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3.2《土壤的种类》说课稿湘教版优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种类》

我的说课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的《土壤的种类》。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地的土壤》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土壤类型(观察、学习、研究)的课。《土壤的种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三种类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受认识土壤的各种类型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土壤的保护》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学习了解土壤的种类,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的过程,观察和描述相关实验的现象,能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鼓励学生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难点: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1、小组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2、演示器材: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五、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1、说学情:三年级年级的学生对于土壤有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分离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土壤的成分,对土壤的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动手探索,乐于从中得到科学知识。

2、学生的困难在于区分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怎样不同的土壤里。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发展对土壤的种类和特性的理解与认识。

3、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土壤的种类》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a、探究研讨法

b、分组讨论实验法

c、观察实验法

d、多媒体辅助法

4、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我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

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

2、师生互动,新课传授

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的?(手捏法)

学生讨论汇报之后,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并填写实验记录,从中得出结论

3、课堂练习,巩固新课

实验之后分组进行汇报,得出结论,了解土壤有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他们的实验现象为:砂质土:土壤散开,不成团;壤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

教师借此向学生说明各种土壤的特性。(板书)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调查: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课后完成);在第二课时里进行汇报交流,了解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

居中,透气性居中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既有我的一点小小体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多多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