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上)(王道俊_郭文安)
与时俱进 超越自我——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新版《教育学》与前版本的比较
啷 5 4 蛳 2 叭 4
趴
2 6 4 5
4 45 0/
(. / . ) 8 2 7 5
( .1 8. 6 / 0)
( .7) O ( 1 一 .9) ( .4 2 ) ( 5) 1. ( 3 一 .7)
3/8 0 4
4 35 0/ 2 19 3/
收稿 日期 :0 1 9 O 2 1 —0 —2
增” “ 与 一减 ” 间蕴含 着编 者科 学 严谨 的学 术 之 从 表 2的统 计数 据 可以看 到 :1 教材 编写 的 ()
精神 和付 出的辛勤 汗水 。
基 金 项 目 : 国教 育 科 学“ 一五 ” 划 教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 Al 7 0 )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全 十 规 GO 0 0 4 ;
( O j t l 5 2 1 yy4 ) l
作者 简 介 : 成 营 (9 1 王 】 7 一 ) 男 , , 山东 章 丘 人 , 感 学 院 数 学 - 计 学 院讲 师 , 中师 范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孝 9统 华
一 一
1 1 ~一 O
王 成 营
教材 的 系 统 性 、 辑 性 、 密 性 和 实 用 性 。在 这 逻 严
“
一
修 订进 行 比较 研 究 , 析 它 们 在 教 材结 构 、 分 内容 、 思 想 观念 上 的异 同 , 仅 能够 凸现 我 国近 十年 来 不 教 育理 论 界 的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及 取 得 的重 大 进 展 ,
第 3 卷第 6 1 期
2 1年 1 Ol 1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RNA L OF XI ) (U A(GAN UNI VERSI TY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
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读王道俊、郭文安主读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有感姚林群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从大学本科到现在攻读博士学位,本人读过的教育学教材已不少。
这些教材有的是精心所编,有的只是应时之作,好坏有别,良莠不齐。
悉数读过的所有教材,自认为可读性最强,收获最大,印象最深的要数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次接触这本教材正值硕士研究生备考之际,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就被它明确的观点、严谨的结构、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经过那段时间对这一教材的系统学习,发现自己对教育的基本问题和原理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教育学这一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考上硕士研究生之后,才知道很多老师和同学也跟我一样,都是从读这本教材起步、启蒙和奠基的。
毋庸置疑,它为几代教育人的成长和发展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当我们重读这本教材时,发现其在某些内容和思想方面已略显陈旧。
由于该书1988年出版,至今已20年,虽然也历经数次修订,但未作大的修改。
因此,一直都非常期待能够早日读到这本教材的最新版本。
后来,从导师郭元祥教授那儿欣喜地听说王道俊、郭文安两位教授在耄耋古稀之年,正不辞辛劳地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材编写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对旧版《教育学》进行全面修订和改善。
于是,对新版教材的期待更甚了几分,期盼着早日见到她的“新面孔”。
2009年5月,由王道俊、郭文安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正式面向读者发行。
手捧散发着淡淡油墨清香的新版教材,心中的喜悦之情无法言说,于是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
随着阅读地深入,越发深切地感受到了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以及该教材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阅读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教材的内容新颖,时代感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变化也相当巨大。
因此,教育学教材的更新也应紧跟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学习者通过教材的学习拥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与未来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解析
WORD格式.分享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答案【篇一:教育学知识点归纳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三)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1 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 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016年10月整理最新最全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重点
2016年10月整理最新最全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重点D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著作,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学研究的细化和多元化。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特点:A 教育学理论不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B 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C 不同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冲突中,逐渐融合互补,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
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可分为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内部问题和教育与其外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外部问题。
如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育与社会文化的问题,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等。
还可以根据问题的大小将教育问题分为宏观的教育问题、中观的教育问题与微观的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既可以分为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也可以分为宏观的教育规律、中观的教育规律与微观的教育规律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即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研究和阐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
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并涉及到教育史上和当今世界上的重大教育事件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更到底产生于生产生活,它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了新生代的成长。
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先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①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含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各分)
684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含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各150分)考试大纲《运动训练学》科目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京)新登字040号。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考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变化趋势,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学科具有分析、总结和创新的科研能力。
三、考试范围、要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概述(2)运动训练的概念(3)运动训练学的概念(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数(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3)动机激励原则(4)有效控制原则(5)系统训练原则(6)周期安排原则(7)区别对待原则(8)适宜负荷原则(9)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身体形态及训练(3)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及基本要求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定与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1)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2)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四、各部分所占比例其中第一、三、四、五、六、七章为重点章节。
五、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分值:150分。
(二)、考试时间:与《教育学》科目共计3小时。
赫尔巴特的“第三者”是谁-
赫尔巴特的“第三者”是谁?(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赫尔巴特的“第三者”是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会考察到各种名人——教育家或者心理学家的重要思想,而有些省份还喜欢测查考生对于知识广度的掌握,特别是一些重要教育家的名著中的原句,可能会拿来作为出题点。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教育学及教学设计》科目考试说明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教育学及教学设计》科目考试说明1.考试内容与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
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运用三个能力层次。
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学考试内容与要求(一)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古今中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理解(1)教育的本质属性、要素(2)教育和教育学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2.理解(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识记(1)人的身心发展及其相关概念(2)身心发展的基本理论2.理解(1)人的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3应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原因和表现(四)教育目的1.识记(1)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2)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理解(1)教育目的的理论(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3.应用运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当前学校教育问题(五)教育制度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发展、类型2理解(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2)义务教育、终身教育、我国的教育制度(六)教师与学生1.识记(1)教师的职业特点(2)学生的本质特点2.理解(1)教师的劳动特点(2)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和重要性(3)“以人为本”学生观(4)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3应用(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2)结合实际说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结合实际说明培养、扩充和提高教师的主要途径(4)结合实际说明教师主要应当具备的素养(七)课程1.识记(I)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2.理解(1)制约课程的因素(2)课程目标和内容(3)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基本内容3.应用(1)课程设计与实施(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及其应用(八)班级管理1.识记(1)班级、班集体的基本概念(2)班主任的作用、职责(3)课外活动的含义、特点和作用(4)“三结合”教育2.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应用(1)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九)德育1.识记(1)品德的概念、构成(2)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德育的途径2.理解(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德育的原则与方法3应用(1)不良行为的矫正(2)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十)教学3.识记(1)教学概念、意义、任务(2)教学过程理论(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4)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概念(5)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历史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7)教学基本技能:导入、讲授、提问、指导、结课、板书(8)课堂管理的概念、基本原则、功能(9)课堂纪律的概念和种类、课堂气氛的概念、课堂行为的分类(10)教学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依据(Il)教案设计的概念、类型(12)教学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分类(13)教学反思的概念、特点、类型4.理解(1)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2)常用的教学原则含义及基本要求(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4)常用的教学方法含义及基本要求(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和评价、类型和结构(6)教学各环节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7)教学基本技能的含义及其具体方法或要求(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课堂行为的处置,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9)教学设计的步骤(10)教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教案设计的步骤(Il)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原则、分类(12)教学反思的内容(13)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5.应用(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2)遵循教学原则并运用教学原则分析教学情境或教学行为(3)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并应用教育教学实际(4)正确的教学评价观(5)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考试形式与题型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王道俊_教育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三、简答题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近代教育的特点?近代教育有如下特点:(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四、论述题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与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与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她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就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与作用。
教育者:凡就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受教育者既就是教育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就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三)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 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就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就是有组织的或就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就是零碎的,都就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1 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 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王道俊 教育学 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6 第15章 教 师
017 第16章 学校管理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所著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也可 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学的师生参考。 教育类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 教育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 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 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 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 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是 我国高校采用最多的教育学权威教材之一,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 完善。作为《教育学(第6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 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学教材对各 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 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精选了部分院校近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 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 课后思考题详 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教学过程
4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对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改革的发 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正是年长一代为了有目的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以经验、知 识促进他们成长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活动,即有目的有组织有 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 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 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 本而特有的活动。
2015/11/8
14
(六)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质量怎样,只有通过检查 才能确定。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 检查一般采取课堂提问、检查课内外各种作业和测验来 进行。但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 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2015/11/8
15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015/11/8
(二)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16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 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掌握其方 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 简言之,它是一引导学生通过 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 的教学。亦称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2015/11/8
(一)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 9 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 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 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如下:
(一)引起求知欲 教学应从诱发和引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 备开始。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三节 教学过程
1
2015/11/8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2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 价值目标的过程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一)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015/11/8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6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的有目 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来往、 交际、沟通、交流等意。其实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实为人们 的生存与生活方式。 虽然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重大,但交往并非教学所特有 的活动,而且教学中的交往只能围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认 识世界来进行。
2015/11/8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 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 7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 其中,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 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 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 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对价值的追寻活动,并不只是与 教学过程相联系,还与其他教育活动甚至学生的全部生活相 联系,即是说,他并非为教学活动所特有的活动,教学特有 的主要活动乃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认识及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的准则:主要是应当使教学成为教育性教学和发展 性教学的问题,这是现代教学的追求与特点。 赫尔巴特提出 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20c60s 发展性教学理念 应运而生
学生只有有了求知欲,才能在认识上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看书、感知实物、听教师讲 解,开展积极的认识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科学的结论。 应把激发求知欲作为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和 任务。 2015/11/8
10
(二)感知教材 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相结合的过程。 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那 么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知识。 为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表象,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 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015/11/8
8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学 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 阶段,是教学过程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的学说主要有两种模式:1.以师 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 2. 在教师引导下以 学生主动探取知识为特征的问题/探究教学
25
2015/11/8Fra bibliotek2015/11/8
为了使学
生掌握书本上的概念,首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感性
(三)理解教材
11
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注意:教师不能让学生痴迷于分散的个人情趣之中,
应设法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引导到探讨事物的特点、
本质或因果联系上来,通过深入细致而严谨的思维活动, 深刻地掌握概念和原理。 在理解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 法和推理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
(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015/11/8
21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历史上两种对立的观点:p204
实质教育派: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忽视发展智力。 形式教育派: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官能、发展学生智力, 知识本身是不重要的。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 智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 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 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2015/11/8
5
在教学中,离不开有目的地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 与传承,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认识与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明确: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 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 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 能独立完成: 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 的再生产。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三)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四)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2015/11/8
2015/11/8
学生获取知识经历的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17
2.深入探究 这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和中心一环。 探究活动的典型过程,用科学术语来表达,就是假说与验证 的过程。 探究阶段是一个包含多次假设与验证的不断深入直至问题解 决的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去探索与获取 正确的结论,而且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责任感。另外, 学生的探究学习也要有一种严谨的追求真知的动机、兴趣与 习惯,这才能使探究学习成为培养学生道德的活动。 3.作出结论 即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方法、态度等各方面进行 全面的归纳与总结、优化与提升。
2015/11/8
18
运用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 1.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运用 2.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
2015/11/8
(三)结语
19
上述两种教学均有其优势与不足.所以,在教学上,我们 要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
2015/11/8
2015/11/8
22
(三)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 的思想得到提高; 3、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 偏向
2015/11/8
23
(四)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 智力活动。
2015/11/8
(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24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 身心的必要条件; 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 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传统教育派)和忽视教师主导作 用(现代教育派)的偏向。(两派之争)
2015/11/8
力,综合运用比较法、分析与综合法、推理演绎法,使
学生的认识不断发展提高。
2015/11/8
(四)巩固知识
12
这就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学
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才能 顺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在巩固知识问题上,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发 展他们的记忆力。
2015/11/8
13
(五)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故教 学要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主 要通过教学性实践,大多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实现。 我国教学比较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实际应用 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端。也是我国中学生 乃至大学生普遍比欧美中学生或大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一 个重要原因。 为了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提高分析问题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