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原因
苏州桃花坞老城改造起风波-繁华老街市变废墟
苏州桃花坞老城改造起风波-繁华老街市变废墟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各地城市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造和更新。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面临着许多挑战。
而苏州桃花坞老城的改造过程更是引发了争议和不满。
老城的背景和探讨苏州桃花坞老城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区。
这里有着独特的水乡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和观光。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里的老街市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生机。
面对这种情况,苏州市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造计划,旨在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和商业的热点区域。
然而,改造的计划并没有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一些居民和商户表示,他们无法接受这种改变,担心他们的利益和生计受到影响。
改造的细节和问题在苏州市政府的改造计划中,他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拆迁•建造高层建筑•改造老街市•美化环境然而,这些计划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和争议。
许多居民和商户抗议他们的财产和土地被强制拆迁,他们担心失去他们的栖息之所和生计。
此外,一些环保组织也对这个计划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计划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状和未来目前,苏州市政府已经开始了改造计划的实施,拆迁和建筑工程正在进行中。
然而,改造计划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在保护当地居民和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和商业的经济效益,仍然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在未来,苏州桃花坞老城的改造也需要更多的探讨和讨论。
政府和居民需要在共同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可持续和有效的方案,以实现城市现代化和管理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当地的文化和环境资源,并为更多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苏州古城保护的观念更新
苏州古城保护的观念更新摘要:苏州古城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名胜古迹之一,我国在人民应该爱护它,使这一人类文明更长久的存在,在对其的保护观念方面,需要本着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观念来开展。
关键词:苏州古城;保护;观念;更新1 苏州古城保护的观念更新1.1 全面的保护观念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反应当下人们的生活方面很多的情况,所以古城的留存不仅是对古迹的保护,更是人类研究苏州过去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在保护这一人类文明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本着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相符的理念,苏州古城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构造的研究来度量当时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它是当时当地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时间里,苏州古城一直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被修整,而如今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因而苏州古城也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适当变革,这样它才可以生存的更加长远悠久。
我们上面所说的古城岁经济进步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一观念并不是要求古城必须要依存于经济发展去改变,所谓全面的保护观念还要求古城保护工作要积极的开展,并且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依据去适当的改变。
对于古城的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从全局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规划古城保护工作的具体事宜。
苏州古城是人类历史留存的灿烂遗产,因此相全面保护工作还需要考虑到这一方面。
苏州古城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一个伟大建筑,但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是中国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伟大产物,从它的构造方面来看,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并且艺术手法突出,因此它也有当代人们在建设城市建筑的时候的需要参考的地方。
1.2 动态的保护观念任何事物都不会永恒不变,苏州古城作为城市组成的一个部分也是在持续改变的,因此对它的改建也是永无止境的。
纵观苏州古城自存在时起至今的2500余年的发展情况,因为每个阶段人们所处的社会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人们的思想也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也就决定了古城的发展是没有停歇的,但是人们在革新之前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这是因为任何时期的文明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保护苏州古城的原因是为了使人类的文明能够得到发扬和延续,因此古城的保护不可以不考虑过去人类的文明成果,也不能完全不变,而是需要既保留过去的建筑思想和文化,同时注入当代人的思想成果。
由苏州古城浅析历史名城保护1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由苏州古城看古城改建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挤压,古城已成为遗产保护的“重灾区”——它们或是被人为拆毁;或是因无人管理,日益破败消亡;或是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或是搬来迁去,脱离了环境和本身的文脉;即使是那些幸存下来被重新利用的,很多也只是徒具简单的建筑外形,而失去了传承文化与精神的内涵。
本文以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发现其通过立法、政策、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角度,借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并经过长期的建设改造,实现了苏州山水古典园林的城市脉络。
在古城保护方面,全世界的国家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我们需要借鉴并吸收国外经验,如:英国、日本、德国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大众的注视,而我们在古城的保护和发展上面,更要做好,做全。
因为历史是根,文化是魂。
承载二者的,就是我们的古城。
关键字:苏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国外经验保护改建原则发展正文:”建筑是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建筑是有民族性的”——梁思成城市贯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存的环境载体。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强调贯彻“美的秩序”,就不单纯是为了获得物质环境的外在形象的美好,同时还要求揭示其中的历史蕴涵的精神价值。
世界上任何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发展的鲜明轨迹和个性特色,而且都是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计划与建筑中的卓越体现,是按照各自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
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沿着历史文脉构成不同的变迁历程,进而形成不同建筑风格、街区形态和内涵丰富的都市风貌。
现今,愈多的古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被提上台面,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见证历史的精华沉淀,体现其应有的宝贵价值,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好历史文化名城。
但同时,“破坏性建设”亦不可避免的发生,在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这两方面,似乎陷入了“二者不可得兼”的怪圈。
新城市主义思想下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研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
新城市主义思想下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研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徐可也【摘要】本文从新城市主义的角度,以古城15号街坊为例,通过探讨古城实际存在的问题,对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实践提出建议.【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1页(P105)【关键词】新城市主义;苏州古城;更新改造【作者】徐可也【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1 前言新城市主义理论的提出,致力于缓解由于郊区蔓延化而产生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
如内城衰败、社会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TND和TOD模式为参照,在新城市主义视角下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探索分析苏州古城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古城更新改造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2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苏州古城15号街坊存在问题15号地块现状周边陆路水陆总体格局保存完好,地块北部西中市和南部景德路有公交站,除东侧在建轨道交通四号线以外,其余四个方向均离地铁站在15min以内。
基地北部为山塘街、7号街区,侧重于私密,小尺度景观;西面为石路商业街,商业气息感强;东面南面为居住区,生活氛围浓厚。
2.1 从TND模式视角对街坊问题的剖析伴随着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人认为苏州古城已更新地段无法体现原有的城市肌理、布局特色和传统风貌,苏州古城的整个格局风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古城保护的形式与前景并非那么理想。
笔者通过对现状调研发现,古城传统街坊内的人居环境恶劣,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堪忧,并且几乎所有河道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难以支撑滨水景观,这造成了古城内具有一定年代的社区居民对其居住地所具有的认同感、领域感和安全感不断降低。
因此,改善古城人居环境、重塑江南水乡所具有的地域特色的邻里空间与景观风貌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街坊当地居民认为15号街坊应当:①解决环境卫生问题;②街坊内部污水排放排水、消防和电信的问题。
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调研报告以苏州古城为例[修改版]
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调研报告以苏州
古城为例[修改版]
一、研究背景
城市更新是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
质量,也涉及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保
护问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选取苏州古城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进行调研。
二、苏州古城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
1.文化保护的现状
苏州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产和人文景观。
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保护缺乏重视,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面临着被破坏和消亡的风险。
2.城市更新发展的现状
苏州市政府着眼于发展经济、促进城市更新,通过加强规划和
管理来平衡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
苏州市政府注重与社会民众和专家学者等多方合作,充分考虑文化
遗产的价值和保护。
三、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的思考
在城市更新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和文化是
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需要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加强文化保护的意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和能力;同时,在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实施中,注重与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充
分考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
四、结论
苏州古城的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既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也
有机会和潜力。
在未来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苏州市政府应该注重文
化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平衡,继续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共
同致力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a.
取得成就
• 平江街区保护规划实施后,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好评。2005 年 平江街区保护规划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 荣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为:“该项目是城市复兴 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 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
延续历史文脉,重现街区价值,要一个繁荣的街区。
规划要点
• 规划层次 ①片[整片保护]:从整体上保护欲控制历史街区,包括保护 范围规定、历史风貌保护、空间环境保护、建筑高度保护、 保护更新要求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的继承和发扬等。 ②线[沿线修景]:保护与整治沿河、沿街重点地段的风貌与环 境。 ③点[点修缮]:严格修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 历史街区环境。 保护范围划定 街区核心保护区——街内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及其 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 街区建设控制区——为确保核心保护区的风貌、特色完整性, 为整个街区保护与发展的长远利益,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 区。
经验总结
• • • • • 保护目标的现实性和前瞻性 保护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建筑保护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保护程序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政府主导性、专家指导性和公众参与性相结合
谢谢大家!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迫切性
1、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业活动被吸引到旧城中来。增加了旧城的 人口压力,加剧了苏州古城的居住拥挤状况,同时对古城的空间环境,城市 物理自然环境,以及交通状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另外开发部门、开发商为了经济上自求平衡和和急于见效的考虑使得 民居街坊内改造部分的比重相对较大,改善和保护部分相对偏小,造成古
拆除—针对与传统风 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 筑、建筑质量极差和 临时搭建的建筑。拆 除后规划为开放空间。
苏州古城区形态演变探析汪纯欣
苏州古城区形态演变探析汪纯欣发布时间:2021-09-27T07:09:31.581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2期作者:汪纯欣[导读] 苏州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延续着较为稳定的古城形态,并在1982年被列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被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苏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摘要:苏州古城,首批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作为较早开埠的传统中心城市的范例,保留了古城特色风貌,但其结构形态也在近几十年城市化的发展中发生巨变。
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的演化进行研究,沿着时间脉络分阶段探寻城市形态变化的内在规律以及动因,在未来的城市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延续古城形态、保护古城风貌提供思路。
关键词:苏州古城;城市形态;演变;保护1引言苏州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延续着较为稳定的古城形态,并在1982年被列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被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人们逐渐忽略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追求高楼林立,且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理解过于片面化,局限于保护历史文物,而忽略了历史形态格局所具有的价值。
在近十几年中,苏州古城的形态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古城风貌遭到了破坏。
如今更应该深入探析其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剖析原因,总结错误经验,纠正建设思路,对旧城改造的概念重新思考,在谋求城市化发展时保持区域特色,保护古城风貌,做到"古韵今风,无限传递",使苏州古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苏州古城形态演变概述--分三阶段研究苏州古城的形态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古代、近代以及现代三个阶段。
苏州城最初始于吴国迁都,吴王命大修宫城,从而出现了苏州城。
从此至明清时期,各历史时期分别对其城墙修缮,水利工程建设,宫城庙宇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城市格局逐步定型此为第一阶段。
姑苏古城古建老宅的保护与更新的探索
产能经济359姑苏古城古建老宅的保护与更新的探索常庆旭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摘要:2017年12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发布,条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活动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对苏州古城的古建老宅的保护与更新进行初步的探索,旨在拓宽保护历史名城的思路。
关键词:古建老宅;保护与更新;保护举措;更新的探索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359-01一、姑苏古城古建老宅保护的意义自古以来苏州都是文人墨客题咏吟唱的人间天堂,苏州的私家园林之多,景观之精致更是享誉世界,除此之外散落在姑苏古城各个角落里,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老宅更是数不胜数,仅古城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9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及控制保护建筑234处。
为了更好的维护如此众多的古建老宅,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对古城内古建的保护与更新有更高的要求。
古城内古建老宅如何进行保护与更新,使这些古建老宅焕发出新的光彩,值得每一位相关从业人员更为积极地探索。
二、姑苏古城古建老宅的现状苏州城内古建老宅目前的状况是70%以上都是直管公房,承租户近3500户,居住设施不完善,数量多、规模大、居住密度高等原因,导致部分古建老宅建筑破损,承租户为了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在建筑内私搭乱建的临时建筑,不仅破坏了古建老宅的建筑格局,更加快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所以保护修缮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苏州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工作,先后出台对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文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街坊改造,环古城风貌保护,环古城河步道的建设等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对古城保护,改善人居环境,更新城市功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当前苏州对古城保护和更新内涵理解与认识也已经扩展到产业转型,活态保护,功能提升,文旅融合等全新范畴和更高的层次。
苏州城市变迁调研报告
苏州城市变迁调研报告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和发展。
在这次调研报告中,将对苏州城市变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苏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4年,这个时候苏州被称为吴地,是吴王夫差的首都。
在这个时期,苏州成为了吴越文化的中心,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汉代和三国时期,苏州成为了江南的经济繁荣地区,商业贸易兴盛,成为了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在隋唐时期逐渐衰落,直到宋朝时期才开始复兴。
在宋朝时期,苏州成为了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文人墨客纷纷迁居苏州,这也成为苏州文化繁荣的标志。
到了明清时期,苏州再次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许多名人和企业家纷纷前往苏州发展。
进入20世纪,苏州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
在上世纪50年代,苏州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在纺织和电子行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在90年代初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外来竞争的加剧,苏州的传统产业遭受了重创。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苏州开始转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苏州已成为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
苏州还非常注重城市规划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苏州古城区和苏州园林等,这些都成为了苏州发展的优势和亮点。
苏州城市变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苏州的重视程度以及政策的引导作用。
经济因素包括苏州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文化因素则包括苏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苏州城市变迁对苏州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
一方面,它使苏州的经济发展得以加快,转型升级也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苏州城市变迁也为苏州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而言之,苏州城市变迁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经历了兴衰荣辱,同时也见证了苏州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历史街区改造案例
历史街区改造案例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城市苏州。
苏州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网师园”所在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的原因,苏州的历史街区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建筑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亟待解决。
苏州市政府决定对苏州古城区进行改造,以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提升城市形象。
改造的重点是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首先,政府进行了详细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和评估,确定了需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和建筑物。
然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市政设施等,为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保障。
在保护和修复建筑物方面,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包括修缮建筑物外立面、屋顶、门窗等,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特色。
其次,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历史建筑的使用和维护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修复后的建筑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除了保护和修复建筑物,政府还注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他们将历史街区改造成为一个宜居的社区,包括改善街道环境,建设公园和绿地,增加休闲设施等。
他们还鼓励居民以家庭旅馆、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参与历史街区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后,苏州的历史街区焕然一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不仅保护了苏州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成为一个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宜居社区。
居民们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
苏州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保护和修复建筑物,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居民参与发展等措施,成功地将历史街区改造成为一个宜居的社区。
苏州古城保护的观念更新
参见周干峙 !&&’ 年在苏州召开的 “中国 ( 欧洲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 上发言 (中国历史城市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
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从来没有 “终结” 和建成的那一 天。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在任何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 “变” 是绝对的, “不变” 才是相对的。苏州 古城历经 !"## 多年的发展历史, 正是在不同历史时 期的传承与变化中发展、 在旧与新的冲突中演变, 是 历时性发展的共时性展现! , 这正是历史城市保护 的价值所在。历史城市保护的目的是延续城市发展 的历时性, 为了不割断城市发展的历史, 既不能抹去 以前的发展痕迹、 更不能不为后人留下今天的火热 实践。否则, 在后人看来, 城市的发展历史不仅可能 在过去的横断面上闪断, 也会在今天的节点上终结。 因此, 倡导动态的保护观念, 就是要避免由于片面强 调古城的静态保护、 绝对保护而忽视今天在历史长 河中的客观存在, 古城需要保存不同时期文化信息 (当然包括现代) 的历史记忆, 使居民体验到文明由 过去向未来的延续" , 进而真正实现城市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 世界上有机、 动态形成的著名范例不胜枚举, 一 个共同特点是: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 互相尊重 和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和空间形式, 后一项 建设不必原样保留或继承先前的内容和形式, 但求 根据当时的现实条件和对原有作品充分理解后的协 调。因此, 为了追求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 基于动态 观念的苏州古城保护, 除对古城格局和整体风貌需 严格控制、 历史延续外, 应重点对重要的文物建筑、 控保建筑、 历史街区、 历史地段及其它们的周围环境 实施保护, 要最大限度地采取可逆性和可识别性的 保护手段# , 保留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客观的历史 记忆; 对大量的一般地区和一般建筑, 则不应再沉溺 于保留和改造的数量之争, 也不必拘泥于 “原汁原 味” 的重复, 而应在满足现代功能要求、 延续城市格 局和传统风貌的前提下, 能保则保, 需拆则拆, 重在 体现当代人的认知水平、 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 符合 苏州古城的形象特征, 提高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 留 给后人一个经过我们传承、 留有当代记录的历史城 市。 (三)发展的保护观念 与时代同步发展是历史城市保持永久生命力的 基础, 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不同于一般的文物或艺
古城更新案例
古城更新案例古城更新是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进行改造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在我国,古城更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成功的古城更新案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平江历史街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城区,其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等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平江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逐渐滞后,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市政府决定对平江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
首先,针对基础设施的滞后问题,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新的供水管网和供电线路得以铺设,排水系统也得到了改善,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次,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老旧房屋进行了整治和修缮。
同时,还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设施,如电梯、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等,让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对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在修复过程中,政府注重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和理念,使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政府还加大了对平江历史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通过以上的改造和更新,平江历史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古城更新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也为其他具有类似问题的古城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古城的保护和更新,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共同发展。
可变建筑空间对旧城改造与更新的影响与探究—— 以苏州古城区为例
可变建筑空间对旧城改造与更新的影响与探究——以苏州古城区为例陈梦周;孙嘉昕;范本森【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苏州旧城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旧城改造更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归纳总结,结合已有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从而希望构建一种可变建筑空间的模式形式,用来解决旧城改造与更新中的问题.并且我们希望将这类方法应用于与苏州旧城内部,拥有相似问题的空间节点.【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192-193)【关键词】可变建筑空间;旧城改造更新;苏州古城【作者】陈梦周;孙嘉昕;范本森【作者单位】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前言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区内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加突显人口密度激增的问题。
而限于旧城区自身固有尺度而带来的交通拥堵以及公共开放活动资源配置空间的减少缺失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也造成了旧城固有空间的活力缺失。
旧城的问题本质源于人口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
在保证现有旧城紧张用地,保证人口基数、流量等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增加资源配置,这是旧城改造的本质问题。
1 概况苏州在旧城保护与更新中的做法可圈可点,在古建筑、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和旧城等保护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在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
苏州在旧城整体保护的基本框架之下,重点进行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可是旧城中一些不随政策和改造策略的固有矛盾,依然是改造过程中“顽疾”。
2 研究背景2.1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求一种具有局部适应性质的可变公共空间,并希望这种可变空间具有满足城市公共空间数量,同时缓解旧城的狭窄街巷尺度在某些特定时间,遭遇的“肠胃不通”的堵塞问题。
并能够在符合相应情况的旧城改造案例中加以运用。
2.2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苏州为例的——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街巷的旧城的在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问题:(1)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数量不足,旧城资源配置不合理——即探究适合旧城的公共空间。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作者:苏州市哲学学会来源:《群众》2010年第08期承载着千年历史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古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风貌、彰显特色、传承文明,进而满足身居其中的百姓的现代生活之需?这是一道摆在古城决策者与规划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时代发展却指向“新”,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沧浪区,对破解这一“新”“旧”矛盾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从有限到无限:经济发展强古城之基经济乃古城之基。
如何立足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的发展?沧浪区用空间化的楼宇经济来弥补资源不足,用积聚化的总部经济来弥补产业不强,努力走出一条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之路。
筑巢:创业园助推产业升级。
面对古城有限的空间资源,沧浪人认识到要想踏准现代文明的步伐,赢得区域经济发展的先机,集聚人才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是唯一的现实选择。
于是,以筑巢引凤、孵化企业为目的的创业园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2003年,沧浪区就尝试将一幢8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楼改造成古城区第一家科技创业园。
历经7年的发展,沧浪创业园形成了一园多区的格局,共入驻企业近400家,吸引各类人才近2000名,2009年更是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中心城区中首家国家级科技创业园。
2006年,沧浪区又一次创新投入模式,与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局联合开办了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
经过4年的努力,该园已成功吸引了包括具有国家规划和建筑双甲级设计资质证书的苏州市规划设计院,承担国家863计划的苏州数字地图网络有限公司,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王守觉院士工作站,以及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天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
今年1月,该园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验收,成为沧浪区第二家国字号创业园。
沧浪创业园的成长史折射了沧浪区谋求产业转型的奋斗历程。
如今,这些占区属企业总数十分之一的企业创造出了全区四分之一的税收,不仅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更成为沧浪人才聚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制高点。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合理途径分析--以苏州为例
而且建筑给人以比较整齐有序的感觉,建筑的材质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在这条街内的两侧绿化,也是十分令人沁脾的。
在春申君庙外面也是被进行了粉刷和维护,所以在这条街道内还是需要我们更多的保护的。
1.2.3西百花弄,这条街巷并不是完全供人居住的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的功能除了居住之外,还有供一些工业进行使用以及办公用地。
在这条街道内的一些工艺品,还有一些研究所军区等一些有限公司都是在这条街道进行办公的。
在这条巷子的中间视野是比较开阔的,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经过非常精细的改造之后,这的居民大部分也进行了翻修,在目前居民们住的一般都是高档的别墅样式的住宅。
但是从整体来看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协调,例如某个工厂的办公楼就被刷成了艳黄色,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这条街的协调性,也直接影响了这两条街的景观。
1.2.4包御前的道路是比较宽敞的,在这条街道的居民一般都是住的青砖白瓦式的住房,这里的居民进行了房屋的改造,也在大体方面进行了统一。
在这条街道那不仅有居民的住宅楼还有位于街道其中的控保建筑,这个建筑是属于清代的建筑,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巷子内不仅有清代的建筑,还有西式的建筑,有青砖砌的门楼。
1.2.5三茅观巷,在以上的途中就可以观察到这条巷子是在中间路的北面,包御前的北方,从中街路的北端到汤家巷的西侧。
因为这条巷子是在宋淳熙年间建筑的,为了祭祀三茅真君,巷子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1.2.6宋仙洲巷,在上文中也提到他是苏州古巷内的一个改造试点,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维护。
虽然他现在已经是苏州的创新科技园,但是在整条街放的维护和更新过程中做的还是不够好。
这条街的改造将现代化的东西做到这条街内,例如投资网络通信公司等这些新兴的东西入驻,使得这条街更具有了活力。
这条街那作为苏州的改造试点非常有效的进行了房屋的改造,是整条街看起来更具有效益,为了使居民们更加方便的入住,就没有办法更好地维护原来的文化建设。
如图所示,就是15号控保建筑已经修复的“吟德园”。
20世纪末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原因
20世纪末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原因
陈光明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20世纪末,苏州古城在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城市人口的激增,居民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的驱动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使古城风貌遭受巨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保护和更新两者的关系,为古城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陈光明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益阳4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20世纪末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大选失利的原因探析 [J], 赵建波
2.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宗教热”原因探究 [J], 秦秋
3.新城市主义思想下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研究——以苏州古城15号街坊为例 [J], 徐可也
4.谈开展对苏州古城河道景观保护的原因 [J], 温萧羽;谢婧
5.辽河西大街优势地位衰退原因浅析——1949年至20世纪末 [J], 马守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
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历经了许多曲折与挑战。
本文将回顾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历史,并对其进行总结评析。
苏州古城的保护起源于明代,明代正统年间,苏州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墙、门、河、桥成为苏州城防的主要构成,城市布局合理,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式城市”的格局。
明代苏州城的建造使这座城市成为一个创新和创造的中心,也奠定了苏州古城保护的基础。
清代是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苏州古城在清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苏州地方政府加强了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护城市建筑和环境。
清代苏州城建造的精华,如宁科书院、狮林庙等,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苏州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
20世纪初,苏州古城保护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城市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对苏州古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城市规划上的大规模拆迁和建设使得苏州古城的传统建筑面临重大破坏和消失的危机。
但同时,也有一批重视苏州古城保护的人士开始积极行动,他们成立了苏州古城保护协会,争取政府支持,发起保护活动,逐渐形成了保护苏州古城的一股力量。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苏州市政府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了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复兴工作。
1981年,苏州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同时,苏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苏州古城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
近年来,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苏州古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名城,其美丽的城市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苏州市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雅集、书画、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得苏州古城成为一个活态的文化载体。
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
精选课件
5
苏州市人民政府的《苏州市城 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全面保护古 城风貌”,也就是指控制古城容量, 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完善职能, 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 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 需求。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街区 传统风貌区 文保控制带 河道控制带 改造更新带
精选课件
15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意象的构成及其分析
凯文 林奇认为
2 “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
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 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
精选课件
16
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构成城市意象的
三个层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别性、结构和意义,
其基本的组成元素是路径、边界、区
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精选课件
1
南
风
“建筑是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建筑是有民族性的”
情
——梁思成
精选课件
2
目录 contents
1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况
22 苏州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
3
平江街区案例分析
4
总结
精选课件
3
苏 州 城 介 绍
精选课件
4
保护与更新概况
问题的提出
由于历史原因,苏州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环境质量 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薄弱, 供水需求失衡,管网老化,有近 6 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三 桶一炉”(马桶、浴桶、吊桶和煤球炉)。
精选课件
21
——苏州古城河道与民居的构成分析
水道的构成: 1、 材料:古城里河的两岸都用石块砌筑,称作石驳岸。 2、 与民居的关系:宅舍从驳岸上排列而起。河水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水源。 3、踏步:下河的踏步在临水民居中都作了妥善的安排,既与建筑布局相吻合,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陈梓元
旧材料的利用
墙、屋顶、门窗
更新速度
采用经常性维修与阶段性改善、小规模进展的改造模式。 这种模式无论是在资金筹备、建筑施工,还有拆迁安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积极促成居民的参与,有利于保护和延续古城街区意象。
自行添加标题
6.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
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历史街区的保 护是长期的,分阶段的,要循序渐进,步步推进,切忌急功近利。想要一 朝一夕就能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
文物建筑
历史建筑
一般建筑
一般建筑整治前后
新建建筑 采取形似的建筑
采取神似的建筑
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拆除前后
环境方面
案例
对于一些破败的历史老宅,规 划没有采取模仿古建原样重建 的措施,而是顺应江南民居的 特点,将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 旅游发展的特色客栈和会所, 使古宅得以再生与“复活”。
钮家巷方宅
每条街巷的具体地块划分——以潘儒巷为例
方针
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16 字方针
重点保护 合理保留 普遍改善 局部改造
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 保持三横三竖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 保护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及古建筑; 继承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传统;(包括非物质的) 改造古城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和
。其中,保护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源
头.平江历史街区强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并存,提出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建筑遗存及其历史
,
并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和
,实现了文化场景式和旅游体验式的历史街区社会生活的
,这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总体 上也 出现 了 “ 业化大生产产品” 百街一面” T _ ,“
的趋 势 ,[破 坏 了卉 城 肌 理 和 格 局 。 4 1
二 、经济发展与古城更新 改革开放后 , 苏州经济发展迅速 。 经济 的快速发展对 城市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方面 ,要求城市成 为
转变”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这些条件并不具备 ,政 府却在短期 内对一批道路和近 1 0
个街坊进 行更新改造 ,由于对开发商制约乏力 , 使预期 目 标 与终期效果 出现较大反差 ,对古城风貌造成不小影响 。 如 19 9 5年 由市政府组织进行 的古城街坊改造工程 , “ 在 全 面保护古城风貌”原则指导下制定 了 “ 重点保护 , 合理保 留,普通 改善 ,局部改造”的方针。[ 5 1 政府 的改造 目标明
度, 特别是加快 了道路建设 , 从而开启 了古城的大规模更
新改造 。
政府 在市场机制 尚不成熟之 际利用市场化 的操 作方 式 ,对古城进 行大规模 的更新改造 。这种改造方式 “ 必须 建立在控规 和保 护规划的前提下, 必须有严 密的古城保护 的法规体系( 地方性法规), 1 ”『 4 政府在此基础上对更新改造 进行调控 , 在改善环境 同时又使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当时
城市环境 。 6 ”【而当时 ( 9 0年代中期 )苏州 的现状是产 】 18 业结构 和用地结构不合理 ,工业用地比例大 ,] 厂密集 , 二 基础设施落后 ,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增
收稿 日期 :2 1.50 000 .8
作 者简 介 :陈光 明 ( 97 ) ,湖南郴 州人 ,副 教授 ,博 士 ,主要从 事城 市发 展与 古城 保护研 究 。 16.,男
当, 但从城市发展变化的原理上来 看 , 古城的保护 与更新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 ,它涉及到社 会效益 、环境效益 、 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完善 , 系到政府部 门、 关 房地 产开发商和居民的利益分配。 响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因素 影 众多 ,主要有政策 因素 、经济因素 、 民因素和文化因素 居 等。而其中 ,“ 真正影响城市格局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 济
第3 卷 第3 2 期
2 1年 5 0 1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HUNAN TY UNI RS TY CI VE I
、 . 2 No 3 b1 3 .
M av 0l1 2
2 O世 纪 末 苏 州 古城 更 新 改造 的原 因
何 正 确认 识 并 处理 好 保 护 和 更 新 两 者 的 关 系 ,为 古城 保 护 与 更新 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古 城 ;保 护 ;更 新 中 图分 类 号 :K2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14 (0 10 — 0 5 0 6 2— 9 2 2 1) 3 0 2 — 4
给 、良好 的废 污 处 理 和 可 靠 的 防 灾 系 统 , 以及 优 美 舒 适 的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 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组织法 》的有关规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 1 随后 ,苏州制定 了一 系列 的有关古城保护的法规和条例。 政府 由以前的投 资主体变为对市场 的调控主体 , 为创造 良 好 的投 资环境 以促进经 济发展 ,政府 加大基础建设 的力
影 响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政策因素 , 不仅包括城市规划 政 策 ,也包括其他 一些 相关 的政府 政策——它 们都属于
“ 共 政 策 ”的 范 畴 。“ 共 政 策 是 政 府 机 构 活 动 的产 物 , 公 公
既可 以是指宏观抽象的国家政策 , 也可 以是指很具体的政 府操作行为” 2 。f 】 公共政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 巨大 的, 特别是在市场机 制还 不够完善之时 , 针对有一定历史价值 的古城所进行 的更新改造 , 公共政策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
陈 光 明
( 湖南城 市学 院 思想政 治理论课部 ,湖南 益阳 4 3 0 100)
摘 要 :2 世 纪末 ,苏州古城在政策 因素和经济因素 ( 0 产业结构和 用地结构的调整 ,城市人 口的激增 ,
居 民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的驱动下 ,进行 了大规模的城 市更新 ,使 古城风貌遭 受 巨变。在此基础上探 讨 了如
、
政 策因素与古城更新
确 、历史 风貌保护措施得体 。但在实施 过程 中,由于每一 个开发商都以追求商业 利润 为 目的, 对古街坊进行大量拆
迁, 部分街坊商业建设过多 ;过于追求 面积多少 ,加高建
筑 高 度 , 大 进 深 等 等 。 再 加 强 调 一 次改 造 的 l程 紧迫 性 , 加 T
2 6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2 1年第3 0 1 期
长, 使本 已十分脆弱的古城 区设施再次受到严峻挑 战。 狭 小的古城空间与高速发展 的社会经济形成 了巨大的反 差, 总量在扩大 , 苏州 四周 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古城 内一成不变 的狭小空 间的矛盾越来越 尖锐 ; 城市生产 和人 民生活的现
18 9 0年 代后期 以来 ,苏州城市 的发展演化远远超过
了建 国以来 , 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的发展 。 甚 城市的迅 猛发展加快了古城更新 的步伐 。 以街坊和道路改造为主的 大规模城 市更新 ,使古城风貌遭受巨变。
从 表 面 上 来 看 , 易 被 归 结 为 旧 城 更 新 中 的 工 作 不 容
一
19 9 0年代以来 ,随着计 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 的转轨 , 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更大城市发展 自主权 。19 9 3年 4
月2 2日 ,国务 院批 准 苏 州 市 为 “ 大 的市 ” 苏 州 市 可 根 较 ,
定区域经济增长 、贸易集散 、 术进 步的中心 ,进一 步 技
强化城市的中心功 能作用 ; 另一方面 , 要求城市必 须有便 捷通 达的内外交通 、 高效 高质 的通讯服务 、 足的水 电供 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