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房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简介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公用设备(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动力等)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考试依据文件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印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2003〕24号)二、报考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一)取得本专业(指公用设备专业工程中的暖通空调、动力、给水排水专业,见附件3,下同)或相近专业(见附件3,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三)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四)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资料讲解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资料讲解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集中控制室
• 集中控制室以单元控制室为中心,分层布置自动控制计算机房 、继电器室、变送器室、电缆夹层、空调设备室及其他工艺设 施、必要 的生活设施等。其中单元控制室和自动控制计算机 房的布置标高,应与汽机房运转层标高一致,相互连通,并有 良好的空调、照明、隔热、防尘、防振和防噪声措施。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除氧间布置
• 大容量机组的除氧器采用滑压运行时,除氧器给水箱的安装 标高,应保证在汽轮机甩负荷瞬态工况下,给水泵进口或给 水泵前置泵的进口不发生汽化。
• 300MW及以上机组的卧式加热器、汽动给水泵的前置泵以 及启动和备用的电动给水泵等,如条件合适(包括检修措施) ,宜布置在除氧间内。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汽轮机厂房辅助系统包括: • 冷却水系统、润滑油系统、电气配电系统、直流供
电系统、热工控制、压缩空气、厂用气体系统、抽 真空系统、化学系统、补水系统、厂房通风换热系 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 其中:润滑油系统布置需考虑防火要求,抽真空系 统考虑向厂房外排气,厂用气体系统考虑防气体泄 露、防爆。
型式宜为客货两用,起重量为1~2t,升降速度不宜小于 1m/s。电梯应能在锅炉本体各主要平台层停靠。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厂房进出口、楼梯、通道设置 主厂房出入口和各层楼梯、通道应符合下列要 求: • 汽机房和锅炉房底层两端均应有出入口。 • 当厂房纵向长度超过100m时,应增设中间出
入口和中间楼梯,其间距按不超过100m考虑 。 • 主厂房内的主要通道不宜曲折,宽度不应小于 1.5m,并宜接近楼梯和出入口。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设备检修、起吊
• 在汽机房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检修场和检修工具放置 场所。

汽机专业设计(DOC)doc资料

汽机专业设计(DOC)doc资料

第一章工程概况临邑恒利热电厂一期工程安装一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由邯郸煤炭设计院设计,江苏电建三公司临邑项目部施工,计划#1机组于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竣工。

主要设备规范1、汽轮机:CC15-4.9/1.27/0.785型,双抽冷凝式汽轮机,南京汽轮机厂生产。

2、发电机:QFW-18-2型,空气冷却汽轮发电机(短轴),南京汽轮电机厂生产。

3、锅炉:UG-75/5.3-M12型,单锅筒,循环流化床半露天煤粉炉,无锡锅炉厂产。

第一节设备布置及主要系统介绍1、主厂房内的主要设备布置一期工程汽机房总厂长42m,自①柱到⑧柱,由东向西布置,柱距6.0m,汽机房地主跨距21m,另外在汽机房B-C柱间布置有部分设备,汽机房内配有一台25T/8T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行车轨顶标高14. 5m,跨距16.5m,汽轮机运转层标高7.0m,汽轮发电机组纵向中心线位于④、⑤柱之间,距④柱3.5m,凝汽器纵向布置。

2、主汽及系统主蒸汽系统采用集中母管制,5.3Mpa/485℃的蒸汽自锅炉高温过热器联箱由φ273×20管道经固侧引至7.0m运转层B-C排间的主汽母管,母管管径φ273×20mm,由母管引出一路φ219×16管道经电动隔离门、流量喷嘴、电动闸阀,进入自动主汽门,经调节汽门后由两根导汽管引入高压缸,在汽缸中作功后的蒸汽由低压排汽缸排入凝汽器,同时,主蒸汽母管上引出一路φ219.1×16管道,分二路φ194×14管道经隔离门送至减温减压器,减压后的Pn=1.27Mpa、t=230℃的蒸汽送入热网供应相关的热用户。

3、凝给水系统本系统设置二台4N6型卧式凝结水泵,Q=30-50m3/h,H=61m,凝结水自凝泵出口后合并成一根φ133×4管道,经过汽封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后进入除氧器。

4、给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集中母管制,一期工程配备汽动给水泵一台,电动给水泵二台。

3000kw汽轮机施工方案

3000kw汽轮机施工方案

****有限公司3.4万吨蔗渣浆技改工程《3000kw汽轮发电机组》安装施工方案*****安装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2 0 0 0年8月第1页共37页目录一、工程概况二、主要工程量三、施工进度、施工网络图四、施工人员组织五、主要施工机具六、施工工艺七、管道安装技术措施八、质量管理措施九、施工技术措施十、安全技术措施十一、质量管理目标及验收规范十二、汽轮发电机组试运第2页共37页一、工程概况1、****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热电站一座,规模为3×1500kw背压机组配2×30t/h蔗渣煤粉锅炉。

汽机建于84年初,其中#3机建于94年。

现在原糖厂内扩建年产3.4万吨蔗渣浆技改工程,设计在原热电站端头扩建3000k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一台。

2、本汽轮机设备为青岛汽轮机厂制造;工程设计由中国轻工上海设计院设计。

设备安装由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进行施工。

3、本机组设备安装日期由2000年10月5日开工至2001年1月10日竣工,并试运发电投产。

4、本工程为扩建一台C3-2.35/0.981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组,其主要技术数据如下:4.1汽轮机型号:C3-2.35/0.981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生产厂:青岛汽轮机厂;额定功率:3000kw;额定转速:3000r/min;进汽压力:2.35MPa、+0.196;进汽温度:390℃、+10、-20;抽汽压力:0.981MPa、+0.294、-0.196;抽汽温度:310°C;第3页共37页额定抽汽量/最大抽气量:20/25t/h ; 4.2发电机型号:QF-3-2型发电机; 生产厂: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 额定功率:3000kw ; 额定转速:3000r/min ; 额定电压:10500V ; 功率因数:0.8 5、热力系统由于本工程为扩建汽轮机一台,因此热力系统均与老系统母管连接。

5.1主蒸汽系统:由原锅炉分汽缸接来,至本汽轮机主汽门。

华龙一号核电站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施工技术

华龙一号核电站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施工技术

华龙一号核电站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施工技术目录华龙一号核电站汽轮机基座运转层施工技术 (1)1 工程概况 (2)2 运转层施工重难点 (2)2.1 平台和构件尺寸大 (2)2.2 预埋件精度要求高 (3)2.3 混凝土浇筑难度大 (3)3 关键施工技术 (3)3.1 异形模板模块化施工 (3)3.2 高精度预埋件安装 (5)3.3 混凝土浇筑 (8)4 施工效果 (10)5 施工优化建议 (10)6 结语 (11)施工质量要求高。

汽轮机基座运转层平台尺寸大,南北向长58.6m,东西向宽20m。

梁高度和宽度相差较大,断面及预留孔洞复杂,钢筋分层多且密集。

2.2 预埋件精度要求高汽轮机基座运转层平台轴线、标高、预埋件偏差控制严格,精度要求高,其中预埋件标高允许偏差为±2mm,平面度允许偏差为±0.07%,平面位置高度允许偏差为±1mm。

部分预埋件需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以保证精度。

2.3 混凝土浇筑难度大汽轮机基座运转层平台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体量大,且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难度大。

3 关键施工技术3.1 异形模板模块化施工根据运转层特点,本工程采用普通模板与异形模板组合施工,异形模板主要采用模块化、标准化施工技术,由工厂统一加工制成定型模板,运至现场后进行整体吊装。

采用异形模板的结构和部位包括低压支持轴承箱牛腿、弹簧隔振器支撑、竖向窄缝(狭小空间)、蒸汽管道、三角形阳角、贯穿洞口等。

3.1.1低压支持轴承箱牛腿模板低压支持轴承箱在横梁CB2,CB4一侧和横梁CB3两侧各有1个异形牛腿,每个牛腿由13面组成。

因牛腿面多、结构复杂、尺寸大(长4 400mm、宽1 100mm、高1 320mm),牛腿模板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牛腿模板由15mm厚覆面胶合板、30mm厚衬板、60mm×100mm木方组成,在加工车间按1∶1比例放样制作,模板内侧面板组成13面牛腿结构形状(见图2a),外侧面板为4面(见图2b),中间通过衬板、木方等龙骨拼装固定,可保证模板整体稳定性及受力性能。

汽机专业主要施工方案

汽机专业主要施工方案

汽机专业主要施工方案6.3.1 汽轮机本体安装方案6.3.1.1 作业程序施工准备→基础检查验收→垫铁配置安装→台板研刮组合→轴承座清理检查→滑销系统检查→轴承轴瓦清理检查→低压缸清理组合→前轴承箱及高中压缸下半就位初步找正→转子检查→低压缸与转子找中心→低压缸负荷分配及垫铁调整→高中压转子找中心→滑销系统间隙测量调整→对轮中心调整找正→汽缸内部部套找中心→排汽装置与低压缸连接→导汽管及抽汽管道与汽缸联接→低压及高、中压汽缸通流间隙调整→低压缸及高、中压缸定位→汽轮机扣大盖→连通管安装→电动盘车检修安装→基础二次浇灌→联轴器中心复查及连接→轴瓦及油挡间隙测量调整→轴承箱扣盖→化妆板安装;所有施工均采用汽机房内的两台行车完成。

6.3.1.2 基础几何尺寸检查按主厂房控制方格网图上的纵横中心线,根据图纸给定偏移尺寸确定基础中心线位置,从前箱到发电机用钢丝拉一条纵向中心线并架设低压缸及发电机的横向中心线。

用三角形法检查纵横向中心线是否垂直,确认符合要求后,用线坠将中心线位置投影到基础埋件或基础边缘角铁的框架上,并用样冲打出记号。

根据基础中心线检查地脚螺栓及各定位预埋件的实际位置,并做好记录。

6.3.1.3 垫铁布置安装按制造厂设计的垫铁布置图,在基础上用墨线弹出垫铁位置;用工艺平垫铁和铁水平检查垫铁与基础接触情况,垫铁与基础接触应密实、平整;测量各块垫铁位置的标高,计算出每块垫铁的总厚度,根据垫铁位置图配置垫铁。

6.3.1.4 台板与汽缸(轴承座)的刮研组合将汽缸下半或轴承座翻转,使滑动面朝上,反复修刮,当台板与汽缸研刮接近合格时,装上纵向滑销继续研刮,直至台板与汽缸接触面积达到75%以上。

检查台板滑动面每25mm×25mm 范围内应有接触点3-5点,且分布均匀,四周间隙用0.05mm 塞尺检查不入。

台板与汽缸试组合:检查联系螺栓丝扣是否松旷,拧入螺栓后台板与螺栓四周留1mm 以上的间隙,并且在汽缸膨胀方向满足机组运行膨胀的要求。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 以凝结水或除盐水作工业水时,应采用闭式系统。 • 在开式工业水系统中,可不设工业水箱。 • 在闭式工业水系统中,宜设高位水箱、回水箱、水泵及水
—水冷却器或其他冷却设备。 • 大容量机组纵向布置时,冷却水泵不宜设在汽机房内。
合作愉快
型式宜为客货两用,起重量为1~2t,升降速度不宜小于 1m/s。电梯应能在锅炉本体各主要平台层停靠。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厂房进出口、楼梯、通道设置 主厂房出入口和各层楼梯、通道应符合下列要 求: • 汽机房和锅炉房底层两端均应有出入口。 • 当厂房纵向长度超过100m时,应增设中间出
入口和中间楼梯,其间距按不超过100m考虑 。 • 主厂房内的主要通道不宜曲折,宽度不应小于 1.5m,并宜接近楼梯和出入口。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汽机房布置 • 300MW及以上机组的汽机房运转层宜采用大平台布
置形式。除安装检修场外,可作三层布置:底层布置 辅机设备,中间层发电机侧宜布置厂用配电装置, 运转层用作检修场。 • 主厂房内各主、辅机应有必要的检修空间、安放场地 和运输通道。主厂房底 层的纵向通道宜贯穿直通, 并在其两端设置大门,另外在零米层中间检修场靠A 列柱处也宜设置大门,并与厂区道路相连通。当主变 压器在汽机房内检修时,还应满足主变压器运输和吊 壳的需要。 • 在主厂房内还应设置供运行、检修用的横向通道。
汽轮机厂房设备布置原则
• 当入口容器内的水为饱和水时,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倒灌 高度才能避免汽蚀,保证泵入口处pk>pv。
• 在电厂中,凝结水泵、给水泵、低加疏水泵和MSR疏水 泵都需要这样布置。
• 同时,为了降低入口管道的沿程 阻力,入口管道长度应短而直, 减少不必要的弯头。 选较大内径降低供水流速, 入口阀门及入口滤网的 也应选择低阻力。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2019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2019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2019版)一、热力专业1. 燃料与燃烧1.1 熟悉锅炉常用燃料的分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1.2 熟悉锅炉常用燃料的成分组成和成分分析方法,掌握成分分析数据不同“基”之间的换算。

1.3 熟悉燃料高、低位发热量区别,掌握各种发热量的计(估)算和换算。

1.4 了解燃烧的物理化学反应和条件,熟悉各类燃料的燃烧方式、过程和方法及燃烧污染物的生成。

1.5 掌握燃料燃烧所需理论和实际空气量、燃烧所产理论和实际烟气量及烟气焓的计(估)算方法。

2. 锅炉2.1 了解锅炉分类、参数系列及作用,熟悉工业锅炉的型号。

2.2 了解链条炉、室燃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和特点,了解热水和蒸汽的生产过程。

了解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冷凝式锅炉节能原理和特点,了解垃圾焚烧方式和处理的目标。

2.3 了解锅炉热平衡测试方法,掌握锅炉各项热损失和热效率的计(估)算方法。

2.4 了解锅炉各类受热面的设计特点和结构布置,熟悉炉膛容积和炉排面积设计方法,掌握锅炉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预防方法。

2.5 了解自然循环和直流循环锅炉水动力学的特性。

2.6 了解锅炉强度计算方法,熟悉锅炉常用钢材。

3. 汽轮机3.1 了解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熟悉各种级内损失,掌握级的内功率和内效率的计算。

3.2 了解多级汽轮机的技术特点,掌握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的计算,熟悉汽轮机的分类及选用。

3.3. 了解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及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熟悉供热汽轮机的工况图。

3.4 熟悉凝汽系统和设备的工作过程,熟悉凝汽器的传热与真空计算方法。

3.5 熟悉汽轮机轴封、油、循环冷却水等辅助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6 了解燃气轮机的原理和结构,熟悉燃气轮机的分类和应用,了解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原理及系统中汽轮机的特点。

4.锅炉房工艺设计4.1 掌握锅炉房位置选择和设备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4.2 掌握锅炉房规模的确定和锅炉的选择。

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工艺流程

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工艺流程

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工艺流程直接空冷是指汽轮机排汽在空冷凝汽器中被空气冷却而冷凝成凝结水。

排汽与空气之间的交换是在表面式空冷凝汽器内完成的。

直接空冷的冷源是空气,热介质是饱和蒸汽。

处于真空状况下的汽轮机排汽经排汽管道至凝汽器中,冷空气在散热器翅片管外侧流过,将管内饱和蒸汽冷凝。

冷凝后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至汽轮机回热系统,最后回至锅炉。

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由主排汽管道引出汽机房A列外,垂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改为水平管道,再从水平管道分出若干支管分别与空冷凝汽器顶部的蒸汽分配管相连。

蒸汽从顺流空冷凝汽器上部配汽管进入,与空气进行表面换热后冷凝,未凝结的蒸汽、空气混合物从逆流散热器下部进入,进一步冷凝,然后由抽气器抽出排入大气。

冷凝水由凝结水管汇集,排至凝结水箱,由凝结水泵升压,送至锅炉给水系统。

直接空冷系统工作原理在直接空冷系统中,既要提高传热性能,又需防止凝结水冻结,空冷凝汽器绝大多数采用顺逆流联合方式的结构,即由顺流(指蒸汽和凝结水的相对流动方向一致)管束和逆流管束两部分组成。

顺流管束是冷凝蒸汽的主要部分,可冷凝80%左右的蒸汽。

剩余蒸汽携带不凝气体进入逆流式管束,在其中蒸汽由下而上,凝结水由上而下。

设置逆流管束主要是为了能够比较顺畅地将系统内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排出,避免运行中在空冷凝汽器内的某些部位形成死区、冬季形成冻结的情况,同时因为逆流式空冷凝汽器还要冷凝剩余的部分排汽,在空冷凝汽器翅片管热交换过程中,排汽与管外空气热交换包含了与管壁凝结水膜的热交换。

此时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管束,其管内的水膜被加热,保持较好的等温状态而避免了冻结。

以我厂二期空冷系统为例,空冷凝汽器一共分8列,每一列共7个单元,其中第1、2、4、5、7单元为顺流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10个翅片管束,每个管束有40根翅片管;第3、6单元为混流单元,每个混流单元的10个翅片管束中6个管束为逆流管束,4个管束为顺流管束,即逆流管束占混流单元的3/5。

注册动力教材三级目录整理(2019)

注册动力教材三级目录整理(2019)

第一章燃料与燃烧第一节.燃料一. 燃料分类与性质(一)固体燃料(煤)的性质 (1)(二)液体燃料的性质 (2)(三)气体燃料的性质 (4)二. 燃料的成分与成分分析(一)固体燃料(煤)和液体燃料的成分 (6)(二)煤的成分分析 (6)(三)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7)(四)燃油的成分分析及换算 (7)(五)气体燃料的成分 (7)三. 发热量(一)相同基高、低位发热量间的换算 (8)(二)不同基高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8)(三)不同基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8)(四)固体、液体燃料发热量的估算 (8)(五)气体燃料发热量的计算 (9)四. 我国常用燃料的特性(一)煤的分类简介 (9)(二)我国工业锅炉用煤分类及其代表煤种 (11)(三)常用燃油特性 (12)(四)常用燃气特性 (15)第二节.燃烧基本概念一. 燃烧的基本原理(一)化学反应原理 (17)(二)质量作用定律 (17)(三)阿累尼乌斯定律 (18)(四)链锁反应 (18)二. 气体燃料的燃烧(一)燃气的着火 (18)(二)火焰的传播 (19)(三)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19)(四)火焰的稳定 (20)1.脱火及其防止措施2.回火及其防止措施三. 液体燃料(燃油)的燃烧(一)燃油的燃烧过程 (22)(二)燃油的雾化 (22)(三)油滴的燃烧 (23)(四)油雾炬的燃烧 (23)四. 固体燃料(煤)的燃烧(一)煤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 (23)(二)燃煤锅炉的几种燃烧方式 (25)五.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一)烟尘的生成机理 (25)(二)二氧化硫的生成机理 (25)(三)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26)第三节.燃烧计算一. 燃烧空气量计算(一)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28)(二)理论空气量的估算 (28)(三)实际空气量的计算 (29)二. 燃烧产物烟气量的计算(一)固体、液体燃料燃烧烟气量的计算 (30)(二)气体燃料燃烧烟气量计算 (30)(三)燃料燃烧烟气量的估算 (31)三. 烟气焓的计算第二章锅炉原理第一节.概述一. 锅炉的类型及分类(一)锅炉的类型 (35)(二)锅炉的参数系列和技术经济指标 (35)二. 锅炉的工作原理(一)锅炉的基本构造 (37)(二)锅炉的工作原理 (37)1.燃烧过程2.传热过程(炉膛出口烟温限定)3.水的受热和气化过程(三)锅炉的燃烧分类 (38)(四)层燃锅炉 (39)1.链条炉2.抛煤机链条炉(五)室燃炉 (41)1.燃烧器分类2.燃烧器在炉膛内的布置3.燃烧器的结构(六)循环流化床炉 (45)(七)几种较新型式锅炉或燃烧技术 (46)第二节.锅炉的热平衡一. 锅炉的热平衡组成及热效率(一)热平衡方程 (50)(二)锅炉的热效率 (50)二.带入锅炉的热量Qr (50)三.锅炉的有效利用热Q1 (52)四.锅炉的热损失(一)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或q4 (52)(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或q3 (54)(三)排烟损失Q2或q2 (54)(四)过量空气系数与漏风系数 (55)(五)散热损失Q5或q5 (57)(六)灰渣物理热损失Q6或q6 (58)(七)燃料消耗量 (58)二. 锅炉热平衡测试(一)热平衡测试方法 (58)(二)燃料与灰渣的分析 (61)(三)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63)(四)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测定 (63)第三节.锅炉受热面的结构布置一. 辐射受热面的结构布置(一)水冷壁的结构及布置 (64)(二)炉膛形状与尺寸的确定(qv 、qF) (64)(三)炉膛的有效辐射受热面 (65)二. 对流受热面的结构及布置(一)锅炉管束的结构及布置 (65)(二)过热器的结构及布置 (65)(三)尾部受热面的结构及布置 (66)(四)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68)第四节.锅炉水动力学一. 水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一)锅炉的水动力系统和锅炉形式 (68)(二)自然循环回路和水动力特性 (69)(三)管内气液两相流体的基本特性 (70)二. 自然循环回路的设计原则(一)水循环全特性曲线 (70)(二)影响自然循环可靠性的因素 (70)(三)设计原则 (71)三. 热水锅炉的工作特性(一)强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特性 (72)(二)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特性 (72)第五节.锅炉的强度计算一. 元件强度的常规计算(一)材料和许用应力 (73)(二)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 (74)(三)其它元件的强度计算 (76)二. 系统的强度第三章汽轮机原理第一节.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一. 概述(一)汽轮机设备的组成和作用 (78)(二)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79)二. 蒸汽在喷嘴和动叶通道中的流动过程(一)蒸汽在喷嘴通道中的流动过程 (80)(二)蒸汽在动叶通道中的流动过程 (79)三. 冲动式与反动式汽轮机(一)级的分类 (80)(二)反动式汽轮机 (82)(三)冲动式汽轮机 (82)(四)级内损失 (82)(五)级的内功率和效率 (84)第二节.多级汽轮机一. 多级汽轮机的技术特点(一)多级汽轮机的优越性 (84)(二)多级汽轮机的结构(转速110%-112%) (85)(三)提高单机最大功率的途径 (87)(四)关于临界转速 (88)二. 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一)相对内效率 (88)(二)绝对内效率 (89)(三)热耗率 (89)(四)汽耗率 (89)三. 汽轮机的分类及选用(一)汽轮机的分类 (91)(二)汽轮机类型的标识 (92)(三)汽轮机的选用 (92)第三节.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一. 汽轮机的负荷特性(一)关于费留盖尔简化公式 (94)(二)参数对运行安全的影响 (95)1.主蒸汽“超压”2.“超温”和“骤冷”3.真空“恶化”4.小容积流量工况5.高压加热器停用工况(三)变工况对经济性的影响 (96)(喷嘴、节流、滑压调节的特点)二. 关于滑压运行 (97)三. 供热汽轮机的工况图 (97)第四节.汽轮机的凝气设备一. 凝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一)凝气设备的作用及组成 (99)1.凝气设备的作用2.凝汽器3.凝结水泵(二)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 (101)二. 管束布置及真空除氧 (102)三. 抽气设备(一)抽气器 (103)(二)真空泵 (104)第五节.汽轮机辅助系统一. 轴封系统(一)轴封系统功能及特点 (104)(二)轴封系统示例 (105)二. 油系统(一)油系统功能 (105)(二)油系统组成 (107)1.油泵2.油箱3.冷油器4.油净化装置5.油压调节和低油压保护三. 冷却供水系统(一)重视水资源利用 (107)(二)供水方式 (108)(三)冷却设施 (109)(四)循环水泵及泵房 (110)(五)干式冷却系统 (110)1.直接冷却系统(GEA系统)2.采用射流式凝汽器的间接冷却系统(海勒系统)3.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冷却系统(哈蒙系统)第六节.燃气轮机一. 燃气轮机基本原理 (111)二. 燃气轮机分类、应用(一)按工质的热力循环来分 (111)(二)按结构分类 (111)(三)按燃气轮机的用途分类 (112)三. 燃气轮机主要结构(一)构成 (112)(二)压气机 (112)(三)燃烧室 (113)(四)燃气涡轮(透平) (114)四. 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基本比较 (114)五.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六.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一)联合循环基本原理 (115)(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汽轮机 (115)第四章锅炉房工艺设计第一节.锅炉房布置一. 锅炉房位置选择 (117)二. 多层或高层建筑内锅炉房布置 (117)三. 锅炉房布置的一般原则 (118)四. 锅炉间的设备布置 (118)第二节.锅炉选择一. 供热介质和参数的选择(一)工业锅炉供热系统热介质 (120)1.蒸汽(优点及缺点)2.热水(优点及缺点)3.选择供热介质的原则(二)供热介质参数的选择 (121)二. 锅炉设备选择原则 (121)三. 锅炉台数的确定 (122)第三节.锅炉烟风系统一. 风机选择原则 (122)二. 风机选择计算(一)鼓风机的风量计算 (122)(二)鼓风机的风压 (123)(三)引风机的风量 (123)(四)引风机的风压 (123)(五)二次风机的选择 (124)(六)风机及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24)(七)风机性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修正 (124)三. 风烟管道设计及计算(一)风烟管道设计要点 (125)(二)风烟管道设计计算 (126)1.风烟道流速和断面尺寸的确定2.风烟道的阻力计算四. 烟囱计算(一)烟囱高度的确定(烟囱抽力计算) (127)(二)烟囱出口直径 (128)(三)烟囱阻力 (129)第四节.锅炉给水处理一. 锅炉水质标准(一)蒸汽锅炉 (129)1.蒸汽质量标准2.电站锅炉炉水质量标准3.电站锅炉给水质量标准4.工业蒸汽锅炉给水质量标准(二)热水锅炉水质标准 (134)(三)汽轮机凝结水质量标准 (134)(四)补给水质量标准 (135)(五)减温水质量标准 (135)(六)热网补充水质量标准 (135)二. 锅外水处理(一)钠离子交换软化 (136)(二)软化除碱 (140)(三)水的离子交换除盐 (145)(四)再生液制备系统 (145)1.氯化钠(食盐)溶液制备系统及计算2.硫酸、盐酸溶液的制备系统的计算(五)反渗透 (150)(六)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154)三. 锅内水处理(一)锅内加药水处理原理 (157)(二)全部锅内加药水处理 (157)1.全部锅内加药处理适用范围2.加药量估算(三)辅助加药水处理 (158)(四)锅炉给水调PH值加氨处理 (158)(五)加药设备及管路系统示例图 (159)四. 给水除氧系统(一)热力除氧 (159)1.热力除氧的特点2.热力除氧的分类3.热力除氧管道系统4.热力除氧器滑压运行5.除氧器并列运行时的热力系统6.热力除氧器加热蒸汽量计算(二)真空除氧 (161)(三)化学除氧 (162)1.药剂除氧(加药量计算)2.钢屑除氧(四)解析除氧 (163)五. 锅炉排污(一)排污系统组成 (164)(二)排污量计算 (165)(三)排污扩容器的容积计算 (165)(四)排污系统及排污水的回收利用 (166)(五)锅炉排污系统实例 (167)第五节.锅炉给水设备一. 锅炉给水泵和给水箱(一)锅炉给水泵的选择 (168)1.锅炉给水泵流量计算2.锅炉给水泵扬程计算3.离心式锅炉给水泵变工况换算4.离心式锅炉给水泵电动机功率N计算5.水泵的汽蚀和汽蚀余量6.锅炉给水泵的配置(二)锅炉给水箱的选择 (170)二. 凝结水泵和凝结水箱(一)凝结水泵选择 (170)(二)凝结水箱的选择 (171)第六节.锅炉房燃料贮运系统一. 燃煤锅炉房的贮运煤系统(一)燃煤运输量计算 (171)(二)燃煤存贮设施 (171)1.堆煤场储量2.堆煤场面积计算3.煤场面积计算4.炉前煤仓储存量确定5.炉前煤仓和溜煤管的倾斜角度(三)贮煤场的装卸机械设备 (173)(四)锅炉房内的燃料机械输送设备选择 (175)二. 煤粉制备(一)煤粉的主要特性 (178)1.VTI可磨性指数和HGI哈氏可磨性指数2.煤的冲刷磨损指数Ke3.煤的燃烧特性4.煤的爆炸特性5.煤粉细度(二)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类型及其选择 (180)(三)制粉系统主要附属设备和部件的选择 (183)1.原煤仓(倾斜角度规定)2.给煤机3.煤粉分离器4.煤粉仓(倾斜角度规定)5.给粉机和输粉机(四)制粉系统管道设计 (184)(五)煤粉制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185)三. 燃气锅炉房的燃油储运和燃烧设施(一)油库总体布置 (187)1.油库布置原则2.油库分级3.石油库中油品火灾危险性分类(二)油罐区布置 (168)1.油罐区按下列要求成组布置2.地上油罐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油罐及附件选型(充装系数)(三)燃油燃气锅炉辅助燃烧设施 (190)1.锅炉油点火系统2.燃烧器3.日用油箱4.炉前重油加热器(合理流速)5.日用油箱加热计算(重油温度<90℃)6.燃油过滤器7.燃油油泵的结构及选择8.燃气调压站9.燃油燃气锅炉燃烧系统的防暴及附件 (195)(1)油品或燃气的爆炸极限(2)燃油燃气锅炉炉膛爆炸原因(3)燃油燃气锅炉炉膛防爆措施(4)防爆门的类型(5)呼吸阀(6)阻火器(7)呼吸阀选择第七节.灰渣贮运系统一. 除灰渣系统的选择(一)水力除灰渣系统(优点缺点) (197)(二)气力除灰渣系统(正压、负压优缺点) (197)(三)机械除灰渣系统 (198)二. 灰渣贮运(一)灰渣场 (198)(二)灰渣斗 (198)(三)灰库 (199)三. 除灰渣系统设计与主要计算(一)灰渣产生量计算 (199)(二)水利除灰渣系统 (200)(三)气力除灰系统 (201)(四)机械除灰系统 (202)第八节.热水供热系统一. 热水锅炉供热系统形式(一)高、低温热水系统 (202)(二)主供热管道系统 (202)二. 热水系统的定压及补水(水温对应的气化压力)(一)利用软化水或锅炉连续排污定压系统 (204)(二)利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 (204)(三)利用补水泵定压系统 (204)(四)气体定压方式 (208)(五)补水泵的选择 (209)第九节.锅炉烟气净化一. 有关锅炉烟气排放标准和规定 (209)二.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一)烟尘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 (209)(二)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 (209)(三)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 (210)三. 锅炉大气污染物防治原理、技术特点与设计要点(一)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方法 (210)(二)锅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 (211)(三)锅炉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211)第五章汽轮机房工艺设计第一节.发电厂热力系统一.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215)二. 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一)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概念 (220)(二)主蒸汽系统 (223)(三)给水系统 (224)(四)回热系统的全面性热力系统 (225)1.回热系统的特点2.除氧器的运行(五)全厂公用汽水系统 (227)1.公用辅助蒸汽系统2.工业水系统3.全厂疏放水、放气系统4.汽网的供气系统及其设备(六)发电厂全面热力系统举例…………………230 三. 凝气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一)锅炉中能量损失 (232)(二)主蒸汽管道的散热损失 (233)(三)汽轮机中的能量损失 (233)(四)冷源损失 (233)(五)发电机中的能量损失 (233)(六)凝气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 (233)第二节.热力系统主要设备选择一. 除氧器 (233)二. 给水泵(一)给水泵的容量和台数 (234)(二)给水泵的扬程 (234)(三)减温减压器 (235)(四)疏水扩容器 (235)三. 热网加热器第三节.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一. 概述 (236)二. 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 (236)三. 热电联产热电比 (237)四. 热电成本分摊比 (237)五. 热化发电率 (237)第四节.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一. 概述(一)设计压力 (238)(二)设计温度 (239)(三)设计安装温度 (239)(四)管道的公称压力和公称通径 (239)(五)水压试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 (239)(六)管子材质 (240)(七)许用应力 (241)二. 管子的选择(一)管径选择 (241)(二)壁厚计算 (242)(三)管子类别选择 (244)三. 管道附件的选择(一)一般规定 (244)(二)选择原则 (244)(三)附件材料 (247)四. 管道及附件的布置(一)主厂房内汽水管道布置原则 (247)(二)附件布置原则 (208)(三)管道的补偿 (249)(四)管道的冷紧 (250)五. 水力计算(一)一般规定 (250)(二)介质比体积变化不大的管道 (252)六. 支吊架设计(一)一般规定 (253)(二)支吊架间距 (255)(三)支吊架荷载 (255)(四)弹簧选择 (258)第五节.发电厂主厂房布置一. 主厂房布置的原则和形式(一)布置原则 (260)(二)布置形式 (261)(三)主厂房的柱距、跨度 (262)二. 主厂房的设备布置(一)锅炉间的设备布置 (262)(二)汽机间的设备布置 (262)(三)除氧间布置 (265)(四)煤仓间布置 (265)第六节.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工艺设计和分布式能源系统一. 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工艺设计(一)燃料供应设备及系统 (266)(二)燃气轮机设备及系统 (266)(三)燃气轮机发电模式 (267)(四)余热锅炉配置 (270)(五)汽轮机配置 (271)(六)主厂房布置 (271)(七)中小型天然气燃气轮机电厂的环保状况 273 (八)中小型天然气燃气轮机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二. 分布式能源系统(一)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 (273)(二)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负荷 (273)(三)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四)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要点 (274)(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第六章热力网及热力站第一节.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一. 热力管道的布置原则(一)热力管道布置的综合因素 (276)(二)热力管道布置的总原则和具体要求 (276)二. 热力管网的布置形式三. 架空敷设(一)优先选用架空敷设的几种情况 (277)(二)低支架敷设 (277)(三)中支架敷设 (277)(四)高支架敷设 (277)(五)跨越河流敷设 (278)(六)管道支架结构形式 (278)四. 地沟敷设(一)通行地沟敷设 (278)(二)半通行地沟敷设 (279)(三)不通行地沟敷设 (279)(四)管沟和检查室布置 (279)五. 直埋敷设(一)热水管道直埋敷设 (279)(二)蒸汽管道直埋敷设 (380)(三)敷设尺寸 (281)第二节.热力管道系统一. 热力管道种类及参数(一)蒸汽管道 (281)(二)凝结水管道 (281)(三)热水管道 (281)二. 蒸汽管道系统 (282)三. 凝结水管道(一)凝结水回收原则 (282)(二)凝结水系统的分类 (282)四. 热水管道系统1.热水制备方式 (283)2.热水系统的定压方式 (283)3.多热源供热系统 (284)4.用户连接方式 (284)第三节.热力管道水力计算一. 概述二. 热负荷(一)热负荷典型曲线 (284)1.生产热负荷曲线2.供暖(空调)热负荷曲线3.生活热水供应热负荷曲线4.热化系数(二)热源的热负荷计算 (287)1.最大计算热负荷2.平均热负荷3.全年耗热量(三)热力网的设计流量G计算 (288)三. 常用数据(一)常用流速ω和粗糙度k (289)(二)摩擦阻力系数 (289)(三)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比值 (290)四. 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一)管径计算 (291)(二)管道压力损失计算 (291)五. 蒸汽管网水力计算(一)蒸汽管 (291)(二)凝结水管 (292)六.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 (292)七. 水压图(一)绘制水压图时,水力工况应满足的条件 (293)1.静水压线2.供水压线3.回水压线4.供回水压差5.循环泵和中继泵吸入侧的最低压力(二)水压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293)(三)典型系统的水压图 (295)1.旁通管定压水压图2.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水压图3.回水干管设置中继泵水压图4.供水干管设置中继泵水压图5.双热源水压图6.环网水压图7.长距离…输送水压图8.凝结水管网水压图9.管道热补偿及管道支架第四节.管道热补偿及管道支架一. 管道热伸长 (299)二. 管道热补偿(一)自然补偿 (301)1.自然补偿选用原则2.自然补偿管段短臂长度计算(L型、Z型)(二)方形补偿器 (301)(三)套筒补偿器 (302)(四)波纹管补偿器 (302)(五)球形补偿器 (304)三. 支架荷载(一)垂直荷载 (305)(二)沿管道轴向的水平荷载 (306)(三)与管道轴向交叉的侧向水平荷载 (309)四.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五.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实例第五节.管子和管道附件一. 管子和管道附件的标准化 (313)二. 管子 (314)三. 常用阀件(一)阀件的选用 (315)1.阀件的分类2.阀件的温压表3.阀件的流体阻力损失和流量计算(二)有关阀件的计算 (318)1.安全阀的计算(安全阀阀座内径)2.减压阀的计算(减压阀阀座直径)第六节.管道保温及防腐一. 概述 (318)二. 保温材料 (319)三. 管道保温结构 (320)四. 保温计算 (321)五. 金属腐蚀、涂料及防腐 (322)第七节.热力站一. 热力站的规模 (323)二. 热力站的连接方式的选择 (323)三. 换热器的选择计算 (324)(一)计算热负荷1.采暖换热器计算用热负荷2.生产工艺热负荷(1)循环水量的计算 (324)(2)蒸汽耗量计算 (324)(3)两级换热器换热量分配计算 (325)3.生活热水换热器(二)传热系数的计算 (326)(三)计算温差 (327)(四)传热面积计算(1.05-1.1系数) (328)(五)换热器阻力计算(推荐流速) (328)四. 水泵的选择(一)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328)(二)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补水泵的选择 (329)(三)热力网加压泵选择 (329)五. 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定压和补水 (329)六. 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采用的混水装置 (329)七. 凝结水回收 (330)八. 阀门及仪表 (330)九. 热力站的系统及布置 (331)第八节.热力网的供热调节一. 运行调节的基本方程式 (333)二. 质调节 (333)三. 量调节 (334)四.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334)(一)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法(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的计算公式五. 间歇调节(工作时间计算) (335)第七章制气原料的特性和评价第一节.煤炭一. 中国煤炭的分类 (336)二. 衡量、评价煤质的特性指标和方法 (339)(一)煤的工业分析 (339)1.煤中的水分2.煤中矿物质和煤的灰分产率3.煤的挥发份和固定炭(二)煤中有机质的元素分析 (342)1.碳和氢的分析2.氮的分析3.硫的分析4.氧的分析(三)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 (344)(四)煤的发热量及其与煤质的关系 (345)1.氧弹量热法的测定原理2.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3.煤的恒容低位发热量(发热量的换算)(五)煤的岩相组成、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 (346)1.煤的密度(孔隙率的计算)2.煤的机械性质(硬度、脆度、可磨性HGI)3.煤的热性质(质量热容、导热性)4.煤的光学性质(反射率、透光率)5.煤的电性质6.煤的固态胶体性质三. 炼焦制气用煤的工艺特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350)(二)煤粘结性与结焦性的主要测定方法 (351)1.坩埚膨胀序数法2.罗加指数法3.粘结指数法4.胶质层指数5.奥亚膨胀度(三)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 (352)1.粘结性烟煤受热时发生的变化(3个阶段)2.煤在热解过程的化学反应3.煤的粘结与成焦机理(胶质体概念)(四)煤的低温干馏试验(铝甄法) (355)四. 气化用煤的工艺特性(一)煤的反应性 (355)(二)煤的机械强度(试验方法、分级) (356)(三)煤的热稳定性(分类) (356)(四)煤的结渣性 (357)(五)煤灰的熔融性和灰粘度 (357)(六)煤的氧化、风化与自燃 (359)第二节.轻油制气及改质制气原料一. 轻油制气原料(一)轻油制气原料的来源 (359)(二)石脑油的性质及制气用指标要求 (360)二. 改质制气原料第八章制气原理及工艺第一节.炼焦制气原理及工艺一. 煤的成焦过程及气体析出途径(一)煤的成焦过程 (361)(二)气体析出途径 (361)二. 炼焦用煤的基本要求、配煤和焦炭质量(一)炼焦用煤的基本要求 (362)(二)配煤工艺 (363)(三)焦炭性质 (364)三. 现代焦炉的结构和主要设备(一)焦炉炉体结构 (367)1.我国常用的JN型焦炉结构特点2.焦炉炉体(二)炼焦工艺设备 (371)1.护炉铁件2.干馏煤气导出系统3.加热系统4.湿熄焦系统(三)焦炉机械 (373)1.顶装焦炉机械2.侧装(捣固)焦炉机械四. 焦炉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一)焦炉物料平衡 (377)(二)焦炉热量平衡 (378)(三)焦炉热效率和热工效率 (379)(四)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热工效率的途径 (379)五. 焦炉流体力学基础(一)焦炉实用气流方程式 (380)(二)阻力、压力差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381)(三)废气循环 (381)(四)变量气流方程 (382)(五)烟囱高度计算 (383)六. 干法熄焦(一)干熄焦工艺流程 (384)(二)干熄焦主要工艺设备 (384)第二节.煤炭常压气化原理及工艺一. 连续与间歇煤制气气化原理及基本过程(一)煤制气气化原理 (384)(二)连续煤制气气化基本过程 (385)(三)间歇煤制气原理 (385)二. 气化用煤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要求(一)煤的选择原则 (386)(二)我国主要煤种的煤制指标.....................387 三. 普通煤气发生炉、水煤气发生炉、两段煤气发生炉、两段水煤气发生炉等的特点和结构 (387)(一)普通煤气发生炉 (387)(二)水煤气发生炉 (391)(三)两段煤气发生炉 (391)(四)两段水煤气发生炉 (392)四. 气化过程计算气化效率和热效率的计算 (395)五. 气化工艺流程(一)煤气发生站的生产工艺流程 (397)1.热煤气发生站的生产工艺流程2.无烟煤冷煤气发生站生产工艺流程3.烟煤冷煤气发生站生产工艺流程(二)两段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流程 (399)1.热煤气生产工艺流程2.两段煤气发生炉热脱焦油煤气生产工艺3.两段煤气发生炉冷煤气生产工艺流程(三)水煤气发生炉生产工艺流程 (400)(四)两段水煤气发生站生产工艺流程 (401)1.鼓风阶段2.上吹阶段3.下吹阶段4.一吹净、二吹净阶段六. 气化煤气站主要附属设备(一)旋风除尘器 (402)(二)双竖管 (402)(三)电气滤清器 (403)(四)洗涤塔 (404)(五)间接冷却器 (405)(六)废热锅炉 (406)(七)过热器 (406)(八)燃烧室 (407)(九)脱硫塔和脱硫箱(脱硫剂用量计算) (407)(十)空气鼓风机 (407)1.设计条件下的流量计算2.计算实例3.设计条件下的全压计算(十一)煤气排送机(煤气加压机) (408)1.设计条件下的流量计算2.设计条件下的全压计算(十二)煤气罐、循环生化炉的煤气缓冲罐 (409)第三节.碎煤移动床加压气化原理及工艺一. 碎煤移动床固态排渣加压气化过程(一)气化特点 (409)(二)碎煤移动床固态排渣加压气化炉的机构和主要设备 (411)二. 碎煤移动床固态排渣加压气化对煤质的要求(一)煤粒径 (413)(二)煤种水分含量 (413)(三)煤的粘结性 (414)(四)煤中灰分及灰熔点 (414)(五)煤的活性 (414)三. 各种条件对气化过程的影响(一)气化温度 (415)(二)蒸汽氧气比 (415)(三)气化压力 (416)(四)气化剂温度 (416)(五)气化强度及生产能力 (416)四. 气化过程主要指标及计算(一)煤气的产率 (417)(二)气化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 (417)五. 碎煤移动床固态排渣加压气化工艺流程六. 碎煤移动床液态排渣加压气化与固态排渣加压气化的比较 (420)第四节.轻油制气和天然气改质制气原理及工艺一. 轻油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原理及工艺(一)轻油制气的分类及基本原理 (423)(二)轻油常压间歇式催化裂解法的特点 (423)二. 轻油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工艺流程及制气过程(一)天然气间歇循环催化改质原理及工艺 (426)(二)制气系统及其他辅助生产系统 (426)第九章煤气净化、副产品回收与加工第一节.焦炉煤气净化、冷却和排送一. 焦炉煤气的概述 (428)(一)荒煤气的生产(二)荒煤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三)净煤气二. 焦炉煤气净化 (429)(一)煤气净化的功能(二)煤气净化的流程三. 焦炉煤气的冷却与排送 (431)(一)荒煤气在集气管内的冷却(二)煤气在初冷器内的冷却(三)焦油氨水分离(四)煤气中焦油雾的分离及煤气排送第二节.焦炉煤气的脱硫、脱氰一. 干法脱硫 (433)二. 湿法脱硫、脱氰 (434)1、改良ADA法2、HPF法3、真空碳酸盐法4、氨水法(AS法)(一)氨和硫化氢的洗涤 (438)(二)氨和硫化氢的解吸 (439)(三)氨分解和硫回收 (440)第三节.焦炉煤气的脱氨、剩余氨水蒸氨一. 硫酸吸收法生产硫铵 (441)1.半直接喷淋式饱和器法硫铵工艺 (441)2.半直接无饱和器法硫铵工艺 (442)二. 剩余氨水蒸氨 (442)三. 磷铵吸收法生产无水氨 (443)四. 水洗氨、氨分解 (444)第四节.煤气的脱苯及苯回收一. 粗苯的组成和性质 (445)(一)粗苯组成(二)粗苯性质(三)轻苯、重苯及重质苯二. 煤气终冷 (446)(一)间接式终冷(二)直接式终冷三. 洗苯 (446)四. 粗苯蒸馏简介 (447)第五节.苯精制和焦油加工的基本概念一. 苯精制 (448)二. 焦油加工 (449)三. 沥青冷却 (450)第六节.碎煤移动床加压气化煤气的净化及副产品回收一. 加压气化煤气的净化流程 (451)二. 煤气冷凝水处理及副产品回收 (451)(一)焦油/尘水分离(二)脱酚及酚回收。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专业考试大纲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专业考试大纲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热力专业局部1.燃料与燃烧1.1 了解锅炉常用燃料的分类、成分、发热量范围。

1.2 熟悉燃料各种发热量的概念。

1.3 熟悉液体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蒸汽爆炸极限浓度的概念和数据。

1.4 了解各类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过程,灰熔点对燃烧的影响,燃烧时污染物的生成原理。

1.5 熟悉固体燃料成分和发热量在不同基准之间的换算方法。

1.6 熟悉固体或液体燃料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成分数据。

1.7 掌握计算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和实际空气量的方法。

1.8 掌握根据燃料的发热量,估算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的方法。

1.9 掌握燃料燃烧产生烟气量的计算方法。

1.10 了解燃料燃烧烟气焓的计算方法。

2.锅炉原理2.1 了解锅炉分类、参数和锅炉型号表示方法。

2.2 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燃烧方式。

2.3 了解层燃锅炉的炉排型式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特点。

2.4 了解悬浮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型式。

2.5 了解锅炉各类受热面的设计特点和锅炉受热面的结构布置。

2.6 了解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锅炉水动力学的根本概念。

2.7 熟悉炉膛容积热负荷和炉排面积热负荷的概念。

2.8 掌握锅炉热平衡测试方法和锅炉效率的计〔估〕算方法。

2.9 掌握锅炉的燃料消耗量计算方法。

2.10 掌握锅炉受热面漏风系数、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和不同类型锅炉取值范围,根据烟气含氧量估算过量空气系数的方法。

2.11 掌握锅炉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2.12 了解锅炉强度计算方法。

熟悉锅炉常用钢材。

3.汽轮机原理3.1 了解汽轮机组的工作原理,熟悉级内损失和级的相对效率。

3.2 了解多级汽轮机的特点;熟悉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掌握汽轮机的分类及选用。

3.3 了解汽轮机的负荷特性及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运行的影响;掌握供热汽轮机的工况图。

3.4 熟悉凝汽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凝汽器的管束布置与真空除氧;熟悉抽气器原理和种类。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报考科目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报考科目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报考科目【原创版】目录1.引言2.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科目介绍3.考试科目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4.基础考试的内容和要求5.专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6.考试科目中的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题7.动力专业的考试科目8.报考条件和建议9.结论正文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是指从事公用设备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等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提高行业水平,我国对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只有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那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报考科目有哪些呢?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科目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

基础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和法律法规等。

专业考试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为暖通空调、动力和给排水三个专业,测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各有其特点和要求。

基础考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试时间共 8 小时,分两天进行。

专业考试则侧重于对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考试时间也为 8 小时,分两天进行。

其中,专业知识考试包括概念性考题和案例分析题,考试时间为 6 小时,分两天进行;案例分析题则要求考生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考试时间同样为 6 小时,分两天进行。

在考试科目中,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题是检验考生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应对这两部分考试,考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动力专业的考试科目还包括燃料与燃烧、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锅炉房工艺设计、汽机房工艺设计等内容。

报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条件包括:年满 18 周岁;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 年;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2 年等。

汽轮机设备及管道安装施工工艺_1

汽轮机设备及管道安装施工工艺_1

汽轮机设备及管道安装施工工艺发布时间:2022-08-30T05:12:38.67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3卷第4月8期作者:汤冯[导读] 汽轮机在安装施工或者在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过程中,都需要仔细对油系统的管道设施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检测,清洁标准是衡量油管道内部安全和性能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评价标准,其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基本的原则和实际的安装施工要求,汤冯山东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300摘要:汽轮机在安装施工或者在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过程中,都需要仔细对油系统的管道设施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检测,清洁标准是衡量油管道内部安全和性能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评价标准,其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基本的原则和实际的安装施工要求,而且其原材料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管理,在安装施工的时间安排上要保持合理性,做好一应清洁和冲洗的作业程序,满足安装施工的各方面需求条件。

关键词:油系统;管道安装;整洁引言汽轮机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时间较长,技术成熟。

汽轮机的运行过程涉及多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汽轮机需要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旋转,转化为电能并入大电网,为电力用户提高可靠的电能。

汽轮机内部结构复杂,涉及到多套管道系统,根据汽轮机管道系统的特点,解析管道施工及安装工艺。

1汽轮机组工艺特点汽轮机设备组由离心泵(KQSN800-M9/1038)、汽轮机(N1.4-0.4/144/0.012)、汽水分离器、轴封抽气冷凝器、疏水膨胀箱、射汽抽气器、冷凝器、冷凝液泵、油站、高位油箱组成。

汽轮机附属管道分为循环水管线、蒸汽管线、冷凝液管线、油管线等。

循环水管线为各个设备进行换热降温工作提供低温介质。

蒸汽管线由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蒸汽进入汽轮机汽缸中,转变为机械能,剩余蒸汽和凝结水通过冷凝器负压作用进入冷凝器中,形成冷凝液。

射气抽气器负责抽取冷凝器中不能转变的多余蒸汽,使冷凝器始终保持负压,设备正常运转。

冷凝器出口的冷凝液泵抽取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通过冷凝液管线将冷凝液送入用水量较大的化水车间。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第4》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 第4》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第十二章 工程设计
03
第九章 煤气净化 (调质)、 副产品回 收与加...
05
第十一章 燃气燃烧 与应用
第一节 煤炭
第二节 轻油 制气及改质 制气原料
第一节 炼焦制气 原理及工艺
第二节 煤炭常压 气化原理及工艺
第三节 碎煤移动 床加压气化原理 及工艺
第四节 轻油制气 和天然气改质制 气原理及工...
第三节 供气系统
第四节 供气站、 制冷站的平面布 置
第五节 供气设备
第六节 气体贮存、 灌装及运输设备
第七节 供气站的 管网设计
第八节 供气站的 防火防爆和噪声 控制
附录
附录A 有关 执业资格动 力专业考试
文件
附录B 全国 注册公用设 备工程师 (动力) 专...
1.关于公布注册 公用设备工程师 (动力)执...
第六节 锅炉房燃 料贮运系 统
第八节 热水供 热系统
第七节 灰渣贮 运系统
第九节 锅炉烟 气净化
01
第一节 发电厂热 力系统
02
第二节 热力系统 主要设备 选择
03
第三节 供热机组 的热经济 性指标
04
第四节 发电厂汽 水管道设 计
05
第五节 发电厂主 厂房布置
06
第六节 燃气轮机 发电装置 工艺设计 和分布 式...
第一节 焦炉煤气 净化、冷却与排 送
第二节 焦炉煤气 的脱硫、脱氰
第三节 焦炉煤气 的脱氨、剩余氨 水蒸氨
第四节 煤气的脱 苯及苯回收
第六节 碎煤移 动床加压气化煤 气的净化及副...
第五节 苯精制 和焦油加工的基
本概念
第七节 碎煤移 动床加压气化煤

动力设备工程师分值分配

动力设备工程师分值分配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科目、题量、分值、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1.考试科目热力专业部分(1)燃料与燃烧(2)锅炉原理(3)汽轮机原理(4)锅炉房工艺设计(5)汽机房工艺设计(6)热力网及热力站燃气专业部分(7)煤化学(8)制气原理及工艺(9)燃气净化、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10)燃气输配(11)燃气燃烧与应用(12)燃气工程设计气体专业部分(13)气体压缩机(14)制冷与低温原理(15)供气、制冷工程设计2.考试时间分配及分值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分为2天,第一天为专业知识考试,第二天为专业案例考试,考试时间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

第一天为知识概念性考题,上、下午各50题,每题分值为1分,试卷满分100分;第二天为案例分析题,上、下午各2 5题,每题分值为2分,试卷满分100分。

3.题型特点考题由概念题、综合概念题、简单计算题、连锁计算题及案例分析题组成,连锁题中各小题的计算结果一般不株连。

基础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分科题量、时间、分数分配说明上午段:高等数学24题流体力学12题普通物理12题计算机应用基础10题普通化学12题电工电子技术12题理论力学13题工程经济10题材料力学15题合计120题,每题1分。

考试时间为4小时。

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20题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10题自动控制9题热工测试技术9题机械基础9题职业法规3题合计60题,每题2分。

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上、下午总计180题,满分为240分。

考试时间总计为8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放气系统:管道、热力设备高处的放气管道14
4)汽网的供汽系统及设备
(1)供汽方案:
减压减温后直接供汽
排汽或抽汽直接供汽
增压后直接供汽 (2)减压减温器:降低蒸汽压力和温度
(3)基本热网加热器:整个采暖期投运,承担基 本热负荷
(4)尖峰热网加热器:采暖期最冷几天,承担尖
峰热负荷
15
6、发电厂 全面性热力 系统
分段母管制:较灵活、
可靠性差,经济性差
6
2)主蒸汽温度偏差、压力损失及管径优化 3)主蒸汽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 考虑汽轮机启动过程中暖缸、辅助供汽,新机组 投运等加热用汽
7
3、给水系统及给水泵的配置
1)给水系统形式
分段母管制:安全可靠 性高,阀门较多、系统 复杂、耗钢材、投资大, 中、低压小容量电厂, 或给水泵容量与锅炉容 量不配合
1)回热系统特点 高加、低加:表面式加热器
除氧器:加热和除氧,混合式加热器
热力除氧器:以回热抽
汽加热除去给水中溶解
气体,可汇集主凝结水、
补充水、疏水、生产返
回水、锅炉连续扩容蒸
汽、汽机门杆漏汽等各
项汽水流量,并保证给
水品质及给水泵安全
10
2)除氧器的运行
(1)运行 小机组定压
溶氧量:排气阀开度,主凝结水流量、温度,补水、 疏水,抽汽等 汽压:抽汽量 水温:饱和温度 水位:自动调整避免过高或过低
统组成:蒸汽系统、给水回热加热和除氧器系统、
补充水引入系统、轴封汽及其它废热回收系统,热
电厂还有对外供热系统
2
2)编制步骤
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 图设计
(1)确定发电厂形式及规划容量
(2)选择汽轮机 凝汽不超4台,供热不超6台, 有常年持续稳定热负荷选背压式,热负荷变化大 宜选抽凝式 (3)绘制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4)进行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热平衡
单抽25MW 一级调整抽 汽供基本热 网加热器
16
三、凝汽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
1、锅炉中能量损失
锅炉效率ηb大型>90%,中、小型85-90%。
2、主蒸汽管道的散热损失
产生锅炉出口和p 汽hhs1机u 入口焓差,管道效率95-97%,
3、汽轮机中能量损失
内部损失用相对内效率,外部损失用机械效率表示
oe oim
4、冷源损失
汽轮机绝对内效率表示 i oit 热效率η 只能到40-45%,中、小型30-35%。 17
5、发电机中能量损失
发电机效率ηg,可达97-98%。
6、凝汽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
pl系统主要设备选择
一、除氧器
总出力:按系统全部锅炉额定蒸发量的给水量确定, 每台机组一台除氧器 容量:与锅炉匹配,每台锅炉一台 除氧水箱容量:35t/h以下20-30min额定蒸发量, 65t/h以上10-15min额定蒸发量 除氧器布置高度:保证给水泵不汽蚀,大气式6-7m, 中压11-13m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 备工程师动力专业
第五章 汽轮机房工艺设计
1
第一节 发电厂热力系统
一、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
1、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主要表明热力循环的特征,体现机炉之间关系及向 外供热情况 1)组成
热力系统组成:锅炉本体汽水系统、汽轮机本体 热力系统、机炉间连接管道和全厂公用汽水系统
原则性热力系统:锅炉、汽轮机和以下各热力系
一般包括:主蒸汽系统、回热加热系统、给水 除氧系统、主凝结水系统、补充水系统、供热系统、 厂内循环冷却水系统和锅炉启动系统等
5
2、主蒸汽系统
1)主蒸汽系统形式
锅炉至汽机进口,并包括各辅助设备 的支管系统、疏水系统等 单元制:大机组,系统简单,经济、方便、 可靠,但灵活性差
母管制:中小机组
切换母管制:机炉一 一对应,最灵活、可 靠,经济性差
(5)选择锅炉 凝汽电厂宜一机配一炉,108-
110%汽机,热电厂因热负荷,两炉配一机、三炉
配两机
3
(6)选择热力辅助设备 (7)热经济指标计算
2、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举例
4
二、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
1、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概念
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所有系统,以此全面显示该 系统安全、可靠和灵活性,含实际所有(运行和备 用)设备、管线和阀门。
切换母管制:有足够可靠性,运行灵活
单元制:大机组,系统简单,经济、方便、可靠,
但灵活性差
8
2)给水泵 定速泵:小机组母管制,定压运行节流损失大 调速泵:大机组,经济安全
3)给水系统的全面性热力系统及运行 给水操作台调节,主回路、启动回路切换,高
加有旁路,减温水,放水放气等
9
4、回热系统的全面性热力系统
(4)扬程:考虑静压差,流动损失,裕量
(5)用水点排水:自流排水或自流排水与压力排
水相结合。如自流应通过漏斗接入母管,引至排水
沟或回水池等
13
3)全厂疏放水、放气系统
(1)疏放水系统:疏泄 和收集全厂各类疏放水、 回收锅炉锅筒和各种箱 体(如除氧水箱)的溢 水,以及设备停用检修 时排放的水质合格的水 而设置。包括:疏水扩 容器、疏水箱和疏水泵 等。
19
二、给水泵
1、容量和台数:应有一台备用,其它应能保证给水 并有10%裕量。
2、扬程:锅炉额定蒸发量时,从除氧器水箱出口 到省煤器进口总阻力,加20%裕量;加锅筒水位与 除氧器给水箱水位静压差;加省煤器入口进水压力; 减除氧器工作压力
三、减压减温器
1、作用:热电站作为抽汽机组事故时备用或作为 尖峰负荷时调峰,中小供热机组,作为厂用蒸汽热 2源、容量:作为工业抽汽备用时,等于一台最大汽 轮机最大抽汽量或背压排汽量
12
2)工业水系统 向电厂主厂房内及主厂房附近的辅助机械和冷
却器、冷油器等装置连续不断的供给冷却水
要求:(1)应有可靠水源,具有独立的供、排 水系统,碳酸盐硬度<5mol/m3,pH值应6.5~9.5, 转 动机械轴承冷却水,悬浮物含量<100g/m3 (2)充足淡水不需处理,开式。需处理或节约, 闭式或开、闭结合。 (3)母管制,水泵宜用一台备用
(2)防止除氧器超压爆破 主要压力容器
质量可靠,运行方面:严格防止压力高蒸汽进入;
安全阀应每年校验,每季试排汽;压力调整器必须
投入自动,不得将汽源电动门拆除“自保持”作调
整门用,每5年做一次整体水压试验等
11
5、全厂公用汽水系统
1)公用辅助蒸汽系统 机组启动,用于汽机汽封系统、除氧器加热、
燃油加热、锅炉下联箱;运行,燃油加热、燃油雾 化、各加热、采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