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阅读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感想

第一章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

第二节氏族制的脐带与文明的门槛

一、祖先崇拜与血缘心理

二、农业社会与宗法制度

集中表述了中国文明“按权力高下来分配治水斗争的胜利结果”,从而把“原来维护灌溉的共同利益的机构,演变成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得出“由于治水斗争而促成我国奴隶制“早熟”的客观要求”的结论。对比西方文明,在“家庭的个体生产代替原始的集体协作生产,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经进入文明社会”。而我国的则是以血缘为纽带,发挥集体力量通过治水发展农业进入文明社会,“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使统治者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从氏族制发展为宗法制成为了可能和必然的选择。

从家庭血缘关系的DNA不断复制发展而构造出的政治经济结构,必然产生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而这种DNA也必然的深藏于由此发展而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行为习惯之中,而且是不断在强化之中。换句话说,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甚至像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无论民主、经济的进程到何种地步,这种DNA的弱化或者丢失,都会导致真正意义上民族(种群)的消失——四大文明古国仅存中国就是最好的印证。因此,无论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讲,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都是重大

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家国同构

二、世卿世禄与官僚制度

研究春秋时期及以前的世卿世禄到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目前的政治经济变革何其相似:形式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级向下延伸,各省直辖市如同诸侯国,而各级官僚向自己的上级负责而无权越级汇报;原有的政治官僚制度不断受到诟病,公务员的终身制也逐渐走向了聘用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而经济上,各种研究院、所、工作室不断建立演进,不正像战国时期的“士”阶层吗,为诸侯国的统治者提供智囊服务,相信会逐渐进入官僚阶层,这也许是巨大政治变革的酝酿——当很多的“诸侯”有了自己的智囊团、或“士”阶层大量进入官僚体系后,会引发什么质的变化呢?而只有使各级管理都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最大的可能上参与民主,实现民主,也许在各级官僚真正开始具备自我思考和管理的时候,就是真正民主来临的时候。

看到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卫宿”,使官僚后备军迅速壮大的方法,我想到,公司管理方面,这可否作为初级管理人员选拔的方法呢?比如每10个施工人员中,每半年由维保经理/科长推荐1-2名组长备选人,与施工人员的自荐制度相结合,也作为维保经理/科长半年度的考核指标内容。

三、君权至上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皇帝虽然召集“朝议”,但最后的结果还是由皇帝裁决。反映到中国目前的政治管理结构,所谓的“民族集中制”,其实最后强调的还是“集中”,所以看到的实际政治经济管理中,看“一把手”是中国现实管理的重要决策流程。而这与西方民主的议会制相比,看重的更多是全过程的民主,强调的自始至终是“民主”二字,要兼顾到多数人的意见。

西汉初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分别管理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官僚系统监察,他们相互制约,平级向皇帝负责。类比公司管理来说,基本的经营、对外联络宣传、内部的监督管理,也应是基本的构架。也许不是明确的分工,但是完全可以按照这三个结构来检验内部管理的完善性,甚至可以到每个部门内的管理,都可以参照此来检验。

包括秘书长或书记这一莫名其妙的职位,其实就是中国封建统治时期,“中朝”管理的集中代表和沿袭,应该就是现在所谓的“党”的代言人。他们和“外朝”中的“丞相”的政治经济管理体系此消彼长,最终还是“党”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古代封建王朝的管理机制何其相似!

中国文化中的家国同构,使人们“习惯于温情脉脉的伦理纱幕中”,各种关系情感化、伦理化,通过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超越现实的神学说教无从产生热情,也天然的抵制政治上神化的的做法。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说明了这种政治结构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以宗族伦理为本位,以官僚制为骨架,以君权至上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结构。”

中篇

第三章弘扬主题精神的儒家

第一节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

一、泛爱众,而亲仁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其时,社会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带着氏族脐带进入文明社会的“早熟”特点,必然以家庭和宗族内部的调和为出发点,也是儒家提出“孝悌”进而推广“仁”的必然文化演进。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

1、强调突出政治。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关心政治,这

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是

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4、发挥主体能力。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

想的表现。

5、侧重抑制个体。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

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

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二、以德王天下

《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仁政学说。其主张实质有两点:即给每个农户“五亩之宅”和“百亩之田”。在此物质基础上,再对人民进行文化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能使天下归顺。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看,无非也是首先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公司的文化影响他,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管理顺畅、高效,这是公司内的“仁政”。

第八章先王观念与传统崇拜

一、先王观念的由来及其影响

1、宗法社会与尊祖敬宗

2、尊祖敬宗与先王崇拜

3、先王崇拜与尚古心理

4、先王崇拜与中国社会

二、传统崇拜的由来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