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文阅读(五)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三)(四)(五)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三)(四)(五)

④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
所唱。⑤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⑥暮云: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学练案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词的上片追叙兄弟俩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 B.词中笔下的景物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如“花飞”、“麦摇波”、“鉴 新磨”、“飞棹”等都富有动感, C.词的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 D.全词以柳湖为中心描写景物,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宋太祖 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 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学练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1)子经因昼寝. ( 睡觉 ) (2)不可易.也 ( 改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学练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5 分)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
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
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
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学练案
学练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四)
学练案
(一)送友人 (4 分) 李白
学练案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 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文言文课外

文言文课外

文言文课外
1.《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遂烹彘也。

2.《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小学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
本文档将介绍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古文课外阅读推荐。

通过
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作品,学生们能够提高对古代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1.《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

它以简洁的文字说
明了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阅读《弟子规》
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2.《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启蒙读物。

它以简单易懂的
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历史、科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读《三字经》可以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研究基础知识,培养思维
能力。

3.《论语》选读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和教导。

通过阅读《论语》的精选内容,学生们可以了解孔子
的思想和价值观,研究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为人原则。

4.《古文观止》选读
《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各种文体的
古代文学作品。

适量选择部分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
提高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5.《红楼梦漫话》
《红楼梦漫话》是《红楼梦》的简化版,以漫画的形式展现了《红楼梦》中的故事和人物。

它不仅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红楼梦》的情节,还能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的推荐内容。

通过阅读这些经
典作品,学生们可以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扩大
知识面,并受益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原文: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苟疾无自至。

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都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

凡为善难,任善易。

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於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

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

夫人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

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

察乘物之理,则四极可有。

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

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

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

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

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

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名分也。

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

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於人主。

尧、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不独辟,失其理也。

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誉以高贤,而充以卑下;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

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职烦乱悖逆矣。

国之亡也,名之伤也,从此生矣。

白之顾益黑,求之愈不得者,其此义邪!故至治之务,在于正名。

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之主。

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夫其非道也?知德忘知,乃大得知也,夫其非德也?至知不几,静乃明几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译文:凡是君主,一定要明察君臣的职分,然后国家的安定才可以实现,奸诈邪僻的渠道才可以堵塞,浊气恶疫才无法出现。

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用许多人耕种土地,共同耕作就缓慢,这是因为人们有所藏匿自己的力气,分开耕作就迅速,这是因为人们无法藏匿力气,无法缓慢耕作。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学校年级姓名一.古诗文阅读(25分)(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二)愚公移山(节选)(10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岸(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4.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镠liú(12分)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89分)1.(17分)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

②柘(zhè)木:柘树。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1)(2分)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②以堙于东海:(2)(5分)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5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4)(5分)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2.(8分)阅读理解。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2分)下列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2分)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3.(20分)课外阅读。

课外古文阅读(五)

课外古文阅读(五)

古文阅读训练(五)古文阅读训练(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朱文公受骗(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身居作(12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郭氏之墟(12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林琴南友菜佣(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归计决矣(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子奇治阿(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互不相师(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朱文公受骗(12分)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②之术,旋③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1儿骑善马,广药骑脸而上胡1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更广不会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空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⑴以下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 B.广暂骗展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着〕..与人居那么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车/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堂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土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土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⑶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保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二、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调所亲日:“禹锡有用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借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即草套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那么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多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管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如何与母借行〔一同,一起)8.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日〔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2、下面各组中,加点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住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人.“国锡终易连州"是说刘国锦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方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婶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深刻的教4益、.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假设是?②江岭间为进土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三、阅读?白水索女?,完成各题.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皆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道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IB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昌下得一大端,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餐中杳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调邻人为之意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日:“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叫出去,平早潜归,于筒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日:“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黄中,不能得去,答日:“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师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此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果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行.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翻改〕【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感〔湘P:同情、可怜.③权:蓄且、姑且.1 .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Ie 瓮中杳之十数日.2 .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宜到了十七八岁,后来由于触犯了法律,他就撤出来独立生活了.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根据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由于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3居常饶足,不致 大喜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4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境品质、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国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殖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日:“吾终无以给母,那么母子俱死.等死,何假设用吾强壮,少延用旦夕活乎?“即以母JB 两弟,自佣回鹘人,既而,回鹘人转卖清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Y 鬟③尾行.问之,那么日:“港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IK 道乞.渡港,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盘跪日:“吾女幸完It 肉,归见乡里,免橇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若去家久用丕知在亡臣食於城募星有兄弟加坯熊SL 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那么毅然谢日:“吾何敢以假设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周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士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atUin ):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凄:此处意为像Y 鬟那样.④稚〔心:遭受⑤箕帚妾:持 籁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嫌称瞭重〔皿前〕:年老体衰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神情与苏、黄不属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忙庐舍必城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葬虽育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旦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城乔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5分〕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②于是日操国道乞.〔2分〕4 .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乃告母日:“儿当佣钱才 数月,将钱米活家,母勿忧A.自度无所得食B.即以母属两弟C.即具酒炙乐D.生那么毅然谢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五、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吾母姓钟氏,名令■,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做数千金,∙箧蔚然.越二载,生锭,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MM-锭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_眼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Ie声.母与拴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钱行一室中,未尝疫;少疫,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那么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止,未尝倦也.铃故不能荒于婚,而母教更是益以严.〔选自蒋士钱?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青已去世的父亲.②泰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锭:作者蒋士卷自称.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Ie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锭自指〕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家益港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锭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荀有过及∙ΛT过寻阳〔?孙权劝学?〕口.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以下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训练(五)古文阅读训练(五)...........................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朱文公受骗(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以身居作(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 (12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郭氏之墟(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 林琴南友菜佣(12分)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 归计决矣(12分)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 (12分)错误!未定义书签(八) ........................................ 子奇治阿(12分)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互不相师(12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朱文公受骗(12分)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②之术,旋③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③旋:一会儿。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道人得诗径去()(2 )足疾大作()13. 对文中划线句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某人不想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B. 某人不想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C. 我不是想要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那首诗。

D. 我不是想要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拿手诗。

14. 文中表现朱文公受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5. 从朱文公受骗后的表现来看,他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分)(二) 以身居作 (12分)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

其主人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①。

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 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偿之方去。

【注释】①解同“懈”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4分) (1 )曾误遗火 遗()(2)还其豕还( )13.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他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

B. 房子的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太少。

C. 他的主人还认为所得到的太少。

D.房子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太少。

14. 梁鸿赔偿“烧者”的方法是(1) (2)(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15. 上文表现了梁鸿具有的品质。

(3分)(三)(12分)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 修,及安石得志, 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①,以吝故不“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以吝故不及()13.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

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

C. (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

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

14. 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四)郭氏之墟(12分)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于野人。

对曰:“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 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 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 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1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 )见一故.墟而问于野人()(2)善善而恶恶焉( )13. 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 3分) A. 恶人看见他比自己低贱而不喜欢,就仇视他。

B. 恶人看见他看轻并且不喜欢自己,就仇视他。

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注释:①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一时工作文词者()(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曾巩 ____________ 等形象特征。

(3分)C. 恶人见他比自己低贱且品行不好,就仇视他。

D. 恶人见到他后觉得自己低贱不好,就仇视他。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氏城址终成废墟的原因是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5•“郭氏之墟”给人的启示与《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较为接近。

(3 分)(五)林琴南友菜佣(12分)林琴南早年贫甚,授徒奉母,时苦不给①。

一日,有卖菜佣②弛担息其门首,出见,与语。

菜佣自言家止一母,负贩所得,以供甘旨外,无他求。

林叹曰:“若然,我侪③之友也。

”菜佣谢弗敢当,林曰:A .背菜卖得的钱,除了母亲外,没有其他人需要供养。

B. 背菜卖得的钱,除了用来供养母亲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C. 背着母亲贩卖所得到的,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D. 背着母亲买菜赚钱,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14•菜佣“谢弗敢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 •文中林琴南与菜佣在生活境遇上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 ,二人共同拥有的品质是 ___________ 。

( 3分);(六)归计决矣(12分)及曹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

操于是出教,唯曰:“鸡 肋”而已。

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

”乃令外白稍 严,操于此回师。

修之几决,多有此类。

12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公归计决矣()(2)操于此回师.()13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B. 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奏效。

C. 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D. 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修由“鸡肋”揣摩曹操回师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小事表现了杨修聪明但 _________________ 的个性,表现了曹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个性。

(3 分)(七) (12 分)杨万里①宋名士也。

韩侂胄②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高官。

万里 曰:“官可弃,记不可作。

” 侂胄恚,改命他人。

侂胄专权日益甚,万里忧愤成疾 。

遽闻侂胄用兵事。

万 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 “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若无然。

我侪操 业不同,能孝母一也,我今友汝矣。

【注释】①时苦不给:时常苦于生活不能维持。

类,同辈。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菜佣自言家止一母( ②佣:受雇出卖劳动力的人。

③侪:同 (2)我侪操业不同()(3 分)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韩侂(tu ◎胄:南宋重臣,专权十多年。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 )许以高官()(2)记不可作.()13.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侂胄独享大权每天有很多好处,杨万里忧伤愤恨。

B•侂胄独揽大权日渐严重,杨万里忧愤而病。

C. 侂胄独享大权每天有很多好处,杨万里忧愤而病。

D. 侂胄独揽大权日渐严重,杨万里忧伤愤恨。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恸哭失声”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 从选文看,下列对杨万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刚正不阿B.忧国爱国C.爱憎分明D.孤傲清高(八)子奇治阿(12分)子奇年十六,齐君耕器,出仓廩以济贫困,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阿县,现山东境内。

②铸:熔铸。

12. 解释加点字。

(4分)(1)齐君使治阿使()(2)以私兵战兵()1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廩以济贫困” (3分)14•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至少两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桓公知士(12分)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

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①之,以为卿相,九合②诸侯,一匡③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释】①爵:大摆筵席②九合:多次联合③一匡 :安定统一一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将任之以政()(2)以为卿相()13.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__________ (3分)A. 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