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音韵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积累优美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2.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3.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4.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5.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2.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教学难点】1.理解晏殊的思想感情,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浣溪沙》晏殊一、创设情景,释题导入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殊的《浣溪沙》。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及作品1.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人。

北宋大臣,词人。

十四岁中进士。

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

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谥元献。

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

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3.背景资料: 《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

任务二:品味语言,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2.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齐读并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上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上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上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深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的诵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难点:对于一些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对于一些复杂意象和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和修辞手法,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词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诵读法:通过诗词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本单元的诗词,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修辞手法和意境情感,同时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包括《卖油翁》、《岳阳楼记》、《核舟记》三篇古诗文。

这些诗文都是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诵读、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同时,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正在逐渐成熟,需要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去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

2.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能够欣赏诗文的文学美和意境美。

4.能够运用诗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难点:诗文的文学美和意境美的欣赏,诗文中表达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诗文的美。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文的表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诗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对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诗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和形式。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读诗文,进行朗读训练。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理解诗文的意义。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1课时《式微》《子衿》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古今对译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不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领会诗词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诗词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五首古诗词,尽量熟悉诗词内容,提前准备好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

部编版八上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词作大意,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鉴赏词的技巧。

2.诵读品位,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鉴赏词的技巧。

2.教学难点: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四首词的作者及其赏析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第13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飞扬着轻灵,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板书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出示课件1)二、学习宋词浣溪沙(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教师:布置预习这首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这首词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3)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今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听读这首词,注意停顿、语调,然后疏通本词,注意画线词的意思。

预设:(出示课件4)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这首词大声朗诵一下,然后疏这首词的意思。

(学生朗读词句,出示翻译词句。

)预设:(出示课件5)【译文】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无二致。

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收录了多首古诗,包括《观书有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浣溪沙》等。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欣赏古诗的艺术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把握古诗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古诗的句式、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艺术美,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古诗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如描绘一幅古诗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古诗,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然后教师解释古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全套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全套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全套版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全套版,针对八年级学生,共安排有4个课时的教学。

本单元的主题为“感受诗词之美”,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课标要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欣赏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此外,学生还应能在诵读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节奏等,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本单元所选诗词均为经典之作,既有民间传说,也有文人墨客的佳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诗人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诗词,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安排有4个课时,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以下是每个课时的内容分析:1.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描绘了鹳雀楼壮丽的景色和诗人由此产生的豪情壮志。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第二课时:《凉州词》《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名作,描绘了边塞战场的艰苦生活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掌握诗歌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二)读通诗歌,感知内容1.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奇树(qí shù)华滋(huá zī)遗所思(wèi suǒ sī)馨香(xīn xiāng)节奏:《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

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

2.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神龟(shén guī)竟时(jìng shí)腾蛇(téng shé)老骥(lǎo jì)伏枥(fú lì)烈士(liè shì)盈缩(yíng suō)养怡(yǎng yí)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

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文本研读《庭中有奇树》语言朴素,意思直白,但情感丰富曲折多变思妇诗多注重思念之苦和盼归之意。

《龟虽寿》通过神龟、腾蛇感慨生命的有限,与老骥类比,抒发个人奋发向上的生命意义。

《赠从弟》用衬托的手法表现松的刚劲坚贞的品质,借以劝勉堂弟。

《梁甫行》直接抒写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二、创意说明共四首古诗词,独立成篇,情感意象各异,适宜一篇一篇单独阅读。

课外古诗词以背诵积累为主,以朗读为主要课堂活动,积累诗句,语言入手体会作者感情。

(书中已有的注释,教学中一带而过。

)三、活动组织1.朗读诗句朗读四首古诗词,熟读成诵。

学生自主朗读,老师观察学生的自读情况。

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节奏,以字词重度的方式,读出诗人的感情。

2.诗句积累向同学推荐要积累的诗句,说说推荐的理由。

不求统一标准,目的是让学生读懂诗句。

在评价过程中,补充重要词句的句意理解及妙处。

主问题走入诗句深处。

(1)理一理诗中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

(2)用“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是……”的句式说话,说说诗人曹操心里想要说的话。

(3)你们觉得诗人的堂弟怎么理解这首诗,才不会辜负堂哥的良苦用心。

(4)诗人在梁甫之行中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什么感想?3.类型归类我们一起将这四首诗从情感(内容)角度,归归类。

此学习活动以老师讲解为主,让学生有诗歌情感类型的意识。

《庭中有奇树》:思妇诗,思妇诗多注重思念之苦和盼归之意。

《龟虽寿》: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抱负。

《赠从弟》:托物言志,借物的特征表达个人的志趣品格追求。

《梁甫行》:体恤民情,表现百姓的悲惨生活,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用楷体)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思妇诗,多注重思念之苦和盼归之意。

《龟虽寿》: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抱负。

《赠从弟》:咏物诗,借物的特征表达个人的志趣品格追求。

《梁甫行》:体恤民情,表现百姓的悲惨生活,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收录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刘禹锡的《望洞庭》,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杜甫的《登高》。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教材编排上,每首诗词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便于学生理解和诵读。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阅读与欣赏”环节,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部分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诗词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诵读和理解。

2.难点: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古诗词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词相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素材。

3.作业布置:提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每首诗词的原文,并用普通话进行朗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诵读诗歌。

(重点)2.结合背景及诗人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难点)3.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第十三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二、走进课堂环节一:初读,把握节奏特点。

1.请同学们自读四首宋词,朗读下面的字词。

大屏幕出示:短棹.(zhào)逶迤..(liányī)簪缨..(zānyīng)试倩.(qìng)鸥鹭.(lù)..(wēiyí)涟漪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大屏幕出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环节二:探究发现,完成梳理。

师:这四首宋词,抒发了四位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各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大屏幕出示:见PPT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能完成的内容,最后反馈,并明确答案。

大屏幕出示:小组名称诗词题目浣溪沙探究时间走近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词背景晏殊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和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2.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翻译、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技巧。

3.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诗词的原文,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第(其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第(其二)》教案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透过诗句的字面意思,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举例:以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为例,解释其表达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内涵。
(2)诗词的韵律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韵律特点,感受诗词的音乐性。
举例:通过比较《赠从第(其二)》与其他古诗词的韵律差异,让学生掌握其独特的韵律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这是一首表达兄弟情深的边塞诗,体现了王维对友人的关爱和期许。边塞诗在唐代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它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王维如何运用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友谊的短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手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赠从第(其二)》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诗词,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边塞诗的壮美意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5)诗词背诵与默写: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诗词背诵和默写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意境深远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的古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把握诗词的韵律、意象等基本元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韵律、意象等。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鉴赏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

2.古诗词文本:准备相关的古诗词文本,供学生朗读、背诵和使用。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诵读并默写四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2.感悟四首词的内容,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理解其主旨。

3.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感受词的韵律美。

2.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的主旨。

【课时安排】4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诵读《浣溪沙》一、导入新课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朱自清也在急切地寻找答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光流逝,无数文人墨客发出过这样那样的感慨。

时光是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叹;是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劝勉;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无奈。

今天,我们看一看“宰相词人”晏殊面对时光流逝,又有怎样的感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二、知识简介1.文体知识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浣溪沙:词牌名。

词牌,有规定作品形式与字数的作用。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què)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2.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词人。

景德初年,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

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采桑子》的诗意、艺术特色及其在表达美好愿望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词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语文上册第6单元《采桑子》: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提高审美情趣;2.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的文学特色,培养创新思维;4.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并运用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对仗和平仄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采桑子》中的一个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的自然描写”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自然美,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王维对故乡的思念,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这种深切的思乡之情。
(4)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如平仄、押韵等,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举例:《秋词》中的朗读技巧,如何把握抑扬顿挫,使诗词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具体包括以下四首古诗词:
1.《望岳》——杜甫
2.《秋词》——刘禹锡
3.《夜雨寄北》——李商隐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把握四首古诗词中的形象描绘,如《望岳》中的泰山雄伟景象,《秋词》中的秋天意境等,以便于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举例:《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诗人豪情壮志。
(2)诗词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思乡之情等。
3.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4.加强课堂讨论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5.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案例分析部分较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诗词的意境和生僻词汇,学生们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这说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式微》《子衿》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难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3、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主旨内容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重点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子衿
古今对译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

嗣:继续。

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重点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
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板书:
式微: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
子衿:对恋人的焦灼思念作业:背诵并默写
第2课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初唐四杰之一。

他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2、感知整体内容,古今对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
三秦辅卫着长安,
风烟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
同是宦游人。

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邻。

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儿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

辅:辅卫。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代指蜀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泪贴手巾,指挥泪告别。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情,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板书:心意相通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
乐观胸襟真挚情谊
作业:背诵并默写
第3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

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

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

“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
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钓鱼者”
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临渊羡鱼渴望援引
作业:背诵并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