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_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_顾昕
英国NHS医疗服务体系的经验带给中国的启示10

一、引言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其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和实施都是在争论中进行的。
时至今日最大的亮点是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但发轲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医改,对问题木身的解决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认为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应包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四个方而。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在以上四个方面同时着手。
本文主耍讨论下…轮卫生体制改革中将耍重点推动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
当今此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两大典熨模式一-个是英国的内部市场和美国的管理竞争。
英国建立初期的NHS是一个镶像在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英国NHS Z后的改革就是在NHS计划体制中引入市场的要素,通过竞争來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如果说英国建立初期的NHS很好地解决了公平问题,那么NHS的改革主要需解决的是效率问题。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是既缺乏效率又没有公平。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的沉疱Z中积重难返,从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体系。
借鉴英国NHS的经验就是要真正引入市场的要索,规范医疗服务体系中市场与政府的行为。
二、英国NHS简介1、NHS结构示意图信托基金的利息2.6 使用者付费和杂费收入2.6 资本性收入 0.2 __________ 注:目前英国NHS 系统的雇员总数达到170万人,而英格兰地区的雇员总数超过130万人, 2008/2009财年的NHS 净支出占全国的比巫达82.79%,无疑是NHS 的主体部分。
由于苏格 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制度略有差异,这里主耍讨论英格兰的NHS 。
4、 国民保险税纳税条件英国国民通过缴纳国民保险税來获得国家福利的权利,其中包括退休金。
缴纳的条件是: 16岁以上毎周收入146英镑以上的雇员或者是毎年的利润在5595英镑的自雇者。
缴费的依 据是收入的寒少以及公民是自雇者还是雇员的身份。
国民个人还可以通过自愿缴费来弥补个 人因失业而导致的国民保险税的记录的缺口。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而英国作为世界上医疗卫生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对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体制构建、医改经验等方面分析,探究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历程。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政府开始介入并提供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和监管。
20世纪初,英国推出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医疗卫生计划,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医疗保障体系。
NHS实行国家资助和财政拨款,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服务,这一体制的建立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体制构建。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主要由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组成。
NHS作为国家提供全民医疗保障的主体,其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国家。
私人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机构则为那些能够负担得起的人提供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这种体制构建充分发挥了国家和市场的作用,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人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
我们来探讨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改革经验之一就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英国政府通过推行全民医疗保障、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等举措,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启示,即要坚持全民医保的基本方向,积极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对中国医改的借鉴与实践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对中国医改的借鉴与实践【摘要】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在世界医疗体系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经过多年的时间检验,证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确实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民,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也在经历着不断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争议。
接下来本文将对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医改与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进行对比,总结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对中国医改的借鉴和实践。
【关键词】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国医改;借鉴;实践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是为国民在医疗方面提供最大的福利政策,在英国国民的调查中,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成为了20世纪英国政府对国民生活做出的最大业绩[1]。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医疗需求不断的增加,使得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
英国国民健康体系在建立之初,很大程度的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状况,从而得到了英国国民的支持。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和公立医疗系统共同提供医疗资源和服务。
在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医疗结构体系中呈金字塔结构,最底层的是社区医院的初级保健,中间层是全科医疗机构,最顶层是三级医疗专家服务[2]。
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导致这种医疗服务体系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所以英国面临着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改革,同时英国的这一举措也为我国的医改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作用。
一、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改革方向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更好的为国民服务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每一个医疗层次都有更多的主动权,并且在责任上划分上更加明确。
同时在服务对象上更具有平等性,使医疗组织能够为所有有医疗需要的人服务,而不只是为能够支付得起医疗费用的人服务。
总之,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最终方向是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保证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英国的医疗体系以国民健康服务(NHS)为基础,提供国民免费的公立医疗服务。
这样的体系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医疗权益,将医疗服务从市场价值中分离出来,使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仍然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公立医疗体系,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平衡公益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医改也是有益的启示。
英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生组成的三方共同负责。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监管医院管理体制,医院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医院经营策略、确保医院运作顺利,而医生则负责医疗技术和病人护理。
这种三方共同管理的体制保证了医院运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实现了医生的自主权和病人的权益保护。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院管理由政府垄断,医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医院运作也存在着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综合医院管理经验中借鉴,探索出一种公平、透明、高效的医院管理模式。
英国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临床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医院质量指标评估等,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这种评估体系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相对薄弱,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了解不足。
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起科学、全面、公正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质量。
英国的医保制度为中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由政府全额投资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社会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也有一定的医保功能。
这种医保体系保障了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全民。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保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金缺口、医保待遇参差不齐等。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知度,该体制涉及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服务的提供、医疗保险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医改也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英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比较合理,是个值得中国学习的范本。
英国的医疗卫生系统由国家、地区和社区医疗卫生系统构成,各方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统一配置。
在国家水平,政府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比较明确的政策规划和投入计划,为医疗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地区和社区层面,英国医疗卫生系统实现了社区医疗和基层医疗的合作和协同,强调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
这种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在中国医改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协调。
其次,英国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公立医院为主,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也高度受到政府监管和责任制的约束。
英国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药物价格等方面设置了明确的政策和标准,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其公益性质。
同样,英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度也比较完备,医疗机构质量和医疗服务行为均受到监管和约束。
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和监管制度的做法,对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应更加关注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管问题。
第三,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既强调实施全民医保,又兼顾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和分配。
在英国,国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很广,为人们在医疗方面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但是,英国政府也对社会医保基金进行管理和发放,保障其可持续性和公正性。
另外,英国医疗卫生服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保创新实践,如家庭医生制度、诊所义诊等,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医保福利。
在中国医改中,英国的医保制度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既要强调公立医院的质量和性价比,同时也要引入多样化的保障和创新实践。
英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的方面,如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保险制度等。
但是,也需要注意英国医疗卫生制度与中国国情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中国国情拟定切实可行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福利。
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12月/24日/第003版声音・观察吸取市场化教训保障民众有病可医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模式。
英国、北欧、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也被称为“英国模式”,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NHS成立于1948年,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资助医疗体系,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是在市场化的负面教训下建立起来的。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致使很多穷人根本看不起病。
于是,医疗保险金成为“伦敦的发明”,一些慈善家捐款给医院,为穷人免费治疗。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医疗体系组织有效,给战后英国NHS的建立提供了示范作用。
战后不久,工党政府颁布《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民医疗保障的国家。
凡英国公民,包括在英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
1951年,英国政府对免费医疗制度进行微调,引入处方费制度。
NHS的资金只有11%来自国民保险税,81%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其他来自于医药处方费和慈善捐赠等。
社区诊所和大医院分工明确NHS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
基础医疗是主体,负责居民的非急诊类的看病,75%的NHS资金用于此。
在英国,每位居民或外国人都要在住地附近的社区诊所登记注册,工作人员会指定一名家庭医师(GP)负责,患者就医必须先到社区诊所就诊。
诊所的电脑与社区和有关医疗部门联网,只备常用药,类似于中国一些单位的医务室。
居民凭医生处方到NHS药店“买药”,只付处方费。
家庭医师的角色类似我国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单位医务室的保健医生。
医院医疗包括地区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疗。
地区医院通常是该地区的医疗中心,接诊从第一级机构转诊来的患者;教学医院以急救和诊疗重大疑难病症为主。
如果居民有大病或需要进一步诊治,则由家庭医师替病人预约医院专科医生,由基础医疗服务转入医院医疗服务,住院治疗则享受全额免费医疗。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深化,但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各种因素,与国际先进医疗卫生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一直被世界所瞩目,其经验和做法对中国的医改也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就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第一,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是由英国政府负责规划和财政保障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面向英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其目标是为公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相对公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与中国正在实施的医改发展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医改的初衷也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的医疗服务保障。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比较严谨,分为三个核心部分:英国卫生部、家庭医生服务和地方卫生局。
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与之协调,为公民提供妥善的医疗服务保障和管理。
家庭医生服务起着关键性作用,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
家庭医生服务系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医疗服务不必要的浪费,为患者提供全面、协调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是英国医疗卫生体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也在逐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向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第二,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关注公众健康,发挥健康教育的引导作用。
英国成立了应对全民健康问题的英国国家保健署(NHS),并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公共卫生宣传及防疫、防控工作。
在英国,公众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行动来改善公众的健康素质,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
在中国,也有不少官方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组织正在推广健康教育,但相对于英国,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尤其在当下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高发的情况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质,应成为中国医改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推陈出新,其在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英国70年的医疗体系告诉我们:免费的医疗,终将是最贵的

英国70年的医疗体系告诉我们:免费的医疗,终将是最贵的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来源: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在1948年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成立时,英国政府承诺NHS“将提供……所有医疗、牙科和护理服务。
任何人,无论贫富……都能使用。
”如今距NHS成立已有71年了,它如同一面棱镜,让人们借此一窥社会医疗和国民健康保险的运作。
经验表明,尽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无数的改革尝试,但该体系仍然存在由于定额配给和官僚主义导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在政府系统之外寻求医疗服务——私人医生、私立医院和诊所、疗养院、牙医以及其他市场医疗服务。
英国的医疗保健正在回归混合经济模式。
1NHS的预算近年来大幅增长,预计至2024年,将占英国政府总支出的38%。
2在避免因心脏病、中风、癌症和肺部疾病而死亡方面,NHS差于国际平均水平。
3NHS的候诊名单已经激增至400多万人,他们通常要等待18周才能得到必要的诊治。
所有的现代卫生保健系统都是历史、政治和文化的产物,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科学、教育和经济基础之上。
因此所有卫生保健系统的改革都是社会和文化问题,同时也是组织、商业或变革管理问题。
虽然生搬硬套另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是极不明智的,但各国之间也应当对彼此的制度相互学习借鉴。
通过制度间的比较分析和经验分享将有利于学习、反思和改进。
本着这一精神,本文概述了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实践经验。
世界各国民众和选民往往为自己国家的卫生保健系统感到十分自豪,但通常不是基于其表现或对比分析。
许多从业人员或政策专家都私下承认,如果可以重新来过,很少人愿意走上同一条老路。
英国对“所有服务”的承诺1948年,英国政府向每一个家庭发放了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布了英国新成立的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的承诺。
NHS以德国总理俾斯麦于1883年发布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英国1911年发布的国家保险制度为蓝本,宣称将开辟全民医疗保健的新时代——受到国家保险和一般税收的资助,NHS所有的卫生保健服务将“免费”提供。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作者:邹心仪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摘要:在政府提出要让中国人“看得起病”的今天,中国的医疗保险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各个部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得都比较晚,医疗保险自然也如此。
英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福利水平较高国家,率先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体制,医疗保险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虽然总是被诟病看病排队时间长,但从其本质来说,英国医疗保险在改革后采用内部市场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其医疗保险体制的完善。
英国医改30余年,和中国医疗保险体制建立和改革时间大致相当,其经验和教训足以给我国以深刻启示,以助于加快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全科医生;医疗保险水平一、中英医疗保险改革历史概述英国作为典型福利制国家,早于1940年左右就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以下简称“NHS”),覆盖人群广,涉及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多。
全民免费医疗并非是说一切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而是指在基本项目中,公民的看病治病大部分免费,但仍需自己支付小额费用。
在那个时候,英国的医疗还是用由政府包揽的,由此也可很清楚地知道,这种体制会带来怎样的弊端。
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医疗体制改革。
而改革的关键,就是转变之前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而将其市场化,政府在其中的角色由管理走向服务,不再对其大包大揽。
更进一步地讲,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将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扮演医疗服务购买者角色的是民间组织全科医生联盟(顾昕,2011)。
此外,英国NHS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三级医疗。
医保服务被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保健服务,二级保健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中国和英国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时间相近,于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医疗体制改革。
和英国不同的是,中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按对象划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方面的改革。
这三个方面基本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群体,也反映了新医改的原则之一——广覆盖。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医疗卫生体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医疗体系之一,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具有“全民医疗”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国民健康服务(NHS)和私人医疗服务两个主要部分。
首先,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全民医疗”特点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深入人心,它包括了大量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针对所有人提供基本医疗和药物物流服务,涵盖了从预防保健到急救、住院治疗以及长期护理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这一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贫困人口的健康,让他们能够收到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为中国现阶段的医改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门诊医生负责制”可以为中国的基层医疗体系提供启示。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每个居民都被分配到一个固定的本地医生门诊,并且可以选择其他医生。
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弱,医疗资源缺乏和流动性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学习英国的门诊医生负责制,纵向整合目前零散的基层医疗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拥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专业性。
最后,英国的“廉价药品政策”可为中国开展药品安全和流通监督提供重要借鉴。
英国政府实行“药物国民服务”计划,将大量医疗资源投入到医药研究和药品质量控制之中,针对不同药品,政府给予不同的补贴。
此外,英国还建立了药品价格审批机构和药品评价机构,对药品品质和价格进行严格的把控。
中国医改和药物安全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可以从英国的立法、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借鉴。
总之,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进行医改时,应该充分发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优化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加强药品安全和流通监管,加快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保障基本医疗权益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
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NHS)是该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全面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药品配给等。
这种模式确保了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论其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
这为中国的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
英国政府通过不断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鼓励人们加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从英国的健康教育经验中学习,积极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实施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英国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医疗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医疗服务。
英国倡导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居民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初级保健和疾病预防,从而减轻了医院的就诊压力,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中国可以在医改过程中,借鉴英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经验,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家庭医生制度,推动分级诊疗,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注重医疗质量的提升和监管。
英国通过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即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估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等因素,英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中国可以从中学习,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确保各地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
以社会平等为己任 英国率先向全民提供基本免费医疗卫生服务

以社会平等为己任英国率先向全民提供基本免费医疗卫生服务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以促进社会平等为己任,能以较低的卫生支出为全民提供免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成功的“秘诀”至少有六,即总额预付制度、NHS合同制度、NICE 的标准和机制、均等性的法律机制、社区保健与初级保健制度和公众卫生参与制度。
所有这些制度,都可以从《国家卫生服务法》或配套法律中找到依据,并得到了良好的执行。
这提示中国新医改必须在法治化道路上展开探索,并着力解决解决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普遍存在的管理费用高企、保障水平低、过度医疗、浪费和骗保等问题。
在英国林肯郡,哈维·菲利普斯的母亲露出了笑容。
这是9岁的哈维在NHS的帮助下第一次装上他的新假肢。
在九个月大的时候,哈维不幸患了脑膜炎。
他战胜疾病活了下来,却失去了两条腿、右臂以及左手的手指。
由于假肢使用起来特别痛苦,他每次只能走几步。
换上新假肢后,他第一次能够跑起来了。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有一大段专门展示英国国家卫生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画面,以宣示不列颠民族在卫生领域的骄人成绩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NHS令英国人感到如此自豪,以致于要在这种举世瞩目的场合来展示它?NHS的成功集中表现在以较低支出实现民众医疗的普遍保障。
已有的研究,将这种成功归结为总额预付制度和社区保健与初级保健制度的建立。
事实上,NHS的成功还有更多的制度因素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借鉴。
然而,有的青年学者不明就里,认为NHS效率低下、病人就诊等候排队的现象十分严重,进而否定NHS。
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以事实、数据从以下五个方面力图揭示NHS运作真相,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着重分析NHS成功的机理,并深究其背后的理念。
NHS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成就,对于虚情假意为民众健康福祉的中国新医改及其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NHS促进社会平等自从《1946年国家卫生服务法》(NHS Act 1946)颁布伊始,英国便建立了“面向全社会、覆盖全社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普遍保障法律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英国的合法居民使用NHS 服务是根据临床需要,而不是由个人的支付能力来决定。
全民医保是医改的突破口——专访新医改课题专家顾昕

全 民医保是医改的突破 口 专访新医改课题专家顾昕
— —
新 一轮 的 医疗 体 制 改革 势在 必行
记者:08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出台, 20, 是全体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因为医疗和每个人 的命运 紧密相连。作为多年研究这 一课题的专家, 您如何理解和评价 医疗体制 改革 ?
‘
2 8
监管 。 .
对转制后 医院的管理 , 海城要求管好 9 , 条 包括领 导关系、 服务功 能、 员使用 、 医疗保 人 基本 证、 服务标准、 品管理、 药 财务制度 、 职业道德建设、 管理制度 。在领 导关系上, 海城规定 , 转制后医 院必须接受 当地党委、 政府领 导, 服从卫 生行 政部 门监管 和业务指导, 副院长必须经 当地 政府 正、 与市卫生局协 商后任命 , 报卫生局备案。 卫生院对重大疫情和 突发事件 不得瞒报、 漏报。 在服务功 能上 , 转制后必须承担支援农村 、 指导基 层 医疗卫生服务等任务 , 特殊情况下必须服从卫生行政 部 门调遣。 在基本 医疗保 证上, 医院医生不得少于 6 , 名 护士不得少 于 5 至少有 1 主治 医师以上 名, 名 职称 的医生, 至少设有 内、 妇 ( ) 、 外、 产 科 急诊室等临床科 室和药房 、 化验室、 x线室、 消毒供应 室等 医技科室。各 医院都必须严格按照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 医疗工作, 严格执 行各项 医疗管理规范和技术常规。乔广 印说 , 这些规定 , 有法律 、 都 法规授权或政策作为依据。有 了这些规定 , 现在的市场 监管 比原来累。原来既 当爹又 当妈 , 卫生院有事护着 , 没事基本不管。现
在管 办分离, 事就多 了。 在巩固防保方 面, 从长远来看 , 乡镇卫生办应该 变成 市卫生局 直管 派 出机构, 现在还是 由 但
英国NHS医疗模式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护 士收 入 与 患者 满 意 度 挂钩
田美欣说 ,“ 舒心病房”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病人和社会的监督 ,设置 了 “ 听信 聆 箱” 每位患者发放 问卷一份 ,自由投放 , 。 护士长负责开箱 , 时了解服务情况和患者 及 反 映。 田美欣说 , 患者对护士 的评价会作为护士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 直接与收入挂钩。 在绩效工资分 配方面, 除根据工作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扣罚与奖励外, 还根据各 岗位责 任大小、工作强度设立一定 的分配系数 ,按系数进行分配。 “ 在实施过程 中, 有些患者也许会质疑 , 患者投诉护士服务不好 , 会不会遭到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呢?”该院 中风三科护士长徐金辉说 ,患者投放 问卷 的时候 ,医护人员都不知道 ,由 医院进行统计。同时,医院会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通报。徐金辉认为 , 如果 因 为患者不满意而上 了 “ 榜” 多丢人啊!所 以说 , 白 , 在各项工作 中, 每一位护理人 员都 会用心去照顾患者的。 此外,“ 舒心病房”对于提 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社 区诊 所 和 大 医 院 分 工 明 确
NS H 提供 的医疗服务 实行基础 医疗和 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基础 医疗是主体 ,负 责居 民的非急诊类的看病 , 5 7 %的N S H 资金用 于此。在英 国, 每位居 民或外国人都要 在住地 附近 的社 区诊所登记注册 ,工作人员会指定一名家庭 医师 ( P G )负责 ,患者 就 医必须先到社 区诊所就诊。诊所 的电脑 与社 区和有关 医疗部 门联 网,只备常用药, 类似于 中国一些单位 的医务室。居 民凭医生处方到 N S H 药店 “ 买药” ,只付处方费。 家庭 医师的角色类似我 国的社 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单位 医务 室的保健 医生。医院医 疗包括地 区医院和教学 医院的医疗。 区医院通 常是该地 区的医疗 中心, 地 接诊从 第一 级机构转诊来的患者; 学医院 以急救和诊疗重大疑难病症为主。 教 如果居 民有大病或 需要进一步诊治, 由家庭 医师替病人预约 医院专科 医生 , 则 由基础 医疗服务转入 医院 医疗服务 ,住院治疗则享受全额免费医疗。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关昕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资源》
【年(卷),期】2010(013)001
【摘要】对21世纪以来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三次重大改革进行简述,重点着眼于这三次改革的依据、原因和措施,分析了其改革的具体特点,并对改革进行了评价,以期能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借鉴.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关昕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英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例 [J], 刘晓溪;毕开顺;
2.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新一轮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于广军
3.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统筹管理探索--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J], 李明;张韬;王洪兴
4.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岗位评价模型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 张丹; 许树强; 陈校云
5.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亟需改革 [J], 林伟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在全球医疗服务体系中,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因其独特的特点和显著的成效而备受关注。
深入研究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以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 NHS)为核心。
NHS 是由英国政府主导建立的全民免费医疗服务体系,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
这一模式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使得每一个英国公民,无论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医疗服务的提供方面,NHS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
初级医疗服务由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简称 GP)提供,他们是患者接触医疗系统的第一道门槛。
患者通常首先需要预约 GP,GP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或者将患者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如医院。
这种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地分配了医疗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英国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在 NHS 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了大部分的医疗服务任务。
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属于公职人员,其工资和运营费用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
私立医院则作为补充,为那些愿意支付更高费用以获得更快服务或特殊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
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在药品供应方面也有其特点。
NHS 对药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药品价格,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药品。
同时,对于一些昂贵的特效药品,NHS会进行评估和审批,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英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由于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NHS 面临着资金紧张和服务压力增大的问题。
长时间的等待时间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不均衡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我们可以从英国的模式中获得以下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中国和英国在医疗卫生体制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的医改进程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建立在国家卫生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基础上。
NHS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医疗服务,为所有居民提供保健和治疗。
这一体制的优势在于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与中国相比,英国的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和平等,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问题。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英国的医疗体系建立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心(Primary Care Centers)的基础上,这些中心提供常见病和急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英国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减少了对医院的过度依赖。
中国可以在医改中借鉴这一经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服务的质量。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注重质量管理和评估。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委员会(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负责指导和推动医疗服务的质量改进,制定标准和指南,评估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通过强调质量管理和评估,英国能够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整体效益。
中国可以从中学习,加强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重视患者参与和医患沟通。
英国的医疗体系鼓励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倡导共同决策和患者的自主权。
这种医患互动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中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在医疗改革中推动患者参与和医患沟通的文化,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信度。
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强调终身教育和培训。
英国的医疗体系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终身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种培养专业医护人员的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因其长期的医疗卫生体制经验和优秀的卫生服务体系,成为了一个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对象。
本文将从英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管理体系、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探讨英国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于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时期,当时英国城市化和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贫民区的居民卫生状况严重恶劣。
为了改善贫民区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并将医疗卫生服务扩展到全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20世纪初,英国开始实行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这一体系之后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今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二、制度设计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负责管理,NHS既是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也是资金统筹方。
NHS主要由三大组成部分组成:一是由实行医疗服务的医院、诊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具体服务提供方;二是统筹部门,包括预算委员会、地区卫生局和地方政府等;三是以实际医疗执业医生为基础的临床指南和医疗健康服务指南的研究开发与维护部门。
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政府全面主导,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其中,不同类别的病人可以获得不同水平的医疗服务。
同时,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强调了“需求导向”的医疗服务,即医疗服务的提供应该更多地依据人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定,而不仅仅看重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规模。
三、管理体系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层次清晰,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组成。
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政策的决策和具体指导,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
而地方层面则负责具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由各区卫生局和社区医生等组成。
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具有很强的市场化特征。
NHS将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并鼓励民间投资医疗服务。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英国医疗卫生体制对中国医改的启示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HS)是一个典型的公立医疗保健系统,为所有注册患者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
这个系统深深影响了英国的社会和文化,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卫生政策产生了影响,包括中国。
英国NHS建立于1948年,旨在为所有需要医疗服务的人提供平等、永久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
这个系统在政治背景下的初始建设中,受到了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NHS的创建已成为英国历史上的一项里程碑,这个系统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接受和信任。
NHS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工业化和经济实力的壮大,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政治稳定、社会保障和道德价值观基础上的医疗保健系统。
对中国而言,尽管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但医疗伦理、法制和政治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在中国当前的医疗改革中,英国的NHS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NHS的创建离不开积极的政府支持,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承担建设和维护公共医疗保健系统的责任。
政府要承担促进各个地区的卫生保健服务均等化的责任,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医疗预算进行负责操控。
这对中国政府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在医疗预算方面的支出极高,且地区差距十分明显。
但政府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和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来推动医疗服务公平化,该制度可在以后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其次,在NHS中,医疗服务是根据需要提供的,而不是根据付费能力提供的。
这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达性对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中,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政府应该倾向于在重症和慢性病领域降低付费,从而有利于社会底层的医疗服务消费者、农民工、失业人员等人群尽可能获取医疗服务。
最后,NHS与中国现有的医疗制度不同的是,它强调的是医疗团队合作,发挥专业医师的职能,而不是将医疗保健为个人和家庭服务,改进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医院医联体一体化,加快发展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有利于缓解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市场化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市场化
顾昕
【期刊名称】《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近日,英国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卡梅隆首相的领导下,向国会提交了《健康与社会保健法案》(征求意见稿),迈开了新医改的第一步。
新法案的核心是改革已有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由家庭医生联盟取而代之。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顾昕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英国专家反思全民免费医疗 [J], 熊剑锋
2.英国全民免费的公共医疗还能走多久 [J], 郝倩;
3.“神木模式”的三大核心:走向全民医疗保险、医保购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化——神木模式系列研究报告之二 [J], 顾昕;朱恒鹏;余晖
4.“全民免费参保”与“全民免费医疗”都不可持续 [J], 沈华亮
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免费医疗”是把双刃剑——以英国“免费医疗”制度为例 [J], 王虎峰;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ong Yue Tribune)
民免费医疗”的高昂兴致已经无需赘言了。然而,很多国人一根筋地将“全民免费医疗”理解为医疗服务的计 划体制,即国家对医疗筹资和服务实行统包统揽; 更有甚者,很多人不仅持这样的看法,而且还对此赞赏有 加,认定不如此就不能推进中国的新医改 ④ 。
那么,全民免费医疗是不是等同于医疗的计划体制? 在医疗领域实行计划体制究竟是否可行? 医疗卫 生体制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究竟如何?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关系到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 方向。在一个开放的时 代,为 了 不 迷 失 方 向,我 们 还 是 应 该 仔 细 放 眼 看 一 下 世 界。 只 要 提 到“全 民 免 费 医 疗”,我们就必须要考察其鼻祖和典范———英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事实上,在过去三十多年,英国的全民免费 医疗制度正不断地迈向市场化,其制度变革的战略选择以及战术性制度安排,都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 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革前的事业单位有些类似,但有一点不同,即英国公立医院体系中不存在伴随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终身的行政 级别制度。管理者也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卫生专业人员也好,只要为 NHS 体系工作,无非都是政府雇员,同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劳动合同的关系。简言之,中国行政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的确是举世无双,这也是事业单位制度具有中 国特色从而在“事业单位”一词在英文世界中找不到对应翻译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在 1980 年以前,英国的医疗卫生部门具有计划经济或命令经济的特征。这是一个非常怪异 的事情,因为基本上除医疗卫生领域之外,英国是正宗的市场经济体。在英国,具有命令经济特征的 NHS 体 系必须嵌入到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苏联和东欧等转型国家在转型之前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而这些国 家的医疗卫生部门则是计划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⑩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体中镶嵌一个计划经济体系,还 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中兴办事业单位,都会一团糟。人浮于事、服务低劣、浪费惊人,尤其是服务短缺导致的 “排长队”现象,这些弊端无论在英国以前的全民免费医疗 瑏瑡 ,是在转型国家为转型之前的全民免费医疗 瑏瑢 ,还 是中国以前的非全民免费医疗中,都一模一样地令人厌烦、令人头痛。于是,无论哪一国,都必须进行改革。 中国公费医疗的缓慢改革暂且按下不表。英国全民免费医疗的改革早在 1979 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 执政之后就开始了,一直绵延不绝到今天。
作为老牌经济发达国家,英国在“保基本”方面可以说早就功德圆满了。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就 在世界上率先建立全民免费医疗体制,成为全民医疗保障的典范,也成为福利国家的典范。中国人对于“全
[作者简介]顾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5
东岳论丛 Oct.,2011 Vol. 32 No. 10 2011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10 期)
一、英国全民免费医疗的旧体制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系的正式说法是“国民健康服务”(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写“NHS”) 。由于英 国是这一模式的首创者,因此这一模式在全世界又被简称为“NHS 模式”。英国的 NHS 体系建立于 1948 年, 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府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范围涵盖了从预防到康复、从孕妇检查到临终护理、从头疼 脑热到心脏搭桥等各类医疗保健服务。所有英国合法居民都有权基本上免费享受 NHS 的服务; 另外,欧共 体或与英国签订互惠协议国家在英国居住的人也有如此待遇。所谓“基本上免费”,是指民众在看病治病时 还需要支付小额费用,主要是用于购买处方药⑤ 。
这种认识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也就是 1980 年之前,大体上还是靠谱的。在当时,英国政府在医疗领域扮 演两种角色: ( 1) 筹资者与购买者,即政府直接从税收中为医疗筹资并负责购买医疗服务,而百姓在纳税后基 本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 2) 提供者,即直接兴办并运营公立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这种由公共部 门集医疗筹资、购买 与 服 务 提 供 功 能 于 一 身 的 制 度 架 构,在 国 际 卫 生 政 策 文 献 中 被 称 为“公 共 集 成 模 式 ” ( public integrated model) ; 与之相对,在德国,医疗筹资基本上由公共部门负责,服务购买由准公立的医保机 构担任,服务提供体系则由公立机构与民办机构组成,服务购买者与服务提供者建立契约关系,因此被称为 “公共契约模式”( public contracting model) ⑦。
在三十多年前,英国的医院大多是公立的,只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一般不设立门诊部。公立医院都是 政府的预算单位,政府通过 NHS 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额预算管理。因此,当时英国的医疗体制,是所谓“命令 与控制体制”( the command - and - control system) 的典范之一⑨。在这种体制中,英国的旧公立医院与中国改 26
由于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因此很多中国人便依据中国的经验,认定英国一定会建立大量的公立医疗 机构,然后政府直接向这些机构下拨事业费,让它们好好为人民服务。为了做到最后一点,政府自然要建立 一整套考核制度,在公立医疗机构中搞一些“评劳模、选先进、发奖金”的活动,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样 的考核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最时尚的名称就是“绩效工资制”。在这一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只不 过是国家的预算单位,本身没有什么自主性,其职责只不过是把政府每年拨下来的事业费尽量花完,把政府 安排下来的活儿也好歹干完。
2011 年,英国开始推进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试图将购买医疗服务的权力从法人化的公立机构转交给民间组织,体
现了英国新政府大力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新努力。中国新医改的核心就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通过医
保机构代表民众购买医疗服务。英国在三十多年的医改中建立新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的经验,对于中国的新医改
二、付费者与服务提供者分开: 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内部市场制”
英国医改的关键词就三个字: 市场化。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卖医院———那是民营化。两者 词汇不同,含义也大不一样。
英国医疗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政府转变职能,将 NHS 统包统揽的全能型角色分解,建立了医疗服务购 买者与提供者分开( purchaser - provider split) 的新体制瑏瑣。简言之,在 1980 年代中后期,英国专门建立了法 人化的公立机构,代表民众负责向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即扮演付费者( payers) 的角色。公立 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也走向法人化,不再是政府的预算单位,而是成为独立于政府的法人实体,其业 务是竞争来自付费者的付账 瑏瑤 。这种全新的体制,在学术上被称为“内部市场制”,亦即政府在维持公共部门 整体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内部模拟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之 间的竞争。“内部市场制”和“有管理的竞争”是国际上流行的两大医改模式。英国医改代表前者,德国医改 代表后者 瑏 瑥。在内部市场制度中,英国 NHS 的付费者同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变成了同行,他们与服务提供 者都要建立契约化的服务购买关系。只不过,英国的付费者是公立机构,德国的付费者尽管法律上是民办非 营利组织但却获得国家的授权来执行购买医疗服务的职责,因此是半公立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实际 上是从“公共集成模式”转型为“公共契约模式”瑏瑦 。
资与服务提供的体制中,计划经济的弊端一应俱全,尤其是短缺现象严重。自 1979 年开始,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
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其核心就是将付费者与服务提供者分开,并同时推进两者的法人化。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竞
争性服务购买关系并建立契约化市场关系,即所谓“内部市场制”,是全球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最主要模式之一。
中国人都知道,这样的体制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事业单位体制。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体中,这样的公立组 织在公共部门也存在,在国际文献中被称为“预算单位”( budgetary units) ,即这种组织并不独立于政府,而是 政府的一个预算单位⑥ 。很多人主张,中国的医改应该学习英国模式,而他们口中的英国模式就是全民免费 医疗 + 事业单位制( 预算单位制) 。
东岳论丛 Oct.,2011 Vol. 32 No. 10 2011 年 10 月( 第 32 卷/ 第 10 期)
( Dong Yue Tribune)
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 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顾昕
(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三十多年以前,英国全民免费医疗是镶嵌在市场经济体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政府包揽医疗筹
具体来说,英国市场化医改的核心就是建立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组织和机制,而扮演付费者角色的这个 组织经常更换名称和人员。在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时代,英格兰地区负责购买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名为“全科 医生基金持有者”( GP Fundholders) 瑏 瑧; 到了工党布莱尔时代,行使同一职能的机构更名为“初级卫生保健信 托” 瑏 瑨。现在,到了保守党 - 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的新时期,这一机构的名称又计划更换为“全科医生联 盟” 瑏 瑩 。无论是过去的“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现在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还是未来的“全科医生联盟”,所 干的事情一开始都一样,都是负责代表政府为民众购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尤其是普通门诊服务。随着时间 的推移,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包括管理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 、社区护士、社区医疗中心、 精神卫生中心、健康检查与促进项目、牙医、药剂师和眼科医师等。相应地,它们管的钱也越来越多,自 2004 年以来,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是英国医疗服务最大的付费者,掌管着约 75% 的 NHS 预算资金瑐瑠。这类机构为民 众不仅购买各种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还为一大部分住院服务和专科服务付费,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主宰着 英国医疗资源的配置 瑐 瑡。因此,英国的 NHS 变成了一种由初级卫生保健引领或驾驭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瑐瑢。 英国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都能在全世界的福利国家改革乃至更大的公共管理变革中引起波澜, 而最近三十多年的全民免费医疗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初级卫生保健引领的 NHS( primary care - led NHS) 已 经在欧洲各国的医疗卫生政策界和决策层引起了重视 瑐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