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溶解度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书
![学生实验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c3630e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8.png)
实验名称:探究物质的溶解度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3.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剂和溶质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钠、碘化钾、硝酸钾、葡萄糖、乙醇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电子天平、温度计、量筒、搅拌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分别称量,准确记录质量。
2. 实验一: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氯化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3. 实验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碘化钾,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4. 实验三: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硝酸钾,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5. 实验四: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葡萄糖,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6. 实验五: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乙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7. 对比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影响因素。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0℃时,溶解度为36g/100ml;- 40℃时,溶解度为41g/100ml;- 60℃时,溶解度为45g/100ml。
2. 碘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0℃时,溶解度为39g/100ml;- 40℃时,溶解度为44g/100ml;- 60℃时,溶解度为48g/100ml。
3.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0℃时,溶解度为31g/100ml;- 40℃时,溶解度为36g/100ml;- 60℃时,溶解度为40g/100ml。
4. 葡萄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0℃时,溶解度为91g/100ml;- 40℃时,溶解度为93g/100ml;- 60℃时,溶解度为95g/100ml。
实验报告氯化钠
![实验报告氯化钠](https://img.taocdn.com/s3/m/173fa9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氯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氯化钠的溶解、结晶等实验操作;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氯化钠(Na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无臭,味咸。
氯化钠在水中易溶解,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本实验主要研究氯化钠的溶解度、结晶等性质。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50ml各1个;2. 玻璃棒:2根;3. 滴管:1支;4. 电子秤:1台;5. 温度计:1支;6. 酒精灯:1个;7. 铁架台:1个;8. 氯化钠:适量。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准确到0.01g;2. 将氯化钠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3. 使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氯化钠完全溶解;4. 将溶解后的溶液倒入50ml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5. 将50ml烧杯放入冰水中冷却,观察氯化钠的结晶情况;6. 记录氯化钠的溶解度;7.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结晶,用电子秤称重,计算结晶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化钠在水中易溶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氯化钠结晶现象,结晶率为80%;3. 通过实验,了解了氯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氯化钠的溶解、结晶等实验操作。
六、实验结论1. 氯化钠在水中易溶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氯化钠的溶解、结晶等实验操作;3. 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通过观察氯化钠的结晶现象,加深了对氯化钠溶解度性质的理解;3. 本实验操作简单,但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实验拓展1. 研究其他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2. 探究不同溶剂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3. 研究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速度。
试剂的溶解实验报告(3篇)
![试剂的溶解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8054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f.png)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的方法。
2.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气体等基本操作。
3. 了解试剂级氯化钠的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
三、实验原理海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可以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试剂级氯化钠。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烧杯2. 玻璃棒3. 过滤器4. 蒸发皿5. 天平6. 酒精灯7. 研钵8. 研杵试剂:1. 海盐3. 碳酸钠4. 氢氧化钠5. 盐酸6. 硫酸钠五、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海盐,加入适量的纯水,搅拌溶解。
2. 将溶液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3.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直至溶液浓缩。
4. 待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5. 将结晶的试剂级氯化钠收集起来,晾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试剂级氯化钠。
2. 在制备过程中,发现过滤和蒸发是关键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3. 制备的试剂级氯化钠纯度较高,符合实验要求。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的方法。
2. 熟练掌握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3. 认识到试剂级氯化钠的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八、注意事项1. 在溶解海盐时,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热。
2. 过滤时要选择合适的滤纸,确保过滤效果。
3. 蒸发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溶液过快蒸发。
---以上是一份实验报告的模板,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报告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2. 实验步骤要详细,便于他人复现实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要准确,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注意事项要提醒他人,避免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试剂在水中的溶解特性。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影响试剂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氯化钠的溶解度 温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 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05aa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7.png)
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介绍氯化钠(NaCl)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合物,常见于食用盐和化学实验室中。
了解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控制溶液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随着温度升高,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溶质更容易离开晶体表面并进入溶液中。
然而,对于某些化合物,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由于溶解过程伴随着吸热反应,即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变得更难以获取,导致溶解度下降。
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实验为了验证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步骤和结果总结: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和一定体积的水。
2.将水加热至目标温度,并保持恒温。
3.将氯化钠固体逐渐加入热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4.记录溶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和溶解度。
实验结果:温度(摄氏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克/100毫升水)20 36.030 38.940 41.7温度(摄氏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克/100毫升水)50 44.360 46.970 49.4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曲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绘制出温度与氯化钠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温度-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加。
2.在温度升高的初期,溶解度的增加速率较快,随着温度的接近饱和溶解度,增加速率逐渐减慢。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氯化钠的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我们进行了热效应的测量,以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效应测量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和一定体积的水。
2.将水加热至目标温度,并保持恒温。
3.用热量计测量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盐水变盐实验报告(3篇)
![盐水变盐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32a8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2. 掌握通过蒸发水分使溶解的盐析出的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盐(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水。
通过加热或自然蒸发水分,可以使溶解在水中的盐析出,形成固体盐。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个;2. 玻璃棒:1根;3. 铝锅:1个;4. 火源:1个;5. 盐:适量;6. 水:适量;7. 电子秤:1个;8. 纸巾:若干;9. 记录本:1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称取适量盐,放入烧杯中;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盐完全溶解;3. 将溶解有盐的水倒入另一个烧杯中,确保烧杯干净;4. 将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铝锅上,用火加热;5. 观察烧杯中的水逐渐蒸发,注意观察盐的变化;6. 当烧杯中的水蒸发完毕,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固体盐析出;7. 使用电子秤称量析出的盐的质量;8.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盐的质量、水的质量、盐水的质量等;9. 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1. 盐的质量:10g;2. 水的质量:100g;3. 盐水的质量:110g;4. 析出的盐的质量:9.8g。
六、实验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盐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水;2. 随着水分的蒸发,盐水的质量逐渐减小,析出的盐的质量逐渐增大;3.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盐的溶解度为9.8g/100g水。
七、实验结论1. 盐在水中溶解,形成盐水;2. 通过加热或自然蒸发水分,可以使溶解在水中的盐析出,形成固体盐;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2. 加热时,控制火候,避免烧杯破裂;3. 称量时,注意准确,避免误差;4.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进行分析时,要严谨。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掌握了通过蒸发水分使溶解的盐析出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溶解度实验报告
![溶解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b4b0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5.png)
溶解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溶解度对温度和溶质量的依赖关系,探究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实验装置和材料:1. 实验装置: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不同溶质(如氯化钠、硫酸铜等)、溶剂(如水、酒精等)。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整理好所需的实验装置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干净。
2. 取一定量的溶剂(如水)倒入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溶剂的初始温度。
3. 将溶剂加热,待溶剂温度升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溶剂的最终温度。
4. 将溶质逐渐加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到观察到溶质完全溶解,记录下加入的溶质质量。
5. 停止搅拌,等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并记录冷却后的溶液温度。
6. 将溶液倒入试管中,观察和记录溶液的外观变化,如结晶的形成等。
7.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溶剂和溶质,以及温度等条件,进行多组实验。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进行后续数据处理。
通过对溶解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一般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热运动剧烈,能够克服溶质粒子间的吸引力,从而更易溶解。
2. 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不同溶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
3. 溶解度还受到溶剂的种类和溶质质量的影响。
不同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力差异会导致溶解度的变化,而溶质质量的增加会提高溶解度的上限。
实验讨论和思考: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溶质完全溶解,可以通过逐渐加入溶质并充分搅拌来实现。
如果溶液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温度的控制也需要精确,可以借助恒温器等设备来保持溶剂温度稳定。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3.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其他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如压力、溶剂浓度等,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化学溶解平衡实验报告(3篇)
![化学溶解平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7ae4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溶解平衡现象,加深对溶解平衡理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和析出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溶解平衡的建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溶剂等。
溶解平衡可用溶度积常数(Ksp)来表示,其定义为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乘积的幂次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温度计等;2. 药品: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硝酸银(AgNO3)、硝酸钠(NaNO3)、硫酸锌(ZnSO4)、氢氧化钠(NaOH)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滴定管吸取上层清液,作为实验用硫酸铜溶液。
2. 观察溶解平衡现象:将实验用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滴加NaCl 溶液、AgNO3溶液和NaOH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情况。
3. 计算溶解平衡常数Ksp:根据实验现象,分别计算CuSO4、AgCl、Zn(OH)2的溶解平衡常数Ksp。
4. 分析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等),观察溶解平衡的变化,分析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解平衡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加入NaCl溶液后,Cu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2. 溶解平衡常数Ksp计算:(1)CuSO4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CuSO4) = [Cu2+][SO42-] = 1.58×10^-5(2)AgCl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AgCl) = [Ag+][Cl-] = 1.56×10^-10(3)Zn(OH)2的溶解平衡常数Ksp:Ksp(Zn(OH)2) = [Zn2+][OH-]^2 = 1.79×10^-173. 溶解平衡影响因素分析:(1)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溶解平衡常数Ksp增大。
氯化钠溶解度表
![氯化钠溶解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6ff8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f.png)
氯化钠溶解度表1. 引言氯化钠(NaCl)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制造、化学实验等领域。
其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氯化钠。
本文将就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详细介绍。
2. 实验方法为了确定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采用了以下实验方法:1.准备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样品。
2.在不同温度下准备一系列试管,并标明相应的温度。
3.将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将其置于恒温槽中。
4.将氯化钠固体样品逐渐加入试管中,并轻轻搅拌,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5.记录每个试管中的氯化钠质量和水的体积。
6.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每个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所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如下表格和图表:温度(℃)溶解度(g/100 mL水)0 35.710 38.620 39.230 40.140 42.050 43.9从上表和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较慢,不能有效地与氯化钠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溶解度较低。
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快,能够更好地与氯化钠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溶解度增加。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在常温下(约20℃),氯化钠在100 mL水中能够溶解约39.2 g。
3.溶解度曲线呈现正向斜率,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的趋势。
5. 应用氯化钠溶解度的研究对于以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氯化钠常用于调味和防腐。
了解其溶解度可以指导食品制造商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浓度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保质期。
2.药品制造:在药物配方中,氯化钠也是一种常用成分。
了解其溶解度可以帮助药物制造商优化药物配方,提高药物的效果和稳定性。
3.化学实验:氯化钠是许多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知道其溶解度可以帮助实验人员准确计量和配制所需溶液。
提纯化学实验报告(3篇)
![提纯化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6649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2.png)
第1篇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提纯实验目的:1. 了解氯化钠的提纯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氯化钠提纯的原理是利用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将氯化钠从粗盐中分离出来。
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滤纸、药匙、托盘天平、量筒。
2. 试剂: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1. 溶解:1. 称取约5g粗盐,放入烧杯中。
2. 用量筒量取约5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3. 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
4.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若浑浊,则继续搅拌直至溶液澄清。
2. 过滤:1. 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放入漏斗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2. 将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使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
3. 观察滤液是否澄清,若澄清,则过滤成功。
4. 若滤液仍浑浊,则重复过滤步骤。
3. 蒸发:1. 将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
2. 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3.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 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后,用药匙取出。
4. 结晶:1.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放入干燥的容器中。
2. 在干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让固体自然结晶。
3. 取出结晶后的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量。
实验现象:1. 粗盐溶解后,溶液呈无色透明。
2. 过滤过程中,滤液澄清,滤纸上残留少量固体。
3. 蒸发过程中,溶液逐渐浓缩,蒸发皿中出现固体。
4. 结晶过程中,固体逐渐增多,形成晶体。
实验结果:1. 称量得到的氯化钠质量为4.5g。
2. 与原粗盐质量相比,提纯后的氯化钠质量提高了10%。
实验分析:1. 本实验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成功将氯化钠从粗盐中分离出来。
2. 实验过程中,溶液澄清,滤液无杂质,说明过滤操作成功。
3. 蒸发过程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氯化钠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物体的溶解实验报告(3篇)
![物体的溶解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3109b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2. 分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剂种类等。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溶剂种类、溶质和溶剂的分子间作用力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电子天平、滴定管、滤纸等。
2. 实验药品:食盐、蔗糖、硫酸钡、氯化钠、乙醇、水、汽油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1)取烧杯,加入50mL水,放入1g食盐,搅拌至溶解。
(2)取另一烧杯,加入50mL乙醇,放入1g食盐,搅拌至溶解。
(3)取第三烧杯,加入50mL汽油,放入1g食盐,搅拌至溶解。
(4)观察并记录各溶剂中食盐的溶解情况。
2. 实验二: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1)取烧杯,加入50mL水,放入1g蔗糖,搅拌至溶解。
(2)分别将烧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室温下、热水浴中,观察并记录蔗糖的溶解情况。
(3)重复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
3. 实验三:溶剂种类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1)取烧杯,加入50mL水,放入1g氯化钠,搅拌至溶解。
(2)取另一烧杯,加入50mL乙醇,放入1g氯化钠,搅拌至溶解。
(3)取第三烧杯,加入50mL汽油,放入1g氯化钠,搅拌至溶解。
(4)观察并记录各溶剂中氯化钠的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食盐在水、乙醇、汽油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00%、80%、60%。
2. 实验二结果:随着温度升高,蔗糖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3. 实验三结果:氯化钠在水、乙醇、汽油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00%、70%、50%。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食盐、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而在乙醇、汽油中的溶解度较低。
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5a13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3.png)
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溶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的测定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探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室提供的溶质: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钠。
- 纯净水。
- 实验室提供的容量瓶、量筒、试管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a. 将容量瓶用纯净水冲洗干净,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 分别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容量瓶中。
c. 用纯净水将溶质溶解,摇匀使其充分溶解。
d. 加入纯净水至容量瓶刻度线,摇匀使溶液充分混合。
e. 取一定体积的溶液,转移到试管中。
f. 在恒温水浴中保持恒定温度,等待溶液达到热平衡。
g. 逐滴加入溶液,直到出现沉淀或溶液浑浊。
h. 记录溶液的体积和溶解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在25℃、40℃、60℃和80℃下测定了氯化钠的溶解度。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逐渐增加。
这与热力学原理相符,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溶剂分子的动能,促进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存在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还测定了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钠的溶解度。
结果显示,这些溶质的溶解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硫酸铜的溶解度最高,硫酸锌次之,硫酸钠的溶解度最低。
这可能与溶质的化学性质有关,如溶质的离子性质、分子结构等。
3. 溶解度的测定对于溶液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的测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还可以为溶液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药物的溶解度对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具有重要影响;化肥的溶解度对于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溶解度的测定在化学、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溶解度实验报告
![溶解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ff21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5.png)
溶解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溶解度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与原理2. 实验材料与仪器3. 实验步骤4.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5.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目的与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 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试剂:氯化钠、硫酸亚铁、氯化铵、硫酸钠等- 离子溶液:氯离子溶液、铁离子溶液等- 水:蒸馏水仪器:- 电子天平- 温度计- 锥形瓶- 试管- 温水槽3. 实验步骤1) 预热离心管和试管:将离心管和试管分别放入温水槽中,使其与温水槽中的水温相同,以减小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记录称重质量。
3) 将溶质加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进行充分搅拌,使溶质溶解。
4) 将溶液转移至预热的离心管中,放入温水槽中进行恒温处理。
5) 观察是否有结晶析出,如有则记录数量。
6)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4.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在实验中,根据产生结晶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溶质的溶解度。
记录实验中溶质的质量、溶解后溶液的状态以及观察到的结晶数量。
数据处理时,可以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曲线图,以便对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还可以计算溶解度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用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然而,并非所有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达到饱和后反而下降。
在本实验中,还可以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除了温度,压力、溶剂的种类与性质等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与研究,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作用机理。
综上所述,通过溶解度实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钾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钾溶解度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aef508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3.png)
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钾是常见的无机盐,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实验得到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一、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 实验方法:选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逐渐加入一定体积的水,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得到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符合一定的溶解度曲线规律。
3. 溶解度曲线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温度下溶解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大,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二、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 实验方法:与氯化钠相似,选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镁固体,逐渐加入一定体积的水,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的氯化镁浓度,得到氯化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的速率相对较大,溶解度的增加呈现较为明显的趋势。
3. 溶解度曲线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观察到在较低温度下溶解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迅速增大,增加速率较大,但在高温下溶解度的增加速率开始减小。
三、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 实验方法:同样选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逐渐加入一定体积的水,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的氯化钾浓度,得到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增加的速率相对较小,溶解度的增加呈现较为平缓的趋势。
3. 溶解度曲线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观察到在较低温度下溶解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缓慢增大,增加速率较小,但在高温下溶解度的增加速率更为缓慢。
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其溶解度曲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07f3c8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4.png)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氯化钠是常见的盐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学实验中。
它的溶解性是许多人在学习化学时首先接触到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以及与溶解度相关的因素。
1. 氯化钠的溶解度简介氯化钠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钠离子(Na+)和负离子氯离子(Cl-)组成。
当氯化钠与水接触时,会发生离解反应,将其离子化。
这些离子在水中自由运动,形成了所谓的溶液。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水能够溶解多少氯化钠。
2. 氯化钠溶解度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以下是一些常见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以克/升为单位):- 0°C:357- 10°C:383- 20°C:390- 30°C:394- 40°C:399- 50°C:404- 60°C:408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液体分子的动能,从而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促使更多的氯化钠分子离解出来。
这也符合一般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趋势。
3. 影响氯化钠溶解度的因素除了温度,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下面是一些主要因素:3.1 溶剂性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如水)对极性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较高。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与溶质之间可以形成较强的电荷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质分子离解出来。
相反,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对极性物质的溶解度较低。
3.2 压力压力对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在常温下,增加压力对氯化钠溶解度几乎没有显著影响。
3.3 其他溶质的存在当溶液中存在其他溶质时,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度。
常见的例子是当溶液中存在其他化合物时,会发生共存效应,导致氯化钠的溶解度发生变化。
4. 对氯化钠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初中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0459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c.png)
实验名称: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探究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3. 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1. 天平;2. 烧杯;3. 玻璃棒;4. 氯化钠、硝酸钾、蔗糖等固体溶质;5. 温度计;6. 量筒;7. 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与安全;2. 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3. 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加入烧杯中;4.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氯化钠是否溶解;5. 记录氯化钠在室温下的溶解情况;6. 将烧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氯化钠的溶解情况;7. 记录氯化钠在低温下的溶解情况;8. 将烧杯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出,放入温水中,观察氯化钠的溶解情况;9. 记录氯化钠在高温下的溶解情况;10. 重复步骤2-9,分别称取不同量的硝酸钾、蔗糖,进行相同的实验;11. 比较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硝酸钾、蔗糖的溶解度。
实验结果:1. 室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10g/100ml;2. 低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5g/100ml;3. 高温下,氯化钠溶解度为20g/100ml;4. 室温下,硝酸钾溶解度为30g/100ml;5. 室温下,蔗糖溶解度为50g/100ml。
实验分析: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2. 温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3. 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其中蔗糖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次之,氯化钠最小。
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探究了不同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验证了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 通过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发现蔗糖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次之,氯化钠最小。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与安全;2. 称取固体溶质时,尽量准确,避免误差;3. 观察溶解情况时,注意观察细节,记录数据准确;4. 实验过程中,避免溶液溅出,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氯化钠的融解实验报告
![氯化钠的融解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7170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9.png)
氯化钠的融解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氯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的融解过程,并探究其融解温度与融化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1. 氯化钠(NaCl)晶体
2. 试管
3. Bunsen燃气灯
4. 镊子
5. 实验台
6.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将试管彻底清洗干净,并将其放置在实验台上。
2. 用镊子将一小块氯化钠晶体轻轻夹在试管的中间位置,确保晶体与试管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3. 打开Bunsen燃气灯,调节火焰大小适中并将试管倾斜地放
入火焰中。
4. 持续加热试管,并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温度,直到氯化钠晶体完全融化为止。
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5. 关闭Bunsen燃气灯,等待试管中溶液冷却至室温。
6. 重复以上步骤2-5,使用不同大小的氯化钠晶体,以得到更
多的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通过反复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融解温度与融化时间的数据。
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
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氯化钠的融点。
融化时间与溶剂中氯化钠晶体的大小、火焰的大小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更具体的关系。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氯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的融解过程,并且得到了一系列融解温度与融化时间的数据。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氯化钠融解过程的影响,并且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更具体的结论。
盐溶解实验报告
![盐溶解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d3e3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7.png)
盐溶解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盐的溶解实验,了解盐的溶解特性,深入了解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
实验器材•盐(氯化钠)•均匀加热器•试管•打火机•温度计•净化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并确保干净无杂质,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检查加热器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在实验台上摆放整齐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
2.加热溶剂1.将适量的净化水倒入试管中,约占试管容积的2/3。
2.将试管放入均匀加热器中,调节加热器的温度,使溶剂逐渐升温。
3.添加盐溶解1.在加热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氯化钠),并充分搅拌以保证盐均匀分布在溶剂中。
2.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溶剂和盐混合物,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4.溶解过程观察–观察盐在溶剂中的溶解速度,以及溶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5.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溶解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所测得的数值。
6.结果记录与分析–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记录。
–分析盐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探讨溶解规律和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盐在溶剂中的溶解速度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高温下盐的溶解度更大,溶解过程更快。
3.溶解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由透明变为呈现盐水的颜色。
4.盐的溶解是一个物理过程,溶解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任何明显的化学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盐在水中的溶解是一个物理过程,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溶剂温度对盐的溶解速度有重要影响,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盐溶解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透明变为盐水的颜色,这是由于盐分子的离解导致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盐溶解实验,我们了解了盐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溶剂温度对盐的溶解速度有重要影响,盐在高温下溶解速度更快。
此外,溶解过程中盐分子的离解导致溶液呈现盐水的颜色。
本实验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溶解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同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解度 表
![不同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解度 表](https://img.taocdn.com/s3/m/5a5a12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7.png)
不同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解度表一、引言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溶解性质的重要参数,能够反映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实验方法为了研究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我们可以采用饱和溶解度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
2. 在不同温度下,将氯化钠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中,并充分搅拌。
3. 继续加入氯化钠固体,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4. 记录溶解了多少氯化钠固体,即可得到饱和溶解度。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分别选取了不同温度下的溶剂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了每次实验的氯化钠饱和溶解度。
实验结果如下:温度(摄氏度)氯化钠饱和溶解度(克/100克水)20 3630 3840 4050 4260 4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增大,使得溶质分子易于进入溶剂中。
因此,高温下的溶解度较高。
还可以观察到氯化钠饱和溶解度的线性增长趋势。
随着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大约增加2克/100克水。
这符合通常的经验规律,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四、影响因素分析除了温度,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氯化钠的溶解度有所差异。
例如,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要高于在醇类溶剂中的溶解度。
2. 溶质的纯度:纯度较高的氯化钠溶解度较低,因为杂质会占据部分溶剂的位置,减少溶质分子进入溶剂的机会。
3. 压力:在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对压力变化不敏感。
但在高温高压下,增加压力会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
五、应用和意义了解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对于许多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典型应用:1. 化学工业:在化学反应中,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了解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帮助调控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氯化钠 溶解度曲线
![氯化钠 溶解度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78d8c5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6.png)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1. 引言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盐。
在化学实验中,研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实验方法、结果和分析。
2. 实验方法2.1 材料与仪器•氯化钠样品•蒸馏水•烧杯•温度计•磁力搅拌器•称量仪器2.2 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量的氯化钠样品,并称量出所需质量。
2.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并向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3.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启动搅拌器,使溶液充分混合。
4.使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持续加入氯化钠样品,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记录下所添加的氯化钠质量。
6.重复步骤2-5,使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
以下是一个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较低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
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溶解度开始趋于饱和。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氯化钠分子更容易与水分子碰撞并分散在水中。
2.氯化钠在饱和点附近的溶解度不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饱和点附近,已经达到了溶液中氯化钠与水分子之间的最大平衡浓度。
3.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关。
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比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5. 应用与意义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溶解过程、控制溶液浓度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晶体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1.药物制剂:了解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帮助制药工程师设计合适的药物配方和生产工艺。
2.晶体生长:控制溶液中氯化钠浓度可以影响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形态,对于晶体学研究和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保护:了解氯化钠在环境水体中的溶解度可以帮助评估盐类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化学称量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称量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824f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6.png)
化学称量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化学称量的方法,测定一定质量的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并进一步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能溶解掉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通常用质量百分数和摩尔溶解度两种方式表示。
本实验中,我们将测定固体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使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溶解度。
实验中,我们将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中,并并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溶解度。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多组实验,可以获得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及结果1.取称量瓶,用天平称取固体氯化钠的质量,记录初始质量为m1;2.向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溶解氯化钠固体,使其充分溶解;3.用天平重新称取含有溶解后氯化钠的称量瓶的质量,记录称量瓶质量为m2;4.计算氯化钠的质量百分数溶解度,使用下式计算:$$\\text{溶解度} = \\frac{{(m2 - m1)}}{{m1}} \\times 100\\%$$5.重复步骤1至步骤4,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记录多组实验数据;6.将实验数据整理并绘制质量百分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 质量百分数溶解度(%)20 26.730 37.540 47.850 57.160 66.570 78.280 86.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使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动能增大,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容易与溶剂分子进行碰撞并克服其吸引力,从而增大溶解度。
通过绘制质量百分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呈线性增大的趋势。
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结论本实验通过化学称量的方法,测定了固体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发现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溶解度有较大影响,温度的升高使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更容易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氯化钠(食盐)溶解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设备:
水、食盐、杯子两个,吸管,用折弯的勺子制作的蒸发皿,蜡烛。
实验目的:
1、不同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咸度是否相同。
2、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底部与水面处咸度是否相同。
3、证明氯化钠(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实验步骤:
1、将两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不断加入氯化钠并搅拌,直至容器底部的氯化钠不能再溶解。
2、各取一份的杯中上层溶液,各取一滴尝,咸度相同。
3、在一份溶液中,分别用吸管取底部溶液与上层溶液,咸度相同。
4、取少量氯化钠饱和溶液,放在勺子中,放入少量氯化钠,氯化钠不溶。
5、将勺子放在蜡烛上加热,底部氯化钠溶解。
6、重复上述4、5步骤五次。
分析:
1、对于质量不同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其咸度是一样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氯化钠量是相同的。
2、对于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不同位置的咸度相同,说明在饱和溶液中,各处的单位体积内的氯化钠量是相同的。
3、对于氯化钠,加热后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继续溶解氯化钠,因此证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