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合集下载

汽车内饰布置及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汽车内饰布置及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置。
H 3 0为 驾驶 员踵 点到 H点 的高度 , H 3 0需根 具车 辆 种类 的不 同确 定 ,跑车 H 3 0值 较小 ,S U V较 大 ,
轿 车类 在跑 车和 S U V之 间 。基于 以上 因素 即可 大致
2 0 1 4年第 5 期
潘丽杰 :汽车 内饰布置及人机工程校核方法
摘 要 :本 文主 要对 汽车 内饰 的关键 件包 括 仪表 盘 、 中控 台、座 椅 等进 行布 置 分析 ,从 人机 工程 角度分 析 如何满 足驾 驶者 的使 用要 求 。 关键词 :汽 车 ;内饰 ;布 置 ;人机 工程 中图分类 号 :U 4 6 3 . 8 1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4 ) 0 5 - 2 4 — 0 5 Pa c k a g e a nd Che c ki ng o f Aut o mo t i v e I nt e r i o r
CLC NO. : U4 6 3 . 8 1 Do c u me n t Co d e : A Ar t i c l e I D: 1 6 7 1 — 7 9 8 8 ( 2 0 1 4 ) 0 5 — 2 4 — 0 5
考 点 ,是 两个 躯 干与 大腿 相连 的旋转 点 “ 跨 点 ” 的

便捷 性 和美 观 性 。而做 为汽 车 的 内饰 部 分 ,更 是驾 重 的大 部 分通 过臀 部 由座 椅和 坐 垫支 撑 ,一 部分 通 驶 员和 乘 员的 主要 乘坐 和活 动 区域 ,常 常 处于 长 时 过 脚 作用 于汽 车 地板 上 。在 汽车 的这 种特 定 的 约束
间使用 状态 ,对于 车 内 的舒 适 、安 全 、便捷 等 要求 坐姿 下 ,驾驶 员 在操 作 时身 体上 部 的活 动必 然 是绕 通过 H点的转动 。 并且 H点 是确 定眼椭 圆的基准 点 , 就 更加突 显 。

20.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风窗刮刷面积校核

20.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风窗刮刷面积校核

风窗刮刷面积校核1 GB 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驾驶员前方180°视野范围。

1.2 A、B及A’区域确定1.2.1 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V1和V2点,详见GB 11562-2014)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

1.2.1.1 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垂平面。

1.2.1.2 通过V1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1.2.1.3 通过V2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1.2.1.4 通过V1和V2点,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垂平面。

1.2.2 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内至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

1.2.2.1 通过V1点,与X轴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1.2.2.2 通过V2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1.2.2.3 通过V1和V2点,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7°角的铅垂平面;1.2.2.4 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且与1.2.2.3所述平面对称的平面。

1.2.3 A’区域是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与A区域相对称的区域。

1.3 风窗玻璃除霜要求1.3.1 试验开始后20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1.3.2 试验开始后25min,A’区域有80%已完成除霜;1.3.3 试验开始后40min,B区域有95%已完成除霜。

1.4 风窗玻璃除雾要求1.4.1 试验开始后10min,A区域有90%已完成除雾;1.4.2 试验开始后10min,B区域有80%已完成除雾。

2 GB 15085-2013《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和洗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1)风窗玻璃刮水器的刮刷面积至少应覆盖按照GB 11555-2009中确定的A区域的98%,B区域的80%。

15.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杯托与扶手箱校核

15.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杯托与扶手箱校核

杯托与扶手箱校核
1 杯托校核
杯托尺寸校核
杯托相关尺寸推荐值见下表:
2.1 扶手箱尺寸校核
(1)扶手箱长度:
A(前端)-SgRP向前参考值:100mm-175mm
B(后端)-SgRP向后参考值:90mm-100mm
H(高度)-SgRP向上参考值:160mm-180mm(最小150mm,最大190mm),见下图:
(2)扶手箱的宽度应不小于140mm,扶手箱两侧边界与SgRP点的距离应在290mm±10mm范围内,见下图:
(3)扶手箱的X向布置角度推荐在±3°范围内,应尽量与侧面车门扶手
角度相匹配,最大布置角度在±7°范围内。

2.2 扶手箱舒适性校核
(1)当变速杆处于中间的最后位置时,以变速杆球头的最高点为圆心,在
Y0面上以40mm为半径画圆(若以50mm、60mm画圆,换挡舒适性更好),再做
一条与此圆相切并且与X轴成8°的直线,此直线即为扶手箱的上边界线,见下图:
(2)当驻车制动器拉杆处于拉起状态时,以驻车制动器的前端中心为圆心,在Y0面上以50mm为半径画圆,再做一条与拉杆轴线成105°夹角且与此圆相
切的直线,再把此直线向后方偏移40mm得到扶手箱的前边界线,见下图:。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SAE J 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 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式中: G
H17
H30
综合包装因子, 单位为毫米 (mm) ;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前排座高度, 单位为毫米(mm)。
H17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H30 前排座高度; L53 加速踏板踵点和SgRP点纵向距离。
图2 用来确定综合包装因子G的尺寸 4.1.2 手操作空间范围参考平面(HR平面)
验证杂物箱是否满足一般存放物品要求, 并且能够使乘员在正常乘坐位置使用。 4.3.2 校核方法 4.3.2.1 储物校核:将车辆用户手册、 车辆档案等类似文件放入杂物盒并关闭, 文件在杂物盒内无干 涉状态, 杂物盒开闭顺畅(具体文件需在设计前期定义考虑)。 4.3.2.2 打开极限位置校核:将杂物箱开启到最大开度位置, 量取杂物箱盖内壁与仪表板杂物箱开口 处的最小间隙A, 并检查杂物箱盖与SAE 95%的假人腿部是否有干涉, 见图19所示。 4.3.2.3 打开过程校核:在CATIA运动分析模块将杂物盒的开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对运动过程中杂 物箱与周边件, 尤其是侧门护板的最小间隙进行记录。
方便驾驶员对组合仪表信息的识认性, 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4.4.2 校核方法
将组合仪表及眼椭圆数据调入UG软件,截取过眼椭圆中心的Y平面,如图20所示, 连接眼椭圆中 心与组合仪表中心,连线长度L称为驾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距,连线与组合仪表表盘的夹角A称为驾 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角, 连线与过眼椭圆中心线的水平线的夹角B称为驾驶员下视角。 4.4.3 要求

10.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前、后拖车钩位置校核

10.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前、后拖车钩位置校核

前、后拖车钩位置校核
1 GB 32087-2015《轻型汽车牵引装置》
1.1 本标准适用范围
1.2 前、后拖车钩技术要求
1.2.1 汽车应在其前部至少固定或可安装一个牵引装置。

1.2.2 牵引装置的最外端不应凸出车辆外部轮廓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牵引状态时除外。

1.2.3 牵引装置提供的牵引所用的拖绳、拖缆或拖杆等穿过的空间区域的内部最小尺寸不应小于25mm,如下图所示:
1.2.4 牵引装置不应有对牵引所用的拖绳、拖缆或拖杆等造成任何损坏的棱边、尖角。

1.2.5 牵引装置的结构和形状由汽车制造商决定,但在使用时应不需要任何专用工具或不易实现的辅助手段。

1.3 前、后拖车钩角度校核
因下图所示角度为加载实验时所需角度,故规定前、后拖车钩需在下图所示角度范围内与周边零部件无干涉。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组合仪表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为避免炫目应防止仪表的光线照射到前风挡上,应 控制仪表帽檐的长度。
如果帽檐长度不足以 遮挡仪表光线,则希 望反射光线不进入眼 椭圆,或反射区在刮 扫区的B区以外。
炫目限制线
为避免组合仪表炫目,希望仪表帽檐尽量长,但帽
檐不能过长,同时需考虑方向盘操作空间。方向盘
在整个调节范围内,与帽檐的距离推荐在60mm以
副仪表板肘靠高度要求距R点Z向160~210mm
副仪表板与后排乘客座椅X向间隙一般要求大于 250mm,保证后排中间乘员脚进出方便性
表盘与视线夹角在90°±5°范围内。测量方法:过 组合仪表中心点做与中间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测量 表盘与连线的夹角。
组合仪表高低位置根据盲区设定
根据SAE 1050制作组合仪表盲区 组合仪表上重要显示符号不应在盲区内
根据经验,仪表上部与轮缘盲区最好有5mm以上 的间隙,否则有被转向盘轮缘遮挡的风险
上。
帽檐需在下视野限 制线以下
帽檐下端不能影响
方向盘间 隙限制线
组合仪表 视野线
组合仪表的视野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外后视镜 车门玻璃

汽车人机工程-总布置

汽车人机工程-总布置

5 如何进行总布置设计
5.1 总布置设计的三段式程序 5.2 汽车参数的确定
汽车设计不是从零开始
市场报告 市场调研 以前的设计积累 对比车型 Competitive Vehicle 的分析评价 文献、报告、样本等信息的搜集 计算 对比计算的重要性 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5.3 汽车的分类 -法规性分类 GB/T15089-2001(代替1994) 与ECE R.E.3等效,增加了G类车 美国FMVSS,小客车、大客车、多用途汽车(MPV)、卡车。 越野汽车 军用汽车 -设计性分类 SAE J1100 汽车尺寸,为统一汽车空间尺寸的比较进行分类 -其他分类 术语及定义 GB/T3730.1-2001,市场的分类
总布置设计的特征
- 目标明确 目标市场 /目标用户/目标售价/ 目标车型(包括技术目标)/其他目标
设计思想Design Philosophy 的确立
- 多方案
方案可能是排他的也可能是互补的
- 有约束 技术的 /经济的/ 法规的 /环境的/部件货源(供应商) 设计原则Design Criteria 的确立
黄 牌
N1
GVW≤3500kg,载 货 3500kg< GVW≤12000kg, 载货 GVW>12000kg, 载货
—— 蓝 牌 中型以下载货汽车。 货车:GVW<4500kg ,车身长度<6m;
C1
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 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 微型专项作业车
N2
——
中型以上载货汽车。 货车:GVW≥4500kg ,车身长度≥6m;
技术协议签订
典型产品技术参数对比分析 典型产品技术平台分析
造型趋势研究
市场可行性研究
22
造型结果 检查评审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课件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课件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人体模型
汽车设计和试验中所采用的人体模型视用途不同,种类不一。 常见的有H点人体模型、装车试验用人体模型(假人)、振动试 验用多自由度振动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H点人体模型 ☆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跨点Hp。 ☆ H点人体模型是一种用来确定汽车车身的实际H点位置的人 体模型。H点人体模型由背板部、座板部、小腿部及足部等构成。
人机工程学
—— 汽车工程研究院 总体部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目录
1
概论
2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3
驾驶员视野设计
4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目录
5
上下车方便性设计
6
人体坐姿舒适性和手伸及平面
7
三踏板校核
8
雨刮刮刷面积校核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概论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 科,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机- 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 作用的规律,并使人—机系统工作效能达到最佳。在汽车车身设 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研究车身 设计(包括布置和设备等) 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 操纵轻便的、可靠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 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H点人体模型
图1 H点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

汽车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汽车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第二章人机校核2.1 人体乘坐舒适性2.1.1 人体姿态角度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

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 舒适角度舒适角度最佳角度20°<A1<30°25°95°<A2<110°95°95°<A3<135°125°85°<A4<110°87°25°<A5<60°80°<A6<165°170°<A7<190°图2 人体姿态角度示意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 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臀部角度膝关节紧凑型轿车90°-95°115°-120°小型轿车95°125°中型轿车95°-100°125°-130°大型轿车100°130°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

21.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整车视野校核

21.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整车视野校核

整车视野校核1 GB 11562-201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1.2 术语及定义1.2.1 V点1.2.2 风窗玻璃基准点1.2.3 P点1.2.4 Pm点1.2.5 E点1.2.6 驾驶员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7 乘客侧A柱的双目障碍角1.2.8 “S”区域1.3 技术要求1.3.11.3.21.3.3 每台车辆不得多于两根A柱。

1.3.4 除1.3.4.1和1.3.4.2之外,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固定或活动的排气通风口、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他障碍。

见下图。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1.3.4.11.3.4.21.4 测量条件1.4.1 V点位置1.4.2 P点位置1.4.3 设计座椅靠背角非25°时的修正1.4.4 E点位置1.4.4.1 E1和E2距P1各为104mm,E1距E2为65mm。

1.4.4.2 E3和E4距P2各为104mm,E3距E4为65mm。

1.4.5 A区的确定A区的确定应按照GB 11555-2009中的要求进行。

1.5 A柱障碍角测定方法1.5.1 通过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V点(V1、V2)的位置。

1.5.2 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和座椅状态进行修正后来确定P点(P1、P2)的位置;25°以外的设计靠背角的修正值见表4。

1.5.3 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界面,即:1.5.41.5.52 GB 15084-2013《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与M 和N 类及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 类机动车辆的间接视野装置安装。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

汽车仪表板关键件布置及人机校核方法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汽车人机工程学,SAE标准、UG软件、CATIA软件等各方面的知识阐述汽车仪表板部分关键件的人机设计,对仪表板部分件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包括仪表板的仪表盘的布置,仪表板遮光罩的设计。

另外阐述了仪表板法规校核,包括仪表盘视野盲区校核等等。

0 引言仪表板总成是汽车内饰开发的核心部件,其开发的好坏决定着项目开发的成败。

仪表板设计必须满足视野性、操纵性和空间布置的要求。

1 仪表盘的布置在侧视方向,作方向盘轮缘最高处截面下方和眼椭圆上方的公切线L1,作方向盘轮毂上方和眼椭圆下方的公切线L2,则仪表盘应该布置在L1和L2之间,这样能保证90%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上半轮缘和轮毂、轮辐之间的空隙观察到仪表。

连接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的直线L3应平分L1、L2之间的空间。

仪表盘平面与直线L3的夹角一般控制在90°±5°范围内,最大不超过±8°。

仪表盘较理想的布置是将其布置在水平视野的25°范围和垂直视野(在视水平线下30°以内范围)的10°范围内。

2 仪表视野校核驾驶员在观察仪表等显示装置时,其视线会受到方向盘轮缘、轮毂或轮辐的阻挡,在仪表板上会形成盲区。

如果仪表和控制件布置在盲区内,就会影响驾驶员对仪表的读识和对控制件的操作,不利于安全行车。

因此,必须确定仪表板上盲区和可视区的范围,将仪表布置在驾驶员无需转动头部和躯干就能看到的地方。

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包括方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和轮毂及轮辐形成的盲区两部分。

在计算盲区之前,先要建立仪表板工作面,它应该位于仪表显示面处,且与之平行。

2.1 方向盘轮缘盲区的求作①计算特征盲区。

如图1所示。

某眼点的单眼盲区是仪表板上被方向盘轮缘阻挡而该眼点看不见的部分。

以左眼为例,其求作方法是:过左眼点作以系列方向盘上半轮缘的内外切线,这些切线与仪表板工作平面相交得一系列交点,交点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点的单眼盲区。

总布置及饰件的人机校核

总布置及饰件的人机校核

总布置及饰件的人机校核1、人机舒适性要求1.1 人体舒适坐姿经验值驾驶员舒适参考范围后排乘员舒适参考范围代码尺寸名称H30-1 R 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mm)250-405——127-405 ——L53 R 点到踵点的水平距离(mm)A40-1 靠背角(°)(°)(°)(°)(°)20-30 20-75A42-1 躯干与大腿夹角A57-1 大腿与水平面夹角A44-1 膝盖角95-115——95-115——100-14587-11090-145A46-1 脚角95-130 1.2 不同车型的空间、坐姿角度名称腿部空间头部空间臀部角度膝关节紧凑型轿车1055 970 90°-95°115°-120°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大型轿车10651075108597097595°95°-100°100°125°125°-130°130°975-9801.3 座椅调节行程名称微型轿车轿车小轿车座椅调节范围(mm)160-180180-200200中型轿车大型轿车≥2001.4 H点Y向推荐值名称车中心至 H 点的间距(mm)紧凑型轿车小轿车315 335 365 380中型轿车大型轿车1.5内部空间推荐值坐垫和门内饰之名称臀部空间(mm)坐垫宽度(mm)肩部空间(mm)间的间隙(mm)紧凑型轿车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大型轿车808090951310136014501500510520-53054013101335144514905501.6横向头部间隙名称横向头部空间(mm)紧凑型轿车小轿车315 335 365 380中型轿车大型轿车1.7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离合踏板的相对位置踏 板 间 距(mm )踏板高度差(mm ) A 分 类 CBA-BB-C油门-刹车刹车-离合器左置右置设计指 南70-80 40-50 最小 165 最小 15560-7070-8030-40 0-51.8 方向盘与 R 点相对位置关系尺寸代码 设计要求 260-320mm 370-380mm 405-415mm 390-395mm 23°-25°①(此尺寸仅供参考)② ③ ④ ⑤1.9沿长度和高度方向的 H 点位置名称 腿部空间(mm )750-800 头部空间(mm )紧凑型轿车 小型轿车 中型轿车 大型轿车920-1000 950 850-900 900-950 960 ≥9509701.10 沿宽度方向的H点位置名称坐着臀部宽度肩宽沿宽度方向的 H 点位置400mm490mm1.11 Y向空间名称乘客肩部至车门内饰的间距汽车中心至 H 点紧凑型轿车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大型轿车1101151251302853153503751.12 车门内拉手舒适区域(适合所有类型的车门内拉手)类型尺寸 A(mm) 尺寸 B(mm) 尺寸 C(mm)单排座轿车四门轿车前部四门轿车后部1351901602252002001001001001.13 手间距手间距代号名称在上端或前部无换档按钮/换档按钮最小 135mm最小 50mm 换档按钮在侧面A B C D E F平面图乘客侧前方最小 182mm最小 50mm最小 50mm最小 55mm最小 110mm最小 35mm最小 50mm上端最小 55mm俯视图驾驶员侧最小 110mm最小 35mm变速器换档球头位置均应处在上图三维梯形之内1.14驻车制动手柄1.确定所建议的副仪表板或地板安装驻车制动手柄的合理手控活动范围2.手柄的建议尺寸3-1)建议按纽最小直径尺寸:19mm3-2)建议指关节最小间隙:41mm3-3)建议手指最小间隙:34mm3-4)建议手柄下方最小垂直间隙:36mm 3-5)建议前部最小间隙:30mm3-6)建议直径或抓握宽度:19-50mm3-7)建议最小抓握长度:110mm1.15车顶辅助把手1.定位1-1)前座椅辅助把手抓握长度最小120mm应位于从前座椅H点后10mm延伸至A柱的区域之内。

总布置-机舱行人保护校核

总布置-机舱行人保护校核

机舱行人保护校核编制:校对:审核:批准:1、目的发动机舱行人保护校核,验证发动机舱零部件与发动机罩、前保险杠、翼子板间隙是否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

2、适用范围M1类及N1类车辆或作为单独技术单元匹配此类车辆的前保护系统,不适用于N1类及从N1类衍生出的M1类车辆及最大质量超过2500kg车辆,驾驶员位置“R点”位于前轴前方,或位于前轴横梁中线向朝后不超过1100mm的车辆。

3、引用标准Q/CC SJ030-2010 行人保护性能设计规范78/2009/EC 行人保护及易受攻击道路使用者保护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欧洲新车评价规程行人保护协议4、术语定义保险杠上参照线被定义为一根700毫米长的直尺和保险杠之间最上端接触点的几何轨迹,将直尺保持与车辆纵垂面平行,并向后倾20度,在始终保持与地面和保险杠表面接触的情况下,横向通过车辆前部。

保险杠下参照线定义为一根700毫米长的直尺与保险杠之间最下端接触点的几何轨迹。

将直尺保持于车辆纵垂面平行,并向前倾25度,在始终保持于地面和保险杠表面接触的情况下,横向通过车辆前部。

保险杠拐角是一个与车辆的纵垂面呈60度夹角并与保险杠外表面相切的垂面与车辆之间的接触点。

见图表2.2。

最外端多次接触或完全接触点将形成保险杠拐角。

发动机罩前沿参照线为一根1000毫米长的直尺与发动机罩正面之间的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

将上述直尺保持与车辆纵垂面平行并向后倾斜50度,保持直尺的下端离地间距为600毫米,在始终与发动机罩前沿接触的情况下,横向划过发动机罩前沿,见图标2.3。

对于本来角度便为50度的发动机罩,在按照上述程序确定发动机罩前沿参照线时,直尺将与发动机罩完全接触或多点接触而并非单点接触,此种情况下应将直尺的后倾角度调整为40度。

若某种车辆的形状决定了直尺的下端首先与发动机罩接触,则在车辆侧面,此接触被视为发动机罩前沿参照线。

若某种车辆形状决定了直尺的上端首先于发动机罩接触,则发动机罩前沿参照线于车辆侧面部分应以本部分2.7项所定义的1000毫米包络参照线为准。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驾驶员视野设计
❖ 前方视野 ☆ 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 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 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 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 头廓包络线
图11 头廓包络线形成侧视图
上下车方便性
❖ 概述
☆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虽然常常涉及的紧凑型汽车,但同时 需要保证汽车内部空间的宽敞,更不能因车身的紧凑影响进出 的方便性,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周全的考虑, 细致协调,既要满足空间要求,又要符合造型需要,更要推敲 技术上的可行性。
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 些基准点是(注意:透明区域指的是光线垂直照射的时候,透光率大于 70% ):
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 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 纵向铅垂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 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H点人体模型
图1 H点人体模型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车
座椅上时,人体模型上左右两H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 汽车实际H点是与操纵方便性极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 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重位置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也是确定座椅参考点R(H点与R点重合)的基 准; ☆ 汽车实际H点的位置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