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辩证否定观:
*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答
(1)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辩证的否定式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所以,否定既把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3)扬弃。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1)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证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启示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对待外来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大胆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两个常用的例子:
1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辨证的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扬弃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
2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告诉我们要"洋为中用"批判的吸收外国文化。
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
二.实践与认识真理:
*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答: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
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有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基本形式。
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的属性,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三种基本形式,实践中介是主体用于客体的工具,手段或程序和方法。
实践就是以主体,客体,中介为基本骨架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动态过程。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最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主要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即反应和被反映的关系,以及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表现在:在实践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改造和被改造的对立;在认识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反映和被反映的对立。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表现在,两者相互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实践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
实践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客体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主体存在的基础。
,人通过实践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进行物
质交换,获取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存;人自身生产的社会结构,即婚姻形式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
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
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物质生产是实践的首要形式和根本内容。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关系即改造社会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
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即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
第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
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在社会外部,而在于社会的内部矛盾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社会基本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都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展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答:真理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客观性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说,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真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什么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2)对认识的本质的规定的理解: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其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即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三,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的本质和特性的充分暴露有一个过程,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有一个过程。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答:真理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
得,都是向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客观性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说,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真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三.社会存在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当今的社会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的大转变的时期,许多不好的思想就会传入中国,比如拜金主义,和平演变。
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的转变,有不好的因素,就会给中国当今的思想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
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贪污腐败等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这一种情况。
它们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其根源并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教材主要是讲了这一方面。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四.科学技术~个人与群众的作用
*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史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的通识,也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起消极后果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够,或缺乏对消极技术后果的强有力地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地矛盾,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当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势。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着,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室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革命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着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何理解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答: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二叔个体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历史的形成,但代表先进阶级的杰出人物(包括政治界,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或代表腐朽阶级的反动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每个时代都需要并创造出自己的伟大人物。
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性来实现。
由那一个人成为历史的必然性的体现者,则是偶然的,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但是,如果不是这个人的出现,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而这个代替着的好或者坏,或早或晚,总是会出现的。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一般地说,他们的面貌是由其所属的阶级决定的,他们对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任何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不能超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然而他们却可以凭借一定的社会条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无产阶级领袖在共产主义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由若干最有威信,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
无产阶级领袖兼有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能够认识与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无产阶级领袖并不是圣人,完人,他们如同很多站在历史潮流前面的伟大人物一样,也有缺点和错误,他们不同于其他阶级领袖人物的地方在于,有了错误,能够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无产阶级党自身的力量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