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二章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复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
⑷分析;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
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教学评价
布鲁姆借用斯科利文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概念。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的程序是:把一门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使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称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所在,“诊断”后应该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处方”。简言之,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所以,布卢姆指出,评价与评分不是同一个意义。不评分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学习理论的若干变量
布卢姆认为,只要对下列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注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达到掌握水平。 1.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程度(即“认知准备状态”)。 2.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即“情感准备状态”)。 3.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
一、认知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结果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可以被归结于在学习开始时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对学生个别差异的解读)
二、情感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期望,决定了他对学习任务1的情感准备状态,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1后的情感特征,可能成为学习任务2的情感
准备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学生在某一学习任务之前的情感准备状态与在完成该学习任务之后的情感特征。
在布卢姆看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状态,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必要的努力的程度,同时还部分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图克服它们的程度。反之,学生学习某一任务的有效性,也将影响他们以后学习类似任务的动机和努力的程度。而学生对以往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看法,往往是与学校里的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这些成绩解释为是自己学得好或学得差的证据,然后把它与对以后遇到的有关学习任务的看法联系起来。因此,为了使学生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就必须给他们许多得到奖励的机会。反之,如果经常给予学生失败和不适应学习的证据,必然会伴随学生日益增加自我怀疑。
三、教学的质量
布卢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地或内隐地)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
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纠正。
1.线索任何教学都涉及教学内容以及告诉学生如何学习的线索。线索是指要学生学习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做些什么的指导。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呈现线索。学生成绩的差异,往往与他们对教学线索的理解能力有关。由于学生领会线索的能力不同,教师应知道线索的哪种呈现形式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理解,而对不理解的学生则需采用另一种呈现形式。
布卢姆分析教学线索的目的是要说明,学生理解某种线索的程度可能是不同的。如果呈现线索的唯一形式是言语性的,那么,那些适宜于言语线索的学生很快就能领会,而那些习惯于用其他方式获得线索的学生就会处于不利的境地。
2.参与学生必须根据教学线索的提示学习和记忆某些内容,根据线索的规定作出适当的反应或练习。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积极投入或参与学习活动(不论是外显地还是内隐地)。布卢姆相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3.强化强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赞许、认可、微笑、手势、注视,以及各种物质奖励等,都可以作为强化物。强化物不一定始终由教师来支配,有时
可以让小组、同伴或其他人来给予,学生自己也可以给自己强化。此外,强化的效用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上,需要不同类型的强化,甚至不同数量的强化。
4.反馈-矫正如果一个学生是在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个别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话,那么,教师会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线索、给予参与或练习的机会,并适时予以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随时可以交流,随时可以作出调节,实际上也就是在随时给学生以反馈和矫正。因此,在个别教学中,反馈-矫正过程是以微妙的、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反馈的方法一般是由每一学习任务结束时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构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些什么,还需要学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掌握水平。所谓矫正,就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有关他们还需复习哪些教学内容的建议。
掌握学习
在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成绩的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布卢姆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学是富有成效的话,学生成绩分布应该是与正态分布完全不同的。
二、掌握学习的变量
布卢姆承认,掌握学习的原理主要是根据卡洛尔的学习模式。
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是由这样三个变量组成的:⑴机会,即允许学习的时间;⑵毅力,即学生愿意积极从事学习的时间;⑶能力倾向,即在理想条件下掌握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因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而变化的)。需要的时间量也是由三个变量组成的:⑴教学质量;⑵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⑶能力倾向,即学生在适应教学质量、理解教学之后,学习所需的时间。
1.允许学习的时间
布卢姆和卡洛尔都认为,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关键在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量。学习速度的快慢是由能力倾向决定的;但如果学生把所需要的时数都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