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永远的蝴蝶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合集下载

永远的蝴蝶中职语文教案

永远的蝴蝶中职语文教案

永远的蝴蝶中职语文教案永远的蝴蝶中职语文教案篇一:永远的蝴蝶《永远的蝴蝶》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步骤如下:(一)课前自主探究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有关新课的相关信息、资料;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

(二)激情目标探究在课的起始,教师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激动、愉快等情绪,达到“一石激起万重浪”的目的。

如本课所创造的悲剧美尤为让人震撼,导入时可运用音乐、画面、故事、诗歌等种种手段,尽量营造爱与悲伤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悲剧,感受悲剧美。

例一:故事导入(配图)讲述一个汶川地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此脆弱,但因有爱而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来阅读另一个凄婉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训练: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课文情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写作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和保护。

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和生命脆弱的散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蝴蝶和花的故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与花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2 生字词解析:蝴蝶(húdié):昆虫,翅膀美丽。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完全展开。

脆弱(cuìruò):容易受伤或破坏。

共生(gòng shēng):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讲授法: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情景创设,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教法/学法】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基于微博良好的学生粉丝基础,按照惯例,我在微博上发起课文话题,学生预习后在微博上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进行预习和交流,为课堂造势,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2、要求学生在校园资源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广博的学习资源开拓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引导学生课前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把满腔情感化为诗句,通过情景创设解说故事。

(设计意图: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写作及口语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提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

一、音乐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活动设计1:播放器乐曲《梁祝》的片段,并链接百度上有关《梁祝》影片的图片,全班同学边听音乐边看图片,以此引入新课。

小结:这是一首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乐曲,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二、梳理情节,审美人物——入“蝶”之境活动设计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示范朗读视频(网络资源),并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章中的情节、人物、环境内容。

小结:在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遇车祸,年轻的生命消逝,留给“我”深深的伤痛。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孩子通过与一只蝴蝶的互动,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提问:“亲情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五、评价方法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写作技巧: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6.2 相关读物:其他关于亲情、家庭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文章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作者:赵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选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方法:美文美读法、启发引导法、音乐入境法、结局改写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小小说的定义和三要素,把握作者设置情节、安排线索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和当堂写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包括情境导入、感知课文、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分析、题目和线索的探究、课堂总结和延伸、作业布置、写作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小说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产生感悟,追寻并珍惜世间的一切美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关键句分析、情节梳理、环境描写分析、写作训练教学难点:让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关键点:通过寻找全文线索来带动课文分析环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法: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梁祝》选段,复习小小说常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导语设计:同学们,伴随着这熟悉、动人的旋律,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看到了主人公生死相依、幻化成蝶的浪漫场景。

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是爱情永恒的象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作者也是借蝴蝶来表达他对爱情的看法。

那就是台湾作家陈启佑创作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

作者为什么要用“永远”形容寿命短暂的蝴蝶呢?课文中的蝴蝶又有哪些象征意义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寻究竟吧!复习旧知:小小说的定义:又称“微型小说”,是指篇幅在千字左右甚至更短,内容集中,情节单一,人物极少的小说。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小小说的情节梳理,关键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二、讲授新知(一)感知课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学生听读,然后两名学生朗读,全班学生自由朗读。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故事情节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

2. 生词和短语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白板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蝴蝶的了解和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蝴蝶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理解故事情节。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寓意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和关爱他人。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写一篇关于故事寓意的小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练习题。

(2)小组合作,创作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3)培养学生对待挫折和困难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讨论问题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生词。

(2)教师给出例句,学生运用生词进行造句。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永远的蝴蝶》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

5.2 相关读物: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阐述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三、学生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1、从文中找出提及“蝴蝶”的句子①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②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2、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3、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4、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提示:“樱子”这个名字就显得美丽而又纯洁;“樱子说她可以过去帮我寄信……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呢。

她微笑着说。

”足见她温柔体贴的一面。

5、找出对环境的描写。

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

”(划出这一段文字的关键词)“湿冷冷的”“青、黄、红颜色的”“孤独的”,这段环境描写表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了气氛。

这些词语表现了一个凄清、阴冷的夜晚,似乎预示着一场悲剧即将发生。

6、大家想一想,在故事中,有一种事物一直在变化着的,是什么?作者怎样描写的雨?找出原文。

提示:“雨”:它为整个故事添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从一开始,读者的情绪就是被压抑着的,这种心理暗示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7、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雨一直在变化,是实在的变化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提示:不是。

雨在文中是“我”情绪的象征。

当樱子撑起伞帮“我”寄信去时,“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蝴蝶》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在仔细品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究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分析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小说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是一幕发生在都市里的爱情悲剧,故事的结构独巨匠心,语言凄美隽永,是一篇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艺术精品。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再通过学生的诵读,去感悟人物形象及小说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最后,通过精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时,播放钢琴曲《tears》来渲染凄美氛围,增添阅读情趣。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也就是指导学生首先在课前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再读课文导读,使学生弄清学习本文要“学什么”,此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课文分析完毕,再次研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文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从歌曲和歌词中请每个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范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word教案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word教案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word教案(一)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能够了解作品的意义,并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4.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作品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和理解,自由发挥,发现更多的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前预习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对蝴蝶和短篇小说有一定的了解。

提问:1)你们都见过蝴蝶吗?2)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3)你们知道蝴蝶在不同文化中有什么意义吗?4)你们阅读过短篇小说吗?2.阅读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短篇小说《永远的蝴蝶》。

通过询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

询问:1)你读到的内容是什么?2)你有什么体会?3)你认为故事中哪一位是你最喜欢的角色?为什么?4)你认为标题《永远的蝴蝶》是怎么来的?3.分析在学生们阅读完短篇小说后,通过分析故事的内容来让学生更加理解作品,发现更多的内容。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辨析文本意义,挖掘小说的深层次含义。

分析:1)表面上这是一则爱情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也可以是关于什么的?2)故事中的蝴蝶有什么象征意义?3)浪漫或悲伤情感文学是作者书写的主要文学风格,为什么?4)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4.思考绘画和写作是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尝试通过行文和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观感。

这不仅能够锻炼其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创造力。

思考:1)请将你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观感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请写一篇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故事的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

5.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表现,发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便下次有更大的提高。

总结:1)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这节课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3)你有哪些不足的地方?6.课堂作业1)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和绘画。

中职教育《永远的蝴蝶》教案

中职教育《永远的蝴蝶》教案
3、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4、小说“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说多次写到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写雨的句子,并分析各句的作用。)a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
b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明确:营造悲凉、凄切的氛围;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起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
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
三、预习检查
1、通过预习,我掌握了以下词语。
柏油闪烁撑伞刹车茫然
2、作家作品
《永远的蝴蝶》作者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嘉义农专、台湾教育学院。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筹备委员、中华自然文化学会理事等职。曾获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发明奖,中国时报叙事诗奖,中央日报新诗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竹》被选入国中国文课本,论文《美丽的“错误”》被选入教育部实用技能班国文课本,散文《吃桑叶的哲人》被选入康轩版国中国文课本。渡也老师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即与友人合办《拜灯》诗刊,并曾一度加入“创世纪”诗社。在创作态度上,主张“诗的内容不深奥,题材尽量广阔,关怀民生疾苦,剥析时代沧桑。”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走社会写实路线。散文则以小品为主,三十三岁前,老师走的是唯美路线,从《永远的蝴蝶》始,其作品内容“逐渐离开小我、软性、唯美的象牙塔”,改变后的文章内容“勾勒人世、人性,冷讽热嘲,呈现忧郁沈痛。”在评论上,新诗和古典诗都是他研究的对象。
b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二)研习课文
提问:
1、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郑洁授课名称永远的蝴蝶授课专业幼儿教育专业参考教材《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选题价值本文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

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展现了小小说的魅力。

本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大部分都为女生,处于青春期,感情细腻,思维活跃,情窦初开,对爱情的认识也比较单一,行为有时也很过激,他们对情感的期待和体验有学习的渴望,因此我选此课题对学生进行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为视频播放、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人是和体验,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情感的体验者。

通过本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

2.熟悉微型小说的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微型小说的构思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本文的悲剧之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赏析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资源PPT、视频资料讲授主要内容永远的蝴蝶陈启佑一、欣赏课文,整体感知二、微型小说的特点三、深入学习课文——人物美四、深入学习课文——环境美五、深入学习课文——情节美六、本课小结导入教学欣赏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教学1.课前播放歌曲《化蝶》,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内容。

2.导语:和梁祝的故事一样,以蝴蝶为体裁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蝴蝶有关的爱情故事,就是台湾著名短篇小说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

讲授新课一、欣赏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任务一:找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永远的蝴蝶》一文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的蝴蝶》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

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

(8分钟)[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

(15分钟)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步骤如下:
(一)课前自主探究
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有关新课的相关信息、资料;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

(二)激情目标探究
在课的起始,教师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激动、愉快等情绪,达到“一石激起万重浪”的目的。

如本课所创造的悲剧美尤为让人震撼,导入时可运用音乐、画面、故事、诗歌等种种手段,尽量营造爱与悲伤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悲剧,感受悲剧美。

例一:故事导入
(配图)讲述一个汶川地震时发生的感人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此脆弱,但因有爱而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来阅读另一个凄婉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三)美读感悟质疑
“美读”,即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美读,可以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质疑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美读”进一步筛选以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如:把文章题目改为“一场车祸”行不行,为什么?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有什么作用?“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什么?小说到最后才交代给母亲的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等。

让学生在美读、质疑中感受文章的悲剧美,从中获得另一种美的体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四)合作探究释疑
可采用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的方法,将上一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明白了问题,还提高了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探究
即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

可结合本文和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面对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如:生命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是如此脆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下一秒中会在我们身上会发生什么“意外”,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人生呢?灾难的无情让我们痛彻心扉,
但逝者已去,而生者又该怎样面对生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