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解析版)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描述了动能与功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能定理的概念以及它与功的关系。

一、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是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运动能量的量度。

根据经典力学,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动能(K)= 1/2 ×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其中,质量(m)是物体的质量,速度(v)是物体的速度。

二、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是由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效,是描述力对物体转移能量的物理量。

根据经典力学,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功(W)= 力(F)×距离(d)× cosθ其中,力(F)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距离(d)是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三、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描述动能与功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表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即:ΔK = Wnet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net表示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四、动能定理的示例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速度5m/s向前运动,受到一个由正方向施加的10N的恒力作用,并且恒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求物体在2s内的动能的变化量。

首先,根据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初始时刻(t=0)和终止时刻(t=2)的动能分别为:K1 = 1/2 × 2kg × (5m/s)² = 25JK2 = 1/2 × 2kg × (5m/s)² = 25J然后,计算净合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功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Wnet = 力 ×距离× cosθ = 10N × 2m × 1 = 20J最后,根据动能定理,可以得到动能的变化量:ΔK = K2 - K1 = 25J - 25J = 0 J这说明在2s内,物体的动能没有发生变化。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如何选用(含典例分析)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如何选用(含典例分析)

区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解题时选用技巧(含典例分析)一、动能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使用动能定理时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作用在物体上的诸多力往往不是同时同步作用,而是存在先后顺序,因此求合外力做的功W 合一般采取先分别求出单个力受力然后代数和相加即可,即:比如一个物体收到了三个F 1、F 2、F 3三个力的作用,三个力所做的功分别为“+10J ”、“-5J ”、“-7J ”,这样以来三个力所做的总功W 合=10+(-5)+(-7)=-2J 。

(2)动能的变化量(或称动能的增量)因此在使用动能定理之前首先要明确对哪一段过程使用,这样才能确定谁是初始,谁是末尾,下面举例说明:图1例1:如图1所示,AB 为粗糙的水平地面,AB 段的长度为L ,右侧为光滑的竖直半圆弧BC 与水平地面在B 点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置在A 点,初速度为V 0水平向右,物块受到水平向右恒力F 的作用,但水平恒力F 在物块向右运动L 1距离时撤去(L 1<L ),物块恰好通过C 点,重力加速度为g。

求:小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思路梳理:物块恰好通过C点,意味着小物块在C点时对轨道无压力,物块的重力恰好提供物块转弯所需的向心力,可据此求出物块在C点的速度V c,剩下的问题就变成了到底选哪一段过程使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题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习惯一段一段分析,即先分析A至B段,再分析B至C段,也有同学指出可以直接分析A至C全过程即可,到底哪种比较简单,这其实要看题目有没有在B点设定问题,下面详细解答:解法一:对A至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块在B点的速度为V B再对B至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体在C点的速度为V C小物块恰好通过C点,则联立(1)(2)(3)式即可求出u。

解法二:对A至C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设小物块在C点的速度为V C小物块恰好通过C点,则联立(1)(2)式即可求出u。

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

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

动能定理专题【知识梳理】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 E k =。

单位: 。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具有相对性,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研究时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二.动能定理:1.内容:2.表达式:动能定理反映了合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合外力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动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合外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即12k k E E W -=合。

合W 的求解:①合W =合F S ;②合W =1W +2W +……(代数和)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相对静止的可看作一个整体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3.应用动能定理的基本思路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功的代数和。

(3)确定过程始、末态的动能。

(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注:在应用动能定理时,一定要注意所求的功是合力做的功,而不能局限于某个力做功。

例1.如图所示,将质量m=2kg 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 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 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g 取10m/s 2)(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对于过程能用整体法的就用整体法。

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省略中间过程量的求解) 例2.一质量M =0.5kg 的物体,以v m s 04=/的初速度沿水平桌面上滑过S =0.7m 的路程后落到地面,已知桌面高h =0.8m ,着地点距桌沿的水平距离S m 112=.,求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g 取102m s /)例3.质量M =1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m 时,拉力F 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m 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 k -S 的图线如图所示。

专题14 功能关系(解析版)

专题14 功能关系(解析版)

专题14 功能关系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 势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题型二】 动能定理 ........................................................................................................................................... 【题型三】 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题型四】 图像分析 ..........................................................................................................................................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 (2)【题型一】 势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典例分析】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物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13g ,下降高度H 到B 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h 后到达最低点C ,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带电物块在由A 点运动到C 点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mg3qB .带电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量为mg (H +h )3C .带电物块电势能的增加量为mg (H +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mg (H +h )3答案 D解析 带电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加速度为13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qE =ma ,解得:E =2mg3q ,故A 错误;从A 到C 的过程中,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功为:W =-qE (H +h )=-2mg (H +h )3,可知机械能减少量为2mg (H +h )3,故B 错误;从A 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2mg (H +h )3,则电势能增加量为2mg (H +h )3,故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mg (H +h )-2mg (H +h )3+W 弹=0-0,解得弹力做功为:W 弹=-mg (H +h )3,即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为mg (H +h )3,故D 正确.【提分秘籍】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W G =-ΔE p =E p1-E p24、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5、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6、W F =-ΔE p =E p1-E p27、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8、只涉及电势能的变化,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 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A.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B.拉力做的总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C.第一阶段,拉力做的功大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D.第二阶段,拉力做的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答案B2.(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12μmga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32μmga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答案BC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mg sin θ;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滑块动能E k、机械能E随时间t的关系及重力势能E p随位移x关系的是()解析:选CD 根据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高中物理中的动能定理解析

高中物理中的动能定理解析

高中物理中的动能定理解析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力学工作的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中,学生们通常会学习到这个定理,并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它。

本文将对动能定理进行解析,探讨它的含义、应用以及相关的概念。

一、动能定理的含义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它表明了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

具体而言,动能定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动能的增加量 = 力所做的功其中,动能的增加量可以用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来表示,即动能的最终值减去动能的初始值。

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来计算。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解释和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而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和力所做的功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其次,动能定理还可以用来解释和计算物体的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动能的增加量与速度的增加量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和力所做的功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此外,动能定理还可以用来解释和计算物体的位移。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动能的增加量与位移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和力所做的功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三、相关概念的解析在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时,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首先是动能,它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其中,质量是物体的质量,速度是物体的速度。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物体的质量或速度增加时,动能也会增加。

功能关系 考点解读(附详细解析)

功能关系 考点解读(附详细解析)

都取绝对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的质点从顶点A由静止开始,转折点能量损耗不计,由该物体分别沿着AC、?的物块冲上一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足够长的木板上.物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11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初始静止的木块,并最μmgL(3)μmgd=12mv02-12(M+m)v210 kg的木板,在F=5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将一个质量为m=3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以后木板每就在其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同样的小铁块.(g取10 m/s2)求: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刚放第三个铁块时木板的速度;停止放后续铁块)到木板停下的过程,木板运动的距离.设邮件放到皮带上与皮带发生相对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则F=μmg①滑块向左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受到皮带的阻力,到达最左端,对地速度为零,由动能定理可,其后在皮带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擦力为动力,使滑块加速,假设加速至v1,则有,说明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的速率能够达到v,A选项正确;此过程中则行李与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总热量Q=nμmgΔ点的过程中因与斜面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前,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内物体位移的大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内物体机械能增量及因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3)90 J126 J内物体位移等于v-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其中前4 s,位移为零(观察图象+4×2 m+4×2 m=14 m.内,物体向下减速a=μg cosθ-g sinθ0=v0-at×2×0.62×0.8=0.875.1212f·(s带-s物)=f(vt-v2t)=μmg ,故A错误.θ-sinθ).故B正确.v1,则E p=12mv21,得v1=3 m/sv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能定理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定义动能定理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力的做功。

简而言之,物体的动能增加或减少的大小,正好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力所作的功。

二、动能定理的原理物体的动能可以通过它的质量和速度来定义,即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力的功可以用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来定义,即做功 = 力 ×位移× cosθ。

根据动能定理,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力的做功。

表示为: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 力的做功。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1. 物体的动能和速度关系: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正比于其速度的平方。

当速度增加时,动能增加;当速度减小时,动能减小。

2.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换:在重力场中,当物体从较高位置下降到较低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功,并将其势能转化为动能。

反之,当物体由较低位置上升到较高位置时,动能将转化为重力势能。

3. 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换:在弹性体系中,物体由于受到压缩或伸展而具有弹性势能。

当物体释放出弹性势能时,它将转化为动能。

4. 动能定理的应用于机械工作:在机械运动中,动能定理可应用于机器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的分析。

比如,在运输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来计算物体在传送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和功率。

总结:动能定理是物体的动能与力的做功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并应用于各种实际情况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深入研究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和力学规律。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PPT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PPT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 AB′,物体仍能沿 AB′ 升高 h
C.无论是把斜面从 C 点锯断还是把斜面弯成圆 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h,因为机械能不守恒
D.无论是把斜面从 C 点锯断还是把斜面弯成圆 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 h,但机械能守恒
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
例、总长为L 链条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下垂部分
解析:参考平面的选取不同,高度不同,重力 势能不同,但不会影响高度变化的数值和重力势能 变化,所以选 AD.
例5.如图 5-3-10 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 v0 冲向
光滑斜面 AB,并能沿斜面升高 h,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DD )
图 5-3-10
A.若把斜面从 C 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 知,物体冲出 C 点后仍能升高 h
1 2m 12mgh11 2m 2 2mgh2
3.守恒条件
(1)只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没有其他力作用。 (2)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外,有其他力但不做功。 (3)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外,允许其他力做功,但W合=0
适用对象——系统
思维程序:
在涉及到的物理量主要是 S(h)、v 优先考虑。
细绳足够长,圆柱固定.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图 5-3-17
(1)A球沿圆柱截面滑至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2)A球沿圆柱截面运动的最大位移。
解析:( 1 )当 A 经过轨道最低点时速度水平向 左,这是 A 的实际速度也是合速度,所以根据其作
用效果将其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的两
个速度如图,则 v2=v1sin 45°= 2 v1.A 到达最低点
速度达到v 而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工件质量为m,它
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则在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受的做功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能定理,并探讨物体动能与功之间的关系。

一、动能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

它可以表达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数学表达式为:ΔKE = W_net其中,ΔKE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_net表示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二、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净外力做功时,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1. 净外力与功的关系在动能定理中,功是由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

净外力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作用力的矢量和。

功可以由净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来计算。

2. 功对动能的影响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如果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为正值,那么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如果功为负值,物体的动能将减小;如果功为零值,物体的动能将保持不变。

3. 动能与功的关系示例例如,当一个人用力推动一辆静止的小车,小车受到的作用力将进行功,将其推动到一定的位移。

这时,小车的动能将增加,同时也可以通过功的大小来计算增加的动能。

另一个示例是,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进行功,使其动能增加。

这也可以通过功的大小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增加量。

三、总结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与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净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影响功的大小,进而影响物体动能的变化。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动能的变化。

通过计算功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动能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加深对动能和功之间关系的理解。

动能定理与功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与计算

动能定理与功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与计算

动能定理与功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与计算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与计算动能定理和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并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动能定理的定义与推导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它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在牛顿力学中,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动能(K) = 1/2mv^2。

物体的速度(v)是指物体的质心所具有的速度。

假设一个物体在时间t内从速度v1变为速度v2,根据定义可以得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动能变化为ΔK = 1/2m(v2^2 - v1^2)。

其根据动力学第二定律F = ma,物体所受合外力(F)可以写作F =m(v2 - v1)/t。

将其代入ΔK = 1/2m(v2^2 - v1^2)中,可以得到ΔK = F(v2 + v1)/2t。

根据动能定理的定义,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W)等于动能的变化量ΔK,即W = ΔK = F(v2 + v1)/2t。

二、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功是描述物体能量转移与转化过程的物理量,它等于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转化量。

功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力乘以物体的位移,即W = F·s·cosθ。

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化的公式来计算功:1.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θ = 0,此时功简化为W = F·s。

2. 当力和位移方向垂直时,θ = 90°,此时功为0,因为cos90° = 0。

3.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θ = 180°,此时功简化为W = -F·s。

三、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根据动能定理的定义和功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知,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
湛江市二中物理

、3
一、动能EK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1/2mv2,单位:J. 3.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V 4.动能的变化△Ek=1/2mVt2-1/2mV02. △Ek>0, 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 △Ek<0,表示物体的 动能减少.
二、动能定理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从能量变化来求功,也可以从物体做功的多少来求能量的变化.
P初
P末,
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W =ΔE =E -E 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V是瞬时速度。
(2)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系统;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功,则物体的动能增加;

P增 P末 P
初应用: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一般比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 一般牵扯到力与位移关系的题目中,优先考虑使用动能 定理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 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做 负功?做多少功?然后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未状态的动能EK0和EKt (4)列出动能的方程W合=EKt-EK0,及其他必要辅 助方程,进行求解.
P91 题型二
4、使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①物体动能的变化是由于外力对物体做功 引起的.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功,则 物体的动能增加;反之将减小.外力对物 体所做的总功,应为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 和,包含重力.
②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物体运动 状态、受力等情况均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外力 做功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动能定理的原理,并分析物体动能与功之间的具体关系。

一、动能定理的原理动能定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即F = ma。

同时,根据力的定义,功可以用力与位移的乘积表示,即W = Fd。

结合这两个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

二、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函数。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 = 1/2 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三、功的定义与计算功是由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是将能量传递给物体的过程。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d,其中F为作用力,d为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的夹角。

四、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根据动能定义和功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等于所做的功,即K2 - K1 = W。

其中K2为物体的终止动能,K1为物体的初始动能,W为物体所做的功。

五、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可以得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做的功。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当物体受到正功时,其动能会增加,反之,当物体受到负功时,其动能会减少。

六、实际应用动能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计算机械装置的功率和效率。

在运动学中,动能定理常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七、总结动能定理揭示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动能变化等于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动能定理物体动能与功的关系的论述,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原理以及物体动能与功之间的具体关系。

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物体运动的理解,也有助于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

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专题

动能定理与功能关系专题

- 1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与功能关系专题几种常见的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1)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 合=E K2-E K1(2)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E 1=E 2 (3)重力(弹簧弹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减少多少;重力(弹簧弹力)做多少负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增加多少 W G =-△E P =E P1-E P2(4)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其它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 F ,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即W F =△E =E 2-E 1 W F >0,机械能增加. W F <0,机械能减少.专题训练:1.滑块以速率1v 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变为2v ,且12v v ,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 ,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 ) A 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能增大。

B 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能减小。

C 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上方 D 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下方2.如图所示,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一个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这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在物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 .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C .物块的机械能可能不变D .物块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3.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初速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动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动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 ( )(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为零。

)A .大于 v 0B .等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AB C D4、半径为r和R(r <R)的光滑半圆形槽,其圆心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分别自半圆形槽左边缘的最高点无初速地释放,在下滑过程中两物体( )A、机械能均逐渐减小B、经最低点时动能相等C、在最低点对轨道的压力相等D、在最低点的机械能相等5.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的机械能E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x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x1~x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x轴的直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沿斜面向上运动B.在0~x1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C.在0~x2过程中,物体先减速再匀速D.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g sinθ7.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小球从一光滑直角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释放,甲小球沿斜面下滑经过a点,乙小球竖直下落经过b点,a、b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小球在a点的速率等于乙小球在b点的速率B.甲小球到达a点的时间等于乙小球到达b点的时间C.甲小球在a点的机械能等于乙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相对同一个零势能参考面)D.甲小球在a点时重力的功率等于乙小球在b点时重力的功率8.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他的动能减少了FhB.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2 -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沿半径为R 的固定半圆轨道上边缘由静止滑下,到半圆底部时,轨道所受压力为铁块重力的1.5倍,则此过程中铁块损失的机械能为()A. 18mgR B.14mgR C.12mgR D.34mgR10.(多选)(2015·周口一模) 如图,一物体从光滑斜面AB底端A点以初速度v0上滑,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分析(含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分析(含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分析(含解析)动能定理 功用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剖析本专题触及的考点有: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用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探求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等外容。

其中动能定理的综合运用效果、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考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效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关于纸带的处置及误差的剖析效果、功用关系的综合考察、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效果等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成为力学实验必考的实验之一,考察内容主要有:实验原理的剖析与创新、实验数据的处置与剖析、实验误差的来源与剖析、实验器材的选取,出题频率十分高,但全体难度不大。

功用关系、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守恒与转化是高考必考之内容,既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更以计算题的方式考察,且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常与平抛运动、电场、磁场、圆周运动、牛顿定律、运动学等知识结合,试题方式多样,考察片面,复杂、中等、较难的标题都会触及。

温习这局部外容时要注重方法的强化,注重题型的归结,关于多种运动组合的多运动进程效果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往往运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需求在解题时冷静思索,弄清运动进程,留意不同进程衔接点速度的关系,对不同进程运用不同规律剖析处置;关于试题中常有功、能与电场、磁场联络的综分解绩,这类效果以能量守恒为中心考察重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的做功特点,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剖析时应抓住能量中心和各种力做功的不同特点,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停止剖析。

题型一、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的效果例1. 如下图,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0.8m R =,BC 是水平轨道,长3m s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151=μ,今有质量1kg m =的物体,自A 点从运动起下滑到C 点刚好中止。

专题14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解析版)

专题14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解析版)

2015—2020年六年高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4、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一.2020年高考题1. (2020高考江苏物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

斜面和E与水平位地面平滑连接,且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常数.。

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移x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长为x0,在小物块沿斜面向下滑动阶段,由动能定理,E与水平位移x关系的图象是倾斜直线;设小物块滑到水平mgx/tanθ-μmgcosθ·x/cosθ=E k,显然物块的动能k地面时动能为E k0,小物块在水平地面滑动,由动能定理,-μmg·(x- x0)=E k- E k0,所以图像A正确。

2.(2020高考全国理综I)一物块在高3.0 m、长5.0 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则A.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 m/s2D.当物块下滑2.0 m时机械能损失了12 J【参考答案】A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的理解、功能关系、动能、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运动和力的物理观念、能量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解题思路】【正确项分析】由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随下滑距离s减小,可知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A项正确;在斜面顶端,重力势能mgh=30J,解得物块质量m=1kg。

由重力势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重力势能可以表示为Ep=30-6s,由动能随下滑距离s 变化图像可知,动能可以表示为Ek=2s,设斜面倾角为θ,则有sinθ=h/L=3/5,cosθ=4/5。

由功能关系,-μmg cosθ·s= Ep+ Ek-30=30-6s+2s-30=-4s,可得μ=0.5,B项正确;【错误项分析】由Ek=2s,Ek=mv2/2可得,v2=4s,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s,可得a=2m/s2,即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C项错误;由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当物块下滑2.0m 时机械能为E=18J+4J=22J,机械能损失了△E=30J-22J=8J, D项错误。

【2020】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功能关系综合运用(例题+习题+答案)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功能关系综合运用(例题+习题+答案)试卷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功能关系综合运用(例题+习题+答案)试卷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点归纳:一、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

表达式为W=ΔE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

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2.对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理解: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这一外力有助于物体的运动,是动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这一外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又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了转化.所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和动量定理不同,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的总冲量一定是零,而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即WAB=mgR-μmgS=1×10×0.8-1×10×3/15=6 J【例5】:如图所示,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 由静止滑至水平部分C 点而停止.。

已知斜面高为h ,滑块运动的整个水平距离为s ,设转角B 处无动能损失,斜面和水平部分与小滑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此动摩擦因数.。

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转化。

它与功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到的净工作。

动能可以简单地定义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表达为:ΔK = W其中,ΔK代表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代表物体所受到的净工作。

这个公式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变化与所受到的净工作之间的关系。

二、功的概念功是物理学中描述力对物体产生效果的量。

在力学中,功可以定义为力在物体上施加的作用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功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改变物体的动能状态。

功可以用数学表达为:W = F·d·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d代表物体的位移,θ代表力施加的角度。

三、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从定义和公式上看,可以发现动能定理与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动能定理可以理解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所受到的净工作,而功则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效果的量。

物体的动能变化与所受到的净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动能定理与功的关系。

根据功的定义和公式,可以得出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ΔK = WΔK = F·d·cosθΔK = m·a·d·cos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ΔK = m·(v^2 - u^2)/2 (根据速度v和初速度u的关系 v^2 = u^2 + 2ad)由上述推导可以看出,动能定理中的动能变化ΔK与功W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数学关系。

这表明了动能定理与功的紧密联系。

四、动能定理与功的应用动能定理与功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解释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如机械能守恒、碰撞等。

在机械能守恒的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与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中动能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可用公式K=1/2mv^2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功是一种物理量,表示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可用公式W=Fs表示,其中W为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位移。

动能定理表明,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他
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ΔK = W
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做功。

由此可见,动能定理将动能的变化量直接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联系
起来。

如果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即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物体的动能将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受到的
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的动能将减少。

此外,动能定理还可以用于推导其他与动能和功相关的物理公式。

例如,当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时,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到以下公式:
K = W
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的动能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中,通过对动能定理的使用,可以计算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在运动学中,动能定理可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

总结而言,动能定理揭示了动能与外力做功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该定理可以确定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在多个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物体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20年六年高考物理分类解析专题14、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一.2020年高考题1. (2020高考江苏物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

斜面和E与水平位地面平滑连接,且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常数.。

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移x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长为x0,在小物块沿斜面向下滑动阶段,由动能定理,E与水平位移x关系的图象是倾斜直线;设小物块滑到水平mgx/tanθ-μmgcosθ·x/cosθ=E k,显然物块的动能k地面时动能为E k0,小物块在水平地面滑动,由动能定理,-μmg·(x- x0)=E k- E k0,所以图像A正确。

2.(2020高考全国理综I)一物块在高3.0 m、长5.0 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

则A.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 m/s2D.当物块下滑2.0 m时机械能损失了12 J【参考答案】A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的理解、功能关系、动能、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运动和力的物理观念、能量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解题思路】【正确项分析】由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随下滑距离s减小,可知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A项正确;在斜面顶端,重力势能mgh=30J,解得物块质量m=1kg。

由重力势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重力势能可以表示为Ep=30-6s,由动能随下滑距离s 变化图像可知,动能可以表示为Ek=2s,设斜面倾角为θ,则有sinθ=h/L=3/5,cosθ=4/5。

由功能关系,-μmg cosθ·s= Ep+ Ek-30=30-6s+2s-30=-4s,可得μ=0.5,B项正确;【错误项分析】由Ek=2s,Ek=mv2/2可得,v2=4s,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s,可得a=2m/s2,即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C项错误;由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变化图像可知,当物块下滑2.0m 时机械能为E=18J+4J=22J,机械能损失了△E=30J-22J=8J, D项错误。

【一题多解】在得出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后,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得出物块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 gsinθ-μgcosθ=(10×3/5-0.5×10×4/5)m/s2=2.0 m/s2.可以根据功的公式得出物块下滑2.0m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f=-μmgcosθ·s=0.5×1×10×4/5×2J=-8J,由功能关系可知机械能损失了△E=- W f=8J。

3.(20分)(2020高考全国理综II)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

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

已知M=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

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a 1=Mg +f ①ma 2= f – mg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 1=2g ,a 2=3g ③(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

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0v =方向均向下。

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

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 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v 0–a 1t 1= –v 0+a 2t 1⑤联立③④⑤式得1t = 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h 1,速度为v 。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1011112h v t a t =-⑦ 011v v a t =-⑧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 >0。

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 减速上升h 2,到达最高点。

由运动学公式有222v h g=⑨ 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1,则H 1= h 1+ h 2⑩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11325H H =⑪ (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x 1。

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H 1这一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 (H –H 1)+mg (H –H 1+x 1)–4mgx 1=0⑫联立⑪⑫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1145x H =⑬ 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相对位移x 2为 2145x H =⑭ 设圆管长度为L 。

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件是x 1+ x 2≤L ⑮联立⑪⑬⑭⑮式,L 应满足条件为152125L H ≥⑯ 二.2019年高考题1.(2019全国理综II 卷1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图中数据可得A .物体的质量为2 kgB .h =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C .h =2 m 时,物体的动能E k =40 JD .从地面至h =4 m ,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参考答案】.A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机械能、功能关系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题给图像可知抛出时物体动能为Ek=100J ,由动能公式E k =12mv 2,由重力势能公式,h=4m时重力势能mgh=80J ,解得物体质量m=2kg ,h=0时物体的速率为v=10ms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功能关系可知fh=△E=20J ,解得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5N ,从开始抛出到上升到h 1=2m ,由动能定理,-mgh 1-fh 1=Ek1-100J ,解得:Ek1=40J ,选项C 正确;由题给图像可知,物体上升到h=4m 时,机械能为80J ,重力势能为80J,其动能为零,即物体从地面上升到h=4m ,物体动能减少了100J ,选项D 正确。

【据图析题】对于题目以图像形式给出解题信息,首先要结合题述情景,通过分析图像,获取有价值的解题信息,然后利用相关知识点分析解答。

2.(2019全国理综III 卷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 在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该物体的质量为A .2 kgB .1.5 kgC .1 kgD .0.5 kg【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由图像可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6m ,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大小为f ,由动能定理,-2fh=48J-72J=-24J ,解得f=2N 。

设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时速度为v0,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 ,v 02=2ah ,12mv 02=72J ,联立解得m=1kg ,选项C 正确。

3. (2019高考理综天津卷)(16分)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取得成功。

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BC 是与水平甲板AB 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AB 长1150m L =,BC 水平投影263m L =,图中C 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2θ=︒(sin120.21︒≈)。

若舰载机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6s t =到达B 点进入BC 。

已知飞行员的质量60kg m =,210m/s g =,求(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W ;(2)舰载机刚进入BC 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N F 多大。

【名师解析】.(16分)(1)舰载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刚进入上翘甲板时的速度为υ,则有12L t υ= ① 根据动能定理,有2102W m υ=-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47.510J W =⨯ ③(2)设上翘甲板所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 ,根据几何关系,有2sin L R θ= 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N F mg m R υ-= ⑤ 联立①④⑤式,代入数据,得3N 1.110N F =⨯ ⑥3.(20分)(2019高考北京理综卷24)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

雨滴间无相互作用且雨滴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

(1)质量为m 的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h 时速度为u ,求这一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 。

(2)将雨滴看作半径为r 的球体,设其竖直落向地面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 =kr 2v 2,其中v 是雨滴的速度,k 是比例系数。

a .设雨滴的密度为ρ,推导雨滴下落趋近的最大速度v m 与半径r 的关系式;b .示意图中画出了半径为r 1、r 2(r 1>r 2)的雨滴在空气中无初速下落的v –t 图线,其中_________对应半径为r 1的雨滴(选填①、②);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雨滴无初速下落的v –t图线。

(3)由于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

将雨滴简化为垂直于运动方向面积为S 的圆盘,证明:圆盘以速度v 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 ∝v 2(提示:设单位体积内空气分子数为n ,空气分子质量为m 0)。

【名师解析】.(20分)(1)根据动能定理212mgh W mu -= 可得212W mgh mu =- (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 -=得22kr v a g m=- 当加速度为零时,雨滴趋近于最大速度v m雨滴质量34π3m r ρ= 由a =0,可得,雨滴最大速度m 4π3g v r k ρ=b .①如答图2(3)根据题设条件:大量气体分子在各方向运动的几率相等,其对静止雨滴的作用力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