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寓言

合集下载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详细解析庄子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详细解析庄子

《逍遥游》庄子目录《逍遥游》 (1)一、本篇原文: (1)二、思维导图: (2)三、文章解析: (2)四、文章释义: (3)五、关键词句: (4)六、文章背景: (5)七、作者简介: (5)八、仕途经历: (7)九、时代背景: (7)十、作者好友: (8)十一、奇闻轶事: (8)十二、艺术成就: (9)十三、同时代名人: (11)一、本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2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二是想象性、虚构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止庄子,还有孟子、 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 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刘向语),“皆空语无 事实”(司马迁语),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如果说孟子、韩 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 “虚”和“幻”。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 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三是多义性。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 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 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 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 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 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生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 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 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 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 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 也。”(《庄子· 至乐》)
疏通(3-1)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
也,亦若此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 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译文: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

《北冥有鱼》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北冥有鱼》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北冥有鱼》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本文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逍遥游》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作品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品注释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17、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鲲鹏展翅的意思是什么_鲲鹏展翅的寓意是什么

鲲鹏展翅的意思是什么_鲲鹏展翅的寓意是什么

鲲鹏展翅的意思是什么_鲲鹏展翅的寓意是什么鲲鹏展翅是什么意思呢?鲲鹏展翅是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鲲鹏展翅是出自哪个典故的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鲲鹏展翅的意思,希望对你有用!鲲鹏展翅的意思在那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

海中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

这个鲲很大,说不清楚有几千里。

后来变成了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这个鹏很大很大,仅只它的脊背,就说不清有几千里。

它鼓起翅膀振翅而飞,翅膀像是遮天的乌云。

这只鸟啊,在海上飞翔,是要飞到南海去。

英语翻译The ROC wings fanwise鲲鹏展翅九万里来源历史渊源《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

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入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万里,名曰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

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

南溟者,天池也。

”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

我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

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

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

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本文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的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巨鲲变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其中瑰丽雄奇的浪漫想象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影响巨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讲述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的一场有趣的小辩论,风格轻松而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逍遥游》《秋水》《惠子相梁》作品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作品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鲲鹏的寓言故事

鲲鹏的寓言故事

鲲鹏的寓言故事
一、鲲鹏的寓言故事如下:
鲲鹏的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故事内容为:在遥远的上古时代,有一个神秘的异兽,它的名字叫做鲲鹏。

鲲鹏是一种拥有巨大翅膀的鸟类,它的身体闪耀着金光,眼神中充满了智慧和威严。

在那个时代,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一部分,人们敬畏它,同时也渴望能够了解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像鲲鹏一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鲲鹏的寓言故事原文: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鲲鹏寓言的文本解读

鲲鹏寓言的文本解读

鲲鹏寓言的文本解读作者:万勇华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鲲鹏寓言作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庄子·逍遥游》中出现了三次。

每次的细节和意蕴不尽相同。

以《逍遥游》篇为中心,细致解读鲲鹏寓言的深层内涵和意旨,以期深化人们对于庄子逍遥义的认识。

关键词:逍遥游;鲲鹏寓言;解读中图分类号: I207.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6005005《逍遥游》作为《庄子》全书的首篇,对于整部《庄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该篇开端处,庄子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就是鲲鹏寓言。

这则寓言先后出现了三次,属于典型的重言写作方式,体现了庄子与众不同的言说风格。

在寓言与重言的交织作用下,《逍遥游》文本的内涵与意义呈现出了无限开放性和不断流变性的特征,由此造成了人们理解上的巨大困难(1)。

下面我们就从神奇莫测的《逍遥游》开篇看起。

一、鲲鹏寓言的首次出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鲲、鹏作为《逍遥游》中最早出场的形象,乃是庄子精心挑选的结果。

从生物属性上看,二者可以分别归入鱼类和鸟类。

而鱼和鸟作为两种动物,对于人类而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一点在日常语言中有着通俗的反映,比如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话就直接显示了鱼和鸟尽情任性的遨游与飞翔。

因此,庄子将鱼和鸟置于《逍遥游》篇的开端,无疑非常契合自由的意象,从而使之成为自由的贴切象征。

当然,庄子行文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作为自由象征的鱼是巨大的鲲,而鸟是巨大的鹏[1]。

关于鲲鹏形躯上的这种特征,清代庄学研究的几位大家都从文章评点的角度,进行了细致而独到的分析。

胡文英明确指出:“鲲之大,作一层写。

鹏之大,作两层写。

”[2]确实,原文中的“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只是一层单写,直说巨鲲全身不知几千里之大,这便是胡文英所谓“作一层写”;而之后写到大鹏,则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又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写鹏背不知几千里,一写鹏翼若垂天之云,那么由“背”与“翼”推来,大鹏全身更不知该有多大,这便是胡文英所谓“作两层写”[3]。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

《逍遥游》“鲲鹏”象征意象解读摘要:“鲲鹏”是庄子在《逍遥游》里为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意象,更多地承载着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品格。

通过庄子笔下“鲲鹏”的“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的分析,把“鲲鹏”确定为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象征。

在中国文化的血脉里,“鲲鹏”从此成为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的象征。

关键词:哲理象征荒诞求解《逍遥游》是以“鲲化为鹏”来开篇的,庄子以充满想象的恢宏浪漫之笔,创造了这一光照千秋的艺术形象,也创造了中国文化血脉里超越自我的精神品格。

《逍遥游》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1] (P.1 )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乘旋风直上九万里,而小泽里“抢榆枋”的蜩与小鸠却不以为然。

在“鲲化为鹏”的故事里,也许隐藏着庄子更深的用意,作者为何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其真实的用意是什么?可以说“鲲鹏”只不过是庄子用来表达己意的象征物而已。

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形象都是“有意味的形式”一样,“鲲鹏”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一、“鲲鹏”的本质特征具有“哲理性”(一)超越自我看问题庄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跳出此界看此界的观看角度和立场。

当庄子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他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可天空真的是有颜色的吗?真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苍苍之色是天空的本色吗?庄子发出了疑问。

显然“大鹏”是庄子放出去的“心灵”,是庄子把自己的“心灵”安放在了“大鹏”的身上,以此来鸟瞰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宛如凌空高悬的镜子。

人在看待外在世界时,永远都是盲人摸象的认知状态。

但如果人能够跳出自我眼界的局限,变“小我”为“大我”,变“自我”为“全我”,像“鲲化为鹏”那样,以“鹏”的方式观看世界,就能够接近“真我”的认知状态。

鲲鹏万里的典故及释义用法

鲲鹏万里的典故及释义用法

鲲鹏万里的典故及释义用法典源出处《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e)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 (tiao) 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xue)起而飞,抢 (qiang) 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释义用法传说北冥有鱼名鲲,有几千里大,化为鹏鸟,也有几千里大,它击水三千里,飞腾九万里,翼像垂天的云,飞向南冥。

而蝉、斑鸠和鷃雀却嘲笑它,认为自己飞得也够高的了,用不着飞那么远。

后以“鲲鹏”等称人有雄心壮志,前程远大,奋发有为; 亦以“蜩、鸠、斥鷃”等指平庸凡俗、目光短浅之辈。

用典形式【九鲲】唐·韩愈:“助汝五龙从九鲲,溺厥邑囚之昆仑。

”【大鹏】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宋·范成大:“大鹏上扶摇,南溟聒天沸。

”宋·陆游:“大鹏一举九万程,下视海内徒营营。

”【云鹏】宋·苏轼:“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宋·曾巩:“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化鹏】唐·李商隐:“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风鹏】唐·白居易:“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金·贾益谦:“莫言老眼昏花满,及见风鹏上九天。

”【抟风】唐·温庭筠:“揭日昭东夏,抟风滞北溟。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摘要:1.鲲鹏寓言的来源与背景2.鲲鹏的形象与象征意义3.鲲鹏寓言的哲学思想4.鲲鹏寓言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庄子》是一部具有深厚哲学思想的古籍,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启示性的寓言故事。

鲲鹏寓言就是其中的一则,它以奇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鲲鹏寓言的来源与背景,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一章。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以鲲鹏为引子,描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鲲鹏是一种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天空飞翔的神秘生物。

它的体积庞大,翅膀宽广,能够在天空中翱翔九万里,穿越云层,直冲天际。

这样的描绘,旨在表现大自然的神奇与多样,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鲲鹏这一形象的联想与想象。

鲲鹏的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鲲鹏的体积庞大,代表了宇宙的广阔与无限。

它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天空飞翔,象征着道家的“无极”,即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此外,鲲鹏的翅膀宽广,也象征着人类的胸怀与抱负。

只有拥有鲲鹏般的胸怀,才能容纳万物,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鲲鹏寓言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逍遥游”。

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不要强求。

正如鲲鹏在天空中飞翔,不受外界的干扰,人们也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心灵的自由。

此外,道家还提倡“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事物的发展,让它们自然发展。

鲲鹏寓言正是通过鲲鹏的形象,传达了道家这一哲学思想。

鲲鹏寓言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启发了人们对于道家哲学的思考。

同时,鲲鹏寓言还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

例如,在唐代诗人李白的《上李邕》中,就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鲲鹏的雄伟壮观。

此外,鲲鹏的形象还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刻等艺术领域,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总之,《庄子》中的鲲鹏寓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摘要:
一、《庄子》中的鲲鹏寓言背景介绍
二、鲲鹏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三、鲲鹏寓言的启示和影响
四、总结
正文: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出自《逍遥游》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创作的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绘鲲鹏这一神秘生物的奇幻历程,表达了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鲲鹏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是这个寓言的核心。

鲲鹏是一种巨大的鱼,其体长达千里。

它通过努力修炼,最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鸟,其翅膀宽广得足以遮天蔽日。

鲲鹏寓言象征着努力改变命运、超越自我的精神。

鲲鹏的转变过程代表了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限到无限、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过程。

这种精神在庄子看来,是一种逍遥自得、顺应自然的境界。

鲲鹏寓言的启示和影响深远。

首先,它告诉人们要有敢于改变的勇气,勇于挑战命运的安排,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其次,寓言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鲲鹏修炼过程中,始终遵循自然规律,最终才能成功蜕变。

最后,寓言还表达了人类对自由、解放的渴望,鼓励人们去追求精神上的逍遥,摆脱世俗的束缚。

总之,《庄子》中的鲲鹏寓言通过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传达了庄子深
刻的哲学思想。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

《庄子》中的鲲鹏寓言摘要:一、《庄子》中的鲲鹏寓言概述1.鲲鹏形象的出现2.鲲鹏寓言的意义二、鲲鹏寓言的详细内容1.鲲鹏的形象特征2.鲲鹏寓言的故事情节3.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三、鲲鹏寓言的启示1.逍遥游的精神内涵2.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鲲鹏寓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1.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对后世寓言故事的发展正文:《庄子》中的鲲鹏寓言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创作的一则充满想象力的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以及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内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鲲鹏是《庄子》中最具特色的形象之一,它是一种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天空飞翔的神秘生物。

鲲鹏寓言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还通过对鲲鹏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

寓言中,鲲鹏经过一系列的转变,最终化身为鹏,振翅飞翔,遨游于九天之上。

这一过程象征着人类从束缚中解脱,追求自由、实现自我的过程。

鲲鹏寓言启示人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达到逍遥的境界。

在鲲鹏寓言中,庄子通过鲲鹏的形象以及它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鲲鹏象征自由、无拘无束,鱼类象征安逸、满足,蜩鸠象征狭隘、保守。

这些形象在寓言故事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逍遥游的精神内涵。

鲲鹏寓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启发了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句子,便是受到鲲鹏寓言的启示,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同时,鲲鹏寓言对后世寓言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寓言故事都以它为蓝本,进一步拓展了寓言的表现形式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庄子》中的鲲鹏寓言是一则富有哲理和文化价值的寓言故事,它传达了逍遥游的精神内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②,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⑤,其翼若垂天之云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⑦;南冥者,天池也⑧。

齐谐者⑨,志怪者也⑩;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

”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9),则芥为之舟(20),置杯焉则胶(21),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2),而后乃今培风(2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4),而后乃今将图南(25)。

蜩与鸴鸠笑之曰(26):“我决起而飞(27),枪榆枋(28),时则不至(29),而控于地而已矣(3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1),适莽苍者(32),三飡而反(33),腹犹果然(34);适百里者,宿舂粮(35);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36),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37),小年不及大年(38)。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9),蟪蛄不知春秋(40),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4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3),众人匹之(44),不亦悲乎?”〔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内篇》。

是庄子的代表作,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

②北冥,即北海。

冥,水呈深黑色。

③鲲,本指鱼卵,这里借用大鱼名。

④鹏,古凤字,大鸟名。

⑤怒,形容鹏鸟欲飞时张开翅膀抖动羽毛的姿态。

⑥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的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形容它很大。

垂,同“陲”,边。

垂天,天边。

⑦海运,海波翻滚。

海波翻滚时必伴有大风,鹏鸟即趁此大风迁徙到南海。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与《圣经》比较研究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鲲鹏展翅冲霄汉的意思

鲲鹏展翅冲霄汉的意思

鲲鹏展翅冲霄汉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鲲鹏展翅冲霄汉,这句话源自于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传说,意思是指一种巨大的神鸟展翅飞翔在苍穹之间,具有无比的威严和力量。

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一个象征着远大目标和无限可能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它形象巨大,翅膀宽广,可以展翅飞翔于天际之间,跨越千里。

据说鲲鹏展翅一飞时,翅膀掀起的风浪能够掀翻山川,淹没大地,威力无穷,被视为神话中的巨大力量的象征。

展翅冲霄汉,意为展开翅膀飞向苍穹之上,征服天空。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励志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鲲鹏展翅冲霄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们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勉励人们不断向前,不断超越自己。

鲲鹏展翅冲霄汉,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对鲲鹏的描绘和赞美,将其视为一种象征着伟大和神秘的存在。

鲲鹏展翅冲霄汉的意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巨大力量和无限可能的向往,也表达了对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鲲鹏展翅冲霄汉的形象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像鲲鹏一样,展翅飞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迎接未来的挑战。

只有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就一番伟业。

第二篇示例:鲲鹏展翅冲霄汉,这句话出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在今天的社会中也常被引用。

这句话所代表的意义非常深远,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从字面上来理解,鲲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其体型庞大,翅膀如云,展翅冲天。

鲲鹏展翅冲霄,意味着鸟儿展开巨大的翅膀向着苍穹振翅高飞,在汉族文化中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是一种对梦想、追求和壮志的种种象征。

从文化内涵来讲,鲲鹏展翅冲霄汉代表着追求卓越与进取心的表现。

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其昂扬的姿态和高飞于九霄之上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人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与信念。

《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之神话溯源

《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之神话溯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 人 作 品 中的 大鹏 形 象
直 上九 万里 。 假令 风歇 时下来 , 能簸却 沧溟水 ” 《 犹 (上
《 遥游 》 逍 开篇就 给人 一个很 阔达 的场 面 , 作者 以 以描写 神奇莫 测 的巨鲲 大鹏 为开 端 。 向人 们展 示 了一 幅雄 奇壮 丽的 画卷 : 方深 海之 中 , 北 有一 条 “ 知其 几 不
重 庆科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Vg8 00 - 期 g
Junl fC ogi n e i fSi c n eh o g (oi c ne dtn N . 2 1 ora o hnq gU i rt o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 ) o8 00 n v sy e o a e i o
描写 、 比喻 , 形 中联 系 了普通 人 的生 活经验 , 动 了 无 调
史, 大鹏 作 为抒发 个人雄 心壮 志 的象征远 不止 于此 。 为 什么 首次 出现于 《 庄子 ・ 逍遥 游》 中的大鹏 会对 后 世产 生 如此 巨大 的影 响 呢 ?作 为现 实 中并 不存 在
的、 作者 想象虚 构 而来 的 神鸟 。 没有 一个原 型 呢? 有
无力地 走 到 了命运 的终 点站 了 ,大鹏 飞兮振八 裔 , “ 中 天摧兮 力不 济 。” 南宋 著名 女词人李 清 照 向来 以她 的
竞又 变化为 一只大 鸟 , 怎不令人 感 到神奇 万分 ? 然 , 显 这样 的鱼和 鸟在现 实生 活 中是 绝对没 有 的 , 但庄 子却 偏要让 世人相 信世 间有此 二物 , 特意对 它们 进行 一番 形 象化 的描写 。描写 的重 点是 大鹏 : 只神 奇 的大鸟 这

椿湫鲲——《逍遥游》中的经典形象再现

椿湫鲲——《逍遥游》中的经典形象再现

鲲:鲲原是依海而居的人类少年,为了救困于渔网中的椿而陷入漩涡死去,灵魂变成一条鱼。

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列子·汤问》。

文中说:“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

”稍后的《庄子》也引用了这个传说。

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

渤海古代
称北海,亦即北溟。

据史籍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

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子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椿:大鱼海棠的女主人公。

能控制植物生长的少女,性格坚强执着,对人类世界充满好奇。

虽然外表看上去有些冷漠严肃,但是内心非常细腻。

湫:大鱼海棠中的男主人公,与椿从小一起长大,自幼没有父母,由奶奶抚养长大,掌管秋风。

椿和湫的形象出自《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即: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作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

从这看来椿可能是指上古时的大树,而湫指的是叫做冥灵的大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寓言《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寓言陈赟【专题名称】中国哲学【专题号】B5【复印期号】2009年04期【原文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2009年1期第135,142页【英文标题】The Fables of Kun-Peng in Xiao Yao You of Zhuangzi【作者简介】陈赟,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上海 200241)【内容提要】鲲鹏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中以重言方式连续出现三次。

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文本,《逍遥游》所思考的逍遥,不仅是个人一己的逍遥,而且包含万物一体视域中的具有政治—社会向度的逍遥。

鲲鹏寓言的第一次出现带给《逍遥游》的,首先是审视人间世逍遥问题的浩瀚而变化的远景视界。

第二次出现则表明有待与无待的辩证关联,无待只是有待状况下的,有待既是阻碍逍遥的障碍,但同时也是实现逍遥的条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一种转化。

第三次出现则引向小大之辨,一方面是发生在不同事物彼此之间的小大之辨,在这里,大知与大年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发生在事物内部的小大之辨,大知与大年不再有必然的对应关联,得其正性正命为大,为风(情势)所驱使,远性为小。

通过鲲鹏与其他事物的比较,《逍遥游》已经将逍遥的问题带向了正性命的语境中。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鲲鹏寓言/重言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9)01-0135-08作为一个思想形态的开端,《庄子》第一篇《逍遥游》的思想深度与规模厚度体现了整个庄子思想的深度与厚度。

但是,在《庄子》的解释史中,庄子逐渐变成了道家的庄子、神仙家的庄子,乃至禅宗的庄子?,以至于与《庄子》的问题意识、思想方向格格不入。

沉潜庄子数十年的钟泰先生深有感慨地说:“自司马迁作《史记》以庄子附《老子传》中,班固《汉书?艺文志》用刘歆《七略》入庄子于道家,逡世遂以老、庄并称,而庄子之学半晦;自方技之神仙家与诸子之道家混,隋、唐之际被《庄子》以《南华真经》之名,其后疏注《庄子》者如成玄英、褚伯秀之伦,多为黄冠羽士,视《庄子》为修真炼气之书,而庄子之学全晦。

庄子之非神仙家,今之学者或能辨之;若其非道家而不同于老子,则能辨之者鲜矣。

”?钟泰先生所描述的庄子形象的演变也折射在《逍遥游》的诠释史中,在某种意义上,《逍遥游》的诠释史无疑正是整个《庄子》诠释史的一个缩影。

本文不拟具体地描述《逍遥游》的诠释史,只是试图理解《逍遥游》的精神主旨,同时,我们将说明,为什么道家的庄子、神仙家的庄子乃至禅宗的庄子已经不是《庄子?逍遥游》这个本文所展示的庄子。

当然,以上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

一、鲲鹏寓言与《逍遥游》的开端《逍遥游》有个气势磅礴的开端,这就是鲲鹏的寓言,这个寓言出现了三次,是典型的重言写作方式?。

寓言与重言交织在一起,这是庄子特有的书写方式,这种书写方式使得意蕴的展示就像音乐作品那样,不断地在前一次意义完成的余音袅袅中重新开始?。

而且,重言的再次出现,随着本文内容的向前推进,其意义也就递增新的维度,需要重新理解。

因而,在《庄子》,某一段文本,其内涵与意义总是开放性的,在不断聚集而加著的,这就给庄子的理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任何一种对庄子尤其是对《逍遥游》的解释都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思想挑战。

鲲鹏之喻的第一次出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北冥与南冥在《庄子》内篇中具有特定的涵义,对之的分析放在他处进行。

这里要注意的鲲、鹏,它们是庄子精心选取的两个动物。

鱼与鸟,对于人而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即便是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样的日用语言中,也可看到,鱼与鸟的存在,象征着自由的飞翔与遨游,这正是逍遥的象征。

以鱼与鸟来开端,无疑贴近逍遥的意象。

《逍遥游》的不同寻常之处还在于,作为逍遥象征的鸟是巨大的鹏,而鱼是巨大的鲲;“不知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活动在“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的巨海之内,鲲鹏的出场同时带出了“窅冥无极”的浩瀚境域。

这就是《逍遥游》让人震撼的开端气势。

就整篇《逍遥游》与整部《庄子》而论,这个开端是庄子提供的一个远景镜头,紧接着的是从鲲鹏到蜩与学鸠、斥的镜头转换,在这个转换之后的另一个转换才是中心场景的推出,即从自然物(鲲鹏、蜩与学鸠、斥等等)及其世界到人以及人文的世界(人间世)。

随着《庄子》本文的继续展开,我们才能明白,成为庄子关注的核心的,当然不是苍天、冥海、自然之物的逍遥,而是人的逍遥,而人的逍遥是在特有的限定场域中,也就是人的世界——人间世——中展开的。

“人间世”是一个“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

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庄子?人间世》)的两难世界,也正是在这个世界中,“逍遥”本身才成了问题;而且,人的逍遥(《人间世》的表述是:“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不可能在人间世之外的场域中给出,而必须在这两难的人世间中去建立,这既是人的“义”,也是人的“命”。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视野就必定限制在人间世,人间世是自然的天道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世界又是浩瀚的宇宙时空境域的一部分。

从个人到人间世再到自然生物世界再到宇宙时空,人的审视自身及人文世界的视域本身在扩大,在变化,而这种视域的扩大与变化恰恰是人这种存在者审视自己的特有方式。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人的视野在变大,心胸也随之放大。

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是,基于一种特定位置(如人间世)而形成的观看,如具体的趣味、是非、价值、善恶等等,就会发生转变,从而超越了那个既定的位置自身。

举例来说,从家庭角度看个人,则个人为小;从社会角度看家庭,则家庭为小;从天下角度看社会,则社会为小;从宇宙角度看天下,则天下为小。

地面上两三公里的距离对于一个步行人而言不可能忽略不计,但对一个坐在飞机上的人来说,则不过是小小的误差了。

因而人间世的问题,如果在一个扩大了的视野中加以理解,发生的就不仅仅是观看方式同时也是观看结果的变化。

变化的视角本身才是与自身时刻在变化着的世界相应的视域。

在本来的意义上,鲲是鱼卵,就鱼类而言,鱼卵本是至小之物,庄子却用之表述大鱼?。

这一用法本身就是一种对“小大之变”的强调,大与小本身是“无常”性的,其不断变化才是“常性”。

在“小大之变”的宏大视野中审视对特定的存在者而言的“小大之辨”,将会扩展小大之辨的深度与内涵。

鲲化为鹏的叙述本身已经给人一种非常奇异的感受,而至小之鱼籽变成至大之鱼,至大之鱼化为至大之鸟,则无疑会带来某种心灵与情感的震撼。

不仅如此,庄子还将这种巨大的变化放置在沧海桑田般的海运变化中来描述,更显示了其所提供的境域的非常特征。

可以说,无穷的变化与浩瀚的境域之结合,形成了一个浩渺无涯而又时刻变化着的无穷境域,这才是进入“逍遥游”问题的恰当而又令人震撼的视域。

《逍遥游》的开端在海子诗歌《太阳七部书》之《断头篇》(1986,5)中被引用:序幕天(北方南方的大地,天空和别的一些星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第一幕地(天空和大地,叙述的地方靠近喜马拉雅)(湿婆,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消瘦,面黑,青颈,额上有能喷出火的第三只眼,一副苦行者的打扮。

演出时或脸上戴着画成火焰的红色粗糙面具,或打扮成无头刑天。

必须说明,诗中的事迹大多属于诗人自己,而不是湿婆的。

只是他毁灭的天性赐予诗人以灵感和激情。

另外,有一本《世界海陆演化》的书是这样写道:“最后,印度板块同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板块的前缘便俯冲插入到亚洲板块之下:一方面使得青藏高原逐渐抬升,一方面就在缝合线附近形成了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喜马拉雅正是湿婆修苦行的地方。

这本书还说:“根据古地磁学研究的结果,印度板块至今仍以大于5厘米,年的速度向北移动,而喜马拉雅山脉仍然在不断上升中……”?海子的引用,与地理描述相结合,同样达到了震撼人心的非同寻常的效果。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世界要求一种与之相应的“境域性的目光”,那是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目光,这种目光同时也是一种胸襟,它与精神审视自身的深度与广度相应。

这就是《逍遥游》的开端所带来的要求。

二、鲲鹏寓言的第二次重言鲲鹏寓言在其第二次重言中带来了更深层的内涵,既是对浩瀚的无穷境域的深化,也是对人之生存世界内涵的扩展。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如果说,鲲鹏寓言的首次出现,意味着一个无穷境域,那么其第二次重言则意味着无待的逍遥发生的真实境域的呈现,也就是“有待性”,这一有待性在鲲鹏那里是“有积”。

鲲鹏之翱游于巨海苍天,并不是其意欲的表现,而是自然条件造成的结果。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如果不是凭借海运,鲲鹏无法迁徙于南冥;而“六月之息”?、九万里云气扶托,更是大鹏得以翱翔于苍穹的条件。

尽管风气之积是自然而然的,非大鹏所为,但毕竟没有自然之积,则大鹏无以高飞远举。

一个“则”字、两个“而后乃今”,都表明了这个“积”的重要性。

“积”不仅表明了大鹏翱翔的有待,而且表明了逍遥得以可能的条件,逍遥不是现成的,而是积之而后得的结果,当然,就大鹏而言,“积”本身亦是自然而然的。

所积者何也,风也,气也。

六月之息、野马、尘埃,都是流荡氤氲之气息,而此气即所谓天,即所谓地,所谓天地之间,不过是此一气之鼓荡氤氲而已。

关于“六月之息”,郭庆藩指出:“家世父曰:去以六月息,犹言乘长风也,与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对文。

”?张默生更明确地指出:“息,气也,亦犹风也。

六月息,即六月海动之说。

此言大鹏之徙于南冥,则须乘六月之风也。

”?关于野马、尘埃,成玄英云:“《尔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

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扬土曰尘,尘之细者曰埃。

天地之间,生物气息更相吹动以举于鹏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