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 心理过程
护理心理学PPT课件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按照记忆内容保持 时间的不同分:
(1)瞬时记忆 (2三)记忆的分类:按照记忆的意识参 与程度的不同分:
(1)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
三、记忆
(四)遗忘
1.遗忘的概念 2.遗忘的原因 3.遗忘的规律 4.防止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
四、思维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四、思维
(四)问题解决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定势作用(2)功能固着(3)迁移 作用(4)动机与情绪状态(5)个性特 征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
四、思维
(五)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独立性 5.思维的批判性 6.思维的逻辑性
一、意志的概念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
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2.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二、意志的基本品质
一、感觉 三、记忆 五、想象
二、知觉 四、思维 六、注意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剥夺实验
一、感觉
(四)感觉的特性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新版
看到了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这个人是谁呢?
整理课件
乔治 华盛顿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事物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 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以往 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诠释它。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隐匿图形 你觉得这仅整仅理课是件 一些斑点吗? …..吃草的牛
Comprehension & Feature analysis
(2)保持
• 将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储存和保持的阶段 • 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
①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 ②是否反复应用
整理课件
再现
(3)再现
将储存于脑内的信息提取出来使之再现于意识之中 的过程
是信息提取过程。包括再认和回忆
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
整理课件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人的心理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整理课件
第二节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 定的时间内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信 息加工的过程;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头脑 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 配人的行为的过程。
整理课件
2
逻辑记忆
以要领和逻辑 思维过程为内 容的记忆。
整理课件
3
情绪记忆
体验过的情绪 和情感为内容 的记忆。情绪 记忆往往是一 次形成的,而 且深刻经久难 忘。
整理课件
4
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 动或动作为内容 的记忆,运动记 忆是形成动作性 熟练技巧的基础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感觉的种类 • 感觉的分类有许多种,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法是以感受器所在部位以
及接受刺激的来源不同,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 、嗅觉和肤觉等)和内部感觉(如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等)两大 类。 •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刺激,必须是适宜刺激 ,并且要有足够的强度,为主体所能接受;二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即 感受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认识过程
•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感觉只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而知觉则能 告诉人们事物的意义。
• (二)知觉的类型 • 人们习惯上以知觉时何种感觉占主导地位进行分类,可以把知觉分成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还可以根据所认识事 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反 映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时间知觉 则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时间长短、先后顺序、人自身的生物节律等;运动知觉是物体空间位 置移动等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以 往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悦心情的记忆等。
• (4)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学过的技 能操作、游泳、打太极拳等。
• 2.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分类 • (1)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
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 二、人格
• 人格,在心理学上亦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 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
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 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 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 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却十分重要
。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们认识 客观世界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2、分类◎:根据刺激来自于有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将感
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感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和作用,反映外部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 于身体表面,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内部感觉: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 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其感受器位于身 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三、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 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微电极刺激发现大
脑表面被分割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 的功能,不同的部位分别控制着各种感觉,情绪和 行为反应。 •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大脑皮层、丘脑、 下丘脑、脑垂体、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组成
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但是社会环境 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积极的有选择性的 ,有时会对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映 。 • 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随 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 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是人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人格)。
心里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5.感觉的补偿与发展6.联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他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分类: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时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分类: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3.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1.广度:指单位时间内(0.1秒)能过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2.稳定性: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4.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的,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注意紧张稳定集中程度2.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意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大小3.个体神经活动类型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先识记再保持然后再认和再现)6.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M: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开车,早操)工具性条件反射M: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
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
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主要分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5.不定时间隔强化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M: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超限抑制M: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M: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心理过程
情绪与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识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信 息处理的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 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的要素:
感觉(Sensation)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 形状、声音等,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
威尼克氏失语症 (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 部即Wernicke区,由大脑中 动脉皮质支的颞后动脉分支 供血。
临床特点:
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 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 言语混乱而割裂 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 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分类:
•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器位置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 觉、冷觉、痛觉)
•临床的分类 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机体对刺激感觉能力大小。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 围。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分类:
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 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 质相反。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 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 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许多人都反映在塔 身着地的瞬间听到 了沉重的碰撞声, 为什么当塔身着地, 很多人会听到“嘭” 的一声?
Melissa是一个患有通感症(Synesthesia )的女孩。 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 看画儿的时候耳朵里会有 旋律,而听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比如她 在听约翰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心理学基础高频考点(1)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基础高频考点(1)心理学基础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中医学心理学的重要考察内容, 今天为大家总结相关知识点。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3.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美感、道德感、理智感;4.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 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事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人格问卷;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动机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势冲突;一、高频考点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心理过程经常爱以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我们, 属于重要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典型真题】心理过程包括:()()()。
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高频考点认知过程的定义认知过程的定义在心理过程分期里边经常以名词解释的出题方式来考察我们, 属于重要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认知过程的定义:【答案解析】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三、高频考点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分类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我们, 属于高频考点, 考生应重点复习。
【典型真题】情绪的分类分为:()、()、()。
【答案解析】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学-第2章-心里过程PPT课件
-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22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5、记忆的品质(了解)
• 一个人记忆力是否良好,一般从记忆的品 质方面来衡量。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速度和效率特征)
记
记忆的持久性
忆
(识记材料保持时间长短的特征)
的
记忆的准确性
品
(识记内容的正确性的特征)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情感过程 情
影响认识活动
客观
事物
体验
情绪 情感
-
引起
意志 行动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一3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1节 认知过程
• (一)感觉 • (二)知觉 • (三)记忆 • (四)思维 • (五)想象 • (六)注意
-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二4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感觉
种类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形状 恒常性
-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四18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19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1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动作、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Βιβλιοθήκη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二9课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先吃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或淡而无味
4. 感觉后像
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
间的现象 负后像和正后像之分
知 觉(perception)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 心理过程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感 知 记 注 思 想
觉(sensation) 觉(perception) 忆(memory) 意 (attention) 维 (thinking) 象 (imagination)
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一)概述
1、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 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伴随生理变 化和行为反应的自我体验。
2. 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 绪 情 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
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表现外显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3.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 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 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 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 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如只看到柑桔,并没有吃 它,仍然感到柑桔是酸甜 的、清香的。再如, 图是一些不完整的圆和矩 形,但是我们不是分别把 它们感知为曲线、圆点和 直线,而是感知为圆和矩 形。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二、心理的实质:从实质上看,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管能动性的反映。
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各流派代表人物: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各流派代表人物:构造派心理学-冯特;机能心理学-美国詹姆斯;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格式塔派-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奈塞尔四、心理实验法包括的两种类型:自然实验法:即在实际情境中,按照研究的目的,改变和控制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进行的,变量容易控制,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也比较精确。
五、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与生俱来,很少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习惯。
六、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伦理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七、心理学研究的程序:选择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确定并选取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上)一、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征。
注意的分配:就是通常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第2章 心理学的基础1
除了点点,你还知觉到什么? 除了点点,你还知觉到什么?
27
中间是13还是 ? 中间是 还是B? 还是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28
2-3 理解性
• 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 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 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加以概括, 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加以概括,赋予确 定意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余音绕梁 ----听觉后像 听觉后像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现视觉感觉后像
14
(3)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芝兰之室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嗅觉适应性最强
47
心理与行为的历程:三部曲 心理与行为的历程:
1. 物理刺激,经感觉器官, 物理刺激,经感觉器官, 转化为生理作用 2. 生理作用,经神经传导至大脑, 生理作用,经神经传导至大脑, 成为心理性的信息 3. 心理性的信息,转化为外显行为 心理性的信息,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记 情绪、 忆、情绪、思维等
再认和再现
35
记忆的类型和比较( 记忆的类型和比较(记忆保持时间的角度)
种 类 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时 间 0.25~ 0.25~2秒 1分钟以内 特 点 容量相当大, 容量相当大,具 有形象性 形象、 形象、短暂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了解)
• 或许大家可以试着 描述下这些水果。
感
♪ 感觉的概念
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外部事物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
♪ 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的基本特性
适应; 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 发展与补偿; 感 觉后像
回 顾
• 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又 包括哪些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
想象等 •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 • • • • 感觉 (了解) 知觉 (熟悉) 记忆 (掌握) 注意 (掌握) 思维 (熟悉) 想象与创造
二、心理的本质
• 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 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人的意 识 2.从个体发育来看: (1)人出生后,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2)“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低级 的感觉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4.临床观察发现:任何脑部位损伤,产生生理
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震荡后的顺行
性遗忘);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临床观察中
发现一个病人30年内,仅能发一个音而不能说话, 病人去世后经尸检见病人左半球额叶第三额回上有 一个鸡蛋大的损伤,得出左半球参与言语控制的结 论,并将该病症称为“运动性失语”
• 想象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边缘系统 与情绪(杏仁核及快乐中枢)、记
忆(海马体)、动机(下丘脑)有关
(3)脑干及其相连结构 基本生命活动及运动(心跳、呼吸、
睡眠、骨骼肌等,不需意识参与)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容量大小
大
7±2组块 无限
3、记忆的过程*
(一) 识记 (二) 保持 (三) 再现和回忆
识记:记忆的开始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目的性
识 记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识 记 根据理解性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4、遗忘及其规律
• 遗忘 :回忆不起或回忆错误。 • 原因:编码缺失、记忆痕迹衰退、 干扰、提取失败等。
人类特有 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 产生较晚(社会交往中 产生) 可不外露,少有冲动性, 稳定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 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3、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及两极性
1)在需要满足与否方面,有肯定与否定两极 2)在动力性方面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3)从激动性看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4)在强度方面,有强和弱两极 5)在紧张度上有紧张与轻松两极
三、意志过程
(一)概述 1、概念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 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 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发动或抑制
2、意志的特征*
•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 有自觉目的的行动
(二)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动摇性和独断性) • 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 • 坚韧性(虎头蛇尾和见异思迁) • 自制性(任性和怯懦)
• 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动作记忆
• 按信息储存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按记忆是否被意识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三种记忆系统的关系*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保存时间 不超过2秒钟 不超过1分钟 >1分钟
编码形式 物理特征
听觉 言语 表象
其中:爱国感、集体感、责任感是道德感的核心。
②理智感:指人在智力活动中其认识、探求、维护真 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感:人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表达
• 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 生理变化
1、表情动作*
面部 表情
身段 表情
言语 表情
言语表情
“吴老师在吗?” “不在。” “不在?” “不在!” “哦,不在……”
遗忘规律:*
• 遗忘的进程并不均衡,而是先快后慢,遗忘速 度随时间延长而愈来愈慢。 • 24小时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减慢,72小时后 约20%的内容保持下来。
遗忘规律的应用*
• 时间规律 •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有意义<无意义,形象<抽象,量小<量大 •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遗忘慢(150%最佳) 学习程度 33% 100% 150% 超过 遗忘比 57.3% 35.2% 18.1% 不下降 • 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 首尾遗忘少 • 识记内容的框架不易忘 • 识记者的态度 • 识记方法
*
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现象的发生
– 心理出现的标志:信号性反应 –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动物神经系统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三)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 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出现意识 –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sensation)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看到一个白色的、圆柱状的物体 我听到一种声音 我尝到一股酸酸的味道 我闻到一种香味 我觉得脖子上冷飕飕的
2、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和皮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内脏觉)
三、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
菲尼亚斯.盖奇:思考大脑与心理的联系 保罗.布洛卡:失语症,左前部布洛卡区 怀尔德.潘菲尔德:微电极刺激发现大脑表面有许多
具有独特功能的区域 现代生物心理学家:脑电图仪、fMRI、PET等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
1.心理定势(mental set) 2. 功能固着
3. 迁移
4.动机强度
5.人格特征
(五)想像
• 表象(representation) 是指事物脱离感觉后感知过的事物的形
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 想像(imagination)
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
激情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强度、紧张度高,具有明显外部表现 意识狭窄:一念之差、一气之下
激情性犯罪
应激
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危急情况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 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
3、从情感性质和内容上分
①道德感:指人的言论、行为、思想是否符合人的道 德需要和道德观点的内心体验(善恶的评价)。
联觉
•视觉易产生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补偿
– 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 觉予以补偿的现象。
– 人的各种感受性可在生活实践中 进一步发展。
(二)知觉(perception)
1、知觉的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2、分类
按知觉对象的特性分: •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2、生理变化
1)循环系统的活动变化 2)呼吸系统的活动变化 3)皮肤电反应 4)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四)情绪理论
• 1、情绪的外周理论 • 2、情绪的丘脑理论 • 3、情绪的认知理论 • 4、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
(五)情绪的调控
• 认知调节:改变认知评价方式 • 转移调节:改变或转换环境 •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 放松训练:自我控制 • 调整行为目标 • 增加幽默感:心理防御或应对 • 适度宣泄
• (三)了解: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感受性与感觉 阈限;知觉分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想象;情绪 和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人格理论;情绪 与健康。
一、心理现象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 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 应用科学。
感知觉
认知过程 思维
情绪过程 注意、记忆
心 心理过程
理
意志过程
现
象
人格倾向性
品酒师
4、感觉的特性 *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象 4)联觉 5)感觉补偿
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最复杂 痛觉适应最难发生*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 感受性变化。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象
•视觉后象最明显
指当刺激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暂时 保留极短时间的感觉印象。
3)有意后注意
广度
转移
3、注意的品质*
稳定性
分配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一)概述
1、概念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表1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emotion) 情感(feeling)
• 动物和人类共有 • 与生理需要有关 • 产生较早(三月 • 乳儿就有表现) • 有明显外露,有冲动性 • 不稳定性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 心理过程
教学目标
• (一)掌握:心理现象;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特 性;记忆概念;记忆的过程;思维概念;注意概 念;注意的品质;情绪和情感概念、分类。
• (二)熟悉:心理的实质;感觉、记忆、思维、 注意分类;遗忘及其规律;思维的基本过程;情 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 变化;意志概述、品质。
记忆成功的条件
注意力集中 记忆目标明确 积极思维,力求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记忆 及时复习 合理用脑,讲究心理卫生
(四) 思维(thinking)
1、概念 (1)概念*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
2、分类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凭借物 抽象思维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 力。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其高低。 (一)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量。 (二)差别感觉阈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到刺 激物变化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
• 能力特征 具有敏锐的色觉、视觉、嗅觉、味觉
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备准确的 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思考题
• 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 • 遗忘规律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针
对性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 比较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
知过程的概念异同?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分类
1、从基本情绪上分 2、从情绪状态上分 3、从情感性质和内容上分
1、从基本情绪上分四种原始情绪*
快乐
类别
愤怒
悲Hale Waihona Puke 恐惧2、从情绪状态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