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实际意义:
钢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奥氏体晶粒细小,则其转变产物的组织也较细小,性能较好; 反之,转变产物的组织则粗大,而且其性能也较差。
晶粒号的标准等级图(100×)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方式:等温冷却;连续冷却。
1.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1)定义 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等温
——碳原子
低碳马氏体
组织特征: 呈 一束一束相互平行的 细条状板条。
性能特点: 硬度可达 HRC 45~50 , 具有较高的强度 及良好的韧性。
M板条
M板条束
低碳马氏体组织形态
高碳马氏体
组织特征: 断面呈针状或片状
性能特点: 硬度均在≥ HRC 60, 表现为硬度高而脆性大。
③马氏体的性能特点 1、硬度高,且随C%的增加而增加; 2、强度高,亦随C%的增加而增加。
A3—Ac3—Ar3
A1—Ac1—Ar1
Acm —Accm —Arcm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温度
2.奥氏体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基本过程)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
a)形核;b)长大;c)残余渗碳体溶解;d)奥氏体均匀化
奥氏体形成示意图
4秒 6秒 8秒 15秒
对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1.亚共析钢:
F+P→F+A→A 2.过共析钢:
Fe3C + P → Fe3C + A → A
3.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晶粒的长大主要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
晶粒和晶界迁移的方式进行的。
晶粒的吞并与长大过程 为了防止晶粒长的粗大,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铁素体+渗碳体
组织特征:
铁素体 ——长成针片状,互不平行,有一定角度,形成分枝; 渗碳体 ——呈粒状或细小短条状分布在铁素体片内。
a)形成温度范围
350℃ ~ Ms
b)组织——下贝氏体(B下)
形态呈黑色针叶状
C)性能
硬度可达45 ~ 55HRC 具有较高的强度及
下贝氏体组织 630 ×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热处理是改善金属材料使用性能和工艺性 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及工具制造过程中的重 要工序。它担负着改善工件的组织和性能,充 分发挥材料潜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 寿命的重要任务。
重要的机械零件必须经热处理才能获得良 好的使用性能。
§1.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分类
形成组织不稳定; f)过冷A转变为马氏体所需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
临界冷却速度(用Ѵc表示)。
指出:
每一种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不同。要想获得马氏 体组织,必须使其冷却速度 > Ѵc 。这种操作叫淬火。
获得马氏体是强化钢材的一种重要组织。
二、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CCwenku.baidu.com)
在实际热处理生产中, 过冷奥氏体转变多数是 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 的,除了等温转变获得 贝氏体组织;另外常采用 连续冷却曲线(CCT)与 等温转变曲线(TTT) 叠加,近似地分析连续 冷却转变的组织和性能。
二、热处理的分类
常见热处理车间
加热
保温
冷却
§2.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 加热温度选择的理论依据——铁碳合金状态图; 但实际转变温度(相变温度)比状态图上的
临界温度(A1、A3、Acm )有一定的滞后现象,
采用代号表示。即:加热(c) 和冷却(r)
索氏体组织 8000×
a)形成温度范围
600℃ ~ 550℃
b)组织——屈氏体(T)
极细片状珠光体
片层间距< 0.2μm
C)性能
硬度为330 ~ 400HBW
屈氏体组织 8000 ×
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索氏体。
规律:形成温度↓;片层间距↓ ;硬度↑。
2)贝氏体型转变区(550℃ ~Ms )
——中温等温转变
保持,转变为稳定的新相的过程。 2)转变产物
珠光体(粗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 马氏体(低碳马氏体、高碳马氏体)
共析钢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图(C曲线或为TTT曲线) 表示:过冷奥氏体的等温
转变温度~转变时间~转变产物 的关系。
1)珠光体型转变区( A1 ~ 550℃ )
——高温等温转变
a)形成温度范围
A1 ~ 650℃ b)组织——珠光体(P)
粗片状珠光体
片层间距 > 0.4 μm C)性能
强度比较高,硬度适中
170 ~ 220HBW 有一定的塑性,具有较
珠光体组织 3800×
好的综合 力学性能。
a)形成温度范围
650℃ ~ 600℃ b)组织——索氏体(S)
细片状珠光体 片层间距0.4 ~ 0.2μm C)性能 硬度为230 ~ 320HBW 综合力学性能优于 粗珠光体。
④马氏体转变特点 a)过冷 A 转变为马氏体是一种非扩散型转变; b)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 ~ Mf)的
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的; c)马氏体的转变速度极快,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转
变时发生体积膨胀; d)马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仍有少量未转变的A
被保留下来,成为残余奥氏体(用AR表示)。
e)马氏体中溶入过多的碳而使α-Fe晶格发生畸变,
一、热处理原理 1.定义
将钢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
与性能的工艺方法。
2.工艺曲线
注明: 临界温度(A1、A3、Acm)
3.原理:
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只改变 工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 方法。
根本原因:是由于铁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特 性,从而使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组织和 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可以改善和提高获得所需 要的使用性能。
采用等温淬火方法可获得B下,是各种复杂模具、 量具、刀具热处理后的一种理想组织。
2)马氏体型转变区(Ms ~ Mf)
——低温连续转变
①定义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称为马氏体(用M表示)
②分类 根据碳含量不同分为: 低碳马氏体—— < 0.20%C 高碳马氏体—— > 0.25%C
c
b a
a = b≠c
形成上贝氏体组织。 组织组成:
铁素体+渗碳体
组织特征:
铁素体 ——长成板条状大致平行分布
渗碳体 ——呈粒状或短杆状分布在铁素体板条之间。
a)形成温度范围
550℃ ~ 350℃ b)组织——上贝氏体(B上)
形态呈典型羽毛状 C)性能
硬度为40 ~ 45HRC 强度低,塑性很差,
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下贝氏体组织 组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