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第四章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细胞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免疫系统ppt课件
髓样干细胞 红 细 胞 系
单 核 细 胞 系
粒 细 胞 系
N K 细 胞
如图:
相关概念:
1.T细胞: 指在骨髓中分化形成的T细胞前体,经血液循环进 入胸腺,诱导分化为成熟淋巴细胞,这类细胞称为胸腺 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B细胞: 指分化形成的B细胞前体,在骨髓经诱导发育成为 成熟的囊依赖性淋巴细胞(鸟类于法氏囊成熟),简称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3.骨髓主要产生IgG,其次是IgA。骨髓是此免疫应答的主 要场所。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
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 子结构,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 由于TCR与Ig一样具有独特型,所以又称Ti 分子。 TCR与细胞膜上的CD3抗原紧密结合形成复 合体,称TCR复合体。 ——95%TCR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
TCR识别抗原受MHC分子与抗原片段结合的制约, 称TCR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或MHC约束性。
(7)小鼠T细胞的表面标志
Thy-1抗原是鉴定小鼠T细胞最有实用价值的抗原。
Ly抗原在胸腺大量存在, Ly1, 2, 3, 5 为T细胞特有, Ly4存在于B细胞。 Ly抗原将小鼠T细胞分为3个亚群: Ly1——辅助性T细胞(TH) Ly2,3——抑制性T细胞(TS)和细胞毒性T细 胞(TC) Ly1,2,3——均为效应T细胞(TE)
二、K细胞和NK细胞
有一类淋巴细胞既无T细胞表面标志如 CD3,又无B细胞表面标志如mIg,称为裸 细胞。
主要包括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的K细 胞和NK细胞。
(一)杀伤细胞(K细胞)
特点: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 FcγR)。
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抗体结合,K细胞可与结 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 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 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动物免疫系统—外周免疫系统(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淋巴管的形态结构 与静脉类似,但管腔较小,数目较多,彼此 吻合较静脉更广泛;管壁较薄,瓣膜更多, 其游离缘向心排列,有防止淋巴逆流的作用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 微动脉
毛细淋巴管
淋巴 内皮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液
开口
淋巴干
为机体一个区域内 较大的淋巴集合管 。淋巴管经过一些 淋巴结后,汇集成 较大的淋巴干。主 要的淋巴干有气管 淋巴干、腰淋巴干 和内脏淋巴干。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管
淋巴管为淋巴回流的管道系统,多与静脉系 伴行,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 淋巴导管。
动物解剖生理
毛细淋巴管
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 成网,除无血管结构(上皮、角膜、晶状体、 软骨等)、脑、脊髓、骨髓等处无分布外,广 泛分布于全身。小肠壁的毛细淋巴管还能吸 收脂肪,其淋巴呈乳白色,故称乳糜管
动物解剖生理
牛脾:长而扁的椭圆形,呈灰蓝色,质度稍硬。位于 瘤胃背囊的左前方。 羊脾:扁而呈钝角三角形,红紫色,质柔软,附着瘤 胃背囊前上方。 猪脾:长舌形,红紫色或暗红色,质较硬,位于胃大 弯左下,弯曲度与胃大弯相应。
马脾:呈扁平镰刀形,蓝紫色,质柔软,在胃的左后 方。
狗脾:镰刀形,长而窄,腹侧较宽,深红色,在胃左
淋巴和淋巴管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时,部分血浆渗出 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之间,形成组织 液。组织液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静脉端,经 静脉系回心;另一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经淋巴管系回流入前腔静脉。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成分与血浆类似 ,流经淋巴结后即带有淋巴细胞。淋巴结、 胸腺、脾以及淋巴组织所产生的淋巴细胞, 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淋巴管的形态结构 与静脉类似,但管腔较小,数目较多,彼此 吻合较静脉更广泛;管壁较薄,瓣膜更多, 其游离缘向心排列,有防止淋巴逆流的作用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组织液
毛细血管 微动脉
毛细淋巴管
淋巴 内皮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液
开口
淋巴干
为机体一个区域内 较大的淋巴集合管 。淋巴管经过一些 淋巴结后,汇集成 较大的淋巴干。主 要的淋巴干有气管 淋巴干、腰淋巴干 和内脏淋巴干。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管
淋巴管为淋巴回流的管道系统,多与静脉系 伴行,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 淋巴导管。
动物解剖生理
毛细淋巴管
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 成网,除无血管结构(上皮、角膜、晶状体、 软骨等)、脑、脊髓、骨髓等处无分布外,广 泛分布于全身。小肠壁的毛细淋巴管还能吸 收脂肪,其淋巴呈乳白色,故称乳糜管
动物解剖生理
牛脾:长而扁的椭圆形,呈灰蓝色,质度稍硬。位于 瘤胃背囊的左前方。 羊脾:扁而呈钝角三角形,红紫色,质柔软,附着瘤 胃背囊前上方。 猪脾:长舌形,红紫色或暗红色,质较硬,位于胃大 弯左下,弯曲度与胃大弯相应。
马脾:呈扁平镰刀形,蓝紫色,质柔软,在胃的左后 方。
狗脾:镰刀形,长而窄,腹侧较宽,深红色,在胃左
淋巴和淋巴管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时,部分血浆渗出 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之间,形成组织 液。组织液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静脉端,经 静脉系回心;另一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经淋巴管系回流入前腔静脉。
动物解剖生理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成分与血浆类似 ,流经淋巴结后即带有淋巴细胞。淋巴结、 胸腺、脾以及淋巴组织所产生的淋巴细胞, 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畜禽解剖学——免疫系统ppt课件
三、淋巴
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 淋巴液来自于组织液,组织液来来自血液。 (一)淋巴的生成: 动脉 心 静脉
淋巴导管
静脉
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血管静脉端 组织液
淋巴干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液体从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压力低的地方,运 动可增大静脉压,有利淋巴的生成。
淋巴液生成示意图:
(二)淋巴管道:依据管道粗细和流动顺序,淋巴管道可以分 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级。
任务十 免疫系统认 知
免疫系统的组成
• 一、免疫器官
中枢:骨髓、胸腺、法氏囊(鸟类)--免疫细胞产生、 分化、成熟的地方。是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 周围: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血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 组织--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应 答的场所。是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
• 二、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浆细胞 抗体(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 致敏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直接 杀伤病原(细胞免疫) 2.抗原递呈细胞(APC):提呈抗原信息给B淋巴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各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和血中的单核细 胞--无特异性 4.粒性白细胞:血中,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无特异性
产生免疫应答—T、B细胞 脏: 血液滤过作用—吞噬细胞 造血、贮血
哈德腺: 禽类腺体,分泌特异性 抗体,也有非特异性保 护作用。 1 组成:扁桃体、肠系 其它淋 膜淋巴结、肠集合淋巴 巴组织 : 结、阑尾、胃肠相关淋 巴组、呼吸道相关淋巴 组织等
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比较
中枢免疫器官 器官名称 骨髓、胸腺、法氏 囊 内外胚层结合部 胚胎早期
1.毛细淋巴管: 以盲端起于组织 内,通透性比毛 细血管强。大分 子的蛋白质、病 毒、细菌、癌细 胞可首先进入毛 细淋巴管。炎症 时,首先淋巴系 统有表现。
动物组织胚胎学--免疫系统 ppt课件
Marginal zone-红、白髓交界处。其与白髓之间有边缘窦,
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脏首先捕获抗原的部位
ppt课件
10
Red 脾索-各种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中以B细胞为主。 pulp 脾窦-多孔隙的栅栏状。
收缩状态
ppt课件
扩张状态
11
脾脏的血液通路模式图 具有特征性的笔毛动脉。
包括:血液单核细胞、结缔组织的组织细胞、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肝枯否氏细胞、肺尘细胞、中枢神经的小胶质细胞、表皮朗格罕细胞、骨的破骨细胞。
功能 吞噬作用-外来异物和自身衰变成分。 参与免疫应答-处理并呈递抗原,启动免疫反应。杀灭外来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分泌活性物质-5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ppt课件
ppt课件
3
Lymph node
-体内最专一的淋巴器官
位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具有数 条输入淋巴管。
实质包括外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
ppt课件
4
皮质
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帽、明区、暗区。B细胞 副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具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接收来自输入淋巴管的淋巴。滤过清除。
13
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被皮系统
皮肤衍生物
毛与毛囊 皮脂腺 汗腺 乳腺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皮肤三层结构
ppt课件
21
表皮及其角质层
ppt课件
22
毛囊与皮肤腺
ppt课件
《动物免疫学》PPT课件
第三节 K细胞和NK细胞
一 来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 直接分化 法氏囊
TC
KC 、NKC
BC
二 细胞特点及作用
(一) Kc(kill cell)
1、细胞数量和特点:约占体内淋巴细胞10%。 形态上不易与T、B细胞相区别,但与T、B细胞 的表面标志不同,功能不同。 2、作用:主要以ADCC效应杀伤大的细胞性抗 原,如寄生虫、肿瘤细胞。杀伤力强。 3、ADCC效应:又称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即细胞性抗原先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成 抗原抗体复合物,暴露IgG Fc段,与Kc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捕获细胞抗原,并缩短Kc与 细胞抗原的距离,最终将 细胞抗原杀伤。
3、旁路途径激活过程
G-菌内毒素、 酵母多糖、菊 糖、 IgG4、IgA IF D B Bb Ba C3 C3b C3a C3反馈环 C3bBbP C3bBb
第四节
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性质及表示法 三、补体激活的途径 四、补体系统的调控 五、补体系统的免疫学功能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一)补体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动物的新鲜血清 中的一种球蛋白。 血清球蛋白中约占10%左右 。 9个成分,即C1-C9,其中C1由C1q、 C1r、C1s组合成聚合体。 在生理情况下,9个成份(C1q除外)都 以不活动形式存在于血清中,被活化才发 挥免疫学功能。
ADCC效应图示
(二)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
1、细胞特点和数量:占体内淋巴细胞数不超 过 10% 。无 T、B 细胞的表面标志,故又称为无 标志细胞。与 Kc 的区别在于对细胞抗原的杀伤 作用完全是非特异性的,即不依赖特异抗体就具 有杀伤作用,故又称自发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 用(Spontaneous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简 称SCMC)。 2、作用:主要杀伤肿瘤细胞,但杀伤力比Kc 弱。由于不依赖抗体,故可在早期发挥作用,补 充Kc的不足。
免疫系统课件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优选动物免疫学第四章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分子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1)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释放单体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单体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发生聚合 形成多 聚穿孔素 形成微孔 靶细胞裂解 颗粒酶 进入靶细胞 激活靶细胞的内源 性细胞自杀死途径或使靶细胞的DNA断裂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2.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脂多糖受体 (CD14)、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补体
毒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GM-CSF、IL3、M-CSF等)
(1)促进T细胞、B细胞、APC等的功能活动。 (2)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的发育。
第三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 ❖ 分布:嗜碱性粒细胞—血液
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 膜分子:1.FcεRⅠ(IgE的Fc受体)
优选动物免疫学 第四章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细
胞
非特疫
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启动 时间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 特点
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广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1)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释放单体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单体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发生聚合 形成多 聚穿孔素 形成微孔 靶细胞裂解 颗粒酶 进入靶细胞 激活靶细胞的内源 性细胞自杀死途径或使靶细胞的DNA断裂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2.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脂多糖受体 (CD14)、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补体
毒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GM-CSF、IL3、M-CSF等)
(1)促进T细胞、B细胞、APC等的功能活动。 (2)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的发育。
第三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 ❖ 分布:嗜碱性粒细胞—血液
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 膜分子:1.FcεRⅠ(IgE的Fc受体)
优选动物免疫学 第四章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细
胞
非特疫
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启动 时间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 特点
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广
免疫系统PPT课件
细胞免疫 Ag
效应TC
记忆性TC
(1周)
A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年)
清除Ag 直接杀伤靶 C
B淋巴细胞
初始 B 细胞
体液免疫 Ag
浆 C (效应 BC ) 记忆性 BC Ag
产生Ab Ab + Ag, 清除Ag
3. NK细胞 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借助抗体,即可直
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 单核吞噬C系统 ###
概述
组成: 免疫C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功能:
免疫防御:体外 Ag(Antigen) 免疫监视:体内变异 C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 C
二、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分类:
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初始T细胞
LC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 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B细胞
生发中心
四、淋巴器官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T、B早期分化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场所
1. 胸腺
皮质
cortex
髓质
medulla
胸 腺 高 倍
( )
Thymus HE
(1)胸腺皮质
皮质:
胸腺上皮C:少.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胸腺C:多,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C
(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皮质:两种主要C的分布
(2)胸腺髓质
胸腺上皮C:多.
胸腺C:少.
胸腺髓质
medulla
胸腺上皮C
胸腺小体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大类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 球蛋白。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动物免疫学 讲稿 全文
绪 论
免疫学是研究人及动物与免疫功能活动相关联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的生物科学。它是和医学微生物学同时诞生的古老的学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同微生物学没有分开。1971年,第一届国际免疫学会会议上形成一致意见,将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免疫学学科。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免疫学的教学,使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的免疫功能活动规律及相关的免疫实验技术,为疫病诊断、免疫防治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但后来发现机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不一定诱发自身免疫病。
3.免疫学的腾飞期 20世纪中叶至现在,现代免疫学时期
1944年,Medawar 和M.Burnet提出免疫耐受假说。
1945年,Owen在异卵双生年牛发现一种天然免疫耐受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免疫学时期的开始。
1953年,Medawar 和Billingham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成功。
2.1法国科学家Louis Pasteur(1822-1895)研制出几种减毒疫苗,鸡霍乱(1880)、炭疽(1881)、猪丹毒(1882)、狂犬病(1884)。
2.21883年,Elie I.I.Metchnioff(俄)发现细胞吞噬作用,并于1890年提出细胞免疫学说。1886年,Salman 和 T.Smith 首创死菌苗。
6.基础免疫学.龚菲力等主编.1999年
7.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林学颜等主编.1999年版
8.分子免疫学和临床.邹雄,张利宁.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9.免疫细胞学与疾病.窦肇华,张远强,郭顺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一章抗 原
第一节概述
1888年,P P Emile Roux 和A E J Yersin在研究白喉发病机理时,发现白喉杆菌能产生外毒素。1890年,Emil A Von Behring 等人将白喉外毒素注射给动物,发现在该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他们称之为抗毒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先后发现了免疫血清在体内和试管中可以凝集细菌和溶解细菌,并进而发展到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传染病的诊断。把血清中与细菌或毒素起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引起抗体产生的刺激物质,如细菌、病毒、毒素等称为抗原(antigen,Ag)。随着免疫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如前所述,抗原分子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免疫基因、免疫分子等,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又分为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应答,如抗感染免疫;和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因此,现代免疫学认为,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免疫学是研究人及动物与免疫功能活动相关联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的生物科学。它是和医学微生物学同时诞生的古老的学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同微生物学没有分开。1971年,第一届国际免疫学会会议上形成一致意见,将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免疫学学科。动物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免疫学的教学,使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的免疫功能活动规律及相关的免疫实验技术,为疫病诊断、免疫防治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但后来发现机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不一定诱发自身免疫病。
3.免疫学的腾飞期 20世纪中叶至现在,现代免疫学时期
1944年,Medawar 和M.Burnet提出免疫耐受假说。
1945年,Owen在异卵双生年牛发现一种天然免疫耐受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免疫学时期的开始。
1953年,Medawar 和Billingham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成功。
2.1法国科学家Louis Pasteur(1822-1895)研制出几种减毒疫苗,鸡霍乱(1880)、炭疽(1881)、猪丹毒(1882)、狂犬病(1884)。
2.21883年,Elie I.I.Metchnioff(俄)发现细胞吞噬作用,并于1890年提出细胞免疫学说。1886年,Salman 和 T.Smith 首创死菌苗。
6.基础免疫学.龚菲力等主编.1999年
7.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林学颜等主编.1999年版
8.分子免疫学和临床.邹雄,张利宁.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9.免疫细胞学与疾病.窦肇华,张远强,郭顺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一章抗 原
第一节概述
1888年,P P Emile Roux 和A E J Yersin在研究白喉发病机理时,发现白喉杆菌能产生外毒素。1890年,Emil A Von Behring 等人将白喉外毒素注射给动物,发现在该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他们称之为抗毒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先后发现了免疫血清在体内和试管中可以凝集细菌和溶解细菌,并进而发展到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传染病的诊断。把血清中与细菌或毒素起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引起抗体产生的刺激物质,如细菌、病毒、毒素等称为抗原(antigen,Ag)。随着免疫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如前所述,抗原分子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免疫基因、免疫分子等,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又分为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应答,如抗感染免疫;和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因此,现代免疫学认为,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动物免疫学PPT课件
(secondary immune organs)
1、脾脏(spleen)
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1)结构特点
脾脏
脾索:吻合成网状的淋巴组织索 红髓
脾窦
白髓:沿动脉分布 于脾索之间
脾小结 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 (BC)
胸腺依赖区 (TC)
(2)免疫功能
(a)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器官 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具有精确的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 能力。对自身组织不发生任何反应,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现象,对非自身物质(外来侵入者:微生物、寄生虫、 有害理化因素、致癌物质等;内部破坏者:衰老破损细 胞、突变细胞)进行排除和消灭。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十一世纪__1798。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0.5)
第二章 免疫系统 (1) 第三章 抗原(2.5) 第四章 抗体(1.5) 第五章 细胞因子(0.5) 第六章 免疫应答反应(3)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1.5)
第八章 免疫防治(1.5) 第九章 血清学实验技术(2) 第十章 变态反应(自学1) 第十一章 粘膜免疫反应(自学1)
2、自身稳定: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否则自身 免疫病。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否则肿瘤和癌症。
五、免疫学在兽医学科的应用
1、免疫诊断 2、免疫预防 3、免疫治疗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组织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相关因子
第一节 免疫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官
一、中央免疫器官 1、骨髓(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细胞发源地。 哺乳动物兼有禽类法氏囊的功能。
1、脾脏(spleen)
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1)结构特点
脾脏
脾索:吻合成网状的淋巴组织索 红髓
脾窦
白髓:沿动脉分布 于脾索之间
脾小结 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 (BC)
胸腺依赖区 (TC)
(2)免疫功能
(a)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器官 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具有精确的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的 能力。对自身组织不发生任何反应,称为天然免疫耐受 现象,对非自身物质(外来侵入者:微生物、寄生虫、 有害理化因素、致癌物质等;内部破坏者:衰老破损细 胞、突变细胞)进行排除和消灭。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十一世纪__1798。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0.5)
第二章 免疫系统 (1) 第三章 抗原(2.5) 第四章 抗体(1.5) 第五章 细胞因子(0.5) 第六章 免疫应答反应(3)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1.5)
第八章 免疫防治(1.5) 第九章 血清学实验技术(2) 第十章 变态反应(自学1) 第十一章 粘膜免疫反应(自学1)
2、自身稳定: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否则自身 免疫病。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否则肿瘤和癌症。
五、免疫学在兽医学科的应用
1、免疫诊断 2、免疫预防 3、免疫治疗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组织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相关因子
第一节 免疫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官
一、中央免疫器官 1、骨髓(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细胞发源地。 哺乳动物兼有禽类法氏囊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GM-CSF、IL3、M-CSF等)
(1)促进T细胞、B细胞、APC等的功能活动。 (2)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的发育。
第三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 ❖ 分布:嗜碱性粒细胞—血液
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 膜分子:1.FcεRⅠ(IgE的Fc受体)
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脂多糖受体 (CD14)、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补体
受体( CR)和FcγRⅢ 等。
(2)提供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受体: TLR-4(toll-like receptor-4)和TLR-2等。
(3)递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 MHC-Ⅱ类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表 达)、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无表达)。
特异性记忆,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2.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一、NK细胞的来源 1.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2.出生后来源于骨髓。
二、NK细胞受体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1)识别糖类配体(靶细胞)活化细胞毒作用 (2)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结合抗原)
活化 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1) P58分子和P70分子(小鼠识别MHC I类分子 (2)CD94-NKG2异二聚体分子(人)识别MHC I类
IgG-Ag FcγR 吞噬、杀伤; 细菌荚膜 机体 IgM抗体 激活补体 CR 吞噬。
第二节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
特点: 大颗粒淋巴细胞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GL)—胞浆中含嗜天青颗粒。
❖ 分布: 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 脾中,占1%~2%; 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存在。
2.C3aR 和 C5aR ❖ 激活方式:
1.IgE-Ag 同FcεRⅠ交叉连接 2.同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动物免疫学第四 章免疫系统天然 免疫系统细胞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动物免疫学 第四章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细
胞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启动 时间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 特点
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广
4.主要免疫学功能
(1)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 ①毒性物质---H2O2、O2-和NO ②抗微生物肽---防御素、阳离子蛋白 ③酶类---溶菌酶等
(2)抗原递呈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等。
单核-巨噬细胞
左: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普通光镜)。 中:透射电镜下,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 右:扫描电镜下,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
二、中性粒细胞 1.主要膜分子
(1)补体受体:CR1、CR3 和 CR4。 (2)Fc受体:lgG Fc受体(FcγRⅠ/Ⅱ/Ⅲ)、
IgA Fc受体。 (3)其他膜分子: LFA-1、IL-8R等。
2.主要免疫学功能
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 关键作用。
(1)直接吞噬清除病原微生物。 (2)通过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
分子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1)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释放单体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单体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发生聚合 形成多 聚穿孔素 形成微孔 靶细胞裂解 颗粒酶 进入靶细胞 激活靶细胞的内源 性细胞自杀死途径或使靶细胞的DNA断裂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GM-CSF、IL3、M-CSF等)
(1)促进T细胞、B细胞、APC等的功能活动。 (2)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的发育。
第三节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 ❖ 分布:嗜碱性粒细胞—血液
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 膜分子:1.FcεRⅠ(IgE的Fc受体)
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脂多糖受体 (CD14)、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补体
受体( CR)和FcγRⅢ 等。
(2)提供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受体: TLR-4(toll-like receptor-4)和TLR-2等。
(3)递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 MHC-Ⅱ类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表 达)、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无表达)。
特异性记忆,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第一节 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包括: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2.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一、NK细胞的来源 1.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2.出生后来源于骨髓。
二、NK细胞受体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1)识别糖类配体(靶细胞)活化细胞毒作用 (2)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结合抗原)
活化 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1) P58分子和P70分子(小鼠识别MHC I类分子 (2)CD94-NKG2异二聚体分子(人)识别MHC I类
IgG-Ag FcγR 吞噬、杀伤; 细菌荚膜 机体 IgM抗体 激活补体 CR 吞噬。
第二节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
特点: 大颗粒淋巴细胞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GL)—胞浆中含嗜天青颗粒。
❖ 分布: 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 脾中,占1%~2%; 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存在。
2.C3aR 和 C5aR ❖ 激活方式:
1.IgE-Ag 同FcεRⅠ交叉连接 2.同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动物免疫学第四 章免疫系统天然 免疫系统细胞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动物免疫学 第四章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细
胞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
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
启动 时间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
作用 特点
非特异性,抗原识别谱广
4.主要免疫学功能
(1)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 ①毒性物质---H2O2、O2-和NO ②抗微生物肽---防御素、阳离子蛋白 ③酶类---溶菌酶等
(2)抗原递呈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等。
单核-巨噬细胞
左: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普通光镜)。 中:透射电镜下,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 右:扫描电镜下,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
二、中性粒细胞 1.主要膜分子
(1)补体受体:CR1、CR3 和 CR4。 (2)Fc受体:lgG Fc受体(FcγRⅠ/Ⅱ/Ⅲ)、
IgA Fc受体。 (3)其他膜分子: LFA-1、IL-8R等。
2.主要免疫学功能
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 关键作用。
(1)直接吞噬清除病原微生物。 (2)通过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
分子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1)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释放单体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单体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发生聚合 形成多 聚穿孔素 形成微孔 靶细胞裂解 颗粒酶 进入靶细胞 激活靶细胞的内源 性细胞自杀死途径或使靶细胞的DNA断裂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