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批评的多维度审视_读温儒敏_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_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一、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许多批评史研究者将现代批评的起跑线划在文学革命发难的1917年,这倒符合一般文学通史对现代始点的界定。
一、误读中的批评新视景
王国维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破天荒借用西方批评理论和方法来评价一部中国古典文学杰作,这其实是现代批评的开篇。
他的重要论著《人间词话》采用了比较接近传统批评的形式。
应当透过王国维批评新旧色彩的斑驳,看到文学批评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度的趋势。
作为接触批评家的王国维的特色在于,变现其身上的历史性的过度并不简单是新旧替换,而是中西批评的通汇交融,传统批评的某些特点在他引来的西方理论的渗透刺激下发生化合反应,逐渐酝酿成一种新型的批评。
王国维垦拓现代批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引进西方的批评思维方法,突破传统批评的局限。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批评多采用的诗话、词话、小说评点等松散自由的形式,偏重直觉与经验,习惯于印象式或妙悟式的鉴赏,以诗意简洁的文字,点悟与传达作品的精神或阅读体验,另有一种传统批评是做纯粹实证式的考据、注疏和索引。
它们都不太注重语言抽象分析和逻辑思辨,缺少理论性。
传统文学批评基本上只是在相对封闭的阅读圈子中进行。
光靠悟性的点播不行,理论化、,明晰化、系统化就势必成为批评所要追求的目标。
《红楼梦评论》的总体评价中采用的是赋予逻辑思辨的分析推理。
王国维是中国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文学观深有领会的批评家。
文学批评必须有审美眼光。
借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文学的特异性与价值在于能使人“忘物我之关系,”从日常“生活之欲”所导致的痛苦中得到解脱。
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分析
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
1 2 3
传承文化遗产
现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传承和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 自信心。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读者 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 解和尊重。
促进文化交流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文本解读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探究作者 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文学理论
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如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对 作品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和解读。
文化背景
考虑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背景之 间的互动关系。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文本分析法
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等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 和美学特征。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作品或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 异同和联系。
跨学科研究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对作品进 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解读。
文学批评的实践应用
作品评价
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社会 意义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读者提供阅 读参考。
作者研究
通过对作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 素的研究,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 作风格和思想。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美的享受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 美的享受,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 和审美水平。
情感的共鸣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 事情节,文学作品能够引发读者 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情感上得 到满足和升华。
语言的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为主要内容,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历史的丰富知识,认识它的发展过程,演变趋势。
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学批评为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思想现代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学传统的熏陶,树立起对人类优秀文化和文学遗产兼容并包的胸怀,养成深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三)教学内容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些重要批评家的理论和批评活动。
掌握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理论观念及文艺论争。
注重对基本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四)教学时数36(五)教学方式1.教师主要讲授中国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观念和文学论争,着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为学生指定必读和选读的材料,注重对基木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的能力。
提出思考题,或组织讨论,或布置专题书面作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业每学期以一至二次为宜。
作业形式建议以小论文为主,或分析具体作家的理论,或论述某种具体文学观念,着重培养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1.检查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理论知识的掌握2.检查学生重要的理论和有关文学史现象综合分析的能力。
考试要求:4.考试在学期末进行,时间为2课时。
试题的编制原则,应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主,在100分的试题内,一般常识性试题所占比重以不超出30分为宜,综合分析类试题应占到40分左右。
(七)选用教材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1993年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性质及主要内容2、课程学习的方法与要求考核要求:掌握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课程性质主要内容。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20世纪末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不断发展并丰富,经历了从批评主体、批评对象到批评方法的多重变迁。
在这一文学批评观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也可以从中反映出中国文学批评对时代和社会的回应与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批评主体近年来,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在过去,文学批评以文学院系的教师和文学杂志的编辑为主体,他们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较大。
随着文学批评理论不断深化和专业化,各种学术机构和专业文学批评团体逐渐兴起。
在这些新的批评主体中,既有来自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的学者,也有来自专业文学杂志和出版社的从业者,还有一些独立的文学评论家和学者。
这些批评主体的不断涌现和壮大,使得文学批评在我国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全方位的特点。
二、批评对象在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中,批评对象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广泛化的特点。
在20世纪末以来,我国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新生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上。
这些新生代作家代表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最新潮流,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对象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了新生代作家的作品,还包括了老一代作家的作品、港台作家的作品、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甚至还有一些过去长期被边缘化的作品和作家。
这种批评对象的多样化和广泛化,使得文学批评的研究领域变得更加丰富和丰富。
三、批评方法在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中,批评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和趋于专业化的特点。
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和理论批评。
随着文学批评理论不断深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文学批评方法不断涌现,如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心理批评、女性批评等。
这些新的批评方法不仅延伸了批评的研究领域,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这些新的批评方法也使得文学批评的研究更加系统和科学,对于发现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3温儒敏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选自《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内容提要本文讨论现代文学学科领域目前出现的某些困扰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科的“边缘化”与“汉学心态”,“思想史热”现象,“泛文化”研究,以及“现代性”的过度阐释,等等。
文章从时代与学术生产变化等方面探究了这些现象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试图对解决问题的方向与理路提出一些看法。
文章认为,现代文学面对学科边界极大扩张以及理论方法的泛化,存在自我解构的危险,有必要做做“瘦身运动”。
现代文学学科这些年成果累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新的学术格局正在形成,学科整体在往前推进。
但也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对此我在不同场合发表过一些意见。
这里我想再集中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包括四个方面,也就是学科的“边缘化”与“汉学心态”,文学史研究中的“思想史热”,“泛文化”研究,以及“现代性”的过度阐释问题,等等。
一“边缘化”与“汉学心态”记得早在1988年,在第二届现代文学创新座谈会上,曾有许多学者借用王蒙先生说的“六神无主”来形容商品经济振荡、价值观念变化对研究人员形成巨大的冲击。
从那时开始已经谈得很多的所谓学科的“边缘化”,至今有没有“好转”?我看没有,加上学科体制所带来的许多非学术干扰,我们这个学科似乎愈加陷入“低谷”,大家做学问的心绪不见得很好。
我们只有努力调整心态,才能理性面对“边缘化”的事实。
其实,这种状况是“大环境”所致,不止是现代文学,整个人文学科差不多都这样。
所谓“低谷”也只是相对过去而言。
我们不能总是留恋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现当代文学①因为贴近现实而处于社会生活中心,一部创作或者一篇文章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反响,许多“文化英雄”就此诞生,从事文学工作令人羡慕。
记得1978年北大中文系的现代文学专业招考研究生,计划招收五六个人,却有六、七百人报考,简直挤破了门。
别的大学情况也大致如此。
那时学生高考选报志愿,中文专业是许多优秀考生的首选。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革新与演变。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社会变革、文化交流以及理论创新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旨在回顾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主要现象,并对其进行理论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文学批评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1. 多元化发展新时期文学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批评方法的多样化、批评视角的多元化以及批评对象的多样化。
批评方法从传统的文本解读逐渐扩展到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等领域;批评视角从关注作品本身扩展到关注作者、读者、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批评对象也从传统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扩展到影视、网络文学等新兴领域。
2. 批判性增强在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批判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批评者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也更加注重其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3.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与对话成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
批评者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尝试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与评价。
这种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三、理论反思1. 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使其在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批评者们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反思,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文学批评也应该引导读者正确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2. 批评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虽然新时期文学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批评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批评者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批评方法,将其与传统的批评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与评价。
此外,对于新兴领域的文学作品,如影视、网络文学等,也需要发展出适合其特点的批评方法。
3.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局限性虽然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但也存在局限性。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现代文学批评观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的历史悠久,涉及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学术思想,对于深入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当代文学批评观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的历史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当时的文学批评观主要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批评观主要体现在文人笔记和杂志刊物中,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鲁迅、梁启超等人的文学批评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提出了“文学为人类的文明而服务”、“文学应当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思想,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我国文学批评观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一时期,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家和评论家提出了“文学要有社会责任”、“文学要反映现实”等思想,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开始引入了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为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关注现实生活。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强调文学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2.尊重传统文化。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在关注现实生活的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创作。
3.开放包容。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在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也对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呈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势,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国际化的视野。
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
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的学术活动。
它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作家的意图、作品的主题和结构,以及作品在文学史和社会背景中的地位和影响,揭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鉴赏。
在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分析和评价作品,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
一、文学批评的观点要点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观点要点:1.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一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和评价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考察作品的创作时间、作家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意义等方面。
2.文学风格与写作技巧文学作品的风格和写作技巧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形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评价作家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成就。
3.主题与内涵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是作家所关注和揭示的核心问题。
通过解读作品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元素,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我们可以通过探讨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对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意义。
二、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范例以下是一些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范例,通过这些范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批评的实践与方法。
1.《追风筝的人》批评范例《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通过描写阿富汗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讲述了一个无辜男孩的成长故事。
在对该作品进行文学批评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背景:考察胡赛尼自身的阿富汗背景和经历,以及作品中所描绘的战乱与人性悲剧的历史背景。
(2)文学风格与写作技巧:分析胡赛尼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探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现代文学批评史的重写
现代文学批评史的重写一、多重身份的形塑(一)现代文学批评系统的建构者近代以降,众多青年才俊远赴欧美,寻求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良方,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异域思潮时却有了不同的抉择,胡先骕就为新人文主义学说所折服。
这派学者延续了新古典主义者的思考,鄙夷科技发展与物质层积带来的现代文明病,主张以“人的法则”取代“物的法则”,他们揭批了培根、卢梭崇奉的功利主义与浪漫主义,试图以新伦理、新观念重建人心与世界,而“最精于为人之正道”的东西方贤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释迦以及孔子成为其效法对象,“取之而加以变化,施之于今日用作生人之模范。
”[4]胡先骕曾亲炙受教于著名学者白璧德,回国后则与梅光迪、吴宓、汤用彤、梁实秋等开启了新人文主义的东传之路,将其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新文化的重构之中,并因此与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派形成了对立的话语攻讦态势。
文学革命派认同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进化论,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后来的必然比先在的进步,“新”等同于“有价值”,“旧”则意味着“价值”已然散失。
如此,兼具时空特性的文学就被简化了,成为单一的时间序列产物。
胡先骕并不否认进化论,也不反对科学思维,但对进化论者秉持的线性思维和历史发展遵循某种绝对秩序的理念缺乏信心,反驳其无法解决精神问题,进而指责胡适等“滥用了进化天演之名”,生吞活剥地将西方社会学概念平移到文学领域。
可见,尽管文学革命派与胡先骕均以西学为祈向,但因为西学取径上的差异,以及各自本持的文化“前结构”,形成了一种反向的叙述向度。
在文化姿态上,文学革命派批评体现为一种西方理论的强势同化,胡先骕的批评则是将外部质素置入自身的批评机制中,进行有限度的调适与阐发。
文学革命派强调启蒙,侧重文学的工具性,虽然也不忘指明文学性或独立价值,但却被社会思潮裹挟而显得乏力。
胡先骕则认同带有反思启蒙特征的观念,关注艺术的自主性与审美的自律性,重视文学的普遍价值:非实用性。
种种差异就造成了他们在关于书写语言的使用,以及对各种文学思潮的评鉴等方面的歧义纷纭。
对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范式建构的反思
2010年6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un.,2010第28卷第3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28 No.3对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范式建构的反思贺亮明(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南湘潭411102)[摘 要]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
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而且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批评;批评范式;外来影响;审美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0)03-0067-02一、批评转型与范式建构现代批评先驱者的反思,首先集中在对传统文学所体现的代圣贤立言!的封建意识、特别是伦理道德的批判上,其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成果便是人的发现和人的自觉,确立了以现代个性意识为中心的人的主体意识。
其次,文学批评显现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贯穿古代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是文学教化论和审美论的二元对立冲突和相互渗透融合。
实质上二者都与传统社会文学特定的主体因素相关,以文人士大夫教人和娱己为双重要求。
到了20世纪初,现代市民成为文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阶层的宣传教化,也不愿消极地借文学寄情和自慰,而是通过文学张扬个性,表现思想,抒发激情。
传统批评的价值观必然走向衰落,并寻求现代的转换。
呼唤自我的解放和追求个性价值实现在现代批评发生期成为最重要的文本价值衡量尺度。
此外,在文学现代转换总体氛围中,批评观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批评家开始关注批评自身的属性。
意识到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活动,努力将批评从文学创作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并进而认识到现代批评不仅仅要对创作进行现象层面的考察,还需上升到文学认知层面思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个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个批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四个批评分别是俯瞰、平视、回望、远瞩。
具体表现为:
- 俯瞰: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以此为坐标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的时代,既是为了认识变革时代文学的新变,也是为了开创新的文学时代。
- 平视:对新的创作和研究采取同样的态度和标准,才能全面了解文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 回望:通过回顾历史,与过去的文学作品和思潮进行深度对话,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 远瞩:关注文学发展的新趋势,拓展和突破固有的研究边界,勾画未来文学批评的新面貌。
这些批评角度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求新求变意识,也是重构文学研究版图的需要。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作为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在我国现当代时期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观点和特点。
一、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文学批评在当代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的批评专业。
中国文学批评家逐渐采用多元的观点,包括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用以对文学作品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批评已经不仅是普及文学,推动文学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研究和思想探索的载体。
文学批评在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理性化,更为科学化。
在学界和专业批评家的努力下,中国文学批评不再是朴实的、情感化的独白,而是更多地采取了逻辑论证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理性化趋势有助于促进文学批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三、多元观感和多元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文学批评逐渐体现出多元观感和多元批评的特点。
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呈现出巨大差别,这样文学批评在中国呈现出多元化观感的特点。
另一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家对同一篇文学作品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评价或评分,这样文学批评也呈现出多元化评价的特点。
四、关注与抨击并存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家们既对文学作品亲自推崇,对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在表达加以解析和评价,也持批判态度,抨击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这种关注与抨击的并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重要的特点之一。
总的来说,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在吸收西方文论和源流文化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批评。
同时,文学批评多元化、理性化、多元观感和多元批评、关注与抨击并存等特点也逐渐明显,这反映出中国作家和批评界在推动文学发展、反思传统和融入世界文学舞台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五四说检讨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五四说检讨一、“五四”说的局限所谓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就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现代性因素的萌生,导致了中国文学批评“型”的转变。
而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因素,又主要是指文学批评的“科学化”和“人本化”①。
但是,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五四”说,不能解释五四之前中国文学批评中萌生的“科学化”和“人本化”因素。
因为五四时期的学人虽然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的呼声早在五四之前便已响起于中国大地。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两篇重要理论文献,被很多人认为是文学革命的开始。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言文合一”,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作为现代文学语言。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则提出了“三大主义”,不但批判了旧文学中雕琢阿谀、词多意寡、铺张空泛、师古蔑今等文风,而且批判正统的封建文学观念,如“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
此外,胡适还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李大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等提倡和讨论文学革命的文章。
诚然,这些文章以“科学”的精神,为当时文学及批评的困境寻找出路,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献计献策。
但是,此种文学批评转型的思路并不始于五四,也不始于这几位大家,早在他们之前,就已有人作出了类似甚至于等同的思考。
首先,五四文学革命的思想底蕴,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而在反封建方面,最主要的是“打倒孔家店”。
不过,章太炎1906年发表的《诸子学略说》,就彻底剥去了几千年来披在孔子身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
我们试读《新青年》中发表的吴虞、陈独秀等人的反孔文章,其中很多论点“就是本于章太炎的,不过是根据当时新的形势,作了进一步的阐发罢了”②。
当然,章太炎后来又转向了,1917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之际,他却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亚洲古学会”,强调要“甄明学术,发扬国光”,保持“国粹”之源远流长。
现代批评文体研究述评
义。近年来 , 批评文体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 不断有专著出版和论文发表。下面就近年来现代批评文体研 究状 况作 简要 的梳理 。
一
、
关于批 评文体 概 念的界 定
20 09年 1 O月
襄 樊 学 院学 报
Ju n lo a ga iest o r a fXin fnUnv ri y
Oc .. 0 9 t 2o
第3 O卷第 1 O期
Vo . 0 N仉 1 13 O
现 代 批 评 文 体 研 究 述 评
吴 作 奎
( 冈师 范 学院 黄 文 学院 , 北 湖 黄 冈 4 80 ) 300
文体学研究历史悠久 , 成果斐然。然而考察文体学研究的成果 , 我们发现创作文体的研究汗牛充栋 , 而批 评 文体 的研 究则 基本上 是文 体学 视野 中 的盲 点 。这 表 现在从 事 批评 文 体研 究 的学者 数 量不 多 , 得 取 的研究成果也是寥寥无几 , 少数研究集 中在个案研究和史的描述上, 整体把握和理论研究欠缺。 批评 文体是 指批 评家在 一定批 评 观念 的指导 下 , 运用 某种 批评 方 法对 批 评 对象 进 行批 评 活 动所 呈 现
一
而二 、 二而 一 的关 系 。从 批评 文学 的体 裁 样 式说 , 文体 ; 批 评 话 语 的表 达 角 度 说 , 方式 。这 意 味 是 从 是
着, 一定的批评方式总是通过一定 的批评文体来表现的。 温儒敏 的《 ”4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则说 :一个 “ 批评 家在 其理 论批评 中所运 用 的基本 概念 、 角度 、 次 以及 语态 、 层 语式 、 等所 组成 的结构 关 系也可 以称 文体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摘要】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探讨了文学教育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和作用。
文学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批评的发展,还可以影响批评观念和方法的形成,培养批评家和评论家,推动批评的创新。
结论指出文学教育在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教育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为批评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文学教育、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背景、关系、影响、促进、发展、观念、方法、批评家、评论家、创新、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背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背景十分丰富多彩,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批评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学批评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创新。
随着文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术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背景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文学批评方法的不断创新、文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在不断反思和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致力于挖掘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2 文学教育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文学教育与文学批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学教育作为文学批评的基础,为文学批评家和评论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批评理论。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文学教育还可以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
在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讨论不同的文学批评观点,培养学生对文学批评的兴趣和热情。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学教育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和特点,还可以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是文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成果。
这些批评作品以其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观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和挑战思维的机会。
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批评作品,不仅可以熟悉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动态,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文学作品不再只是一种个人创作和审美体验,而是承载了文化和社会意义的文化产品。
当代文学批评更加强调对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符号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解读和分析。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更加注重对文学创作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探索和反思。
通过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创作的原理和规律,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文学修养。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还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和理论创新不够活跃的问题。
与国外相比,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足之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传统观念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束缚。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文学批评的框架和思维模式中,对大众文学和市场文学的研究还较少,对文学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由于学科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如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的碰撞、跨文化批评的需求等。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多样性。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教育。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提供了学生了解和思考当代文学作品的机会。
通过接触和研究当代文学批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在文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帮助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在文学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批评文章等方式,理解并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
当代文学批评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分析方法和观点,指导学生如何从艺术角度去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批评文章,将其纳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批评家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结构模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文学教育中,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批评文章,并要求他们撰写自己的文学批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学术思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文章的分析和评价过程,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学术思维,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批评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