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100Wf d -f ⨯鲜重干重鲜重W W %100d d -f ⨯W W W 干重干重鲜重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了解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区别3.掌握植物组织鲜重干重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气孔状况,光合功能及作物产量。
在环境胁迫情况下,植物组织的含水量也是反映植物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所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来表示。
其中相对含水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分别测量植物组织的鲜重Wf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依据以下公式可以分别算出植物组织的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以及相对含水量。
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100Wf -Wt d-f ⨯鲜重饱和鲜重干重鲜重W W【实验材料】 蜀葵花瓣 【实验步骤】1.将新采的蜀葵花瓣,称取6 份 0.5 g (Wf ) ,迅速剪成小块。
2.3份分别于120℃烘箱中烘考1~1.5 h ,然后称此时的干重(Wd )。
3.3份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70 min ,当达到恒重时称此时的重量(Wt )利用所得到的数据:Wf ,Wd ,Wt 分别计算出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注意事项:1.测量干重时,先测出称量瓶的重量W ,在测出称量瓶与花瓣重量的总和Wf 与Wd 。
放入瓶中以后,花瓣不再取出。
烘烤一个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量,再放入烘箱中烘烤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重量恒重。
2.放入蒸馏水浸泡的花瓣,可以用吸水纸将其覆盖在水中。
另取两片花瓣同样的方式浸泡在水中。
70min 后称量两片对照物花瓣,其恒重可作为实验材料也恒重的标志。
植物组织水含量测定

植物含水量的测定摘要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植物生理状态的一个指标。
利用水遇热可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来表示。
而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常用相对含水量表示,该指标更能表明植物的水分状况的生理意义关键词干重含水量鲜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材料和方法材料:暴马丁香叶片方法:(1)干鲜重法1.将暴马丁香材料从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置于称量纸上用电子天平称重约1克,记为Wf。
2.将称重后的叶片装入洁净培养皿中,于120℃烘箱中干燥50分钟(注意培养皿不能盖盖子)。
取出培养皿和叶片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称叶片的重量。
3.然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再烘10分钟,取出烧杯和叶片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称叶片的重量,这样重复几次,直至恒重为止。
称得叶片干重Wd。
4.计算:鲜重含水量(%)=(Wf - Wd)/ Wf * 100%干重含水量(%)=(Wf - Wd)/ Wd * 100%(2)相对含水量测定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1.将暴马丁香材料从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置于称量纸上用电子天平称重约1克,记为Wf。
2.将样品浸入蒸馏水中70分钟,使组织吸水达饱和状态。
3.取出材料用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分,立即放于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称量后再浸入蒸馏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吸干外面水分、再称重,直至与上次称重相等为止。
此即为植物组织在吸水饱和时的重量Wt。
4.再如上法将样品烘干,求得组织干重Wd。
5.计算:RWC (%)=(Wf - Wd)/ (Wt - Wd)* 100%讨论和结论1.在RWC测定实验中,Wd的质量是使用第一组(干鲜重法)的数据,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2.恒重都是以前后质量相差不超过千分之五作为标准的3.选取的暴马丁香树叶都是成熟叶片,没有选择嫩叶和老叶等致谢感谢实验前后老师给予的指导帮助,感谢同组实验中的帮助,感谢其他组同学提供的其他植物数据。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
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
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
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
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
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实验材料与设备:(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本文介绍了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包括叶片持水率、植物暂时萎蔫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测定。
首先介绍叶片持水率的测定方法。
选择植株上部枝条健康完整的定型叶,摘取后混均匀分成三份即时称量鲜重,然后置入40℃恒温烘箱中烘40 min,取出称重,再置入85℃烘箱中恒温烘至恒重。
失水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片持水能力的高低,计算公式为失水率=[(鲜重-40℃烘40 min重)÷(鲜重-85℃烘至恒重)]×100%。
其次介绍植物暂时萎蔫率的测定方法。
观察植株叶片萎蔫下垂、翌日晨不能恢复正常者,即取盆中土壤测定。
将植株连土团倒出,用小刮铲从根的周围取土,剔除杂物后称重,带回室内置于105℃烘箱内烘至恒重。
每种植物每次测试一盆,按公式计算暂时萎蔫率:暂时萎蔫率=[(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
接下来介绍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取各植株相同部位叶片,测定叶片的鲜重M1,然后将叶片浸入蒸馏水中使其吸水达到饱和状态,再取出擦干叶片至表面无水分残留,称重得到叶片的饱和鲜重M2,最后将叶片放进烘箱,105℃杀青半小时,再于85℃环境下烘至恒重,得到叶片干重M3.按公式计算叶片相对含水量。
然后介绍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取各植株相同部位叶片,用蒸馏水拭净叶片表面和背面,去除叶片中脉,剩下部分剪成大小为5mm×5mm的叶片。
取0.20g各3份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30ml蒸馏水,放于真空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空气。
缓慢放入空气,水即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透明状,细胞内溶质易于渗出。
取出锥形瓶,在室温下保持30min后用电导仪测定电导率L1,然后将加塞锥形瓶转入沸水中,水浴20 mins,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定电导率L2.按公式计算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电导率)。
最后介绍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
取各植株相同部位叶片,用90%乙醇浸泡2h,过滤后将滤液置于水浴中加热至乙醇挥发完毕,再用蒸馏水补足至定容,最后用显色剂显色后测定吸光度,按公式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
植物水分状况的测定

•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的植物材料剪成小块,放在称量纸 上迅速称鲜重(FW)。
2. 将植物材料放入称量瓶或大信封中,放入 烘箱中,在105 ℃下杀青10分钟,然后将 温度调到80 ℃烘至恒重,不同植物材料所 需要的时间不同,时间从10~24小时不等。
3. 称取植物材料的干重(DW)。
• 实验结果:
2. ψp 压力势
压力势是指外界(如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而使水势 增大的值。一般情况下细胞处于膨胀状态,原生质 体压迫细胞壁产生膨压,而细胞壁反过来反作用于 原生质体使产生压力势。
3. Ψg重力势 由于高度的存在而使水势增加的值。 Ψg=ρgh,一般 不考虑。
小液流法测水势
• 实验原理
– 水势是指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规定纯水的水势 为零,水分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根据这 一原理,可以用小液流法、露点微伏压计法等测定 植物组织的水势。
被箭 撕头 破所 ,示 细细 胞胞 内在 容撕 物表 流皮 失时
表:蔗糖溶液浓度与其渗透势
蔗糖溶液浓度(mol/L)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渗透势(大气压) -2.64 -3.96 -5.29 -6.70 -8.13 -9.58 -11.11 -12.69 -14.31 -15.99 -17.77 -19.61 -21.49
–如果小液流上升,说明组织水势高于蔗糖溶 液水势,组织排水,蔗糖浓度变低;如果小 液流下降,说明组织水势低于蔗糖溶液水势, 组织吸水,蔗糖浓度变大;如果小液流不动, 说明组织水势与蔗糖溶液水势相同,二者间 无水分量的交换。
表:蔗糖溶液浓度与其渗透势
蔗糖溶液浓度(mol/L)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实验一植物组织含水量及水势的测定

六、成果与计算
2、植物组织水势
等势点旳渗透势即为叶片组织水势。
Ψw=-iCRT
i:解离系数,蔗糖为1; C:溶液旳摩尔浓度; R:摩尔气体常数,R=0.0083 L·Mpa·mol-1·K-1 T:热力学温度K,即273 + t,t为试验温度,单位为℃。 (水势单位换算:1 atm=1.013 bar=101 kPa,1 Mpa=10 bar)
试验一 植物组织含水量及水势旳测定
(示范:吐水及小孔旳扩散现象)
反应植物水分情况旳指标
绝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水势 渗透势
一、试验目旳
1、掌握植物含水量旳表达及测定措施; 2、熟悉植物水势旳测定原理及措施。
二、 试验原理
植物组织含水量旳指标
自然含水量=
鲜重 干重 鲜重
×100%
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1g)。 2、将植物材料浸入蒸馏水并置于4℃冰箱中数小时至
恒重(因植物材料而异)。 3、将材料从水中取出,用吸水纸迅速吸去材料表面水
分,称取其饱和鲜重Wfs。 4、将上述材料放入一信封内,放入烘箱中,在105℃
下杀青30min,然后将温度调到80℃烘至恒重。 5、称取材料干重Wd。
五、试验环节
七、演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
吐水及小孔扩散现象观察
八、思索题
1、用相对含水量表达植物组织水分情况 有什么优缺陷?
2、测定植物水势旳措施主要有哪些?质 壁分离法与小液流法测得旳水势有何不 同?哪种测量措施更能反应植物本身旳 客观水分情况?
3、请解释植物吐水旳可能机理。
植 物 吐 水 现 象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一、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水果、蔬菜含水量的多少对其品质有影响,种子含水状况对安全贮藏更有重要意义。
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
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剪刀,烘箱,铝盒,干燥器,吸水纸,坩埚钳。
三、实验步骤l. 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1 )铝盒的恒重将洗净的两个铝盒编号,放在 105 ℃恒温烘箱中,烘 2 小时左右,用坩锅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再于烘箱中烘 2 小时,同样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如此重复 2 次( 2 次称重的误差不得超过 0.002g ),求得平均值 W 1 ,将铝盒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 2 )将待测植物材料(如叶子等)从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装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盖好,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重量,得铝盒与鲜样品总量为 W 2 ,然后于 105 ℃烘箱中干燥4 ~ 6 小时(注意要打开铝盒盖子)。
取出铝盒,待其温度降至 60 ~ 70 ℃后用坩锅钳将铝盒盖子盖上,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用分析天平称重,然后再放到烘箱中烘 2 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再称重,这样重复几次,直至恒重为止。
称得重量是铝盒与干样品总重量 W 3 。
烘时注意防止植物材料焦化。
如系幼嫩组织可先用 100 ~ 105 ℃杀死组织后,再在 80 ℃下烘至恒重。
( 3 )记录及计算表 1-1 植物组织含水量记录表编号铝盒重( W 1 )铝盒 + 样品鲜重( W 2 )铝盒 + 样品干重( W 3 )样品鲜重W f = W 2 – W 1样品干重W d = W 3 – W 12.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方法(或称饱和含水量法)此法是以植物组织的饱和含水量为基础来表示组织的含水状况,因为作为计算基础的组织饱和含水量有较好的重复性,而组织的鲜重、干重不太稳定(鲜重常随时间及处理条件而有变化,生长旺盛的幼嫩叶子,常随时间而会显著增加,所以要进行不同时期含水量的对比就不恰当)。
实验2,3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精

蔗糖溶液 (mol/L,试管中)
三、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L.)(单数组),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os L.)(双数组)。
2、实验步骤: 1)取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0、0.05、0.1、
0.25 mol/L 蔗糖溶液
HG63卤素水分测定仪的特点
1、操作简便、测量准确。 2、采用镀金辐射体,确保样品加热的均匀性。 3、兼顾样品称重和干燥功能,在干燥过程中,水 分仪持续测量并即时显示样品丢失的水分含量%, 干燥程序完成后,最终测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锁定显 示。
HG63卤素水分测定仪的特点
4、与国标烘箱加热法相比,卤素加热可以在高温 下将样品均匀地快速干燥,样品表面不易受损,其 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可 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高于烘箱法。一般样品只 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
0.15、0.20 mol/L 各4 ml,放入刻度试管中,分别 加入15片叶圆片至试管中。
取叶圆片时避开叶脉
2)放止30 min以上(偶尔摇晃试管),加 入1小滴(半滴)亚甲基蓝染料染色。
3)另取6支试管编号,按顺序(从低浓度到高浓 度)放入系列浓度蔗糖溶液5 ml。 4)用1 mL注射器分别吸取各试管中着色的液体少 许,伸入对应试管蔗糖溶液的中部,缓慢放出一 滴蓝色试验溶液,抽出针头;然后观察和拍照小 液滴移动的方向。
记录小液滴不移动的 试管蔗糖溶液的浓度,并 将结果入公式计算:
-Ψw =RTiC
5 ml
取1滴着色 液滴加到溶 液中部
蔗糖溶液 (mol/L) 4 ml
叶圆片 15片
实验一植物组织含水量及水势的测定

自然含水量(WC)=(Wf-Wd)/Wf × 100% 相对含水量(RWC)=(Wf-Wd)/(Wfs-Wd) × 100% 水分饱和亏(WSD)=1-RWC
六、结果与计算
2、植物组织水势
等势点的渗透势即为叶片组织水势。
Ψw=-iCRT
i:解离系数,蔗糖为1; C:溶液的摩尔浓度; R:摩尔气体常数,R=0.0083 L·Mpa·mol-1·K-1 T:热力学温度K,即273 + t,t为实验温度,单位为℃。 (水势单位换算:1 atm=1.013 bar=101 kPa,1 Mpa=10 bar)
五、实验步骤
(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1、用1M蔗糖母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0.05、0.1、 0.2、 0.3、0.4、0.5、0.6M)。 2、取7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 液;同时取7个青霉素瓶,编号后分别加入2ml不同浓 度的蔗糖溶液。 3、用打孔器在叶片打孔取叶圆片(避开中脉),随机 取样,向每青霉素瓶放入相等数目(10~20片)的叶 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摇动数次。到时间后, 用大头针沾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青霉素瓶中,充分 混匀。 4、用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瓶中依次吸取液体少许, 伸入对照组同样浓度溶液的中部,缓慢从毛细管尖端 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轻轻取出滴管,观察蓝色液 滴的移动方向。
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饱和含水量
水势的测定方法
液相平衡法:小液流法、质壁分离法 压力平衡法:压力室法 气相平衡法:热电偶湿度计法、露点法等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09生科XX 一、实验原理
1.反映植物水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2.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气孔状况,光合功能及作物产量;
3.环境胁迫下,反映植物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4.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5.所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来表示。
7.相对含水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二、实验目的
测定植物的组织含水量,以检测植物体内的水分情况,并对不同植物的含水量进行对比三、实验材料
鹅绒藤、培养皿、镊子、吸水纸、烘箱、玻璃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将新采的植物叶片,称取6 份0.5 g (Wf)迅速剪成小块。
2.3份分别于120℃烘箱中烘考1~1.5 h,然后称此时的干重(Wd)
3.3份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70 min,当达到恒重时称此时的重量(Wt)
4.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植物的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五、实验结果
植物生理实验(上午)组(十五)小组( 鹅绒藤叶含水量) 数据
由上图数据得:鲜重含水量=81% 干重含水量=419% 相对含水量=94.2%
六、讨论
以下抽取了其他各组的实验数据做成表格,以进行对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植物之间的鲜重含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差异并不大,而干重含水量的差异十分明显,说明不同植物的储水能力有较大差距,同时储水能力还受到环境、器官组织的差异、植物种类等各方面的影响。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植物组织含水量是衡量植物健康状况和生理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准确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适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植物样品: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组织部位,如叶片、茎、根等;2. 称量器:精确称量植物样品的质量;3. 烘箱:用于干燥植物样品;4. 干燥皿:用于放置干燥后的植物样品;5. 试管:用于装载植物样品;6. 烧杯:用于称量和混合试剂;7. 纱布:用于过滤试剂;8. 隔水浴:用于加热试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和消毒所有实验器具,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b. 预热烘箱至恒温状态,通常设置为70℃。
c. 取适量的植物样品,尽量保持新鲜度,避免样品的水分损失。
2. 称量植物样品的质量:a. 使用称量器,将干净的容器称重,记录容器的质量。
b. 将预先准备好的植物样品放入容器中,并再次称重,记录植物样品和容器的总质量。
3. 干燥植物样品:a. 将称量好的植物样品放入烘箱中,保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
b. 取出烘干后的植物样品,放置于干燥皿中,待其冷却至室温。
4. 计算植物组织的含水量:a. 将干燥后的植物样品放入试管中,并记录试管的质量。
b. 加入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使植物样品完全浸泡。
c. 将试管放入隔水浴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1小时)。
d. 将试管取出,冷却至室温。
e. 使用称量器,将装有试管中植物样品和水的总质量进行测量。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植物组织含水量(%)=(植物样品和水的总质量 - 干燥后的植物样品质量)/ 干燥后的植物样品质量× 100%实验注意事项:1. 在称量植物样品和试管时,要保持精确和准确,避免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干燥植物样品时,要确保烘箱温度的稳定性和适当的干燥时间,以充分去除植物样品中的水分。
实验一、植物组织含水量及水势的测定

(示范:吐水及小孔的扩散现象)
反映植物水分状况的指标
绝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水势 渗透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含水量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2、熟悉植物水势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指标
鲜重− 干重 自然含水量= 100% 自然含水量 ×100% 鲜重
小液流法测定水势的原理
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当植物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如植物组 织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渗透势,组织吸水, 外界溶液变浓,比重变大;如植物组织 水势大于溶液的渗透势,则反之;如二 者相等,则外界溶液的比重不变。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忍冬科金银木枝条
2%NaCl 4h 0.2%NaCl 4h 蒸馏水 4h
相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 )
实际含水量 RWC = 100% ×100% 饱和含水量
水势的测定方法
液相平衡法:小液流法、 液相平衡法 小液流法、质壁分离法 小液流法 压力平衡法:压力室法 压力平衡法 压力室法 气相平衡法:热电偶湿度计法 热电偶湿度计法、 气相平衡法 热电偶湿度计法、露点法等
i:解离系数,蔗糖为1; i 1 C:溶液的摩尔浓度; R:摩尔气体常数,R=0.0083 L·Mpa·mol-1·K-1 T:热力学温度K,即273 + t,t为实验温度,单位为℃。 (水势单位换算:1 atm=1.013 bar=101 kPa,1 Mpa=10 bar)
七、演示实验
吐水及小孔扩散现象观察
五、实验步骤
(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1、用1M蔗糖母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0.05、0.1、 0.2、 0.3、0.4、0.5、0.6M)。 2、取7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 液;同时取7个青霉素瓶,编号后分别加入2ml不同浓 度的蔗糖溶液。 3、用打孔器在叶片打孔取叶圆片(避开中脉),随机 取样,向每青霉素瓶放入相等数目(10~20片)的叶 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摇动数次。到时间后, 用大头针沾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青霉素瓶中,充分 混匀。 4、用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瓶中依次吸取液体少许, 伸入对照组同样浓度溶液的中部,缓慢从毛细管尖端 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轻轻取出滴管,观察蓝色液 滴的移动方向。
1植物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植物的含水量
• 植物种类
• 生长环境
• 器官、组织的差异
水分 (10-95%)
构成植物 体的元素 干物质 (5-90%)
有机物
(90%)
无机物
(10%)
矿质元素?
C、H、O CO2 + H2O
N
105℃,30 min 燃烧
N2 + NH3 + NO
植物体
80℃,48 h
饱和鲜重—Wt 干重—Wd
100%
实验材料的选择
• 草本-白三叶(1-4)、木本-槐树(5-8)
• 暴马丁香 (9-12)、狗尾巴草(13-17) • 也可以观察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间水分的情况,例如花和 叶。
总结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题: 为什么相对含水量比绝对含水量更能反映植物体 的生理状态?
干物质
少量S
H2S + SO2
剩下的不挥发的 称为灰分(各种金属 不同化合物的组合)
•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
干重来表示。
• 而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植物组织的含水
量常用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表示,
该指标更能表明植物的水平状况的生理意 义。
• 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1、将新采的植物叶片, 迅速剪成小块, 称取2 份 1 g (Wf) 2个重复
2、一份于150-160度 烘箱中烘考0.5~1 h,然 后称此时的干重(Wd)
2、一份放入蒸馏水中浸 泡70 min,当达到恒重时 称此时的重量(Wt)
那么,此时我们得到了某种植物的三个数据
鲜重—Wf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鲜重—Wf
干重—Wd
植物生理学实验

处理
1
2
3
4
5
K+
Na+
蒸馏水
每个处理测 5 个值,求平均。
五、思考及分析 比较气孔开度大小,并分析原因。
实验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与含量测定
一、原理 叶绿素在叶绿体内以它的亲水部分与蛋白质结合,亲脂部分与拟脂结合,必须 用含水的有机溶剂才能把叶绿素提出。 (一)皂化作用
原理: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脂类,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产生叶绿酸的盐及游离的叶 绿醇、甲醇,叶绿酸的盐形成以后,因分子极性增大,易容于稀酒精溶液中,不能进入 苯层,而类胡萝卜素在苯中溶解性大于在甲醇、乙醇中,这就易于把叶绿素与胡萝卜素 分开。 (二)氢和铜对叶绿素分子中镁的取代作用 原理:叶绿素分子中啉环上的 Mg 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 H、Cu、Zn 离子取代
材料:小麦种子 仪器:烧杯、培养皿、刀片、镊子、恒温箱 药品:0.5%TTC 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浸种:将待测种子在 30~35℃浸种(6~8 小时)。 2. 显色:取吸胀的种子 200 粒,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将其中的一
半置于一只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 0.5%TTC(以覆盖种子为度),然后置于 30℃ 恒温箱中 0.5~1 小时。另一半在沸水中煮 5 分钟杀死种胚,做同样染色处理,作 为对照。结果,凡胚被染色的是活种子。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4) 材料:蚕豆叶 (5) 仪器:显微镜、温箱、培养皿等 (6) 试剂:0.5%KNO3、0.5NaNO3、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a) 取 3 个培养皿编号,分别放入 15ml0.5%KNO3、0.5NaNO3、蒸馏水。 b) 撕蚕豆叶下表皮分别放入 3 个培养皿。 c) 将 3 个培养皿放入 25 温箱,保温 0.5 小时。 d) 取出培养皿置于人工光照条件下,照光 0.5 小时。 e) 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四、数据记录及处理
植物水分关系测定

(理论部分之一)
植物水分关系测定法
几种常用水分指标的测定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细胞压力势的测定
第一节
植物组织含水量测定
一、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
水分遇热蒸发,可用加热烘干的方法测定。
表示指标:
(一)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基态渗透势
基本原理(续):
实际测定时,由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难以在显 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故通常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 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 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体积比吸水饱和时 略小,故细胞液浓缩,而渗透势略低于吸水饱和时 的渗透势,此种状态下的渗透势称基态渗透势。
(二)冰点下降法测定组织汁液渗透势
将植物组织浸在不同浓度(渗透势)的溶液中, 达到水分平衡后,根据组织重量和外液浓度的变化 情况,即可确定与植物组织等水势的溶液浓度。然 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渗透势,即为植物组织的 水势。
溶液渗透势的计算:
ψS=-iCRT
式中:ψS —溶液的渗透势,以MPa为单位; R —气体常数,为0.008314MPa· L· mol-1· K-1; T —绝对温度。即273+t℃; C —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以mol· kg–1· H2O为单位, 用m表示; i-为溶液的等渗系数,如CaCl2可用2.6。
当边界退回到毛细管尖端,并且保持稳定后, 细胞的原始体积恢复,细胞内部的压力正好平衡 毛细管的压力。 这种压力通过压力检测探头检测,这样直接测定 单个细胞的静水压力。
压力探针法测定细胞的压力势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植物的离体和连 体组织的压力势以及多种水分参数。 这一方法的限制因素是:(1)一些细胞太小 不容易检测。(2)另外,一些细胞在毛细管穿刺 后发生渗漏,还有的发生毛细管尖端的阻塞,影 响正常测定。(3)但是,关键的技术问题的气穴 现象限制负压力势的测定。
植物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鲜重—Wf
100%
相对含水量
鲜重—Wfபைடு நூலகம்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干重—Wd
100%
8
实验材料的选择
• 草本-白三叶(1-4)、木本-槐树(5-8) • 暴马丁香 (9-12)、狗尾巴草(13-17) • 也可以观察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间水分的情况,例如花和
叶。
9
总结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题: 为什么相对含水量比绝对含水量更能反映植物体 的生理状态?
10
1
水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 植物的含水量 • 植物种类 • 生长环境 • 器官、组织的差异
2
构成植物 体的元素
水分 (10-95%)
干物质 (5-90%)
有机物 (90%)
无机物 (10%)
3
矿质元素?
C、H、O CO2 + H2O
植物体
105℃,30 min 80℃,48 h
燃烧
干物质
N N2 + NH3 + NO 少量S H2S + SO2
剩下的不挥发的 称为灰分(各种金属 不同化合物的组合)
4
•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 干重来表示。
• 而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植物组织的含水 量常用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表示, 该指标更能表明植物的水平状况的生理意 义。
5
• 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1、将新采的植物叶片, 迅速剪成小块,
称取2 份 1 g (Wf) 2个重复
2、一份于150-160度 烘箱中烘考0.5~1 h,然 后称此时的干重(Wd)
2、一份放入蒸馏水中浸 泡70 min,当达到恒重时
称此时的重量(Wt)
植物样品制备及含水量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农产品检测与农化分析 指导老师: 倪吾钟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植物样品采集制备及含水量测定 实验类型: 定量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陈潇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野外植物样品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植物含水量的表示及测定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植物样品的采集植物分析按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诊断分析或作物组织分析;另一类是品质鉴定分析或产品分析。
而植物样品的采集是分析质量控制中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样品采集植物样品的采集除了需要遵循田间试验抽样技术一般原则外,还因各种样品植物的特点而有具体的要求。
采样时要制定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的目的、时间、地点、样点数、植物的名称、植物器官的组织名称、采样部位、采样方法和步骤以及后处理及分析项目等;本次实验采集的植物为三叶草,在一块区域进行随机点采样。
②样品制备制备植物样品一般需经过清洗、烘干、磨细、过筛、装瓶等过程;若采集的植株需要分不同器官进行测定,则需要立即将其剪开,避免养分运转;剪碎的样品太多时,可在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要量;用于营养诊断分析的样品还应可能立即称量鲜重;植物样品应在刚采集的新鲜状态冲洗,否则一些易溶性养分(如可溶性糖、钾、硝酸根离子等)很容易从已死亡的组织中洗出,一般可用湿棉布擦净表面污染物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淋洗1~2次。
一般测定时用干燥样品,为保护成分不发生转变和损耗,应将样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金亚楠学号: 3130100287 日期: 2016年3月11日 地点: 农生环B 座219装订线品置于105℃烘箱中15min以终止样品中的酶活动。
植物水分含量测定

学生姓名何茂辉学号20062501302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06科三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08 年10 月28 日实验指导老师冷佳奕、黄胜琴实验评分植物水分含量测定实验材料:大叶紫薇叶片、对叶榕叶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植物器官鲜重含水量大叶紫薇叶片72.62%对叶榕叶片73.37%思考题:相对含水量=(鲜重-干重)/鲜重绝对含水量=(鲜重-干重)/干重测定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常规方法流程:①测定植物组织样品的鲜重②测定植物组织样品的干重③将数据代入所求含水量的公式学生姓名 何茂辉 学 号 20062501302 专 业 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 06科三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08 年 10 月 28 日实验指导老师 冷佳奕、黄胜琴 实验评分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实验材料:苹果果实、葡萄糖母液、蒽酮试剂 实验操作: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取0—200μg/ml 的葡萄糖,测定OD 625葡萄糖浓度(μg/ml) 0 2575100 150 200 OD 625 0 0.150.3850.4610.7970.978实验结果:曲线方程y = 0.005x苹果提取液OD625=0.224可知,苹果提取液中葡萄糖含量为44.8μg/ml可溶性总糖(﹪)= 样品糖含量×稀释倍数×100/鲜重×106=44.8×500×100/1×106=2.24﹪思考题:为什么要用烘至恒重的葡萄糖作为标准液?因为如果葡萄糖含有水分就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提取液样品与标准液分开会影响结果,因为反应是一直在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会发生变化,影响比色结果。
所用器皿如果不洁净,残留的物质会影响最终结果。
蒽酮与糖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颜色会随着反应时间变化。
证实: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比色,如果结果不同,则会随着反应时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含水量 植物种类 生长环境 器官、组织的差异
构成植物 体的元素
水分 (10-95%)
干物质 (5-90%)
有机物 (90%)
无机物 (10%)
矿质元素?
C、H、O CO2 + H2O
植物体
105℃,30 min 80℃,48 h
燃烧
干物质
N N2 + NH3 + NO 少量S H2S + SO2
饱和鲜重—Wt
干重—Wd
100%
实验材料的选择
草本-白三叶(1-4)、木本-槐树(5-8)
暴马丁香 (9-12)、狗尾巴草(13-17) 也可以观察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间水分的情况,例如花和叶
。
总结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题: 为什么相对含水量比绝对含水量更能反映植物体的 生理状态?
含水量是植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植物组织含水量不但直接影响植 物的生长、气孔状况,光合功能甚至作物产量,而且还对果蔬品质以 及种子和粮食的安全贮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植物组织含水 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RWC=(Wf-Wd) / (Wt-Wd)×100
(12-3)
式中WT:组织被水充分饱和后重量。
水分饱和亏(WSD)指植物组织实际相对含水量距饱和相对含水量(100% )差值的大小。常用下式表示:
WSD=1-RWC )
(12-4
实际测定时,可用下式计算:
WSD=(Wt-Wf) / (Wt-Wd)×100 5)
。
二、仪器与用具
天平(感量0.1mmg);烘箱;剪刀;100ml烧杯3个;铝盒3 个;吸水纸。
三、方法
1、剪取植物组织,迅速放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称出鲜重( Wf)。
2、将植物组织连同铝盒放入已升温至105℃的烘箱中,杀青 15min,然后于80℃下烘至恒重,称出干重(Wd)。
3、欲测相对含水量,在称鲜重后,将样品浸入蒸馏水中或包 裹在吸饱水分的湿纱布中6~8H,取出用吸水纸擦干样品表面 水分,称重;再将样品浸入蒸馏水中1H,取出,擦干,称重 ,直至样品饱和重量近似,即得样品饱和鲜重(WT);若事 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称重而测得饱和鲜 重,然后烘干,称出干重(Wd)。
一、原理
表示组织含水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干重为基数表示;二是以鲜重为基数 表示。从而分为干重法和鲜重法:
组织含水量(占鲜重%)=(Wf-Wd) / Wf×100
(12-1)
组织水量(占干重%)=(Wf-Wd) / Wd×100
(12-2)
式中Wf:组织鲜重;Wd:组织干重。
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RWC)指组织含水量占饱和含水量百分数:
(12-
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当植物组织含水量降低到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性伤害时的水分饱和亏,称为
2、一份于150-160度 烘箱中烘考0.5~1 h,然 后称此时的干重(Wd)
2、一份放入蒸馏水中浸 泡70 min,当达到恒重时
称此时的重量(Wt)
那么,此时我们得到了某种植物的三个数据 鲜重—Wf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含水量
鲜重—Wf
干重—Wd
鲜重—Wf
100%
相对含水量
鲜重—Wf
干重—Wd
剩下的不挥发的 称为灰分(各种金属 不同化合物的组合)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来表示。 而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常用相对含水量(或称饱
和含水量)表示,该指标更能表明植物的水平状况的生理意义。
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1、将新采的植物叶片, 迅速剪成小块,
称取2 份 1 g (Wf) 2个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