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 第一次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第一次作业
(一)以例证方式分析心理学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答:心理学对课程的影响,最明显地反映在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方面。

首先,尽管课程目标的实质内容主要是由社会和经济制度、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等方面的考虑所规定的,但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在确定目标时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确定目标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因为除非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内部条件相一致,否则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泰勒把心理学作为过滤各种提议的课程目标的"筛子”,即要剔除那些经过课程学习无法达到的目标,现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布卢姆等人构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尽管引起了各种争议,但这促使我们去考虑制定课程目标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还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抑或是为了这两者。

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最有用的。

(1)动机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的学习效果更好些。

(2)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学习效果关系重大;参与既包括外显的也包括内隐的。

(3)学生只有在面临问题时,才会认真思考,并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的解决问题办法。

(4)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问题都会抵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生制定走出他们现有水平、同时又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准则。

总之,课程编制者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不仅要根据教材所包括的知识的难易程度,而且应该根据这些知识对学生思考能力所提出的挑战的高度。

由此可见,整个课程编制过程都与心理学生原理发生一定的关系。

(二)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1)任何科目的课程设计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估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2)在课程目标方面,教育设计者不仅要对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作出界定,而且还要对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的进行规定。

(3)在确定了课程目标后,教育设计者需要对课程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选择,使教学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和目的。

(4)在教学组织方面,教育设计者应当对已经确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有效的组织与安排,使其能够顺利地实施。

(5)除此之外,教育设计者还应确定教学评估的手段与方法,用来检查教学结果与预定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

(三)简述对学校课程有主要影响的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

答:1、布鲁姆的心理结构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启示。

布卢姆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全面的有机整体,包括三大系统:一是认知系统(由感知、思维、想象等因素组成);二是情意系统(由注意、意志、情感、兴趣、爱好、气质、个性等因素组成)三是操作系统,主要由专门的技能、技巧和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组成。

影响:要求课程目标全面;要求课程门类之间要成为一个系统;要求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结合。

2、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行为学派(华生,斯金纳)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是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

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特定的反应。

课程内容应侧重那些能引起可观察到、预测到的行为变化的部分。

学生主要通过练习和模仿达到。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要及时反馈。

3、认知结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1)认知结构学派:(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
或重组。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关注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学习是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掌握学科逻辑结构的过程,重视学习的层次性。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要突出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按学科的客观逻辑结构编排;形成概念图式化的教材;重视简略与精要原则。

(2)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布卢姆、柯尔伯格)认为:学习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及成熟。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应按照认知发展规律编排;教材要有利于刺激思考,能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的均衡发展。

(四)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课程。

答: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的课程理论谈起,他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⑴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⑵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⑶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⑷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或课外实行的课程。

⑸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五)简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

答:第一,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展;
第二,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六)简答古希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

答: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公元前481,一前411)及智者派教师充当了传授辩术的角色,他们周游各城市,以游学的方式给贵族青年传授"三艺”,——文法,修辞,雄辩术,培养了一批演说和辩论人才。

智者派创立的"三艺”是古希腊最早的课程内容。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的教育思想是在古希腊教育实践基础上产生并与他的社会**思想紧密相联的,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理想国》里。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哲学家,其次是培养和训练保卫国家和维持国家秩序的军人;第三是劳动者(农民和手工业者)。

依据这一目标,柏拉图吸收并发展了智者派的"三艺”和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艺”课程: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构成了希腊完整的课程体系,为"七艺”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柏拉图看来,"七艺”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对象来确定,培养哲学家应以学习"三艺”为主;"四艺”为辅。

在"三艺”中哲学(辩证法)是超出于其他学科的最高学科,是指导人们认识理念世界的最高"理念”——神的学科,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四艺”则是为哲学家接近理念服务的,柏拉图规定了"四艺”科目。

(七)简答孔子确定的学生要学习的"六艺”。

答:《礼•经解》中记载,孔子所谓的"六艺”,其实就是"六经” 即:"礼”、"乐”、"诗”、"书”、"易”、"春秋”。

这个是孔子提出的六艺就是《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

后来嬴政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就并入《礼经》中,所以后来遂有五经之名,而没有了六经之说。

(八)泰勒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是。

答:①确定课程目标;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九)简答古代课程的特点。

答:第一,严格讲上未形成,从而不能认真称之为课程论。

第二,对课程的规定人很简单,并无严格的年级和年限,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也是不确定的。

第三,把知识和经验分门别类,使不同年龄和水平学生学习,不同学校设置不同的课程。

第四,课程受历史和阶级的影响。

(十)简述批判模式的课程观。

答: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构建模式――批判理论,其代表是美国的鲍
尔斯(S.Bowles)、金蒂斯(H.Gintis)。

基本观点:知识具有暂时性和有限性的本质,所有思想和认知都是基于历史和人类的利益而形成的。

应对知识,应对课程设计专家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应建立一种更**的师生关系。

把"解放”作为教育最终要追求的目标,要求摆脱权利的控制,取得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

反对忽视学生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统一课程。

形成多学科相结合的"后学科”,"表现符号”多样化,强调依靠学生自己的经验重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如,语文教学的三步骤:阅读――解释――批判。

课程的编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问题。

课程研究应批判地考察意识形态和**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十一)简答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课程观有哪些。

答:实用主义哲学课程观、逻辑实证主义课程观、日常语言分析哲学课程观、批判理论课程观.
(十二)简答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

答: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十三)简答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基本观点。

答:1918年博比特《课程》的出版标志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兴起。

1923年查斯特的《课程编制》使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得以形成。

之所以称为科学化课程,主要因为其深受"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ilor)思想的影响。

特征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博比特的基本主张:课程为完美的**生活准备经验。

提出活动分析法。

就是把人的活动分解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并以此确立课程目标、组织内容的方法。

博比特首次提出课程开发的概念,并确立了基本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美国的泰勒提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的目标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