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提供曲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商品则因数量增加而效用下降。使得国家Ⅰ出口同样数
量的X商品必须换回比以前更多数量的Y商品,这才能使 它愿意继续扩大这种国际间的贸易。
.
另一方面,从商品的成本角度分析。 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而生产成本的
高低则与商品的产量密切相关。对国家Ⅰ来说, 随着X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产量必须要增加, 由于总产量的增加,使商品X的生产成本不断 提高,其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就决定了用一定 数量的X商品必须交换更多的Y商品,国家Ⅰ 才愿意继续扩大进出口数量。
.
7.1 一国的提供曲线
(一)提供曲线的定义
一国的提供曲线(或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该 国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愿意在国际市场上 购进和卖出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数量。它表明 一国的进出口意向随着商品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提供曲线是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 线以及可发生贸易的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推导出 来的,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贸易三角方法,具体如 下图:
1848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书中他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或如其自 称的“相互需求方程式”)。
.
(1)互惠贸易的范围
穆勒认为:交易双方在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 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 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 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有利。
.
图7-1 两种可能的贸易条件下的贸易三角
a)
b)
.
图7-2 不同贸易条件和提供曲线上的进口-出口组合
.
7.2 贸易均衡
将两国的提供曲线置于同一张图形中,如图7-3 所示,我们就可以解释贸易均衡和贸易条件的均 衡(equilibrium terms of trade)。贸易在E点 实现均衡,均衡贸易条件TOT E 用从原点出发的通 过原点的射线的斜率来表示。
1、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并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 总 量。 2、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 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3、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 减少。 4、商品进出口结构不发生变动的一段时间计算的结果才有效。
.
2、要素贸易条件指 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可 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
.
(二)简评
1、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
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的开展。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3、比较成本论是建立在一 系列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 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 均衡的世界不符合当代的实际 情况,是它的局限性 。
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假设条件(马歇尔本人并没 有做这种假设),即假设国家Ⅰ生产钢铁的规模效益已达 到最佳点,再增加产量,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
简评
1、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意义。
(1)马歇尔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较 好补充。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相互需求论的角
度解释了贸易条件的确定,回答了参加国际贸 易的双方各得多少利益的问题。
.
(二)评价
1、穆勒的理论解决了国际 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 问题,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 使得比较成本学说成为更加 完整的理论。这也被人们称 作是穆勒理论的一个“重大 贡献”。 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只 能说明经济规模相当,而且 双方需求对国际交换比率给 予重大影响的两国贸易,这 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 3、穆勒的相互需求均衡以 物物交换为前提,与现实大 相径庭。
.
7.5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并不表示贸易利得的绝对量,而表示贸易利 得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基期比率后,观察贸易条件的变 化,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贸易条件有四种不同的形式:
商品贸易条件或者纯物物交换的的贸易条件,指在 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如提供 曲线图形中的 ,一般简称为贸易条件(TOT)。
.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阿费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年),英国经济学家,是新古典学派或称剑桥学
派的奠基者。他研究了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并
在1878年问世的代表作《对外贸易纯理论》中首
先以几何曲线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说。
马歇尔指出,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的交换形成了一 个国际交换比例,即国际贸易条件,或称相对价格。这个 贸易条件是指互利贸易条件,它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 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
图1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y
英国国内交换比例
E
毛
10:15 (上限)
呢
数
量 英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 互利贸易区
G
10·
A·
·
德国国内交换比例
B
10:20 (下限)
德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
O
·
·
15
20
钢铁数量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x
21
.
(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以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T(P X/P M)100
意义: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同等数量的出 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
.
关于商品贸易条件的几点说明:
.
一方面,从商品的效用角度分析。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的有用性,或者是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 度。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产品的效用决定,而产品的 效用大小则是由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认为商品的 边际效用呈递减状态。这是马歇尔的重要观点之一。
在此例中,对国家Ⅰ来说,随着进口Y商品和出口X商
品数量的增加,国内市场上Y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而X的数 量则在减少。其结果是,X商品因数量减少而效用提高,
.
7.4 提供曲线的形状
(一)弹性和提供曲线
前几节一直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曲线的具体形状及 发生弯曲的原因,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要引入另外一个概 念——弹性。我们来介绍最常用的一个定义,即提供曲线 上的进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等于进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 以进口相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进口需求弹性的种类,根据提供曲线上不同点的 弹性大小可把其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和“单元弹性”,其几何计算方法及种类如下图 7-6所示:
第七章 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
理论前提:
1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 2 穆勒相互需求论 3 马歇尔相互需求论
.
一、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论概述
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 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 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 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 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 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 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
图7-4 国家Ⅰ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
注意: 如果一个国家是小国,提供曲线的移动会影
响贸易条件的结论就不成立了。 小国,在国际经济学中,被定义为哪些无法通过
自身行为来影响其贸易条件的国家。 大国,则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贸易条件
的国家。 而一个国家究竟归入大国还是小国则是一个经验 问题。
.
(三)马歇尔的解释
前面所分析的两条提供曲线弯曲的方向不同, 国家Ⅰ的提供曲线向上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 的X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Y商品;国家Ⅱ的提 供曲线向下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的Y商品可 以换回更多的X商品。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 弯曲方向不同,所表示的贸易条件都是对本国 越来越有利。
这里的问题是,提供曲线为什么会弯曲,马 歇尔用他的供求价格论对此问题做了解释和分 析。
.
图7-3 贸易均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
.
7.3 提供曲线的移动
实际上,提供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 间的推移,两国的调整将导致提供曲线的发生改 变。
假设在实现图7-3所示的均衡之后,国家Ⅰ的消费 者改变了偏好,想要购买更多的的Y商品,其提 供曲线将会表现出这种变化,发生移动,如下图 所示:
.
图7-4 国家Ⅰ提供曲线的移动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的
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 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 换比例。
下面对提供曲线进行介绍,并通过提供曲线来 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
主要内容:
1 提供曲线的含义及推到方法 2 贸易均衡 3 提供曲线的移动
马歇尔的观点与穆勒的观点几乎一致。但马歇尔是用几
何图形阐述他的上述观点的。
.
.
(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 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 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 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举个例子分析,假设用毛呢交换钢铁,英国国内交 换比例为10∶15,德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20,所以 两国的毛呢交换钢铁的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 10∶15~10∶20这个上下限之间。
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时,因为可交易的商品数量众多,一 般通过价格指数来计算进出口规模。
.
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
1、商品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问题实质是贸易 利益分割问题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 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 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
二、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利 益理论的补充。穆勒和马歇尔是相互需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首先 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以几何的方法对此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和 阐述。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 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最后一个古 典主义者”。
(2)贸易利得的分配
穆勒认为: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 得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的范围(即 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得的分配中孰多 孰少,则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商品 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 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得越少。
.
(3)相互需求法则
.
(二)提供曲线弯曲的另一种解释
以上我们用弹性这个工具讨论了如何区分和解释提 供曲线形状的问题,现在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对其进 行解释。 替代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生产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也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收入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下倾斜。 结论:如果替代效应和生产效应对对出口的影响之和大 于收入效应,提供曲线的形状将向上倾斜,如果收入 效应超过了其他两种效应之和,提供曲线将向下倾斜 或者向后弯曲。
穆勒认为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出售 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 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 互需求。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而 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 对该国越不利,该国的的贸易利得越小;反之,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有利,该国贸易利得越大, 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
(2)马歇尔分析方法有创新。他所使用
的“提供曲线”这种分析工具,也被后来的很 多经济学家所运用,这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 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2、马歇尔理论的主要缺陷。
(1)马歇尔的供求价值论是片面的。 (2)马歇尔的理论缺少创新。他的国际
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理论的补充和发挥,缺 少创新之处。 .
.
当然,导致提供曲线移动的原因很多,比如收 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或 者国家出口行业的生产率改进,则会增加该国 的出口供应。反过来,提供曲线的左右移动, 则可从以上几种情况来分析原因。
随着提供曲线的移动,均衡贸易条件和贸易额 都会发生额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当前市场情 况变化引起的。在图7-4所示的国家Ⅰ的偏好 发生变化,国家Ⅱ保持不变,我们来分析均衡 贸易条件的变化,如下图7-5所示:
量的X商品必须换回比以前更多数量的Y商品,这才能使 它愿意继续扩大这种国际间的贸易。
.
另一方面,从商品的成本角度分析。 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而生产成本的
高低则与商品的产量密切相关。对国家Ⅰ来说, 随着X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产量必须要增加, 由于总产量的增加,使商品X的生产成本不断 提高,其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就决定了用一定 数量的X商品必须交换更多的Y商品,国家Ⅰ 才愿意继续扩大进出口数量。
.
7.1 一国的提供曲线
(一)提供曲线的定义
一国的提供曲线(或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该 国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愿意在国际市场上 购进和卖出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数量。它表明 一国的进出口意向随着商品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提供曲线是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 线以及可发生贸易的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推导出 来的,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贸易三角方法,具体如 下图:
1848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书中他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或如其自 称的“相互需求方程式”)。
.
(1)互惠贸易的范围
穆勒认为:交易双方在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 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 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 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有利。
.
图7-1 两种可能的贸易条件下的贸易三角
a)
b)
.
图7-2 不同贸易条件和提供曲线上的进口-出口组合
.
7.2 贸易均衡
将两国的提供曲线置于同一张图形中,如图7-3 所示,我们就可以解释贸易均衡和贸易条件的均 衡(equilibrium terms of trade)。贸易在E点 实现均衡,均衡贸易条件TOT E 用从原点出发的通 过原点的射线的斜率来表示。
1、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并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 总 量。 2、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 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3、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 减少。 4、商品进出口结构不发生变动的一段时间计算的结果才有效。
.
2、要素贸易条件指 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可 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
.
(二)简评
1、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
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的开展。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3、比较成本论是建立在一 系列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把 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 均衡的世界不符合当代的实际 情况,是它的局限性 。
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假设条件(马歇尔本人并没 有做这种假设),即假设国家Ⅰ生产钢铁的规模效益已达 到最佳点,再增加产量,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
简评
1、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意义。
(1)马歇尔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较 好补充。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相互需求论的角
度解释了贸易条件的确定,回答了参加国际贸 易的双方各得多少利益的问题。
.
(二)评价
1、穆勒的理论解决了国际 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 问题,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 使得比较成本学说成为更加 完整的理论。这也被人们称 作是穆勒理论的一个“重大 贡献”。 2、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只 能说明经济规模相当,而且 双方需求对国际交换比率给 予重大影响的两国贸易,这 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 3、穆勒的相互需求均衡以 物物交换为前提,与现实大 相径庭。
.
7.5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并不表示贸易利得的绝对量,而表示贸易利 得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基期比率后,观察贸易条件的变 化,可以反映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贸易条件有四种不同的形式:
商品贸易条件或者纯物物交换的的贸易条件,指在 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如提供 曲线图形中的 ,一般简称为贸易条件(TOT)。
.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阿费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年),英国经济学家,是新古典学派或称剑桥学
派的奠基者。他研究了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并
在1878年问世的代表作《对外贸易纯理论》中首
先以几何曲线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说。
马歇尔指出,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的交换形成了一 个国际交换比例,即国际贸易条件,或称相对价格。这个 贸易条件是指互利贸易条件,它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 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
图1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y
英国国内交换比例
E
毛
10:15 (上限)
呢
数
量 英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 互利贸易区
G
10·
A·
·
德国国内交换比例
B
10:20 (下限)
德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
O
·
·
15
20
钢铁数量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x
21
.
(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以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则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T(P X/P M)100
意义: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同等数量的出 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
.
关于商品贸易条件的几点说明:
.
一方面,从商品的效用角度分析。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的有用性,或者是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 度。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产品的效用决定,而产品的 效用大小则是由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认为商品的 边际效用呈递减状态。这是马歇尔的重要观点之一。
在此例中,对国家Ⅰ来说,随着进口Y商品和出口X商
品数量的增加,国内市场上Y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而X的数 量则在减少。其结果是,X商品因数量减少而效用提高,
.
7.4 提供曲线的形状
(一)弹性和提供曲线
前几节一直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曲线的具体形状及 发生弯曲的原因,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要引入另外一个概 念——弹性。我们来介绍最常用的一个定义,即提供曲线 上的进口需求弹性。
进口需求弹性,等于进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 以进口相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进口需求弹性的种类,根据提供曲线上不同点的 弹性大小可把其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和“单元弹性”,其几何计算方法及种类如下图 7-6所示:
第七章 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
理论前提:
1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 2 穆勒相互需求论 3 马歇尔相互需求论
.
一、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论概述
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 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 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 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 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 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 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
图7-4 国家Ⅰ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
注意: 如果一个国家是小国,提供曲线的移动会影
响贸易条件的结论就不成立了。 小国,在国际经济学中,被定义为哪些无法通过
自身行为来影响其贸易条件的国家。 大国,则是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贸易条件
的国家。 而一个国家究竟归入大国还是小国则是一个经验 问题。
.
(三)马歇尔的解释
前面所分析的两条提供曲线弯曲的方向不同, 国家Ⅰ的提供曲线向上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 的X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Y商品;国家Ⅱ的提 供曲线向下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的Y商品可 以换回更多的X商品。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 弯曲方向不同,所表示的贸易条件都是对本国 越来越有利。
这里的问题是,提供曲线为什么会弯曲,马 歇尔用他的供求价格论对此问题做了解释和分 析。
.
图7-3 贸易均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
.
7.3 提供曲线的移动
实际上,提供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 间的推移,两国的调整将导致提供曲线的发生改 变。
假设在实现图7-3所示的均衡之后,国家Ⅰ的消费 者改变了偏好,想要购买更多的的Y商品,其提 供曲线将会表现出这种变化,发生移动,如下图 所示:
.
图7-4 国家Ⅰ提供曲线的移动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的
价格除以进口商品的价格)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 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 换比例。
下面对提供曲线进行介绍,并通过提供曲线来 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
主要内容:
1 提供曲线的含义及推到方法 2 贸易均衡 3 提供曲线的移动
马歇尔的观点与穆勒的观点几乎一致。但马歇尔是用几
何图形阐述他的上述观点的。
.
.
(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 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 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 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举个例子分析,假设用毛呢交换钢铁,英国国内交 换比例为10∶15,德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20,所以 两国的毛呢交换钢铁的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 10∶15~10∶20这个上下限之间。
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时,因为可交易的商品数量众多,一 般通过价格指数来计算进出口规模。
.
贸易条件指数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
1、商品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问题实质是贸易 利益分割问题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 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 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
二、 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是比较利 益理论的补充。穆勒和马歇尔是相互需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穆勒首先 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以几何的方法对此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和 阐述。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 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最后一个古 典主义者”。
(2)贸易利得的分配
穆勒认为: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 得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的范围(即 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得的分配中孰多 孰少,则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商品 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 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得越少。
.
(3)相互需求法则
.
(二)提供曲线弯曲的另一种解释
以上我们用弹性这个工具讨论了如何区分和解释提 供曲线形状的问题,现在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对其进 行解释。 替代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生产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也使提供曲线向上倾斜; 收入效应使提供曲线向下倾斜。 结论:如果替代效应和生产效应对对出口的影响之和大 于收入效应,提供曲线的形状将向上倾斜,如果收入 效应超过了其他两种效应之和,提供曲线将向下倾斜 或者向后弯曲。
穆勒认为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出售 商品便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便 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 互需求。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强,而 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 对该国越不利,该国的的贸易利得越小;反之,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有利,该国贸易利得越大, 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
(2)马歇尔分析方法有创新。他所使用
的“提供曲线”这种分析工具,也被后来的很 多经济学家所运用,这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 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2、马歇尔理论的主要缺陷。
(1)马歇尔的供求价值论是片面的。 (2)马歇尔的理论缺少创新。他的国际
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理论的补充和发挥,缺 少创新之处。 .
.
当然,导致提供曲线移动的原因很多,比如收 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或 者国家出口行业的生产率改进,则会增加该国 的出口供应。反过来,提供曲线的左右移动, 则可从以上几种情况来分析原因。
随着提供曲线的移动,均衡贸易条件和贸易额 都会发生额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当前市场情 况变化引起的。在图7-4所示的国家Ⅰ的偏好 发生变化,国家Ⅱ保持不变,我们来分析均衡 贸易条件的变化,如下图7-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