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瘢痕优秀课件
烧伤的作业治疗PPT课件
作用机制
• 压力治疗的最基本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局部 的机械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并造成一定程 度的缺血缺氧,从而控制局部水肿或瘢痕 增生。
作用机制
通过持续加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受压萎缩, 数量减少,内皮细胞破碎等,造成瘢痕组 织局部的缺血、缺氧. • 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功能明显减退甚至 停止,产生胶原纤维的能力大大降低,抑 制瘢痕的生长。 • 肌成纤维细胞退行性变,释放的溶酶体酶 水异常粘多糖,使胶原结节能被组织中的 胶原酶水解,使螺旋状胶原变为平行排列。
烧伤的作业治疗
• 烧伤是以火焰、热水、热蒸汽、热油、热 水泥、电流以及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 因子,作用于人体皮肤、粘膜、肌肉等造 成的损伤。
烧伤深度的评定
烧伤深度分为三度四分法,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 Ⅲ度。
• 浅Ⅱ度烧伤
• Ⅲ度烧伤
烧伤面积的评定
• 中国九分法:以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 数来计算
• 植皮阶段
5-7天内,绝对禁止关节活动训练,并且要 矫形器固定。可以进行等长收缩。 5-7天后,患者可以有缓慢的主动运动。710天后,可以进行抗阻运动。
植皮成活阶段
• 瘢痕的治疗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瘢痕的治疗
• 压力治疗:预防和治疗瘢痕最有效的方法 之一 • 矫形器的应用:烧伤严重的患者,是重新 获得功能的最有效途径。
肘部及手臂部压力垫
女性胸部压力垫
腋窝及肩部压力垫
臀部压力垫
• 压力垫的材料: -低温热塑板 -硅胶 -闭室海绵 -软塑料(Plastazote,100度变软可塑形)
• 压力垫注意事项: -边缘处理 -先用柔软的海绵垫,当疤痕变得没那 么脆弱时改用硬一点的软塑料。 -压力垫应根据身体轮廓塑形
深二度烧伤的治疗与瘢痕的预防ppt课件
离体试验部分证实了低温液体保护作用
空白对照组
热应激组
低温保护组
离体低温保护ECV304热应激试验显示:低温液体可减少细胞死亡数量
采用溶血栓改善微循环治疗深Ⅱ度烧 伤,胡骁骅等研究了巴曲酶(Batroxobin )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 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烧伤后用巴曲酶治 疗组各时相点创面皮肤血流量测定,其流 量比对照组的各时相点明显改善,提高了 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
2.血管通透性增强 烧伤后立即引起局部 血管和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肤肌肉的 血管改变最明显。一般血管通透性改变可分为 两个时相。① 立即时相 烧伤后立即出现,40 ~60分钟消失,漏出多限于细静脉,在细静脉 连接部出现裂隙,示踪粒子由此漏出,内皮细 胞无明显损伤,基膜大都完整。
② 延迟时相 烧伤后1~2h出现,持 续时间较长,4h达高峰,8h逐渐消退,此 时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受侵犯,以毛细血 管漏出为主,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间出现 裂隙,细胞肿胀,部分坏死脱落,基膜可 增厚、断裂,腔内有时有血栓形成。
结果表明:未手术创面炎性反 应明显加重,坏死范围扩大,残存的 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而早期 削痂后局部的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 明显减轻,组织坏死无进一步扩大, 可见新鲜的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提示了极早削痂除去创面坏死组织
可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损害,具有 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1.改善淤滞带的微循环 烧伤后淤滞带 微循环的改善方法很多:如局部冷疗法;限制 水分从创面蒸发如水泡皮完整的烧伤创面血流 恢复最好,水泡皮脱落而又不加生物敷料覆盖 创面,则血流淤滞发展为血栓,造成继发性坏 死。局部或全身应用前列腺素和抗血栓素等调 节剂,可改善真皮内的缺血状况;早期手术治 疗等,均能取得了一定疗效。
医学ppt--第8章第二节烧伤ppt课件
(二)一般护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发热 病人给予降温处理
三)病情观察
• 观察全身情况 • 观察创面情况 • 感染征象:原来干燥的焦痂变为
潮湿、腐烂创面有出血点 绿脓杆菌感染: 紫黑色出血性坏死斑
补液是休克的主要抢救措施
(四)治疗配合
1. 补液的护理:是休克期的首要 护理措施
• 补多少?(液体用量) • 补什么?(液体种类) • 如何补?(液体的安排) • 补液原则 • 调节输液量和速度的指标
大腿21)
年龄)
头颈面333 (9%*1) 手臂肱567 (9%*2) 躯干会阴27 (9%*3) 臀为5足为7 小腿13大腿21, (9%*5+1%)
口诀法
• 头面颈3.3.3 • 手臂肱5.6.7. • 躯干前后13.13会阴1 • 双臀为5双足7, • 小腿13大腿21
• 患者男性,30岁病,体例重80公斤,被火 焰烧伤头面部,颈项部,双上肢,胸 前,腹部2小时,烧伤处布满水疱,疼 痛难忍,自述口渴,心慌,伤后无小 便.请问:
烧伤休克的液体疗法
• 早期补液方案:
应补胶体和电解质总量: 1. 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
×每公斤体重×1.5ml(儿童1.8ml,幼儿2.0ml) +2000ml (中度重度晶胶液体比例是2:1 特重度:晶胶液体比例是1:1 2.伤后第二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为第一个24小 时的1/2,水分补充仍为2000ml 。
烧伤脓 毒症
伤后48h
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 物质被吸收至血液中感染又一
高峰期
伤后2~3周
焦痂溶解脱落,创面 暴露,细菌侵入血
伤后1个月
创面经久不愈 抵抗力低下
烧伤整形外科经典ppt课件(大量图文讲解)
深二度烧伤
三度烧伤( 1)
三度烧伤( 2)
烧伤的严重性分度
* 轻度: II°烧伤面积9%以下 * 中度: II°烧伤面积10— 29%,或III°烧伤面
积不足10% * 重度: 烧伤总面积30%--49%;或III°烧伤面
积10%--19%;或II°和III°烧伤总面积虽不 到上诉百分比,但已发生并发症、呼吸道烧 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 特重: 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II°烧伤面 积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2
• 皮下组织
• 附属器官
• 生理功能
• 1保护和防御
.
2体温调节
.
3呼吸
.
4解毒和排泄
.
5感觉作用
烧伤总论(皮肤结构图)
烧伤的病理生理
* 分三期 * ㈠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渗出36—48小时 * 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 2-3小时最为急剧, 8小时高峰,
48小时间恢复. * ㈡感染期: 烧伤特点是广泛生理屏障損害,又有广泛的
* 1应激性激素: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
醛固酮等释出增加
* 2炎症介质:缓激肽、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
* (一)局部病变
.
(二)全身反应
皮肤结构
1表皮
1 基底层
3
2 棘层
3 颗粒层
.4
4 透明层
.5
5 角质层
• 真皮
.1
乳网头状层层 表95%皮胶的原代纤谢维和营弹养力 网状 纤维 支持联系作用
植皮(游离皮片移植2)
* 自体游离皮片的制作与移植: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需尽早、 尽快清除坏死组织,及时用自 体皮、自体皮加异体皮覆盖, 切削痂后的新鲜创面或经清创 后的肉芽创面尽量不暴露为好。
烧伤科普知识ppt课件
烧伤科普知识ppt课件•烧伤基本概念与分类•烧伤急救与处理原则•烧伤创面处理与愈合过程•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策略•营养支持与心理康复辅导•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烧伤基本概念与分类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烧伤原因与危险因素烧伤原因危险因素烧伤程度分类及临床表现烧伤程度分类临床表现02烧伤急救与处理原则快速评估伤情立即脱离火源保持呼吸道通畅030201现场初步评估与处理疼痛缓解方法介绍冷疗药物镇痛创面处理转运途中注意事项继续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根据患者情况,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转运至医疗机构。
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安全转运03烧伤创面处理与愈合过程创面清洁和消毒方法选择创面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坏死组织。
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液体。
消毒方法根据烧伤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碘伏、洗必泰等。
对于浅表性烧伤,可使用碘伏棉球轻轻擦拭创面;对于深度烧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外用药物使用指导外用抗生素如多黏菌素B、磺胺嘧啶银等,用于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
使用时需根据医嘱,正确涂抹于创面,并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生长因子类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可促进创面愈合。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导致不良反应。
祛腐生肌类药物如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等,具有去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使用时需根据医嘱,涂抹在清洁后的创面上。
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感染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心理问题04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策略感染防控措施讲解创面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
抗生素应用补充血容量一旦识别出休克,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休克的迹象。
烧伤疤痕康复训练课件
避免使用明火
家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如蜡烛、火炉等,特 别是在易燃物附近。
化学品灼伤预防措施
正确存储化学品
01
家中应将化学品存储在密封、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
射和高温。
使用安全设备
02
在进行化学品相关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安全设备
严重的烧伤疤痕可能 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影响肢体功能。
烧伤疤痕可影响外观 美观,对患者造成心 理压力和社交障碍。
02 烧伤疤痕的康复训练
CHAPTER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减轻疼痛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减轻烧伤 疤痕的疼痛和不适感。
改善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增强疤痕周围肌 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关节 活动范围和肢体功能。
。
遵循使用说明
03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误食、
误用。
其他烧伤预防措施
注意热水烫伤
洗澡或洗手时,应注意水温不要过高,避免烫伤。
小心使用熨斗
使用熨斗时,应避免熨烫衣物过快或温度过高,以免烫伤。
注意烟花爆竹安全
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应选择安全区域,远离人群和易燃物。
谢谢
THANKS
合理使用药物
根据疤痕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单一或联合用 药。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烧伤疤痕的手术治疗
CHAPTER
手术治疗的时机
早期手术
通常在烧伤后3-6个月左右进行, 此时疤痕组织相对稳定,有利于 减少术后复发和感染的风险。
延期手术
对于一些不稳定或存在感染的疤 痕,可适当延迟手术时间,待病 情稳定后再进行。
烧伤ppt课件免费
通过安全教育,促进社会对烧伤事故的防范 和应对能力,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03
CATALOGUE
烧伤的现场急救
脱离危险环境
01
02
03
迅速撤离
立即离开着火或高温的现 场,避免火势扩大或烫伤 加重。
关闭门窗
如果现场有浓烟或有毒气 体,应迅速关闭门窗,以 减缓火势蔓延和烟雾扩散 。
避免惊慌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以免做出错误的决策或 行动。
能水平。
关注安全教育课程
02
主动关注和参加各种安全教育课程,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
能。
互相帮助和学习
03
与家人和朋友互相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触碰烧伤部位,以免引起疼痛 和感染。
松紧适度
裹敷料时要保持适当的松紧度,以 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紧急送医治疗
寻求医疗帮助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寻 求医疗帮助。
不要自行处理
不要自行处理伤口或使用非专业 的药物,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感
染。
告知医生烧伤情况
向医生详细描述烧伤的部位、程 度、疼痛等情况,以便得到及时
灭火和冷却处理
灭火
如果身上着火,应迅速脱 掉燃烧的衣服或用灭火器 、水等物品灭火。
冷却
将烧伤部位放在水龙头下 冲洗或用湿毛巾擦拭,以 降低温度和疼痛。
不要摩擦
避免用毛巾或布类擦拭烧 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和 疼痛。
保护受伤部位
裹敷料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将烧伤部位 裹敷起来,以保护伤口不受外界
污染。
避免触碰
心理问题
烧伤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烧伤外科学PPT课件
家属互助
鼓励家属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共同应对困难。
05 烧伤预防与公众教育
烧伤的预防措施
家庭安全
公共场所安全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使用明火,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安装烟雾报警器 等。
提高对公共场所安全的意识,如注意 热水、热食物、热蒸汽等潜在烫伤源。
工作场所安全
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使用防护 装备,了解潜在的火灾和热源等危险 因素。
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04 烧伤患者的护理与心理支 持
护理要点
创面护理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敷料,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
采用药物、物理等方法减轻患 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营养计划, 保证充足营养摄入。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安全感。
公众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烧伤风险的 认知,了解烧伤的严重性和预防
措施。
减少意外伤害
通过教育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降 低烧伤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促进健康行为
教育公众养成安全的生活习惯和行 为,预防烧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烧伤急救知识的普及
急救流程
教育公众了解烧伤急救的基本流 程,如迅速脱离热源、冷敷、清
。
抗生素治疗
对于烧伤患者,可能存在感染 风险,应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
进行治疗。
植皮手术
对于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可 能需要行植皮手术进行治疗,
以促进创面愈合。
功能康复
在创面愈合后,应进行功能康 复训练,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功
能。
烧伤瘢痕课件
缝合技术的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90°—45°
学习交流PPT
21
(二)损伤的程度——深度 网状层为界 (三)感染 炎症,炎症细胞及因子的参与使愈合时间延长,瘢痕 更容易形成。 (四)异物 污染异物,医源性异物(线头、棉纤维、滑石粉、碎 屑)。 (五)慢性机械性刺激 搔抓、摩擦。
学习交流PPT
7
(二)二期愈合 见于创伤范围大、组织缺损多、创缘不整或难以整齐、 污染及感染的伤口。
以肉芽填充的方式达到修复——瘢痕形成
“三多一少”:血管多、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多,胶原少。
耗时长而不定,少的需要数周,多则数月。
(三)痂下愈合 见于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痂 壳。表皮再生在痂下之周缘进行,长入并覆盖痂下创面 (再上皮化或肉芽形成)。如发生痂下感染,则影响脓 液排除,导致瘢痕化加重。
棘状层 基底层
皮下组织
学习交流PPT
18
(四)皮肤张力 Borges皮肤纹线和张力线。包括langer皮纹张力线。
学习交流PPT
19
(五)家族因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均提示瘢痕疙 瘩有家族遗传倾向。 (六)内分泌因素 与皮质激素、性激素有关。
学习交流PPT
20
二、外在因素
(一)手术切口与缝合质量 切口线——langer,s line关系 切口和皮肤表面的垂直关系 “刀快、针锐、线滑”
学习交流PPT
10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镜下见:
①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②大量成纤维细胞
③炎症细胞
学习交流PPT
11
四、瘢痕形成的机制
(一)细胞成分及功效
烧烫伤 PPT课件
及时就医
如果烧烫伤严重,应该及时就 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处理。
04
烧烫伤的康复与心理疏导
烧烫伤的康复训练
01
烧烫伤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烧烫伤患者需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02
康复训练的内容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的
安全家庭环境
引导家长营造安全的家庭环境,避免因家庭中的危险物品导致的 烧烫伤事故。
家庭急救知识
向家长宣传家庭急救知识,如紧急处理烧烫伤的步骤和方法,以 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
学校预防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
在学校开展烧烫伤预防教育,向师生宣传烧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措 施。
安全课间活动
引导学生在课间进行安全活动,避免因打闹导致的烧烫伤事故。
烧烫伤 ppt课件
• 烧烫伤概述 • 烧烫伤的急救措施 • 烧烫伤的预防与护理 • 烧烫伤的康复与心理疏导 • 烧烫伤的预防教育 • 烧烫伤的案例分析
目录
01
烧烫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烧烫伤
由火焰、热水、蒸汽等热力造成 的皮肤及黏膜损伤。
分类
根据烧烫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三类。
烧烫伤的危害
01
火灾、烟花等火焰造成的烧伤 。
化学烧伤
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引 起的皮肤损伤。
电烧伤
接触电线、电器等引起的电烧 伤。
02
烧烫伤的急救措施
现场急救原则
迅速脱离热源
在发生烧烫伤时,应立即 远离热源,并小心脱掉着 火或热液浸透的衣物。
大量冷水冲洗
将受伤部位放在大量冷水 下进行冲洗,以减轻疼痛 和阻止热损伤的进一步扩 散。
烧伤伤情判断精品PPT课件
• 二、烧伤后早期的补液量及补液种类见下表(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第1个24h
第2个24h
额外丢失量(每1%面积、1kg体重补液量)
2021/1/8
electricity
Radioactive materials
heat
Chemical materials
laser
案例
患者李某,男,40岁,因火焰烧伤面颈部、 双上肢、双下肢1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 T37℃,P140次/分,R25次/分,BP 80/50mmHg。
专科情况:面颈部有大小不等水疱、创基红 润、潮湿,双上肢创基微湿,红白相间,双下肢 触之如皮革,痂下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请问:患者入院后应该如何处理?
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整形烧伤外科
第一步:烧伤伤情判断
一、烧伤面积估算 二、烧伤深度识别
2021/1/8
一、烧伤面积估算
(estimation of burn area)
中国新九分法 手掌法
2021/1/8
新进展
2021/1/8
目前,也有用计算机技术, 多采用图像自动扫描法,根 据烧伤部位、面积与总体面 积的相对关系,计算出烧伤 总面积,自动显示在屏幕上 并自动记录,采用计算机技 术使烧伤面积的诊断更为准 确。
2021/1/8
第一步:烧伤伤情判断
• 包括:烧伤面积估算、烧伤深度判定 • 烧伤面积:面颈部+双上肢+ 双下肢
6 + 18 + 46 下=一7步0%该作 • 烧伤深度: 浅Ⅱ度 深Ⅱ度 Ⅲ度什么处理? • 烧伤严重性分度:特重度烧伤
2021/1/8
面积估算
小结
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 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
瘢痕培训演示ppt课件
根据瘢痕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将其分为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等 类型。同时,针对瘢痕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瘢痕评分量表等 。
治疗方法与效果
现有的瘢痕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但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因个 体差异而异,且存在复发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瘢 痕问题。
04
瘢痕的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
感染原因
瘢痕部位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感染症状
红肿、疼痛、流脓等。
处理方法
保持瘢痕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原因
01
瘢痕组织异常增生所致。
瘢痕疙瘩症状
02
瘢痕部位出现高出皮肤的肿块,质地较硬,可伴有瘙痒或疼痛
03
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健康的关注不断提高,瘢痕治疗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对瘢痕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创造
社会经济效益。
感谢观看
THANKS
02
瘢痕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外用药物
硅酮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可改善瘢痕硬度、减轻 瘙痒症状等。
注射药物
如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 松等,可抑制瘢痕增生、 减轻炎症。
口服药物
如积雪苷片、曲尼司特等 ,可促进瘢痕软化、抑制 瘢痕增生。
物理治疗
压力治疗
通过穿戴弹力衣、弹力套 等方式,对瘢痕部位施加 一定的压力,以改善瘢痕 外观和功能。
。
处理方法
03
可采用手术切除、激光、冷冻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需根
烧伤康复治疗PPT课件
适量脂肪摄入
建议患者适量摄入脂肪,以提供必要 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避免误食导致再次损伤风险
食品安全教育
避免刺激性食物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强调食 品卫生的重要性。
告诫患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伤口疼痛和感染风险。
谨慎选择食品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提醒患者在选择食品时要谨慎,避免误食 过期、变质或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
01
烧伤概述与分类
烧伤定义及原因
烧伤定义
烧伤是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组织 损害,主要伤及皮肤及黏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甚至内脏。
烧伤原因
包括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热力因素,以及电、化学物质等非热力因 素。
烧伤程度与分类
烧伤程度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烧伤。轻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 中度烧伤伤及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重度烧伤则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
01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 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
01
02
03
关节活动度评估
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对烧伤 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进行全 面评估,了解受限程度和 影响因素。
关节松动术
采用专业的手法技术对受 限关节进行松动,提高关 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和僵 硬。
主动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训 练,如关节屈伸、旋转等, 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和灵活性。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概述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在烧伤康复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其未来的应用 前景。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烧伤整形外科经典课件(大量图文讲解)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提供高蛋白、低脂肪、易消 化的食物。
3
康复环境
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烧伤部位受到二 次伤害。
04
整形外科技术在烧伤治疗中的应 用
皮肤移植技术
皮肤移植技术是烧伤治疗中常用的整形 外科技术之一,通过将健康的皮肤移植 到烧伤部位,以覆盖创面、促进愈合和
恢复皮肤功能。
皮肤移植技术包括游离皮片移植和皮瓣 移植两种方式。游离皮片移植是将健康 皮肤剪成小片,移植到烧伤部位;皮瓣 移植则是将带有一定面积和组织的皮肤
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
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一个复杂 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伤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 必要的心理支持。
治疗过程通常包括早期急救、液体复 苏、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等多个阶 段,需要多学科协作,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专业的治疗。
预防烧伤的成功教育案例
预防烧伤的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 安全意识和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
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教育案例包括在学校开展烧 伤预防宣传教育、在社区推广安 全使用热源的常识、以及在家庭
中加强对儿童的教育等。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 众对烧伤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 少烧伤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
烧伤整形外科经典课件
目 录
• 烧伤概述 • 烧伤的急救与治疗 • 烧伤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 整形外科技术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 预防烧伤的措施与教育 • 案例分析
01
烧伤概述
烧伤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烧伤是指由火焰、高温物质和电 流等热力因素导致的皮肤和黏膜 损伤。
伤口愈合瘢痕PPT课件
1
2
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 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 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3
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scar tissue)的形成是肉芽组织逐 渐纤维化的过程。此时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越来越 多,网状纤维胶原化,胶原纤维变粗,与此同时纤 维母细胞越来越少,少量剩下者转变为纤维细胞; 间质中液体逐渐被吸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先后消失;毛细血管闭合、退化、 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及小静脉。这样,肉芽组织 乃转变成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的血管稀少的瘢痕组 织,肉眼呈白色,质地坚韧。
7
(三)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atrophic scar),其损伤累及皮肤全层及 皮下脂肪组织,可发生与大面积Ⅲ度灼伤、长期慢性溃疡愈合后,以及 皮下组织较少部位如头皮、胫前区等受电击伤后。 临床表现:瘢痕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肉、 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色,表 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 疡。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病理上多属鳞状上皮癌。 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 的功能障碍。 (四)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keloi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大 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 灼伤、注射、动物咬伤、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许多患者的原发病 史可能被忘记。
2、待痂皮脱落后,可以使用抗疤痕的药物,有很多种类,但一定要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膏,而不是有些患者拿给我看的一些只有夸张效 果的广告产品。外用药膏涂在疤痕处,可以达到保湿软化、止痒、消炎 褪红、淡化色素的轻微疗效,并不能真正除疤,而且对陈旧性的疤痕无 效。
瘢痕ppt演示课件ppt演示课件
.
17
(二)细胞
3.角质形成细胞: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 的相互作用,在调整组织内环境稳定与修复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有研究发现,有瘢痕疙瘩的角质形成细胞存 在时,成纤维细胞表达更多的TGF-β1、β2受体, Ⅰ型 胶原纤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胰岛素源生长因子、T GF-β的活性因KD角质形成细胞的存在而显著提高。
. 29
(五)细胞因子
1. 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2. α-MSH(α- 促黑素细胞雌激素) 3.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4. 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5. 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6. IL- 8(白细胞介素-8) 7.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8.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30
(五)细胞因子
1.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是目前已知与病理性瘢 痕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目前在哺乳类动物中检测到 TGF-β1、TGF-β2和TGF-β3 , 其中TGF-β1 和TGF -β2 生物活性相同, 是促进ECM过度密集的最密切的 正性调控因子之一,参与瘢痕形成; TGF-β3 则具有抗 纤维化作用。瘢痕疙瘩中, FB 的TGF-β1 和TGF-β2 水平明显增高,而TGF-β3 无变化。
. 8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积为 组织特征 不同点: 过去: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现在: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
9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
增生性瘢痕: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 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增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以 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皮肤创伤及修复的基本过程
(一)炎症期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升高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吞噬作用
炎症病理
示意图
血管内:白细胞(分叶核);淋巴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凝血因子;缓激肽;补体成分。 结缔组织内细胞及因子: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蛋白多糖。
一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缝合对合严密 整齐伤口。
24h炎症反应
48h上皮组织生发层细胞增殖、移行覆盖
72h~96h,毛细血管长入,成纤维细胞移行并产生大 量胶原沉积于创口
2~3W完全愈合,线状瘢痕
(二)二期愈合 见于创伤范围大、组织缺损多、创缘不整或难以整齐、 污染及感染的伤口。
(二)增生期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分 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和沉积。 结局: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
再上皮化:由角朊细胞的增值,迁移,分化三个阶段构成。 细胞再生完全修复
肉芽组织:新生的富于毛细血管的纤维结缔(成纤维细胞)构成。 创口填塞,瘢痕修复
(三)重塑期 以肉芽组织成熟为标志,逐渐向瘢痕转化。以期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
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 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 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如果 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 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keloid)。临床上 又常称为“蟹足肿”。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 在胶原酶的作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 从而使瘢痕缩小、软化。
(二)胶原代谢与排列紊乱
胶原的生成及排列呈动态变化,依赖其产生 细胞的综合作用并处于动态平衡。
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连接 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
②瘢痕组织抗拉力强(虽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强但 比原有组织要弱得多,缺乏弹性,故可造成瘢痕 膨出,在腹壁可形成疝,在心室壁可形成室壁瘤)。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镜下见:
①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②大量成纤维细胞
③炎症细胞
四、瘢痕形成的机制
(一)细胞成分及功效 1、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2、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和功能,参与创 伤愈合及瘢痕形成。 特点:除保持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基质和Ⅲ型胶原 的功能外,还具有收缩功能。它是使瘢痕变硬、挛缩 的组织学基础。 3、肥大细胞 在瘢痕组织参与分泌炎性因子,如5-HT、组织胺、肝 素等,导致炎症细胞积聚,瘢痕增生加重。 4、其他 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等。
应对:熟悉解剖、精细操作、严格无菌、术后护理
一、软化
瘢痕退行性变。表现为形成后数月到数年瘢 痕组织充血逐渐消褪,色泽变淡,外形趋于平整, 质地变软,基地松动。
二、挛缩
瘢痕组织收缩,牵拉周围正常皮肤使之 变形,进而因瘢痕收缩对皮肤延展性的影响 而造成相应功能障碍。如对肌肉、血管、神 经发育的影响;对四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外观影响尤其重要。
皮肤的分层: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皮肤 真皮
生发层 乳头层 网状层
棘状层 基底层
皮下组织
(四)皮肤张力 Borges皮肤纹线和张力线。包括langer皮纹张力线。
(五)家族因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均提示瘢痕疙 瘩有家族遗传倾向。 (六)内分泌因素 与皮质激素、性激素有关。
二、外在因素
小结:
瘢痕之形成不可避免,且其在人体各部位 生长的过程,受炎症反应,尤其是炎症细胞及 其释放的多种介质的影响。对于美容外科学而 言,阻止瘢痕异常增生,消除(手术、药物、 理疗等等手段)瘢痕或将其对人体生理和心理 的不利作用降至最小程度是努力的方向。
一、内在因素
(一)种族 (二)年龄 青年人是瘢痕或瘢痕疙瘩的高发人群。 (三)部位 机体任何部位在受到深及皮肤网状层的 损伤均可能形成瘢痕。 好发部位:下颌、胸前、三角肌部、上背部、髋部等。 少见部位:眼睑、乳晕、前额、外生殖器。
(一)手术切口与缝合质量 切口线——langer,s line关系 切口和皮肤表面的垂直关系 “刀快、针锐、线滑”
缝合技术的要求
45°—90°—45°
(二)损伤的程度——深度 网状层为界 (三)感染 炎症,炎症细胞及因子的参与使愈合时间延长,瘢痕 更容易形成。 (四)异物 污染异物,医源性异物(线头、棉纤维、滑石粉、碎 屑)。 (五)慢性机械性刺激 搔抓、摩擦。
恢复皮肤原有的强度及功能。
胶原更新
胶原交联
数 周
至
胶原酶降解多余胶原
两
年
毛细血管网消褪
蛋白聚糖、水分减少,且分布合理
二、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损伤修复的病理学基础及类ibrous repair)或不完全性修复
(一)一期愈合
美容外科的任务 就是尽量争取
三、瘢痕性修复的概念
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染等,不能 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 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 织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瘢痕修复一定是二期愈合或痂下愈合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
肉眼所见: 鲜红色、颗粒状、 柔软湿润,触之 易出血,状似鲜 嫩的肉芽。
以肉芽填充的方式达到修复——瘢痕形成
“三多一少”:血管多、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多,胶原少。
耗时长而不定,少的需要数周,多则数月。
(三)痂下愈合 见于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 痂壳。表皮再生在痂下之周缘进行,长入并覆盖痂下 创面(再上皮化或肉芽形成)。如发生痂下感染,则 影响脓液排除,导致瘢痕化加重。
(三)基质成分改变 1、纤维粘连蛋白的改变—与瘢痕增生密切相关。 2、粘多糖改变—氨基多糖这一构成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包裹 胶原,阻止其降解。 (四)循环因素 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期,毛细血管增生、组织高度充血。 (五)免疫因素 瘢痕疙瘩中,IgA、IgG和IgM沉积;IgE介导的mast cell释放 的介质可致瘢痕增生;免疫介质,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生 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生长、趋化的影响。 (六)生长因子因素 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利于创 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七)基因表达因素 (八)自由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