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前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演讲的核心目的;

●学会分析听众的需求;

●做好充足的演讲前准备。

演讲前的准备

对于好的演讲来说,之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演讲没有准备,相当于不带子弹上战场,这时的情况紧急及压力不言而喻。很多人被大家公认演讲口才好,其实他很可能在台下准备过无数次没有发表的演讲,可能在其他场合研究过类似的资料,也可能在开始演讲前打过腹稿,从这个角度来讲,演讲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现场发挥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前期准备,好的现场发挥便无从谈起。所以说,准备是先于发挥的。前期的充分准备可以使人们克服紧张恐惧感,让人们更加自信、自如、轻松地驾驭现场。

一、明确演讲目的

1.演讲的目的误区

?精彩

很多人一上台演讲,就希望自己的表达能够非常精彩。其实,盲目追求精彩会使演讲效果打折,因为演讲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对自己缺乏认同感,认为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从而打击自己的信心,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这时,演讲者的表达就会受到限制,原来敢讲的现在变得不太确定。

实际上,演讲不是为了精彩。凡是为了精彩而进行的演讲都是在误导自己、误导听众。

?全面

很多人一上台演讲,就希望自己能够讲得很全面。其实,当一个人的演讲追求大而全时,就会发现好像都讲了,又好像都没讲,无法给听众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反过来,如果演讲时抓住关键一点做表述,却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所以说,演讲不是为了讲得大而全。

?崇拜

很多人一上台演讲,就希望在听众中产生良好效果,得到听众的认可,让听众崇拜自己,这样做的效果同样不会很好。因此,演讲不是为了得到听众的崇拜。

?完全认同

很多人一上台演讲,就希望得到听众的认同。其实,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学习经历、价值观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几乎没有任何人的观点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三三三”法则可以帮助演讲者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即三分之一的人比较认同、三分之一的人一般认同、三分之一的人不认同或者中立。这在当今社会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演讲者在演讲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得不太认真,可能因为他们的价值观、经历和自己不同,没必要因为这样而怀疑自己。演讲者应该把精力、焦点放在三分之二认同的人身上,他们比较认同、欣赏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得自己更具自信、思路更流畅、演讲更成功。

由此可见,演讲不是为了得到听众的完全认同。

要点提示

听众“三三三”法则:

①三分之一的人比较认同;

②三分之一的人一般认同;

③三分之一的人不认同或者中立。

2.演讲的核心目的

演讲的核心目的可以概括为:使人知、令人信、动人情、促人行。

?使人知

所谓使人知,是指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信息传达出去,使人了解、知道。

?令人信

所谓令人信,是指演讲者要用自己的案例、经历、所见所闻等支撑自己的观点,让听众信服。

?动人情

所谓动人情,是指演讲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动听众的情绪,产生很好的互动。

?促人行

所谓促人行,是指演讲的最终目的是让听众行动起来,将听到的、学到的运用于实践。

在这四个核心目的中,有时演讲者只需达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有时需要同时达到。明确演讲的核心目的可以使演讲者不必受制于一些平常的想法,可以变得更加放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演讲听众分析

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有一句名言:“你给我一个小时去砍树,我会花40分钟来磨刀。”他还说:“你给我一个小时去演讲,我会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去了解听众想听什么,只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考虑我想说什么。”林肯的演讲之所以能够被牛津大学刻成铜字放在图书馆里,很大原因在于他每次演讲都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听众的需求,每次演讲都能抓住听众、把握听众。

如果一个演讲者根本不了解自己面向的听众,不清楚听众的需求,也就无法驾驭听众、影响听众。演讲者应该通过对听众的分析了解以下内容:

1.身份地位

表1?不同听众对应不同的表达方式

市场部门工作人员,如果演讲过于严谨,则可能无法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很多人在演讲时发现,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地方讲述的效果差别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听众变了,而演讲者没有做调整。因此,面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听众,演讲者采取的表达方式应有所不同。

2.年龄大小

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听众,演讲者的表达方式、节奏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面对年龄偏大的听众时,语速要尽量放慢;面对年轻听众时,语速要稍微快一点。周杰伦之所以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而老年人则不太喜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创作的作品节奏符合年轻人的节奏。

3.文化背景

演讲者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时,表达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案例】

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困惑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留学,他的女朋友是德国人。有一天,他和德国女友一起逛街,在过马路时,发现虽然是红灯,但是路上没有车也没有人,他便很快

穿过了马路。但是,他的德国女友没有跟过去,并与其分手。原因在于,德国女

友觉得这个男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后跟着他不会有出息。

一段时间后,这位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又交了一个中国女友。有一天,他和中国女友一起逛街,在过马路时,发现是红灯,同样路上没有车也没有人,但是

他吸取了在德国留学时的教训,站在路边一动不动,直至绿灯才通过马路。但是,他的中国女友在红灯时很快就穿过了马路,也因此与他提出分手。中国女友认为

这个男人连红灯都不敢闯,以后跟着他不会有出息。

这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虽然改正了做法,但是同样遭遇分手。这就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会导致人的思维、行动有所不同。要了解人的需求,就要了解其文化背景。

实际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例如,南方人讲话相对慢条斯理,而北方人讲话则相对粗犷;上海人饭桌上的菜碟子较小,一顿饭三盘菜可能都不够吃,而东北人饭桌上的盘子则非常大,常常一盘菜一顿饭都吃不完。因此,演讲者需要根据对象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

4.文化水平

面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听众,演讲者的表达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有好的表达、好的演讲、好的效果。例如,面对学历较高的听众时,演讲者的表述应当概括而深入;面对学历较低的听众时,演讲者的表述应当通俗而浅显。

曾经有一位着名的央视主持人采访养猪协会的会长,这个会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主持人上午刚刚采访了市长,思路还没有调整过来,直接问:“咱们会辐射了多少农户呀?”会长憋了半天,终于很不好意思地问:“请问主持人,您说的‘辐射’是什么意思?”主持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说话欠妥,转而问养猪协会管了多少农户,这才缓解了双方的尴尬。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说得很清楚,但是别人不明白,这时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在表达上欠妥当。所谓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5.经济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