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近几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10~12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三是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绵阳市中考数学选择题特点

共12个题,每题3分;试题由易到难呈现,一般前3个题直接看出答案,中间6个要解,接着2个较难,最后一个更难。

四、中考解选择题方法

方法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

A.1 B.-1 C.3 D.-3

思路分析: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再把x=-2,y=3;x=1时,y=0代入即可得出kb的值,故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x=0代入即可求出p的值。

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

∵x=-2时y=3;x=1时y=0,

∴230k b k b -+=??+=?, 解得11

k b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当x=0时,y=1,即p=1.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

对应训练

1.方程

的解是( B ) A .x=±1

B . x =1

C . x =﹣1

D . x =0 思路分析: 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 x 2﹣1=0,

即(x+1)(x ﹣1)=0, 解得:x 1=﹣1,x 2=1.

检验:把x=﹣1代入(x+1)=0,即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把x=1代入(x+1)=2≠0,即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则原方程的解为:x=1.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方法二:特例法

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例2 .已知a 、b 、c 、d 都是正实数,且 a c b d

<,给出下列四个不等式: ①a c a b c d <++;②c a c d a b <++;③ d b c d a b <++;④b d a b c d

<++。 其中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思路分析:由已知a 、b 、c 、d 都是正实数,且

a c

b d

<,取a=1,b=3,c=1,d=2,代入所求四个式子即可求解。 解:由已知a 、b 、c 、d 都是正实数,且

a c

b d

<,取a=1,b=3,c=1,d=2, 1111,134123

a c a

b

c

d ====++++,所以a c a b c d <++,故①正确; 2233,123134

d b c d a b ====++++,所以d b c d a b <++,故③正确。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用特殊值法来解,更为简单. 对应训练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半径长为1,点P (a ,0),⊙P 的半径长为2,把⊙P 向左平移,当⊙P 与⊙O 相切时,a 的值为( )

A .3

B .1

C .1,3

D .±1,±3 方法三: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N 为AC 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B→C 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 时停止.设点M 运动的路程为x ,MN 2=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思路分析:注意分析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解:∵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N 为AC 的三等分点,

∴AN=1.

∴当点M 位于点A 处时,x=0,y=1.

①当动点M 从A 点出发到AM=1的过程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D ;

②当动点M 到达C 点时,x=6,y=3-1=2,即此时y 的值与点M 在点A 处时的值不相等.故排除A 、C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应首先看清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然后根据动点的行程判断y 的变化情况.

对应训练 3.如图,已知A 、B 是反比例函数y=k x (k >0,x >0)上的两点,BC ∥x 轴,交y 轴于C ,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O→A→B→C 匀速运动,终点为C ,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 作PM ⊥x 轴于M ,PN ⊥y 轴于N ,设四边形OMPN 的面积为S ,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

A .

B .

C .

D . 方法四:逆推代入法

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验证法解题时,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则能较大提高解题速度. 例4 、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的是( A ) 思路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xy 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解:A 、∵3×(-2)=-6,∴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B 、∵3×2=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C 、∵2×3=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D 、∵(-2)×(-3)=6≠-6,∴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y= k x 中,k=xy 为定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B ) A .y=2x B .y=-2x C .y =12x D .y =12

x 方法五:直观选择法

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几性,再辅以简单计算,

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解法贯穿数形结合思想,每年中考均有很多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解答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既简捷又迅速.

例5、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表示注水时间,用y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y与x之间关系的选项是(B)

A. B. C. D.

思路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

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

解:①小烧杯未被注满,这段时间,浮子的高度快速增加;

②小烧杯被注满,大烧杯内水面的高度还未达到小烧杯的高度,此时浮子高度不变;

③大烧杯内的水面高于小烧杯,此时浮子高度缓慢增加.

结合图象可得B选项的图象符合.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分段讨论,另外本题重要的一点在于: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

对应训练

5.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不考虑水的阻力),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

4.D

方法六:特征分析法

对有关概念进行全面、正确、深刻的理解或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等,提取、分析和加工有效信息后而迅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方法。

例6 下列选项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小的是()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A、∵M、N两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S阴影=2;

B、∵M、N两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S阴影=2;

C、如图所示,分别过点MN作MA⊥x轴,NB⊥x轴,则S阴影=S△OAM+S阴影梯形

ABNM -S△OBN=

1

2

×2+

1

2

(2+1)×1-

1

2

×2=

3

2

D、∵M、N两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象上,

∴1

2

×1×4=2.

∵3

2

<2,∴C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2

k ,且保持不变. 对应训练

6.如图,点A 是双曲线y=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任意一点,点B 、点C 、点D 分别是点A 关于x 轴、坐标原点、y 轴的对称点.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8,则k 的值为( )

A .﹣1

B . 1

C . 2

D .﹣2

方法七:动手操作法

与剪、折操作有关或者有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试题是各地中考热点题型,只凭想象不好确定,处理时要根据剪、折顺序动手实践操作一下,动手可以直观得到答案,往往能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7.下列四张正方形硬纸片,剪去阴影部分后,如果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包装盒的是( C )

A .

B .

C .

D . 思路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即可很直观地呈现出来. 解:A 、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 、剪去阴影部分后,无法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 、剪去阴影部分后,能组成长方体,故此选项正确;

D 、剪去阴影部分后,组成无盖的正方体,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对应训练

7.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①、图②所示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图③中的虚线剪裁,最后将图④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

A. B.C. D.

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练习

1.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D)

A.B.C.D.

2.为支援雅安灾区,小慧准备通过爱心热线捐款,她只记得号码的前5位,后三位由5,1,2,这三个数字组成,但具体顺序忘记了,他第一次就拨通电话的概率是(C)

A.1

2

B.

1

4

C.

1

6

D.

1

8

3.在下列某品牌T恤的四个洗涤说明图案的设计中,没有运用旋转或轴对称知识的是(C)

A.B.C.D.

4.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座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C)

A.(3)(1)(4)(2)B.(3)(2)(1)(4)

C.(3)(4)(1)(2)D.(2)(4)(1)(3)

5.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C)A.B.C.D.

6.如图,爸爸从家(点O)出发,沿着扇形AOB上OA→AB→BO的路径去匀速散步,设爸爸距家(点O)的距离为S,散步的时间为t,则下列图形中能大致刻画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C)

A.B.C.D.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

A→D→C→B→A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B)

8.如图,点P(a,a)是反比例函数y=16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一个点,以

点P为顶点作等边△PAB,使A、B落在x轴上,则△POA的面积是(D)

A.3 B.4 C.123

3

-

D.

1283

3

-

9.已知二次函数y=x2-3x+m(m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两实数根是(B)

A.x1=1,x2=-1 B.x1=1,x2=2

C.x1=1,x2=0 D.x1=1,x2=3

10.直线AB与⊙O相切于B点,C是⊙O与OA的交点,点D是⊙O上的动点(D与B,C不重合),若∠A=40°,则∠BDC的度数是(A)

A.25°或155°B.50°或155°C.25°或130°D.50°或130°11.在矩形ABCD中,AB=6,BC=4,有一个半径为1的硬币与边AB、AD相切,硬币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开始,在矩形内沿着边AB、BC、CD、DA滚动到开始的位置为止,硬币自身滚动的圈数大约是(B)

A.1圈B.2圈C.3圈D.4圈

12.图1、图2、图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由甲A地到B地的路线图(箭头表示行进的方向).其中E为AB的中点,AH>HB,判断三人行进路线长度的

大小关系为(D)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乙=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