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摘要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是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中一部非常关键的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中将从最基本的基础着重介绍发酵液中固液分离的方法、原理及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关键词
发酵液固液分离预处理
简史
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的目的: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细胞碎片、核酸和蛋白质的沉淀物);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固液分离技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固液分离设备被研发,应用于各种实验及日常生活生产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便利
正文
1发酵液预处理工艺
各种发酵产品,由于菌种不同和发酵液特性不同,其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发酵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但也有少数产物存在于菌体中,或发酵和菌体中都含有,但无论产物是在胞内,还是在胞外或者是菌体本身,首先都要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和预处理,将固、液分开,然后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提取代谢产物,或从细胞出发进行细胞破碎、碎片的分离和提取胞内产物。
预处理的方法完全取决于可分离物质的性质,如对PH和热的稳定性、是蛋白质还是非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大小等等。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加热法
加热法是最简单和价廉的预处理方法,即把悬浮液加热到所需温度并保温适当时间。加热可降低液体的黏度,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率与液体的黏度成反比,可见降低液体黏度可有效提高过滤速率;同时,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可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例如,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加热至70℃,维持半小时,其黏度下降至原来的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使用加热法时必须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首先,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范围内;其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产物后续的分离与纯化。因此,加热法的关键取决于产品的热稳定性。
1.2、调节悬浮液的PH值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发酵液的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此法是发酵工业中发酵液预处理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Aa、Pro等两性物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这就是等电沉淀法。例如,在味精生产中,利用等电点(PH3.22)沉淀法提取谷氨酸;在膜过滤中,发酵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容易与膜发生吸附,通过调整PH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即可减少堵塞和污染。
1.3、凝聚和絮凝
凝聚和絮凝都是悬浮液预处理的重要方法,其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加入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细胞碎片、菌体和Pro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凝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而且能有效地除去杂蛋白和固体杂质,提高滤液质量。但凝聚和絮凝是两种不同方法,其具体处理过程还是有差别的,应该明确区分开来,不可混淆
1.3.1凝聚
凝聚是指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在电解质异电离子作用下,胶体粒子的双电层电位降低,从而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并使粒子相互凝聚成1mm左右大小的块状凝聚体的过程。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体或Pro等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都带有电荷,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使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被吸附在其周围,这样在界面上就形成双电层。这种双电层的结构使胶体粒子之间不易凝聚而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其电位越高,电排斥作用越强,胶体粒子的分散程度也就越大,发酵液过滤就越困难。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示,使胶体粒子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mmol / L)称为凝聚值。根据Schuze-Hardy 法则,离子的价数越高,其凝聚值就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所以,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发酵液胶体粒子的凝聚能力依次为Al3+>Fe3+>H+>Ca2+>Mg2+>K+>Na+>Li+。
常用的凝聚剂有Al2(SO4)3·18H2O、 AlCl3·6H2O、 ZnSO4 、FeCl3 、FeSO4·7H2O、 H2SO4、HCl、 NaOH 、Na2CO3、 Al(OH)3等。
1.3.2絮凝
絮凝是指使用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左右大小的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采用凝聚方法得到的凝聚体,其颗粒常常只有1mm左右,比较细小,有时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而采用絮凝方法则常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10mm左右),使发酵液较容易分离。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带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这些基团能强烈地吸附在胶体粒子的表面,使其形成较大的絮凝团。根据其来源不同,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可分为如下3类:
①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等;②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合铝盐和聚合铁盐等;③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海藻酸钠、明胶、骨胶、壳聚糖等。
目前最常用的絮凝剂是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优点是用量少(一般以mg/L计),絮凝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应用广泛;缺点是具有一定毒性。
1.3.3添加助滤剂
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这是因为使用助滤剂后,悬浮液中大量的细微粒子被吸附到助滤剂的表面上,从而改变了滤饼结构,使滤饼的可压缩性下降,过滤阻力降低。常用的助滤剂有硅藻土、纤维素、石棉粉、珍珠岩、白土、炭粒和淀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硅藻土,它具有极大的吸附和渗透能力,能滤除0.1~1.0μm的粒子,而且化学性能稳定,既是优良的过滤介质,同时也是优良的助滤剂。
1.3.4添加反应剂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添加一些不影响目的产物的反应剂,可消除发酵液中某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从而提高过滤速率。
加入的反应剂与某些可溶性盐类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如CaSO4、AlPO4