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阳—医学教育认证工作

合集下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蒋作君卫生部副部长
副主任委员:祁国明卫生部科教司司长
王环增卫生部人事司司长
委员(秘书长):孟群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
委员:姚晓曦卫生部办公厅主任
赵自林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
王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
刘新明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高思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司长
霍忠厚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局长
杨镜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
赵书贵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
潘学田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
张震康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
金大鹏北京市卫生局局长
张愈天津市卫生局局长
王天瑞山东省卫生厅厅长
陈志荣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李兰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姚志彬广东省卫生厅厅长
马玉章宁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
金连弘黑龙江省卫生厅厅长
陈秋立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
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姒建敏浙江大学副校长
汪建平中山大学副校长
石应康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院长
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文历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办公室主任(兼):孟群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办公室副主任:解江林卫生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处长
陆军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

结合专业认证 开展内部评估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结合专业认证 开展内部评估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动贯穿始终 , 为开展人才 培养模 式改革 的思想保障 。为此 作
教学质量》 的报告, 提出“ 明确区别、 认真对待、 客观评价和讲
求实 效” 的工作要求 。学校邀请 了国内知名 的医学教育专 家 进行 了专题培训 , 围绕医 学教 育标准 和专业 认证 , 印 了两 编 期《 医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信息》 作为学 习材料 。
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 2 1 年 01
第 专 业认 证 开展 内部 评 估 助 推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 革 与 实践
张岩波 , 志光 , 段 程牛亮 , 王斌全, 李荣山, 骞宪忠, 亮 , 韩 都文霞, 王志中
( 山西医科 大学 , 山西 太原 000 ) 30 1
[ 摘要] 高校内部评估通常把专业评估作为核心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教育评价的
重要 方面。山西 医科大 学 2 1 0 0年结合专业认证 , 开展 学校 内部评 估 , 对推动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项 目起 到 了
积极的作用 , 同时通过 内部评 估阶段 性总结和评鉴 了培养模式 改革 的实施效 果。
时改革和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 成为医学教 育关注 和改 革的重 点【2。为此 , 1J - 山西 医科大学启动 了“ 地方 医学院校人 才培养
参照相 近专业 和学 校 自拟的专 业评估 指标体 系进 行 自评 工
作; 未设专业 的院系 , 如基础 医学 院、 体育 部等按照 院系教 学
评估 办法 开展 自评 工作 , 重点突 出对其他 专业的保 障和支持 作用 。
* 通讯作者
学教育标准与认证》 的专题报告 , 文历阳教授作 了《 专业建设
与管理》 全民健康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 革》 和《 两个报告 。通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讨论稿)总则医学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从事医疗卫生保健的专门人才。

规范的培养过程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关键。

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界近年的发展趋势表明加强质量保证工作是政府和行业抓好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执行委员会2001年6月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为了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在教育部、卫生部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与《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医学院校办学过程的要求和毕业生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为了保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的有效推行,确保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使我国医学教育达到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医科教育进行评估、认证工作。

认证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要对象。

认证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尊重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具体的课程计划、核心课程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支持多样性和鼓励教育的创新。

每所医学院校都应优化课程计划,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规定的毕业生培养要求。

注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1998年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第11条“质量评估”中强调“应该建立独立的国家机构和确定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

认证原则认证是一项在院校自我评价基础上的由同行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通过认证,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认证工作基本原则:1.认证过程要保证操作过程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2.要注意尊重各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模式的多样性;3.要重点考察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教育过程的学术标准及专业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4.“认证委员会”在依据客观证据和广泛信息做出认证结论时,要确保认证标准和程序的确定性;5.“认证委员会”定期地评估、审核认证的标准和程序。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方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明确学院医学教育改革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快速高水平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于2019年10月参加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同期参加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63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9]9号),《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9]10号)文件精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重点考察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 . .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持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以审核性评估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以认证、评估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学院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整合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学院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医学人文素质的评价与认证体系

医学人文素质的评价与认证体系

医学人文素质的内涵
01
02
03
04
尊重生命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生命的意 识,关注患者的生命价值和尊 严,积极维护患者的生命权益 。
关爱患者
医务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关 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人性 化的医疗服务,建立良好的医 患关系。
追求真理
医务人员应具备科学精神,追 求医学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 医学知识和技能水平。
100%
廉洁行医,拒收红包
医生应坚守医德底线,不收受患 者及其家属的红包、礼品等财物 ,维护医疗行业的廉洁形象。
80%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医生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 实精神,不断追求医疗技术的精 湛和医疗服务的优质。
人文关怀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 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 良情绪。
05
医学人文素质评价与认证的挑战与对策
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客观性指标
包括医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临床实践能力等,这些可以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客 观评价。
主观性指标
涉及医德医风、人文关怀、沟通能力等,这些需要通过患者评价、同行评议等方式进行主 观评价。
挑战与对策
如何平衡客观性与主观性,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是医学人文素质评价面临的主要 挑战。对策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者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评价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 挑战与对策:如何提高公信力,确保评价与认证结果的社会认可度,是医学人 文素质评价与认证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对策包括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实施 ,推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转化,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医 学人文素质评价与认证体系的水平和影响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4.07•【文号】教高厅函[2008]7号•【施行日期】2008.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7号2008年4月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加强对医学教育办学质量的宏观管理,促进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经研究,我部决定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研究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的政策措施,提出开展医学专业认证的总体方案,指导医学各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开展本专业的认证工作,参加有关医学教育认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医学专业认证的政策咨询与服务,指导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承办我部委托的有关事宜。

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研究建立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办法,制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组织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参加有关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承办我部及专家委员会委托的有关事宜。

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该委员会日常工作。

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工作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和学校,要积极支持委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各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配合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做好认证有关工作。

附件:1.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名单2.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名单附件1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名单姓名单位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问黄洁夫卫生部副部长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刘谦卫生部副部长陈新年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主任委员钟南山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副主任委员殷大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曹荣桂中华医院协会会长王德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德培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张尧学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杨玉良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彭东平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局长季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冯友梅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书记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田勇泉中南大学副校长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刘雁飞中华医学会书记张运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张雁灵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玉林吉林大学副校长李宏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玉梅院士复旦大学郝希山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润霖院士北京阜外医院顾玉东院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曹泽毅中华医学会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院长谢建群上海中医药大学书记常务副校长韩济生院士北京大学樊明文武汉大学魏于全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附件2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名单姓名单位主任委员刘雁飞中华医学会书记副主任委员郝希山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郑树森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张运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李立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书记副院长田勇泉中南大学副校长王卫平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雁灵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万学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于晓松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书记XXX辉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XXX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历阳华中科技大学王宪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永棣武汉大学王庭槐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王维民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处长石鹏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刘玉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朱正纲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中心主任孙靖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仁友上海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张文清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姒健敏浙江大学副校长余保平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李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虹四川大学副校长李玉林吉林大学副校长李仲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李宏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李志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孟群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来茂德浙江大学副校长迟宝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邹和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陈服文中南大学赵群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赵士斌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长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易露茜中南大学医学教务办公室主任洪光祥华中科技大学姜旭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处处长贾弘缇北京大学郭永松浙江大学郭明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阎剑群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曾诚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程伯基北京大学鲁映青复旦大学医学院书记黎孟枫中山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秘书长程伯基(兼)北京大学副秘书长王维民(兼)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处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
吴云;付丽
【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3(021)002
【摘要】结合我国医学专业论证的现状,论述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并从认证工作的实施、论证工作的制度化、论证工作的效应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国医学专业认证的主要特点,探讨了中国医学专业论证工作进一步实施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4页(P207-209,220)
【作者】吴云;付丽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中国食品安全认证现状与发展思考 [J], 蒋宗勇;陈琴苓;刘炜;孙玲
2.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与思考 [J], 曲建光;杨金玲;李秀海;曹先革;张为成
3.推进中国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思考 [J], 韩冰
4.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现状与发展思考 [J], 樊红平;温少辉;丁保华
5.基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的思考 [J], 桂蕾; 何华刚; 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水平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水平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水平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18•【字号】武政办[2013]25号•【施行日期】2013.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水平的通知(武政办〔2013〕2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构建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高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水平,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项目,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科学、规范地开展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力争实现《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学生近视率下降5个百分点”的目标。

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对象,持续深入推进近视眼防控工作,使我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二、工作任务(一)开展科学研究,完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

制订技术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帮助各区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示范学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完成国家“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任务要求,每年开展1-2项视力健康管理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视力健康管理和防控工作技术水平。

(二)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视力健康知识。

把视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学校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广泛开展视力健康教育,普及视力保健知识,营造视力健康环境。

编制印发《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手册》等宣教资料;提升学生视力健康教育馆的宣教功能,将视力健康教育普及至区、校、家庭,并纳入学生假期的“创新素质实践行”;落实每学期1次的学生视力健康教育课;运用青少年宫等社会活动阵地,联合媒体开办专栏,举办各类社会宣教活动。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通知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通知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4.06•【文号】教高函[2005]14号•【施行日期】2005.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通知(教高函[2005]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协商解决医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医学人才培养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2004年12月9日,教育部、卫生部召开了关于加强两部合作、共同促进医学教育发展协调会。

根据会议精神,决定建立“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

为保证“协调机制”有效运行,特设立医学教育管理协调小组和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同时成立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为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卫生部将在医学教育管理政策制订工作中进行充分的协商,保障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请各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相关工作,为医学教育政策的制订与调整提供咨询意见。

附件: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教育部卫生部二○○五年四月六日附件: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加强有关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医学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医学人才培养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经两部协调会议研究,决定建立“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主要内容如下:一、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管理协调小组1.组成人员: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副组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成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志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祁国明卫生部人事司司长王环增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根据需要,可临时增加有关人员参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1.引言1.1 概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指对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工作的医生进行的一种认证考核制度。

随着人们对综合医学治疗模式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医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通过认证,可以提升医生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主要涉及中医、西医及其融合的理论知识、技术要求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内容。

认证会对医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病症诊断能力、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医疗实践能力进行考察,确保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施行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与意义在于推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建立认证制度,能够促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领域的医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认证也有助于规范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对该领域医生的信任度。

未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仍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认证标准将更加严格,对医生的专业要求将更高。

同时,认证的范围也可能扩大到更多的临床医学领域,以适应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推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认证,可以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

通过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1.1 概述:介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详述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预期效果。

2. 正文2.1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和意义:详细阐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来源和背景,介绍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背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如何提升医学教育的国际声誉

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如何提升医学教育的国际声誉

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如何提升医学教育的国际声誉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涉及到公共健康和人民福利的重要领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医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医学教育机构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而如何提高自身在国际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摆在各国医学教育机构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对提升医学教育的国际声誉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医学教育国际认证的作用医学教育国际认证是指医学教育机构接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评估,以获得国际认证证书。

医学教育国际认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医学教育机构提供国际范围内的认可和肯定,证明该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教育机构在国际医学教育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医学教育的国际声誉。

二、如何做好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在进行医学教育国际认证前,需要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准备工作,以确保通过认证的成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通过加强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医学教育国际认证提供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加强教学管理。

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做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医学教育机构才能更好地迎接医学教育国际认证的挑战,取得通过认证的成功。

三、结语医学教育国际认证是提高医学教育国际声誉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医学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迎接医学教育国际认证的挑战,取得通过认证的成功。

同时,认证成功也将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医学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有关社团组织、部属单位:为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经研究决定,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委员会)。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有关部委、部分卫生厅(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组成。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附件:1、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2、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名单卫生部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1: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加强和规范毕业后医学教育,成立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委员会”)。

第二条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在卫生部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二章任务第三条卫生部委员会的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规划的研究;指导、协调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2.临床能力领域
2.1 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 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2 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2.3 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2.4 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2.5 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 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2.6 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2.7 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 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1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是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 据。本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 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 医学毕业生。本科医学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机构执业奠 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需要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继 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提高。
与 2008 版标准相比,本版标准分为基本标准(Basic Standards)和发展标 准(Quality Development Standards)。基本标准为所有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教育的院校都必须达到的标准,用“必须”来表达。发展标准为国际所倡导的本 科临床医学教育高标准,体现了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用“应当”来表达,达成 情况因各医学院校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教育政策不同而有所不同。2016 版标准的主领域仍为 10 个,亚领域由原来的 44 个调整为 40 个。条目包括 113 条基本标准和 80 条发展标准。为增加可读性,新标准采用了数字索引方式,同 时为便于理解和操作,注释内容增加至 92 条。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流程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流程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流程一、前言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逐渐成为确保医学专业质量和提升医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指通过对医学院校、医院、医师、医学技术人员等进行审核评估,确保其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保障医学实践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工作流程,包括认证对象的范围、认证标准、认证申请和审查、认证结果公示等环节。

二、认证对象的范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对象包括医学院校、医院、医师、护士、医学技术人员等相关医学专业的从业者。

认证的范围涉及医学教育、医疗服务、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医学专业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三、认证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学伦理、临床实践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结合国际医学认证的最佳实践,确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标准。

这些标准既包括硬性指标,如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医疗设备、临床实践成果等,也包括软性指标,如临床技能、医疗质量管理、病例管理等,以全面评估认证对象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四、认证申请和审查1. 认证申请:认证对象可以根据认证机构的规定,主动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同时认证机构也可以主动邀请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认证申请。

2. 文件审核和现场检查:认证机构根据申请对象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文件审核。

通过文件审核后,认证机构会组织专家对认证对象进行现场检查,深入了解其教学设施、教学实践、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

3. 评审和决定:认证机构根据文件审核和现场检查的情况,进行评审工作。

最终,认证机构将根据评审结果作出认证决定。

五、认证结果公示认证结果应当向社会公示,以便社会各界对认证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认证机构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告栏、媒体发布公告等方式将认证结果公示,同时向认证对象发布认证报告,告知认证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结语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是保障医学专业质量和提升医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简忆我在同济的法医生涯

简忆我在同济的法医生涯

简忆我在同济的法医生涯黄光照;韩仁峰;梁诗尘;黄晓江【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396-398)【关键词】法医学;回忆;教学【作者】黄光照;韩仁峰;梁诗尘;黄晓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我今年已经83岁了,从18岁到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留校、从事法医工作,至今已经65年。

1955年我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并留校工作,率先在医学院开展法医教学研究,历任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法医学系主任、名誉主任等职。

回顾在同济学习和工作的人生历程,有很多事值得和大家分享。

我是浙江余姚人,1950年从余姚中学毕业后参加高考。

当时高校是按大区招生的,如华东区、中南区等;我是在杭州参加高考考取的。

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全国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与其他几个单位合并成立中南同济医学院,我们是最早从上海招生来到武汉的一批学生。

当时要考上同济比较难,但报考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同济要搬到武汉来,还以为学校仍是在上海。

那时高考录取名单是刊登在报纸上的,我按日期到上海北四川路的同济大学报到,才知道当年同济医学院在华东区录取了50人。

时值暑假,我报到后,在上海善钟路(今常熟路)100弄10号同济大学医学院宿舍住了半个月,坐长江轮船来到武汉。

1950年9月19日,我们到达武昌熊廷弼路51号武汉大学医学院(为武大医院旧址),被告知我们班还包括在中南区招收的100名新生,一共是150名同学。

因武汉大学建立医学院比较晚,当时还没有毕业生,但已有附属医院,而因为汉口校区的基建工程还没有开始,所以第一年我们在武昌上课。

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开始,我们还先后两次从武昌坐轮渡到汉口的航空路机场(即原王家墩机场,现已在建武汉中央商务区)投入机场建设,具体参加打碎石子建机场跑道的劳动。

本科医学教育本科认证指南

本科医学教育本科认证指南

本科医学教育本科认证指南引言:医学本科教育是医学生们接受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所必须进行的阶段。

医学本科认证是评估医学院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本文将介绍医学本科教育本科认证的意义、要求以及相关指南。

一、医学本科认证的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医学本科认证可以促使医学院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保障医生培养质量:认证过程中对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医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高水平的教育。

3.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医学本科认证标准参照国际标准,使医学教育国际化,提高我国医学本科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医学本科认证的要求1.教学质量:医学教学必须具备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督。

2.师资力量:医学院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包括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

3.教学设施:医学院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医院实习基地等,以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要。

4.实践能力:医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病历记录、病人沟通等方面的训练。

三、医学本科认证的指南1.建立认证机构:国家应建立统一的医学本科认证机构,负责统一认证标准的制定和认证过程的管理。

2.制定认证标准:认证标准应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国内现实情况,具体包括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实施认证评估:认证评估应由独立的专家组成,对医学院进行现场访问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4.认证结果公示:认证机构应根据评估结果,对医学院的认证情况进行公示,供社会公众参考。

结论:医学本科教育本科认证是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医学生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标准、实施认证评估等措施,可以推动医学本科教育向更高水平和国际化迈进。

从医学专业认证谈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

从医学专业认证谈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

从医学专业认证谈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
赵璐;赵宇;赵文哲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0(008)010
【摘要】@@ 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高等中医药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规范.鉴于此,教育部在二期质量工程中及时启动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对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页数】2页(P6-7)
【作者】赵璐;赵宇;赵文哲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8;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8;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谈谈中医学专业认证对中医外科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J], 马超;王岩斌;刘勤;沙漠;马良
2.对高原军事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考之一——合理的课程建设问题 [J], 李杰;陈俊国;高钰琪;卢发其
3.对高原军事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考之三——高原军医的专业培训 [J], 李
杰;高钰琪;卢发其
4.对高原军事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考之二——科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J], 李杰;高钰琪;陈俊国;张晓庆
5.基于本科专业认证的核心课程改革——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中兽医学课程为例 [J], 方素芳; 苏杰; 吉梅; 崔平; 关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的需要。
教师联系人—学生可以及时得到咨询 选用什么教科书、参考书?还能以什么方式获
得更多的信息?
40
④ 在自主学习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 作用
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作用并将其纳入计划 确保学生有必须的学习技能,包括如何评价需
要,如何计划学习,如何掌握时间,如何选用 合适资源,如何评估学习结果等。 确定学生在学习中要使用的工具,如图书馆设 施、教材、计算机模拟教学和因特网等; 提供课程学习指南,并给学生提供相关咨询。
三、认证工作的程序、方式、重点
1. 认证的程序 学校提出申请→认证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审
议→学校在专家组进校前1个月提交自评报告→组建 专家组→专家组进校现场考察→专家组向学校通报 初步报告并反馈问题和建议→专家组离校二个月后 向学校反馈正式认证报告并征求意见→专家组向认 证工作委员会提交正式认证报告→学校定期提供整 改报告→公布认证结果
34
教师责任是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要给学 生讲清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提及先前已学习相 关知识,并指出与本课程的联系;检查学生是 否学到应学的知识和必须的技能;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并指导其学习方法;提供信息来源和参 考资料目录;在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过程 中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 求给以咨询等。
相结合转变
13
② 顺应医学整合趋势 促进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系统的紧密结合; 促进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结合; 形成学习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
防医学的结合
14
③ 确立学生中心地位 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
22
六、实施医学教育标准,深化医学 教育改革的举措
1. 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
① 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
确定医学人文社会学课程体系,纳入教学 计划,增加学时比重,制定管理制度和政 策,保证人文社会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 连续性
规范人文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在知识、修养和能力三个层面上进行
培养。
10
3. 课程体系方面
横向、纵向整合不够 评价方法不利于课程整合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评价不够 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不利于整合
11
4. 考核评价方面
应减少知识测试的比重,增加对技能、态度 测试的比重;
完善PBL的评价方法; 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 考试结果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17
③ 加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状态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教学检查和评估 信息反馈 调控整改
18
3. 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遵循教育规 律,又要适应社会需求
① 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发展医学教育 国与国的相互依存 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相互依存 学校与学校的相互依存
9
2. 教育模式方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未普遍有效实施,表 现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管理 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表现在讲课多, 自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教师积极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
本科生参加科研,进行科研训练机会不多; 学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要增加; 开设综合性课程的改革力度不大。
23
知识层面:使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有一个基本 的了解,掌握人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 识。
修养层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举止,培养 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对疾病、患者的大爱之 心,关爱之情。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6
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应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 入社会、贴近群众,开展教育扫盲、科技扶贫、 卫生服务、宁养义工、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 动,培养医学生的大爱精神、人文情怀和社会 责任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注 意与社会文化的衔接,重视医学生热点引导, 注重与医学职业精神的结合。
27
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多采用问题引导, 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讨论等方法,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加强医学伦理学实践。除课堂教学外,应深入 到临床和社区实践中进行现实教育。教师要有 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医学伦理问题,教育学生不 仅要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病人的生 命和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的人格和 尊严,培养学生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服务 对象的思想,强化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 价值观念,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
35
学生的责任是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判断个人学 习需求;决定学习顺序;鉴别学习资源;决定 学习时间和学习节奏;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管理好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情绪、学 习动机、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和毅力等。
36
② 教学计划要有利于自主学习 将学生自主学习列入计划,给以时间保证 教学安排要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余地 大课要支持自主学习 对学生自主学习要进行考核、评估
③ 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开展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
的认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积极性。 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各学科特点,增加
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提升专业课的文化层 次。 促进人文社会学科同医学专业学科之间融合, 开出一些交叉学科课程。
28
加强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人文教育,教师 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重视 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充分利用临床实践中的 人文素材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仅关心疾病,更 关心病人,不仅给病人作医疗服务,还要对病 人进行心理抚慰、人文关怀。教师应以自己良 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去教育学生,在高尚 的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
6
2. 专家组进校考察的主要方式
听取校长认证报告 看有关材料 实地考察 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 专题访谈 约请访谈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 反馈
7
3. 认证的重点
1. 教育理念:既尊重教育规律,又适应社 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以能力培 养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等
2. 改革:课程整合;自主学习;PBL;评价 方法;能力培养等
中心 教学内容从考虑教师教什么转变为重点研
究学生如何学 教学评价从重点评教师教的怎样转变为既
评教师教的怎样,又评学生学得如何。
15
2. 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① 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 系
政府的责任:统筹发展规划;制定认证标准; 规范办学行为;提供条件保证和政策支持;
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加 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利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内 容要专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团队活动,相互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加强 启发和指导。
25
19
②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医学教育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特定岗位所必需的一切品质的 综合,包括:知识、能力、素养、品质、意志、 个人发展等。
教学模式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核心。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的改革应以岗位胜任力为导
向。
教学内容和课程应围绕岗位胜任力进行整合。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以能否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12
五、认证工作的启示
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① 服务全民健康目标
走出教育的学术金字塔,进入到以健康需求为目 标的现实社会中
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依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
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
以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为基础,制度课程计划
从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3. 管理: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循证决策; 质量管理;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等
4. 质量: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 息处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8
四、已认证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组织管理方面
各利益方的参与不够 学生和教师参与教育决策不够 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要有
学生代表参加 医学教育研究机构要发挥作用
41
⑤ 规范督导系统的职责 督教—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质量进行督导; 督管—对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管
理效果进行督导; 督学—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态度、内容、方法、
环境等进行督导。
42
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 检查和指导,其重点是:
学生对各种自主学习机会把握得如何; 对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得怎样; 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 学生主持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做得怎样;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能否满足学生
② 深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列入培养目标,并对教
育结果进行考核评估。 规范教育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的
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以法制、公德、文明为主要 内容的公民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道德观念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 主要内容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以陶冶高尚情操 为主要目的的文学、艺术教育;以尊重生命、关爱 病人、高尚医德为主要内容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
37
③ 针对学生需要,编写课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 一是帮助学生管理学习; 二是提供与学习相关的活动要点; 三是提供学习课程主题的相关信息。 学习指南要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到 什么程度?如何评价学习结果等。其主要 内容是:
38
概述—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内容等;
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课程后可以得到什么? 学习策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 学习机会—讲课、实习、小组教学、讨论、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