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合集下载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课件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课件

酶活性检测
酶活性标准品制备
实验操作
制备一定浓度的酶活性标准品,用于校准 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酶活性检测的具体操作 。
数据记录
结果判断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温度 、pH值等。
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酶的活性是否符合要 求。
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找出规 律和趋势。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污染物检测
通过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环境样 品中污染物的抗原或抗体,评估环境 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
生态毒理学研究
利用该技术对生物体暴露于污染物后 的生理变化进行监测,为生态毒理学 研究提供有力手段。
CHAPTER 05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的挑战与 展望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如组织样本的保存、试剂的选择 和配制、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实验方案制定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和步骤。
酶的提取与纯化
酶源选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酶源,如动 物、植物或微生物。
酶提取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酶从原料中 分离出来。
酶纯化
通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去除杂质,提 高酶的纯度。
酶活性检测
在提取和纯化过程中,需实时监测酶 的活性,确保其质量和活性。
CHAPTER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 中的抗原物质。
该技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来检测 抗原,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可用于研究疾病的发 生、发展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

7.免疫组化免疫酶相关知识点

7.免疫组化免疫酶相关知识点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sidase,GO) B-D-半乳糖苷酶(B-D-Galactosidase)
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溶菌酶(Lysozyme)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酶标抗体的制备
Method)
• 一抗与第三抗必须来源于同一种属动物
• 二抗必须过量
非标记免疫酶法
APAAP法(Alkaline Phosphatase 优点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
Method)
• ALP免疫组化染色,不受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干扰,处理内源性ALP较易
• 红色易与色素颗粒区别(用坚牢红时)
免疫酶标法(酶标抗体法) 用偶联剂将酶与抗体结合,形成酶标抗体
• 直接法和间接法
非标记免疫酶法 不用偶联剂制备抗体,而用免疫方法制备抗酶抗体,而通过中间抗体连接
• 酶桥法 • 酶免疫复合物法(PAP法,APAAP法)
免疫酶标法
直接法 原理
• 将酶(HRP、AP、GO)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形成酶标抗体 • 酶标抗体直接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HRP复合物 • 用酶底物显色:如HRP底物,DAB-H2O2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分解,使联苯胺氧化,形成联苯亚(受氢体,底物)来自 DAB-H2+H2O2
(供氢体,生色原)
DAB+2H2O HRP 棕色沉淀
常用标记酶及其底物的呈色反应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1. 样本制备: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 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 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 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 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 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化物酶的活性 PBS冲洗、浸泡5分钟,3次 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封闭10分钟
DAB是-二H苏R氨木P基结素联合是苯物从最洋常苏木
胺 生是色用组过底的化中剂氧物底,提,化原物取 它物 在位甩常的在酶过杂在去一被的氧交免种氧,血疫染化清色后,加入适当稀释的一抗,37℃孵育60分钟或 化氢W的e生存st成在er苏下n4木失℃bl精去o过t,夜同媒 电 变子化等胞而和膜或染价呈积显组剂的现累色织( 铁出 ,P或内常或颜形B检源S用铝色成冲测性的的细的洗是盐三),浸泡5分钟,3次 浅棕过色氧一不化起溶物使性滴酶用产中加,物应能。多用够聚使螯合物,37℃孵育30分钟
4)候选步骤:采用抗原修复:微波(建议30分钟内4次中火)、高压、 酶修复方法。自然冷却,再用3分钟×3次.
5)血清封闭:室温15-30分钟,尽可能与二抗来源一致。倾去,勿洗。 6)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37℃孵育2~3小时或4℃过夜(最好复温
)。PBS冲洗,3分钟×5次。 7)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或37℃孵育30min-1h。8)PBS冲洗
5)二抗孵育条件:二抗一般室温或37度30min-1h,具体时间需要摸 索,而浓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浓缩液还要摸索浓度,切记要避光反 应。
6)封片:为了长期保存,我们一般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此外还有专门的 抗荧光萃灭封片液。避免产生气泡,方法是直接在载玻片组织上滴一 滴封片液,然后一手拿住盖片某一拐角,而另一手拿对面的那个拐角 ,接近封片液近端的拐角先降低,直至接触到液体时为止;当发现液 体接触面在不断弥散时,则可以缓慢降低另一拐角,这样一般不会产 生气泡。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由于免疫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由于免疫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代谢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显著特点,所以,这门新技术从一诞生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方法经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日趋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目前已有近十种技术方法及几百种标记抗体,技术方法逐步规范化,标记抗体逐步商品化,现今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

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小鼠等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如角蛋白(keratin)显示上皮成分,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

只有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出现交叉反应。

ABC法或SP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所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酶免疫组化技术

酶免疫组化技术

实验步骤
1、无菌采集静脉血3ml/2人,注入盛有肝 素的无菌试管中(肝素浓度为20U/ml 全血),立即轻轻摇匀,使血液抗凝。
2、用无菌吸管加入等体积即3ml的室温 PBS液,使血液等倍稀释。
3、取10ml试管2支,分别加入1.5ml淋巴 细胞分离液(Ficoll),将离心管倾斜 45角,在距分层液界面上1cm处将稀释 血液沿试管壁缓慢加至分层液上面,每管 3ml,注意保持两者界面清晰,勿使血液 混入分层液内。
• 本实验以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为例。 以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ABC或 SABC) 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为例验证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抗原的方法。
酶免疫组化染色中常用的酶及显示底物
• 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 常用的供氢体:
二氨基联苯胺(DAB)—反应产物呈棕色 氨基乙基卡巴唑(AEC)—反应产物呈橘 红色 4-氯-1-萘酚—反应产物呈灰蓝色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组织化学的可见性
分类
➢酶免疫组化技术 ➢荧光免疫组化技术 ➢亲和免疫细胞组化技术 ➢免疫金(银)细胞染色组化技术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杂交免疫细胞组化技术
酶免疫组化技术
• 酶免疫组化技术是直接以细胞或组织切片 为抗原相,以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抗原或抗 体的存在与否或定位的一类酶免疫技术。
ABC法原理
1、预先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与酶 标生物结合,形成可溶的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或SABC)。
2、当其与检测反应体系中的生物素化抗体(直接法) 或生物素化二抗(间接法)相遇时,ABC(或 SABC)中未饱和的亲和素结合部位就可与抗体上 的生物素结合,使抗原-抗体反应与ABC (或 SABC)标记体系连成一体进行检测。

临床检验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考点总结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考点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一、标本的处理(一)标本的主要来源1.活体组织: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

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体液、穿刺液: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1.标本固定的目的: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细胞内分解酶反应终止,以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腐败和在后续组织制备中的细胞结构和成分的改变。

标本的固定应以不损伤细胞形态,不干扰固定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为原则。

2.固定剂的选择:蛋白质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除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固定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质酸酶等处理除去;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除去类脂。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缓冲甲醛。

3.制片方法的评价:冷冻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

首选冷冻切片。

其操作简便,可避免石蜡切片因固定(甲醛)、脱水、浸蜡等对抗原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用在陈旧石蜡包埋材料免疫组化的回顾性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目录CONTENTS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五节第六节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主要因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免疫标记电镜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过程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制备特异性抗体3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处理与制备基本过程5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记物呈色反应6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类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标记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标记物不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0104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应用酶标抗体(抗原)与组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分布位置和性质,也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定量的目的。

标本类型:组织切片、组织印片和细胞涂片等。

分类酶桥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 )法双桥PAP 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 )法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化技术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技术直接法间接法直接法间接法优点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检测敏感性高制备一种酶标二抗可用于检测多种抗原或抗体缺点敏感性低制备的抗体种类有限特异性不如直接法操作较为繁琐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桥法:抗酶抗体作为第三抗体,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连接起来,形成酶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图12-1)。

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是在酶桥法基础上加以改良。

PAP法首先将酶桥法的第三抗体(抗酶抗体)与酶组成可溶性复合物(PAP复合物,图12-2)。

该复合物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成,呈五角形结构,非常稳定。

通过桥抗体(第二抗体),将特异性识别组织抗原的第一抗体与PAP复合物的抗酶抗体连接起来,此时要求特异性第一抗体与第三抗体的动物种属相同(图12-3)。

第三章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第三章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呈色反应注意要点:
① 底物浓度: 应够高,保证最大反应速度;
② pH值: 满足酶活性的最适pH,常由缓冲液提供;
③ 温度: 室温即18℃-22℃,或37℃;
④ 时间:
显色反应时间应在镜下观察来控制,
以特异性显色清晰而背景又无非特异性着色时即可 终止反应。
(二)染色程序
1 直接法(冰冻切片)
1)新鲜组织切片,冷丙酮固定10min,干燥后,入PBS。 2)0.3%H2O2 -甲醇液处理30’,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0.0l mol/LPBS洗3次。 4) 5%-10%正常羊血清室温处理30min。 5) 1:50-1:100 HRP-标记抗体, 37℃孵育60’或4℃过夜。 6) 0.0l mol/L PBS洗3次。 7) DAB/H2O2显色(新鲜配制)。 8) 0.01mol/LPBS洗3次。 9) 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SP/SAP法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 与链霉卵白素(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合PO。它有四 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度特异,背景低,成本低。
优点:更简洁,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 分子量小,穿透力↑。
一抗 + 生物素标记二抗 + 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 + 辣根酶底物显色
其它免疫组化方法----SP
孵育30’。 ⒀ 用PBS洗2次,每次5’。换Tris缓冲液洗5’。 ⒁ 显色反应及后处理同酶标记法。
酶桥法的缺点:
① 抗酶抗体内存在低亲和力和高亲和力两类抗体; 低亲和力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力较弱,漂洗时易解离, 可使约70%的酶丢失,因而降低了方法的敏感性; ②在抗酶抗体内,也含有非特异性(抗酶)抗体,因其抗 原性与抗酶抗体相同,故也可与桥抗体结合,由于其未 与酶结合,也会影响细胞组织内抗原的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间接法
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冰冻切片 室温干燥--丙酮固定----缓冲液漂洗溶去OCT包埋剂
2) 甲醇双氧水室温处理切片15~30min,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3) PBS漂洗 4) 0.1%~1%牛血清白蛋白(BSA),湿盒内室温孵育15~25’,然后吸去孵育
液,不冲洗. 5%~10%正常兔血清(或山羊血清),湿盒内室温孵育15~20’然后吸去。 5)滴加PBS适当稀释的第一抗体,湿盒内孵育,或4℃过夜,或室温2~4h。
(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色)
原理: + 一抗 + 生物素化二抗 + HRP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优点:
高灵敏度 低背景 操作方便
缺点:
不适用于内源性生物素丰富的组织
三步法(以SP试剂盒为例)
•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 蒸馏水冲洗,PBS浸泡5分钟,如需采用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 • 3%H2O2室温孵育5-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2 分钟×3次。 • 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10分钟。倾去血清,勿洗,滴加适当 比例稀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时或4℃过夜。 • PBS冲洗,2分钟×3次。 • 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生物素标记二抗(1%BSA-PBS稀释),37℃孵育1030分钟;或滴加第二代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20分钟。 • PBS冲洗,2分钟×3次。 • 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PBS稀释),37℃孵育1030分钟;或第二代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或室温孵育10-20分钟。 • PBS冲洗,2分钟×3次。 • 显色剂显色(DAB或AEC)。 • 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脱水透明(如需要)、封片。
孵育30’。 ⒀ 用PBS洗2次,每次5’。换Tris缓冲液洗5’。 ⒁ 显色反应及后处理同酶标记法。
酶桥法的缺点:
① 抗酶抗体内存在低亲和力和高亲和力两类抗体; 低亲和力抗酶抗体--与酶结合力较弱,漂洗时易解离, 可使约70%的酶丢失,因而降低了方法的敏感性; ②在抗酶抗体内,也含有非特异性(抗酶)抗体,因其抗 原性与抗酶抗体相同,故也可与桥抗体结合,由于其未 与酶结合,也会影响细胞组织内抗原的显示。
非标记抗体酶法
— 酶桥法
原理:首先用酶免疫动物,制备 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酶抗体; 以二抗作桥,将抗酶抗体联结在 一抗上; 再将酶结合在抗酶抗体 上,形成抗原-抗体1-抗酶抗体-酶 复合物,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 优点:任何抗体均未被酶标记。 酶是通过免疫学原理与酶抗体结 合的。避免了共价连接对抗体和 酶活性的损害,提高了方法的敏 感性,而且节省一抗的用量。
生物素-卵白素、生物素-链霉卵白素: 具有高度亲和力,是抗原抗体结合能力的上千倍。
ABC法 、SP法、SABC法、EnVision法、CSA法……
ABC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亲和素Avidin: 糖蛋白,其上有四个与生物素相结合的位点。 生物素Biotin:维生素H,两者亲和力巨大,牢不可破。 ABC法与PAP法的区别是:以ABC复合物代替PAP复合物。
切片入此液,室温10~15’。
③ GOD标记抗体 (β-D-葡萄糖67mg + 硝基蓝四唑6.7mg+吩嗪甲硫酸酯0.107mg,
37℃孵育1h。 10) 流水中终止呈色反应; 11) 复染细胞核(甲绿、苏木精);10s 12) DAB显色标本-----树胶封固。
其它------------水溶性介质(如甘油明胶)封固。 13) 镜检结果:按上法HRP阳性者呈棕色,ALP法阳性者呈红
双PAP法染色程序:
⑴~⑽ 同PAP法。 ⑾ 用PBS洗2次,每次5min。 ⑿ 再加桥抗体(羊抗兔IgG抗体,比第一次稀释大一倍),
湿盒内室温孵育30min。 ⒀ PBS洗2次,每次5min。 ⒁ 再加PAP复合物(比第一次稀释大一倍),湿盒内孵育
30min。 ⒂ 以后按上述PAP法12~15进行。
SP/SAP法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 与链霉卵白素(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合PO。它有四 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度特异,背景低,成本低。
优点:更简洁,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 分子量小,穿透力↑。
一抗 + 生物素标记二抗 + 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 + 辣根酶底物显色
其它免疫组化方法----SP
呈色反应注意要点:
① 底物浓度: 应够高,保证最大反应速度;
② pH值: 满足酶活性的最适pH,常由缓冲液提供;
③ 温度: 室温即18℃-22℃,或37℃;
④ 时间:
显色反应时间应在镜下观察来控制,
以特异性显色清晰而背景又无非特异性着色时即可 终止反应。
(二)染色程序
1 直接法(冰冻切片)
1)新鲜组织切片,冷丙酮固定10min,干燥后,入PBS。 2)0.3%H2O2 -甲醇液处理30’,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0.0l mol/LPBS洗3次。 4) 5%-10%正常羊血清室温处理30min。 5) 1:50-1:100 HRP-标记抗体, 37℃孵育60’或4℃过夜。 6) 0.0l mol/L PBS洗3次。 7) DAB/H2O2显色(新鲜配制)。 8) 0.01mol/LPBS洗3次。 9) 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非标记抗体酶法 --PAP法
原理:同酶桥法,只是把抗酶抗体-酶制成 复合物(PAP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1PAP复合物。 优点:比直接法、间接法、酶桥法更敏感。 特别适用于石蜡切片中微量抗原和抗原性减 弱抗原的检测。 缺点:步骤较多,时间较长,不适用于临床 常规检查。
双PAP法
优点:
① PAP复合物结构很稳定,冲洗时酶分子不会脱落,灵敏度高,比酶桥法 高20倍; ② PAP是一种复合物,无游离免疫球蛋白存在,不易引起非特异性染色; ③ 双PAP法:通过两次连接桥抗体和PAP复合物,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 合了更多的酶分子,使敏感性大大增强,更适用于常规石蜡切片中微量和 抗原性减弱的抗原检测。
(二) 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
PAP复合物:
抗酶抗体 + 足量的酶 == 形成稳定的五角形复合物 (由三个过氧化物酶分子和二个抗酶抗体分子组成)
原理:三种抗体
PAP复合物代替了酶桥法中的抗酶抗体。 一抗 二抗---桥抗体 PAP复合物
要求:
抗酶抗体的动物种属应和制各第一抗体的动物相同。
其它免疫组化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成熟的过程=提高IHC敏感性=提高放大 信号=抗原+?酶
生物素(Biotin) :Vitamin H、 活化后可标记抗体和酶而不影响其活性
卵白素(Avidin):亲和素、抗生物素 碱性蛋白质;具有4个生物素结合位点
链霉卵白素: 从链霉菌中提取出来,等电点接近中性,对组织细胞的非特异 吸附很低,是与生物素结合更加完美的一种蛋白质。
1)ABC复合物的制备:
ABC法反应原理
ABC染色程序
⑴~⑸同上述酶标抗体法。 ⑹ 加第一抗体,湿盒内4℃孵育16~24h。 ⑺ 用PBS洗2次,每次5min,可振摇。 ⑻ 加生物素化抗体(即羊抗兔IgG),湿盒内室温孵育30’ ⑼ 用PBS洗2次,每次5’,可振摇。
⑽ 加ABC复合物(亲合素一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湿盒内室温孵育3’ ⑾ 用PBS洗2次,每次5’。再换入Tris缓冲液洗5’。 ⑿ 用TBS配制的H2O2-DAB底物显色5~10’(镜下观察控制)。 ⒀ 流水冲洗。 ⒁ 需要时可复染细胞核。 ⒂ 脱水、透明、封固。
缺点:敏感性低,抗酶抗体不易 纯化。
2 酶桥法染色程序 ⑴~⑸同上述酶标抗体法。 ⑹ 滴加第一抗体,于湿盒内4℃孵育16~24h。 ⑺ PBS洗2次,每次5’(可振摇)。 ⑻ 加第二抗体(桥抗体),湿盒内室温孵育30~60’。 ⑼ 用PBS洗2次,每次5’。 ⑽ 加抗酶(HRP)抗体,湿盒内室温孵育30~60’。 ⑾ 用PBS洗2次,每次5’。 ⑿ 加过氧化物酶(HRP)溶液(70~100μg/m1),湿盒内室温
原理:将酶标记在二抗上,先将 一抗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抗 原抗体复合物,再用二抗(酶标抗 体)与复合物中的特异抗体结合, 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 最后用底物显色剂显色。 优点:只需一种酶标抗体即可 。
缺点:敏感性低,但优于直接法。
依靠化学连接对酶及抗体活性有 影响。
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最终的生成物是带有酶标记 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依据酶与底物作用生成不溶 性的有色产物沉积在抗原抗体反应原位,并借此确 定该抗原的性质、存在的部位和含量。
第三章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酶标记已知Ab(或Ag) + 组织细胞内相应的Ag(或Ab)
抗原抗体复合物(酶标) 底物
有色沉淀
定位; 图像分析仪半定量
免疫组化方法
酶标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直接法 间接法
非酶标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酶桥法 PAP法、APAAP法
显色:产物蓝色或红色。
以磷酸萘酚AS-MX为底物,被ALP水解后生成萘酚 AS-MX,再与孵育液内的坚牢蓝B盐或坚牢红TR盐等 偶联生成不溶性染料(坚牢蓝或坚牢红)而成。
优点:细胞和组织内的内源性碱性磷酸酶很容易被 抑制和破坏,而不会产生内源性酶显色,从而提高 特异性。
缺点:显色弥散,不如过氧化物酶系统的清晰和明 确。
显色反应 :
酶 + 底物====不溶性的色素
标记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碱性磷酸酶(ALP) 葡萄糖氧化酶(GOD) β-D-半乳糖苷酶……
1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显色:产物棕褐色 HRP与底物过氧化氢和DAB作用产物棕褐色,有嗜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