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通古诗。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4.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1.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2.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生活经验,交流导入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美的地方可多了。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景。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八课《古诗二首》,首先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鹤雀楼去看一看。
交流:你会背这首《登雀楼》吗?请会背的学生背一背,给予表扬。
2.板书课题。提问:如果你背过这首古诗,那你看课题,就能知道这个字读什么
吗?(手指“楼”)请学生认读。
(1)学生交流“楼”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讲解:古代的楼都是用木头建造的,所以“楼”是木字旁。
(2)出示城楼、钟楼、航站楼、家属楼、教学楼的图片,结合图片扩词。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简介雀楼。
鹤雀是一种水鸟鹤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是因为经常有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鹤雀楼便名扬四海,成了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请学生齐读诗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鹤雀楼”
二诵读古诗,自学生字,感受韵律
1.学生借助拼音和已有基础,诵读古诗。
要求:先不看拼音读古诗,看看自己能不能把它读下来。如果能,在古诗的旁边画个笑脸。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正字。
3.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帮助学生感受诵读的韵律。
4.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评价指导。
三、诵读前两行诗句,想象画面
1.引导读诗: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鹤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
把作者看到的景物画出来。
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预设:白日、山、黄河、海。
2课件出示书中群山图(抹去图中的落日)。点拨:这里的“白日”指的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看图想一想,傍晚,大阳即将落山了,这时候的太
应该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呢?
学生指出位置。出示课件,将落日补充到画面中。
3.学习”依”字。
(1)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看,夕阳依傍着西山即将落下去了。“依”是我
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形声字、加一加)
(2)字理助识字。课件出示“依”演变的字理图
解读字理“依“在很久以前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
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一样,后来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有依存、依傍的意思。你能用“依”组个词吗?预设,依、依、相依为命(3)练习书写“楼”和“依”。
教师提示书写要点“依”和“楼”字在书写的时候都要注意左右宽。“楼”字中“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依”字中“イ“两笔在模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
竖中线起笔。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归类识记“尽、层”
(1)过渡: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落下去,直到消失在作者的前。“尽”在诗句中有消失的意思,“尽”也是这节课的生字,一起读。
(2)观察结构,归类识记“层”。提问,“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首诗里还有哪个生字也是半包田结构的?(“层”)这两个字你怎么区分?
(3)教师范写“尽”,提示:“尺”要罩住下方两点,写得展些。下方两点
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4)学生描红一个,观察比较之后再写一个。
(5)学生自主迁移练写“层”,先观察再描红,同桌互相评价,再练写两个。
5.请学生朗读第一行诗。指导:登上鹳雀楼,作者远远看到夕阳依傍着西
山即将落下去,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读一读第一行诗,注意语速要尽量缓慢。
6.过渡:作者远望夕阳即将落下西山,当他站在鹳雀楼上低头望去,黄河水出现在他的眼前,请你读一读第二行诗。
(1)学生朗读
(2)指导书写黄”
师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提醒:中间是“由”,不要写成“田”,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一个,再写两个
(3)播放黄河视频。指导明读。
7.引导想象:结合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个画面。
(1)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诵读后两行诗句,感悟哲理
1.过渡: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这样壮丽迷人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学习“欲”字
(1)讲解:“欲”是左右结构的字,有想要的意思
(2)课件出示美食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好吃的,你就会有什么呀?(食欲)看到眼前的美景,作者又有了新的欲望。指名读第三行诗。
3.学习“穷”字。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识记方法
(2)感悟字义。出示反义词:富一穷,提问:诗中的“穷”和这组反义词中的“穷”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穷”是“穷尽”的意思。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哲理。讲解:我想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远的风景。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这也是后两句诗表达的意思。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诗。
五、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播放乐曲,指导背诵: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我们看到夕阳依傍着西山慢優落下,黄河水奔不息地流向大海,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就能看到更远的风景。让我们想象这样的画面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再试着背一背。
学生配乐通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
"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解诗题
1.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王之涣一同登上鹳雀楼,欣赏了日落西山、黄河入海的社美景色。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首诗。(师生齐诵《登鹳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