼。
先生母亲怀胎14个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驾祥云送子”的梦中,先生诞生。
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雲”。
1477年成化十三年,五岁,余姚,仍未开口说话。
有神僧过而说:“好个孩儿,可惜言破”。
竹轩翁更名先生“守仁”,即能说话,且能背诵竹轩翁所读之书。
1481年成化十七年,十岁,余姚。
父龙山公王华中状元,入京师。
1482年成化十八年,十一岁,入京师。
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入京师。
途经金山寺,先生赋诗《蔽月山房》。
1483年成化十九年,十二岁,京师。
请教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师说:读书登第,汝父也。
先生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4年成化二十年,十三岁,京师。
生母郑氏去世,先生为母守孝三年。
先生叹生命有限,为先生后来修道家神仙养生术埋下伏笔。
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十五岁,京师。
先生出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区境内),逐胡儿骑射,凭吊古战场,缅怀先辈于谦,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经月始返,夜梦拜谒伏波将军马援庙。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十六岁,京师。
先生感慨时事,屡次欲上书皇帝,被父龙山公止之。
1488年孝宗弘治元年,十七岁,洪都。
与诸氏完婚于江西洪都(今南昌)。
诸氏,浙江余姚人,父诸养和时任江西布政使参议。
新婚日,偶入铁柱宫,与道士相对而坐忘归。
新婚期间,潜心书法,书艺大进。
1489年弘治二年,十八岁。
偕夫人回余姚,路经广信(今江西上饶),识理学大儒娄谅(号一斋),信“圣人必可学而至”。
一改活泼性格,严肃求成圣人。
1490年弘治三年,十九岁。
竹轩翁在京仙逝,父王华携子及竹轩翁灵柩归余姚,丁忧三年。
1491年弘治四年,二十岁,余姚。
嘱咐弟王冕等人为守仁讲经析义,学业大有长进。
在余姚,遍读朱熹著作,思“格物致知”之教,后格竹七日,无果,患咳嗽病。
1492年弘治五年,二十一岁。
秋闱,杭州,中举浙江乡试。
孙燧和胡世宁同举,后宁王造反,“三人做好事”。
父王华丁忧期满(服阕),回京复命。
1493年弘治六年,二十二岁。
京师,春闱,会试不第,首辅李东阳戏曰:待汝做来科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先生拈笔而就。
有忌者曰:此子若取第,目中无我辈矣。
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
1494年弘治七年,龙泉诗社,吐故纳新,吸收了很多当地知识分子。
1495年弘治八年,王家搬迁至山阴(今浙江绍兴越城区王衙弄19号),余姚老宅租给钱氏。
1496年弘治九年,二十五岁,京师。
春闱,竟为忌者所抑,会试再不第。
先生曰: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是年,钱德洪(1496—1574)出生于余姚瑞云楼,后撰《瑞云楼记》。
1497年弘治十年,二十六岁。
寓京师,时边关甚急。
苦学诸家兵法,以果核列阵为戏,想借雄成圣,但被人讥笑为赵括“纸上谈兵”,且无施展舞台。
意识到“欲报国,需舞台”。
1498年弘治十一年二十七岁,京师。
接受现实,苦读朱熹《四书集注》,循序致精,居敬持志。
1499年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京师。
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七(全国第十名),全国第217名乃伍文定。
观政工部,结交李梦阳等前七子。
秋,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墓,竣工,出威宁伯宝剑赠先生,与梦相符,欣然接受。
是年,春闱,先生第二名。
因“会试泄题案”,唐伯虎落第,不得为官。
1500年弘治十三年,二十九岁。
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上书《陈言边务疏》。
1501年弘治十四年,三十岁。
奉命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平反多件冤案。
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做《九华山赋》。
1502年弘治十五年,三十一岁。
告病归越城,筑室会稽山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能先知,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摒去。
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
1503年弘治十六年,三十岁,杭州。
来杭州西湖疗养,劝归虎跑寺已闭关三年的得道高僧回乡孝母。
1504年弘治十七年,三十三岁,京师。
秋季,主考山东乡式,撰写《山东乡试录》,拜谒孔庙,登泰山。
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六品)。
1505年弘治十八年,三十四岁,京师。
开门授徒。
与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州府增城人)定交,共倡圣学。
后,若水为阳明撰写墓志铭。
1506年武宗正德元年,三十五岁,京师,徐爱拜师,未收。
刘瑾擅权,先生上奏折为南京言官戴铣辩冤,廷杖四十,下诏狱,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驿丞。
父王华明升暗降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家庭变故致夫人流产,后终身未再孕。
1507年正德二年,三十六岁,南下杭州,刘瑾派刺客追杀,赴谪至钱塘,假言投江脱之,过五夷山,回越城,正式收俆爱为首席大弟子。
父王华致仕归山阴。
1508年正德三年,三十七岁,至贵州修文县龙场,途中收多名弟子,冀元亨(1482-1521)其中。
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知行合一”之道,史称“龙场悟道”。
龙场作《瘗旅文》和《象祠记》收录于《古文观止》。
1509年正德四年,三十八岁,贵阳。
受提学副使席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10年正德五年,三十九岁。
刘瑾伏诛,三月,任江西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工夫。
1511年正德六年,四十岁,京师。
正月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
二月为会试同考官。
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正德七年,四十一岁,京师。
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黄绾、徐爱等几十人同受业,讲学内容由徐爱记录整理为《传习录》首卷。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
1513年正德八年,四十二岁,赴任南京便道归省。
十月至滁州,督马政。
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
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1514年正德九年,四十三岁。
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私欲”。
1515年正德十年,四十四岁,京师。
写《谏迎佛疏》,用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衬托出了佛家思想的各种不足,未上。
上疏请归,不允。
立正宪为嗣子,时年八岁。
1516年正德十一年,四十五岁,在南京。
九月,经兵部尚书王琼特荐,升都察院左佥都御使,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江西、福建、广东、湖广等地的流民暴动。
自此,伍文定并肩作战。
1517年正德十二年,四十六岁。
正月,至赣,二月平漳,奏设平和县。
十月平横水、桶岗等地,奏设崇义县。
行十家牌法。
1518年正德十三年,四十七岁。
正月,征三溧,三月疏乞致仕,不允。
平大帽、俐头。
六月升都察院右都御使,世袭百户。
辞免,不允。
七月,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
八月,门人薛侃刻《传习录》。
九月,修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
徐爱卒,先生为之恸哭。
1519年正德十四年,四十八岁。
六月,奉命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闻宁王朱宸濠反,遂返吉安,起义兵,平宁王之乱。
仅43日,宁王之乱宣告失败,先生安葬娄妃(娄素珍,宁王妃,一斋先生孙女,始终劝说宁王勿反)。
八月,武宗南下,与前来抢功悦君的宦官张忠、许泰群小周旋。
祖母岑氏仙逝,乞便道省葬,不允。
1520年正德十五年,四十九岁,在江西。
王艮投门下,艮后创泰州学派。
阳明自言在应付宦官刁难时全靠良知指引。
1521年正德十六年,五十岁,洪都。
始揭“致良知”之教。
三月,正德崩。
世宗嘉靖上台,冀元亨先前被群小折磨,出狱几日卒。
五月,集门人于白鹿洞。
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
九月,归余姚省祖茔,访瑞云楼,钱德洪拜入门下。
十二月,归越城为父王华祝寿,封“新建伯”。
1522年世宗嘉靖元年。
五十一岁,山阴。
正月,疏辞封爵,二月,父王华仙逝,享年七十,丁忧。
首辅杨廷和旨意倡议禁遏王学。
1523年嘉靖二年,五十二岁,山阴。
来从学者日众。
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大礼议得宠。
1524年嘉靖三年,五十三岁。
山阴。
四月,服阕,朝中屡有荐者。
有人以大礼见问,不答。
八月,宴门人于天泉桥,盛况空前。
应门人绍兴知府南大吉邀请为稷山书院剪彩并撰写《尊经阁记》。
十月,南大吉续刻《传习录》,增五卷。
1525年嘉靖四年,五十四岁,山阴。
夫人诸氏卒。
礼部尚书席书力荐先生入阁,未果。
九月,归余姚省祖茔,会门人于龙泉山中天阁,决定每月在中天阁讲课。
十月,建阳明书院于越城。
1526年嘉靖五年,五十五岁,在绍兴系统讲授心学理论。
十一月庚申,继室张氏生子正聪,七年后黄绾为保护孤幼收为婿,改名正亿。
1527年嘉靖六年,五十六岁,山阴。
九月,出征广西思恩、田州。
出发前夜,天泉桥上证道,与钱德洪、王畿立善恶四句教法,谓“天泉证道”。
十二月,抵达广西梧州、南宁,开府议事。
朝廷命兼任两广巡抚。
1528年嘉靖七年,五十七岁。
二月平定思田之乱。
七月袭八寨、断藤峡。
九月,冯恩奉钦赐至广州,赏思田之功。
十月,病重,乞骸骨,被桂萼压住。
期间,拜谒伏波庙。
十一月,启程返家,二十九日辰时(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舟上,年五十七岁,门人周积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临终遗言。
1530年,嘉靖九年,魂归浙江绍兴洪溪(今兰亭)。
洪溪离越城三十里,为先生所亲自选择。
朝廷予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1567年,隆庆元年,五月,下诏赠先生为新建候。
1584年,万历十二年,先生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乃“真三不朽”。
1602年,万历三十年,知行合一坚定践行者浙江嘉善人袁黄(1533-1606,号了凡)集作《了凡四训》,以自己亲身经历教育儿子“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其父袁仁(1479-1546,号参坡)和阳明先生是故交。
2013年10月10日,接触《了凡四训》,心理深受触动,思想开始转变。
2014年4月,从《明朝那些事儿3》上认识王阳明,开始研究阳明及阳明心学,醍醐灌顶,震撼灵魂,改网名“明明了凡”,确立“阳明心学”为人生信仰,亦不否定和诋毁其他信仰。
2015年10月2日,明明了凡专程到浙江嘉善县惠民镇王家村独社浜拜谒了凡袁公墓,并献鲜花。
4日,专程到浙江余姚阳明西路瞻仰“王守仁故居”,5日,专程到浙江绍兴拜谒“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并敬酒水。
在先生全身雕像和墓前行拜师礼,忏悔改过,立志修心养性,弘扬圣学,知行合一,致良知。
2015年10月10日,义理再生2周年之际,阳明弟子、阳明心学和了凡四训修习者明明了凡针对当今社会“做人、做事”先后的问题,正式提出“知善恶为人岂能皆如仁意,致良知处事但求无愧吾心,人事合一。
”阳明心学思想普照千秋万代,阳明先生永生于心学信仰者、修习者、传播者、爱好者的心中。
了凡先生亦永生。
整理:明明了凡QQ群:83430937公众微信:MMLiveFun2015年10月2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