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 含答案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 含答案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含答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绘制简单折线图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4.培养学生的数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线图的定义和建立方法。

2.给定数据,通过绘制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1.折线图的建立和绘制。

2.通过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折线图的兴趣和探究。

•例:李老师在某年级的学生中统计了某一天吃早餐的人数,报告如下表:时间(h)7-88-99-1010-1111-12人数(人)101416127请问,如何根据这个数据制作折线图来观察一天之内吃早餐的流量变化情况?2. 概念解释介绍折线图的定义、特点以及绘制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折线图绘制的方法和技巧,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绘制简单的折线图。

•例:请根据以下数据,绘制出每个季度的销售情况的折线图。

时间(季度)1234销售额(万元)1002003001504. 综合应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的气温数据,制作折线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例:上海市1-6月每日最高气温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这些数据制作折线图。

月份日均最高气温(℃)192113154225256285. 总结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掌握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作业1.完成本节课练习题;2.手机或互联网查询自己所在城市或附近城市最近30天的最高气温,绘制折线图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参考文献•《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网络资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共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折线统计图的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据变化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折线统计图-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2.1节,主题是折线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折线统计图示例、数据分析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折线统计图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步骤。

作业设计1. 绘制本节课所学的折线统计图。

2. 分析教师提供的数据,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3. 结合实际生活,自主寻找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4.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9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阅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驾驭描绘数据的方法,增加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实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驾驭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四、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根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依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依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展相应分析、比拟和简洁的推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须要依据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宜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阅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步开展统计活动的爱好,增加动手理论、合作沟通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展一些有意义的推断和预料。

六、课时支配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练习………………………………………………1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通过折线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折线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折线图分析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的折线统计图素材和相关案例。

2.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等,以便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进而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折线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折线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折线图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 (共10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  (共10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7.6
谢谢大家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621.7.6T uesday, July 06,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7/6/2021 5:30:11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6**Jul-216-Jul- 21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哪 一年张晓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 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 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小组交流:
• 1.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 2.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成实的直线段,这
是为什么? • 3.从图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
高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 认识和应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张小楠6岁时身高最矮为116cm, 12岁时身高最高为144cm,6岁到12 岁每一年的身高等。
你觉得它可以命名为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因为它由多段折线组
成的。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 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 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7月 2021/7/62021/7/62021/7/67/6/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7/62021/7/6Jul y 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7/62021/7/62021/7/62021/7/6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处理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2.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折线统计图模板。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我家一周的天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获取信息。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等方面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折线统计图模板、数据资料等。

2.学具:学生手册、笔、纸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某地区近五年的人口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一个拓展,也是一个挑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如何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斜率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斜率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线统计图的样本、黑板。

2.学具:学生自己的折线统计图、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城市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温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折线统计图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折点、斜率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课件
【小练习】选一选。 “爸爸开了A,B两个门市部,去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如下,今年爸 爸计划关闭一个店铺,你建议爸爸关闭( )”。
知识梳理
【参考答案】B 讲评:因为B门市部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而A门市部营业 额呈下降趋势。说明A门市部越来越不景气,所以应关闭A店铺。
知识梳理
知识点2: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描点、连线、标数据。 【例】小面是李明和王芳一到五年级身高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 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知识梳理
(3)(
)校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上升较快。
【讲解】实线表示的是甲校,虚线表示的是乙校。(1)2005;100; 2008;750。(2)增加;增加。(3)甲校。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 对复式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要看懂图例,因为复式 统计图反应的是两组数据,所以应找准图例对应的对象,看清图例所表示 的内容;接着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方法进行。
· 61
· 183
单 式
·折 150
137
· · 129
线
· 94



9
10 11 12
13 14 时间/届
课题引入
第9~14届亚运会韩 国金牌情况统计图
金牌/枚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线
· · · · · 93
54
三 四 五 李明 125 133 137 140 145 王芳 130 135 140 145 148
知识梳理
李明和王芳一到五年级身高情况统计图 _____李明 王芳
知识梳理
【讲解】图中提供的图例显示用实线表示的是李明的身高,我们可以先 将李明1到5年级的身高数据进行描点、用实线连线、标数据,制作好; 然后再用虚线进行王芳身高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方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一 样,先描点,再顺次连接,最后标上数据。绘制复式统计图时,根据图 例先完成统计表中的第一组数据的绘制,再完成统计表中第二组数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6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6张PPT)

温馨提示
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 (1)为了区别不同的量,可以用不同形状或 颜色的线条来画折线。 (2)注意横轴及纵轴上间隔的宽度。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 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到70℃大约经过多少 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2.考虑进主场优势因素,两国的金 牌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2.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子,每两天观 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 芽的?
答:小明是第4天开始看到根、第6天开始看到芽的。
(2)和同学说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由统计图可以看出,风信子先长出根, 后长出芽,到了20天左右,根就长到了 118毫米,芽长到了75毫米。
72-45=27(摄氏度) 答:第12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7摄氏度。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 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答: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 约经过135分钟,陶瓷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 摄氏度大约经过40分钟。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温故知新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用点确定每个数 据的位置,用一 条折线表示数据 的变化情况。
这样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这样表示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数据的多 少,还能直接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探究新知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从图中你 还能知道些什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单元二 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单元二   折线统计图

例题4.(★★★)
例题讲解
1.某车间要反映出两个竞赛小组上半年每月分别完成
产值的情况,应绘制成(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都可以
2.为清楚地表示出家庭的各项支出与家庭总支出之间
的关系,应绘制(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例题讲解
例题5.(★★★) 下表是巴山书店和学园书店1~3月份的售书情况统计表:
例题讲解
例题1.填空欢乐谷(★★)
4.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 )与( ) 之间的关系。 5.把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把两种 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 )。 6.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既有( ), 又有( )。 7.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地获取 ( ),分析( )。
不锈钢和陶瓷保温杯水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水温/℃
100 95 90 90
80
70
74
84 78
2012年8月
不锈钢
陶瓷
72 68
60
50
58
40
50 45 41
0
30 60 90 120 150
时间/分
不锈钢和陶瓷保温杯水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水温/℃
100 95 90 90
80
70
74
84 78
2012年8月
身高/厘米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116 115
132
121 126 118
2012年6月 144
141
折线统 计图。
110 0 6 7 8 9 10 11 12年龄/岁
二、合作探究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 了解的信息都能在这 张折线图上找到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分析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3.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难点: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用于教学实例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统计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

同时,引导学生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明确两者的异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选择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如何表示数据点、如何连接数据点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式折线统计图》苏教版(2023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式折线统计图》苏教版(2023秋)
2.学会使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正确读取图表信息;
3.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4.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单式折线统计图》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数据分析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
1.形成数据分析观念,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指导学生掌握根据数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标度、准确标注数据点、用直线连接数据点等。
举例:给出一份具体数据,让学生动手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并在绘制过程中注意上述要素的正确运用。
(3)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数据背后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及构成:使学生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横轴、纵轴、数据点、折线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图表中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横轴表示时间或其他类别,纵轴表示数量,数据点代表相应时间或类别的具体数值,折线则将数据点连接起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选择合适的标度和正确连接数据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式折线统计图》苏教版(2023秋)

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思维导图+易错精讲+易错训练)易错点一: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了解,导致判断错误。

判断: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相同的折线表示两组数据。

()【错误答案】正确【错解分析】错在没有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图中的两条折线不能一样,应用实线和虚线区分,或用不同颜色的折线来表示。

【正确答案】错误【易错例题一】比较两个病人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图。

A.折线统计图B.复式条形统计图C.复式折线统计图D.以上三种统计图都可以【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据此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即可。

【详解】据题意,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两个病人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例题二】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分析】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虚线上的数据代表甲的变化情况,实线上的数据代表乙的变化情况,折线比较平稳,说明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折线起伏较大,说明工作效率不稳定,所以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甲的工作效率比较稳定,此说法正确;B.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得多,此说法错误;C.乙的工作效率不稳定,此说法正确;D.乙的工作效率偶尔比甲高,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易错点二:注意折线统计图的分段情况及变化情况,掌握其意义。

下图的折线统计图不可能是关于()的统计图。

A.哥哥本期数学成绩B.妈妈某年每个月的工资收入C.重庆市去年的气温变化情况D.服装厂去年每个月的产量【错误答案】ACD【错解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观察图可知,数据一直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折线不能表示固定不变的数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展示和分析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包括:1.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构成要素;2.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4.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与分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 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2. 折线统计图的解读与分析技巧;3. 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示例、数据表格、绘制工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绘制方法和步骤。

4. 练习: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解读与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6.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折线统计图丨苏教版2.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3. 教学目标: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构成要素,培养绘制、解读和分析能力4. 教学难点:绘制方法、解读技巧、实际应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练习、讲解、应用、总结、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绘制给定数据的折线统计图;2. 解读给定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3. 分析实际问题,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撰写分析报告。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其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确定描点、连线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自主探究法:学生独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绘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画纸、彩笔等绘制工具:为学生提供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海报、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及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绘制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 学会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 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3. 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课件、示例图表、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绘制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图表,讲解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折线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2. 板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特点、绘制方法、数据分析与解读、实际应用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2. 提高题:根据实际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折线统计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概念的理解,确保学生掌握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单:
①你知道图中的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②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的最 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③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小组交流:
①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成实的直线段,这是为什么? ②从图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 化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③如果把折线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表进行比较,你觉得 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