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2、难点感受词中的意境,领悟词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幅美丽的画卷。

有一天,老师去湖边散步,湖水清澈见底,微风轻轻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湖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条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

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

就在这时,一只小船从远处缓缓驶来,船上的渔夫悠然自得地唱着歌。

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词,那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

(通过描述真实的湖边散步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二)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理解词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词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全班交流,理解词意。

(四)体会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溪水潺潺,鳜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你能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吗?2、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五)感受情感1、思考: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词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1、展示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让学生对比阅读。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渔歌子》中的美景,感受到了词人的情感。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词人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渔歌子》教案(16篇)

《渔歌子》教案(16篇)

《渔歌子》教案(16篇)《渔歌子》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利用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利用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利用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江雪》《题秋江独钓图》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能够没有题目,但肯定要有词牌名。

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是唐朝的张志和。

{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当读出怎样的味道?(好看)指名读;(闲适)指名读。

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3、利用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

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尝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出名的大画家。

他经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伴计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

{展示}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展示}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

{展示}4、沟通: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画,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多么欢乐而闲适啊!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展示}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渔歌子》。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赏析,详细内容为:1. 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及诗意境。

3. 分析《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把握诗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味。

3. 了解《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意境。

2. 教学难点:把握《渔歌子》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a. 自由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重音等。

3. 理解诗词:a. 学生自读,理解词语、句子。

b.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境。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b.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学习诗词赏析。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b. 教师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a. 抄写《渔歌子》,加强记忆。

b. 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渔歌子》2. 诗词内容:逐句展示诗词内容。

3. 诗词韵律:标注停顿、重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渔歌子》。

b. 结合所学,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2. 答案:a. 抄写正确无误。

b. 赏析内容合理,仿写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学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所选教材为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

具体内容包括《渔歌子》词作品本身的解读,以及该作品的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介绍。

《渔歌子》所属章节为古诗文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词的意境、韵律、词牌特点等方面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感受古词的韵律美。

2. 领悟词中描绘的山水景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了解张志和的生平,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及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的特点及韵律感。

教学重点:《渔歌子》的意境描绘、词句解析以及作者生平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山水意境,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张志和的生平,为学生理解《渔歌子》打下基础。

3.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4. 词句解析:详细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 意境描绘:分析词中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山水景象。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词意的理解。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1)作者:张志和(2)词牌特点:意境美、韵律美(3)词句解析:重点词语、句子翻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渔歌子》。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的山水景象。

(3)了解张志和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分析。

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

(2)示例:江水清澈,山峰苍翠,渔翁悠然自得。

(3)课后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词意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张志和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渔歌子》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渔歌子》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习“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

能力训练点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1、通过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题:1、联系旧知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齐背。

)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渔歌子》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

这江南不止是让白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

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

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风味。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走近作者: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4、诗、词的区别: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现。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5、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

二、初读感知1、初读新“词”: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

读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重点:“鳜、箬、笠、蓑”3、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

三、细读品词: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

a、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

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

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

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4套)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4套)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4套)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具准备:1、音乐 2、图片 3、作者资料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揭题导学,感知词的内容1、由张志和的别号——“烟波钓徒”引入教学,板书揭题。

2、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3、正音,认读“箬笠” “蓑”。

指导生字书写,掌握“塞” “鹭”的结构特点。

4、齐读全诗。

二、质疑细学,体会词的内容意境(一)议词眼,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

(1)“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相机理解“须”的含义。

(2)提出问题:为何作者觉得未有必要回去呢?(二)引导想象,体会词的景色之美1、一读全词,发现美景之多。

2、二读全词,描绘景物色彩之美。

引导学生将色彩与景物联系起来,体会词的色彩之美。

(1)找出词中已有的白、青、绿三种色彩。

(2)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词后面的色彩。

3、三读全词,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学会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心中的画面说具体,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4、议一议,将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动态之美,较完整地描绘出来。

引导生用上“我喜欢这(),你看——”的句式三、品悟词眼,感悟词人心情(一)品读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1、重心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训练。

2、引读一二两句。

(二)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3、深入理解“不须归”。

(1)简介张志和平生。

《渔歌子》教案(优秀

《渔歌子》教案(优秀

《渔歌子》教案(优秀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渔歌子》。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山水间畅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美丽的山水景色?”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5分钟)(1)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山水景色的?(2)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认为课文中的景色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后,教师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渔歌子山水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山水景色。

2. 背诵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请家长协助,观察生活中的美好景色,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轻松愉悦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师讲解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渔歌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古诗词三首》里的第三首词,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也是画家,颜真卿称赞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西塞山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简约教学“约取、博喻、简构”的思想,抓住“不须归”这一词眼作为教学主线,围绕“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诗词,带领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词中美妙的意境,追求诗词课堂教学的自然朴素,深刻灵动。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正确认读“白鹭、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词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之美。

3. 领悟词的内容,体会张志和“不须归”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词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之美。

2.领悟词的内容,体会张志和“不须归”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学习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齐读课题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词,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

2.齐读课题——《渔歌子》。

声音洪亮、悠长,再读—3.这是一首词,“渔歌子”就是这首词的——学生:词牌名。

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牌名?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词牌名“忆江南”。

4.看,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啊?——(预设:古诗有的每句都是7个字,有的每句都是5个字)这首词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设计意图导入以“词”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词”的特点,联系之前学过的词《忆江南》,从字数上引导学生发现古诗和“词”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初读诗词字正腔圆节奏分明字正腔圆读诗词1.自由读,学诗词,首先得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

2.指名两个读词,读准字音(PPT出示词,要求会认的生字带拼音)(1)现在,谁能第一个读一读这首词?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音“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2)还有谁也能像他这样读一读?3.读准并理解词语“箬笠”、“蓑衣”。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唱渔歌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渔歌子音乐录音、渔歌子歌词、乐器(如花鼓、唢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学生聚集在一起,提前播放渔歌子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渔歌子的节奏和旋律。

2.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渔歌子歌词的图片或手写歌词,引发学生的猜测和想象。

二、介绍渔歌子(15分钟)1.讲解渔歌子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介绍渔歌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给学生播放渔歌子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渔歌子的普通话和特点。

三、学唱渔歌子(30分钟)1.分发渔歌子歌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学习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教唱渔歌子,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3.由教师带领学生逐渐完整地学唱整首渔歌子,并配合音乐录音的节奏演唱。

四、表演与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段渔歌子,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

2.选取几个小组表演,供全班欣赏,并进行互动交流。

3.展示乐器演奏:教师演示乐器演奏技巧,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并进行简单的乐器合奏。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认所学知识点。

2.询问学生对渔歌子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3.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自行查找并了解其他类型的中国传统音乐,如京剧、南音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所了解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唱渔歌子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唱渔歌子和演奏传统乐器,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和了解。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牌《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牌的结构特点、韵律美以及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背景知识,了解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2. 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结构,能够背诵并运用到创作中。

3. 领悟词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的理解。

重点:《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渔歌子》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3. 词牌结构分析:详细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结构,通过例词进行分析。

4. 词意赏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渔歌子》的词意,分析其意境美。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渔歌子》。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渔歌子》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境。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其他《渔歌子》的词意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背景:介绍《渔歌子》的背景知识b. 结构:展示《渔歌子》的词牌结构c. 赏析:列举《渔歌子》的词意赏析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结构,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

2. 答案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古典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词牌结构分析和词意赏析的深度;3. 实践情景引入的适用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提供;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达词中意境。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

2、读题(强调子读zǐ);①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②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

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展示读,师正音①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②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③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④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

(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

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

)(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他在干什么?)(生①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②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

生③在桃花丛中,他??生④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这样的风,我们可以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①很细很细;生②像牛毛,像绣花;生③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春风拂面微风吹拂凉风习习清风徐徐毛毛雨毛毛细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细雨绵绵绵绵小雨细雨如烟烟雨蒙蒙细雨飘零阴雨绵绵淅淅沥沥雨丝飘洒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可以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

《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优秀15篇《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词两首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

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渔歌子》详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渔歌子》详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渔歌子》详案设计理念: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

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苏轼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并会写3个生字。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

2、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话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词。

说到词,我们开学的时候才学过一首,它是?(请生背诵)2、关于词这种文学体裁,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答,师相机强调词的相关常识)3、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词牌名就叫做——(师板题,生齐读,指导“子”的读法)4、像忆江南一样,这个词牌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能表示词的内容,那么,根据这题目,你猜一猜这首词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师相机介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

)二、初读,读通顺。

1、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110页,仔细地把这首词读上两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明白吗?好,自由地读吧!(生自由读)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现在,谁来展示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都念准了。

(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塞”、“蓑”、“箬的读音)3、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要字正腔圆,还能根据以往学到的朗诵古诗词的方法,读得有节奏些。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渔歌子》。

本课描写了一位老渔翁在春天垂钓时的悠闲自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欣赏古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的景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老渔翁的形象。

4. 品析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对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心情的刻画等。

5.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或景物。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主要内容:描述老渔翁在春天垂钓的景象4. 写作手法:对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心情的刻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我喜欢的季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季节是春天。

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在这个季节里,我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花朵,听到欢快的鸟鸣。

春天,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析课文,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张志和的其他作品,欣赏更多优秀的古诗。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渔歌子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渔歌子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二、简介词牌1.“渔歌子”又叫“渔父”。

就是打渔人或者垂钓者唱的歌。

2.知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3.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渔歌子》吧!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课件出示:自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韵味。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认识“箬笠”和“蓑衣”。

3.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指名读、齐读)4.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

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缩短一些。

三、赏析词句,感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2、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词中生动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描绘的景象和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词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1)感悟作者在词中寄托的隐逸情怀。

(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词所描绘的画面中,增强学生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青山绿水、白鹭飞翔、桃花盛开等,引导学生描述看到这些景色的感受。

(2)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哪些诗词是描写这样的美景的,从而引出《渔歌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张志和的生平,重点强调他的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心境。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词句(1)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

5、体会意境(1)让学生分组讨论词中描绘的景象,交流自己的感受。

(2)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引导学生体会词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如白鹭飞是动态描写,桃花流水是静态描写,动静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

6、情感升华(1)介绍张志和的隐逸生活,让学生了解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个性化书单推荐
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 力水平,定期推荐个性化 的书单,引导学生发现更 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阅读分享会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 享,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 得和感悟,提升阅读体验 。
阅读笔记与摘抄
要求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 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 和段落,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和记忆。
THANK YOU
0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包括提问、讨论和回 答问题的积极性
0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包括练习题、背诵和默 写等任务的准确率和时 效性
04
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如在诗词赏析、创作和 表演等环节中的表现
小组展示成果评价
01
02
03
04
小组内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分工 协作能力
小组展示内容的丰富性、准确 性和创新性
背诵方法
采用分段背诵、情境背诵、竞赛 背诵等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准 确地背诵全词,积累语言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设置
探究主题
组织学生围绕《渔歌子》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深入 理解词的内涵和意境。
任务分工
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分工,如资料收集、观点整理、成果展示等,确保每 个学生都能积极参特色
押韵、平仄等音韵特点
《渔歌子》采用了严格的押韵和平仄,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悠扬宛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渔歌子》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 手法,如“青箬笠,绿蓑衣,斜 风细雨不须归”,将渔夫的形象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内容概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说课一等奖

六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说课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和捕鱼情景,生动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教语文,带领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渔歌子》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这首词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

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

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受词人“词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目标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诵读出诗词的韵味。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小儿垂钓》《题秋江独钓图》《江雪》一谈话设境,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诵读的三首古诗都与哪种活动有关?(生答)中华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诗词都是关于钓鱼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时空,与词人张志和同行,步入他的垂钓世界。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3.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渔歌子》。

具体内容包括《渔歌子》全诗的阅读、理解和赏析,以及对作者张志和的简单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渔歌子》,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 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渔歌子》,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渔歌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a. 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b. 教师讲解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背诵与默写:a. 学生集体背诵《渔歌子》。

b. 学生独立默写《渔歌子》。

5. 了解作者:简单介绍作者张志和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品质。

6.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关键词语: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渔歌4. 诗句解析:a.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b.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渔歌子》。

b.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c. 了解张志和的生平事迹,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b.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解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

2.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三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黄冈杯”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渔歌子-“黄冈杯”一等奖

渔歌子【教学目标】1.会认识、书写“渔、塞、肥、箬、斜、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对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江南的诗情画意;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播放音乐《渔歌子》配乐师:请同学们静静的听一听,这样优美的音乐将把我们带入世外的意境,你仿佛看见了些什么2.交流感受。

生1:我仿佛看见了蒙蒙细雨中有人在欣赏美景。

(师:你想到了画中的人)生2:我仿佛看见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有个牧童正在放牧,他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

(师:你是用心在倾听)生3:我仿佛看见在一座绿意盎然的山顶,有几个人在那儿喝酒吟诗,他们讨论着如何把这美丽的景色用诗歌记录下来。

(师:你已经和音乐相通)师小结:一段好的音乐令人回味,一段好的文字也能这样,从这段文字中你仿佛又看见了什么3.教师配乐范读。

4.交流感受。

生1:我仿佛看见美丽的江南有青山,有绿水,有游鱼,还有钓鱼人。

(师:你是用心在读这段文字。

)生2:我仿佛看见了美丽的江南,吹着风,下着雨,有一个人在溪边钓着鱼,很快乐的样子。

(师:你是用心在和这段文字对话交流。

)5.出示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师:刚才我所读的这段文字正是唐朝著名词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他一共写了五首,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更是一位画家,当他被贬官以后,再也无心官场,于是流落江湖,在江湖当中去感受湖光山色,因此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景。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张志和的词中去领略一番。

二、初读,整体感知(一)听录音朗读这首词,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流利;学生试读。

师小结:词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呢词过去是用来歌唱的,所以它更讲究音乐感,讲究快慢缓急,讲究轻重变化,每个字都好像在乐谱中一样,不要太快,太快了词的味道就没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

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

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

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

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

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塞、箬、笠、蓑”,指导书写“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一)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二)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三)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四)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五)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 1.“词”这种体载在本册第一课中已经出现,学生对其特点已有所认识。

通过师生交流,再次回顾词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词的了解。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努力做到“读不通顺,不开讲”。


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一)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三)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1.理解词意是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积累了理解词意的多种办法。

通过师生交流,回顾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意。

2.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词意,鼓励学生对词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一)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二)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3)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

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4)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4.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设计意图:1“不须归”是词眼。

抓“不须归”作切入点,是触摸诗人眷恋的内心的有效途径。

2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要求。

词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很多,因此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缤纷,在交流中体会色彩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诵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

背诵的落实在于让学生在品读中达到熟读成诵。

而小练笔则在学生对画面的感悟达到一定程度时,用语言文字再现诗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

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

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

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

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设计意图:1. “知人论诗,以诗带诗”是教学古诗词的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资料,补充诗人的资料,引导学生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2.补充学习另一首《渔歌子》,既起到积累田园生活的诗词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深化了情感。


附板书: 景中有情
渔歌子------>不须归张志和
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