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李静文)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李静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9969dffab069dc51220119.png)
《感动》教案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李静文一、导入师:同学们,在第四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师出示课内四篇文章插图的课件,学生说题目)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那就是感动。
(板书:感动)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再次走进感动这一话题。
二、主题回顾这四篇文章让我们感到的究竟是什么呢?(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再见了,亲人》——深情厚谊;《金色的鱼钩》——忠于革命;《桥》——无私无畏;《梦想的力量》——坚定执着。
生说,师根据生说的内容总结主题并出示课题课件。
三、阅读概览师:同学们生动准确的回答,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知识掌握很牢固,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感动为主题的文章。
其中老师请大家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文章(课件,学生读题目,老师贴树叶),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阅读记录表,请大家拿出来像这样展示一下。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师巡视,生讨论交流)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要求:按照《群文阅读记录表》的第一项,以这样的句式来说:文章的作者是……,讲述的是……《哑巴渡》——默默奉献《馒头的故事》——勇于牺牲《最后一片藤叶》——舍己为人《为我唱首歌吧》——真挚友情师小结: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读知识树上的关键词“忠于革命、无私无畏、坚定执着、默默奉献、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等精神和友情的深厚、真挚。
这些,都让我们再次深深地感动着。
(板书:!)三、精彩赏析师:文章中又是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到了我们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我们的感到。
我们还是从《哑巴渡》开始吧。
出示课件:《群文阅读记录表》l.《哑巴渡》①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
每一个过渡的人在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感动”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感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f1c3bf524de518964b7d8c.png)
背景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
当时,“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
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
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抗洪救灾的官兵抗震救灾的勇士非典时的白衣天使海地地震中国救援队支援非洲的医疗队
感动是什么?也许,感动是夏日一缕凉爽的清风是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是沁人心脾的一股甘泉是芳香四溢的一杯热茶…… 拥有了感动我们的心开始变得明亮、宽敞、纯净。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4ec2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b.png)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感动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 如何感动他人,提升人际关系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感动的内在含义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2.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感动的力量。
五、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感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主体部分:a. 举例分析:分享一些感动他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c.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感动的力量。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感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感动话题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感动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感动他人的方法和途径。
b.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学习和启发。
c.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感动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总结活动:通过小组汇报、学生分享或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强调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
![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e5bf7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0.png)
一、教案名称: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动的含义,认识到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感动的情感。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故事、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感动的含义,引发学生对感动的情感体验。
Step 2: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感动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感动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积极评价,是一种温暖的情感体验。
2. 分析感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感动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团结合作意识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是感动的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Step 3:实例分享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分享一则感动的故事,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感动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感动事迹,互相交流感受。
3. 各小组选取一个感动事迹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
Step 4:情感表达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感动的情感体验。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欣赏。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感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如如何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将感动的情感融入日常生活。
课后作业: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感动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案名称:关于感动的教案范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感动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感。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新部编本.(李静文)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新部编本.(李静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d10c99011ca300a7c390d1.png)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群文阅读公开课教课设计《感人》教课设计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李静文一、入:同学,在第四元中,我一同学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出示内四篇文章插的件,学生目)些人,些事我的心中涌着一种感情,那就是感。
(板:感)今日,我就用画知的方法再次走感一。
二、主回四篇文章我感觉的终究是什么呢?(要修业生用一个来归纳感我的是什么。
)《再了,人》——深情厚;《金色的》——忠于革命;《》——无私无畏;《梦想的力量》——定着。
生,依据生的内容主并出示件。
三、概:同学生正确的回答,明大家上很真,知掌握很坚固,在同步教材中,也了几篇以感主的文章。
此中老大家要点了此中的四篇文章(件,学生目,老叶),头几日老已部署同学行了真的,并且填写了表,大家取出来像展现一下。
同桌之沟通、一下。
(巡,生沟通):才老看了看,同学填写得都很真,明很专心,在我一同来沟通。
要求:依据《群文表》的第一,以的句式来:文章的作者是⋯⋯,述的是⋯⋯《巴渡》——静静奉献《的故事》——勇于牲《最后一片藤叶》——舍己人《我唱首歌吧》——真友谊小:我再来看看知,从感的上,我看到了(学生知上的关“忠于革命、无私无畏、定着、静静奉献、勇于牲、舍己人)”等精神和友谊的深厚、真。
些,都我再次深深地感着。
(板:!)三、出色析:文章中又是哪些句深深地感觉了我呢?在我就一同来沟通我的感觉。
我是从《巴渡》开始吧。
出示件:《群文表》l.《巴渡》①没有知道巴有多老,在儿渡有多少年。
每一个渡的人在最先的里巴老人就是个子;爬的,深邃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了老的手不知了多少月。
但巴老人的船是干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着桐油的光,一点也不像他巴巴的。
(引学生领会将老人的相貌描绘和老人的船行比,突出老人一心人供给便利、静静奉献的品的写法。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动》教案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cd6f670740be1e640e9a34.png)
分享:感情朗读描写伊丽莎白神态描写的句段。 (通过将伊丽莎白手术后和音乐会后的神态外貌描写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们战胜病魔用纯真的友谊激发了伊丽莎白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领悟: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五、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不仅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还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感动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其实感动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哪些让人感动的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可以吗?
1.学生汇报:
2.刚才老师听了小组的交流,也看了同学们的阅读表填写得都很认真,那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篇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3.由学生汇报引出主题并概括主要内容:
《十里长街送总理》──衷心爱戴 课文记叙了人们自发地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 《哑巴渡》──默默奉献 哑巴渡老人一生默默摆渡无人问津,直到其病重再不能摆渡,人们才记起他的好,待到他去世人们方知其是位负伤的老红军,为弥补当年打仗自己亲手炸毁的桥,老人死后用其一生摆渡的钱重修了一座桥。 《最后一片藤叶》──舍已助人 患肺炎的女孩珍妮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贝尔曼得知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因淋雨感染肺炎去世了。 最后那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珍妮也绽放出了往日的笑容,伟大的画家贝尔曼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为我唱首歌吧》──真挚友情 七个濒临死亡的孩子,没有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的生命哀叹,却用顽强的意志挑战病魔,用自己的生命热爱他人。“为我唱首歌吧”是不幸的伊丽莎白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求,更是七个可爱的孩子用“爱”谱写出的生命交响曲。
真情实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真情实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8bff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5.png)
真情实感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真情实感群文的概念和特点;2. 分析并解释真情实感群文的意义和价值;3. 鉴赏真情实感群文作品,培养情感共鸣能力;4. 运用真情实感群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5. 进行创作活动,表达真情实感的个人体验。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群文阅读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阅读策略的指导材料;- 真情实感群文创作的范例;- 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 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 创作素材和想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幅真情实感群文作品的图片或摘录一段相关文字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理解】2. 教师介绍真情实感群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以确保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准确。
3. 学生阅读一篇真情实感群文作品,并根据问题指导,进行小组或全班分享,以促进理解和思考。
【鉴赏】4. 教师选择一部真情实感群文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感受作品,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
5. 学生分组进行真情实感群文作品的赏析和评价,形成小结报告,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发现。
【运用】6. 教师教授阅读真情实感群文的策略,如注重细节描写、模拟情境、进行情感回忆等,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体验真情实感。
7.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真情实感群文阅读策略,阅读一篇新的文本,并记录阅读体会和效果。
【创作】8.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群文的创作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选择适当的创作形式,如散文、诗歌、绘画等。
9.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并准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总结】10.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次真情实感群文阅读教学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学生将真情实感的理念融入日常阅读和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阅读笔记、创作作品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
![群文阅读公开课“感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5dd1fda38376bae1fae1d.png)
感动》教案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李静文一、导入师:同学们,在第四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师出示课内四篇文章插图的课件,学生说题目)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那就是感动。
(板书:感动)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再次走进感动这一话题。
二、主题回顾这四篇文章让我们感到的究竟是什么呢?(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再见了,亲人》——深情厚谊;《金色的鱼钩》——忠于革命;《桥》——无私无畏;《梦想的力量》——坚定执着。
生说,师根据生说的内容总结主题并出示课题课件。
三、阅读概览师:同学们生动准确的回答,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知识掌握很牢固,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感动为主题的文章。
其中老师请大家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文章(课件,学生读题目,老师贴树叶),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阅读记录表,请大家拿出来像这样展示一下。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师巡视,生讨论交流)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要求:按照《群文阅读记录表》的第一项,以这样的句式来说:文章的作者是⋯⋯,讲述的是⋯⋯《哑巴渡》——默默奉献《馒头的故事》——勇于牺牲《最后一片藤叶》——舍己为人《为我唱首歌吧》——真挚友情师小结: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读知识树上的关键词“忠于革命、无私无畏、坚定执着、默默奉献、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等精神和友情的深厚、真挚。
这些,都让我们再次深深地感动着。
(板书:!)三、精彩赏析师:文章中又是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到了我们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我们的感到。
我们还是从《哑巴渡》开始吧。
出示课件:《群文阅读记录表》l.《哑巴渡》①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
每一个过渡的人在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四组感动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四组感动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f828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7.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真挚情感的理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情感,提升情感共鸣。
2.重点: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突破写作困境。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人和事?这些感动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经历,教师适时引导,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美好情感。
2.对每篇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文章,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3.学生在品味文章情感的过程中,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6.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中人物情感。
7.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提升语文素养。
8.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对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阅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感动中国人物,学写颁奖词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感动中国人物,学写颁奖词](https://img.taocdn.com/s3/m/da206fa0f61fb7360a4c6539.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感动中国人物----学写颁奖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用快速阅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文体的内容,感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和精神。
2.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归纳颁奖词规律,学写颁奖词,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启发引导来探究学习写颁奖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人物平凡又伟大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四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
2掌握写颁奖词的方法。
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材料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课二、整合文本,感知精神。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根据表格提示感知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
三精读文本1、出示以上人物的颁奖词,这有四则颁奖词,请同学们说说这些颁奖词分别是写给谁的?为什么?(一)【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二)【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三)【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四)【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2、(这几则颁奖词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则颁奖词,有感情地朗读。
3、讨论:这些颁奖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
感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4ed5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5.png)
感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散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世界和自己的内心。
群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
本文将介绍一种感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增强学生对文本情感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3.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精心挑选一篇感人的群文阅读材料,如《小王子》、《浮生六记》等;2.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 设计相关的讨论和写作活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音频或者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猜测。
例如,展示一张画着星星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张图片与我们要学习的群文阅读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
步骤二:感知文本(15分钟)1. 教师将整本书的封面展示给学生,并简单介绍书名和作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教师口述读一段文字,如《小王子》中关于玫瑰花的描写,并展示相关图片;3. 引导学生用五官感知法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通过观察插图,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词汇描述感受,舒展思维。
步骤三:情感共鸣(20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在家中仔细阅读整篇文本,并选取其中一节最感动的内容描述,并解释自己为什么被感动;2. 课堂上,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动内容分享给同桌,共同探讨感动的原因;3. 部分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感动内容和原因分享给全班,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考。
步骤四:思辨阅读(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如:“作品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你认为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有哪些线索可以支持你的观点?”2. 学生组织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思辨和分析的能力。
感恩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恩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65d5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b.png)
感恩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选读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的书籍封面或作者照片,唤起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国家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步:文学作品介绍选择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使用图片、简介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每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背景,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步:群文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老师可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转折等。
第四步:文学分享每个小组从所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段进行分享。
分享形式可以是朗读、剧情表演、PPT介绍等。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分享者一起感受作品的魅力,了解其他小组阅读的情况。
第五步:感恩分享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哪些内容让他们感受到了感恩之情。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同时,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恩故事,以此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感恩的含义。
第六步:创作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创作一篇读后感或小作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作文可以包括对作品中某一场景、人物或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时的发言次数和质量,作品分享时的表现等。
2.评估学生撰写的读后感或小作文,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记录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成长和进步,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感恩意识的培养等。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善于分享和讲故事的人士来校园进行主题分享,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阅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教案
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李静文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四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师出示课内四篇文章插图的课件,学生说题目)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那就是感动。
(板书:感动)
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再次走进感动这一话题。
二、主题回顾
这四篇文章让我们感到的究竟是什么呢?(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
《再见了,亲人》——深情厚谊;
《金色的鱼钩》——忠于革命;
《桥》——无私无畏;
《梦想的力量》——坚定执着。
生说,师根据生说的内容总结主题并出示课题课件。
三、阅读概览
师:同学们生动准确的回答,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知识掌握很牢固,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感动为主题的文章。
其中老师请大家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文章(课件,学生读题目,老师贴树叶),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阅读记录表,请大家拿出来像这样展示一下。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师巡视,生讨论交流)
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要求:按照《群文阅读记录表》的第一项,以这样的句式来说:文章的作者是……,讲述的是……
《哑巴渡》——默默奉献
《馒头的故事》——勇于牺牲
《最后一片藤叶》——舍己为人
《为我唱首歌吧》——真挚友情
师小结: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读知识树上的关键词“忠于革命、无私无畏、坚定执着、默默奉献、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等精神和友情的深厚、真挚。
这些,都让我们再次深深地感动着。
(板书:!)
三、精彩赏析
师:文章中又是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到了我们呢?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交流我们的感到。
我们还是从《哑巴渡》开始吧。
出示课件:《群文阅读记录表》
l.《哑巴渡》
①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
每一个过渡的人在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将老人的外貌描写和老人的船进行对比,突出老人一心为人们提供便利、默默奉献的品质的写法。
)
②“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中,为什么要说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师:乡亲们哑了?是真的哑了吗?
(不是,是大家都被感动了,震撼了。
)
师:对,是震撼了,感动了,是嘴上不说话了,乡亲们嘴上不说话,可是他们心里却想起了哑巴老人以前的一些事情。
他们可能想起了哑巴老人以前的一些什么事呢?
(1.船干净而清爽;2.他的女儿丫丫;3.渡船的稳当;4.一毛钱的渡河钱;5.冬天半夜里送人……)
师:这个时候人们终于想起他来了,那为什么在以前人们却没有想起呢?
(1.没有注意;2.太普通了;3.以前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师:是啊,正是哑巴老人以前毫不起眼,从不炫耀的,人们才没有去注意他,而现在,当人们从老将军的口里知道了哑巴老人原来是一名老红军、大功臣的时候,人们被震撼了,被感动了,于是,乡亲们哑了——(学生读最后三段)
是啊,这无言的大爱也深深的感到着我们的心灵!(板书:~~~~~~)馒头的故事又是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动呢?
2.《馒头的故事》
就在这时,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抢吃起馒头来。
师:是啊,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尤其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这两幅画面,不仅在大胡子少校面前交替晃过,也在我们的眼前交替出现,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头砸在头上……这时的哄抢场面如何?小姑娘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师:饥民们被震惊了。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师:抓住“惊骇”“惊恐”质疑)
后一句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因为那个小女孩宁愿饿着肚子甚至是死去也不吃送往前线的食物,让那些在前线的战士们吃饱了多打鬼子,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师:最后,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石头。
是啊,正是有了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甚至是舍命支援,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的伟大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生:34年后……讲给……孩子们……听。
师:讲的仅仅是馒头的故事吗?
生:不仅是……
师:馒头的故事传承的是一种像小翠那样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
这种精神让我们倍加感动。
(板书:~~~~~~)
师:同样是小姑娘,《最后一片藤叶》中的珍妮就幸运多了。
3.《最后一片藤叶》
师:珍妮死了吗?为什么她是幸运的?
生:她没死,贝尔曼救了她。
师: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最后的一片藤叶,不是一片普通的藤叶,它是一片能带给人希望的藤叶,是一片可以救珍妮的命的藤叶,而这片藤叶是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画上去的,我们从这片藤叶中看到了贝尔曼先生的善良和赤诚。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对于穷画家贝尔曼先生来说,惟有——(学生齐读)
师:多么善良的人,多么赤诚的心!穷画家贝尔曼先生在暴风雨之夜,舍己为人,给了珍妮一个生活的希望,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启示和永远的感动。
(板书:~~~~~~)
珍妮给了他欢乐,他却用生命给了珍妮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的人,多么赤诚的心,一切只为了朋友。
现在,伦敦儿童医院的小教堂里,七名孩子为了朋友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也很感人,我们一起去看看。
4.《为我唱首歌吧》
感情朗读描写伊丽莎白神态描写的句段。
(1)“伊丽莎白的耳朵后面做了一次复杂的手术……沉默的泪水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流下苍白的脸蛋儿。
(2)“伊丽莎白热爱音乐胜过一切。
……安静的、空荡荡的房间里,她自己坐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让我坐在她的旁边,紧紧拉着我的手,声音颤抖抖地恳求:“给我唱首歌吧!”
(3)“音乐会获得了成功。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她大声说,这是她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高兴得又蹦又跳;约瑟夫眉飞色舞、喜悦异常。
我想,这时候,我们这些大人们流的眼泪更多。
”
(通过将伊丽莎白手术后和音乐会后的神态外貌描写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们战胜病魔用纯真的友谊激发了伊丽莎白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
无论是合唱队员还是听众,都在这场音乐会中获得了莫大的快乐。
师:七个年幼的生命逝去了,但他们用势不可挡的勇气与病魔斗争,用充满爱的心灵唱出了世间最美的旋律,那六个声音,虽是幼稚的声音,却是——
生: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以力量的声音……
师:是的,那是一曲和死神决斗的勇敢者之歌,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爱的音乐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感动一生。
(板书:~~~~~~)
五、主题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课内的学习,我们重点研究了课内的四篇文章,通过大家课外的阅读,我们今天还交流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我们又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感动”这个的主题呈现了出来。
其实感动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师解说)
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回想一下,能把你生活中的这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告诉我们吗?
(学生说,师引导)
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请大家用笔记录下来,珍藏于心,感动一生吧!感动是什么?(出示课件,师生配乐朗诵)师总结结课:孩子们,感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更在我们的心里。
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感动,化作一份信念,一种力量,一次行动,到生活中去感动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感动!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群文阅读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