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8.0532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

但其中含有的抗原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豆抗原蛋白是指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可引起人或畜禽产生过敏反应,又称为致过敏因子。

研究表明,大豆中主要的抗原物质有2种: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据报道,生大豆中具有抗原活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分别占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10%~20%和1%~2%。

目前,在欧美等国,大豆已被列为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过敏人群常表现为颤抖、咽喉水肿、皮疹和急性哮喘等症状。

另外,在畜禽生产中,日粮过敏反应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幼龄动物饲料中添加生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会导致仔猪、犊牛等的腹泻、肠黏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大豆及其制品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由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现象呈上升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Duke首次发现大豆蛋白可引起婴儿腹泻、虚脱和肠道炎症反应以来,人们对大豆蛋白的研究便从未间断,现已从婴幼儿、仔猪和犊牛对大豆蛋白的过敏反应现象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孙 鹏摘 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幼龄畜禽致敏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机理逐渐深入到大豆抗原蛋白的致过敏机理研究。

1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大豆中约含35%~40%的蛋白质,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可分为4大类,即2S、7S、11S和15S组分。

其中,具有抗原性的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疏水蛋白(Hydrophobic protein),大豆壳蛋白(Hull proteins),大豆抑制蛋白(Profilin),大豆空泡蛋白(Vacuolar protein),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等。

酶解植物蛋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酶解植物蛋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低、 发酵产物 丰富的特 点, 可部 分替代传 统动植物蛋 白使 用, 降低饲料 生产成本 , 并对动 物的生长 、 消化吸 收、 抗氧化能 力和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改善 作用。文章 综述 了酶解植物蛋 白种类 , 及其在动物 生产 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 酶解 ; 植物蛋 白; 动 物 生产 中图分 类号 : ¥ 8 1 6 . 3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1酶解 技术
单纯酶解具有耗时短 、 损耗小 、 效率高等优点 , 但难 以控 制杂 菌 增殖 ,同时 对 植物 蛋 白脱 毒效 果 不佳 。 而 比较 成熟 的 发酵植 物 蛋 白技 术存 在耗 时 长 、 损耗 大、 效率低的缺点 , 但 能 降低 或 消除 植 物 蛋 白的 毒 性 。将 两 者结 合起 来 , 在 酶解 过 程加 人 菌种 发酵 , 既能抑制杂菌繁殖 , 温和脱毒 , 降低酶解饲料的成 本; 又能避免破坏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量和部分营养 物质 , 进一 步 提高 发酵 植 物蛋 白的消 化率 、 水 解度 , 生 成低 分子 多 肽围 。
随着 我 国经 济 快 速发 展 , 蛋 白资 源 短 缺 , 资 源 利 用率 不 高 , 严 重 影 响着 我 国饲 料工 业 和养 殖业 的
酶作 用 能提 高蛋 白水 解 度 、获得 更 多 的可 溶性 肽 。
健康发展。 实际上我国有较丰富的植物蛋白资源 , 但 未 被有效 利用 I 1 1 。 比如豆粕 、 棉粕 、 菜籽粕 等作为植 物 蛋白, 综 合利 用率 不 高 。因 此开 展 我 国农 产 品 副产 物植物蛋白的分离利用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目前 , 酶 解 植 物蛋 白技 术 在 饲料 原料 上 的应 用 , 是生 物 工程 技 术 和现 代动 物 营养学 技术 的进 步 。 通过 酶解 的植 物蛋 白饲料原料 , 具有小肽含量高 、 抗营养 因子低 、 发酵产物丰富的特点 , 能有效提高饲料 的利用效率 和 营养性 。 一 方面对 动 物消 化 吸收 、 生长 、 抗 氧化 能 力、 免疫机能起 到改善作用 ; 一方面减低饲料成本 , 避免过多依赖 国外蛋 白原料 进 口的现状 刁 。本 文介 绍 酶解 植 物蛋 白原 料在 动物 生产 中的应 用研究 进 展 。

大豆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李梦洁;柯军;苗晓琳【摘要】Soy protein isolation (SPI) showe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for its great machinability,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PI and its modiifed product applied in drug carrier, surgical dressing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ifeld.%大豆蛋白以其优异的可加工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豆蛋白及其改性产物在药物载体、医用敷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6(022)023【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大豆蛋白;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作者】李梦洁;柯军;苗晓琳【作者单位】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 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 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 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8天然高分子以其优异的性能及丰富的来源,在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众多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又主要集中于以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为代表的天然蛋白[1]。

然而,这类动物性来源蛋白的使用安全性仍饱受质疑,其可能携带有动物病毒的风险(例如由牛组织提取的胶原蛋白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在植入体内后是否会带来危害仍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2]。

大豆致敏蛋白及其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_曾蕊

大豆致敏蛋白及其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_曾蕊

到 2010 年 4 月 16 日为止,致敏原数据库( http: / / www. allergenonline. org / ) 已收录 38 种大豆过 敏原,其中 2 种来自野生型大豆,36 种来自栽培大 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过敏蛋白主要为种 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属储 藏蛋白的致敏蛋白主要包括 Gly m Bd 60K( β-伴球 蛋 白 α-亚 基 ) 、Gly m Bd 28K 和 Gly m Bd 30K ( P34) ; 结构蛋白包括 Gly m 1( 疏水蛋白) 、Gly m 2 ( 壳蛋白) 、Gly m 3( 抑制蛋白) 等; 防御相关蛋白包 括病理相关蛋白、KSTI( 胰蛋白酶抑制剂) 、凝集素 多肽片段等。
第 30 卷 第 6 期 2011 年 12 月
大豆科学 SOYBEAN SCIENCE
Vol. 30 No. 6 Dec. 2011
大豆致敏蛋白及其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曾 蕊,宋 波,拓 云,吴 帅,蓝 岚,姜自芹,刘珊珊
( 东北农业大学 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组分,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蛋白源。然而,近年来,大豆中含有的
1934 年,Duke 等[3]最早指出,大豆可能是一种 重要的食物致敏原。1980 年,Moroz 和 Yang 用过敏 症患者的血清首次科学的证明大豆是致敏原,这些 过敏症患者在大豆加工工厂工作,豆粉通过空气传 播的方式使他们产生过敏反应,大豆中的这种致敏 原分离 后,被 命 名 为 胰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 KSTI) 。 [14] 随后,关 于 大 豆 蛋 白 致 敏 特 性 的 报 道 不 断 深 入。 1980 年 Shibasak 等[15]也证明大豆蛋白中有丰富的 致敏蛋白成分,并且通过对大豆过敏患者血清中的 IgE 抗体进行 RAST 抑制分析,结果表明 2S、7S、11S 球蛋白有交叉反应; 大部分的致敏成分都是 2S、7S、 11S 球蛋白的组成成分。1988 年,Burks 等[16]通过 对患过敏性皮炎的大豆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 化学分析发现,大豆致敏原主要是 7S、11S 球蛋白, 而不是 2S 球蛋白。1990 年 Rodrigo 等[17]发现,大 豆粉尘的吸入可以引发哮喘。在由大豆粉尘引发 哮喘的病人的血清中含有一种特殊的 IgE 抗体,它 可以与一种分子量低于 14 kDa 的糖蛋白发生特异 性反应,并假定该糖蛋白是 β-伴大豆球蛋白或大豆 豆荚中特定的蛋白的降解产物,命名为 Gly m 1 和 Gly m 2。1990 年 Herian 等研究发现,对大豆和花 生都过敏的患者的血清会与分子量为 50 ~ 60 kDa ( 可能是 β-伴大豆球蛋白) 的几种蛋白成分发生反 应; 另外,还可以与一种 20 kDa 的成分( 确认不是 KSTI,但与只对大豆过敏的患者的血清免疫反应强 烈) 发生反应。同年,Herian 对不同的致敏物质进 行了描述,并且根据免疫印迹模式 ( immunoblotting patterns) 将其分为了 3 个等级[14]。而 Ogawa[18]则 认为,虽然在不同患者体内 IgE 结合蛋白是不同的, 但是病 人 不 能 根 据 免 疫 印 迹 模 式 ( immunoblotting patterns) 分为不同群体。

发酵对食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和降解作用

发酵对食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和降解作用

发酵对食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和降解作用发酵是一种自然的微生物反应,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使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得以去除和降解。

抗营养因子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可以影响或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和外源性抗营养因子。

通过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高人体对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首先,发酵可以降解食品中的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

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植物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蛋氨酸磷酸化物和多肽酶抑制剂等。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使得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法被充分利用。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酶来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使得食品中的蛋白质能够被人体充分消化和吸收。

比如,大豆中的胱氨酸蛋氨酸磷酸化物可以通过大豆乳中的乳酸菌的代谢活动被降解,使大豆乳中的蛋白质变得更易被人体吸收。

其次,发酵还可以去除食品中的外源性抗营养因子,如食品中的抗营养物质和抗营养成分。

抗营养物质包括植物中的鞣酸、黏液蛋白等,它们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这些抗营养物质,降低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性。

比如,面粉中的谷氨酰胺酶抑制剂会干扰人体对面粉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但经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谷氨酰胺酶抑制剂会被降解,从而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

除了降解抗营养因子外,发酵还可以增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酶来转化食物中的物质。

比如,微生物可以将食品中的淀粉转化为可消化的简单糖,提高食品的甜味和口感。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产生一些利益人体健康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比如,发酵豆腐中的乳酸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此外,发酵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贮藏性和食品的安全性。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有益菌群,并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发酵还可以降低食品中的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亚硝酸盐和黄曲霉毒素等。

比如,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能够将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进一步转化为稳定的非活性亚硝酸盐,降低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对豆粕的影响

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对豆粕的影响
筛 。 ( ) 乳 酸 菌 发 酵 豆 粕 。将 灭 菌 后 的 豆 粕 同 态 培 养 基 3 按照2 %接 种 发 酵 乳 杆 菌 菌 液 ,按 照 2 o 瓶 分 装 , 0 ml oe d  ̄2 0
2 0 ;李理等 ,2 0 ;张雁平 ,2 0 ) 03 03 0 3 。本研 究采用泛酸
r n esn 19 ; D m g l i , 19 ) 大 豆 抗 原 蛋 白 A dro , 9 2 o a a k等 s 9 2
1 . 发酵 豆粕样 品的 制备 .1 4
本试 验采用 未发酵豆 粕样
品 做 为 对 照 样 品 。 发 酵 样 品 分 别 采 用 米 曲霉 好 氧 发 酵 、
豆粕 含有丰 富的蛋 白质和 必需 氨基酸 ,且 营养成 分 组成合理 、平 衡 ,但 其 中存 在 多种 抗营养 因子难 以通过 常规 的物 理或化 学方 法 ,如加热 ,酸碱 处理及 浸提等 方 式 彻底去 除,因此 ,如何高 效彻底 地去 除豆粕 中的抗营 养因子而 不破 坏其营 养价值 一直 是饲料 研究 的热点之 一
2 1 年第 1 02 0期 ( 总第 1 9 8
试验研究
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对豆粕 的影响
王洪瑞① 李军训② 吕明霞② 宋洪宁② 杨维仁①
( 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 泰安 2 11 ②泰安生力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泰安 ) 708
摘要 本研究分别选择 米 曲霉 、芽孢杆 菌及乳 酸菌菌株进行豆粕 固态发 酵 ,以考察 不同发酵 方式对豆粕影响。试验
术部提供。 12 培 养 基 -
种培养 ,5  ̄ 0C烘干 ,粉碎 ,过4 日筛 。 0
1 . 测 定 方 法 ( )理 化 指 标 测 定 。样 品粗 蛋 白测 定 .2 4 1

李德发院士: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李德发院士: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李德发院⼠:⼤⾖抗营养因⼦研究进展⼤⾖抗营养因⼦研究进展李德发院⼠农业部饲料⼯业中⼼1⼤⾖抗营养因⼦01去年我国进⼝9554万吨⼤⾖,美国占三分之⼀。

提⾼已经进⼝和现有⼤⾖的利⽤效率、减少⼤⾖使⽤量,挖掘现有蛋⽩资源,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杂粕虽然可以替代⼤⾖,但总量有限,使⽤具有局限性;⽬前中⼼研制的低蛋⽩⽇粮能够减少1400万吨⼤⾖进⼝量。

⼤⾖及其加⼯副产品占饲料蛋⽩质的70%,⼤⾖资源缺乏是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抗营养因⼦危害畜禽的⽣长发育,是限制⼤⾖资源饲⽤效率的主要因素。

02⼤⾖营养丰富,但是同时也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影响其在动物体内的有效利⽤。

⼤⾖及其加⼯产品中存在的抗营养因⼦有⼤⾖球蛋⽩(Glycinin)、β-伴⼤⾖球蛋⽩(β-conglycinin)、胰蛋⽩酶抑制因⼦(TI)、⼤⾖凝集素(SBA)、抗维⽣素因⼦、脲酶、植酸、皂甙、异黄酮、单宁、寡糖等。

03按照其对热的稳定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胰蛋⽩酶抑制因⼦、⼤⾖凝集素、寡糖、脲酶以及抗维⽣素因⼦。

热稳定性抗营养因⼦:⼤⾖球蛋⽩、β-伴⼤⾖球蛋⽩、异黄酮、单宁、植酸、皂甙等。

04⼤⾖球蛋⽩的物化性质⼤⾖球蛋⽩属⼤⾖11S组分,六聚体结构,由六个亚基构成,基本结构为A-S-S-B。

相对分⼦量300-380 kDa;等电点约为6.4;⼤⾖球蛋⽩属于冷沉蛋⽩,⼤⾖11S球蛋⽩浓度>10 mg/mL时在4℃发⽣⼆硫键聚合现象,形成不溶的沉淀,实验室制备的⼤⾖分离蛋⽩时,浓缩的⼤⾖蛋⽩液在冰箱中临时贮存,最后制备的⼤⾖分离蛋⽩溶解度低,就是这个原验室制备的⼤⾖分离蛋⽩时,浓缩的⼤⾖蛋⽩液在冰箱中临时贮存,最后制备的⼤⾖分离蛋⽩溶解度低,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利⽤该性质制备纯度较⾼的⼤⾖球蛋⽩,但是,所制备得到的⼤⾖球蛋⽩与天然的⼤⾖球蛋⽩的结构存在差异,基于此建⽴的ELISA等检测⽅法,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出⼊。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精)

发酵豆粕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的测定研究彭辉才1粱明振1’张宏福2(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530005;2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海淀区100094摘要:豆粕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本试验对8种发酵豆粕进行测定,前两者含量极低未检出。

用SDS-PAGE凝胶电泳定性检测大豆抗原中的B一伴大豆球蛋白(B--Conglycinin和大豆球蛋白(Glycinin,6种条带模糊,抗原消失,结果表明,生物发酵是一种有效的钝化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关健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13一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测定发酵豆粕指是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原料豆粕进行发酵处理后的产物。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等多种酶活,其目的就是消除抗营养因子,把大分子量的大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寡肽、小肽,从而增加水溶性,提高消化率,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这些酶把纤维类物质分解为糖,部分糖被转化为乳酸,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使豆粕转化成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饲料。

发酵豆柏可替代日粮中血浆蛋白粉、鱼粉、肠膜蛋白和乳清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可替代日粮中控制腹泻的预防性抗生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畜禽养殖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杜绝动物性饲料原料所带来的疾病传播,提高养殖业的安全与效益。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有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e inhibitors,大豆凝集素(SBA、大豆抗原、非淀粉多糖(NSP、植酸(phytic acid、单宁、大豆寡糖、脲酶、.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致甲状腺肿因子、生氰糖甙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导致人和动物胰腺肿大、过敏反应、生长缓慢、日粮养分利用率下降以及其他一些不良生理反应。

本试验测定起主要抗营养作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及大豆抗原中的大豆球蛋白和B一伴大豆球蛋白。

1材料与方法1.1腮酶的测定脲酶活性测定参照国标GB8622--88执行。

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生物降解材料变得愈发重要。

大豆蛋白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降解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由大豆蛋白质提取而得的纤维素材料。

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良好的强度、柔软度、透气性和抗菌性。

在纺织行业,大豆蛋白纤维常被应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和家居用品等领域。

然而,与传统的合成纤维相比,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具有显著优势。

生物降解性是评价材料对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大豆蛋白纤维而言,其生物降解过程主要分为酶解和微生物降解两个阶段。

在酶解阶段,蛋白酶将大豆蛋白纤维分解为小的多肽链和游离氨基酸。

而在微生物降解阶段,微生物会进一步分解这些多肽链和氨基酸,最终将大豆蛋白纤维完全降解为无毒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氨。

这个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

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对其生物降解性能有重要影响。

大豆蛋白纤维由多肽链交织而成,而这些多肽链的结构特性决定了酶解和微生物分解的难易程度。

其次,环境条件也对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有一定影响。

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可以促进大豆蛋白纤维的降解过程。

最后,降解酶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大豆蛋白纤维生物降解性的关键因素。

适当的选择和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合成纤维的理想选择。

与合成纤维相比,大豆蛋白纤维不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过程也相对环保,因为它主要通过天然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过程完成。

因此,大豆蛋白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并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大豆蛋白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在理论和实验室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固态发酵工艺对豆粕蛋白质降解度影响的研究

固态发酵工艺对豆粕蛋白质降解度影响的研究

类抗 营养 因子 , 化或 消除抗 营养 作用 , 钝 有效 降 低 了 农机修造厂 ;S -5双螺杆小型干法膨化机 , T E6 北京现代
分子量 而利 于消化 吸收 , 产生 的小 肽等功能性 物质利 洋工机械科技发展有 限公 司 ;不锈钢发酵 曲盘 、塑料
于仔猪 的健康 。通过检 测发酵 豆粕 中蛋 白质水 解度 、 袋 ; 自动定氮仪 、 全 酸度计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分析天平 。 酸溶 蛋 白 、游离 氨基酸 可 以定量估 测 蛋 白质 的降解 13 试 验 方 法 .
1 试 验材料 . 1
样 品风干 豆粕 2k , g 接种 、 水 、 加 混合 均匀 , 置环境 设 8c , = 4h 好 加 米 曲霉 ( se iu lze : 子 干粉制 剂 , A pr l so a )孢 gl y 孢子 温度 2 I 好 氧发 酵 2 ; 氧发 酵 结束后 , 水 同 含量 ≥5 1 g 枯草 芽孢 杆菌( aiu u ti)载 时接种 酿酒酵母 , x 0 个/。 B clssbis : l l 混合 均匀后分 别转入 塑料袋排气密 封 ,7c环境温度下厌氧发酵与酶解 6d 3 c 。米 曲霉 、 枯草
1 材 料 和 方 法
因素 , 研究 对蛋 白质 降解度 的影 响 , 为确定优 化 的 固 表设计 处理 , 好氧 阶段 在三种不 同豆粕 中分 别接种米 曲霉 、 枯草 芽孢 杆菌 、 曲霉+ 草芽孢杆 菌三个菌种 米 枯 组合 , 三种不 同的加水量 , 个 重复共计 1 个样 品 , 2 8 每
度, 及其 降解产 物 的分 子量 分布范 围 , 从一个 侧 面评 1 . 因素 与水平 ( 表 1 .1 3 见 ) 价发酵工艺效 果及发酵豆粕质量 。 固态发酵工艺不 同 1 . 分组处理 .2 3 参数对 蛋 白质降解度 的影响很 大 , 优化组合 配套 的丁 采用 (4 3 正交试验设计 , 置空列和两次重 复。 1 设 艺参 数组合 町以提高蛋 白质 水解 速度 、缩短 发酵 周 1 . 操作方法 .3 3 期 。采用 豆粕前处理 、 发酵菌种及 加水量组合 为试验 发酵酵 豆粕生 产工艺参数提供参 考。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体培养基。2瓶接入枯草芽孢杆菌,37℃摇床中培养
图1为摇瓶发酵样品的SDS-PAGE检测图。从图1
16 h后,l瓶中投入100 mg 11S抗原蛋白粉末,另l瓶 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很好的降解两种抗原蛋
投入llS+7S抗原蛋白粉末200 mg,发酵24 h。另2瓶 白。在摇瓶发酵的24 h内,枯草芽孢杆菌把11S抗原
酵液。
1.2.2两种菌混合发酵固体生豆粕试验
1.2.2.1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混合发酵
准备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PDA液体培养基
注:1.枯草芽孢杆菌菌液;2.7s+枯草芽孢杆.6,pH值为6.5条
孢杆菌发酵液;4.I 1S+酵母菌发酵液;5.7S+酵母菌发酵液;6.
6个碱性亚基组成,酸性亚基有两种分子量,分别为 朱曦等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混菌发
34.8及40 kDa,碱性亚基分子量约为19.6 kDa(李成 酵的条件。吴胜华等用小肽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
二元发酵法发酵大豆粕(吴胜华等,2008)。但混菌发
酵时菌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通过
R嗍rch on deg咫datiOn卸tigen protej.咀by tw删t印f奄mentation methOd
Shi Hui,Luo Xuan,Liu.Yan,Liang Yull)【iaIlg
Abstmct:The bacteria rIlixtu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combine wit}I yeast and Baciuus subtilis combine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used to fe彻enting soybean meal,and the mixed fe彻enta土ion resuhs indicated t}lat t|le abil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degradation antigen protein had been 8trongly inhibited by the yeast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Aerobic fe册entation而th Baciuus subtilis was as a pre—feHllentation, anaerobic f.e瑚enta土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as as a post—fbn:Ilentation, one t’Vo—step fe瑚entation method was designed to soybean meal fe珊entation.And the two—step fe珊entation results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探究的方案设计摘要: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之一,是限制大豆及其制品在人类营养和动物饲料中利用的主要因素。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对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的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进行试验的设计。

关键词:大豆抗原蛋白细菌筛选发酵条件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55%,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 种氨基酸,为全价蛋白源,在动物饲料及人的高蛋白营养保健品中常作为优质原材料。

但生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且所含的主要蛋白质7S 伴球蛋白及11S 球蛋白均为大分子蛋白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能激起特异的免疫应答,食用后不仅会导致血清中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 滴度的升高,而且会造成小肠局部发生器质性的损伤。

这些大分子蛋白质被统称为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有: ①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②由于活化免疫系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 ③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 ④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消除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饲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产酶菌的水解作用是降低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程度受交菌株种类极大的的影响。

所以筛选具有高效率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石慧等的研究发现在众多的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菌株中,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极好。

因此本设计方法在枯草芽孢杆菌的基础上进行。

一、降解大豆抗原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1、试验菌种的准备:根据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留置备用。

2、豆粕发酵试验:称量适量豆粕,将枯草芽孢杆菌以不同浓度梯度的接种量分别接入生豆粕中,加水混合均匀。

将以上混合物装入阔口罐头瓶,并用塑料薄膜封好,于恒温箱中静置发酵。

将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记为P1~P1O,设置表格记录数据:3、测定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抗原蛋白的残留率是评价发酵工艺是否优异,发酵饲料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测定发酵豆粕饲料中抗原蛋白的含量。

发酵对食品中蛋白质的降解和释放作用研究

发酵对食品中蛋白质的降解和释放作用研究

发酵对食品中蛋白质的降解和释放作用研究发酵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通过添加和培养益生菌来改变食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广泛应用于面食、酒类、肉制品以及乳制品等领域。

除了改变食物的风味、质地和保存性能之外,发酵还能降解和释放食物中的蛋白质,增加其营养价值。

首先,发酵可以通过一系列酶的活化和分泌降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一些益生菌和酵母菌能够分泌多种蛋白酶、胺基酸酶和脱氨酶等酶类,这些酶能够加速蛋白质的降解过程。

例如,面食中的酵母菌会分泌酵母抗性蛋白酶和蛋白酶,能够降解面团中的蛋白质,使得面团更加酥软。

此外,一些乳酸菌还能分泌胱氨酸蛋白酶,能够裂解胱氨酸富集的小肽,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氨基酸。

其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胞内和胞外酶系统释放出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胞外酶主要包括蛋白酶、氨基酸酶等,能够在胞外环境中作用于食物中的蛋白质。

而胞内酶主要是通过细胞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酶,一部分蛋白质会被分解为胞外酶并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这些胞外和胞内酶能够在发酵过程中不断降解蛋白质,释放出更多的肽和游离氨基酸。

此外,发酵还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增加其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种能够通过分泌多种酶,使蛋白质分子发生肽键的断裂、硫醇键的打开和脱氨基等改变,使得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

这种结构变化使得蛋白质降解更加彻底,肽链断裂得更加细致,更容易在人体摄取后通过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被吸收。

实验证明,发酵后的食品中的蛋白质比未发酵的食品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总结起来,发酵对食品中蛋白质的降解和释放作用是通过微生物菌种的酶系统实现的。

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胺基酸酶和脱氨酶等酶能够降解蛋白质,使其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同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还能通过胞外和胞内酶的作用释放出更多的肽和游离氨基酸。

此外,发酵还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增加其可利用程度。

因此,发酵能够提高食品中蛋白质的降解和释放,进一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葡 萄糖

糖 链 通 过 N 乙 酰 葡 萄糖 胺 与肽 链

为更 好 的 了解 大 豆 抗 原 蛋 白 合理 地 利 用 大 豆 蛋

上 的天 冬 酰胺残基 相连接
其 中甘 露 糖 和

N

白 本文就 近 年来 这

领 域 的研 究进 展 做

综述

萄糖胺 的 比例 约 为
B

3

1

B Co n g ly c in in 的
维普资讯
饲斟 工 业 》2 0 0 8 年 第
29
酋第
11

大 豆 抗 原 蛋 白 的 研 究 进 展
龚灵芝 摘

陈小 连
徐建雄
— —

大 豆 及 其 制 品 中含 有 的


些 可 以 引起 人 和 动 物 产 生 过 敏 反 应 的 物 质


大豆 抗 原蛋

分别为
Ig E 232

57


57 和 4 2 kDa
[6 1

其中
d
亚 基 有 很 强 的结 合
0 【
fS o y b e
hu ll
a n
hy dr o p ho b ic
in l

p r o te in
)

大 豆 壳 蛋 白 (S o y b e
a n
a n
Ig M
Ig A
的活性


结合 区 域位 于
gly c in in
伴球蛋 白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导语:食物过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免疫反应,当人体摄入某些食物或物质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身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食物过敏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因为食品中存在的致敏蛋白质。

这些致敏蛋白质可以通过发酵工艺进行降解与去除,从而减少食物过敏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的方法与效果。

一、发酵工艺解析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有机酸产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被广泛应用于面食、酱料、糕点等食品的制作。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致敏蛋白质。

二、发酵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1. 水解蛋白酶作用发酵中的微生物或添加的蛋白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

致敏蛋白质一般是大分子蛋白,经过水解作用后,其分子量降低,暴露的表面积增加,其致敏性也会降低。

2. 微生物产生酶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酶也可以降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例如,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可以降解牛奶中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致敏蛋白质。

三、发酵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去除除了降解致敏蛋白质外,发酵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除食品中的致敏蛋白质。

1. 沉淀与分离在发酵过程中,致敏蛋白质往往会集中在发酵物中,通过对发酵物的沉淀与分离操作,可以将致敏蛋白质从食品中去除。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等。

2. 温度和压力变化在食品加工中,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可以改变食品中的蛋白质结构与溶解性,从而降低致敏蛋白质的含量。

3. 洗涤与溶解有些致敏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通过对食品进行洗涤或溶解,可以将致敏蛋白质从食品中去除。

四、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效果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致敏蛋白质的降解与去除效果因食品种类、发酵条件、发酵菌种等因素而异。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食品中的致敏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品过敏的风险。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的影响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87(2020)01-0025-08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 antigen protein and acids'lublepr'teinins'ybeanmeal
LI Wang'HE Wanling'DING Ke'LIYuanxiao'CAO Pinghua'ZHAO Longmei
目的研究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方式对豆粕大豆抗原蛋白分解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合适的豆粕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种组合发酵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方案采用4因素3பைடு நூலகம்平正交试验计研究蛋白酶用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c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min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
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
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 °C)、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 min)对
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以枯草芽抱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
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7卷
in the soybean meal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was 8. 76%,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antigen protein was thebest Thecontentofacid-solubleproteinofsoybean mealafterbaking'microwaveandsteaming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V0. 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PV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levels in same treatments (P〉0. 05). By e2ctrophor2sisobs2rvation'microwav2d2compos2dsoyb2an m2alantig2nprot2inth2b2st'andbakingand steaming also degraded antigen protein to a certain extent. [Conclusion! Fermentation, enzymolysis and physicaltreatmentcanincreasethecontentofacid-solubleproteinandreducethecontentofantigenprotein nsoybean meal;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am shrsJ. S Sat ot utre Ps av s p yilg f top ee[] IH cahr cl a : ot ret hs o o i u h oy
f i ,1 9 , 9 : 9— 0 u s r t 95385 7
m sro 【 _nent nlo ra o o c nea dt h o g, uhom J Itra oa ju l fodsi c n e nly J i u f e c o 2 1 ,56 :0 7 1 0 0 0 4 ()19 - 3 1
摘 要: 大豆肽是 大豆蛋 白水解后 , ~ 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的低肽混合物 , 由36 分子量在 1 0 以下 。 了提 高大豆蛋 白 0u 0 为
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 大豆 肽 的 成 本 , 述 了以 豆粕 为 原 料 制 备 大 豆肽 的2 方法 , 酵法 和 酶 解 法 。 综 种 发 同时也 阐 述 了其 功
压、 促进矿物质吸收和脂肪代谢 。 大豆肽克服 了大豆蛋
作者简介: 王龙(9 9 , 汉) 18 一) 女( , 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技术 。 通信作者
● ● ¨● i4 ,b , ◆ ◆ ◆ I ●
白质在 营养学上 的弱点 ,具有 比大豆蛋 白质更 丰富的
I ● hl l ◆ ● l t● l t l I ● ◆ I ◆ ◆ I ◆ ● 1 ● ” ● ● ◆ i◆ ● i I 1◆ 3 I◆ I◆ 1 ] ◆ ◆ ● ●
【】 1 谢雯君 , 4 林启训, 王则金 , 双孢蘑菇涂膜 保鲜技术研 究【 . 等. J 中 J 国农学通报, 0 5 2 ( ) 2 7 2 0 , 11 : — 6 07
【5 eui A rn , ari M. f c o oert o a a 1】B a luM, paoG D L cox Ef t f s a f mm e e d e g

膨化大豆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膨化大豆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膨化大豆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目前,随着人们对膨化大豆营养价值认识的加深和膨化技术的完善,膨化大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畜禽动物的饲料中。

如何正确判断膨化大豆的营养价值及对动物的影响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本文将对膨化大豆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做以综述。

关键词:膨化大豆;反刍动物;吸收利用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41-2膨化大豆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性价值的常用蛋白饲料,它是将整个大豆经过膨化加工处理并具有高蛋白、高能量和高消化率等特点。

因此,对膨化大豆的研究与应用也在日益普及。

1 膨化大豆的加工工艺与营养价值膨化加工是一种短时间高温高压的加工工艺,膨化分为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

在膨化参数设定好的情况下,用于实际生产加工过程,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控制[1]。

膨化技术保留了大豆本身的营养成分,除去大豆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使淀粉糊化,脂肪外露,具有浓郁的油香,能够更好地让营养成分与消化酶接触,提高消化率。

膨化大豆中氨基酸比例较均衡,且高温高压杀死病菌,同时也提高了大豆的适口性与卫生水平等[2-3]。

2 膨化大豆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2.1 膨化大豆对犊牛小肠消化的影响sissons等人(1982)研究报道,犊牛对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尤其是抗原蛋白异常敏感,常常会引起消化道的超敏反应,导致生产性能下降(sissons等,1982;seegraber等,1986;drackley 等,2006)。

主要包括肠黏膜绒毛萎缩,隐窝增生等[4]。

孙泽威等(2005) 也通过试验表明大豆抗原蛋白会引起犊牛肠道组织结构变化, 从而降低肠道吸收能力, 导致犊牛腹泻、消化率降低及小肠排空加速等[5]。

膨化技术可使大豆及其过瘤胃部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降低,使大豆蛋白在小肠中的消化率有增加趋势(mercher,1996;cozzi,199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est impact on degradation of antigenic proteins was the pre—fermentation tirne,
foUowed by the post—femlentation temperature,and the pre—fe珊entation temperature had a minor碰琵ct.
2.2.2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 影响
图3为枯草芽孢杆菌与不同接种量乳酸菌混菌 发酵样品检测图。从图3可以看出,当乳酸菌的接种 量为2%、3%时,两种抗原蛋白的亚基都大量降解,但 当接种量为4%、5%时,抗原蛋白的降解减少,出现明 显的抗原色带。说明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发酵 也降低了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
Desidue in soybeanⅡleal waLs only 0.15%.
鬟对words:antigen pmtein;two—step fe聊entation;Baciuus subtilis;yeast;lactic acid bacteria
脱脂大豆粕蛋白质含量为45%·55%,为全价的 贤等,2007)。
1.2.1单菌摇瓶发酵试验 1.2.1.1抗原蛋白的分离纯化
表1 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用粉碎机将脱脂大豆粕粉碎,过80目筛。用参考
文献19-,01的方法纯化抗原蛋白llS球蛋白及7S伴球
蛋白。分离所得的11S抗原蛋白比较纯,但7S伴球蛋
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纯度。
1.2.1.2摇瓶发酵
2结果与分析
用250 m1三角瓶准备4瓶50 rIll灭菌的PDA液 2.1三种菌对大豆抗原蛋白亚基的降解特点
其中前发酵时间影响最大,前发酵温度在设计的3水 平范围内影响最小。抗原蛋白残留率最低试验条件为 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为 42℃,后发酵时间为32 h。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缩短 生长周期,也可采用抗原蛋白残留量率很低,发酵时 间最短的为试验号3中的发酵条件。
注:ck.未发酵生豆粕;l一酵母菌的接种量分别为:2%、3%、4%、5%。 图2枯草芽孢杆茵与酵母菌混茵发酵样品的检测
万方数据
歪茎釜;亟童叁壁墨堕竖盘皇垫堕墨鱼丝堑窒
堕壁!塞蔓
1.1.1菌种来源
的接种量分别为2%、3%、4%、5%,37℃静止发酵72 h。
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由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用SDS—PAGE检测发酵样品。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分室提供;乳酸菌筛选自食品。
1.2.3三种菌两步发酵法正交试验
1.1.2培养基
体培养基。2瓶接入枯草芽孢杆菌,37℃摇床中培养
图1为摇瓶发酵样品的SDS-PAGE检测图。从图1
16 h后,l瓶中投入100 mg 11S抗原蛋白粉末,另l瓶 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很好的降解两种抗原蛋
投入llS+7S抗原蛋白粉末200 mg,发酵24 h。另2瓶 白。在摇瓶发酵的24 h内,枯草芽孢杆菌把11S抗原
本文中抗原残留率最低的试验方案发酵总耗时 80 h,高于马文强等(2008)、朱曦等(2007)和吴胜华等
万方数据
《同斟工业》·2011年第32置鞠3期
试验研究
储藏条件对进日鱼粉储藏品质魄影响
陈小旭王卫国
摘要:试验的目的是考查进口智利鱼粉样品在不同温度、水分和湿度储藏条件下储藏特性指标
准备2瓶40 rnl的PA瓶,每瓶装38 Illl MRS液 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不能降解1 1S大豆抗原蛋白。
体培养基,灭菌,接人乳酸菌,密闭,37℃摇床中培养
24 h,往瓶中分别投入100 mg 1lS抗原蛋白粉末及
200 mg 11S+7S抗原蛋白粉末,发酵24 h。
以上摇床转速均为220 r/min,SDS—PAGE检测发
蛋白主要由7s伴球蛋白及11s球蛋白组成,含量约 生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改善动物肠胃道对营
占87%。7S伴球蛋白由d7、仅、B三个亚基组成,分子量 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李建,2009)。马文强等的研究采
分别为68、67及57kDa,1lS球蛋白由6个酸性亚基和 用混菌发酵,检测到混菌发酵样品营养品质的改善。
PDA培养基接入酵母菌,28℃摇床中培养16 h,其中 蛋白的酸性亚基及碱性亚基降解到20.O kDa以下,把
1瓶投入100 mg 11S抗原蛋白粉末,另l瓶投入 7S伴球蛋白3个亚基降解到34.0 kDa以下。酵母菌
11S+7S抗原蛋白200 mg粉末,发酵24 h。
不降解任何大分子抗原蛋白。乳酸菌对7S抗原蛋白
图l 三种茵的摇瓶发酵样品的检测
准备枯草芽孢杆菌的PDA液体发酵液及乳酸菌 2.2两菌混合发酵对大豆抗原蛋白降解度的影响
的MRS液体发酵液作为菌种。料水比为1:0.6,pH值 2.2.1
。 为6.5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量为4%,乳酸菌 影响
酵母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
万方数据
图2为枯草芽孢杆菌与不同接种量酵母菌混菌 发酵样品的检测图。从图2可以看出,2%~5%的酵母 菌接种量下,1 lS抗原蛋白基本没有降解,7S伴球蛋 白除了在2%的酵母菌接种量时有所降解,其他接种 量降解也不明显。实验室多次研究表明,该株枯草芽 孢杆菌发酵72 h,抗原蛋白的残留仅为3%~4%。由 此可见,酵母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共同发酵,大大降低 了枯草芽孢杆菌对抗原蛋白的降解能力。
R嗍rch on deg咫datiOn卸tigen protej.咀by tw删t印f奄mentation methOd
Shi Hui,Luo Xuan,Liu.Yan,Liang Yull)【iaIlg
Abstmct:The bacteria rIlixtu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combine wit}I yeast and Baciuus subtilis combine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used to fe彻enting soybean meal,and the mixed fe彻enta土ion resuhs indicated t}lat t|le abil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degradation antigen protein had been 8trongly inhibited by the yeast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Aerobic fe册entation而th Baciuus subtilis was as a pre—feHllentation, anaerobic f.e瑚enta土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was as a post—fbn:Ilentation, one t’Vo—step fe瑚entation method was designed to soybean meal fe珊entation.And the two—step fe珊entation results
酵液。
1.2.2两种菌混合发酵固体生豆粕试验
1.2.2.1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混合发酵
准备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PDA液体培养基
注:1.枯草芽孢杆菌菌液;2.7s+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3.11s+枯草芽
的发酵液作为菌种。料水比为1:0.6,pH值为6.5条
孢杆菌发酵液;4.I 1S+酵母菌发酵液;5.7S+酵母菌发酵液;6.
弼参凌瞵港瞻姥获堑城臻翼包嘞璐篪
石慧罗璇刘艳梁运祥
摘 要: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茵混茵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茵混茵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
茵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茵好氧发酵
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茵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
6个碱性亚基组成,酸性亚基有两种分子量,分别为 朱曦等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混菌发
34.8及40 kDa,碱性亚基分子量约为19.6 kDa(李成 酵的条件。吴胜华等用小肽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采用
二元发酵法发酵大豆粕(吴胜华等,2008)。但混菌发
酵时菌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通过
1.2.3.1 枯草芽孢杆菌的好氧性前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
料水比为1:O.6,p:MRS培养基;发酵培养 接种量为4%,好氧发酵生豆粕,发酵温度为A,发酵
基:生豆粕(购自东海粮油)。
时间为B。
1.1.3主要仪器
1.2.3.2酵母菌及乳酸菌的厌氧性后发酵
注:ck.未接种豆粕;1~7.两步法发酵样品。 图4 两步发酵样品抗原蛋白的检测
3讨论 两步发酵法中,降解抗原蛋白的主要菌种是枯草
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的主要作为动物肠道益生 菌添加剂。好氧性前发酵阶段,枯草芽孢杆菌不受酵 母菌及乳酸菌产生的酸类影响,大量繁殖并分泌大量 蛋白酶。厌氧后发酵阶段,酵母菌与乳酸菌大量增殖, 而酶降解抗原的作用实际上从好氧的前发酵阶段一 直持续到厌氧的后发酵阶段,酶的降解作用不需要氧 气,且乳酸菌也可以产生少量降解抗原蛋白的酶。这 是两步发酵法中抗原蛋白能充分降解的原因。
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量为4%,酵母菌的接种量 分别为2%、3%、4%、5%,32℃好氧静止发酵72 h。用 SDS—PAGE检测发酵样品。 1.2.2.2枯草芽孢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固体生豆粕
酵母菌液:7.1 lS+乳酸菌发酵液;8.7S+乳酸菌发酵液:9等L酸 菌菌液;M.低分子量蛋白质标准:ck.未发酵抗原蛋白:7s指7S 伴球蛋白,1lS指11S球蛋白。
石慧,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讲师。430205,湖北省华中 研究发酵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两步发酵法减少
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望荃楼1039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