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一次川渝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一次川渝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云图观测资料以及利用MICAPS系统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对2014年8月31日-2日川渝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后面统称“8.31”川渝大暴雨过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就这次暴雨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
应用了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和对暴雨发生起重要作用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
主要内容是西南涡发展演变与此次暴雨形成的关系,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为暴雨的发生和持续提供的有利条件。
超低空南风急流促使川渝地区水汽陡增,对流不稳定性迅速增强,为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和层结不稳定条件,研究了“8.31”川渝大暴雨过程发生的物理特征、发展机制和维持机制。
关键词:大暴雨,天气形势,西南涡,天气系统,高低空急流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暴雨目的及意义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次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从而造成房屋倒塌,公路冲毁,农田淹没,在城市里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渍灾会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收。
涝灾一般只影响农作物,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涝灾和渍灾在大多数地区是相互共存的,涝渍灾害如水网圩区、沼泽地带、平原洼地等。
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和研究,他们主要是对暴雨的形成机制和维持原因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暴雨的预报难度很大,经过对已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对今后的暴雨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暴雨的预报水平和预报的准确率,更大的减少暴雨带来的自然危害,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许多国内外的气象工作者对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对暴雨预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邮市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分析

高邮市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分析作者:顾宇高翔戴明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4期收稿日期:2024-02-01作者简介:顾宇(1992—),男,江苏扬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摘要: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7月6—7日高邮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1)高空急流分流区辐散作用、中纬度500 hPa冷涡系统及西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都与本次强降水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冷涡后部冷空气与低空急流暖湿水汽的持续性交汇有利于暴雨天气的产生;(2)高空急流分流、深厚的冷涡系统及西风槽、低层切变线造成整层的持续抽吸作用,为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关键词:暴雨;东北冷涡;急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4–0-03暴雨是我国最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突发性高、强度大等特点,极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1]。
近年来,专家学者主要是从水汽输送特征、环流形势和中尺度系统特征等方面进行暴雨研究[2-5]。
同时,多位学者认为近些年厄尔尼诺事件或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是极有利的气候背景[6-7],低空急流对于暴雨的形成,起着输送水汽和能量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必要的动力学条件[8]。
本文对2023年7月6日至7日江苏省高邮市地区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形势场、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使用了ERA5(2023年7月6—7日)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包括位势高度场、风场、比湿、涡度及散度,水平分辨率为1°×1°。
2 降水概况2023年7月6日14:00至7日14:00,江淮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系统性强降水天气过程。
高邮市出现了大暴雨天气,日降水量为226.2 mm。
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7月6日夜间至7日凌晨,最大小时雨强为41.5 mm/h。
3 降水成因分析3.1 环流背景分析本次强降水过程为梅雨后期偏南深厚冷涡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产生的天气过程。
急流在梅雨期持续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 af g U i rt f I om t nSi c 1N nn nz s) J n r ai c ne& Tcnl ) N nn 204 , hm ; i i / f ’ e ’ o e eho g . aj g 0 4 C il o i 1
2J n s Me oo g cl be ’ o) N n n 2 0 , h a i gu t rl i s a r , uj g 0 8 C i ; a e o O m t a i 1 0 n 3t aeg Go po 4 erL t 1 u i V e I m t n C i t rl i l d ii rt n B in 0 0 1 C i t fn ru u f、 t 1 o . do i o r a i . hn Me o o c m n t i , ei 10 8 , h a e ( g a 4 & d  ̄r o n a e o g aA s ao jg n
tel — vles h w lvl o t ete s eny h w l e jt rel — e suh s j t a a t er nt m O( r c .O l o e . o e w t r sh n a o ot a o ! e
d r g9 J l t 4 J l ,2 1 n h n u n eo h e v an T ers l h w ta teu p rmo ui uy o 1 uy 0 0 a d teif e c n teh a yr i. h eut s o h t h p e — n l s
山西北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山西北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成因分析作者:金磊姚净杨东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25期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高分辨率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2年7月20~21日山西北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发生在阻塞高压稳定维持以及副高进退的环流背景下;200hPa高空辐散场的长时间维持促使了上升运动的加强,有利于强降水的持续;700hPa低涡切变线是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条件;降水前期不稳定能量的聚集为大暴雨的产生积累了能量,有利于大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发展;副高边缘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不断生成、发展与合并,导致强降水的产生,大暴雨出现在对流云团的东南侧。
关键词:区域性大暴雨影响系统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9(a)-0091-02山西地形起伏异常显著。
特殊的地形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使得山西降水具有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
2012年7月20~21日,山西北部出现了区域大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较大的人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高分辨率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试图对大暴雨过程前后环流背景、要素和形势配置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物理量进行诊断,以揭示山西大暴雨形成的原因。
1 降水概况2012年7月20日20时~21日20时(北京时,下同),受副热带高压进退影响,山西省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24h降水量介于0.1~268.1mm之间。
其中,20个县市、159个乡镇出现了暴雨,5个县市、33个乡镇降水量在100mm以上。
大暴雨主要出现在21日00时~20时,小时最大雨强为64.5mm/h(怀仁河头站),持续17~20h。
急流对一次特大暴雨形成的影响分析

急流 对 一次 特 大 暴 雨 形成 的 影 响 分 析
姚 胜 芳
( 西 气 象 台 ,广 西 南 宁 广 502) 3 0 2
摘 要 : 用 常规 天 气 资料 、 1 分 析 资 料 , yc卫 星 资 料 等 , 广 西 一 次 特 大 暴 雨 过 程 的 的 物 理 条 件 和 可 能 机 制 利 T2 3 f2 对 进 行 分析 ,发 现有 利 的 环 流 背 景使 得 副 热 带 经 圈 闭 合 环 流 形 成 ,促 使 的低 空 西 南 急 流 发 展 、超 低 空偏 南 急 流加 强 。 在暴 雨发 生 过 程 中 超 低 空 南 风 急 流 是暴 雨 所 需 水 汽 的最 大 提 供 者 ,低 空 西 南 急流 是对 流 不 稳 定 层 结 的建 立 者 和 维 持者 ,也 是 暴 雨 区 低 空 天 气 尺 度 上 升 气 流 的建 立 者 和 对 流 不 稳 定 能 量 释 放 的触 发 者 。另一 方 面 ,暴 雨 又 促 进 了低 空 急 流 的维 持 和 移 动 。
北跨 度大 ,槽后 西北 气流 强盛 ,有 利于 引导地 面冷 空气 从东 路南下 影 响广西 。 8 1 1 ~ 9日, 北槽 东移 , 华 引导地 面锋 面 和8 0 变线 南压 , 高东退 减弱 , 9 5切 副 1 日2 0时 ,副 高 略有 加 强 ,地 面锋 面和 8 0切变 线北 5 抬 ,2 1日,华 北槽 再次 东移 ,副高东 退 ,引导 地面
理很有 必 要 。
日2 0时进一 步西伸 , 但脊 线偏 南 , 1。 附近 , 在 3N 以 后 又东退 , 3日2 到2 0时 , 脊线始 终维 持续 稳定 在1 。 5
高 ,据统 计 ,在 江淮 梅雨 期有 7 以上 的天数 出现 O, 9 6 低空 急流 , 中7 的低 空急 流伴有 暴雨 , 之8 其 9 反 3, 9 6 的暴雨 伴有 低空 急流 。 1 7  ̄1 7 据 9 0 9 4年5 6 间统 ~ 月 计 ,华南 出现 1 9次 J W ( 一1 m ・ -) S > 6 S1 ,其 中 1 6 次在 1 5天 内广 东 省 出现 > 1 0 ~ 0 mm/ d的大 暴 雨 ,
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在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在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中的作用Sporad ic In ten sive Prec ip ita t ion Process2 Q IN Q ingd i(), 536000, Guangx iM a r ine M eteo ro logy S ta t ion B eih a i C h inaA bstra ct: T h e ana ly sis of th e upp er level jet st ream occu r red in a spo rad ic in ten sive p recip ita t ion p rocess 1999 in w in ter of found th a t d ivergence occu r red a t th e sou th side of jet st ream in let and it s low er level. 2, convergence ro seW h en th e Indo B u rm a t rough is act ive in low levelconvect ion st reng th en s and In2 2; do B u rm a t rough develop sconvergence occu r s a t th e no r th side of jet st ream in let and it s low level d i2, 2.vergence goes dow n and sou thw a rd non geo st rop h ic occu r s: ; 222; ; Key wordsjet st ream subcircu la t ionIndo B u rm a t roughsubt rop ica l h igh p ressu re有 24 个县、市为 50, 99 mm 。
中小尺度终结版

以下均为老师的重点,按顺序整理1.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2.简述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β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L)一般为20-200 km,垂直尺度(H)为10 km左右,因而形态比H/L为10-1-100β中尺度系统的生命史一般在几小时到十几小时,(2)气象要素梯度大。
中尺度天气系统气象要素的梯度很大,气压达1~3 hPa/10 km,温度3℃以上/10 km,中尺度系统如飑线过境时,变温为10℃/15 min左右,变压为6 hPa/15 min 左右。
中尺度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现象一般比较激烈(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尺度分析表明,中尺度系统的动量方程中,加速度项与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具有相同的量级,不能满足地转平衡关系对于β中尺度,尤其是γ中尺度运动,准静力平衡假定对所描述的中尺度系统有明显的歪曲,垂直运动速度也明显大于大尺度运动(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中尺度系统在统计的意义上是小概率的它的空间尺度跨越的范围宽(频谱宽)且中尺度系统影响时的要素变化激烈,表明它是频谱宽的大振幅事件。
3.滞弹性近似、包辛内斯克近似及适用条件?1.包辛内斯克近似:(1)在连续性方程中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是完全非弹性,因此是速度无辐散的;(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中要部分考虑密度的影响,(3)状态方程或热流量方程中要考虑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由受热不均匀即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不考虑压力效应对密度变化的影响;它主要适用于浅对流的中尺度运动2.滞弹性近似比包辛内斯克流体在弹性近似方面更接近实际流体,其主要特征是:(1)连续性方程中虽然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但保留了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因而是滞弹性的,或称之为质量无辐散,(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及状态方程和热流量方程中要同时考虑压缩效应和热膨胀效应引起的密度变化。
因而滞弹性流体主要适用于研究深对流的中尺度运动,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包辛内斯克近似4.什么是“对称不稳定”?所谓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是对流稳定的和水平方向上是惯性稳定的情况下,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大气现象5.简述强风暴发生的天气学必要条件?①位势不稳定层结,并常有逆温层存在;②低层有水汽辐合;③有不稳定的释放的机制;④强的风垂直切变;⑤低空急流;⑥中空干冷空气等6.什么是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对流性天气一般发生在条件性不稳定层结的情况下,但有时在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层结下,如果有较大的抬升运动,特别是发生整层大气得到抬升时,原先的条件性稳定层结变成不稳定的了,这种不稳定层结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其适用于气层。
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表时间:2018-06-06T15:47:10.8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张媛毛世杰杨柳[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
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槽1脊型。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
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槽1脊型。
中低层有切变南压,因系统移动缓慢,各层急流均显著,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好,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再加上丰富水汽输送,构成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及累积量大特征。
暴雨发生期间,成都市一直处在高湿区,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区域,各层水汽条件配合较好,丰富的水汽输送为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提供有利水汽条件;低层辐合上升及高空辐散抽吸推动强烈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天气给予了较好动力条件;本地降水发生前,暖湿气流以上有干冷气流分布,主要呈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随着上升气流逐步增强释放,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暴雨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引言暴雨天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时常会发生的一类灾害性天气。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
如何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暴雨天气损失,便需要对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及掌握。
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大多数区域均发生暴雨天气,本文以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加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以掌握成都市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对今后同类天气预报预警及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1天气概况2016年6月14-15日成都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且伴随雷电及短时阵性大风天气。
武汉2011年6月18日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第43卷增刊(1)2012年6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3,Supplement (Ⅰ)June ,2012收稿日期:2012-02-10作者简介:胡迪,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航空气象预报工作。
E -mail :hudi1998@yahoo.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12)S1-0087-03武汉2011年“6·18”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胡迪(民航中南空管局湖北分局,湖北武汉430302)摘要:为了减少特大暴雨对城市造成的各种损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每6h 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探测资料,对2011年“6·18”武汉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结构,物理量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解析了此次特大暴雨的成因,有关结论可为提高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梅雨锋;低空急流;中尺度系统;特大暴雨;武汉中图法分类号:TV122.1文献标志码:A2011年6月18日(以下简称2011年“6·18”),受大气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梅雨锋系统的共同影响,湖北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其中鄂西和鄂北地区以大雨为主,局地暴雨,而武汉市所处的江汉平原地区则普遍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
据湖北省自动气象站的资料,6月17日21ʒ00 18日20ʒ00(北京时,下同),全省共计有28站出现暴雨、20站出现大暴雨、3站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黄陂区武湖站和新洲区潘塘站的降水量分别达到了243mm 和212mm 。
此次特大暴雨造成了武汉市区内多处严重的道路渍水、交通堵塞、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暴雨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物。
一些研究发现,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一系列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引起的。
而南方汛期暴雨的一种常见天气尺度系统配置是,西风带低槽携带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度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中低层切变和地面锋面,从而在切变线和锋面附近产生暴雨。
呼和浩特市2017年7.5~7.6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

呼和浩特市2017年7.5~7.6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魏薇【摘要】利用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呼和浩特市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7年7月5日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都是由500hpa形成明显低涡造成的,副高外围特征线584线位于华北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影响,配合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产生暴雨;高低空急流作为水汽和能量的重要输送通道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是产生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暴雨;高空低涡;副高外围;急流【作者】魏薇【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226)暴雨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汛期预报和服务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暴雨预报准确率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依然较其他预报产品的正确率低一些。
说明在实际的业务中,暴雨天气仍是预报中的难点,但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提高,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为更深入研究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和机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呼和浩特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分布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夏季雨水充沛。
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第二次北跳前,呼和浩特处于副热带系统外围,受西南风影响,暖湿空气北上,低层高温、高湿,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频繁交汇非常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发生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虽然呼和浩特暴雨在雨季中出现频次较少,但暴雨的降水量对整个夏季降水的多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降水太少所导致的干旱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降水过度集中又会对形成山区洪涝灾害,或城市内涝,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对城市建设和交通、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威胁。
1 降水实况受高空冷涡影响,7月5日夜间到6日(2017年)呼和浩特市迎来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
低空急流在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低空急流在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作者:闵涛吴筱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5期摘要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3~4日发生在雅安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雅安市位于两高之间的辐合带,这为高纬冷空气沿着辐合带迅速南下入侵该市并触发不稳定能量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南风低空急流有利于南海水汽向雅安市输送,并造成整个雅安范围内暴雨的产生;低空急流下产生的暴雨不要求强烈的气旋性扰动,低空急流可通过水汽输送来促进暴雨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辐散相耦合的有利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并加强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低空急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
关键词雅安;低空急流;暴雨;作用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5-280-05Abstract A regional rainstorm occurred in Ya'an during Aug 3rd to 4th 2015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data, intensive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is process, Ya'an is located in the convergence zone between two high pressure, which form is conducive to the high latitude cold air down south quickly along the convergence zone and trigger instability energy; The southerly lowlevel jet is conducive to transport water vapor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Ya'an and cause rainstorm in the whole range of Ya'an;Strong cyclone disturbance is unwanted in the rainstorm which occurred under lowlevel jet for that the lowlevel jet can promote and strengthen the vertical upward movement by transport water vapor to form the favorable dynamic structure in which the convergence at lower level and divergence at upper level; The lowlevel jet provides favorable water vapor conditions and thermal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Key words Ya’an; Lowlevel jet; Rainstorm; Role低空急流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1],研究显示,大约75%~80%的暴雨与低空急流有关[2]。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

暴雨灾害 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
Vol.32 No.3 Sep. 2013
孙明生,杨力强,尹青,等“.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J].暴雨灾害,2013,32(3):218-223
摘 要:本文是“北京 7·21 特大暴雨成因分析”的第二部分,从上升运动、风垂直切变以及地形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暴
雨成因。所用资料包括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观测以及 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1)高空急流辐
散与低层低涡切变线、地形辐合线、地形强迫抬升等共同作用构成的强烈上升运动触发和增强了暖区强降水;低涡东移、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 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
孙明生 1,2,杨力强 1,尹青 1,牛震宇 3,高黎明 1
(1. 北京军区空军气象中心,北京 100061;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3. 93420 部队 52 分队气象台,石家庄 050071)
锋面系统进一步增强了上升运动,触发形成锋面降水过程。2)较强的风垂直切变是“7·21”特大暴雨区别一般暴雨的另
一个环境场特征。3)对流层中层西南引导气流加强、地面辐合线呈西南—东北向、云团移向前方存在上升运动中心、水
汽通量辐合中心以及位势不稳定中心。这些因素造成对流云团在辐合线附近一个个生成,并向前方辐合和位势不稳定
Abstract:This paper is the second part of“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a torrential rain occurring in Beijing on 21 July 2012”. The vertical motion, wind vertical shear and terrain effect of this torrential ra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intensiv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s, Doppler-Radar data and 1°×1°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vergence in high-level jet, the wind shear line in low-level, the upward of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near low-level-jet, the convergence line of terrain and the terrain forcing jointly acted to trigger the intense upward movement, thus activated and maintained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vortex and the frontal system further enhanced the vertical motion and the frontal precipitation. 2) The strong wind vertical shear was a unique environmental feature of the“7·21”event. 3) Factors, including the south-west-jet at mid-level, the southwest-northeast direction convergence line at surface level, the cloud clusters moving to the upward motion region, moist flux convergence region and the potential instability region, have resulted in a series of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emerging, moving along the jet direction, which acted as a“train effect”, and lead to torrential rain weather. 4) The terrai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ing torrential rain. The windward slope, flared terrain and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make the mountain area in west-south Beijing become a region prone to form and enhance cloud clusters. Key words:torrential rain; train effect; wind vertical shear; terrain
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

第30卷 第3期气象科学Vol .30,No .3 2010年6月SC I ENTI A METEOROLOGI CA SI N I CAJun .,2010 张京英,陈金敏,刘英杰,等.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气象科学,2010,30(3):4072413. Zhang J ingying,ChenJ in m in,L iu Yingjie,et al .Analysis of mechanis m s of short 2ti m e rainfall in the p r ocess of str ong rainfall .Scientia Meteor ol ogica Sini 2ca,2010,30(3):4072413.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机制分析张京英1,2 陈金敏3 刘英杰1 刘亚蕊1 潘 玲1(1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临沂276004)(2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31)(3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摘 要 利用雷达径向速度、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和雨量资料,分析了临沂2008年汛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发生机制。
结果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
分析还表明:低空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利于降水过程持续,而高空气流的短波波动则造成降水强度的强弱波动变化;当高空气流由偏西风转为西南风,中低空西南气流和中高空西南气流同向叠加时,对流层中层西南急流建立并且向超低空传递,高空冷空气的加入和低层西南气流加强促使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导致短时强降水。
关键词 暴雨 风廓线 机制分析 分类号 P458.3 文献标识码 B收稿日期:2009205223;修改稿日期:2009209208基金项目: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2008sdqxz 20)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80203063)第一作者简介:张京英(19672),女,山东临沂,高工,主要从事短时短期预报.zhjingying@Analysis of mechan ism s of short 2time ra i n falli n the process of strong ra i n fallZhang J i n gy i n g1,2 Chen J i n m i n 3 L i u Y i n gji e 1 L i u Yaru i 1 Pan L i n g1(1L inyi M eteorologlical B ureau,Shandong L inyi 276004,China )(2Shandong M eteorological Institude,J inan 250031,China )(3Shandong M eteorological O bservatory,J inan 250031,China ) Abstract By using radar radial vel ocity,st or m relative radial vel ocity and wind vel ocity p r ofile aswell as numerical p redicti on p r oducts and inf or mati on on rainfall,mechanis m s of short 2ti m e rainfall in the p r ocess of the biggest and the last str ong rainfall in 2008in L inyi are analyzed .it is f ound that the ap 2pearance of s mall and mediu m 2scale syste m is causes of short 2ti m e heavy rainfall under the favorable situ 2ati on of the large circulati on .The analysis als o showed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stable l ow 2level jet is use 2ful t o continuing the p r ocess of p reci p itati on,and the p reci p itati on intensity changes are caused by high 2level jet volatility,and the m iddle 2level tr opos phere s outh west jet is established and strengthened when the upper air current is combined with the l ow 2level current,and medium 2scale syste m generated,and then short 2ter m str ong rainfall is p r oduced .Key words Str ong rainfall W ind vel ocity p r ofile Analysis of mechanis m 引 言短时暴雨(短时强降水)是由相对较高的降水率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造成的。
急流在一次暴雨中的影响分析

急流在一次暴雨中的影响分析作者:王丽郭鹏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8期摘要:利用实况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7月31日~8月1日发生在铁岭地区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条件和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暴雨过程是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带”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与700 hPa以下低层强辐合区叠置,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加强,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形成提供了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是促使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维持者,是激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触发者,低空、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向北推进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切变线的东南移加强了低空急流的发展,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暴雨发生在急流轴上最大风速中心的左侧切变线右侧高低空急流叠加的区域、超低空急流左侧的切变辐合带内。
关键词:影响系统;急流;切变线;暴雨中图分类号:P442文献标识码:A1引言暴雨是辽北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的产生通常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而成,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暴雨都有急流相伴,急流在暴雨天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乾根以武汉附近的暴雨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高空、低空、超低空急流的作用[1]。
对于暴雨的形成,陆汉城指出[2]:高空急流是产生高空辐散的机制之一,具有抽气和通风的作用,低空急流对强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肖文俊通过实例分析了高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3],指出暴雨的发生与高低空急流和切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过程概况2008年7月31日14:00~8月1日14:00(北京时,下同)铁岭地区普降暴雨(图1(a)),其中10个雨量点雨量≥100mm,达到大暴雨量级,最大雨量150mm,出现在开原站。
这次暴雨过程造成铁岭市6座中小型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标准,致使溢洪,部分水利设施遭到损坏,其中损毁堤防10处,计,堤防决口1处,损毁护岸2处,冲毁塘坝3座,损毁灌溉措施3座,损毁机电井6眼,直接经济损失亿元,暴雨还使市区低洼地段出现积水,造成城市渍涝,给人们出行和城市交通带来影响。
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考试试题(简答题、术语题)

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考试试题(问答题、术语题)一、法规标准1.1通用法规和空管知识三、问答题1、试题编号:02FG06TY1251按飞行高度飞行可分哪几类?答:飞行分类按飞行高度可分超低空飞行、低空飞行、中空飞行、高空飞行、平流层飞行。
2、试题编号:02FG06TY8408机场灯光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灯光系统?答:进近灯光,跑道灯光,滑行道灯光。
3、试题编号:02FG06TY6938飞机为什么通常要求在逆风条件下起飞和着陆?答:因为(1)逆风可使离地和着陆的速度减小,能缩短滑跑距离;(2)逆风起飞由于产生附加进气量,可增大飞机运动开始时的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3)逆风着陆增大了飞机迎面阻力,使飞机减速加快,也减小了接地速度;(4)逆风可增加升力,故在逆风条件下,据逆风分量的大小,可相应增加飞机载重量。
4、试题编号:02FG06TY9296I类、II类精密进近的决断高和能见度(或跑道视程)分别是多少米?答:I类精密进近的决断高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RVR不小于550米;Ⅱ类精密进近的决断高低于60米,但不低于30米,RVR不小于350米。
5、试题编号:02FG06TY9126夜间的能见度决定于哪三个因子?答:大气透明度、灯光强度、视觉感阈。
6、试题编号:02FG06TY9287影响飞机升力和阻力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飞机升力和阻力的因素有飞行速度、机翼面积、空气密度及升力、阻力系数。
7、试题编号:02FG06TY7975非精密进近和精密进近的最低标准分别由哪些因素决定?答:非精密进近的最低标准是由最低下降高度(MDA)/高(MDH)、能见度(VIS)决定;Ⅰ类精密进近的最低标准应当包括决断高度/高(DA/DH)、跑道视程(RVR)或者能见度。
在装有RVR的跑道,精密进近最低标准用决断高度/高(DA/DH)、跑道视程(RVR)表示。
8、试题编号:02FG06TY7289我国现行的空域分为哪几个区?答:我国现行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禁区、航路和航线。
暴雨天气系统及其诊断分析

• 转换:
– 高空环流形势维持基本纬向稳定
• 消失:
– 常伴随着高空形势由纬向环流转变为经向环流
低空低涡
• 多存在于离地面2~3公里的低空,如生成于四 川的西南涡,生成于青海高原的西北涡,生成 于西藏的高原涡等 • 上述低涡形成于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与高 原地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 当它们东移后,对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降水都 有影响
热带环流
• 除直接造成暴雨外,它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 用,对我国夏季西风带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
热带辐合带(ITCZ)、东风波
• 环流形势及 作用机制
高空急流
+ζ
CON DIV
J
CON
―ζ
入口 出口
• 急流轴的左侧风速气旋性切变处对应为 正的相对涡度 • 急流轴的右侧风速反气旋性切变处对应 为负的相对涡度 • 入口区 左侧辐合 右侧辐散 • 出口区 左侧辐散 右侧辐合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移动、转换和消失
• 形成:副热带高压脊和西风带小高压之间 • 移动:比较缓慢
– 冷式 南移 暖式 北移 – 当有低涡沿切变线东移时,涡前切变线北抬,涡后切变线南压,每 东移过去一个低涡,切变线就南北摆动一次 – 当高空槽加深,地面气旋发展时,处于槽后的切变线南移 – 随副高进退
• 西南涡的天气
–在源地时,可以产生一些阴雨天气 –当低涡移出时,无论低涡是否发展或是否有 地面锋面配合,绝大部分(95.5%)都有降 水
• 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 方 ;低涡天气有日变化
高空冷涡
• 高空冷涡是大尺度的环流系统,从低空 到高空都有表现,是比较深厚的系统, 如东北冷涡、华北冷涡
dq q q V q dt t p
2013年7月2日东北强降水研究

2013年7月2日东北强降水研究曾科;顾建峰;刘海文【摘要】为揭示2013年7月2日形成东北暴雨的降水原因,利用常规观测、加密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影响2013年7月2日东北暴雨主要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稳定少变的“北低南高”形势是导致7.2东北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北低”就是从对流层中低层到对流层中高层都存在的深厚东北冷涡,此深厚的东北冷涡一方面使东北上空形成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结构;另一方面,使东北地区以南地区形成一个从地面延伸至对流层高层的高空锋区,伴随着高空锋区的存在,东北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南侧,由于大气质量的调整,形成低空急流,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使东北上空存在一支明显的次级环流,这可能是引起东北7.2日暴雨的主要动力强迫机制,暴雨主要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和低空急流出口处左前方的右侧;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南部的偏南气流以及西风带偏西气流,为东北7.2暴雨提供了较好的水汽供应.四边水汽收支结果表明,西边界、南边界和东边界都是水汽输入边界,且南边界贡献最大,只有北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东北在水汽盈余的条件下,十分有利于7.2暴雨的产生.【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7页(P491-497)【关键词】大气科学;天气诊断;东北暴雨;高低空急流;次级环流;水汽条件【作者】曾科;顾建峰;刘海文【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气象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气象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0 引言暴雨是中国夏季主要的气象灾害[1],往往能引起严重的洪涝,山洪爆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接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如1994年东北地区产生的洪涝、1995年大洪水、1998年夏季发生于松花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超历史记录的洪涝和2005年东北大部洪水等[2],这些洪涝天气过程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3-4]。
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张春艳;王力;孙明明;张建海【摘要】Using 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rainfall data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the features and synoptic systems of rainstorm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2011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um Rains Season in 2011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composed of four severe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with stable rain beh, overlapping distribution of severe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 and mid- dle reaches of the Qiantang River and ac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more than that in the same period of the past years, which lead to frequent flash floods in the Qiantang River basin and its all tributaries. The stability and continuance of South Asia high,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 Pacific and "two trough and one ridge" circulation pattern ar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rainstorm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Zhejiang. Different from the stability of subtropical high gradually stretching westwards and moving northwards to the same location as Meiyu period ap- proached in the past,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2011 is located at west first, and moves eastwards and stretches westwards and moves northwards, and then it is stable after the first severe precipitation process took place; the precipitations from other three processes present a typical circu- lation pattern of Meiyu period,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is westward during the first process, but very severe precipitation emerges in Zhejiang. The precipitation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3rd process when the dry and cold air from the northintruded into front zone. There are three up- per-level jet cores moving eastwards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2011 in Zhejiang, and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four processes emerges on the fight side of entrance region of the three upper-level jets successively. The stability and continuance of southwest monsoon moving northwards close to 30° N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severe precipitation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2011 in Zhejiang.%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气象站网雨量资料,分析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并对其影响天气系统进行诊断。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全美兰;刘海文;朱玉祥;程龙【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including the surface hour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using the weather diagnosis and analysis methods,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 for the torrential rainfalls in Beijing,both increased suddenly at the time of 14:00 BT and of the biggest amount at 19:00 BT 21 July 2012 (named simply as 7.21 hereafter)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 moved from the west to over Beijing is related to the Beijing 7.21 rainstorm,and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 and its divergence field,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upper-level je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eijing 7.21 rainstorm.At 14:00 BT 21,along with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 northward spreading,the range of the upper-level divergence,which is situated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entrance region of the upper level jet stream,expanded significantly.The Beijing reg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ep convective motion and affected by the favorable moisture conditions,which was associated by the southeast flow,and thus caused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Beijing area to increase abruptly.At 20:00 BT 21,the upper-level jet stream further northward spreads,and the low-level convergence generated by the northwest vortex,resulted in the strong upper-level divergence over Beijing.The vertical motion enhancedby the strong upper-level divergence over Beijing,which combined withthe impact of warm air from the south-east,leading the precipitation of Beijing region to reaching the maximum at 19:00 BT 21.The ascend-ing motions appeared in the right side of entrance region of the upper-level jet,while the descending motions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Beijing,at either the precipitation-increased suddenly time or the precipitation maximum time of Beijing 7.21 rainstorm.Thi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of the 7.21 Beijing rainstorm.%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重点研究了高空急流对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14时(北京时)和降水最强时刻19时的动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