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成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前处理方法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包括抽样方法、样品制备方法和提取方法等。

抽样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代表性的样品。

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随机选择样品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分层抽样是将样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组,再从每个组中进行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是根据某种规律选择样品,如每隔一定距离或时间选择一个样品。

通过合理选择抽样方法,可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样品制备是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关键步骤,它包括样品的收集、保存、破碎、混合等过程。

样品收集时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新鲜度,避免二次污染。

保存样品时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或真空封存等方法,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

样品破碎和混合的目的是将样品中的农药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出现。

提取方法是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的关键环节,它的目的是从样品中提取出农药,并去除与农药相关的杂质。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等。

溶剂提取法是将样品与适当的溶剂混合,通过摇匀、震荡或超声等方法进行提取。

固相微萃取法是利用特定的固相材料吸附农药,并通过洗脱等方法进行提取。

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振荡能量将农药从样品中解离出来。

这些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满足不同样品的提取需求。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包括抽样方法、样品制备方法和提取方法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和检测的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

随着农药的多样化和残留水平的复杂性增加,前处理方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农药残留检测需求。

简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

简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

河南农业2023年第7期
根据萃取柱所用填料的不同,主要分为正向固相萃取、反向固相萃取和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其中,正向固相萃取更为完善,分离效果更好。

但是对于复杂基质,该方法分离效果不太理想。

三、固相微萃取法
固相微萃取法建立在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水相之间的平衡分配基础上,通常以石英纤维为基体支持物,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在其表面涂相应的固定相薄层,通过顶空或直接方式,对待测物进行提取、富集,再将富集了待测物的纤维直接转移到检测仪器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吸,最后进行分离分析。

该方法集采集、浓缩于一体,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任何溶剂,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

然而,由于固定相吸附容量有限,造成定量结果偏差较大,更适合用于定性分析。

不断优化、改进,现已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的首选方法。

但对含水量低或者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净化效果不理想,多用于质谱测定。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待检测样品的种类、基质、农药自身性质、检测标准和检测仪器的不同,并结合实际条件选用合适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适用范围广、准确、环保和高度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避免样品转移的损失,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

(责任编辑 程丽红)
ZHILIANG ANQUAN
质量安全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

取过 程 简单 易 于调 节 ; 点 是萃 取 装置 较 昂 贵 , 适于 分 析 缺 不 水样 和极 性较 强 的物 质问 。
2 固 相 微 萃 取 ( oi—p a e co xrcin,P E) Sl d h s r et’ t S M mi a o
固相 微 萃取 是 2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由加 拿 大 Wa r o大 tl eo 学 Pwi y a l zn和 A huh s rtre教授 提 出的 , 是 在 固相 萃 取技 术 它
农 药 残 留 : 测 : 处 理 技 术 检 前
固相 萃取 等 方面 内容 , 为农 药残 留检测 技 术的 发展提 供 参考 。 以 中图 分类 号 ¥8 . 4 1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2 0 2 — 2 0 7 5 3 (0 1 0 — 0 7 0
近年 来 , 由于农 业 生产 过程 中忽视 农 药 的正 确 、 理 使 合 用 , 药 污 染 问 题 经 常 发 生 , 药 残 留量 超 标 现 象 相 当严 农 农 重 。 呈 现逐 年 加 剧 的趋 势 。 保 障 人 民 的身 体 健 康 、 效 并 为 有 控制 农药 在农 产 品 生 产 中 的使 用 和 对 其 残 留量 进 行 监控 , 大 力 开 展 农 药 残 留 检 测 技 术 特 别 是 相 关 的 前处 理 技 术 的 研 究 是非 常 必要 的 。 药 残 留测 定 之 前 要 有 适 合 于 各 种 样 农 品 的理 化性 质 的萃 取 、 化 、 缩 等 前 处 理 步骤 , 些 前 处 净 浓 这
现 代农业 科技
2 1 年 第 2期 01
农 业基 础科 学
农 药 残 留检 测 的前 处 理技 术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江志晟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3期检测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茶叶样品的前处理和使用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下面笔者分别对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参考GB/T 23204和GB 23200.13,茶叶样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提取、净化、浓缩三个阶段。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提取。

称取5g试样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60mL乙腈,15000r/min均质提取2min,4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于200mL鸡心瓶中,40℃水浴旋转蒸发至约1mL,待固相萃取柱净化。

净化。

在Cleanert TPT固相萃取柱中加入约2cm高无水硫酸钠,先用15mL乙腈-甲苯溶液(3︰1)预洗固相萃取柱,弃去流出液。

下接鸡心瓶,移取上述浓缩提取液至固相萃取柱中,用5mL乙腈-甲苯溶液(3︰1)分三次洗涤样液瓶,洗涤液并入柱中。

用5mL乙腈-甲苯溶液(3︰1)洗涤小柱,重复5次。

浓縮。

将收集的上述流出液在40℃水浴旋转蒸发近干,用2×5mL定容溶剂(常用乙腈、正己烷)进行溶剂交换两次,最后使样液定容至1mL,混匀,过有机滤膜滤至进样小瓶中,供检测仪器测定。

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的农残和检测仪器,常用的农残检测前处理方法还有GB23376、NY/T 761、SN/T 1923、SN/ T 0293等。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大幅提升,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上有了改进,避免了之前前处理方法耗损时间长、操作过程繁琐、试剂用料多等问题。

比如,利用极性分子引起震荡,加速溶剂渗透,从而使农药化合物与杂质分离的MAE微波辅助分离技术;通过升温加压来提高物质溶解度和扩散效率,从而实现自动萃取的ASE加速溶剂萃取技术;使样品处于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的环境下,利用相似相溶结合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将目标物质溶解和分离的SF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及GPC凝胶渗透色谱、SPE固相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MSPD基质固相分散技术等等。

农残检测前处理中常见七大方法

农残检测前处理中常见七大方法

农残检测前处理中常见七大方法1.索氏提取法(自动索式提取)索氏提取法是一种经典萃取方法,在当前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制备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

美国环保署(EPA)将其作为萃取有机物的标准方法之一(EPA3540C);国标方法中也用使用索式提取法作为提取方法。

由于是经典的提取方法,其它样品制备方法一般都与其对比,用于评估方法的提取效率。

索氏提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很多实验室都可以得以实现、使用成本较低。

主要的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耗时也较长、需冷凝水等。

索氏提取中玻璃材质的脂肪提取器是比较容易损坏的玻璃器皿之一,尤其是提取器外壁的虹吸回流管很容易破损,在实验操作中应小心谨慎一些;决定索氏提取效率的因素除了提取溶剂之外,还有就是提取溶剂的回流次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提取时间),一般实验室中使用的水浴锅温度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取用的圆底烧瓶的瓶壁厚薄不一均会造成的回流速率的差异;一般在实验中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暴沸造成目标物的损失;在索氏提取中,装样品一般都是用滤纸筒,不宜使用金属的筛筒(这会造成部分农药目标物的分解,如Fe可能会造成某些有机氯农药分解)。

此外,应注意滤纸筒在装样之后与提取器的匹配,尤其须注意纸筒不能堵塞虹吸回流管。

实验中所使用的索氏提取器不宜过大,否则溶剂蒸气到达提取器之前由于环境空气的冷凝作用而减少(特别是冬天等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从而减缓了提取效率,使得提取耗时过长。

由于索氏提取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提取体系,因此在提取操作中还应注意防止产生污染;实验操作中最好将冷凝管顶端进行覆盖。

索氏提取管的清洗,一般可以用铬酸洗液进行清洗,去离子水(可以在使用前多准备一些用正己烷萃取一下备用)在清洗干净、烘干或者风干。

索氏提取中还有一种自动索氏提取法( Automated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EPA3541也有标准方法。

相比与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较快、操作自动化、溶剂可以回收等有点。

农药残留前处理操作技术

农药残留前处理操作技术

粮油农资 162022.12农药残留前处理操作技术李 喆(本溪市国家粮油质量监测站,辽宁 本溪 117000)近年来由于利益驱使,企业及个别农户追求利益扩张增产,导致农药、生物改良剂及对农作物生长控制干预的药品使用泛滥和不规范,间接导致农作物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导致中毒逐年上升,为了避免或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跟踪排查农药及相关生物改良剂使用后的农药残留情况,农产品前处理操作的技术规范性是非常必要的。

农药残留实验的前处理是整个农药残留检测的第一步,如果操作不规范会间接导致整个检测实验的数据跟实际结果相差甚远。

所以农药残留上机检测之前必须有完善的,适合于各种样品理化性质的萃取、浓缩、净化等前处理步骤及实施条件。

这些步骤和处理过程对农药残留检测的结果、精度、准确性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涉及样品的组成和浓度的复杂性,样品物理形态会随着外界因素的不确定性发生变化(温度、湿度、微生物)。

因此需要我们在对样品前处理时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前处理方法,经过多次的实验检测人员摸索出的规律,每次操作前处理实验时,农药残留检测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占整个用药残留检测实验的2/3。

首先改善和优化样品制备是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重要环节,现有样品制备方法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实验要求,达到部分净化或者完全净化标准。

而且一部分新的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快速的减轻时间成本跟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样品用量、试剂耗材,短时间内提高提取率或者精化率和自动化水平。

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有,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胶渗透色谱、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果蔬中大部分的农药残留其中只有少数农药回收率比较低,其余绝大部分农药的回收率都大于75%。

前处理实验时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对实验中所需器皿、盛具、仪器都需要认真检查,如果前处理实验容器清理不够彻底,或者有部分物质、化学试剂残留的话,将直接影响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大概率偏离,无法对检测结果准确判断。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

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前处理方法综述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农药的使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体内残留有农药成分。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处理和分析检测。

前处理方法是为了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分析。

在蔬菜中,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气相色谱(GC)法:将蔬菜样品与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振荡、摇动或者超声萃取,获得农药残留物的提取液。

然后通过GC进行分离和测定。

3. 固相微萃取(SPME)法:将蔬菜样品与纤维固相微萃取材料接触一定时间,然后将萃取材料放入气相色谱仪或者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4. 浸提法:将蔬菜样品与水或者有机溶剂浸泡或者加热,使农药残留物溶解在提取液中。

然后通过测定提取液中的农药残留浓度进行分析。

不同的前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蔬菜样品和农药残留物。

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农药残留的测定效果,减小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测定需要通过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将农药残留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相应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不同的蔬菜样品和农药残留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卡片法)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卡片法)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一、前处理(一) 市场抽样:市场蔬菜样品的抽取应从同一货批的不同位置随机取样。

1、包装蔬菜的抽样:对于包装蔬菜(周转箱、纸箱、袋装等),同一货批样品,随机抽样,每件样品的取样量为1公斤。

2、散装蔬菜的抽样:散装蔬菜的抽样应与其总量相适应,每一货批蔬菜至少抽取5个样点。

在蔬菜个体较大情况下(大于2kg/个,样品至少由5个个体组成。

(二)样品的取样、制备和保存1 随机取5-10克样品(叶菜类取叶尖部位,瓜果类连皮带肉取样),放入小烧杯中,用剪刀剪成0.5cm*0.5cm大小,加蒸馏水至刚好将样品浸没。

2 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震荡3分钟(如没有超声波清洗器可以用玻璃棒搅动,使菜叶与水分充分接触用手振摇1分钟)。

3 第一批最好做9个检样,同时做一个纯净水空白对照。

4 每剪完一个样品,剪刀要洗净后方可处理另一个样品,以免互相污染。

5、样品制备:将抽取的蔬菜样品混合,缩减成两份,一份作为检验样品,一份作为留样。

6、样品保存:样品应尽快检测。

当天不能检测,应保存于4度冷藏室中。

留样应低温冷冻保存。

二、样品测定步骤1 将农药残留速测仪接上电源预热,达到设定温度后即鸣笛提示。

取出速测卡,先将透明膜盖揭去,将速测卡沿中线对折一下,按农药残留速测仪说明书中的要求,将橙色药片向上插入试纸槽中。

2 用滴管吸取少量提取液,滴三滴至药片上,使其形成一个饱满的水珠。

3 加样完毕后,按开始键(START),速测仪自动计时,10分钟反应结束后会发出急促的提示音,此时合上仪器上盖,让橙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接触,3分钟显色反应完成后发出和缓的提示音。

结果判定打开速测仪上盖,观察和记录农药速测卡白色药片的颜色变化,蓝色为阴性,表明合格;浅蓝色为弱阳性,有微量农药残留,通常小于1mg/kg;白色为强阳性,表明农药残留大于1mg/kg不合格。

三、检测后处理1 将前处理装置,包括烧杯、滴管、剪刀等清洗干净,以免交叉污染。

2 用纸巾将仪器清洁,包括残留的水珠、菜叶、药片试剂。

茶叶中农药残留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技术

茶叶中农药残留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技术

食品科技要大量的溶剂、不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处理以及可能出现样品污染问题。

2.3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高分辨率技术。

在样品前处理阶段,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GC-MS 的结合应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SPME是利用具有吸附性质的固相纤维,将其插入样品中,然后在GC-MS中进行目标分析物的分析。

这种方法具备多项优点,包括高度的选择性、高效的富集效果以及简单的样品准备流程,同时还可以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

2.4 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结合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前处理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通常先将茶叶样品与有机溶剂混合,然后通过液液萃取将目标分析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接下来,将液液萃取得到的溶液送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

该方法在极性和非极性农药残留的分析中非常有效,但需要特别注意在溶剂选择和样品准备方面的细节。

液液萃取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用于各种类型样品的萃取,但在选择有机溶剂时必须慎重考虑,以确保能够有效地提取目标分析物。

此外,样品的准备过程需要精心控制,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4]。

2.5 水洗法水洗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前处理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水或其他溶剂将茶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质溶解并提取出来。

茶叶样品通常被浸泡在冷或温水中,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可供分析的溶液。

在水洗法中,水的极性特性允许其与许多农药分子形成氢键或离子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将农药分子从茶叶样品中解吸和溶解到水中,从而形成含有农药的提取液。

提取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后续的分析,如色谱或质谱分析。

水洗法的优点在于简单、廉价且环保。

水洗法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因此不会产生有机废物,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水洗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易于操作,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处理。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一、样品收集1.样品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目标农药种类和检测的农产品种类,选择合适的农产品样品进行收集。

二、前处理1.样品准备: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清洗、去皮、去籽、切割等处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2.样品粉碎:将处理好的样品进行粉碎,使用研钵和研钉等工具进行细碎,以增加样品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便于后续的提取。

3.样品提取:选取合适的提取溶剂(如乙酸乙酯、甲醇等),将样品与溶剂进行混合搅拌、超声处理或者振荡提取,使农药残留尽可能地转移到提取溶剂中。

三、检测方法选择1.非仪器方法:可以选择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农药残留的初步检测。

2.仪器方法:根据实际需求和检测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

四、实验操作1.仪器准备:根据选择的检测方法,准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如色谱仪、质谱仪等),并进行仪器的启动和调试。

2.样品进样:将前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注入到进样器中,控制进样量,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3.仪器运行:根据所选择的仪器方法,设置仪器的运行条件,如流速、柱温等,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4.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参数、峰面积、保留时间等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峰识别:根据峰的保留时间和标准品的对照,对检测结果中的峰进行识别,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农药残留。

2.数据处理:根据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浓度和峰面积的关系,通过计算或拟合得到农药残留的浓度值。

3.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是否超过安全标准,进行结果报告和分析。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根据检测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流程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提取方法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提取方法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在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取方法。

首先,传统的提取方法是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粉碎、添加有机溶剂、振荡提取和离心分离。

有机溶剂可以选择乙醚、丙酮、甲醇等常见的有机溶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提取效果好,但是存在有机溶剂挥发物对环境的污染和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造成提取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次,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的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固定在微量的固相平衡器中,使其可以提取农药残留。

该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连接和平衡,吸附剂加入,进行吸附和洗脱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快速、高效,可以提取样品中的农药残留,但是提取量相对较小,只适用于痕量农药的提取。

再次,超声波提取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作用于样品中,使样品的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从而使农药残留更容易溶解在提取溶液中。

超声波提取的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连接,加入提取溶液,超声波辐射,离心分离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提取效果好,但是操作复杂。

最后,固相磁性微球提取是一种采用固相磁性材料提取农药残留的方法。

该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处理和连接,磁性微球加入,磁化和分离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效果好,操作简单,但是需要使用特殊的磁性材料。

总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提取方法有多种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提取方法时,需要考虑提取效果、操作难度、提取时间和样品的特点等因素。

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以提高提取效果和减少操作的难度。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

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农药残留分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农药残留分析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农药残留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将重点介绍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样品采集、保存、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进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比分析不同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本文将展望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二、农药残留分析概述农药残留分析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评估食品中农药的使用情况和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

农药残留分析的过程复杂,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其中,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前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富集和净化目标农药残留,使其适合仪器分析。

这通常包括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化等步骤。

提取是将农药从食品基质中转移到合适的溶剂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振荡提取、超声波提取等。

净化则是通过吸附、沉淀、色谱分离等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提高农药残留的浓度和纯度。

浓缩则是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减少提取液的体积,提高农药残留的浓度,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药残留分析的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目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优点,为农药残留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法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法

于温度升高可使被溶物质快速地从基质中析解出
来,同时温度升高降低了溶剂的粘度,使其具有更强 的穿透能力,也加快了溶质的溶解。而压力升高使得 溶液的沸点也增高,在较高的温度下使溶剂保持液 态,从而使溶剂进人基质微孔,与基质更全面的接 触,提高了萃取的效率。
留量的方法采 不需要净化过 ,干扰物少,检
程,火焰光度检测器样Ii;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 万方数据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zjsgw201211177.aspx
在短时间内抽提完毕,缺点是提取液偶有乳化现象
(可通过离心消除),且还需经盐析分层和2次提 取、脱水和浓缩几个过程,操作繁琰,用时较长。
3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104赫兹的声波,当声波 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
体内部产生无数的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j使得液
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微粒问这种剧烈的相 互作用,具有很好的搅拌作用,加速溶质的溶解。超
64.Q%~89.o%。以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一质
谱联用方式成功用于蔬菜中10种农药残留分析, 检出限为0.00.5%.-43.06%,相对标准偏差为3.1%.6. 9%,平均加标回收率达7l%~90%。
声波提取法正是用溶剂将有机磷农药从样品中提取 出来,具有简单、快速和1次提取多个样品的特点。 极性分子使物质的分子瞬时极化,产生分子间的相
牙检疫检验
有机磷娄,农药。残j臀一的√样..品前.处理法
段林1依桂华2
(1.黑龙江省大庆市绿色农产品监测中心163316,2.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开发公司151100) 我国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 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我国在GB2763—2005《食品 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了甲胺磷等13种有 机磷农药在蔬菜及谷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及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及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3. 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外标法: 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
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3)峰高乘保留时间法: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同系物的半峰宽与保留时间成 正比,对于难于测量半峰宽的窄峰、重叠峰(未完全重叠),可用此法测定峰面 积:A = h· b· tR (4)自动积分和微机处理法: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2. 定量校正因子 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 m i = fi · Ai 比例系数f i :绝对校正因子,单位面积对应的物质量: f i =m i / Ai 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响应值成倒数关系: f i = 1 / Si 相对校正因子f ’i :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二、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1. 峰面积的测量方法 2. 定量校正因子 3. 常用定量方法
色谱定性鉴定方法
1.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 根据保留值定性:对照试样中与纯物质保留值相同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 中是否含有该物质。不能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加入纯物质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加入前后各组分色谱峰的 变化,峰变化的组分与纯物质可能为同一物质。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
基本步骤 (1)样品粉碎; (2)单一溶剂乙腈提取分离; (3)加入MgSO4 等盐类除水; (4)加入乙二胺-N- 丙基硅烷(PSA)等吸附剂除杂; (5)上清液进行GC-MS、LC-MS 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汇总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汇总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汇总一、分析样品的分类由于样品中的基质和结构的差异,使得样品的提取比较复杂,尤其是浓缩提取的净化。

一般将样品分成三类:1.中等和高含水量的样品:根和鳞茎类蔬菜:胡萝卜、洋葱。

叶绿素含量最低的蔬菜和水果:仁果、核果、浆果和柑橘。

叶绿素含量高的作物:叶莱和豆菜。

2.干燥品O3.油脂类。

二、农药残留提取条件的选择提取就是将残留在样品中的多种农药,采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和方法,将其分离出来,以供净化后测定,这是农药分析非常关键的一步。

提取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决定于溶剂的选择,另一方面和提取的方法也有密切的关系。

在选择提取溶剂时,既要注意到溶剂本身的性质,又要结合农药的特性及样品的状况,在选用提取方法时也要考虑上述情况。

在农药分析中几乎不单独采用非极性溶剂,通常是与极性溶剂混合使用或只采用极性溶剂。

主要溶剂的极性强弱如下:水>乙睛>甲醇>醋酸>乙醇>乙丙醇>丙酮>二恶烷>四氢。

夫哺>甲基乙基甲酮>苯酚〉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醍>硝基甲烷>二氯甲烷>氯仿>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煤油。

在农药分析中应用最广的溶剂为石油醒、丙酮、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等。

在提取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时,农药本身的极性以及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影响提取效果,一般采用和农药极性相仿的提取溶剂,即"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具有广泛覆盖面的溶剂作为农残提取溶剂。

部分有机磷农药的极性强弱如下:氧化乐果>敌百虫>敌敌畏>马拉流磷>倍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拌磷>澳硫磷>辛硫磷。

样品的特点和状态,在提取时也必须认真考虑。

在AOAC中将样品分为脂肪性和低脂肪性两大类。

脂肪含量大于10%为脂肪性样品,小于10%则为低脂肪性样品。

脂肪性大的样品,需要先提取脂肪,而后测定脂肪中的农药残留量。

低脂肪性的样品又分为含水样品和干品两大类。

前者的水分含量275%,后者为干的或低水分样品。

含水分样品又分含糖多少分类:含糖5%以下,含糖15~30%等几种。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介绍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介绍
相 萃 取 有 很 多 优 点 : 相 萃 取 不 需 要 大 量 互 不 相 溶 固 的溶 剂 。 理 过 程 中 不 会 产 生 乳 化 现 象 ; 用 高 效 、 处 采 高 选 择 性 的 吸 附 剂 ( 定 相 ) 能 显 著 减 少 溶 剂 的 用 固 , 量 , 化 样 品 的 预 处 理 过 程 , 时 所 需 费 用 也 有 所 简 同
I r d to o e t e t e tTe hnoo y f rPe tcd sd sTe t nt o uc in fPr - r a m n c l g o sii e Re i ue s
O UJe u ih l
(i n rd csQ ai u evs nadIset nIsi t,Zgn ih a 3 0 ) Zg gPo ut ulyS prii n np ci tue iog Se u 6 O 0 o t o o n t n 4
tr 0大 学 P w iz n和 Artr e教 授 提 出 的 , 它 是 el O al y s hu h
在 固 相 萃 取 技 术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兼 样 品 制 备 的 前 处 理 技 术 。 S ME 的 原 理 是 利 用 待 测 物 在 基 P 体 和 萃 取 相 之 间 的 非 均 相 平 衡 , 待 测 组 分 扩 散 吸 使 附 到 石 英 纤 维 表 面 的 固 定 相 涂 层 ,待 吸 附 平 衡 后 , 再 以气 相 色谱 或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分 离 和 测 定 待 测组 分 。S ME技 术 具 有 简 便 、 捷 、 需 萃 取 溶 剂 的 特 P 快 无

1 6 3
。 。 。
Jl 2 1 N . u 0 1 o y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综述1 研究背景农药的分类按照农药原料来源,农药可分为无机农药:这类农药不含“碳”元素,如砒霜,硫酸铜等[1];植物性农药:这类农药主要利用植物体内的有效成分进行杀菌,杀虫,杀鼠的作用,如鱼藤,烟草等[2];生物农药:这类农药主要是通过生物发酵获得有效的孢子,病毒,抗生素等,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菌等[3];有机合成农药:这类农药通过复杂的的有机合成工艺合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农药[4]。

常用农药有机汞农药有机汞农药多为杀菌剂,属于剧毒农药,不易分解,常见的有机汞杀菌剂有西力生(氯化乙基汞)、赛力散(醋酸苯汞)、富民隆(磺胺汞)和谷仁乐生(磷酸乙基汞)。

有机汞农药中毒主要是危害肝脏和神经系统。

在食品中,90%以上的汞是以甲基汞存在的,我国已于1971年规定有机汞农药不生产、不进口、不使用[5]。

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氯代苯及其衍生物,如六六六,DDT;另一类为氯化钾撑萘(茚)类化合物,如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等。

有机氯类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等有机溶剂。

由于其强脂溶性,有机氯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慢慢富集,而有机氯类农药的慢性中毒表现主要为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侵害肝脏肾脏等器官,给生物体带来生理和代谢紊乱[6]。

有机氯农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被陆续被禁用,但现在生物体内仍能检出,且生物体内浓度远大于环境浓度。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继有机氯农药后普遍使用的一类农药,主要为磷酸酯类和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对光热较稳定,遇碱易分解,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动植物油等有机溶剂,环境残留时间一般较短。

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主要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生物体神经组织中积累起来,引起神经系统紊乱,严重的会带来神经麻痹,甚至死亡。

另有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具有遗传毒性,阻碍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

在我国,除了5种高毒的有机磷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被禁用,其他有机磷农药仍在普遍使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是以甲酸酯为前体的一类农药,是继有机氯,有机磷农药之后,发展起来的低毒,高效,广谱型农药。

为最主要的有机氮类农药,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敌草隆、敌稗等[7]。

毒性与有机磷类似,对胆碱活性有抑制作用,但能使胆碱酶快速恢复活性,因此中毒症状消失快,无迟发性神经毒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后的新兴农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温血类生物毒性较小,很容易代谢降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环境残留时间较长,对于一些非目标生物如蜜蜂、家蚕及其他有益昆虫毒性较大,对鱼、虾、蟹、贝等水生生物毒性也很高,易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第一代菊酯类农药的稳定性较差,只能作为卫生杀虫剂使用,如烯丙菊酯、环虫菊酯、苯醚菊酯等[8]。

第二代菊酯含有卤素较第一代稳定,如溴氰菊酯、吡氯氰菊酯、氟氯菊酯等。

除草剂目前,除草剂的使用很广泛,品种逐渐增多,使用较多的除草剂以苯氧羧酸、二苯醚酰胺、氨基甲酸酯、取代脲、有机磷、三氮苯和磺酰脲类等为主。

虽然,多数除草剂对人畜的急性毒性较低,但是,除草剂的使用,会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加大了除草剂的用量,通过植物吸收,进行降解和蓄积后,会给人类以及动物器官组织带来病变。

农药残留现状蔬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蔬菜的质量,不只关注蔬菜的营养成分,同时蔬菜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是蔬菜污染的主要来源。

使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环境及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降解物,代谢产物等,被称为农药残留。

农药施于农作物,其中10%~20%的农药散落到了大气、水和土壤中,农作物还可通过根和叶吸收、传导以及降水等途径,将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再转移到作物体。

而人类食用这些带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一是可能会因为高毒农药,直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二是农药残留在体内慢慢积累,最终会导致慢性中毒[9-11]。

蔬菜中常见的农药残留主要有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两大类,如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内吸磷、对硫磷、西维因、马拉硫磷、涕灭威等。

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农药的年用量是世界首位,有 70%蔬菜被有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污染过。

近年来,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由于误食高农药残留量的蔬菜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越来越多,甚至还因农药残留超标而限制了蔬菜出口,这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以及我国对外农业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蔬菜中农药污染严重,一方面是由于80年代以来,随着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连作、重茬使蔬菜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而农药的大量使用,普遍使蔬菜上的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农药的使用出现了恶性循环,农药残留也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由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对农药的监控力度不够等问题,违禁农药的非法使用更是加剧了农药残留问题。

近几年,虽然在各级政府的监管下,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由于蔬菜中农药不合理使用,生产经营的分散性,生产技能不能适应蔬菜生产的新要求,使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蔬菜质量安全的监控,蔬菜中残留农药种类已发生了变化,中低毒农药、非禁用农药逐渐成为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新方向。

我国蔬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仍不完善,而欧美国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在逐年下降,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农药残留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农药残留检出限和最高检出限日益下降。

我国加入WTO后,因为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欧美各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树起了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为了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农残留量的分析,这对于加强农药管理,指导安全、科学、合理得使用农药,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农药污染农产品及环境,安全生产无公害食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优化国家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提供科学理论依。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色谱检测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GC/HPLC-MS)、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等色谱学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农药残留[12]。

以超临界流体色谱为例: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以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超临界流体作为色谱的流动相,进分离、纯化、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由于其传质阻力小、相对温度低、扩散系数,可以对大分子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高聚物等进行快速分析。

超临界色谱可与各种气相、液相色谱检测器匹配,也可与红外、质谱联用。

通过调节压力、温度、流动相等条件,实现多重梯度,选择最佳的色谱条件。

超临界流体色谱综合利用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离和检测手段。

酶抑制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等以生物传感器为媒介的测定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一种高精确度测定手段。

以生物传感器法为例。

酶作为敏感元件,由具有底物识别功能的固定化酶层和可以转换信号的转换器组成。

底物经过酶催化转化,再经过检测器检测,通过转换器转换为可识别的信号,从而达到了检测的目的近红外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使光谱分析的灵敏度提高了 102~107 倍。

这些快速、直接的光谱技术,只需要极少量样品,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其灵敏度几乎达到了一个分子甚至一个原子的水平。

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方法,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它利用液体介质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非常适用于离子化样品的分析和分离,尤其是那些难以用传统的液相色谱法分离的样品。

研究意义样品前处理是痕量分析检测的关键步骤。

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索式提取、层析、蒸馏、离心、沉淀、匀浆、盐析等,手工操作步骤多,处理时间长,有时需要使用大量溶剂,不仅容易损失样品,导致较大误差,而且处理中使用了有机溶剂,比如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健康和环境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高效、快速的少溶剂,甚至无溶剂的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13]。

作为一个理想的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处理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方法有效、范围广、操作安全。

近年来,一些仅需使用微量溶剂甚至无需溶剂的样品制备与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例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浊点萃取和液相微萃取等。

2 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振荡法经典的前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

我国国家标准 GB/T 5009系列就是丙酮为萃取溶剂,进行农药提取分离的,振荡法若使用单一非极性溶剂,植物组织包裹农药分子,萃取溶剂不能有效与溶剂接触,造成萃取率较低,因此,一般采用丙酮,乙腈等萃取溶剂,或者使用混合溶剂来进行农药的萃取[14]。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传统的前处理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药前处理技术。

液液萃取利用待测组分与杂质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纯化。

液液萃取虽然实验器材要求低,但也存在多方面的缺点,一方面对溶剂要求高,既要提取待测组分,有要使待测组分与杂质进行分离,另一方面传统的液液萃取,操作繁琐,多次萃取,耗时长,样品流失大,重现性不好,且溶剂消耗量大,易造成溶剂浪费和环境污染。

超声波提取由于超声波萃取,不需要加热,与其他方法联用,能大大提高萃取率,缩短萃取时间,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工业原材料、农业环境等各行业中。

但超声波辅助提取,一般消耗溶剂量较大,萃取不够均匀,实验重现性较差。

加速溶剂提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是在升高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来提高萃取效率的全自动方法。

加速溶剂提取有操作简便、快速、溶剂用量少、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的优势,但是不适用于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的提取,且采用加速溶剂提取法后,溶液杂质含量较高[15]。

微波萃取法不同物质与微波的作用不同,产生的热量不同,通过调节微波功率、萃取的溶剂比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来达到条件优化,使被待测物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

极性分子能迅速吸收微波能量,所以微波萃取一般使用极性溶剂。

微波萃取具有萃取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小的特点。

微波萃取时,要注意溶剂暴沸,及微波对待测物的影响[16]。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富集,可以近似地看作一种简单的色谱过程,是一种包含固相、液相的物理萃取过程,广泛用于农药的检测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目前固相萃取柱大多对目标分子吸附性较差,选择吸附杂质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