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目的和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无论是根本目的还是具 体目的,都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 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第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 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 第三,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衡量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三、应然取向 3、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自身价值 教育是用适合于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目的、 内容和方法 , 促进其各方面的潜能获得各自最 大限度和最佳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对自 身价值最理想的追求 , 也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 一个永恒的向往。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著名公司选拔人才的标准 首创新浪网的四通利方公司: 不看学历,需要的是有想象力、创 造力和敏感型的人才。



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根本目的,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产主义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这个 根本目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 具体目的的多元性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 次性相适应的。 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 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它具有历史性。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澳大利亚:在中学,主要强调充分发展学 生的潜力;在大学强调满足整个社会对教 育的需要。教育目标显示了教育体制中个 体适应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 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激励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该报告提出21世纪美国全体就业人员应具备 的“五种能力”是: 1、资源统筹能力。包括合理统筹分配时间、 财力、物资和人员的能力。 2、善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包括团 队精神、领导能力、服务能力、谈判能力、 适应能力等等。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评 估信息,组织、保持信息,诠释、交流信息 和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4、系统运作的能力。包括认识系统、监控系 统运作、改进设计系统的能力,要求能系统 理解复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包括 选择科技、应用科技等能力。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联想集团总裁 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需要的人应具备三 条: 第一做人要正; 第二要胸有大志,即有极强的进取心; 第三要有才,既善于学习和总结。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美国著名半导体企业Intel公司来中国招聘人员, 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 一要有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一个有潜力继续学 习的人才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三要在做事前先考虑应不应该做,而不是只管 把事做好,不问该不该做。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日本: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 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 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 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规定“教育必须尊重作为有健全判断能力的公 民所必要的政治教养。法律所确认的学校,不 许支持特定政党或为反对这一政党而从事政治 教育以及其它政治活动。”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3、明显的社会和国家倾向 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和受教 育者的发展”, 更不是教育本身, 而是国家政府或 政党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之外的目的。在这里面 包含的是发展经济或维护政治的理性 , 而非教育 的理性 , 更确切一点说 , 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中 , 是不需要教育的理性的 , 它只需要教育的“服 从” , 去完成政治的或者经济的任务 , 这被认为 是教育活动存在的首要理由。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2、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2年,以1987年赵 紫阳在十三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标志,强调教育为经济 (生产力)服务。 1981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 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90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1999年,这个阶段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 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3、第三阶段是2002年到2010年,以2002年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教育方针里增加 教育“为人民服务”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标志,强调教育为促进社会进步服务的同时, 也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三、应然取向 1、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首先要确认教育的内在 价值 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教育本身的意义 , 教育的 外在价值即工具价值 , 是教育为要达到一定目 的所起的手段作用。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三、应然取向 2、在教育目的中应体现开放和民主的精神 教育具有传承的功能 , 更有创造的价值 , 尤其现代社会 , 如果缺乏开放和民主的精神 , 教育只能因循守旧 , 没有教育的发展 , 社会也 不可能进步 , 因此在教育目的中应鼓励批判与 创造 , 杜绝强权。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后来中央秘书们又在这句话前面增加了“两个 必须” 1958年:“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 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1977年由华国锋在十一大报告中被完整地表 述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 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 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 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一、基本情况(从建国后教育方针演变的四个阶 段考察) 1、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以1957年毛 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 文中提出教育方针为标志,强调教育为政治(上 层建筑)服务的功能。 )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 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对人才评价标准出现的新动向,被教育部有 关领导概括为两点: 第一,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比掌握较多 已有的知识更为重要; 第二,更重要的是能否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 进行创新。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标准,以掌握 知识量的多少或者以专业经验多少来评价人 才。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今天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 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 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 “四有”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二、理性审视 1、教育价值被淹没 教育目的中的教育理性的缺失非常明显。 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无论在哪一个 时期都充斥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 比如在新民主 主义时期的几次教育方针, 突出的是教育的服 从和服务的地位,很难看到它的独立性,更像 对他人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奴仆。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4、“非人本”的教育 历史上教育目的的制定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政治、 经济、个人权威的影子 , 多是从政治、经济需求 的角度 , 很少从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角度来考虑 , 看不到教育的本体和真实的人 , 教育忘却了自己 的实体 , 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忘却了自己的对象 , 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教育目的的这种导向带来的 直接后果就是 : 我们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成了无 人的世界。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21世纪人才应具有的“三大基础”是: 1、 能力基础:读、写、听、说,完成一般的 数学运算。 2、 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会决策、想象和 解决问题,能学习新知识和推理等。 3、 素质基础:有责任心、自尊心、善交际、 能自律、正直和诚实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 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反映的是创新人 才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培养目标里,却 没有对这种创新人格提出明确的要求。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国际比较 美国: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运用心智,以便在将 来的经济社会中能履行公民职责。 美国劳工部SCANS委员会1991年根据劳动者 在工作岗位上高质量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调查, 提出了一份《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 咨询报告,将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 具体化为“三大基础、五种能力” 。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这一阶段教育方针的完整表述是——“坚持教 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4、第四阶段是2012年,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 告中提出“两个服务(社会和人民)”、“两 个根本(立德和树人)”、“两个目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为标志,有意淡化 了过去要求的“两个结合”, 重点突出了 “立德、树人”两个根本任务,进一步厘清了 功能、任务和目的三者之间关系。
比较视野: 资本主义国家德育目的



韩国:韩国政府提出培养“全人”并具体化为 代表21世纪韩国人形象的“四种人”,即: 具有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共 存的人”; 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 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 懂得劳动价值、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 人”。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创新人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事业心、 进取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当代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集体性,需要协作精 神,与人相处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人才 的特征也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冒险、敢于怀 疑和具有挑战精神等等,即企业家们最看重的 “潜力”。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比重有所减轻,尤其是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 ,这一倾向也必然地影响到了教育, 因此在教育目的中又倾向于教育的经济功能和 价值。但共同之处依然只是关注教育的外在价 值和工具价值,而没有凸显教育本身的意义和 价值。
我国在教育目的上的价值取向思考

2、强烈的个人权力意志和政治强权
据统计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1949~1982) 》 中 ,有关教育工作任务、方 针的条目来源有以下 7 个方面 : ①法律条文; ②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的报告 ; ③中共中 央国务院的指示、决定;

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批示; ⑤全国性 文化教育工作会议;⑥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人的讲话、报告、文章;⑦主要报刊的重要社 论、评论、文章 。根据这个统计 , 在这三十 多年中 , 教育方针的权威表述集中于第 4 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