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批评史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指出前 者是“理想派小说”,后者是“写实派小 说”,这是受西方小说理论的启迪,第一 次在中国将小说分成理想派和写实派。 • 2、他总结了小说“支配人道”的四种艺术 感染力:熏、浸、刺、提。
• 大体而言,熏,即指小说具有陶冶情操的 作用,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中受到 感染,久而久之改变了性情。浸,指小说 使读者身入其境,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 不断地变化。浸和熏都是指一种潜移默化 的力量。
•
既重视诗人、作家性情的本然纯真,也 重视后天修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第三境也。”这正是一种由学而工、由工 而悟,通过艰苦锻炼而运化自如的历程。 从艺术表达方面立论,王国维提出“隔”、 “不隔”。
• 当他谈到中国传统诗人“无不欲兼为政治 家”,“诗外尚有事在”,“一命为文人 便无足观”时,神情和语调确乎特别沉痛。 由叔本华等美学家的影响,王国维建树起 自己的文学本体观。文学的社会功利性目 的不再是他的发脚点,他标榜文学“超然 于利害之外”的本性。
• •
三、文学批评的基本角度 政治家的文学眼光不再为王国维所恭维, 无意像梁启超那样执著于用政治道德为评价文 学的标准,而推崇人格判断的伦理学标准。他 的这类批评理论当然同他的气质、秉性,以至 于人生命运和生存智慧有关,就其根底也有偏 颇在,但是他对于文学本体的重视有其独到的 价值,在近代文学批评中对梁启超的理论无疑 有着特别的补正作用。
• 西方的理性和科学成为一种能沟通他们精 神向往的知识结构,它所提供的远不是 “理性和科学”本身,而是大量含茹其中 的反叛的或革命的思想力量。因此他们并 不是一些纯粹的科学家,充其量是一批人 文学者,倡言西方的“理性和科学”,处 处和封建道统相对立,影响所及,那个时 代的文学批评首先表现为是整个时代的反 传统运动的一翼。
• 为此,他直接提倡政治小说,号召小说紧 密地为政治服务,这对当时人们重视小说 的思想内容,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无疑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从此立场苛责古 代小说则又是偏激片面的。
• 三、梁启超小说批评代表作——《论小说 与群治之关系》
• 1、他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小说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之所在——“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 界,而变换其常触之空气者也”,小说能 够引导读者从自己狭窄的实际生活中超脱 出来进入艺术的理想的境界;小说能将大 众心之所想、身之所历“和盘托出,彻底 而发露之”,使人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不 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
冲决封建旧文化和旧道德束缚自由思想 生展的一统天下,是他们普遍的用心,而 以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周作人的《人 的文学》为代表的新文学观念的倡言,更 是他们对时代批评的伟大贡献。
•
《新青年》批评家关于文学与“人”的 意见,是对近代批评的重大超越。倘若近 代批评家关于开启民智、“新民”的呼吁, 显示了有别于新质的传统“民主”立场, 多以“国民”的概念将个体生命与国家联 系起来,那么,《新青年》批评家用现代 的方式将“民本”改写为“人本”。“人” 不再是奴隶,甚至可以不再属于其他什么, 而主要属于自己。
• 4、梁启超是从服务于政治维新运动的立场 来倡导其“小说界革命”的。他强调小说 的社会作用,把小说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号召小说通过自身的革新而改良国民、制 造舆论,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并对小说的 艺术特征和感染力量有了深入的认识。
• 这些观点有相当强的现代性,因而在整个 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梁启超过 高地估计小说的价值和地位,对传统小说 一概否定,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文学批评
• • 一、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在文学领域,他发起并领导 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 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主张输入 西方的新思想、新事物,来促进当时文 学的革新,服务于中国的政治社会改革。 其著述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 二、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及批评 • 梁启超早期的小说理论是其维新变法政 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译印政治小 说序》中,他对中国传统小说一概骂倒, 片面地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少有杰作,大都 不出诲淫诲盗两端;他主张直接翻译欧洲 和日本的政治小说来教育和启迪民众,为 维新变法作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
•
《新青年》批评家虔诚地接受了文艺复 兴的启发,但他们始终不愿取彻底的文学 批评家的立场 。
• 三、《新青年》批评家的小说批评与戏剧 观 • 对小说、戏剧的关注,是《新青年》批 评家光大近代批评的新贡献,为现代文体 理论的建设提供了奠基性的成果,当然封 建旧文学的清道夫和启蒙主义新文学的吹 鼓手还是他们的角色背景。
• 他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 《宋元戏曲考》等,借着西方文化学术思 想的烛照,尽管偏于文学本体一隅,却显 示出一派深入而新颖的气象,从论点到方 法,闪耀着有别于传统的灼人光芒。
• 四、《红楼梦评论》 •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 上第一篇比较系统的专著。王国维从“美 术之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人类全体 之性质也”这一基本艺术规律出发,批驳 “影射”说、“自传”说的荒谬不实。
• 他站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美学观上, 对《红楼梦》进行全新的理论分析。由于 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厌世哲学,这篇评论实 际是歪曲了《红楼梦》的精神,可谓创造 性之“误读”。
•
《红楼梦评论》是小说批评史上一篇富 有理论色彩的批评。它第一次认真地根据 西方哲学、美学理论来细致地批评中国文 学作品,其观点、方法乃至表述形式都是 全新的,从而使它成为一篇真正具有现代 意义的文学批评。
•
总起来看,王国维从创作、作品、鉴赏 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其“境界”说理论,并 且以其为论词、论诗的最高审美标准。他 能借鉴西方美学理论给予系统性的阐述, 实为不易。 • 思考题: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为中 国文学批评贡献了什么?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滥觞
• • • 第一节《新青年》批评家 一、《新青年》批评家出场的语境 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启 蒙的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之后的几个 年头特别沉寂,然而启蒙的种子并未被 闷塞,一批在学术背景上跨世纪的人物 开始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他们用他们个 人的方式呼唤着时代的风雨(陈独秀、 鲁迅、李大钊、《新潮》作家群)。
• 二、《新青年》批评家的批评个性 • “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大体可以概 括《新青年》批评家对封建旧文学的基本 共识。他们毫无例外地扮演了判官的角色, 痛陈封建旧文学的种种恶性和流弊。
• 他们对封建文学本体的抨击是为时代新文 学开辟道路的。如果说梁启超等人的“诗 界革命”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结构 形态,奉行“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推 行“旧瓶装新酒”,那么《新青年》批评 家则宣扬破除封建文学形式的桎梏。其中 白话语体文的提倡是最重要的标志。
• 他站在叔本华厌世哲学立场,认为生活的 本质就是欲望,欲望是永远无法真正满足 的,因此人生充满着痛苦。怎样才能摆脱 痛苦呢?王国维认为只有并非实物的“美 术”(相当于今天的艺术)才能使人超然 于利害之外,“观之不欲,欲者不观”, 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减轻痛苦,暂 时得到美的享受
•
《红楼梦评论》虽然存在严重的误读, 但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而言却是一篇难得 的先导。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一般 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命题,或 对传统信条加以引申发挥,而《红楼梦评 论》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以叔本华的美学 理论为前提,去阐释特定的文学作品,这 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人的觉醒”于是也同“文学的觉醒”相联 系,文学批评成了清道夫,又承担倡言的 责任。西方19世纪末旨在张扬生命意识的 哲学,如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 德等人的学说也程度不等地出现在中国现 代批评家的嘴边。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 中国文学批评的最初篇章几乎是西欧文艺 复兴至20世纪初世界文学潮流的翻版。
• 四、梁启超的诗论 • 梁启超善于论诗。他在《夏威夷游记》 一文中最早明确地提出“诗界革命”的口 号。又从政治变革的角度预告“诗界革命” 的必将到来。
• 他对传统古典诗词的鄙薄也许不乏偏激, 而他从救亡图存的现实目的出发张扬诗歌 革新的关键在于追求诗的新理想、新意境, 终究不失时代的价值。他的诗评集中在当 代人的作品,不某种传统诗评“薄今厚古” 的做法,是一种现代性的体现。 • 思考题:梁启超的小说批评有怎样的特质?
• 刘半农将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统称 通俗小说。他提出了通俗小说的概念: “合乎普通人民的、容易理会的,为普通 人民所喜悦所承受的”小说。他本人有鸳 鸯蝴蝶派的背景,批判的态度也温和得多。 他呼吁力戒通俗小说陷进魔道。
•
对黑幕小说的批判,在《新青年》同仁 是一种自觉的当代批评,以旧小说中最恶 劣的部分为突破口。
•
站在时代意识的高度,《新青年》批评 家将矛头指向了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 说。周作人在《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 中最早采用了“鸳鸯蝴蝶体”小说的概念, 而李大钊则是打头阵的攻击手。他们多半 将鸳鸯蝴蝶派小说判为“艳史之黑幕”, 气氛上是和批判黑幕小说连成一气的。
• 五、《人间词话》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以传统词话体 形式,在西方哲学美学观和逻辑思维诱发 下,对传统文学(主要是词、兼及诗与小 说戏曲)进行深刻的理论阐发和总结的文 学批评著作。
•
“境界说”是其理论核心。王国维将创作 分为“理想”和“写实”两派;把境界分 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指出境 界最主要的特征是“真”,是不受功利的 干扰,不受利禄的诱惑,彻底通脱地表现 生命的真性真情、描写世界的本然、揭示 人生的真谛。
第二节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
• • 一、王国维生平、著述及总体评价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他接 受西方康德、叔本华、尼采、洛克、休谟等人 的哲学、心理学、美学思想,将之引入国内, 并和自己的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发表了《论叔 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 《叔本华与尼采》、《论哲学与美术家之天 职》、《屈子文学之精神》、《文学小言十七 则》、《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等;词学研 究的成果主要有《人间词话》等。
• 刺,是小说通过触目惊心的艺术形象强烈 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受 到感动,接受教育。提,则是指小说中艺 术形象切合读者的心理,产生一种“移人” 的力量,使读者感情完全融入小说之中, 与主人翁合而为一。
• 3、不过,梁启超颠倒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将“中国群治腐败总根源”归咎于小说, 认为是旧小说导致国民愚昧迷信、蝇营狗 苟、权谋诡诈、轻薄无为,甚至于社会暴 乱、农民起义也是小说的影响所致。在此 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 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 始”,通过革新小说来革新道德、宗教、 政治、风俗、学艺,乃至人心人格,最终 达到革新“一国之民”的目的。
• 他贯通“外来之观念”与传统的思想,探 求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发展规律和 创作经验,在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上都透 出新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后,他完成了 《宋元戏曲考》之后,埋头于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的研究,直至颐和园昆明湖 自沉。
• •Leabharlann 二、为文学正名 与梁启超比较而言,王国维也非常 重视文学,但不像梁启超那样重视文学 的社会作用;他努力阐扬文学的独立作 用。在王国维看来,“美术(文学)之 无独立之价值也久矣,此无怪历代诗人 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自解免, 而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人之迫害 而无人为之昭雪”。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论短篇小 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谈新诗》,周作人的《日本近三十年小 说之发达》,傅斯年的《戏剧改良各面 观》、《论编制剧本》,钱玄同的《论革 命文学致胡适书》、《〈尝试集〉序言》, 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 说精神上之革新》等等,几乎指向传统文 学每一个结构层面,突出地体现了现代批 评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