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设计

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周长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 课时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

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

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

二、描一描,量一量

5、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

6、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

7、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8、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9、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摸一摸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

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

四、算一算,比一比

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科书第45 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五、课堂回顾

六、课后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游园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灯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游园

(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二、活动二:算一算

(1)用灯片出示46 页的算一算

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1

)

6

)

三、课后练习

练习六第1 题前两个图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1. 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3. 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第①图: 4+5+6=15 (cm ) 第②图: 5+5+4=14 (cm ) 5 × 2+4=14(cm ) 第③图: 6+6+6=18 (cm )

6 × 3=18(cm )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

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 出示情境: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

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 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

② 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黑板长 34分米,宽 12 分米,花边至少长多

少分米?(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

③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

④ 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 34+34+12+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推荐】《周长是多少》教案设计

《周长是多少》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3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一个信封,内装一个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纸、手巾纸、图片、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屏幕展示: 请你从组长那里去领一个吧! 请你想一想,你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指名回答。 谈话:为了得到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出图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五项活动,继续探讨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1、围一围。 谈话:我们先进行围一围的活动。把书翻到66页,看一看上面一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也能用线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围好后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让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在小组内交流。并指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2、摆一摆。 谈话:我们再进行摆一摆的活动,请看课本第66页,要求我们用什么摆,摆成什么图形?请拿出发给你们的小棒,检查一下4根短的长度是不是3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不是5厘米。你打算怎样用这些小棒摆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先想一想。 想好了,在四人小组里摆一摆。 (1)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2)周长是多少?

(3)请组长填表。 引导学生说:我们摆的是长方形(正方形),它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3、拼一拼。 智慧爷爷给我们小朋友寄来了一封信,你们收到了吗? 里面是什么?这12个小正方形请你猜猜智慧爷爷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猜一猜。 读要求,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同桌合作,可以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记录填表格。 指名学生交流。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填好了这张表格。请你观察一下表格里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问: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周长与什么有关?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把你记录的结果和小正方形放回信封里,老师帮你们把回信寄给智慧爷爷。 4、量一量。 青菜老师还给我们同学准备了一个挺有挑战性的题目。 读一读,先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你是怎样量的?周长是多少?可能有不同的相法。 (1)一条一条量的。 (2)移一移,只需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用课件演示一下这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以后练习时可以先观察,找找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方法再动手,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 5、估一估。 你利用估计餐巾纸和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三、总结 艺术节上,我们全体学生和老师准备了一台精彩的节目。体育老师围了一个长方形的舞台,你怎样测量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课后去实践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是否可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面积)练习题

7、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减少4厘米,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 8、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9、1平方米=()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米=()分米=()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二、图形题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用5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其中两条边利用屋墙壁,如图,这个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有一个正方形花圃,一面靠墙(如图),在这个花圃四周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27米,这个花圃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的三分之二用来种杜鹃花, 杜鹃花占地多少平方米? 10 15 25 25

4 5、在大正方形里面有两个涂色部分也都是正方形,已知两个涂色部分的周长和是52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如图所示,甲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100厘米,乙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的2倍少10厘米,乙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如图,一块长方形的某地,长8米,比宽多3米,周围有一条1米宽的道环绕着,求道路的面积? 8、有大小两个正方形,对应边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5分,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8m 1dm (每块2元)2dm(每块5元) 客厅 3、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成多少个?(注意剪纸不能拼)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形成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难点: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可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乐坏了。看,一场激烈的森林运动会正在进行,我们一起看一看。 在两片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叶子上,小蚂蚁和花大姐,正要进行竞走比赛,我们来给他们当一回裁判好吗?看一下比赛规则。 课件显示: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 (让学生齐读规则。) 全班齐喊:开始! 跑完后如图: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能让学生直观的从两个不同的路线上初步感知一周长度的定义】 1.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周长。 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 让学生说一说,重点分析比赛规则。强调: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虽然灰太狼先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喜洋洋的。 喜羊羊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喜羊羊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复习知识点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多边形的周长是多边形多条边的长度之和(每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 3、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②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 宽=周长÷2-长宽=(周长-长×2)÷2 ③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 长=周长÷2-宽长=(周长-宽×2)÷2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周长÷4 5、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①长方形的长靠墙 宽宽靠墙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宽×2+长 长 ④长方形的宽靠墙 长长靠墙围成的长方形周长=长×2+宽 (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图①比图②所需围栏少) 宽 6、从长方形的纸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就是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例如: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7、用边长为4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8 -2×4 =16×2 =32-8 =32(厘米) =24(厘米) (2)拼成的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 2×4=8厘米(要先用2×4=8先算出来长)宽:4厘米) ①(2×4+4)×2 ② 2×4=8(厘米) =(8+4)×2 (8+4)×2 =12×2 =12×2 =24(厘米) =24(厘米)

8.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先画图,再解答) 2分米 16÷4=4(分米)(要算出来4和2是怎么得到的) ÷2=2(分米) 分米(4+2)×2 ×2 (分米)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在三年级,小学生们就要开始认识周长,那么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怎么对认识周长进行教学准备呢?下面是有为你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 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二)认识周长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的认识》案例分析反思 新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 在上《周长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周长” 2、画出实物的周长→图形的周长 3、自己想办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4、总结 《周长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数学从实践中来,处处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常言说:好的开课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始,我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学生对“周长”的初步理解。 2、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学习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了引导、协助的作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了解了物体周长的含义。再以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由一条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用尺子测量;圆的或不规则的图形用线围一圈,再用尺子测量绳子;园还可以采用滚动一圈的方法。 3、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节课学生通过自我操作训练,对所学的抽象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数学活动获得真正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堂课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索中学会新知。 不足之处: 1、在学生理解了“封闭”后应马上再画一个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整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较多,老师因当心时间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探索的时间,老师有包办代替现象。 3、在练习中设计的最后一题难度过大。 补救措施: 1、今后数学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探索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 2、把这节课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强调一遍。 1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 页例3。 执教:津市市灵泉中心小学唐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 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 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 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 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和学习 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和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 发和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 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 体全过程参和,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 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 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

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 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 的数学王国,你们愿意吗?我先到口算殿看一看吧。 口算: 最后二题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呢?其实我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结果!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口算训练的同时, 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 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把米尺、一把软尺、卡纸剪的泳池、草地、操场、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张碟片。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个三角形,每人一张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课件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瞧,这是你们在运动会参加跑步的照片。太酷了!不光你们喜欢运动,有一只可爱的仓鼠,它也喜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用一句话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动态演示)生:它围着草地跑了一圈。 师:那仓鼠是在草地的什么位置跑的呢? 生:外边,边线。(课件闪烁边线) 师:那一圈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演示) 生:从一点出发,跑了一圈又回到这个点结束,就叫一圈。 师补充:从起点出发,把边线全部跑完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圈。

师:在数学上,一圈就叫一周。其实,一圈的长度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就叫它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找周长,指周长,说周长。 (1)师:(出示卡纸教具椭圆形泳池)谁能指出它的周长?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来边指边说。 (2)师:篮球场的周长谁能指一下?生边指边说。(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篮球场的周长) (3)师: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它的周长。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介绍一下。抽生介绍。 师: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 (4)小结:刚才咱们一起找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都是一些形状不同的图形,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五角星、圆形、心形) 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如果它的长的7厘米,宽是()厘米。 2、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3、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2厘米,则边长增加了()厘米。 4、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厘米,则周长增加了()厘米。 5、一个长方形长是16厘米,长是宽的2倍,则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 7、天气好的时候,王奶奶喜欢沿着湖边散步,她走一圈是()米。 8、关于图中甲、乙两部分的周长,描述正确的是()。 A.甲的周长长些。 B.乙的周长长些。 C、一样长 9、下图这个正五边形的周长是()分米。(图中的单位是分米)

二、解决问题(综合算式必须脱式计算) 1、淘气想靠着墙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长37米,宽26米。可以怎么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画图并计算)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画图并计算) ①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3、淘气用一根4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0厘米,它的长是多少厘米 5.用边长为3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先

画图,在解答) 6.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7.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先画图,在解答) 8.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9.长方形 正方形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面积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或者()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常用的测量土地面积单位有()。 2、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 3、在括号里上适当的单位。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小明身高约128()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小华腰围约6()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一枚邮票的大小是4()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数学书厚约8()教室地面约56() 4、 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平方千米=()公顷 20000公顷=()平方米20000公顷=()平方千米 15平方千米20公顷=()公顷 5、比较下列两个数量的大小。 1000平方千米公顷 5平方千米平方米 84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公顷50平方米平方米二、应用题。

1、有一块长方形西瓜地,长60分米,宽2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可收西瓜35千克,这块瓜地共可收西瓜多少千克? 2、同学们出的墙报,长 18 分米、宽 12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3、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2米,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4、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多少? 5、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要在池底铺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7、小青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青家的客厅多少平方米?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精打细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2.探究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对号入座。19% 1、画圆时,把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定为4厘米,所画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是()。 3、车站大楼上的大钟,秒针长1.3米,分针长1米,经过1小时,分针的针尖走()米。 4、一个圆的周长扩大5倍,它的半径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5、如果x-y=4,那么x、y()比例;如果a:4= ,那么a、b()比例; 6、圆的半径和()成()比例;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比例。 7、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精密零件长1.2毫米,画在图纸上长6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9、一根铜丝长12.56米,正好在一个圆形线圈上绕满50周,这个线圈的半径是()厘米。 10、草地上有一木桩,把一只羊用绳子栓在木桩上后,绳长3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平方米的草。 11、两个圆的半径和是12米,大圆的直径是14米。那么小圆的面积是()。 12、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3米,如果半径增加到4米,那么花坛的面积增加()平方米。 二、我当包公。6% 1、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2、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和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相等。…() 4、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5、x=y+ky(k一定),那么x、y成正比例。…() 6、圆心角越大,扇形也越大.…( ) 三、择优录取。5% 1、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下列图形,()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D、平行四边形2、把5:3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 A、增加10 B、增加9 C、乘上3 D、不变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平方厘米。 A、3.14 B、4 C、12.56 D、无法确定 4、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等边三角形 B、长方形 C、直角梯形 D、等腰梯形 5、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直径是3厘米的圆,最多能画() 个不重叠的圆。 A、1 B、2 C、3 D、4 四、当回会计师。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或面积。9% (1)r=3米,求c (2)d=8厘米,求s (3)c=12.56分米,求s 2、求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8% 3、求下面各图周长(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8% 五、走进生活。43% 1、在一张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 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